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保定 >> 阜平县

阜平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40华里处。它距北京28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00公里,距保定140公里,距佛教胜地五台山70公里,处在阜平、石家庄、定州、忻州和保定的交汇点上,交通十分便利。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0领导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曾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中国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晋察冀的边区阜平县城南庄,居住工作了46天。期间,召开0中央-扩大会议,审视度势,调整了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还亲自起草了《纪念一九四八年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成为新中国成立的动员令。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人。1972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主席居住工作过的地方建起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1974年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在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的基础上建成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分为展览区、室外雕塑区和后山旧址区。展览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广场占地6300平方米,中间放置自然卧石,上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展厅面积1700平方米,馆内运用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物以及先进的声、光、电、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了晋察冀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创下的光辉业绩。整个展览庄重、朴实、简洁、大方,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  室外雕塑区位于展览馆的后广场,设有六组雕塑:聂荣臻和美穗子,邓拓、沙飞与新闻战士,李勇和爆破组,戎冠秀与受伤战士,国际友人白求恩,狼牙山五壮士,这些雕塑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的特点,加深了观众印象。  旧址区有两重院落,前院矗立着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铜像,气势恢弘。院中栽有桧柏、银杏和榕树,鸟儿在树枝间啾鸣,不失清静和幽雅。后院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包括三排二十一间土坯房,其中有毛主席、-、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宿办室,还有军区作战科、电话室和会议室。这是晋察冀军区司令  部在河北唯一完整保留的机关旧址以及毛主席进京之前唯一完整保留的居住旧址,原址原貌,原汁原味!后山脚下还有一条长约128米的防空洞,是由晋察冀军区工兵连的战士人工挖凿而成的,依旧保存完好。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环境优美,北靠菩萨岭,南临胭脂河。馆内周围松柏苍翠、绿草如荫、繁花似锦;馆外青山耸立、林木葱茏,造就了庄重肃穆又富有自然情趣的观览和休憩环境。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境内,紧邻山西省五台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3o46’~113o56’,北纬38o45’~38o56’,总面积11600公顷,最高海拔2144.5米。  该公园以森林植物多样性、典型地质剖面、奇特地貌景观——天生  桥以及瀑布群为主要特色。公园内植被覆盖率为95%,森林覆盖率为80%。在海拔2000米以上,呈山地草甸景观,开花季节,群花争艳,植物种类有金莲花、委陵菜、黎芦、野罂粟等。公园内有一九连瀑(天生桥瀑布群),其中,第五级瀑布落差60米,第九级落差112.5米。  阜平县是一块孕育革命的红色土地。中国0成立不久,就有一批先进人物在此传播革命火种,建立了0阜平县小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挺进阜平,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并一度成为晋察冀边区的首府。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阜平工作和战斗过,阜平大地上因此留下了众多革命胜迹。  位置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腹地,东距保定市113公里,东北距北京市245公里,东南距石家庄市96公里,西距五台山78公里。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至五台山的交通线上,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特征  景区主要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岩石矿物成分复杂,纹理构造多变,在许多地段出现斜长角闪石片麻岩和斜长角闪花岗岩。变化程度较深,矿物之间排列明显,节理比较发育,时代为太古宙,距今约28亿年前以上,是太行山腹地坨梁巨大地理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精华景观天桥及其多级高大瀑布,就是由这种斜长角闪花岗片麻岩构成,这在500公里长的太行山脉中当属独特的地层结构系统  气候特征  该区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5℃,一月最冷,平均气温零下3.2℃,七月最热,平均26℃。年降雨量615.6mm,最大降雨量1158.9mm,最小降雨量257.4mm,无霜期192天。高处气候寒冷,六月上旬在海拔1600m以上背阴处仍有冰雪覆盖。  物种丰富  景区植被属华北植物区系——半旱生森林丛草原植被区系。植物呈垂直分带,700m以下有油松、杨树、柳树、揪等8种及各种经济树种。1700m~1000m之间生长松、桦、柏、胡枝子等,1000m以上有少量桦、山杨、杂木林及六道木、毛榛、苔藓等灌草丛分布,1500m以上为落叶松。园区植被茂密,分天然次生林和人工飞播林。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密林深处栖息着许多珍禽野兽,如山鸡、鹰、猫头鹰、布谷鸟、红斑鸠等30余种,兽类有松鼠、山羊、狍子、狐狸等。  交通  这里的交通十分便利。从国家二级公路定龙公路东下关取道至景区的旅游专线公路,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水准,适合旅游的各种车辆,出租车、小巴每半小时一趟,方便快捷。  门票:50元/人  游览时间:1天。如果想同时游览天桥景区周围的三条相当不错的沟谷,则3天为宜

