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邯郸 >> 永年区

永年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国家水利风景区。  广府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东南20公里处,距离邯郸市区20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兴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墙保存完好,世界各地自发游客众多,网上称其为被遗忘的神秘古城,广府古城这个名字开始流传。  广府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战国时期赵国毛遂封地。隋末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明清朝这里成为直隶省广平府。  城东保存完好的弘济桥,是赵州桥的姊妹桥。广府古城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祥地,在太极拳界执大旗地位。目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被誉为中国太极之乡。2013年广府古城晋升为4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圣地”、“全国简化太极拳推广先进单位”、“东方神秘古城”、“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北省环境优美城镇”等。境内有邯(郸)--临(清)线贯穿其间,此外,现已开通邯郸火车站至广府古城的605路公交旅游专线,交通十分便利。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东南20公里处,西南距离邯郸市区15公里。  广府古城,因坐落于4.6万亩的永年洼湿地中央,为独一无二的旱地水城,被誉为“北国小江南”。因明清时期曾为冀南三府之一的广平府治所,故称为“广府”。  亮点:广府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现存两瓮城、六城门,东有阳和门,西曰保和门,南称阳明门,北为贞元门,城外有护城河和永年洼环绕。城东保存完好的弘济桥,是赵州桥的姊妹桥。它也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  

永年聪明山

  明山位于永年县城临洺关之西石北口村与大油村交界之处,山底面积1平方公里,为南北走向,山峰平地突起,形势高峻,站在他的正前方观看,貌似一头朝南而卧的大象。虽说海拔262.8米,和其它山峰比起来确实不值得一比,但在永年大地上,确是赫赫有名,“三月三、九月九,明山庙上走一走”。每年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明山庙会期间,方圆百里的人们都来这里烧香、许愿、祈求平安。山上上下建有昭惠王祠,魁星阁,万佛楼、灵霄宝殿(玉皇殿)及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等。  其中昭惠王祠及其遗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每年上山朝拜旅游者都均达数十万人。该建筑群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占地面积达16500平方米。据史料记载,这组建筑群原有昭惠王祠、佛爷殿、奶奶殿、万佛楼、钟楼、鼓楼等建筑。清咸丰三年(1853年),有太平军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率领约2万人的太平军北伐军在石北口村西明山脚下,与清兵展开激烈战斗,大败直隶总督纳尔经额率领的清军。由于太平北伐军不信天命,战胜以后,乘势将明山脚下的建筑一焚而光。再加上1937年侵华日军的焚毁以及文革期间的破坏,仅存遗址。1988年12月,经省文物部门批准,在原基础上复建了昭惠王祠、魁星阁、万佛楼等主体建筑。  现在的昭惠王祠为仿明代建筑,大殿端座在6层高台之上宽5间,进深3间,内供奉昭惠王,正殿匾额“昭惠王祠”系当代书法大家钱绍武所书(著名雕塑家、书法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作品有“李大钊纪念像”、“大路歌”等)。  明山北山脚下,有一个纺花洞,形成于距今2000年以前,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有柴姓女子在洞内纺花度日,昼夜-,终修成仙,后多次显灵普救众生,后人在纺花洞内塑像修庙拜祭。本洞为明山独特一景,只要洞顶滴水,不过两日附近准有场雨,在洞内静下心来,还可以听到纺花车嗡嗡的声音。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这里松柏覆盖,怪石嶙峋。殿宇林立,云烟依稀,山清水秀。站在山上看,山下林木葱郁。北有洺水环绕,弯弯曲曲,向东延伸,宛如银蛇。明代刘起诗曰“西山雄峙控沙洺,紫气东来满郡城,静里有闻天籁发,望中时见晓峰晴,苍茫万点云霞烂。迢递千崖星斗平,天为圣王新耳目,股肱元首亶聪明”。  明山以西岗峦盘踞,绵亘广远,易于藏兵。山之东面溪开广平,千里如砥,民富粮丰,虎视临洺关重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广平府志》记载:“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以燧救临洺攻田悦进军明山”即此。在山北有一高地为当时马燧点将台,至今人们仍称这块地为将台地。据文物考察中记载,明山附近土层中,还保留有不少的铜铁箭头,这些都是在此处屯兵和做过古战场的历史见证。山东侧北石口村西、洺河南岸的台地上,有古石北口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畿南才子申涵光就是明山脚下申庄村人。为清顺治时(1644—1661年)的恩贡生,少年时以善作诗文闻名于世,与殷岳、张盖同称为“畿南三才子”。该人绝意仕途,虽多次被推荐做官,都遭到他的拒绝,晚年名声更大,著有《聪山诗集》、《聪山文集》(已收录《四库全书》)、《荆圆小语》等书。  现在的明山已开发为公园,植被也在逐渐增多,绿化建设已初具规模。随着家用汽车的增多,近几年来,每天早晨、下午都有人到这里爬山锻炼,美丽的明山已逐渐恢复昔日的风采。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永年县石北口村  乘车线路:永年县城内乘开往石北口的小巴可直达景区。  自驾线路:各城市由经国道G309或G107 - 转入永峰公路(省道S211) - 到石北口见路牌指示可达景区。

