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保定 >> 涞水县 >> 三坡镇

三坡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野三坡

野三坡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野三坡,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一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自然风光奇特,生态环境纯净,古老的历史文物独具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多彩。自1986年开发旅游业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海内外游人的青睐,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野三坡。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旅游区。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中华环保生态示范区。    ·中华世界语旅游基地。    ·世界地质公园。    ·农村旅游先进典型。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三坡地处北京西部(行车2.5小时),河北省西北部,保定市涞水县境内。她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    奇山秀水野三坡:野三坡位于我国北方两大山脉交汇处。巍巍太行从这里沿冀/晋/豫边界千里南下,峥峥燕山从这里顺京、津、冀一路东行。    在天成地造的600平方公里内,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拒马河水川流不息,生态环境原始自然,历史文物稀有珍贵。这里浓缩了太行之情、燕山之华,汇聚了五岳神秀,再现了十四亿年来地质演化过程,传承着中华古老文明。是融雄山、碧水、春花、秋叶、瀑布、冰川、奇峡、怪泉、摩崖石刻、长城古堡、名树古禅、高山草甸、空中花园于一体的独特自然风景区。    华北地质历史的缩影:野三坡雄距紫荆关深断裂带北端之上,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留下了一幅幅雄伟的历史画卷。雄伟、险峻、神奇、幽深的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和气势磅礴、巍然矗立的龙门天关花岗岩断裂构造及深邃莫测的佛懂洞塔—鱼谷洞构造岩溶洞泉,体现了其内容丰富、类型齐全、典型独特的地址遗迹特点,造就了它峭壁千仞、如箭插天之雄,危崖绝壁、夹涧而立之险,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之奇,深邃曲折、移步换景之幽。    野三坡的地址遗迹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是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典型代表。此外,野三坡还有完整的地址遗迹,各类不整合面清晰,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各类岩石遗迹齐全,异常发育的构造节理、断层、褶皱等构造遗迹突出,山地夷平面、河流阶地各种拟态等地貌遗迹丰富多彩。它是一部生动的地质教科书,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它浓缩了华北30亿年来地质构造的演化史,是专家学者研究全球构造和板内造山带的最佳区域,是学生教学实习的理想基地,是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    大自然的神奇宠儿:野三坡有七大景区,108个景点,或峰峦耸立、上临霄汉;或碧翠漫野、幽泉叮咚;或奇岩嵯峨、巍然屏立;或葱郁险峻、妖娆连绵。  

百里峡

百里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地质公园——百里峡百里峡由三条峡谷组成,全长105华里.峡谷分布形如鹿角,最外边一条被称作“蝎子沟”:全长25华里,在百里峡景区入口处有一“仙官引路”景点将游人引进蝎子沟,此沟长达25华里,因沟中遍生蝎子草而得名。该草形如幼桑,如肌肤触动其叶,顿觉疼痛难忍,但少时即愈。蝎子沟内有“龙潭映月”、“摩耳崖”、“铁锁崖”等壮景,令人叹为观止。  中间的一条峡谷为“海棠峪”:因沟内遍布海棠花而得名,全长35华里,此处翠壁兀立,丛峦万仞,直插云天,令人望而生畏。沿沟游览,奇险的“老虎嘴”,狭窄的“一线天”,维妙维肖的“回首观音”,规模宏大的“下天桥”和“上天桥”等奇绝景观,使游人目不暇接。每逢仲夏时节,野生海棠花开满沟谷,清香四溢。  第三条峡谷被称作“十悬峡”,因沟内分布着数十处弧形的悬崖而得名,全长45华里。此沟长达45华里,因峡谷内分布着十几处造型各异的悬崖而得名。进入峡谷,“抻牛湖”瀑布、灵芝山“水帘洞”、弧形悬崖形成的“不见天”、令人费解的“怪峰”、峭崖剔透的“雄狮出世”等景点映入游人眼帘。可谓步步有景、如入童话世界。  三条峡谷全长105华里,故此得名“百里峡”。峡谷内奇岩耸立、绝壁万仞、草木横生,千奇百怪的岩溶壮景集雄、险、奇、幽为一体,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大自然“百里画廊”。  网址:http://www.bailixia.cn百里峡

