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武威 >> 民勤县 >> 收成镇

收成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杨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勇,男,汉族,1964年2月生,甘肃民勤人,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创新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1981年9月至1985年8月新疆大学政治系政治理论专业学习;1985年8月至1992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干部;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机关党委副书记(副处级);1993年6月至200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机关党委副书记(正处级)(其间: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中央党校新疆班学习;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98年9月至2000年9月,挂职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委副书记);2001年6月至2004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其间: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领导干部培训一班学习;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中央党校新疆班学习);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社会保险管理局局长;2007年12月至2009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社会保险管理局局长;2009年4月至2014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社会保险管理局局长(其间: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创新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至2018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副厅长。2018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副厅长。  [以上内容由"蒲城风沙"分享。]

汪海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汪海洲,男,汉族,1967年1月生,甘肃民勤人,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4.09—1988.07北方工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  1988.07—1994.01金川公司第一冶炼厂闪速炉车间技术员、工段长、团支部书记、主任助理  1994.01—1996.12金川公司第一冶炼厂闪速炉车间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1996.12—1997.12金川公司第一冶炼厂副厂长  1997.12—1998.12金川公司进出口公司副经理  1998.12—2000.05金川公司计量仪表厂副厂长(主持行政工作)  2000.05—2001.08金川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直属党支部书记  2001.08—2004.10金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2004.10—2008.08金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其间:2007.03—2007.07中央党校第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8.08—2011.09金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  (2007.06—2008.1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合作举办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班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1.09—2011.11甘肃省白银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11.11—2015.05甘肃省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5.05—2016.03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2016.03—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2018年1月30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为西藏自治区副主席。  [以上内容由"龙飞逗你玩"分享。]

许尔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许尔锋,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甘肃民勤人,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地区反恐怖活动法律问题研究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副总警监。  1981.09--1985.07西北师范学院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1985.07--1986.12甘肃省委党校干事  1986.12--1992.10甘肃省委组织部组织处科员、副主任科员  1992.10--1995.12甘肃省委组织部组织处主任科员  1995.12--1998.12甘肃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  1998.12--2001.07甘肃省委组织部办公室正处级组织员  2001.07--2002.11甘肃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2000.05--2002.05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学习)  2002.11--2003.12甘肃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干部二处处长  2003.12--2005.03甘肃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  2005.03--2008.02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2008.02--2008.03甘肃省定西市委副书记  2008.03--2008.05甘肃省定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8.05--2010.11甘肃省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0.11--2016.01中央政法委员会政法队伍建设指导室主任(其间:2015.03--2015.07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习)  2016.01--2016.10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厅长兼督察长、党委书记  2016.10--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区党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区公安厅厅长兼督察长、党委书记(2013.07--2016.12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地区反恐怖活动法律问题研究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8年2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区党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区公安厅厅长兼督察长、党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以上内容由"襄广新闻台"分享。]

李沛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沛文,男,汉族,1956年4月生,甘肃民勤人。197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74年3月民勤县红沙梁乡民办老师。1978年3月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1年9月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政治辅导员。1982年1月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处干事。1983年9月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秘书。1985年2月省委老干部局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3月至1986年9月在北京经济函授大学现代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86年6月省政府研究室助理政策研究员。1988年6月省政府研究室政策处副处级研究员。1991年3月省政府研究室政策处正处级政策研究员。1992年2月调省政府办公厅综合计划办任正处级秘书。1995年3月任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1996年11月任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1994年9月至1997年9月在兰州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1998年4月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1999年5月兼任省政府研究室主任。2002年6月任中共酒泉地委副书记,酒泉地区行署专员。2002年11月任中共酒泉市委副书记,酒泉市人民政府市长。2005年1月任酒泉市委书记,市长。2005年4月-2008年2月任酒泉市委书记。2007年1月当选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4月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2010年1月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2010年3月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中共-代表,十一届省委委员,省十一届人大代表。  [以上内容由"freedment"分享。]