云花溪谷风景区

  云花溪谷风景区位于阜平县下庄乡境内,距县城50公里,与佛教胜地五台山相距仅30公里,与朱家营天桥瀑布风景区、灵寿五岳寨风景区、平山驼梁风景区毗邻,因春季山上开满野玫瑰而得名。主峰海拔2281米,景区植被面积8万余亩,多为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各种动植物达700多种,坨顶500多亩空中草甸,坦若平川,百花争艳,有“鸡鸣闻四县,花开两省香”的美誉。  景区面积20余平方公里,主要以花海、奇峰、飞瀑、深林、温凉而著称。  云花溪谷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景区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水碧山青,景色宜人。  1、奇峰:景区奇峰险峻,峭壁林立,怪石遍布。千米以上高峰90余座,游龙山、罗汉山、笔架山、牛舌山形太各异,各具特色。主峰玫瑰坨海拔2281米,系河北五大高峰之一,有“太行第一坨”燕赵第一峰之称,登高望远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坨观八景”——金蛙昂首,黎明日出,东眺王快、岗南水库,南腑五岳、天桂景区,西望五台五峰,北指百草坨。雨后初霁,天空湛蓝,山间云海浩邈,气象万千,座座山峰恰似大海中的小岛,极为壮观。山中怪石似柱似塔,如禽如兽,七级塔、神龟出海、石蛇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尤其是坨顶最高处山岩令人叫绝,东看似一条黄鱼遥望雾海,西看似一金龟卧于山顶。  2、飞瀑:景区森林植被完好,降水充沛,加之相对落差大,山泉叮咚,水溪纵横,三步一瀑,五步一潭:树夹泉、冰泉等数十个清泉宛若串串明珠,晶莹剔透,清凉甘甜;银河瀑、马尾瀑、龙舌瀑等十几处瀑布飞珠溅玉,千姿百态;青石潭、三色潭、碧玉潭等十余处深潭,或方或圆,或深或浅,不拘一格,巧夺天工。  3、花海:坨顶的空中花园堪称大自然的神奇杰作,海拔2000米高的山顶,坦若平川,绿草如茵,隐于蓝天白云和松林碧波之间。十草九开花,5000亩草甸宛若花的海洋,野玫瑰、金莲花、胭脂花、百合花、紫菊花、灯笼花……上百个品种,红、黄、白紫、蓝各色一应俱全,此起彼伏,灿若云霞。传说花神私自到人间闲游,看到玫瑰坨风景如画,留恋忘返,被巡视雷公查知,前来捉拿,花神惊慌逃跑间不小心倾斜了花篮,一股五彩缤纷的鲜花洒到坨顶上,自此坨顶百花盛开。花期长达半年,而以6、7月份最佳。  4、林密:景区原始森林、次生林、人工林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65%。物种丰富,共有植物102科686种,动物100多种,且呈现出华北地区罕见的植被垂直分布,从山顶的高山草甸渐为落叶松林带、桦木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尤其是上千亩成片的稀有树种——红桦,极为珍贵。这里古树众多,400年以上树龄的古板栗树100多棵,近千年树龄的倒栽杨树上生树。  5、温凉  景区内山峰众多,海拔较高,森林茂密,气候凉爽宜人,盛夏如秋,夏季平均气温18.9℃,实属清凉极地。环境条件评价  1、区位优势明显。风景区以北毗邻已开发的朱家营天桥瀑布风景区、辽道背风景区,以南与五岳寨和驼梁风景区紧紧相连。景区的发现与开发将这些景区连成一片,价值极高。  2、交通状况大大改善。207国道扩修通车和下庄乡政府至眼药沟岭柏油路建成通车,使进入玫瑰坨景区较为方便快捷。  3、景区的海拔在450—2281米之间,高差1800余米。奇峰怪石密布,瀑布深潭丛生,山奇瀑飞,自然组合在阜平是最好的一处。  4、森林植被茂密。景区有原始森林、次生林、人工林约5.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古树遍布。覆盖率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大,在保乃至河北都属罕见。  5、空中花园。玫瑰坨顶草甸面积5000亩,随季节不同轮番开放着玫瑰花、金莲花、胭脂花、百合花、灯笼花等上百种野生花卉。从花卉的品种、数量、生长面积、地势平坦来看,远远超过涞源的空中草原和北京的康西草原,这在河北省是独一无二的。从花卉的品种、数量上来说,也超过长白山大草原。   

