景点 | 简介 |
---|---|
柘城县容湖水利风景区 | 柘城容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景区包括北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两个景区。北湖生态公园景区规划分为:主题公园、景观旅游、时尚休闲、民俗文化、精品商务、生态居住等六大功能区,公园景点包括:湖心小岛、观湖石桥(三拱桥)、观鱼栈道、垂钓台、游船码头、人民广场、儿童乐园、水幕电影、白瓷宝塔等等。千树园景区以人为本,融植物景观、自然水体与景观建筑为一体,寓文化教育于休闲娱乐之中,是集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植物生态园。 柘城县容湖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依托容湖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 信息来源:水利部 信息来源:水利部 |
柘城故城 | 柘城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汉 柘城故城,位于柘城县城春水路北侧。东西宽1800米,南北长1600米,总体面积288万平方米。故城城墙在柘城故城遗址的西边沿,城墙南北长200米、宽10--15米,高5--10米不等,是一夯土城墙,夯土层厚约12--20公分,夯土内夹有战国至明代不同时期的文物标本,该城墙是多个朝代沿修而形成的,此城墙是豫东保存较好的一段土城墙。1947年以来,考察故城都以故城北部为重点。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中国历史博物馆先后派人对柘城故城作了详细全面的调查。已认定整个故城区都是古文化遗迹,最早是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最晚至明代。遗址文化层厚约5米,遗址西侧残存有古城墙。遗址中发现有街道、水管道设施、水井、冶铸作坊遗迹,出土有新石器时期的方格纹、绳纹、附加堆纹等纹饰陶片。有鼎足、鬲足、陶罐等标本。出土有汉代至明代时期的墓葬,有隋、唐、宋、元、明等多个时期的陶片和瓷片出土。还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另有汉至明代不同时期的建筑构件等出土。柘城故城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至明代历代延续不断的大型聚落遗址。1977年,柘城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了标志牌。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城故城的发现和保护,对研究柘城城池历史的社会状况、城池的发展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千树园 | 柘城县千树园位于未来大道西段,项目总占地620亩,总投资4.7亿元,于2009年9月12日开工建设。千树园设计以人为本,融植物景观、自然水体与景观建筑为一体,寓文化展示于休闲娱乐之中,是集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树文化博览园、生态园。 院内有尚木广场、广场由主题景观雕塑、景观灯、七钵清泉、水景文化墙等景观组成,广场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广场的形状是双手恭托状,寓意着崇尚树木、热爱自然。广场上将安装不同形状的石鼓灯、景观灯、灯带、地灯等,将赋于千树园美丽的夜景。尚木广场的面层铺装全部为花岗岩材质,两侧为黄色、中间是绿色,代表着树叶的两种颜色。同时,在尚木广场面层花岗岩中,共镶嵌有100个形态各异的树叶,代表着100多种树木。 广场两侧栽植有大规格银杏树48棵,米径均在25公分以上,树龄30年左右,每到秋天,金黄的叶片挂满枝头,整个广场一片金黄,由此我们也把这个广场叫金色幸运广场。 年轮塔广场,在广场上即将建设一座77.7米高的景点建筑年轮塔,大家知道,年轮是树木固有的属性,它会记载和见证树木的生长过程,我们新建的年轮塔也将承载和展示柘城发展建设的历史年轮。该建筑功能为园区景点建筑,塔主体高度为77.7米,共计19层,1至18层为展示大厅,19层为休息观光平台,年轮塔基座为圆形;主体象树木主杆,由八条壁柱组成,代表八个卦象。塔顶将镶嵌四个树木年轮圆盘,形似日晷,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影子,代表着春夏秋冬、东南西北,远远望去,宏伟壮观,四通八达,迎八方之客,聚八方之财,寓意柘城各项事业不断崛起、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一帆风顺。 还有七钵清泉、木瓜园、水杉岛、玉兰园、“七七鹊桥”桂花园、樱花园、特色水景文化墙等园区。 千树园就是千树之园、生态之园、自然之园、和谐之园。这里有湖、有水、有树、有路,这里有宽阔的广场、绵绵的地形、奇趣的怪石、丰富的文化,这里四季常绿、四季有花。走进千树园,仿佛置身于天然大氧吧!并能赏植物景观、品树木文化、观年轮高塔、看涓涓流水……宛如走进一幅自然旖旎的画卷,会给您带来身心愉悦的享受!即将建成的年轮塔将会记载柘城“又好又快、能快则快、更好更快、最好最快”的发展历程,蕴含各种树木文化的千树园将会彰显“自信、包容、拼搏、和谐”的柘城精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柘城容湖水利风景区 | 柘城容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景区包括北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两个景区。