李新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新兰,女,汉族,1960年12月出生,甘肃省民勤县人,原乌鲁木齐市公交公司售票员。1982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李新兰于1978年高中毕业,1979年应招来到乌鲁木齐市公交公司第一公司,当上了一名售票员。一天,当班车途经三医院站时,站台上有一位维吾尔族老大娘,手拄着拐杖准备上车,行动很不方便,李新兰毫不犹豫地下车,搀扶着老大娘上车,并请她坐在了自己的工作位上。这位老大娘用少数民族特别的礼节亲吻了她的脸,连连对着她说:“热合买提!热合买提!”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为各族乘客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族乘客,她利用业余时间,向少数民族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的语言,遇到发音不准的时候,亲自登门拜访讨教,纠正语病。经过少数民族同事的耐心帮助和她自己不懈地努力,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简单的维吾尔语发音。她在车上把学到的维吾尔语编制成文明礼貌用语、服务宣传用语,这一举措得到了各族乘客的称赞。1982年11月,李新兰作为乌鲁木齐市的代表光荣地出席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并且受到了-、王恩茂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以上内容由"在他乡的襄樊人"分享。]

潘文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潘文华,女,汉族,1952年9月出生,甘肃省民勤县人,中共党员,现任乌鲁木齐市慈善总会秘书长。1987年11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988年荣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991年12月被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现为警备区)评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拥军优属先进个人”。  1976年,潘文华被分配到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街道办事处工作,她了解到辖区的孤寡老人热比汗大娘年近七旬,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她决定照顾热比汗大娘,帮助大娘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从1982年起,潘文华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元钱,为大娘买面粉、买油;大娘的被褥脏了,她主动拆洗;衣服、鞋子破了,她买新的换上;每逢过年过节,潘文华都是提前把大娘家刷洗一新。潘文华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热比汗大娘,大娘打心眼里感激她。热比汗大娘逢人就说:“谁说我没有儿女,文华比我的女儿还亲呢。”  1990年春天的一个下午,突然有人报告,哈斯木大爷发烧昏过去了,潘文华听了急忙赶到哈斯木家,她望着昏迷的老人,背起他就走,连背带拖地把老人弄到马路边,拦了几辆车都没停,最后还是在一辆公共汽车司机的帮助下,才把老人送进了医院。潘文华在急诊室守护了一整夜,第二天哈斯木脱离危险后,一睁眼看见站在他身旁的潘文华,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感激地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如今,哈斯木老人逢人就说:“我这条命是文华救的,没有她我恐怕活不到今天。”  [以上内容由"yr1680683"分享。]

唐达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唐达天 (1955~)  甘肃民勤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史系。历任教师、报社记者,《金昌广播电视报》总,金昌有线电视台副台长,金昌广电网络传输公司副经理,金昌市文联助理调研员。2004年被甘肃省文学院聘任为第一批签约作家。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绝路》、《残局》、《后台》、《我的美丽没有错》,中篇小说集《悲情腾格里》。短篇小说《麦子是一把火》获1999年《飞天》华浦短篇小说大奖赛二等奖,摄影小说《荒漠中,曾走过一个男人和女人》获2002年冰心文学奖,长篇小说《绝路》获2002年甘肃省敦煌文艺奖,另获2004年首届甘肃省黄河文学奖。  [以上内容由"大大"分享。]

潘竟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潘竟万 (1937~)  笔名田彩。甘肃民勤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56年参加工作,历任民勤县委宣传部、张掖地委《河西报》、武威地区革委会政治部干部,武威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省社科院党委办公室主任、纪检组副组长,省亚欧大陆桥研究会会长,武威地区文联主席,省文联委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甘肃分会副会长。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沙漠奇遇记》、《山羊特使》、《天马的故事》,长篇报告文学《大漠风采》、《神奇的大山》、《鲜红的太阳》,传说故事集《凉州传奇》、《祁连山传说》,长篇历史风俗集《丝路重镇凉州》等。理论研究集《精神文明与“精神温饱工程”》获省社科联奖,《丝路风云》获甘肃省首届优秀长篇小说奖,《凉州传奇》获省委、省政府奖,《夜访电视村》获全国通讯奖。  [以上内容由"chiwei"分享。]