玫瑰坨

  玫瑰坨风景区位于阜平县下庄乡境内,距县城50公里,与**胜地五台山相距仅30公里,与朱家营天桥瀑布风景区、灵寿五岳寨风景区、平山驼梁风景区毗邻,因春季山上开满野玫瑰而得名。主峰海拔2281米,景区植被面积8万余亩,多为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各种动植物达700多种,坨顶500多亩空中草甸,坦若平川,百花争艳,有“鸡鸣闻四县,花开两省香”的美誉。  景区面积20余平方公里,主要以花海、奇峰、飞瀑、深林、温凉而著称。  玫瑰坨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景区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水碧山青,景色宜人。  1、奇峰:景区奇峰险峻,峭壁林立,怪石遍布。千米以上高峰90余座,游龙山、罗汉山、笔架山、牛舌山形太各异,各具特色。主峰玫瑰坨海拔2281米,系河北五大高峰之一,有“太行第一坨”燕赵第一峰之称,登高望远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坨观八景”——金蛙昂首,黎明日出,东眺王快、岗南水库,南腑五岳、天桂景区,西望五台五峰,北指百草坨。雨后初霁,天空湛蓝,山间云海浩邈,气象万千,座座山峰恰似大海中的小岛,极为壮观。山中怪石似柱似塔,如禽如兽,七级塔、神龟出海、石蛇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尤其是坨顶最高处山岩令人叫绝,东看似一条黄鱼遥望雾海,西看似一金龟卧于山顶。  2、飞瀑:景区森林植被完好,降水充沛,加之相对落差大,山泉叮咚,水溪纵横,三步一瀑,五步一潭:树夹泉、冰泉等数十个清泉宛若串串明珠,晶莹剔透,清凉甘甜;银河瀑、马尾瀑、龙舌瀑等十几处瀑布飞珠溅玉,千姿百态;青石潭、三色潭、碧玉潭等十余处深潭,或方或圆,或深或浅,不拘一格,巧夺天工。  3、花海:坨顶的空中花园堪称大自然的神奇杰作,海拔2000米高的山顶,坦若平川,绿草如茵,隐于蓝天白云和松林碧波之间。十草九开花,5000亩草甸宛若花的海洋,野玫瑰、金莲花、胭脂花、百合花、紫菊花、灯笼花……上百个品种,红、黄、白紫、蓝各色一应俱全,此起彼伏,灿若云霞。传说花神私自到人间闲游,看到玫瑰坨风景如画,留恋忘返,被巡视雷公查知,前来捉拿,花神惊慌逃跑间不小心倾斜了花篮,一股五彩缤纷的鲜花洒到坨顶上,自此坨顶百花盛开。花期长达半年,而以6、7月份最佳。  4、林密:景区原始森林、次生林、人工林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65%。物种丰富,共有植物102科686种,动物100多种,且呈现出华北地区罕见的植被垂直分布,从山顶的高山草甸渐为落叶松林带、桦木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尤其是上千亩成片的稀有树种——红桦,极为珍贵。这里古树众多,400年以上树龄的古板栗树100多棵,近千年树龄的倒栽杨树上生树。  5、温凉  景区内山峰众多,海拔较高,森林茂密,气候凉爽宜人,盛夏如秋,夏季平均气温18.9℃,实属清凉极地。环境条件评价  1、区位优势明显。风景区以北毗邻已开发的朱家营天桥瀑布风景区、辽道背风景区,以南与五岳寨和驼梁风景区紧紧相连。景区的发现与开发将这些景区连成一片,价值极高。  2、交通状况大大改善。207国道扩修通车和下庄乡政府至眼药沟岭柏油路建成通车,使进入玫瑰坨景区较为方便快捷。  3、景区的海拔在450—2281米之间,高差1800余米。奇峰怪石密布,瀑布深潭丛生,山奇瀑飞,自然组合在阜平是最好的一处。  4、森林植被茂密。景区有原始森林、次生林、人工林约5.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古树遍布。覆盖率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大,在保乃至河北都属罕见。  5、空中花园。玫瑰坨顶草甸面积5000亩,随季节不同轮番**着玫瑰花、金莲花、胭脂花、百合花、灯笼花等上百种野生花卉。