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滦州古城 | 滦州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滦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滦州镇。三千年大河之畔的盛世古城,采撷群山壮丽构筑其骨,掬一捧滦河俊秀勾画其容。将26个民族独特风情织入古老的明清建筑,将千年北方文化融汇进这座梦想乐园。2000亩盛世古城倾情酿筑细腻的北方古街博览区、丰盛的传统民俗旅游区、原生的滦河文化风景区、地道的北方美食朵颐区、悠久的北方文化传承区,本土的宗教文化朝圣区,风情的北方婚庆体验区,正宗的中国古代养生区,缔造最美北方古城。 滦州古城深研滦州千百年悠久历史,详读华夏民族南北融合之美,以研山为骨,以滦水为魂,以人文为韵,以绿林为脉,开发滦州古城并将其打造国家级135—140天景区。52亿元巨资兴建滦州古城,气势非凡。2000余亩占地,兴北方盛世之风,载千古圣贤至高品格。以“和”文化为理念规划古城,整体规划布局纵向为和,横为时间轴,截取三千年历史烟云中最鼎盛时代的精华,采撷极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筑艺术,盛世景象,水绕古城,繁华街市宛如积淀千年的历史长河,每一步都在领略盛世时代煌煌风韵。从滦河而来,向盛世而去。 滦州古城复原千载历史古迹:古城门、杨三姐告状的老县衙、钟鼓楼、接官亭、古戏台、风雨桥、滦州阁、和园、文姬楼等盛世建筑,展现遥不可及、难以清晰领会的历史印象,取其神韵,结合现实。融汇南方水文化,修建滨水而居、临水起舞的环城“青龙河”。以契丹文化为主导,复原上河图不夜盛景,全面打造小吃烧烤街、韩国风情街、婚俗文化街、庙会文化街、民俗文化街、韩国女人街、缅甸玉石街、养生文化街及游客接待中心、五星级酒店等,无限风华,气势如虹。一座集文化、旅游、商业、会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北方人文古城,一处绵延千年的国家级5A景区,耀世而出。 古城内景点颇多,比如东城门迎宾广场、关帝庙、文庙,滦州衙门、接官亭等明清风格中式古典建筑群,“青龙河”、“九龙溪”,北方风格水街古镇,小吃一条街、古玩一条街、四合院客栈一条街等。 一座三千年的古城光耀古今,滦县即将成为环渤海旅游圈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地址:唐山市滦县滦州镇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4小时 电话:0315-7391111 官方网站:http://www.luanzhougucheng.com/ 开放时间: 9:00-21: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滦河铁桥 | 滦河铁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滦县老站村东北,有一座历经沧桑、锈迹斑斑的老铁桥。它就是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设计监修的滦河大铁桥,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大桥。 1881年,开平矿务局雇用英国技师金达筑成了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10年后,北洋大臣李鸿章**礼聘这位英国专家,负责古冶至山海关的铁路工程。滦河大桥作为其中的重要工程,曾相继被英、日、德工程师包工承建,但因滦河水大流急淤沙过厚,均告失败。当时32岁的詹天佑临危受命,在研究了外国工程师用过的各种施工方法,对河床地质条件做了缜密的考察后,他决定重新选址,开中国铁路史上的先河,筑墩施工采用“压气沉箱法”,从而顺利奠定了桥基。 滦河大铁桥使用了45年而安然无恙,1939年上游双线铁路桥建成通车后,此桥停用。1951年为适应公路交通需要,拆除铁轨,铺以木板,做公路桥使用,1974年正式公路桥建成后停用。1976年唐山大地震,公路桥被震毁,而此桥安然无恙。今天,滦县境内并排而立的滦河大桥有4座。滦河大铁桥作为文物,屹立在滚滚波涛之上,引东来西往的中华儿女兴起无限遐思。 有关它的“诞生”以及5度“服役”(2次为铁路桥、3次为公路桥)的佳话,也被人们一直传颂至今。该桥为铁路单线桥,于1892年兴建,1894年2月竣工,全长670.6米,共17孔钢梁,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铁路桥。当年,外国工程师承建此桥,由于河深水急,桥墩屡建屡塌,众人一筹莫展。最后,詹天佑先生利用压气沉箱法筑起了桥墩,令洋人目瞪口呆,佩服不已。1943年,因铁路双线新桥建成开通,老桥改做了公路桥。