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邢台开元寺 | 邢台开元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开元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邢州北路中段。 开元寺为唐开元年间敕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我国历代名刹,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之一,也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元代皇家寺院。开元寺历届住持多为得道高僧,自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敕建后,周世宗柴荣又诏建了大圣塔,宋徽宗赵佶赐名为圆照塔,此塔高108米,为古代中国之最,1250年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大开元寺,列为皇家寺院。 开元寺占地45亩,坐北朝南,气势宏伟。该寺历代屡有修葺,现存殿阁,主要为明代建筑风格。这些建筑虽历经千年沧桑,保存仍基本完好,不少遗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开元寺现存主要殿阁四座,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又称三世佛殿),气宇轩昂,巍峨壮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其中天王殿,除了众所周知的佛像外,四壁皆为历代名人所题诗词。相传“八仙”之一的钟离权,当年拜访该寺住持、有道高僧万安长老时,就曾留下草书题壁诗。其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见得清平有几人。 释迦牟尼殿(三殿)为整个开元寺建筑精华所在。此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巍峨壮观,结构精巧,风格独具。明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在观音殿前增加了四根雕花滚龙石柱,除山东曲阜孔庙中的雕龙石柱外,几乎无与匹敌。这四根石柱各高4.5米,柱围2.5米,雕艺精湛,线条流畅。柱上游龙或盘旋而上,或蜿蜒而下,或回首凝视,且龙首龙体皆突出柱外20—35厘米,力度感强烈,俨然真龙游跃腾舞,造型生动,风格粗犷,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龙柱两侧的石板雕花,工艺精巧,手法细腻,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第四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规模宏大,别具风格。现存殿宇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寺内还遗留金代巨型铁钟一个。该钟高2.70米,下沿围长7.2米,钟厚半尺,重达3万多斤。该钟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即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钟壁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它是研究我国古天文学发展渊源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另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像,含乾坤浑圆之说。钟壁还铸有文字数百,清晰可辨,多记载铸造、监制、资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贯等。 寺内西侧有经幢二座,一为唐代建造的“道德经幢”,石质,通高七米,呈六面形,分为三截,共十八面,上刻有老子《道德经》。据《邢台县志》载,经幢文字系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为国内仅存的三座同类经幢之一,极具历史价值,另一座建於後梁乾化年间(911一915年)的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刻《陀罗尼经》一部,并题有“印度副使李逢书”等字样,雕刻精细。今为不多见的浮雕珍品。寺后原有宝塔一座,名曰“园照塔”,现已不存。 2006年邢台开元寺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邢台新世纪广场 | 邢台市新世纪广场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位于桥东区中兴东大街与新华路交叉口处,是邢台市民的休闲活动中心,也是本市的标志性建筑,素有有邢台“会客厅”之称。 走近新世纪广场,靓丽的大型的草坪首先映入眼帘。走过微晶玻璃制成的旱冰场,来到彩色音乐喷泉,她犹如一羽和平鸽的身躯,两侧的水池好像和平鸽的双翼。不锈钢复合材料制成的“迈向新世纪”和金属钛制成的“旋转乾坤球”屹立在广场两侧。音乐喷泉面积达3200平方米,伴随着优雅动听的音乐,可喷出银瀑飞流、玉树临风、雪舞旷野、冰花初绽等40多种喷水造型,中心水柱可以喷到40多米高。 清晨,广场上聚集着放风筝、练气功、健身球、秧歌、太极拳的群众;傍晚,市民在广场开展健身活动,吸引了众多的群众参与。每天到广场散步、活动、娱乐的群众来来往往,广场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新世纪广场以其优美的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阵地,是广大市民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乐园,更是牛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中兴东大街与新华路交叉口处 乘车线路:邢台市内乘1、6、8、10、11、13、14、16、20、21、24、25、31、32、34、109等路公交在新世纪广场站下车即到。 |
