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邯郸 >> 峰峰矿区 >> 临水镇

临水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南响堂山石窟

南响堂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代均在此增凿。  响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观大方,其雕艺承前启后,是我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近旁有殿宇、靠山楼阁、古塔等附属建筑。这里现存大小石窟7座,分上下两层,上层5座,下层2座,自下而上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加洞、力士洞和千佛洞。其中华严洞规模最大,高4.9米,宽和深各6.3米,内刻《大方广佛华严经》,故称华严洞。窟内南壁正中上部有阿弥陀佛净土图故事的大型浮雕,南面中心柱上部有释加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浮雕。位于上层的千佛洞,小巧玲珑,保存较好。  窟顶外壁上方雕覆钵塔,塔端雕卷云状山花蕉叶,中雕展翅欲飞的金翅乌,钵顶雕宝珠,两侧各雕八角形宝珠顶柱。窟内三面宝坛上各龛均雕一佛两弟子两菩萨,正面龛本尊为释迹佛。洞壁广造千佛,有大小造像1028尊,故名千佛洞。窟顶微隆,中央雕莲花,周雕8身飞天,两两相对,形成各组对称的轻歌曼舞的神仙极乐世界。此窟结构严谨,雕艺精致,尤其是外壁的大型雕刻,窟顶的飞天雕刻,都是绝无伦比的艺术珍品。    临水镇  邯郸市峰峰矿区辖镇。矿区政府驻地。1957年设临水乡,1958年改临水公社,1984年临水公社和滏阳街道合并,建临水镇。位于 ? 峰峰矿区东部。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9.2万。邯磁铁路过境,邯峰公路通达。辖临水、南头、石桥、东沟、黑龙洞、郭庄、西纸坊、东纸坊、西清流、东清流、中清流、新清流、东泉头、西泉头、北留旺15个村委会和38个居委会。工业以建材为主。建…… 详细++

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

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峰峰矿区境内,公园总面积6348.8公顷。包括西部山区、中部鼓山、元宝山区、东部岗坡地三部分5个景区。   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包括西部山区、中部鼓山、元宝山区、东部岗坡地三部分5个景区。东部为凤凰山森林花园区,面积909.72公顷;中部自北向南有响堂寺景观园区、元宝山精品园区和九山生态农业风景园区,面积分别为3012.51公顷、121.96公顷和214.26公顷;西部为九龙蛟绿色生态园区,面积2090.35公顷。  公园位于河北省南端,邯郸市的西南部,距邯郸市34.5km,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90公里,距河南省省会郑州市300多公里,距安阳市60公里。东经114°03′-114°16′,北纬36°20′-36°34′;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属太行山向华北平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鼓山南北纵贯全区,东西宽18km,南北长22.2km,海拔最高点891m,最低点107m,矿区总面积35300公顷。  鼓山古称“景山”,又名滏山,响堂山。太行山东麓的支脉。位于峰峰矿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北方向,北起武安市的栗山,南至矿区临水镇。全长21公里,宽5公里,为南北向展布,西翼宽缓构成村盆地和彭城盆地,东翼窄陡为浅丘和平原。-  主要景点    园区主要景点响堂山石窟是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七大名窟之一,山下有常乐寺遗址,在鼓山还分别有六连峰、小棒槌峰、七道湾、小鬼道、一线天等山峦景观。峰峰矿区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文化,不仅有珍贵的石窟艺术宝库、著名的磁州窑文化、丰富的地上地下名胜古迹,还有龙洞珠泉、老爷山石刻、明代无梁阁、风月关等30多处独特的自然景物和景观。响堂山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内有望进入国家AAAA级景区,年接待能力20万人,是人们度假、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景区开发  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    时间:2006-12-06  投资总额:969.70 万美元  外资比例:727.27 万美元  合作方式:合作  项目简介:对凤凰山景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开发,使其成为真正的集旅游、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大花园。  市场经济效益分析:该景区的建成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区乃至我市的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规模,增加旅游项目,与南北响堂、黑龙洞、磁州窑等古迹组成一条综合黄金旅游线路,特别是在当前,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该景区将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一流的娱乐、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成为冀南大地上的一个亮点。 投资回收期10年。  项目进展情况:凤凰山作为响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之一,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并经河北省林业局批复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已造林3000亩,实现了水、电、路三通。目前办公区、杨树林、火炬林、柳树林、带状公园、采摘园、科技园、葡萄园、百果园、凤凰楼、南北苗圃、杨柳山庄、凳山路、钓鱼池、赏鱼湖等工程已建设完毕,引水工程、藏龙潭、凤月湾、龙凤湖等景点也正在紧张建设中。