1948年11月,唐山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东北的解放大军南下,将双线桥炸毁,老桥又担当起了铁路便桥的重任,并在夺取平津战役胜利的支前运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时期,老桥**成为公路桥,车马行人穿梭如织、常年不断。1974年,新的公路桥建成通车,老铁桥才宣告“退役”。谁知,在1976年的大地震中,新公路桥毁于一旦,而老铁桥竟安然无恙,于是它第5次被启用。两年之后,复建的公路桥竣工,它这才最终“告老退休”。1983年和1998年,滦河铁桥分别被滦县人民政府、唐山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市现存极少的清代建筑之一。 细看铁桥,铁梁全部是铆接在一起的,每一个接缝都紧密结合,使铁桥历经一百多年风雨,依旧岿然不动,让我们后人不得不叹服前辈的技艺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
滦县文峰塔 | 由关内去往东北,位于河北滦县境内的滦河大桥是必经之路。火车驶经滦河,向南望去,只见滦河西岸横亘一列青峰,原名研爵山,简称研山。研山极像一只卧虎,东巅昂首青天,是虎头长啸;中间收束有力,是稳健的虎腰,西部浑圆肥厚,是饱满的虎臀。其状其势,似乎还有一条虎尾舒卷在半天空中,前肢伸向滦河,后肢伏踞大地,所以历来称为“研山虎踞”。辽世宗耶律沅(947—951)时期,于山顶建塔,塔基以绵石砌成,上为青砖结构。塔高20米,分13层,三角形,面南背北。正面有石刻楷书“文峰塔”。左面刻“冲霄汉”,右刻“凌云梯”。塔各节角挂铜铃。 文峰塔初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建都北京后,天下平定,重教兴文,仰慕科举,而滦州一直文化落后,中举者甚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知州朱高樗把原因归罪于文峰塔,说“虎头筑塔,岂不是‘虎而生角’么?不伦不类,破了一州风水,毁塔当然也出不了人才。清道光元年(1821年),知州黄克昌到任,他说:“既叫‘文峰塔’,可知它专主文事,即主宰着‘一邑之科第’,去之则不祥。”所以又重新集资建起来。 其实,修也罢,毁也罢,都与成才无关。一些迷信风水的老者认为“研山十八洞,洞洞有妖精”,山顶筑塔可以镇避邪祟。至于广大群众之忆起文峰塔,只是出于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惋惜。滦水长流,岩石虎踞,凌空一塔,画龙点睛,平添一股直上凌霄的气势。多年来,不但滦州人把它作为故土的象征,而且往来于关内外的游人也无不留下深深的记忆。 百多年来,文人雅士,往来过客仰其名登山观瞻者颇多,其中有诗写道:“山峰虎踞不知年,选胜登临涉岭颠,万里山河归眼底,昂头直欲上青天”。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文峰塔被毁,仅存一节塔基。 今年,滦县政府筹资440万元四修研山文峰塔,完全按照千余年以前历史风貌,原景再现文峰塔的盛世景观。新塔身设计13层8面,高32.67米,近日即将完工。 |
延古寺 | 延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延古寺始建于公元前六十六年汉明帝刘庄时代,供奉国教教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当时古寺香火旺盛,神庇众生。唐贞观二十一年,左翼马军总管尉迟恭,字敬德,奉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星转斗移,时空变换,转眼千年古寺几经沧桑。唐山企业家孙宏文先生、方东枚居士,灵通佳境,造福一方,宣杨佛法,恩泽众生,宏愿心生。出资重修延古寺。于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奠基开工,古寺换新颜,山川随寺秀,佛缘共天长。延古寺发杨光大,更现辉煌。 全寺建筑为最高境界的明清经典,雕窗画栋,斗拱飞檐,雕刻门窗选材上乘、技艺精湛,贴金彩绘是中华古建首选形式金龙和玺,整个庙宇伟峩嵩立,金碧辉煌。为弘杨佛之博大精深的中医中药文化,大雄宝殿供奉东方琉璃药师佛,日光月光侍奉两旁,十二药差左右护法,十大中华名医偏殿值勤,天王殿内弥勒佛笑口长开喜迎善男信女,四大天王横眉怒视人间恶念,韦陀面北照看院内古银杏树,哼哈二将严把寺庙大门,神灵祈祷众生免灾祛病,我佛赐福人间幸福康泰。钟楼鼓楼造型古朴典雅,晨钟暮鼓传颂万世佛愿。佛号经声沐浴诚心,灵寺永度芸芸众生。 寺院主体建筑是药师宝殿,供奉的是琉璃药师佛。日光、月光侍奉两旁,左右排列十二药差。众佛像呼应院内古银杏树,祈祷众生免灾祛病,赐福人间幸福康泰。宝殿金碧辉煌,彩绘是古建最高档的金龙合玺,天花藻井贴金斗拱闪烁祥光。院内东西偏殿供奉十大名医,天王殿供四大天王,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面北的还有一尊威严的帅哥韦馱,山门造型独特,为歇山并间顶,正间两侧浮雕有哼哈二将。 |