邢台火神庙 | 邢台火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邢台火神庙,又叫火神真君庙,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府前南街南端路东96号。它的始建年代为明代天顺四年,即公元1460年。清末民国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扩建,现有占地面积1771平方米,存有建筑6座,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 火神庙不象中国古代建筑群中有主轴线的那一类。它的建筑布局具有结构紧凑,巧用地形的特点,这与它处于瓮城内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瓮城内狭小的面积不允许展开中轴线,并在中轴线两侧布置多座建筑。 进入火神庙正门,北侧为二道门,里面坐北朝南就是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105平方米。内塑火神真君像,开路神方弼及显路神方相分站左右。 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真君宝殿两侧有东西两座配殿:东配殿为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西配殿为瘟神殿,供奉瘟神吕岳。在城墙北侧还建有财神殿,周武王灭商以后,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广为封神,财帛星君被封为北斗星君,后又被太上老君封为文财神,专门帮助勤劳善良的人发财致富,武财神又有赵公明,关羽等人的传说。 在火神庙东侧院落中,主殿为奶奶殿,供奉火神真君的后宫娘娘,也就是火神真君的夫人,她也是一位神医,擅长治疗外科,以治疗各种疙瘩为特长,所以民间又俗称疙瘩奶奶。在奶奶殿东侧,为坐东朝西的送子殿,供奉送子母。 |
邢台道德经幢 | 邢台道德经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台道德经幢,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旧城内东北部,现南长街办事处后院内。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经幢文革期间被毁,后修复。 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 刻文内容 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第一面开头阳刻篆书“大唐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经一部”十六个大字,每个字高十点三公分,宽十一点二公分。 第八面上部,书写“大唐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单阏月中南吕五日乙丑,皇五从弟中散大夫使持节邢州诸军 事守邢州刺史上柱国质建”句。 第八面的中部,为大宋端拱元年(九八八年)邢州军事柱国何缵撰文、卢华书撰、李思顺镌刻的“重修邢州龙兴观道德经台记”。 第八面的下部,为清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十月师段圻观所写之《记》并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邢台县县长苗作新为募资修台建亭事所写之《记》。 |
邢台开元寺公园 | 邢台开元寺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邢台开元寺公园位于市区邢州北路中段,建于唐代,元朝时为全国佛教文化中心。曾为唐、元两代的皇家御用寺院,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邢台县志记载“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奉经,撞钟之声远闻数里”,为恢复其盛况,邢台市于2006年开始修复扩建开元寺,在开元寺中轴线东侧建立宗教文化区域。 公园内有绿化面积17360平方米,水体面积1306平方米,铺装面积31268.2平方米,建筑及构筑物面积643.8平方米,停车场面积3620平方米。其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甬路、绿化、古建、小品、雕塑、概念河流、照明、广场建设等。 公园内三门七楼的大牌坊,高13米,宽26.8米,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建,在形式、格调、气势上都是北方比较大的,所用石材全部为产自福建的花岗岩“泉州白”,设计风格为南北结合,外框架是北派的,大气宏伟,图案的雕刻则采用南方的特色,牌坊的上方,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的四个大字——盛世开元,采用阳刻手法,雄浑有力。在大牌坊到新开元寺之间的甬路两旁,各排列着6个石灯,中间是三朵硕大的莲花。 |
塔林公园 | 塔林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塔林公园 邢台塔林公园位于邢台市旧城西南隅三里的申家庄村南,因塔散布如林,故称塔林。塔林又称塔坟。是开元寺和天宁寺的高僧墓地。原地点面积(五十年代)约四十余亩,合计平方面积约2.6万多平方米。年代从唐到明清各代。 据传说,邢台塔林原有塔近千座,这个传说的数据可能不确,现在也没有推测的必要,到五十年代时,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为的破坏,南北塔林还保存有各种墓塔一百二十多座。有上年纪老人说,直到五六年时,邢台塔林的墓塔还保存着近九十多座。而遭受严重损坏是在1967年,文革期间-将有着悠久历史的,全国最大的塔林彻底毁坏。 有专家考究后表示,邢台塔林的规模和价值比文明遐迩的河南少林寺的还要大,还有宏伟.然它已成为历史,成为遗憾。直到90年代,才有一些仁人志士将这些残留在民间的断塔残石收集起来,堆砌在塔林的遗址上,建立了塔林公园以示纪念,让子孙后代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着怎样的辉煌历史。 |