邯郸彭城古镇

  彭城古镇坐落于河北省的西南部,它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镇,它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州窑遗址,它大量保存着这样一些奇特的建筑造型,它们状似馒头,当地人称它为馒头窑。走进这座厚重而又儒雅的古镇,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些奇特的建筑造型:用古窑具匣钵垒成的院墙,瓷片砌成的街道,外形颇像馒头,当地人称它为“馒头窑”。彭城,这个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古镇,孕育了磁州窑文化,磁州窑的盛名更使彭城名扬天下!  彭城的老街道由我们俗称的内五村,即新华村、三和村、河泉村、联合村、富田村组成。连接五个村的网络是横贯东西的三条主要街道和相通南北的六、七条小街小巷,以及数不清的小路、胡同、过道构成。彭城街的繁华,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据文献记载:“古彭城,繁华坊表,楼亭为冀南之最,”“客商装货,人畜车辆,此往彼来……”,因此,赢得了“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盛誉。彭城街的繁华有几个主要的中心地带:前街,半壁街的茶馆酒肆、布行百货,排列有序。老字号的广和成杂货店、天顺祥布店、兴元德磁货店、三合盛油盐酱醋店列落其中;后街的米面粮行、旅馆车店搭配有致;草市口买卖供磁窑上用的草绳、柴火,客商鱼贯穿插市无隙地;砂锅巷、碗市街则是以专卖磁州窑产品的粗瓷、巧货店铺相连;小车市上送瓷运料的木制手推单轮车,首尾衔接;南河沟街的山货特产、民用工具、骡马集贸分布其间。特别是老彭城“天天有集、月月有会”更是远近闻名、热闹非凡。  彭城的一切似乎都与磁州窑有关。彭城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了磁州窑的代名词。彭城的街道布局、民居风格、路名道称、供奉庙宇;彭城的民间传说故事、谚语、民谣、歇后语;彭城的历史人物、人文掌故、风俗习惯;这一切都与磁州窑有关。明朝彰德府推官张应登在《游滏水鼓山记》碑中记载了当时彭城的瓷业情况:“视陶陶之家,各为一厂。精粗大小,不同锻冶,似此作者曰千人而多,似此厂者曰千所而少。岁输御用者若干器,不其甲天下哉?”。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 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覆盖民间市场。《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 民国时期,彭城的瓷业一度恢复了短暂的繁荣。到1923年瓷窑增到235座,缸窑35座,从业工人达5千余人。《大中华直隶地理志》中记载,“西乡彭城窑业,矿业利源丰富为本县菁华”。《增修磁县志》也记载,“磁器产于县境之彭城,由宋及今相沿已久,瓷店森列,所占面积纵横二十余方里,四郊矿井相望,废物堆积如山。市内则烟云蔽空,河尘飞扬扑面。而运送原料、瓷器、煤炭以及客商装货人畜、车辆此往彼来,犹有肩款相摩,街填巷溢之概,诚吾磁州惟一之工业重地也”。当时曾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赞誉。 民未,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彭城瓷业日趋衰落萧条。1933年天津《大公报》报道了当时的情况,“现瓷窑之开工者寥寥几十家,以故窑户有产无销,其他茭草、制坯、画彩行业亦难维持现状”。  在历史的长河中,彭城街随着磁州窑火的兴衰盛强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彭城老街会勾起我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想象。在这条街上,曾留下革命先烈张兆丰1921年率领瓷业工人、贫民群众载外运粮车、赈放灾民的史话和1930年组织以瓷业工人为主,举行“五一”暴-动的壮举。在这条街上,曾飘响着老一辈革命家王维刚领导的瓷业“小北军社”第十三游击队组建的誓言声;在这条街上,还记载着许多党、政、军机关的驻地。河泉村西庄子、联合村的文昌阁、新华村的前街、刘家过道的小门口等地方,曾为中共冀、鲁、豫边区特委机关,抗日时期的磁县县委、县政府、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峰峰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在这条街道上,还曾留下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彭真、薄一波等同志为夺取革命胜利,坚定有力的脚印。  彭城古镇地处太行山麓的丘陵地带,其西面为太行山南北纵横的主山脉;东面太行山支脉之彭山和神麓山,两山之间的峡谷谷口为太行山陉中第四陉,即现在隔河而居的纸坊村、郭庄村之间,古称滏口径。这是进入太行水和彭城的主要道路。彭城又处于滏阳河源头上游得两处主要水道之间,镇南有八里涧,其水自东南流入滏阳河。镇西北有源于和村镇龙池沟的河水汇入滏阳河。这两道河流加上彭城的广盛泉、晋祠泉、六宝泉和黑龙洞的四大泉及七十二股小泉,形成滏阳河的涛涛之势而滚滚东流,流经河北平原多处县域,直至天津入海。  彭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古代磁州窑大量产品的外运,主要靠水路运输,这可从较多的历史文献中得以证实。唐代诗人岑参从长安来到邯郸,他在一首诗里写到:“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钩渔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这些诗句反映了唐代时邯郸滏阳河边船泊码头、客店、酒肆的繁荣景象。宋代建蓬的雍熙寺碑文中记有:宋雍熙年间,“磁州积陶冶,万 可达幽燕。”《大会明典》记载:明代在“彭城设官窑几十余座,岁造瓷坛堆集官坛上,舟运入京纳入光录寺。明弘治十一年进贡于皇家之瓶坛达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个。”明嘉靖间《彰德府志》记载:当地彭城生产的瓷器“绘以五彩,浮于滏,达于卫,以售他郡。”以上足以说明,唐、宋、元、明时期,磁州窑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滏阳河水道运入京城及外地的。  据《磁县志记载》:“滏阳河为我县唯一之水路”。“至马头镇,河广稳,航运便利,经邯郸、永年,下直达天津。”从近代、现代的考古挖掘来看,也能得出考证。1976年在磁县城东北的滏阳河故道附近,发掘出六艘木船,穿上装载着多为磁州窑瓷器。根据考古分析,认为该船沉没时间应在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如1918年至1920年,在巨鹿县从漳河泛滥成灾埋没的淤泥中,挖掘出大量的磁州窑瓷器,从而揭开了近代对磁州窑研究考证的热潮。另据报道,前几年在滏阳河流域的衡水,也从滏阳河道中,挖掘出大量磁州窑瓷器。由此可见,滏阳河的航运历史之悠久。磁州窑有这一优越条件,其瓷器外销,走水路运输是最主要的途径。  磁州窑产品的水运航道,直至清末,由于滏阳河上游的水量减少,淤泥填埋,水道狭窄,流量不足而停运。清末平汉铁路建成,以及后来铁路、公路的大量兴修,才改变了磁州窑产品以水路外运为主的历史。现代精美的磁州窑产品,在先进的运输条件下和运输工具下,销往于全国各地和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时代的步伐跨步前进的时候,老街也面临着自己的机遇和选择。按照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需要,一跳宽敞平整的新街代替了部分狭窄脏乱的老街。它受到了多数人的欢迎,也遇到了少数人提出的疑问,但这就是改革,这就是进步。因为保护不等于固守,发展是硬道理。我们现在遗存的彭城老街的一些主要街道。看起来确实有些残缺陈旧,但它仍然保留了老街的格局与气氛,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实施商贸旅游活区战略,为老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后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优势。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  乘车线路:邯郸市内乘604路在元宝山站下可达。