杨志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志今 (1957~)  笔名志今。甘肃民勤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汉语系,1985年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75年起在内蒙古杭锦后旗召庙公社务农,1985年后在中宣部文艺局工作,历任电影电视处、文艺理论处副处长、处长,文艺局副局长、局长。现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1975年开始文学创作。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艺评论集《观潮漫笔》、《我对〈围城〉的评价》、《敏锐捕捉时代生活的深层脉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等,发表各类文章100多篇,50多万字。1996—1997年期间,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评论《敏锐捕捉时代生活的深层脉动》1994年获《人民日报》“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征文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人民子弟兵"分享。]

阎好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阎好荣 (1941~)  笔名胡杨。甘肃民勤人。中共党员。1958年高中肄业考入乌鲁木齐铁路局文工团,历任舞台美术设计、创作员,铁一局文协副秘书长、秘书长,文学刊物《新路》、主编,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副秘书长。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创作过《焦裕禄颂》、《0的火焰》等剧目并上演,撰写《历史将铭记》等电视专题片八部,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激流》等多部。短篇小说《猎人努尔阿里》获丝路文学奖一等奖,报告文学《路与碑》获陕西主人翁征文一等奖,《输送甘霖的人们》获铁道部大展宏图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集《戈壁筑路人》、纪实文学集《路基》分获陕西拓荒文学奖第一、二届一等奖。1985年获自学成才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看你不顺眼"分享。]

红崖山水库

红崖山水库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红崖山水库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是沙乡人民的生命工程,大漠深处的璀璨明珠,四海宾朋的游览胜地。  红崖山水库海拔1750米,相对高度350米,远远望去,山色赤红,故名红崖山。1958年在这里建成一座驰名中外的沙漠水库,设计库容1.27亿立方米,水库面积30平方公里。这样大的水库,只有西面依红崖山而建,其它三面都是人工所筑,而且又修建在沙漠中,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库,七九年被中央电视台列为“中华之最”,被人们誉为“瀚海明珠”。红崖山水库是民勤县唯一的水利调蓄工程,浇灌着全县六十多万亩耕地,支撑着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是沙乡人民的命脉,是“倾进千顷碧波,倒出万担米粮”的聚宝盆。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库内游鱼簇簇,野鸭戏水,水鸟穿梭,黑鹤长鸣。库中有一座沙丘,鸟类时来歇脚,骆驼时来饮水,游人时来沐浴,骆峰雄姿,天光漠色,都含蕴在水光波影之中。“聚龙亭”是水库风光的精华所在地,仰视红崖山巍然屹立,平视库面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放水时节,河水从输水洞飞流直下,气势宏伟。无论你轻波荡舟,还是观雁飞鸭鸣,听哇声晚唱,都会使人流连忘返。  在水库大坝下方,约有三百亩水域,属大坝排水汇集而成,活水常流,水质优良,清澈见底,有曲折逶迤的河湾景观,有错落飞流的人工瀑布。河内鱼虾闲游,绿苇丛生,河旁垂柳低拂,亭台玉立,疏林、草地、水面、沙丘连成一片,环境幽美清净,是人们避暑、休闲的好去处。这里建有集游泳、沙浴、淋浴、更衣于一体的天然游泳场,有供游客品尝水库麻辣鱼等风味小吃的水库饭庄,有供游客休闲娱乐的蒙古包,同时还可在宽阔、清净的水面轻波荡舟,消闲垂钓,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红崖山水库风景秀丽,这里江南水乡、塞北田园、大漠风光泾渭分明,又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是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沙生药材科技文化博览园

沙生药材科技文化博览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民勤县沙生药材科技文化博览园由民勤县成功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占地面积500亩,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利用“沙”的优势和“药材”的优势,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观光、传承农耕食文化为主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积极发展旅游观光业。2015年项目开始动工建设,根据功能建成七大区域,分别是入口服务区、综合服务区、中药材示范区、生态农业科技展示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生态农业休闲区、农产品加工体验区,各功能区各有特点,相互衔接、相互融合。