永年泉亭寺

永年泉亭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永年县城临洺关西南3公里处中召庄村南有一古寺,名曰泉亭寺。传说此寺原为战国时期赵王香火院。据清《广平府志》载:“泉亭寺在临洺镇西南五里,镇地掘井必三丈乃及泉,惟寺中地掘二尺即得水。内有莲池,水泉常溢。俗云赵王香火院,有古井尚存。明天启中邑人李养冲重修”。即临洺镇及附近村庄掘井必3丈方见水,而泉亭寺内地下不过2尺则见水。寺内有古井一口,环形莲池,池中央建有观泉亭,莲池内荷花婷婷玉立,含苞待放。莲池西北角和古泉相通,地下泉水自溢,常年不竭,更为奇特的是池中游鱼悠闲戏水,遍体通红,由此得名红鱼寺。  据载,汉武帝征和二年,广平国王刘向病故,武帝便封顷王刘偃前往广平就任。顷王刘偃,字平干,因而改广平国为平干国。顷王还在国内修葺多处胜迹。并且排列了平干八景,称泉亭寺为平干八景第七境:“红鱼戏水”(泉亭寺)清代李芳莎题泉亭寺诗曰:“新泉三尺浅,小市一弯通。荷动珠难碎,鱼来水渐红。幽花香挹露,熟果气随风。社鼓云中响,儿童祝岁丰。”  泉亭寺始建时间无考,据寺内残存的-德碑记载,唐、宋、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据此可知,唐代以前这座寺就已存在了。寺内建筑有:大雄宝殿、菩萨殿、天王殿、水阁凉亭。  据传说,该寺原址并不是建于此地,而是据此西行三华里的地方,彼时的泉亭寺背依聪明山,面对逶迤群岭,寺内松柏参天,百花怒放,争奇斗艳,莲池内泉水淙淙、高阁玉立,鱼翔浅底,岸上鸟鸣枝头,曲径通幽,佛殿内香烟缭绕、佛号声声。据史料记载,明朝时驻扎在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朝,当燕王逼近南京时,建文皇帝手足无措,在几个朝臣的帮助下,化装成和尚逃出宫去。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靖役之难”。朱棣即位后,对脱逃的建文皇帝颇不放心,惟恐其危及自己的江山,遂派遣兵丁到全国各地寺院搜寻建文皇帝。据寺院附近村庄的老百姓传说,搜寻建文皇帝的兵丁到达寺院时,僧侣们与兵丁展开了激战,最后僧侣无一生还,兵丁们一把火将寺院烧了个精光,所有建筑消失殆尽,泉亭寺也名存实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附近的张窑村在平整土地时,推土机从寺院旧址上推出许多骷髅,人们说这就是那时死去的僧侣,这似乎是对那段传说的佐证。  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后,当地民众依据传说,将寺院迁建到现址,经过后人不断扩建和重修,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被毁于国内战火。  随着群众生活的不断富裕,1988年,当地民众和四方信士共同投资建起了大雄宝殿,近年来,又建起了菩萨殿、天王殿、泉亭阁等一系列复古建筑。现今寺庙区主要建有山门、二殿、大雄宝殿、莲亭、莲池、戏台等殿宇,寺内庄严中透着雅静,庭前树木茂盛花木竞放,实为一处烧香拜佛、休闲观赏、寻古探幽之场所。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中召庄村南  乘车线路:永年县城内乘开往石北口的小巴在中召庄村下车。