峰峰元宝山

峰峰元宝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元宝山风景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中心,依照山型,三峰相连形似元宝而得名元宝山,海拔200余米。景区内繁华似锦,绿草如茵,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为游客提供温馨、自然、舒适的娱乐休闲环境。  景区内的台阶小路别有特色,它们曲径通幽,设计新颖独特,在材料上采用陶瓷残次废品、片石料、筒瓦等,不仅使自然废料得以再利用,更体现出峰峰彭城陶瓷之都的地方特点。风景区内植被丰富,草坪如毯,有各种乔灌木100余个品种近300万株,其中名贵树种十余种,如云杉、水杉、龙柏、元宝枫、栾树等。  元宝山风景区面积1733420平方米,景点十余处,建有金碧辉煌的元宝亭、造型别致的蝴蝶亭、古朴典雅的游廊、异域风情的荷兰风车、流瀑三跌和具有民间传统意义的世纪游园、金龙出水等。元宝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北街  乘车线路:邯郸市内乘604路在元宝山站下可达  

北响堂山石窟

北响堂山石窟为文化旅游景点。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代均在此增凿。  响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观大方,其雕艺承前启后,是我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北响堂山石窟,坐落在和村镇东的北鼓山西腰,山下有常乐寺、如来佛立像和宋代砖塔。北响堂有九座石窟,分南北中三组,每组都有一个大石窟。第七石窟是最大的一个,俗称“大佛洞”。这个洞窟规模宏大雄伟,雕刻精巧,菩萨笑貌如生,飞天欢乐多姿,衣纹密集而富有装饰性,给人以薄纱透体之感,为北齐艺术之杰作。窟内有一尊大佛,高3.5米,盘腿坐在莲花台上,面目慈祥,薄衣贴身,几条凹下的雕衣纹线,贯穿全身。雕刻刀法圆润有力,清晰流畅。周壁刻有16个大型浮屠塔式列龛,龛顶以火焰宝珠为塔刹,气势煊赫,造型精美,为装饰图案中的珍品。  窟内的墙壁上还有几排似乎没有刻完的小佛浮雕。北齐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20多年,看来,是没来得及完成这一窟的雕刻。这座石窟最能代表北齐风格。它宽13.3米,深12.5米,基本上是正方形。洞内有宽大的中心石柱和洞顶相连。洞窟保存了印度的营造法式。中心柱上三面都是佛龛,这是北齐石窟艺术的特点。北齐之前的不少雕刻,石窟中心柱四面是佛龛。此外,那时雕像人体瘦削,不像北齐这样丰满。北响堂也有明代开凿的石窟,这时的雕刻人体肥胖笨拙,衣纹线条干涩呆板,完全失去了北齐舒展流畅的风格。明代末年距今只有300多年,而北齐距今已有1400多年。明代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辽阔的国土,充足的人力,而北齐只是当时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国,财力人力都远远不能与明代相比。但是北齐的雕刻艺术水平却比明代高得多。可以说,响堂石窟作为中国一个历史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任何石窟都不能取代的。  北响堂有一座石窟,外面石壁上还留有木构亭阁建筑,红柱灰瓦,背依山壁。但有些雕刻已经残缺不全。因为历史悠久,历代都有破损。看着一座座石窟,当年工匠们的刀光斧影仿佛历历在目。  千佛洞是南响堂最精美的一个洞窟,洞内所有的壁面都雕刻着大小不一的佛像。在这不足10平米的空间,居然雕刻了1028尊石佛,一排排、一列列,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氛围,使人没有遐想的空间,也掩弥了尘世内的私心杂欲,只有静慕这些飘逸的飞天伎乐和威武凶猛的金刚力士,一任原本噪杂的心绪被佛尊慢慢浸化,还原一个曾经的我。  刻经洞的内外壁刻满了佛经-,旁有北齐天统四年(568年)至武平三年(572年)唐邕书写的《维摩诘经》四部,碑文隶书,笔锋犀利,刚劲挺拔。