滦县时代广场 | 滦县时代广场占地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绿地率为70%,工程总投资1000多万元,2002年完工。 整个广场清新亮丽,功能完善。共由三部分组成。东部为-区,开阔而大气威严,设升旗台一座;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的五根汉白玉柱,并以象征着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和中华民族功史的与时俱进。形式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象征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中部为下沉式广场,其外圆内方,寓示着滦县县委县政府执政的观念。对内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对外“投资到滦县,事事都好办”的良好投资环境;广场中心设有标志性雕塑“滦州魂” 气势恢宏,象征着进入21世纪滦县人民用勤劳致富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幸福生活。位于下沉广场两侧的花池,造型如用原木搭制而成,缤纷绚丽的时令花卉为广场增添了一抹亮色。西部为小桥流水与大型音乐喷泉有机结合,极富诗情画意。 各部分连接紧密,过渡巧妙自然。绿地起伏多变,其间布设的蜿蜒小路自然流畅;绿地中多组生趣盎然的动植物小品以及花坛、花架令人赏心悦目。植物配置丰富(雪松、白皮松、银杏、合欢、玉兰、西府海棠、碧桃、紫薇、木槿、红王子锦带花、月季),草坪、模纹、乔灌立体搭配,动植物造型惟妙惟肖,构成一幅幅精美画卷。 广场照明设施一流,210盏灯具各具特色,使夜晚的广场流光溢彩,与彩色喷泉交相辉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
唐山青龙山风景区 | 北唐山青龙山景区 青龙山是与碣石山、盘山齐名的三大名山之一,古称清凉山,又名截龙岭,位于唐山滦县新城西北约25公里,距唐山40公里,与唐山古冶区、丰润区毗邻。景区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南距205国道15公里,北靠102国道,距京沈高速公路榛子镇出口仅两公里。京山铁路、京秦铁路和正在修建的津秦客运专线穿境而过。青龙山主峰娘娘顶海拔439米,属燕山余脉,其山南北走向,山中套山,山外叠山,群峰布列,山势环绕,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20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景区内的1700余亩、30余种植物药材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青龙山景区古代建筑遗址非常丰富,除三霄宫和延古寺外,历朝历代先后建有望海楼、罗汉洞、龙兴寺、云居寺、兴隆寺戏楼、碑林、山神庙、土地庙、财神庙、黄山士院、望海红崖寺等,同时还有卧佛、象山、阴阳二井等自然天成景观,每一处遗址和景观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蕴藏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宗教文化。 经过近五年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发,青龙山已成为全国民族民俗文化体验中心、冀东生态旅游宗教名胜、冀东养生保健调养基地、冀东植物药材实地博物馆、冀东天然氧吧、自然风光休闲区及北方新农村开发典范示例。 |
研山风景区 | 研山风景区位于滦州古城南滦河西岸,是滦州古城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工程自2009年11月正式启动,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内容为研山文峰塔、碧霞元君祠的重建以及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景区整体规划和山门、景亭、上山人行道、广场以及防护设施等工程。