从花卉的品种、数量、生长面积、地势平坦来看,远远超过涞源的空中草原和北京的康西草原,这在河北省是独一无二的。从花卉的品种、数量上来说,也超过长白山大草原。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位于阜平县城东北20公里处。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晋察冀边区和冀晋区(后改为北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分布在史家寨及其附近村庄山坡上的一排排窑洞,便是当年边区机关的旧址。1943年秋,日寇对阜平县进行了三个月的“大扫荡”,大量房屋被毁。在住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晋察冀边区领导机关发扬延安精神,亲自挖窑洞住。当地群众也积极参加。从1944年1月开始,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窑洞基本完成。机关住下后继续挖,一直挖到抗战胜利。窑洞大多为土窑,少量为石窑。两米多高,三米深,木制门窗。另外还有一些土坯楦窑,外面看像排平房,里面为拱形屋顶,没有木料。  史家寨村西山跟有石窑洞8个,是晋察冀分局驻地。副书记程子华、秘书长-  住在这里。史家寨村下二里处的漕沟有土窑洞14个,为边区抗联会驻地。史家寨村对面鹞子河东的大东沟有窑洞15个,还有一排简易平房,为边区-驻地。家北村大东沟有土窑20个,为边区城工部驻地。家北村歪脖子沟有窑洞80个,为晋察冀边委会驻地,主任宋劭文、副主任张苏也住在这里。边区政府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并从这里迁移到张家口市。在这里召开过1944年底至1945年初的全边区群英大会;1947年冬又在此召开边区土改和整党大会,-、-、聂荣臻等人都参加过这次大会,都住过这些窑洞。家北村黑枣树沟为边委会伙房。黑枣树沟与歪脖子沟中间的山梁,挖了个隧道式山洞,既是防空洞,又是到伙房的通道。家北村太平庄,建造十间简易平房,为边区“大礼堂”,是当时最大的建筑。家北村二十亩地,有土石窑洞30多个,为晋察冀边区高等法院驻地,院长王裴然也住在这里。庙儿台村西黄土岗,有土窑洞100多个,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驻地。当时聂荣臻到了延安,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在此居住。庙儿台村大教场有窑洞10个,后沟有窑洞25个,三亩地有窑洞6个,这3处为边区招待所,经常有国际友人居住。庙儿台村上北头岸(河儿峪沟口)有两排土坯楦窑共100多间,是晋察冀边区党校驻地。庙儿台村上河儿峪沟中的当家沟、走道沟共有窑洞30多个,边区运输队(亦称县驮骡队)曾在此居住。史家寨村西五里远的雷堡村,有窑洞30多个,为晋察冀日报社驻地,总编辑邓拓住在这里编辑出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红土山村有窑洞20个,还有几间楦窑。槐树庄村的大角扇里有窑洞20多个,葡萄岸、杨沟有窑洞4个,这些地方都是报社下属单位驻地。从雷堡村至史家寨大东沟,东西8里,从红土山村至史家寨村下漕沟,南北6里,方园近50平方华里地带中的史家寨、雷堡、庙儿台、家北、槐树庄、红土山6个村庄中的大小17道山沟里,共挖有石窑洞400多个,建土坯楦窑100多个。1983年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窑洞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史家寨窑洞群所在地自然风光优美怡人,四季皆宜观赏山上美景。山场已有千余亩的观光果园,桃树、苹果树等品种丰富,收获季节果实累累。