永年普慧寺

永年普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普慧寺位于永年、鸡泽和曲周三县交界处。坐落在永年广府古城东北10公里张西堡镇夏堡店村西南2公里处。据县志记载:普慧寺古称普会寺又称普惠寺。始创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距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故址在永年广府古城西北。北宋元丰年间宗赜和尚,法名慈觉禅师,祖籍河北洺洲,永年人。长芦出家,后返梓“广平府普会”,期间迎母侍普会东室七载,又制《劝孝文》传世,御赐椹服,名扬天下。  宋崇宁年间,改名天宁万寿禅院。金代天会年间僧同休始改建今址。金正隆三年僧智安和尚又一次对大寺修建和扩建,“役十万余工,鼓铁万斤”,寺院面貌焕然一新。“云臻大德一百八人,讲究佛事,十有八年、岁以为常,僧俗四众,不啻万人,”影响扩大到周边数百里。  明代成化年间,僧人如金和尚增建千佛阁。嘉庆年间,妙忠、妙聪和尚、知府赵奋、薛錀,知县马翰如,郡人刘应麟,各有修葺。清顺治十四年、康熙三十七年重修寺内圆通阁。同治年间再修圆通阁。此后有一位人称韩神仙(目有疾俗称韩瞎子)来到大寺,不言名姓,好诙谐、多才艺“精通医术一经诊视妙手回春”,因而“声誉四达、远或数百里”于光绪十九年用布施资金重修了大寺。  古代的普慧寺寺田甚广,元代有为寺院田地免税圣旨碑为证。民国至解放前有无量、占书、清堂、清海等和尚主持。  普慧寺坐北面南,占地80余亩,山门殿面阔21米,进深11米,高10米为仿古建筑。内有四樑八柱、外围由24根红柱支撑,大殿正中供弥勒大佛,两侧塑有四大天王,韦陀菩萨面北而立。  进大院两边各有影壁、钟楼和鼓楼,钟楼上层挂有直径1.5米、高1.8米重两吨大钟一口。底层供地藏王菩萨。西为鼓楼,上吊大鼓一面高1.5米、厚0.6米,下层供伽蓝菩萨。阿弥陀佛接引像坐落在山门殿和大雄宝殿中间。像高9.99米、须弥底座高2.7米 共有12.7米之高,为冀晋鲁豫之最。  向前是大雄宝殿,建于1995年,本寺住持上有下明大和尚筹建,面宽27米、进深18米、高16米,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  向北是圆通殿,建于1992年,面阔五间19米、进深11米、高15米,为双层閣楼式仿古建筑。正中供奉高11米木雕三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两厢供十二圆觉菩萨。  再向北是三圣殿、该殿建于1998年、面阔五间,正中供阿弥陀佛像,东为观音菩萨,西为大势至菩萨,上层为藏经阁。最北边是毘卢殿建于2006年,,大殿宽25米,进深18米,高16米。地藏殿建于2010年,位于寺院西部。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永年县张西堡镇夏堡店村西南2公里处  乘车线路:永年乘开往张西堡的班车,到张西堡后在换乘小巴至夏堡店可达。