民勤郎福生态文化旅游区

民勤郎福生态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朗福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民勤县城中心位置,原为民勤县沙漠公园,占地面积288亩,现经过改造提升,建成了风情商业街、儿童游乐园、游客接待中心、游客餐饮中心、休闲健身区、中心广场、山体公园、水上乐园、自助烧烤区、木屋休闲区、沙滩排球场等,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场所。现为国家AA级景区。

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民勤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地处民武公路8公里处,占地面积1320亩。2011年开始投资建设,现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园区按照“节水高效、科技集成、管理标准、可学可推”的理念,基本建成集日光温室新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特色果品反季节设施栽培、大田生物节水技术试验示范、酿造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园区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运作。通过租赁形式流转农户土地312亩,作为园区建设用地。目前,共建成日光温室271座、594亩。其中全钢架装配式新型日光温室5座,双坡钢架温室24座。示范园区农户采取土地倒兑办法,集中连片建成日光温室230座。园区引进新品种86个,规范应用新技术新材料18项,进行集约化育苗350万株。引进种植红珊灯油桃、美国幸运李、金凯特杏、金手指葡萄、绿白丰葡萄名优特果品新品种5个。引进种植甜高粱、食葵等节水作物新品种17种,开展节水模式试验4项(次),示范面积190亩。栽植酿造葡萄536亩。  园区的兴建,辐射带动了全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至目前,全县发展设施农牧业11.7万亩,特色林果业40.53万亩。2013年主体生产模式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893元的53.6%,其中日光温室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74元、养殖暖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到2.1万元,单方水效益达到75元,是小麦单方水效益的30倍,是玉米单方水效益的21倍。

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

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民勤县城以南30公里处,南起洪水河桥、北至红崖山水库北缘,南北长31公里,东西间于0.6-3.5公里之间,总面积9.26万亩。2012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湿地宣教展示区、湿地合理利用区等4个功能区, 建设期限为2012-2020年,共9年,总投资10亿元。  湿地公园所在区域是石羊河进入民勤后,唯一由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形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处于民勤盆地的核心区域,保存着民勤境内较为完整的植被群落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资源。区内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环境质量良好。湿地公园内湿地面积3233公顷,水源充足,湿地率达52%,水质为Ⅲ类水质。以河流、灌丛、沼泽为主的湿地构成了湿地公园内最为多样的生态景观,具有典型的干旱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特性,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自然湿地。地理位置独特,维系着红崖山水库乃至民勤绿洲的安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2011年以来,武威市委、市政府把保护和恢复湿地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以建设祁连山冰川湿地和民勤青土湖旱区湿地、红崖山水库区域湿地、黄案滩荒漠湿地为重点,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力度。采取多部门协作、多方筹资的方式,启动湿地公园建设。成立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全面负责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依托中央财政湿地补贴项目资金,加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累积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000万元,已改造完成湿地巡护道路54公里,设置机械围栏51.5公里,设置瞭望塔1座,并设置界碑、界桩等标志设施;在区内植被盖度较低的区域完成人工模拟飞播1000公顷;在湿地公园保育区内河道冲刷严重区域,营造生态植物护岸带66.7公顷、外围生物隔离带66.7 公顷;2015年-2016年,依托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民武公路48.3-53.5公里西侧,营造胡杨林培育基地8000亩,目前成活率达到90%。  计划开发的生态旅游项目主要在湿地合理利用区和湿地宣教展示区内,以湿地生态观光游览休憩区、老外河湿地休闲园、农家生活体验区、瓜果采摘观光农业区建设为主,建设老外河湿地休闲园、农家生活体验区、红崖山水寨、湿地休闲屋、茶室、咖啡厅、露营、野餐、划船、垂钓、书吧、滨水茶楼等基础设施。  据初步测算,湿地公园环境容量为每日1152人,高峰日环境容量为每日2304人。湿地公园年旅游天数按180天计算,年合理游客容量20.7万人次,年高峰环境容量达到41.4万人次。按环境容量和每人平均消费800元计算收入(包括门票和其他游览、休闲、度假等),则年旅游收入可达1.6亿元。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湿地公园旅游收入归投资方所有。  今后,我们将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方针,以保护鸟类资源和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以湿地保护项目为带动,采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保护区域特色湿地景观和资源、改善区域生态质量、丰富公共休闲与科教资源,巩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使其成为民勤生态建设的又一张“名片”,以此来带动全县乃至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瑞安堡