研山风景区的建设与开放,实现了景区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滦县的文化品味和城市内涵,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研山文峰塔: 据史料记载,公元947年左右,辽世宗始建文峰塔,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原塔共13层8面,塔高20米,为砖结构,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为条石砌筑的须弥座,塔身由青砖砌筑,塔为实心,每层8角均有悬铃,巍巍壮观。南面石刻"文峰塔",北刻"射斗牛",东刻"凌云梯",西刻"冲霄汉"。文峰塔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文峰塔被震塌。重建后的文峰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仿辽塔,塔高32.67米。塔身建筑结构为七层,内部中空,三层以下可供游人游玩。 |
滦县文化公园 | 文化公园 滦县文化公园占地2.3公顷,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公园采用轴线布局,主入口设在东面,沿轴线自东向西设置门楼、时光大道、剪纸雕塑、地下影像馆、露天剧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体建筑。时光大道两侧布置皮影绿化,南北西三面以下沉式文化浮雕长廊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体建筑、地下影像馆和露天剧场相连,四周栽植绿篱形成带状绿地。 该园以文物、字墨、碑帖、皮影等具象符号和评剧艺术表演以及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表达方式为手段,再现历史,立足现代,展望未来,是一处蕴涵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并体现时代精神、和谐愉悦的市民休闲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和历史文化教育场所,特别是文化浮雕长廊,充分展示古滦州的历史,突出了三大主题,即“历史悠久的古地、文化灿烂的名城和近代工业的摇篮”,反映古滦州悠久的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古滦州作为唐山历史的起点,唐山文化的渊源,滦河流域中原文化与多民族文化最早交汇融合的地域文化特色。 |
滦县栗香园 | 河北滦县栗香园位于滦县县城东南,北起滦河路,南至团结路,西起滦新街,东至平大路,呈梯形分布,规划用地138亩,2004年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建成。该园是一个以观赏游览为主,结合科学研究、科学生产、科学普及三位一体的公园。设计方案巧妙利用原有的起伏错落的地形地貌,保留原有板栗、核桃、洋槐等乡土树种,合理配置适宜本地区气候条件的各类乔、灌、花、草200余种,形成树茂草丰的复合植物群落,创造恬静自然的景观空间。全园以绿为主,分为松柏园、灌木园、花坞、樱花园、荷花池、翠柳堤、百果园、乔木园、紫薇林、牡丹园等十五个景区,并设有晨练场。位于该园东部草坪上的“夷齐让贤”雕塑,以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为表现形式,以伯夷、叔齐让贤的历史典故为题材,反映了滦县人民纯朴诚信、文明礼让的传统美德。 该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幽雅环境,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认知自然、感受生活的要求。 |
龙山生态示范园 | 滦县龙山生态公园位于县城西南角、长江大街西侧,总体规划占地60公顷,分期施工。2002年投资150万元,实施了一期封山育林工程,在山体及东侧植树2.5万株,建成了以毛白杨为主的公仆林、以火炬为主的红领巾林、以桧柏为主的青年林等;2007年计划投资2200万元,完成二期景观工程建设,占地27公顷。巧借龙山自然地形,挖湖制水、填土塑山,修建大门、构建园林小品,完善山体植被、美化周边环境,设置休闲娱乐设施。 公园共分三个景区,一是主入口景观区,由停车场、大门、组合花坛、圆形广场为轴线串联而成;二是山水景观区,以龙山山体为骨架,以“龙”形人工湖为依托,配以亭台廊桥,展现山水灵动之秀美;三是绿化休闲区,以林间自然的园路为纽带,配以各类植物群落组合和休闲场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滦县西南长江大街 乘车线路:滦县可乘出租前往,或沿团结路步行至长江大街可达。 |