风月关滏口祠

风月关滏口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风月关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滏阳河发源地,神麋、南鼓两山南北对峙的“滏口陉”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邯郸市一大名胜。风月关古称“滏口陉”,属“太行八陉”中的第四陉,历来是军事要隘,坐落在临水镇黑龙洞村西的神麇山下。东汉末年军事家曹操曾利用这一天险击溃袁尚大军。隋末农民军窦建德也在这一带歼灭隋刺史窦宗的官兵。陉口南部的峭岩绝壁下,有一天然石洞,传为主宰人间旱涝的黑龙的洞府,名为“黑龙洞”。洞口由大石砌成,洞壁凹凸不平,洞内曲折幽暗,蜿蜒如龙,从古至今无人知其底,真是“骊龙出洞去,洞深不可测”。   风月关之上的庙宇建筑群叫“滏口祠”,坐落在神麋山阳一条东西长数十米的石券之上。券西口石上刻有“风月关”三字。由西门拾级而上进入庙院,院内坐南向北建有卷棚式歇山顶、深宽各三间的黑龙庙,庙内有黑龙爷塑像。庙东侧建有上下两层琉璃瓦顶的昆山明月阁,阁内供有观音菩萨像,前厅西墙上还嵌着明进士张应登亲书“登昆山明月阁观泉”诗的石刻一块。据史载,该阁、庙均始建于唐代,由于历代重修改建,已失去原貌,但其建筑庄重紧凑,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风月关依山而筑。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山门之内有大殿及配房等。大殿原供龙神,洞下深潭,其色黛绿,清泉从岩缝喷涌,泉水从沙际上涌,状如釜中水佛,故名滏水,又因位于鼓山南段(一名釜山)之阳,故名滏阳。  北齐时,道教传入峰峰后,风月关上又成为峰峰著名的道教场所。北齐时弘扬佛教,禁绝道教,拆毁道观,驱散道士。据历史上记载是:“沙门无道士”。至唐代,道教逐渐兴起。风月关上的黑龙洞道观又日渐兴盛,并建于五代,遂有出家道士数人。明清时道教相沿,黑龙庙的道士人数增多。民国时,有道士数人,尤以将道教信仰与普通地方神混而为一,不分彼此。今道观遗址存,无道士,并增加了数十位各路神灵牌位塑像。其崑山明月阁在七十年代因修路被拆毁,路修好后又按照原样修复,并在阁外拓加人行道,其阁上的“崑山明月阁”及对联原样镶在券和墙上。  风月关作为峰峰的古磁州八景之一“龙洞珠泉”处,是历代文人墨客游鼓山滏水必行之处。据史载,仅历代文人在此关上咏赞峰峰的游记诗词达数十首篇。最为著名的有元代李诚的“黑龙洞元代账济文”和明代进士张应登的“游鼓山滏水记”及数首诗篇,称赞风月关的泉水夏清而冬温,至奇也。其他如元代诗人李起岩、杨缚,明代刘湜、纪纯、杨贵诚、杨性鲁、栗永爵、孙谦、贾汝辑、唐曜、李世藩、刘士杰、李士高、左烨、董应芳,清代文人任塾、方孝标、王组、杨方晃、许最、高世寅、裴大鹏等都在风月关上扶栏赏月,动情咏诗。如董应芳的"系柳龙春鞭,濯缨龙洞泉。西来千嶂月,东望万家烟。石冷云铺地,波清鱼在天。尘心与禅意,脉脉总忘一。之山有明山,迢递白云边。地耸层层翠,龙开混混泉。多情频下鸟,无系即为仙。断硒苍苔满,徘徊怅昔贤……"  明月阁上不但供人游览,而且还备有茶饭。“赏月观泉”是极佳境地,尤以每年的六月二十三黑龙爷生日庙会,更是游人如织,还举行盛大的民间花会娱乐活动和物资交流及祷雨仪式活动。近年来,随着峰峰旅游事业的发展,区政府又在阁后山上建了元宝山公园,并将风月关建筑作为重要景点接待游人观光。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镇黑龙洞村  乘车线路:邯郸市内乘604路在元宝山站下可达