整个山林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以窑洞群为载体来开发整片山林,形成以水果、林业景观为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红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格局。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史家寨村位于阜平县城东北20公里处。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晋察冀边区和冀晋区(后改为北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分布在史家寨及其附近村庄山坡上的一排排窑洞,便是当年边区机关的旧址。从雷堡村至史家寨大东沟,东西8里,从红土山村至史家寨村下漕沟,南北6里,方园近50平方华里地带中的史家寨、雷堡、庙儿台、家北、槐树庄、红土山6个村庄中的大小17道山沟里,共挖有石窑洞400多个,建土坯楦窑100多个。1983年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窑洞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3年秋,日寇对阜平县进行了三个月的“大扫荡”,大量房屋被毁。在住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晋察冀边区领导机关发扬延安精神,亲自挖窑洞住。当地群众也积极参加。从1944年1月开始,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窑洞基本完成。机关住下后继续挖,一直挖到抗战胜利。窑洞大多为土窑,少量为石窑。两米多高,三米深,木制门窗。另外还有一些土坯楦窑,外面看像排平房,里面为拱形屋顶,没有木料。  史家寨村西山跟有石窑洞8个,是晋察冀分局驻地。副书记程子华、秘书长-住在这里。史家寨村下二里处的漕沟有土窑洞14个,为边区抗联会驻地。史家寨村对面鹞子河东的大东沟有窑洞15个,还有一排简易平房,为边区公安局驻地。  家北村大东沟有土窑20个,为边区城工部驻地。家北村歪脖子沟有窑洞80个,为晋察冀边委会驻地,主任宋劭文、副主任张苏也住在这里。边区政府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并从这里迁移到张家口市。在这里召开过1944年底至1945年初的全边区群英大会;1947年冬又在此召开边区土改和整党大会,彭真、邓颖超、聂荣臻等人都参加过这次大会,都住过这些窑洞。家北村黑枣树沟为边委会伙房。黑枣树沟与歪脖子沟中间的山梁,挖了个隧道式山洞,既是防空洞,又是到伙房的通道。家北村太平庄,建造十间简易平房,为边区“大礼堂”,是当时最大的建筑。家北村二十亩地,有土石窑洞30多个,为晋察冀边区高等法院驻地,院长王裴然也住在这里。  庙儿台村西黄土岗,有土窑洞100多个,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驻地。当时聂荣臻到了延安,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在此居住。庙儿台村大教场有窑洞10个,后沟有窑洞25个,三亩地有窑洞6个,这3处为边区招待所,经常有国际友人居住。庙儿台村上北头岸(河儿峪沟口)有两排土坯楦窑共100多间,是晋察冀边区党校驻地。庙儿台村上河儿峪沟中的当家沟、走道沟共有窑洞30多个,边区运输队(亦称县驮骡队)曾在此居住。  史家寨村西五里远的雷堡村,有窑洞30多个,为晋察冀日报社驻地,总编辑邓拓住在这里编辑出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红土山村有窑洞20个,还有几间楦窑。  槐树庄村的大角扇里有窑洞20多个,葡萄岸、杨沟有窑洞4个,这些地方都是报社下属单位驻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史家寨乡境内  乘车线路:阜平县乘开往史家寨的班车,到史家寨后沿通村公路西行至元帅门可达。