龙山中山公园 | 滦州龙山中山公园是以纪念辛亥滦州起义为主题的公园。本着依托中国古典园林建造方式,巧借龙山自然地形,挖湖蓄水、填土塑山,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处处精雕细刻,营造充满情趣、富有高雅品味的综合性公园。 滦县旅游之龙山公园 园内有孙中山先生铜像一座,是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女士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向世界各地捐赠孙中山铜像100座的第49座。铜像全高近4.45米,其中铜像净高1.83米。铜像身穿风衣、左手拿“-”书籍,右手拄拐杖,直视东方。 园内滦州起义纪念墙内容分为滦州兵谏、龙山结盟、起义爆发、雷庄血战等,且附有后世评价。设计还选用了孙中山、李大钊、冯玉祥等人对滦州起义的评价、题词,以及毛泽东为滦州起义英烈人物颁发的光荣纪念证,以体现众多革命先驱、伟人对滦州起义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
滦河风景区 | 滦河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滦河风光 滦河古称濡水,华北地区大河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北部,张家口市境内的巴彦古尔图山北麓,向北流入内蒙古自治区,此段称为闪电河。后向东南急转进入河北省东北部,一直向东南流入渤海,全长885公里,总流域面积达4.46万平方公里,基本都在河北省境内。主要支流有武烈河、青龙河等,它穿越长城的地方形成长城的一座关口—喜峰口,流经较大城市只有承德。 滦河沿岸风景秀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曾经提到过濡水(滦河的古名)支流武烈水畔的“磬锤峰”。流域内富铁、金、铂等多种黑色和有色金属矿藏,并有煤和油页岩。农产丰富,是中国板栗和红果著名产区。古迹有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遵化清东陵、清帝狩猎围场以及长城等。 景区位于唐山市滦县东部,依托滦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而建,景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景区管理单位通过堤防加固、河道扩宽疏浚、截污治污等工程措施,将堤防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沿河道打造了6.6公里长的滨水文化生态绿廊景观带,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景区内有詹天佑大铁桥、如意洲、文峰塔等多处景点,从多个角度展现着厚重璀璨的滦河文化,是一处集生态防洪、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
滦县森林公园 | 河北滦县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南,是滦县绿化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始建于2003年,占地1053亩,其中绿地面积1000亩,绿地率为94.86%。总投资1253万元。森林公园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原则,形成集观赏、休闲、防护于一体的生态型景观公园。 2003年投资40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共栽植金丝柳、国槐、银杏、毛白杨、玉兰、紫叶李、刺玫、丁香等二十多个品种,植树总量为7万株。2004、2005年投资853万元实施了二期工程,完善了大门管理区、生态湿地区建设、道路建设,沿路实施了景观线绿化工程,栽植了十几种花灌木及花卉,并修建了花钟报春、翠堤摇红、风荷送香、静亭赏月、翔云凌空等多处景点。 大门管理区风格独特,由原木搭建而成的大门在门区扇形花池、圆形花钟、花卉圃地的衬托下,自然古朴、简洁明快。生态湿地区山(卧佛山)水(月亮湖,占地4万平米)环抱、清新秀丽,富于童趣的索桥,造型别致的拱桥、九回曲桥,相映成趣;山上木质凉亭、湖心六角亭、垂钓平台布置其中,颇具亲和力;植物丰富、花树环绕,错落有致,景观丰富。森林公园被市民誉为“城市绿肺”、“天然氧吧”。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燕山大街 乘车线路:滦县可乘出租前往,或步行沿燕山大街城南方向可达。 |