水浴寺石窟

水浴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浴寺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西南三公里处,隔凤凰台和天宫峰与北响堂寺东西相峙,因其规模比南、北响堂寺小,又叫小响堂。过寺后坡村西行300米就可见掩隐在苍松翠柏下的水浴寺石窟。  沿着青石砌成的九十九台阶盘旋而上,到处是苍松翠柏,嶙嶙怪石。水浴寺石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窟,在西侧坐北朝南低矮崖壁上开凿有两个石窟,开凿年代为北齐武平五年(574年)(西窟)和北宋初年(东窟);二是寺,在石窟东侧的山坳里,三面环山,背风向阳,地势平坦。这里殿堂庙宇,红墙黄瓦,碑刻石幢,台阶山门,依次错落排列。  水浴寺的寺名是什么意思呢?一是据寺内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碑记载:“兹寺在太行山之麓,群峦叠嶂,环倚左右,下有细泉一眼,泠泠涧中,诚梵隐之幽栖、禅林之上乘也……”故称水浴寺。二是传说在正殿西侧突兀而起的断崖上,有脸盆大的泉眼,泉水叮咚作响,清澈甘甜无比;只要是天气晴朗的清晨,这里就会晨雾弥漫,水珠四射,整个寺院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再看殿堂庙宇,石窟经幢,灵塔摩崖出没于云沐水浴之中,笼罩在阳光与净水交织的薄帐下,泉水涤荡了污秽浊物,洗浴了人间红尘。三是由于寺中弥漫着水汽,空气的湿度大,除正午外,早晨傍晚,总是湿淋淋的,像被细雨淋过一般,因此当地方圆十几里地的人也把该寺叫水淋寺。  在水浴寺西侧的低矮断崖上,开凿有东西两个石窟,即西窟和东窟。  东窟开凿的年代比西窟晚的多,规模也小的多。窟内有三壁造像,北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西壁是一佛二弟子,东壁是一佛一菩萨。其雕刻的技法和人物面部表情以及体态动作反应的内心世界,精细程度可与响堂寺石窟相媲美。  在东窟西侧约八米处,是水浴寺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西石窟。该窟正中雕有通窟顶的长方形塔柱,绕柱可转走,形成“隧道”,当地人也叫转角殿。窟内所有壁面和塔柱的各个面上均雕刻有大小不一的佛像,俗称“万佛洞”,其神态千姿百态,跃跃欲动,呼之欲出。  在西窟东壁面上有“武平五年甲岁十月戊子朔明威将军陆景、张元妃敬造定广佛并三童子愿三界群见前福口者托荫花中俱时值佛”的铭刻,西窟前壁刻有“昭玄大统定禅师”供养僧的题刻铭文。据《隋书·百官志》载:“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文宣帝诏置‘昭玄大统’,以沙门法‘大统’,令史员置50余人,所统僧尼400余万。”可见“昭玄大统”为北齐最高僧官。“张元妃”(明威将军陆景的妻子,西窟开凿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是该寺的第一任主持和供养僧之一)。壁刻“昭玄大统”说明水浴寺石窟的开凿年代为北齐武平五年(574年)之前。后历经唐、宋的续刻而逐渐完成。  在西窟的东西两侧雕刻有两处摩崖造像:东区摩崖造像展现了释迦牟尼佛祖从出生到涅,以及悟道后的一组生动的人生故事;西区摩崖为释迦牟尼佛祖到各地讲佛传经的画面。两区造像丰富,雕艺精美。  水浴寺石窟的规模虽然比南北响堂寺小的多,名气也比不上南北响堂。但由于其开凿年代比南北响堂寺晚,随着开凿技术的逐渐成熟,雕刻技艺的提高,以及对佛教人物内心世界理解的不断升华,所以水浴寺石窟的石像和摩崖雕刻的精美程度,许多方面超过了南北响堂寺,这是许多专家学者的一致看法。  张元妃是第一任主持。她是北齐明威将军陆景的妻子,陆景籍贯司州邺城人,官居六品,可惜“不假天年,寿命不永,于武平四年二月十二日卒于邺城之所”(见西窟东壁铭刻文)。为了悼念亡夫,武平五年,张元妃削发为尼,在水浴寺出了家。由于她是将军的妻子,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在她任主持期间,供养僧人有五位,除开凿石窟外,还广置田产,使水浴寺具有了一定规模。  第二任主持是妙用禅师。在他任主持期间,由于水浴寺的田产较多,进项也大,在他主持下,修建了庙宇殿堂,窟与庙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最初的水浴禅寺。他的灵塔在西石窟前十米处,全部用青石雕刻而成,宝顶已丢失,八角形仿木屋檐,其下为椭圆覆钵式塔身。上刻有密密麻麻的铭文,大部分已看不清楚,但“故庄严全妙用禅师灵”字迹虽历尽千年风雨,仍清晰可见。  唐宋时期,水浴寺的寺产规模很大,除附近的山岭树木外,仅田产土地就有一百多亩,寺僧众多,是当时鼓山以东最大最有影响的寺庙。北宋初年的一场大火,把整个寺院化为乌有,重修时,各殿堂庙宇除按原来的规模建造外,还扩建了山门,在山门的两旁修建了两座造型别致的经幢,全部由青石雕刻而成,高11.5米,由三节组成,直径一米有余,经幢呈六面形,每面都刻有密密麻麻的-,下为一米高的莲花底座,座上雕刻有体态逼真、潇洒飘逸的飞天和罗汉佛手的浮雕,历尽千年风雨,-已模糊不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幢的上两节已不知去向,仅剩底座和下一节。  水浴寺石窟开凿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虽历代王朝对其进行过多次的修缮与扩建,但屡遭自然灾害与人为浩劫,特别是日本侵略时期,石像的头部被掠抢,不少石像已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石窟的保护,多次拨款出资用于维修加固,使石窟又恢复了昔日的风貌。  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水浴寺的传统庙会,也正是山中风光幽雅之时,方圆几十里来祈福求祥的人们络绎不绝,成为当地特有的一道风景。水浴寺石窟现在除石窟、碑刻、灵塔、经幢外,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便利的交通,幽雅静谧的环境,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1982年7月水浴寺石窟被评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西南三公里处  乘车线路:由峰峰矿区乘开往牛儿庄或大社的班车,到牛儿庄下后西行可达。