鱼谷洞

鱼谷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鱼谷洞位于野三坡风景区中部,鱼谷洞是以奇泉、怪洞为主体的风景区。在紫石口村2公里处的小西河东岸,那里有一口泉,亦称“鱼谷洞泉”。  鱼谷洞内全长约1800 米,共分5层,层层有景,景景奇特,洞中有洞,洞洞相连。鱼谷洞内奇特的地质,形象逼真的石花、云盆、鹅管、等钟乳石。远古地质遗迹奇特景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杰出的作品。鱼谷洞景区名泉众多,鱼谷泉、神鱼泉、神洞泉、神天泉四大泉群,尤以鱼谷泉闻名。  鱼谷洞:鱼谷洞内全长约1800 米,共分5层,层层有景,景景奇特,洞中有洞,洞洞相连。  鱼谷洞泉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传奇般的古清泉,此泉甘冽清凉,它以每年谷雨季节前后向外喷鱼而被列为世界奇闻,是河北省“八大怪泉之一”。涌水量为每秒0.42立方米,喷鱼谷洞图片鱼谷洞图片鱼最多时达2000余斤,每尾最重约六七两。黑脊白肚、肉味鲜美、鱼骨坚硬,当地人称它为“石口鱼”其实它的学名叫做“多鳞铲颌鱼”。每年喷鱼季节当地老乡便会背筐携篓来捕捞。此时的鱼谷洞泉会变的热闹非凡,其因有二:一是它不仅有着奇特的喷鱼景观;二是富含有益人体的矿物质,营养价值高,又没有任何污染。一、奇特的喷鱼景观;鱼谷洞泉泉水水清澈,长流不息,平均0.42m3/s,因每年谷雨节前后从泉口向外涌鱼而出名,一般在天黑以后,成群结队的鱼向泉外涌出。这种有趣的情景一般要延续8~10天。这种鱼的学名为“多鳞铲颌鱼”,俗称“石口鱼”,每尾350g左右,黑脊白腹,鲜美可口,居民常用篓筐在泉口捕捞,每年捕捞在1,000kg以上,可称三坡一大奇观,也是人们公认的中国八大怪泉之一。从鱼谷洞上行200m的山洞中,还有一泓池水,常有小鱼游弋,每逢雨季,洞中平静的碧水变成咆哮的“巨龙”,倾洞涌出,形成“白龙出洞”的奇观。 二、丰富的矿物质;由于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没有工业污染,更没有城市噪音,因此大气和水体等环境质量是相当高的。据紫荆关和张坊两个监测网点资料报告,风景名胜区内拒马河段所含酚、砷、氰、硫化物等有毒物质都在标准以下,PH值为7.6~8.0,据水文年鉴记载:水体无色、无味、透明、总硬度9.55,达到国家饮用水1级标准。鱼谷洞的矿泉水清凉甘甜,口味好,清洁度高,无味无菌,温度适中,流量稳定,有害元素极少,经化验分析,全部符合卫生标准,14种微量元素全部在安全范围内,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其总硬度171mg/l,钙质59.3ppm,对降低心脏病发病率有利;含有硒,有防止心脏病和掏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含有锌,对慢性病复康有益;此外还含有钠。与国内外矿泉水比较,质量是相当高的。  2价格编辑鱼谷洞门票:65元/人,持老年证,学生证,现役军人35元/人;1.2米以下的小孩和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  景区小火车门票:往返每人5元(鱼谷洞通往鱼谷泉的小火车,路程往返1000米)  鱼谷洞滑草:每人15元/次(最高时速60迈,长度200米)  3注意事项编辑(1) 鱼谷洞内恒温11-13度,注意保暖  (2) 如在鱼谷洞滑草后,凭滑草门票免费乘坐景区小火车。  (3) 景区交通不便,如不是自驾车来的朋友,要租车前往鱼谷洞景区。