永年观音阁

永年观音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观音阁位于永年县临洺关南大街上,阁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烽火台,隋唐时期,观音阁始具规模。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观音阁重修碑记》载:“第建始不知何年,相传唐尉迟敬德曾奉敕重修,而断碑残碣渺然无存。或云元魏之时崇尚佛屠,为其所建欤,未可知也。”清代县志图谱记为鼓楼。观音阁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几经修茸。它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原高三十米,共分四层,底层为南北大街通衢门洞,匾额上横书“燕赵第一境” 。  据传是清道光年间本地贡生王琴堂所书,上层有12个檐角,仰天跃起,形成飞檐,木拱结构,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宏伟壮观,为河北少有的古建筑。 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观音阁碑记》载:“所载自汉唐以来,临洺为县,旧有十景,佛阁灯光居其一也”。碑文反映了当时每历正月十五夜,佛阁火树银花、热闹非凡、异彩分呈的情景。  观音阁底层供奉铁铸佛像三尊,据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临洺镇观音阁金佛记》碑载:“大明高皇帝平定天下,万民乐业,至孝宗敬皇帝在位改元弘治五月朔日,蒙僧人德晓铸铁佛三尊,迄今一百三十三载”。二层供奉铜铸观音像。令人遗憾的是在1966年文革期间,铜、铁佛像被砸毁,一、二层被拆除,只存底层的门洞和一个太阳楼。 1986年,由当地群众集资,由河北省古建筑研究所对观音阁进行了复修。  观音阁,现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高21米,为3层,进深二间,面阔三间,周围环走廊,顶部覆绿色琉璃瓦顶。面北匾额上横书“燕赵第一境”,由当代书法家黄绮先生书写。面南匾额上横书“极目南海” 由当地书法名人李颖书写。在阁的四角增建了月亮、钟、鼓三座角楼,加上原来遗存的太阳楼,共计四座角楼.观音阁,1995年8月,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百年来,观音阁香火旺盛,历久不衰。每年二月十九日庙会和七月三十的“打醮”活动,招徕四方游客纷纷而至,最为壮观的要数上元(元宵)灯节。据说,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大放华灯,夜幕降临之时,阁上阁下万盏香灯一齐点亮,阁身上下通红一片,光彩四射,远远望去,观音阁火树银花,人如潮涌,使这一千年古建筑更加彰显“燕赵第一境”的无穷魅力。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永年县城内南大街上  乘车线路:永年县乘出租或步行沿作作健康大街西行进南大街可达。

杨露禅故居

杨露禅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杨禄禅故居位于广府古城南关。始建于晚清。原建筑分南北两段院落,北院为住宅,有主房、配房。南院为店房。总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北院南北长14米,东西宽25米,占地350平方米,有瓦房9间(北屋6间,东屋3间);南院东西宽45米,南北长14米,占地630平方米,有房屋10间,敞棚4间,早年被毁。  1991年,首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后,为弘扬太极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经广府镇政府提议,永年县政府决定对杨禄禅故居进行修复。成立了修复故居筹建委员会,1993年10月动工,在原址上进行重修、增建。1995年4月落成,200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后的杨禄禅故居占地面积达136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9.49平方米,整体建筑坐东面西。分为两段院落,比原貌规模大、标准高。设有走廊、明柱、古式门窗、隔扇等。  故居门前有一广场,正门上方黑色木质匾额中“杨露禅故居”五个大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欧阳中石手书。前院为清代建筑四合院,有东屋正房三间,南北厢房各三间,西茶房带南北街门楼五间。东屋主房中厅内供有杨禄禅半身塑像,两侧对联为“荣光无不照,怀古亦河深”,横批为“永年太极博大精深”左右两侧隔扇内,分别挂有杨班侯、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等画像及杨家传承表、弟子传承表、传奇故事等资料。南北厢房为展厅,设有展柜,陈列着杨式太极拳先人们的衣物、书籍、手稿、器械等物品。墙壁悬挂镜框,框内分别载有杨式太极拳前辈们的生平事迹、拳架图片、拳理论著、逸闻趣事等资料。后院为武术馆及杨式太极拳研究会活动场所。是探讨拳理、切磋技艺、传拳授徒之地。院落青砖铺地,整洁宽敞。植有柏树、冬青、月季等。北屋七间,东西长21.3米,设走廊、明柱。院南碑廊十间,东西长19.7米,立有21块青石石碑,系修复杨禄禅故居时所立。另外配有餐厅、卫生间等设施。  故居东面为占地600亩的“水上太极迷宫”,水苇相间、鱼虾共生、雁戏鸟鸣、景色秀丽。每年有众多游人及海内外太极爱好者来此参观、游览及寻根祭祖,这里成为世界各地太极弟子向往的圣地。