磁州窑富田遗址

磁州窑富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磁州窑富田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的西南部。富田村的南山坡是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最完善的遗址。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磁州窑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磁州窑系。现存古窑址数十处,在彭城镇有多处保存完好的" 馒头窑"。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大约总占地千亩以上,其中遗址区近百亩,陶艺家工作室区十多亩。在磁州窑盐店遗址,您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几件坯胎,这可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  明、清、明国馒头窑数座,古作坊数行,十几个泥池和几个古井。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磁州窑的装饰品种的数量,在中国六大陶瓷系列中名列前茅。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磁州窑由于目前的存世量很少,所以它的历代产品都成为国内外珍惜的藏品。磁州窑富田遗址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有宋、金、元代馒头窑6座、古作坊5条,构成一条完整的陶瓷加工生产线。作坊内可以现场观摩民间艺术大师创作陶器流程,亦可亲自动手制作。正门有门楼,两侧设陶瓷精品展厅。  遗址博物馆应属于地方文物管理所,地方政府组织各方专家、学者进行反复论证并邀请天津大学数位教授、博士进行考察设计。大约总占地千亩以上,其中遗址区近百亩,陶艺家工作室区十多亩。另外还有遗址公园区、古代展馆、现代展馆、国际会议厅、磁州陶瓷文化研究所、现代陶艺公园等等。磁州窑富田遗址