北湖生态公园景区规划分为:主题公园、景观旅游、时尚休闲、民俗文化、精品商务、生态居住等六大功能区,公园景点包括:湖心小岛、观湖石桥(三拱桥)、观鱼栈道、垂钓台、游船码头、人民广场、儿童乐园、水幕电影、白瓷宝塔等等。千树园景区以人为本,融植物景观、自然水体与景观建筑为一体,寓文化教育于休闲娱乐之中,是集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植物生态园。 柘城县容湖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依托容湖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 信息来源:水利部 信息来源:水利部 |
李庄遗址 | 李庄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庄遗址,又叫“山台寺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李庄村,因其基址上过去有座山台寺而得名。 李庄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同时又含有较多的岳石文化遗存。龙山文化距今为4200年~4500年,此时农业生产已占相当比重,耜耕和以石器磨制、轮制陶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畜饲养有了显著发展,陶器种类众多,形态多样,造型美观,饰纹纤细。 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余。出土文物有陶鬲、罐、纺轮、网坠和蚌器、骨匕、骨镞等。陶器饰有方格纹、粗绳纹、附加堆纹。 考古专家们认为:柘城县李庄遗址的龙山文化与虞城马庄的仰韶文化遗址相比,两者之间很可能存在着源流关系,它反映了豫东龙山文化可能是自成体系的新线索。李庄遗址的发掘,对于探寻先商文明之幽,研究豫东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之序,了解龙山文化时期豫东地区人类农耕生产、日常生活、房屋建筑、祭祀行为、纺织和制陶技术之详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考古学术价值。 李庄遗址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后,就以其丰厚的文化遗存、宝贵的文化价值,于1985年被编入《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炎帝朱襄氏陵 | 炎帝朱襄氏陵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朱襄氏陵,是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东6公里的大仵乡朱堌寺村。朱襄氏是众多炎帝的别号之一,炎帝朱襄氏所生活的时代远早于炎帝神农氏。 炎帝朱襄氏陵呈圆形,粘土结构,陵高10.9米,周长158米,直径50米。墓周边用青石叠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 据《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吕氏春秋》和《路史》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寰宇记》“陈有株邑,盖朱寰之地。”据《柘城县志》载:“朱襄氏之陵在县城之东,久淤。” 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夏姬墓 | 夏姬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夏姬就是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她不仅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古代五大艳后之一,更堪称中国古代色伎双全的第一“迷人尤物”,后世称她为“一代妖姬”。 《太平寰宇记》卷十二记载:“夏姬墓:在(柘城)县东北二百步。”而《天下名胜志》云:“夏姬墓,在(柘城)县界,即陈株野之地,皆传闻之讹,未曾深考故耳。”《柘城县志》亦有记载、考辨。 根据史料文献记载,夏姬在柘城成婚、生子、外遇当是史实。2000 年,包含夏姬墓在内的旧北门遗址与柘城故城遗址、邵园汉墓一同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尚庄村 |
---- |
牛洼村 |
---- |
曹楼村 |
---- |
郭楼村 |
---- |
刘双安村 |
---- |
梁庄村 |
---- |
聂庄村 |
---- |
王寨村 |
---- |
何义宾村 |
---- |
王大庄村 |
---- |
王楼寨村 |
---- |
邓屯村 |
---- |
张关村 |
---- |
丁庄村 |
---- |
董楼岗村 |
---- |
吕楼村 |
---- |
李自美村 |
---- |
孔庙村 |
---- |
伯东村 |
---- |
伯西村 |
---- |
北张村 |
---- |
大贺村 |
---- |
张宁村 |
---- |
贺大庙村 |
---- |
许王村 |
---- |
郭徐杨村 |
---- |
郭庄村 |
---- |
翟桥村 |
---- |
李显武村 |
---- |
七里岗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