瑞安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安堡位于民勤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三雷镇三陶村,修建于1938年,建筑类型属于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文化大院。1987年主体建筑维修。1993年3月29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国家投资680万元对瑞安堡主体建筑进行了重修,构筑物维修。  瑞安堡系民国时期民勤县地方保安团团长王庆云(字瑞庭)的庄院,取其“瑞”“安”二字为堡名。瑞安堡坐东北朝西南,占地5085平方米。城墙高12米,底宽6米,上筑文楼、门楼、武楼、望月厅、西瞭望台、逍遥宫、东瞭望台和高2米的女墙。堡内百余间主体建筑布局为“一品当朝”,取“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之意。立体结构呈“凤凰单展翅”格,取“龙翔凤翥,鸟革翚飞”之意。七厅八院,堡上堡下四通八达,机要处敌台、巡房、射击孔俱全,二道华门、三道街门、祠堂佛堂、双喜楼、逍遥宫融古今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木雕精美,独树一帜,民间誉为“塞上故宫”。  电话:0935-4122422  地址:武威市民勤县三雷镇三陶村  乘车路线:乘武威—民勤乡村公交  三雷镇  民勤县辖乡。1956年设三雷乡,1958年改三雷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城西、南、北郊。面积42.5平方公里,人口1.4万。民(勤)武(威)公路过境。辖建新、三新、中陶、赵湖、上陶、上雷、中雷、渠尾、中管、上管、下管、三陶、新陶、下雷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从事商贸、运输、针织、服装、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黑瓜子、蔬菜。.…… 详细++

民勤沙生植物园

  世界上品种最齐全的沙生植物王国——民勤沙生植物园,位于民勤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民勤西沙窝,占地67公顷。始建于1974年,是我国第一座具有北方荒漠特色的沙生、旱生植物专类园,收集栽培了500余种国内外稀有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荒漠植物品种。展览室收集了300多种沙区植物标本和400多种动物和昆虫标本。因其鲜明的荒漠特色和丰富的沙漠植物而享誉国内外,被誉为西北大漠边缘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园内奇花竞放,异草斗香,生机勃勃,令人大开眼界,并有明代长城墩等文物遗址两处。近年,先后有美、英瑞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专家、学者、官员来此考察。

红旗谷生态旅游村

  红旗谷生态旅游村位于民武公路39公里向西1公里处,南临下案村旧居民点,西连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北靠红崖山水库,主要以红旗村四社农庄为主进行改造建设,共计20户、86人。小镇建设由村集体为大股东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实行企业化运营。  小镇建设坚持“修旧如旧、典雅古朴”的乡村基本风貌不变,按照“睡好觉、洗好澡、上好网、吃好饭”的思路要求,分两年建设蔬菜采摘区(花卉观赏区)、综合服务区、风貌展示区(农家乐)、观光旅游区四大功能区。规划占地面积450亩。采摘区(花卉观赏区)规划建设蔬菜采摘园和花卉观赏园各1处,共145.2亩,现已完成油菜种植35亩,道路两侧绿化带移栽菊花300米。综合服务区规划建设娱乐广场、接待中心、文化舞台和停车场各1处,现已完成3472㎡广场、4519㎡停车场基础硬化,正在建设草坪砖铺设。风貌展示区(农家乐)规划建设星级“农家乐”7户,现已完成1户改造装修,正在做营业前的准备,其余6户中,3户装修接近尾声,另外3户装修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整个农家乐装修改造8月底完工并陆续开张运营。观光旅游区规划建设摸鱼塘1处、钓鱼池1处。2.5亩摸鱼塘和5.2亩钓鱼池已经完工等带注水投入运营。拓展训练中心1处,安装建成健身训练项目18项。  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低压输水管道2.6km,排水管网0.5km,拓宽整修道路3km,景区主干道1.5km已完成柏油面铺设和道牙安装,0.9km完成水纹铺设,0.6km庄前街道硬化造面已完工,正在进行木质栅栏安装。农户院落卫生间、洗澡间和公共区域卫生间正在施工过程中。整体工程预计9月份全面完成,实现运营。