弘济桥

弘济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济桥位于河北邯郸市永年县广府古城城东2.5公里的东桥村,距邯郸市20公里,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东西横跨滏阳河上,故为东西横跨桥,东桥村因在桥东而得名。又因其位于广府古城东,当地人也称之为“东桥”、“老东桥”。-   明万历年间重修,俗称东桥。该桥结构于赵州桥相似,为单孔双敝肩石拱桥,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结实又美观大方。 主拱券似长虹飞架,其两端各肩负两个小孔,造型宏伟壮观。桥长48.9米,宽6.82米,主券跨度为31.88米,矢高6.02米。  弘济桥和赵州桥都属于单孔敞肩石拱桥,结构形制基本相同。桥面两边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块栏板,上刻狮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图案,精工细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栏板中部刻有“弘济桥”三个大字。  永济桥和弘济桥,不光名字相近,连年代、外形、风格、结构、功能,都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只是弘济桥略小,它长48.9米,而赵州桥是50.82米;- 其次赵州桥的两肩上有四个小券,又称腹拱,而弘济桥的两肩上只有两个小券。弘济桥

朱山石刻

朱山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山石刻位于河北邯郸市北面的永年县合会镇吴庄村村北约1公里处,又称娄山石刻,是河北最早的西汉石刻之一。石刻内容记载了汉高祖刘邦之孙赵王遂与群臣在朱山饮酒应对的情景。  “汉朱山群臣上酬石刻”简称“朱山石刻”,镌刻于永年县吴庄村北朱山顶上的一块天然石面上,和山体相连,是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候国赵国大臣为赵王祝寿时所刻。石刻长1.5米,宽0.52米,为长条状摩崖石刻,刻字崖面依山倾斜,石刻石面向西,上镌刻“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1行15个小篆体大字,文字长1.2米,宽0.08米。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朱山石刻的年代问题,争议很大,曾有人主张其年代为后赵。按近年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其书法已由秦篆之长方形演为方行,隶书笔意甚浓,书写草率不若《泰山刻石》工整。清刘位坦考为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物,为现有汉篆中最早刻石。清康有为评其书云:“朴茂雄深,得秦相笔意。

永年安仁寺

永年安仁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安仁寺位于永年县西苏乡三塔村,因寺内有三座佛塔,三塔村因此得名。安仁寺始建于唐代年间,李世民曾在此寺避难,曾是冀南一代享有盛誉的十方道场。历史上原名洪福寺。至明代,因三塔村贵族纠纷,寺内长老出面调解,化干戈为玉帛,民众欢喜,取“息事安仁,安居乐业”之意,改名安仁寺。光绪二十八年,民国十八年两次重修。  原寺山门、钟楼,前、中、后殿,藏经,东西厢房,后花园等八组建筑,布局严谨有致,宏伟壮观。寺有铜像三尊,高九尺。菩萨、罗汉像四十多尊,形象精美庄严。寺前有三座古塔,高丈余,雕有上千幅佛教图像。古塔已毁,古塔塔帽还保存于寺内。一九九三年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安仁寺开始重建,广大善男信女无不解囊相助。现有毗卢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钟鼓楼,藏经楼,住持楼,禅堂,讲堂,客堂.东西厢房等建筑。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南西苏乡三塔村  乘车线路:永年县乘开往西苏的班车,到西苏换乘小巴至三塔可达。

滏阳河西八闸

滏阳河西八闸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滏阳河西八闸  滏阳河西八闸位于永年城西大慈村至田堡村之间的滏阳河北岸,是明代修建的8初水利设施,因在永年城关以西,故俗称“西八闸”。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八闸均为砖石结构,长方形闸体,现存5闸及民国年间修建的1闸。其中广仁闸长6.2米,宽9.95米,地面以上高2.15米,为明万历四十二年创建,能浇地3000亩;济民闸长18.8、宽14、高6.8米,为明嘉靖八年七月修建;阜民闸长20.6、宽7.74、高6.69米,为明万历七年修建;殖民闸,长12.6、宽8.9、高6.1米,为1934年修建。西八闸中的普惠、便民、广济3闸已不复存在。  据载,西八闸原能浇地19000余亩,滏阳河北岸数十里农田受益很大,现在八闸中的4座及民国年建的殖民闸仍在发挥作用。西八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水利建设上的杰出创作河贡献,对研究河北省农业、水利发展史有很大价值。