白草畔

白草畔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介绍:白草畔是百花山的主峰,海拔高度2161米,是北京第三高峰,北京西南第一高峰。百草畔自然风景区面积19.2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82%,海拔高度最低处也比城区高800多米。景区以百花争妍的高山草甸为特点,空气清新,环境幽美,气候凉爽宜人,夏季气温比北京城区低8-16度,是炎热的夏季旅游度假的佳处所在。   白草畔是北京地区唯一可乘汽车直达2000多米山顶的旅游景点,主要景点有山上八景和山下八景,还有观光农业、五千亩仁用杏基地、万亩松林、赏花园、采摘园等,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观光度假,热诚接待各类中小型会议、团体旅游和学生野外实习等。 乘车路线:风景区紧临108国道,距六里桥120公里,从天桥或六里桥乘917路汽车到房山,再转乘小公共汽车到四马台村即可。每星期六和星期日917路汽车直达四马台村。   白草畔森林公园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野三坡的六大景区之一,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其东、北面与北京接壤,主峰海拔1983米,为北京周边四大至高点之一,正处太行山与燕山交界处,森林覆盖率达76%以上,素有“绿色明珠”之美誉。   白草畔森林公园属以森林景观为主的山岳型森林公园。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势刚劲挺拔,林木茂密,遮天蔽日,花草丰盛,异石林立,山泉甘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春夏秋冬异彩纷呈,景色随季节更替而色彩变幻。春季紫丁香、野玫瑰、杜鹃花次第绽放,漫山遍野、争奇斗艳、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夏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到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据专家考评园内有种子植物约91科662种,蕨类植物11科38种;共有脊椎动物1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5种。被誉为“天然植物标本库”和“野生动物王国”。园区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551923个,为北京市区的126倍,堪称“天然氧吧”。   主要景观有:冰川杜鹃、密林雪浪、空中花园、栎林棠秋、石顶观日、二林竞秀、暴马丁香、风动石等。   白草畔森林公园是集森林、石林、甘泉、珍稀植物、野生动物、云海日出等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美丽迷人的自然景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正实现了森林旅游和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白草畔 白草畔锦绣谷白草畔五指峰白草畔清凉谷刺天峰姊妹峰凌霄谷五佛台蚂蚁岭凌云谷冰瀑滴水崖大泽水库

怡贤亲王墓

怡贤亲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怡贤亲王墓位于保定市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  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雍正八年,皇帝又来亲书“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匾额予以褒奖,当年又加封为首任军机大臣,深受雍正的依赖和器重。  允祥园寝南、西、北三面丘陵环抱,东西为平原,内有云溪水蜿蜒流过,称为云溪水峪。园寝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神道竟长达3华里左右。神道最前方是神道碑,龙首龟趺。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神道碑”15个大字,一边是汉字,一边是满文。建筑用料全部采用红砖绿瓦,其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气势宏伟。周围松柏参天,涛声瑟瑟,庄严肃穆,华贵典雅。在清代王陵中独树一帜。整体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三华里神道,沿神道依次为神道碑亭、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宝顶等。神道两侧松柏参天,园寝四周环以绿瓦红墙。  神道以西为火焰牌坊,三门四柱,全为石制,每门的上额枋上正中有一个火焰宝珠。火焰牌坊后是五孔拱桥一座,过了五孔桥就是石牌坊,三门四柱七楼,石牌坊建造得极其精美,可以与清东、西二陵的石牌坊相比,在清代王爷坟中有两座牌坊的也为数不多。  牌坊再往西有擎天柱一对,分列两旁。擎天柱即华表,此擎天柱与皇帝陵的大碑楼的擎天柱有所区别。皇帝陵的华表,柱身上盘绕着一条云龙,须弥座环以石栏杆。而怡亲王园寝的擎天柱,柱身虽然也是八棱的,却是每面各雕二条龙,上面的龙头朝上,下面的龙尾朝上,龙头又抬起。柱身上有8个侧面,共雕龙16条。石座周围也无石栏杆围绕。原来华表后还有神道碑亭一座,上刻雍正御制碑文,在清代王爷坟中一个王爷有两座驮龙碑仅此一处。亭后还有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大殿、殿前石雕麒麟一对,大殿后为圆形宝顶。园寝周围还有八旗驻军守护。  陵寝自雍正八年建成后,为守此陵清政府在此设水东营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设园寝护卫军,东西两个营房。东营房驻马步军兵,西营房驻护陵旗族员。清盛时期,园寝范围皆为禁地,护卫森严,权重势大。规模宏大的怡贤亲王园寝,1935年被宋哲元派往涞水的县长王作舟及带来的一营军队,监押80多名盗墓犯公开施工,将墓内所有随葬的珍宝洗劫一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时期,继续遭破坏,地面建筑全部平毁。所以,目前怡贤亲王园寝只有荒冢坑一个,古墓遗迹已片瓦无存。这座清代王公最大的陵墓,现只有碑、桥、牌楼、华表等幸存下来。  现仅存以下文物:石牌楼两座:一为七楼四柱牌楼,高10米,长25米,柱础和坊梁有雕刻图案,工艺精湛。一为火焰牌楼,高10米,长25米,气势壮丽。神道碑一座:高5米,宽1.4米,碑上刻满、汉文字:“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华表一对:高13米,柱础和柱体均呈八棱形,刻有大小腾龙48条,极为罕见。五孔桥一座:长38米,宽7米。  以上建筑均为汉白玉质料,保存尚完好。失窃的“朝天猴”实为“汉白玉圆雕瑞兽”,重约两吨,被当地村民习惯的称为“朝天猴”。  2006年怡贤亲王墓作为清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三坡地质公园