三十八度葡萄酒庄

  甘肃三十八度葡萄酒庄位于民勤县重兴镇境内,东靠腾格里沙漠,西依红崖山水库,有着优良的气候环境、优质的种植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酒庄定位于打造甘肃乃至中国中高端葡萄酒庄、酿造中国的高端酒庄酒,项目投资4200万元,酒庄建设风格采用意大利托斯卡那风格,园区内建设游泳池、网球场、人工湖、小木屋、直升机停机坪等配套设施,内设葡萄酒文化陈列室、品酒室、酒窖、台球厅、KTV、中西餐厅、VIP包房、会议室,具备高端旅游接待能力和葡萄酒文化推广功能,是一家集榨汁、酿造、观光、旅游、餐饮、住宿、葡萄酒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精品酒庄。   酒庄不断加大宣传和产品营销力度,通过参加葡萄酒比赛、组织葡萄酒品鉴评奖活动、举办葡萄酒文化摄影大赛等形式,努力提升酒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酿造的葡萄酒销往兰州、西安、广东等地,发展成为甘肃较有影响力的高端酒庄。

民勤防沙治沙展览馆

民勤防沙治沙展览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勤防沙治沙展览馆是由省委宣传部发起,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水利厅、农牧厅、林业厅、文化厅、广播电影电视局、体育局、文明办及武威市、民勤县联手共建的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廉政教育基地、生态警示教育基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展览馆坐落于全国治沙英雄石述柱的家乡——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始建于2006年4月,2007年4月落成开馆。占地面积5343平方米,建筑面积934平方米,工程总投资300万元。展览馆由主展室、接待室、放映室三部分组成,主展室展览共分历史演变、艰苦奋斗、亲切关怀和综合治理四个单元,通过丰富、具体、生动的图片、资料、实物和适度的多媒体技术、声光电手段,直观形象地反映民勤生态演变的历史,深刻揭示民勤生态恶化的自然和社会因素;集中体现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下,民勤人民抗击风沙的光辉历程;反映近年来民勤人民在落实-指示精神,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取得的成效。通过展览深刻揭示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只有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这一重大历史主题。

东镇大庙

东镇大庙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镇大庙  又称东渠大庙,座落于民勤县城东北约73公里的东湖镇中学院内,庙宇原建无考,据传约创建于清乾隆时。咸丰年间尚“凛凛然,洵为柳湖大观”。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民国年间扩建。该庙座北朝南,占地面积7144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及东西0、中后大殿和前、中两院的陪殿。山门楼为三间两层木楼,结构为单檐歇山顶,握角起脊,周围有廊。在山门的两侧有东西0,东为文昌阁,西为魁星阁,均系单间,平面呈方形,四角有廊。山门后有前后二院,前院之上为关帝殿,面宽三间,为单檐歇山顶,殿内壁画造型别致,精妙绝伦,三国历史巧妙融合其中,人物场景栩栩如生。殿前有东西陪殿四座,东陪殿北曰雷祖殿,南曰土地祠,西陪殿北曰马祖殿,南曰城隍殿。后院为大成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前面有廊,单檐歇山顶,殿前有东西陪殿各一座,东曰药王宫(现已不存),西曰圣母宫。整体布局规模宏大,造型别具特色,雕刻玲珑剔透,十分精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武山公园

  苏武山公园位于苏武乡境内苏武山下,距县城约12公里,其东北邻近腾格里沙漠,西邻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0000多亩。苏武山是全国唯一以“苏武”命名的山,是汉中郎将苏武牧羝之处,此处流传着苏武牧羊的动人传说,具有传奇和神话色彩。公园内已建成以苏武庙为核心的黑河滩高效农业示范区、苏武山葡萄庄园和中国道教生态林基地三大景区,景色秀丽,规模壮观,防风固沙林伟岸挺拔,农田防护林纵横交错,日光温室鳞次栉比,片片葡萄园生机勃勃,是一个集现代化加工厂、花园式葡萄园、高效农业示范园为一体,融生态工程、节水工程为一身的工农业生态基地。苏武山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既可以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设成就,又可进行野炊、狩猎等野外活动,,还可充分享受农家乐趣和田园风光,品尝瓜果蔬菜和农家小吃,尽情畅享大自然的乐趣。特别是以苏武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极具开发和研究价值,实为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宋和综合治沙示范区