研山景区 | 研山风景区位于滦州古城南滦河西岸,是滦州古城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工程自2009年11月正式启动,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内容为研山文峰塔、碧霞元君祠的重建以及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景区整体规划和山门、景亭、上山人行道、广场以及防护设施等工程。研山风景区的建设与开放,实现了景区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滦县的文化品味和城市内涵,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景点位置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 |
港北村 | 港北村 港北村在滦县城关西南7.5公里,今属古马镇。这里曾是冀东10余万人抗日-的首举义旗之地,现有庄:严肃穆的“港北起义五十周年纪念碑”矗立于村口。碑高11米,碑座2.5米,正面步阶分为四段,每段分别为一、九、三、八层,左右步阶分别为七层和六层,寓意起义爆发于1938年一7月6日、由原冀东抗联副司令员李运昌伺志题写碑名。 |
横山大觉寺 | 横山大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滦县横山大觉寺昔日名曰开觉寺。 滦州开觉寺历史悠久,在元代就是全国知名古刹,且长老祥迈与北京药师院长老从伦同为佛门高僧。 在“滦州开觉寺”诸多资料中,有如下记载:由于忽必烈对宗教兼收并蓄的政策,使元上都成为当时世界的宗教中心,中国传统信仰的佛、道、儒三教,在此交融。在上都城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地位是平等的。宗教建筑除道观、佛寺之外,还有回回寺、十字寺等。蒙哥汗时期,大蒙古国内佛教与道教之间竞争,矛盾日趋激烈,蒙古王室不得不出面调停佛、道二教的争端。1255年,在哈喇和林(曾名“开平城”,在今内蒙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金莲川)举行了佛、道二教第一次辩论会,佛教占了上风。1258年,蒙哥汗委托忽必烈在开平召集佛、道二教代表计数百人,进行第二次辩论。藏传佛教在八思巴的激辩下,战胜道教,忽必烈判定佛胜道败,佛教获得蒙古统治者的推崇。忽必烈在上都即位后,封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大元帝师”,命他在上都建立寺院。自此,藏传佛教在整个中国,包括漠北的哈喇和林都获得广泛传播。 第二次佛道辩论的具体情节是:元宪宗八年(戊午,1258年)七月,孛儿只斤蒙哥汗命忽必烈亲王召请各地僧、道两宗,并包括儒者在内所谓“九流名士”到上都和林的皇宫聚会,进行第二次辩论,并由忽必烈亲自主持。命福裕为佛教方面的“头众”,全真道的“权教”张志敬(张真人)为道教方面的“头众”,佛道两方各出十七名代表进行辩论,参加-的僧人300多人,道士200多人,担当“证义”的丞相、大臣及儒者共200余人。在僧人当中有地位显赫的掌管佛教事务的那摩国师[7]、八思巴(拔合斯八,吐蕃僧)国师、西蕃国师等人。 代表佛教方面出面辩论的十七人是:燕京圆福寺长老从超、奉福寺长老德亨、药师院长老从伦、法宝寺长老圆胤、资圣寺统摄至温;大名府长老明津;蓟州甘泉山长老本琏、上方寺长老道云;滦州开觉寺长老祥迈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传教寺讲主了询;大名府法华寺讲主庆规;龙门县杭讲主行育;大都延寿寺讲主道寿、仰山寺律主相叡、资福寺讲主善朗;绛州唯识讲主祖珪;蜀川讲主元一。其中的燕京药师院长老从伦,滦州开觉寺长老祥迈,在元世祖二十八年(1291)奉敕编撰《辩伪录》②,将元初的佛道冲突和论争作了详细记载。 以上史实足以说明滦州开觉寺早在元代之前就已同上述知名古刹齐名,长老祥迈同燕京药师院长老从伦同居佛教界的顶级法师地位。滦州开觉寺,初创无考,但在蒙古帝国改称“元”代二十一年(南宋宝祐六年)前已是佛门古刹,且有《大觉寺诗存》中的明泽州人,通政使参议、兵备道,山东副使裴骞的“元时此开拓”的诗句互为佐证,说明大觉寺早在元代前就已名震寰宇。 注①:祥迈:山西太原人,俗姓呼延氏,呼延赞之后裔。号:迈吉祥、如意和尚、如意野老。九岁落绀,随师请业,勤奋聪颖,善笔墨。始为滦州开觉寺长老,参加宪宗八年佛道之辩,后为云峰寺长老。有《辨伪录》、注《韩文公别传》存世。 横山大觉寺景区:沿滦州古城守信路北行至205国道右转东行约1公里,然后左转进入学良道即可直达景区。 |
地区 | 景点 |
---|---|
自强里社区 |
---- |
光辉里社区 |
---- |
友谊里社区 |
---- |
朝阳里社区 |
---- |
晨光里社区 |
---- |
晨光西里社区 |
---- |
晨光南里社区 |
---- |
新华里社区 |
---- |
文化里社区 |
---- |
永安里社区 |
---- |
西站里社区 |
---- |
团结里社区 |
---- |
紫薇园社区 |
---- |
嘉凤园社区 |
---- |
金鼎丽城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