  野三坡位于华北平原攀上山西高原的“台阶”上,处于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的衔接部位,拒马河在本区穿山而过,这里山川气势磅礴,风光秀丽。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11月6日野三坡百里峡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区,2003年8月,被河北省评审批准为省地质公园。2004年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11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6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9年5月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同年12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1月野三坡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野三坡地质公园所处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雄踞紫荆关深断裂带北端之上,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留下一幅幅历史画卷,造就了野三坡地质遗迹内容丰富、类型齐全、独具特色。有主景区的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花岗岩断裂构造峡谷、幽深莫测的鱼谷洞泉等,它们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是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野三坡还有完整的地层遗迹,各类不整合面清晰,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各类岩石遗迹齐全,异常发育的构造节理、断层、褶皱等构造遗迹突出,山地夷平面、河流阶地、各种拟态等地貌遗迹丰富多彩,其它还有灾害地质遗迹……等等。它是一部生动的地质教科书,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它浓缩了华北30亿年来地质—构造演化史,是科学家研究新全球构造和板内造山带的最佳地域,是学生教学实习的理想基地,是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  野三坡地质公园地处太行山深断裂带南支(主干深断裂)紫荆关断裂带北端,这里断裂活动最剧烈,岩浆活动规模最大以及是火山喷发的中心部位,它是中一新生代板内造山带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同样值得强调的是本公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类型的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有地层类、构造类、岩石类、地貌类等内容多样,意义深刻。尤其是三个主景区的地质遗迹类型、成因和演化,均受断裂、节理控制,构造因素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百里峡52.5公里的构造—冲蚀嶂谷,与造型奇特的冲蚀现象融汇结合,十分罕见。  野三坡地质公园集险山、秀水、奇洞、怪泉、林木花草、人文历史古迹、自然古朴的美于一身,即丰富的地质遗迹,秀丽的自然风光、内涵深刻的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是旅游、休闲、健身、增长科学知识的最佳地质公园之一。

涞水庆华寺

涞水庆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涞水县龙宫山庆华寺座落在涞水县永阳镇北洛平村北的龙宫山山腰,据现存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汉代,原寺院占山地数百亩,有树万余棵。其寺极盛时分上、中、下三院。(现只存上中两院),原寺院数十间,僧众百余人。是华北一带有名的古刹之一。龙宫山庆华寺五峰环抱,依山望水,苍松翠柏,清泉怪事,溪流泉湍,幽静僻雅,实乃修身养性参禅悟道,旅游观光之绝佳胜地。有古燕小五台之称。  据涞水县志记载:龙宫山庆华寺花塔是 涞水八大景观之一(朝阳拜佛,夕日抹金)。该塔建于宋辽金时期,其塔身上半部做成山峰状,遍饰佛像、佛龛、狮像等,花团锦簇,犹如花束。该塔已有千年历史,现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  龙宫山庆华寺历代高僧辈出。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年354年)道安法师(俗姓卫,常山扶柳,河北翼县人)到前燕(今太行恒山,燕山一带)弘传佛法,创寺建塔,龙宫山庆华寺是道安法师重修-道场之一,晋衰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慧远法师(俗姓贾,雁门楼烦,陕西宁武人)带领弟弟慧持到龙宫山庆华寺参见道安法师,因听般若经豁然而悟,立时感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于是投簪落发,皈依道安,出家为僧,此后唐代智净法师、明代真全法师、真云法师、悟兴法师、清代光绪年间绪峰法师及民国时期纯奎老和尚(近代大德倓虚法师的剃度师)都在该寺驻息并圆寂在庆华寺。  龙宫山庆华寺虽然历代多次维修修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终因时节因缘不具渐趋衰落,法不孤起,遇缘则生。龙宫山庆华寺时于今日,昔日名利,世远就烟,仅存一残塔和数残碑,为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应广大佛门弟子之请求,涞水县人民政府、涞水县宗教事务局以批准恢复庆华寺为佛教活动场所,由佛教界出资修缮。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永阳镇北洛平村北  乘车线路:涞水县乘开往永阳镇的班车,到永阳镇后在换乘小巴至北洛平村可达。