  宋和综合治沙示范区位于薛百乡西南4公里处,地处宋和村西部,占地面积13850亩,其中:林地10200亩,耕地2400亩,裸露沙地1250亩,是甘肃省最重要的治沙示范区之一。示范区内绿树环绕,林网纵横,乔灌草三位一体的防风固沙体系,形成了长9公里、宽5公里的绿色屏障,保护了万亩林场。以农养林,以林促农的经营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治沙事迹陈列室和治沙纪念塔充分反映了全国劳模、治沙英雄石述柱同志带领宋和人民与风沙搏斗四十多个春秋的丰功伟绩,深刻再现了宋和人民一生不变的信念和承诺。经过多年的奋斗,示范区逐渐被建成一个集避暑渡假、休闲娱乐、沙漠观光、农业开发为一体的旅游胜地。2001年国际天马文化旅游节上被定为旅游定点单位,2002年被市委定为武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省委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沙井柳湖墩遗址

沙井柳湖墩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沙井柳湖墩遗址  沙井柳湖墩遗址是沙井文化的发祥地,因1923年瑞典人安特生考察发掘,首次在民勤沙井柳湖墩遗址发现而得名。遗址大部分被沙丘覆盖,文化内涵多以夹砂红陶为主,曾出土单耳、双耳夹砂粗红陶罐和圆鼓形简状杯、石斧和带孔石刀等。文化层厚4米左右,在沙丘之间的滩地上满布夹砂粗红陶片、泥质红陶片等,饰绳纹彩绘、条纹、三角文、鸟纹和草文等,还有青铜制的刀、三角镞、金耳环、绿松石和贝壳等装饰品。遗址位于民勤县薛百乡治沙站西南6千米的沙漠中,分布面积为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2千米,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2千米,北面、西面靠石羊河沙井林场,南面靠沙漠,东北面紧靠薛百乡宋和村林场和长城村。沙井柳湖墩遗址为商周时期遗址,对研究沙井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分大庙双楼

二分大庙双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分大庙双楼  二分大庙双楼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的双茨科乡中学院内,座西向东,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十二年(1807)重修,同治年间,山门北侧木楼毁于战乱,民国八年(1919)依照南木楼式样重建。现存大庙仅有山门及南北两侧门楼,两木楼又称姊妹楼。二分大庙双楼东西长12米,南北宽40米,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起脊,山墙已改建,两木楼系二层重檐楼阁单间回廊正方形,上层为歇山式六角攒头,下层为四角飞檐。两楼均通高12.96米,形制为传统抬梁式木构架,现保存基本完好。整座建筑檐下额枋、斗拱均为彩枋,雕刻、彩画极精。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勤圣容寺

民勤圣容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容寺,位于民勤县城西南隅,明洪武九年(1376)修建,成化五年(1469)移建今址,俗称“大寺庙”,寺院南北长约118米,东西宽约56.5米,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山门、大雄宝殿、中殿、藏经阁组成一条中轴线,分前、中、后、观音堂、圣母殿等五个院落,各院均有陪殿和斋房等,共计房屋163间,总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殿内顶棚由船底式方格天花板构成,其斜面与平面上满绘佛像彩云,曰:“千佛顶”,这在园内较为罕见。其整体建造布局合理,设计精巧,造型别致,巍峨壮观,是县内外主要的旅游景点。2013年3月被定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电话:0935-4122154  地址:武威市民勤县三雷镇南大街  乘车路线:乘武威—民勤乡村公交

收成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天成社区

----

兴隆村

----

丰庆村

----

珍宝村

----

流裕村

----

永丰村

----

泗湖村

----

中和村

----

礼智村

----

附智村

----

兴圣村

----

天成村

----

宙和村

----

盈科村

----

中兴村

----

黄岭村

----

收成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