山底村抗日地道战遗址

山底村抗日地道战遗址为邯郸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位于太行山南麓鼓山脚下,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  山底抗日地道是由该村早期数名共产党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村村民为抵御日寇侵略,有利歼灭敌人,于一九四二年在原有“躲金洞”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挖掘而成的。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井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通往距山底村1000余米太行山脚下的地道1条,另外还有辐射邻村王看村、宿凤村等地的地道。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有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坏、防-,每个转角处都留有抢眼、陷井、暗洞。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外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和射击孔,其地道洞洞相连,户户相通,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堡垒。经考证:由于该村良好的土质,历经60余年,依然保存完好,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该地道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先辈的智慧和伟大创举。  抗日战争时期,该村人民还自制了杀伤敌人的各种石雷和作战武器,并在村外垒设围墙,炮楼,在村中构筑高防工事、碉堡、墙壁射击孔等设施。英勇的山底人民依托地道,运用地道战、地雷战的巧妙结合,成功地粉碎了日寇的数十次袭击和围剿,歼灭敌人近千人。演绎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涌现出了抗战时期的杀敌英雄刘玉珍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山底抗日地道,在大量消灭敌人的同时,有利地保护了自己,为当时扭转战局,扩大敌后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正因此,山底这个小村庄被载入抗日战争史册。曾多次被《新华日报》太行版和《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并在1938年到1945年间,该村先后被太行地区行署,太行军区授予“抗日模范村”、“支前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上世纪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深入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其中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山底抗战时期的真人真事和真实战斗事迹,并录制了很多镜头。  2007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在对地道进行全面修缮和加固的基础上,对地道内杂物进行了清理,对村内街道进行了整修,复原地面上炮楼一座,修缮加固地道1626米;新建400平方米爱国主义教育展厅,收集历史文献资料260余幅,修建紫藤长廊35米,建设了大型石雕壁画,修建仿古门楼和1750平方米停车场。同时,为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涵,还修建了仿古文化一条街,其中包括新建530米绿化带、栽种各类观赏树木并修建了4000平方米文化墙,开设了军事拓展模拟战场项目,使基地初步具备了接待游客,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功能。  2008年8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在考察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后,对该遗址的保存规模、宣传教育功能给予高度评价,对遗址的进一步保护、修缮、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山底抗日地道遗址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开放后,成为了峰峰矿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要场所,并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该基地是全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区民兵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区国防基地,每逢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团区委、区教育局、区武装部都组织广大青少年和民兵来到该基地开展各类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全区各级党组织也把该基地列为入党宣誓的定点单位。河南、山西、山东等峰峰矿区周边省份的离退休老干部、旅游爱好者以及省内广大干部群众也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前来山底地道遗址参观学习、旅游游览的已达10余万人,参观中人们被山底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创举和宏伟的地下工程所惊叹,被山底人民为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如今的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无论是作为游览景点,还是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对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山底抗战地道,历经数次修缮,不仅保存十分完好,而且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个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万米地下长城,如今,又焕发青春,造福于民。今天,当人们进入地道,犹如走进一座地下迷宫,深不可测,奥妙无穷。地面上的高层防御工事建筑,炮楼、大宅门巍巍壮观,地上地下抗战时期的遗址,沥沥在目,无不彰显了革命先辈的智慧和力量。修建一新的现代化大型展厅,集声、光、影于一体,再现抗战风云,使游人身临其境。古色古香的民俗文化使游客留恋忘返。农家饭庄的风味小吃,山乡野菜,让游客大饱口福,回味无穷。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是邯郸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邯郸市峰峰矿区国防教育基地,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是旅游者的浏览胜地。  义井镇  邯郸市峰峰矿区辖镇。1955年设义井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建义井镇,1996年王看镇并入。位于矿区西部,东靠鼓山。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5.7万。峰(峰)武(安)公路过境。辖义张庄、下拔剑、上拔剑、义西、义中、义北、一社、二社、羊一、羊二、马庄、南侯、北侯、新庄、李庄、王一、王二、王三、东王看、石九、上脑、下脑、三河底、九龙蛟、西山、宿风、岗头…… 详细++

中国磁州窑历史博物馆

  中国磁州窑历史博物馆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滏阳西路,占地面积5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博物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其中包括主楼及附属建筑、展览中心、展销中心、学术研究中心、会议交流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办公中心等。一、二层为现代精品陶瓷展销区,每层面积2160平方米。三层为磁州窑藏品展示区,分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及民国时期等几个部分,主要展示自宋朝至晚清期间磁州窑文物及图片,并运用声、光、电等技术介绍磁州窑工艺的起萌、发展及独特的生产工艺。  2011年7月,河北省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和邯郸市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组成的专家组对中国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进行了注册验收,中国磁州窑历史博物馆注册验收工作的完成为博物馆的正式开放及争取上级免费开放专项资金都提供了政策法规上的保障。  中国磁州窑历史博物馆不设门票,不以获取经济收入为目的,而是肩负着收藏、研究文物、传播磁州窑文化的功能,将成为人们了解峰峰或其河北南部四省交界地区优良传统文化的窗口,成为人们学习、研究、欣赏和旅游休闲的区域文化殿堂;成为集参观游览、休闲购物、工艺演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中国磁州窑文化研究基地,将重现千年瓷都彭城镇“日进斗金”的繁荣景象,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北方陶瓷之都,为磁州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滏阳西路  乘车线路:邯郸市内乘604路在元宝山站下,后西行至滏阳西路可达。