西岗塔

西岗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岗塔位于河北省涞水县城西约一公里的西岗上。  塔原名不详,后人因地名而称西岗塔。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楼阁式砖塔,通高36米,须弥座式基座,下面有八角形砖砌台基。须弥座束腰八角及八面各雕饰腾飞的角柱和问柱,各柱之间为素面壶门。其上施普柏枋承托平座斗拱,每面补间斗拱二朵,为重拱计心造五铺座。转角铺作除两侧面各出45°斜拱两层外,与补间相同。二层华拱上置交互斗承托撩檐枋及要头,其上为勾栏的地栿。平座勾栏的华板纹饰为亚字和曲尺形几何图案,盆唇和寻杖之间浮雕出缠枝西潘莲、牡丹、卷草、莲花等,花纹之间各置散斗承托寻杖,平座以上用三层莲瓣承托塔身。  塔身高5米,八角施幢形柱,塔身上部浮雕云头垂帐。其上为普柏枋,普柏枋上承托斗拱,补间一朵,亦是重拱计心造五铺作,转角铺作与平座转角铺作做法相同。补间铺作华拱分成60°两组向外斜挑出,上托批竹式要头及撩檐枋、榑。塔身的四个正向辟拱形券门,余四面做扁方形直棱假窗。  塔身之上共拔檐十三层,除第一层施木制檐椽及砖制飞椽外,其它均为砖制。第二层至十二层檐距相等,出檐长度逐层递减。均用垒涩方法向外砌出七层,代替斗拱檐椽。各层檐转角处用木质角梁,悬挂风铎。十二至十三层檐距较高,正向四面辟有拱形券门。八角各施圆倚柱,下置覆盆式柱础。柱上承托普柏枋、斗拱,斗拱形制除补间铺作外,其余均与第一层相同,只是材分略小。第十三层檐顶部用布瓦做成八角攒尖式屋面,施有脊兽。攒尖部位置塔刹,现大部分己毁,仅留八角形基座及部分受花。  塔的内部结构为双层套筒式,由塔壁和塔心柱构成八角环形回廊,楼梯置于回廊和砖柱之中,从塔身可旋至塔顶。该塔建造的确切年无考,但从塔的造型及结构特征,应为辽代遗物。  2006年西岗塔作为辽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天关景区