邢台张果老山 | 邢台张果老山简介 张果老山位于邢台市西部15公里处。据山上的唐代古碑记载,此山原名五峰山,广宗道人张果在此隐居修行成为八仙之一。唐明皇李隆基奉老子为自己的祖先,抑佛兴道,便敕封张果为仙翁,改邢州五峰山为仙翁山,并为张果修建了一座栖霞观,改观后的山洞为仙翁洞。远在明朝时“仙翁古洞”便被誉为邢州八景之一。张果老山的松柏堪称一绝,山阳遍布拧劲柏,山阴箭头柏又独成一景。山腰一棵以槐的千年“苦梦树”更为奇物,它每逢农历三月初八庙会凌晨开花,花香袭人。待到傍晚庙会散场时,花也同时凋落,给一年一度的庙会平添了几分神奇色彩。苦梦树的花香能使人神清气爽,健身益寿,此树亦被视为镇山之宝。 河北邢台市 |
邢台清风楼 | 清风楼,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府前街北端。邢台,元代时属顺德路(先为府),明、清时属顺德府,今市境一直为路、府治所。清风楼原坐落于府衙前,为府衙的组成部分。清风楼始建年代不详,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明朝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台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资重新修建。重建后的清风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楼高7丈余,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庄严雄伟。 |
邢台历史文化公园 | 邢台历史文化公园位于桥东区,邢台市老城区的东南角,坐北朝南,正门南开面向中兴路,东临邢州路,北临探花街,古城墙遗留部分呈直角位于公园东南方向,邢台历史文化公园前身人民公园,是邢台市第一座综合性公园。 2005年,市委、市政府将公园内的动物进行整体搬迁,将此处改建为历史文化公园,拆除了旧的游乐项目和临街门市,进行纪念碑园建设和城墙以南、以东环境改造,并于9月份邢台解放六十周年前夕竣工并对外开放。 |
天宁寺前殿 | 天宁寺前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俗称西大寺,邢台名刹。位于旧城的西侧,与开元寺东西相对,唐初建,为华池兰若,宋政和间赐天宁万寿禅林,元至元五年虚照禅师重修。根据史料记载,元代天宁寺被称为巨刹,名“大天宁寺”,原有建筑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水殿,虚照禅师塔及大量的历代石刻。后殿七零年拆毁,现仅存之前殿始建于元修于清,落破于现代建筑之中。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据历史记载,天宁寺自唐始建至元代,已发展到占地一顷另七十四亩。有大殿、前殿、东西配殿、山门及塔在内的庞大建筑群体。元代名僧虚照禅师主持天宁寺,香火鼎盛,后经明、清屡次修葺,仍保持着元代时期的规模。解放后,该寺被邢台县土产公司占用。1970年,大殿、山门等建筑被占用单位拆除。如今仅存前殿一座。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天宁寺历经沧桑,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早已面目全非。前殿墙体和地面到处可见鼠洞,门窗、月台破烂不堪,台阶也难觅踪迹。殿顶大部分青瓦、筒瓦断裂脱落,多处露天,半米见方的窟窿就有两处;殿脊部分缺损,戗脊、岔脊、吻兽全无,各脊釉色部分脱落。四角飞檐大部分跨塌,檩椽大部分腐朽,外露梁拄彩绘早已剥落,墙体出现明显裂缝,墙面及屋檐部分脱落。 特别是2009年暴雪中,西墙墙基塌陷,大块坯墙滑落,墙体损毁严重;西侧腐朽的檐椽、飞椽不堪重负,随雪花纷纷坠落。“整个前殿岌岌可危,随时有坍塌的危险,急需修复。”如今,谈及千年古刹的昔日窘状,邢台市文物管理处负责人依旧饱含怜惜。 天宁寺的历史价值颇高,现存前殿是邢台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也是目前河北省仅存的元代建筑,而且其金顶琉璃瓦的建筑规格在邢台绝无仅有。天宁寺曾得到了多位学者专家的青睐,民国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曾先后对该寺进行考察。2008年,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也曾来此考察,对天宁寺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仅存前殿的建筑形制应为,前殿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檐三间施格扇,后檐明间施板门。其余用墙体封护。柱上施五铺作斗拱承托屋檐。梁架结构为抬梁式露明造,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结构中适用驼峰、叉手、攀间斗拱、攀间枋、替木等构件。其规划界定范围为,天宁寺西长220.1米,东长222.5米,北宽102.4米,南宽95.9米,共占地2.19米公顷(32.85亩)。按照统一规划,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将负责该寺的修缮和管理。同时,该处按照省文物管理局要求立即开展落架维修工作,确保该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
地区 | 景点 |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