南响堂寺

南响堂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响堂寺  南响堂寺位于古太行八陉之一“滏口陉”西侧要隘处(现在西纸坊村),由石窟、靠山楼阁、殿宇和古塔组成。据现存隋碑记载,始建于公元565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石窟现存7座,共有大小造像3700余身,刻有记年题记的有38处之多。石窟均凿于北齐年间,窟内外及附近岩壁上还有不少隋唐等朝代补凿的摩岩造像。寺内有宋塔、明清殿宇、百年古树。  南响堂寺有石窟七座,随山势营造,分上下两层。下层“华严”和“般若”两洞形为支梯,中有方柱,后壁下凿有通道,以便礼佛时通行。龛内佛像虽遭破坏,但洞壁上佛典-仍清晰可辨。据记载,这些佛经有的历刻四年之久,字体方正,结构浑朴,笔力雄健刚劲,是研究书法演变的珍贵文物。由洞前的“之”字形石阶向上走去,为二层五窟,这五窟中“千佛洞”最为壮观。洞内有石佛一千零二十八尊,因此,名为“千佛洞”。窟内三壁龛,各龛均有一佛和两罗汉两菩萨五尊像,左面坐佛两足踏在从狮子口中吐出的双头莲花上,颇为新颖别致。窟内释迦牟尼坐像,面容光滑圆润,嘴唇微微上翘,长耳垂肩,神情和善安详。窟壁的小佛像一排排,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窟顶部的伎乐、飞天,雕刻精巧,裙带飘逸,姿容妩媚,有的手弹竖箜篌或圆琴,有的口吹竹笙或横笛,形象颇为生动。    南北响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光辉灿烂的石窟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研究我国雕刻、绘画、书法、佛教发展的一座艺术宝库。

黑龙洞

  黑龙洞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滏阳河发源地,峭岩绝壁下,有一天然石洞,相传这就是主宰人间旱涝的黑龙的洞府,所以名为“黑龙洞”。洞口由大石砌成,洞壁凹凸不平,洞内曲折幽暗,婉蜒如龙,从古至今无人知其底,真是“骊龙出洞去,洞深不可测”。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是邯郸市一大名胜.  黑龙洞又名龙洞珠泉,石洞深邃,俗传有黑龙潜藏,前人诗有“骊龙出洞去,洞深不可测”之句。洞上有黑龙庙,依山而筑。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山门之内有大殿及配房等。大殿原供龙神,洞下深潭,其色黛绿,清泉从岩缝喷涌,因有龙泉之称。与鼓山的广胜泉,滏阳泉及八字涧等汇流,为滏阳河的发源地。或谓泉水从沙际上涌,状如釜中水佛,故名滏水,又因位于鼓山南段(一名釜山)之阳,故名滏阳.  黑龙洞下的泉水概称“黑龙泉”。旧时每逢大旱之年,远近百姓常成群结队前来烧香求雨,他们用瓶瓶罐罐盛回“龙泉”,洒在庄稼地里,以求天降...

纸坊玉皇阁

纸坊玉皇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峰峰玉皇阁位于峰峰矿区临水镇东西纸坊之间,东靠东纸坊,西与西纸坊村仅隔一路,为古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入口处.  始建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573)为砖仿木结构,通高18.6米的无梁建筑,清光绪22年重修,简称无梁殿,阁坐北朝南,平面方形,面积9.6×.9.6米,包括其阁北的附属建筑九间平房,共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玉皇阁主体建在石拱券砖台上,原为东西通衢昭关,券沿雕四龙二凤和花卉纹,阁内无一梁柱,阁顶支承在层层出跳的砖制华拱之上共计24层,顶部正中藻井饰飞龙,东西南北各有一圆券门,门楣饰琉璃双龙,四周柱廊上部上下额枋间,镶嵌形象各异的木雕龙头,刀法湛,十分生动。2006年 5月,纸坊玉皇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响堂寺

北响堂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响堂寺  北响堂寺位于和村镇鼓山西侧,建造在半山腰石壁之上。它草创于北魏建于北齐(公元550—577年),北齐后隋、唐、宋、元、明又均有续凿。现存石窟9座,(其它小龛不在其内)大小佛像725尊。石窟分南、中、北三组,每组皆有以北齐为代表的一个大窟。中国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北响堂石空窟大佛洞可以与龙门石窑的宾阳洞、巩县石窟第五窟、云岗石窟的各大窟相媲美”。

峰峰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

峰峰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峰峰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  滏阳河发源于邯郸峰峰矿区滏山南麓,全长413公里,是邯郸市目前唯一一条常年有水的天然河流,在中国北方城市十分难得。该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5个区域。

临水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临水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