赵王陵

赵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 绍 位于市区西北15公里处,在绵延的群山间共有五座大墓,墓冢残高6--15米。1979年在当地发掘出了一座“将军墓”(指台下较小的古墓),规模非常可观,墓室长12.6米,宽9.2米,墓道长70余米,内有殉人坑与殉马坑。另有2座大墓位于永年县温窑村附近,封土最大的墓底长49米, 残高6米。目前该地被划为赵都邯郸的郊外森林公园。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石北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北口遗址位于河北省永年县城临洺关镇北石北口村西南台地上。  台地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为3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86年至1987年,省、地、市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考古发掘房基1座、灰坑96个、墓葬8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在出土的生产工具中,有打制的石斧、石刀,有磨制的斧、铲、锛、凿、磨盘、磨棒等新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有大量的陶器、骨角器以及装饰品器物。陶器有釜、灶、鼎、罐、缸、盆、碗,以及锉、纺轮、网坠等。其中以颜色呈上红下灰的红顶碗最为典型,反映了陶器烧制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陶鼎的出现是生活炊具的重大改进。  石北口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是豫北冀中南地区最富有明显地方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一。该遗存的发现,不仅大大丰富了后岗一期文化的内涵,而且为进一步探讨该遗存同磁山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2006年石北口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年城