城南庄温泉

  阜平县城南庄温泉,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方小城,城南庄温泉地处太行山东麓,距毛主席旧居5公里。自然环境优美,四周古木参天,山峦叠障,松柏青翠,山花竞放,山泉广布,小溪常流,远观溪水,恰似白色银链系于千山万壑之间,这里是林的佳地,草的家园,花的世界,鸟的乐园。温泉水流量大,出口恒温50℃,每昼夜可提供836.4立方米热矿泉水,住宿的中档宾馆卫生间的洗浴,医疗价值很高,对一些皮肤病症有神奇疗效,开发利用价值很大。同毛主席旧居、石佛堂等景点联网,建设成一个集观光、旅游、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度假村。  据考证本温泉始建于唐代,来源于地下深层,出口很温50℃,专家检验测定,此温泉含丰富的硫、钙、镁、钾等多种元素,具有祛病强身、美容保健的功效,且对皮肤病、关节炎、胃病、腰腿痛等多种疾病有神奇疗效。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任粥时、聂荣臻、肖克等曾在此沐浴,此温泉又称“将军池”、“领袖泉”;四是和毛主席旧居紧密相连,和河北八大石窟之一的石佛堂同在一条旅游线上,分布较集中,观光游览方便、快捷。  城南庄温泉是一珍贵的氡泉,是我国综合开发利用较早、较好的典型实例之一。今后还应积极发挥平山氡泉一水多用的功效,尤其在利用氡泉水医治多种疾病方面,更多地造福于人民。  阜平县城南庄温泉,经过从新装修改造,面貌焕然一新,现欢迎新老顾客光临,这里有着青山绿水,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空气新鲜。交通便利。  预约电话:0311-7885678   

阜平水帘洞

  水帘洞  距县城东南22公里处的店房村水帘洞自然村,有座山名云蒙山。东南西北向的一条山谷中,北侧山崖上有一石窟,窟内有4个石洞,洞外有飞瀑泄下,恰如神话小说《西游记》中说的“水帘洞”。水帘洞座东朝西,悬崖峭壁上有一石门,石门西侧巨石下有一石窟,石窟连接3个石洞,其中一个大石洞长11米,宽4米,高3米,向阳处盘有土炕,洞内可居住数十人。一石窟内有宋、元、明、清壁画,大小泥塑11尊。一石窟内有清泉涌流而出,清甜可口,是阜平、行唐、曲阳三县大旱年求雨的圣水。石窟周围长满鲜花芳草,崖上崖下松苍柏翠,幽深雅致,一派道风仙气。石窟正面的巨石上刻有“水帘仙洞”四个大字,古朴雄健,气度非凡。下附小字注明,此大字为派阳(古曲阳)书法家孙元升题写。水帘洞村与东侧东城铺等村是全国大枣之乡--阜平县大枣的发祥地之一,阜平大枣的故事长传不衰。如今,这些山村的沟沟岔岔,坡坡埝埝满山遍野是枣树,站在山上眺望,宛如一片绿海。秋天空中蓝天白云,地上青枝绿叶,满树红枣,树下谷子、花生、豆子、芝麻和山上茅草,织成一幅奇特壮美的“太行枣林图”。大枣半青半红转紫红时,吃起来清香脆甜为最好。不久,农民将大枣收回家,放在房顶上晾晒,各家房顶都红乎乎一片。有的人家将特大个儿的枣儿挑出来,用小青麻杆串成“枣排字”,或串儿形或方形、菱形,吊在白墙上,成为纯朴美好的装饰。人们还把个儿大,光溜的枣儿,沾上酒放入坛坛罐罐里做“醉枣儿”,春节时取出来吃,清香扑鼻,脆甜爽口。  