  龙门天关景区位于涞水九龙镇大龙门村,山地山峰挺拔,断崖绝壁高耸入云,山谷中清泉溪流激浪奔腾,景色尤为壮观。自古以来,这里是京都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金、明、清各代都把此地视为军事要塞,重兵把守。所以,景区有许多文物名胜遗留至今,现有的“大龙门城堡”、“蔡树庵长城”、“摩崖石刻”等都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天沟景色似天庭仙境,沟内九条瀑布飞流直下,天梯瀑落差达40米,气势磅礴,十八潭清泉恰似珍珠镶嵌其中,万亩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步入上天沟,山泉溪水、古树盘石、悬空栈道相继映入眼帘,如入仙境。  大龙门城堡原是明长城“内边”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疆域咽喉”。此地三峰品立,形式如门,原是京都通往塞外的通道和兵家必争之地。  据《水经注》记载,这里在唐、宋以前叫“圣人城”,曾是中原与塞外的要塞重镇,屡经战乱。明代将其作为军事重地重新修建,从嘉靖年间开始,由“钦依大龙门守口总指挥使把总官钦”戍守,清代沿袭明制,到光绪时废止。现存完好的大龙门城堡、城门,与其外围的军事设施遗址,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古代关隘防御体系。  大龙门城堡西北1华里的龙门峡,两侧群峰竞秀,断崖绝壁高耸入云,谷中清泉溪流激浪奔腾,景色尤为壮丽。峡谷两侧峭壁上的题词题字刻字多达20余处,描绘了关山的险要雄伟和山河的秀丽俊美,多用行书、草书写成,都是明、清时驻守关隘的武官留下的真迹,运笔潇洒自如,是难得的珍品。其中以“万仞天关”、“千峰拱立”最为醒目,字高2.7米。经专家考证,这里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被誉为“历史文化长廊”。  门票:30元/人  导游费:100元/天  游览时间:3小时   

大龙门摩崖石刻

大龙门摩崖石刻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龙门摩崖石刻位于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城堡西北0.5公里处,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峡谷两侧群峰竞秀,断崖绝壁高耸入云,峭壁如削,谷中溪流激浪奔腾,景色尤为壮观。金、明、清各代均将此视为军事要塞,在峡谷东部尽头,建有城堡,历代官家均派重兵把守,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摩崖峭壁上刻有许多古代名人的诗词题咏,系当时巡防驻守关隘的武官留下的真迹。  全峡摩刻20多处,最为醒目的是明万历乙酉年(公元1585年)都尉使兵部右侍郎,山东峄阳进士贾三进题写的“万仞天关”,字高2.7米,宽1.8米,气势磅礴,洒脱隽秀,堪称艺术珍品。其余各处题字均为0.6米-2米不等,“天成形胜”,为明万历年间都门守口把总指挥何继文题。“峭壁千重”,为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岁春二月十五都门王世兴题。“金汤万仞、玉垒千寻”,为明代钦依守马水口总兵吕志如题。此外还尚存 “龙行虎踞、玉壁金汤”、“峰环万叠、险胜重围”、“疆域咽喉”、“千峰拱立”、“清泉泻涧”、“翠壁奇峰”、“风舞天中,云飞眼底”、“龙门峡”、“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练飞”等摩刻词句。这些刻字,为研究明代书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佐证。  除此之外,在峡谷中还刻有两尊1.5米高的佛像,是驻守官兵祈祷保佑关隘安全和排忧解难的处所。雕刻虽不精细,但神像简洁庄严,对峡谷风光起了点缀作用。  1982年7月,大龙门摩崖石刻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寺舍利塔

金山寺舍利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寺塔挺立在金山半山腰中的高1米、边长6米方形石砌平台上,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式结构。须弥座塔基,高约1米,束腰部分浮雕海兽,环列八面,束腰上下有海马、海狮、缠枝、牡丹、海石榴等各种几何纹图案,使基座显得多姿多彩。再上是1.55米高的八棱塔柱,其南面正中浮雕无量寿佛兰尊,上刻“无量寿千佛舍利宝塔记”,下刻有“皇太后圣寿无疆、当今皇帝圣寿万安、东宫位福寿千秋、公主寿千秋”。铭款刻“大元大德十一年重阳日作,太平会铭记”等字样,左右两边阴刻细线条三爪云龙戏珠图案,上下两端阴刻双钩蔓草纹,最下边是阴刻莲花作为承托图案,其余各面或浮雕或阴刻840多个形态各异的佛像。第一层塔檐雕有斗拱和檐橡,另外每层塔檐还钻有系挂塔铃之用的困孔八个,共计104个。塔檐上置仰莲刹座和葫芦形塔刹。此塔不仅结构合理,造型美观,而且还是一座雕工精美的艺术珍品。金山寺历经几度兴衰,明清各朝曾多次重修,现在殿宇坍塌,已成废墟,现保存的除千佛舍利塔外,还有山门一座,碑刻七通。  此塔北30米为金山寺遗址,西、北、南三面山峦环抱,东临深谷,鸟瞰拒马河,南有盘山路,林木葱郁,风景美丽,再加上塔本身精美的雕刻和独特造型,形成一处美丽的景观。