永年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年城位于永年县政府所在地临洺关偏南25公里处。  永年城,也称永年广府城,为历代郡、府、州、县驻地。春秋时谓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创建大夏国,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并基于战略考虑,对此城进行了修整,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原土城为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相当于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城高12米、宽8米,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  广府有很多历史遗存,如清晖书院、文庙大殿(遗址)、毛遂墓、黑龙潭,武氏故居、状元楼、太和堂等等。城内面积为1.5平方公里,历史上官署棋布,庙宇半城,老街纵横,商贸云集,有三十多条街道,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个小拐弯,曾经的繁华不可胜数。  最近又在古城内发现了传说中的窦建德运兵洞。窦建德和秦王李世民争夺江山时在这里进行了长时间的惨烈战斗,窦建德为了展示兵力,从城内挖掘地道直通城外三十里,用同一股兵力通过地道来回往返,收到了迷惑敌方的战略作用。  2006年永年城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武禹襄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禹襄故居位于广府古城迎春街,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属清代道光年间建筑。故居原有房屋75间,现存42间,分东、中、西三条南北轴线排列,其房屋错落有致、左右对称、崇脊飞檐。平面布局严谨、庄重、和谐,工程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风格和建筑艺术,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1948-1958年,永年县委机关在此办公,后干部家属曾在此居住。  修复后的故居前部为大门,坐西朝东,两侧设有耳房。门外广场建有长方形碑墙,碑的正面为“武禹襄故居”,背面刻有“太极拳十三势说略”。门内青砖铺地,简洁宽敞,由垂花门、轿房等组成小院。轿房西部为书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前部出檐。曾为武家私塾,其子孙大都从学于此。杨班侯也曾在此求学,但其贪玩好动,无心学文,后从禹襄习拳。轿房北部建筑为现存武禹襄故居主体建筑,分南北三段院落,依次为仪门、客厅、过厅、居室。第一段院落,仪门两侧有耳房2间,东西厢房各3间,客厅3间。前部出檐,下设走廊、明柱。北屋客厅为接持室,正门内设高大木质太师壁,绘有梅、兰、竹、菊四幅大型图案。  第二段院落,有东西厢房各3间,过厅5间,设明柱、走廊、出檐,院内左右植酸甜石榴树,每到金秋时节,果实累累,压弯枝头。西厢房为禹襄曾孙武毓荃居室,东厢房为禹襄玄孙武福鼐居室。第二段院落最大,东西厢房各3间,主房5间。设明柱、走廊、重檐。檐下雕梁画栋,色彩斑斓,绘有山水、花草、鸟兽、青竹等图案。瓦房式的脊端设兽,谓之“五脊六兽”。西厢房为禹襄之孙武延绪居室,东厢房为禹襄之子武用怿居室。北屋主房5间,内设左右隔扇,隔扇西部为起居室,东部为小客厅及书房。武禹襄曾在此阅览书籍,潜心研究拳理拳论,结合自己多年体会,撰写了许多太极拳理论著作,创立了武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著有《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密决》《打手撒放》《十三势说略》等书。  故居原建筑除中轴线部分建筑外,还有后花园及东西两条轴线建筑。后花园位于整组建筑西南,东西宽60米,南北长40米。园内花草葱茏,树木茂盛,环境幽雅。设有假山、莲花池、亭台、鱼塘、练武场等,颇具园林风格。为其家人休闲、娱乐、习武之处。东西两条轴线建筑风格和中轴线相近,分为三段院落,设主房、过厅、厢房等。现东轴线建筑已毁,空地己盖为民宅。西部轴线建筑所剩无几,空地已建成大型练武场。南部剩有3间书房。  1991年,首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后,广府办事处、广府镇政府筹资对故居进行了首次修缮。  后由省文物局拨款及社会集资又进行了第二次修缮。2004年,永年县政府对故居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  恢复了大门、仪门、轿房及中轴线建筑原貌。重修后的武禹襄故居更加庄重典雅、精美壮观,仪门上方的“武禹襄故居”5个大字为国家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旭宇手笔。在第一段院落的北客厅内立有总高1812毫米、长1880毫米石碑及高69厘米汉白玉武禹襄半身塑像,下刻中英文对照武禹襄传略。其中1812为武禹襄生辰,1880为其卒年,69为其享年,将武禹襄生平简历寓于碑、像的规格尺寸之中。同时,在故居的其他院落内还立有武式太极拳传人李亦畲、郝为真飞李圣端石碑及汉白玉半身塑像,其高、宽等规格略小。四块石碑均为2001年10月由武式太极传人、北美(武郝)太极总会会长王国强立石。故居的第二段院落东西厢房现为展厅和陈列室,墙壁镜框内镶有《武式太极拳渊源和发展》、《武式太极拳名人小传》、《十三势说略》、《论虚实开合》、《太极拳解》、《五字诀》等资料,图文并茂。室内展框内陈列着武式太极拳先人用过的宝剑、衣服、鞋帽及信件、手迹、作品等实物。第三段院落北墙0有武家简介,屋内中厅供有武禹襄半身塑像。院内树木茂盛、绿叶成荫。植有龙爪槐、樱花树,其中两棵樱花树为1991年首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时,由全日本太极拳协会会长及川勋子不远万里从日本带来,永年县政府副县长贾红军亲植。  2000年,武禹襄故居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露禅 (1799~1876)  杨露禅(1799—1875?1876),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 1840年左右,杨露蝉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 详细++  武河清 (1812~1880)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廪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 禹襄出身望族,博览群书,有文炳然。虽未能以科名显,然以才干和志向为当道所器重,频受邀,均以0在堂辞却。 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 详细++  杨露禅 (1799~1876)  杨露禅(1799—1875?1876),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 1840年左右,杨露蝉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 详细++  武河清 (1812~1880)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廪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 禹襄出身望族,博览群书,有文炳然。虽未能以科名显,然以才干和志向为当道所器重,频受邀,均以0在堂辞却。 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 详细++  武河清 (1812~1880)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廪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 禹襄出身望族,博览群书,有文炳然。虽未能以科名显,然以才干和志向为当道所器重,频受邀,均以0在堂辞却。 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 详细++

易阳城址

易阳城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易阳城址  易阳城址位于永年县西阳城村洺河北岸,隔河与明山、朱山、  相望,面积约10平方公里,城四周夯土城墙较清楚。相传西南角有紫禁城,城东北区有南北校场。  《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元年“梁襄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正义》说,信宫在“洺州临洺县,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宫。”在城址内发现有细把豆、盆、瓮等战国陶器残片。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年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临洺关镇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大北汪镇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张西堡镇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广府镇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永合会镇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西苏镇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界河店乡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刘营乡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刘汉乡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正西乡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讲武镇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曲陌乡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辛庄堡乡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小龙马乡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东杨庄镇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西河庄乡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西阳城乡 广府古城 永年聪明山 永年泉亭寺 永年普慧寺 永年观音阁 杨露禅故居 弘济桥 朱山石刻 永年安仁寺 滏阳河西八闸 赵王陵 永年石北口遗址 永年城 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武禹襄故居 易阳城址

永年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