皇甫寺塔

皇甫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甫寺塔位于涞水县城东偏北7.5公里的寺皇甫村东北0.5公里处。是该地毗卢寺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毁,只留下塔和两通古碑(现仅一通存县城西岗处)。该塔便以村名被称做“皇甫寺塔”。据涞水县志记载,该塔为金朝大定年间所建,据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该塔为正8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实心塔,通高22米,塔身直径为5米,塔下有方形石基,塔角两层莲花座用砖叠摞手法砌成,没有任何雕刻图案,第二层细腰部分也无雕花,但往上,每角都有一斗三升出檐,塔身中部面向正南有一拱门,高2米有余,内有彩绘图案,一尊汉白玉雕白娘娘神像(抗日战争时期被人推下摔坏),其东、北、西三面有同形砖雕假门,四边有砖雕假窗,雕工十分精致。葫芦形的塔顶由金属铸造而成(铜、铁传说不一)。  2005年4月25日,寺皇甫村民曹继海在给牛场测水平时,无意中发现塔顶上铸有字迹,经许多人认真反复辨认:东南方向铸字是“大明嘉靖八年四月初八日,鲁家庄住人,佟礼、长男佟璋、次男佟园定,重修塔顶”。西南方向铸字是“直隶保定府易州涞水县毗卢寺,主持续景,募绿法镇,银头性真。”此塔是建国后第一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四年曾重修。

野三坡民族园度假村

  民族园的前身是野三坡度假村。于1986年对外开放接待游客。为落实全国政协22位少数民族委员关于在北京周边兴建56个少数民族村寨的提案。于1992年在度假村建成了北方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村寨—苗寨。1995年又进行升级改造,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少数民族文化村寨。为了丰富民族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又改建了侗寨、摩梭寨,并新建了傈僳寨、独龙寨、爱伲寨,组成六个少数民族村寨,形成“民族园”。  度假村苗居是根据贵州苗居修建成的,它的吊脚楼的基本特点是楼角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造成一种高低错落,虚实相同的艺术效果,而民居的建筑特点是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设置的这种“美人靠”,美人靠是苗族姑娘做针线活和梳妆打扮的地方,据说在“美人靠”上靠一靠会越来越年轻漂亮。  每到演出时间,苗家姑娘会身着盛装出场,重点推出“上刀梯”、“下火海”等扣人心弦的精彩节目。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场表演(09:00-10:00、16:00-17:00、21:00-22:00),由其是晚上的民族大联欢,各个民族都会拿出“绝活”来登台献艺,再配上先进灯光设备及音响一定让您大饱眼神福。

大龙门城堡

  大龙门城堡位于涞水县拒马河南岸,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为长城关口,大部分保存完好,是我国明代内长城上的重要城堡之一。城平面呈方形,有东西二门,城南以山为障,西、北、东以大条石和青砖砌筑,十分坚固。西门有“镇宣威武”4字匾额。城内有衙门1座,校场、军库。设把总驻守,下辖关隘12座。大龙门城内发现有隆庆二年(1568年)七言绝句诗碑和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重修二圣祠记”等史料,其中提到大量戍边将士名字。  自辽、金代筑城起,此处始有人烟,多为驻军将士及随军家眷,后繁衍发展成村,村民多为镇边将士之后裔,现有村民九十余户300余人,仍然承传着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较有代表性的有: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的“龙门灯会”,“煸灯”活动,及每年七月十五晚上的“放河灯”。古村内,部份古宅保存尚好,青砖、刻瓦、石柱、山门等随处可见,千年古槐尚存有三棵,上千斤条石及石碑散落在家户之中。如果有兴趣,由东门可进村领略古村风貌。

拒马河景区

  游览时间:3小时  电话:0312-4568852      三坡镇  野三坡位于涞水县西北部山区,距县城约75公里,镇政府设在国家4-风景名胜区野三坡中心腹地,全镇辖16行政村,总户数3627户,总11800人口人,总面积328390亩,其中耕地7418亩,有林地90443亩,宜林地面积10425亩,荒山荒地136257亩。 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这里既分布着奇特的自然景观,又遗留着古老的历史文物,素有“世外…… 详细++

三坡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三坡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