万里长城龙泉关

万里长城龙泉关为世界文化遗产。     “万里长城龙泉关”位于阜平县西部,东距县城30多公里,西距五台山怀寺庙区30公里,素为翼晋咽喉要道、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东大门。龙泉关扼控明长城一段。阜平县内长城由山西省灵丘县的下关村向南入境,至吴王口村分为两线:西线,经长城岭、下庄乡进灵寿县李家沟村,如平山县界;东线,经段庄、七里沟等村,进入山西省灵丘县谢子坪村,然后与涞源县长城连接,明长城在阜平境内120公里。这段长城为万历元年(公元1569年)至万历四年(公元1573年)修建。长城城墙下部以条石做根基,上部包大块柴烧青砖,石灰固缝,墙内装土石城墙上筑有敌楼、战台、烽火台等,阜平境内有敌楼10座,其中龙泉关1座、长城岭上2座、南辛庄2座,吴王口2座,邓家庄2座,七里沟1座;烽火台共有8处,其中岔河村一带5处,下庄1处,黑崖沟2处;战台共有8座,其中龙泉关1座,上堡2座。阜平明长城总体以山为墙,就山势高低与险坦决定城墙高厚。     下庄乡  阜平县下庄乡乡位于阜平县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总面积49.8平方公里,辖下庄、面盆、羊道、菜池、二道庄等行政村,65个自然村,总人口5780只。乡内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其中村级油7公里.…… 详细++

石佛堂

  石佛堂位于阜平县城南10公里的苍山村西侧,8处石窟建在崖壁上,总称为“石佛堂”。旧志记载:苍山西侧叫石佛山,巨石如佛,高入云端。清朝举人张尊三赋道:  九日登高涉岫巅,同人极目快流连。  崎岖鸟道空中凿,层迭仙梯峭壁悬。  风送钟声红叶寺,鸡啼夜色白云天。  嵯峨万嶂环仙洞,石佛尊严锁翠烟。  石佛堂为唐代所建,现存窟中石刻及泥塑均是明清遗物。8个石窟虽然大小不一、但结构大致相同,从南到北依次为“千佛堂“石佛堂”、“观音堂”、“十二菩提堂”、“三教堂”、“五龙圣母堂”、“全神堂”、“罗汉堂”等。窟内有浮雕、石像、壁画、泥塑及碑刻等。壁画内容以神仙佛教为主,石刻以浮雕造像为主,精工制造,人物栩栩如生。窟内和崖壁坡上有石碑2块,明代清代各一块,立于第5窟之内和第3窟门外。西侧第4窟前建有石塔一座,塔身4层,通高4米,中层为园柱形,中间设一佛龛,里面供奉泥塑一尊。全塔外形庄重秀丽,形似酒坛。佛堂后面最高处有空地一块,约300平方米。此处原有“红叶寺”一座,有房数间,现已恢复重修。清康熙年间,有道士丁合成、张合德在此居住,力耕而食。道士预凿一园形石洞,内放巨罂一个。洞门设机关,进则不可复出。一百余年后,丁道士坐化,其徒将他安放在石洞巨罂之内,洞檐又以短厦护之,世世有徒祠守,至今此物虽遭破坏,但整体尚存,游人颇感新奇。  石佛堂山畔南侧,有一道石趴小梯,胆壮者可由此爬上峰巅。立足山巅,四处山野尽收眼底。自峰巅北挪数步,有一道宽约一丈,深约5丈的大石漕,不论气候多旱,漕底清泉总是汩汩不断,人称“圣水槽”。大旱之年,常有人来取“圣水”求雨。这里的自然景观有“卧虎石”、“一线天”、“悬空树”、“上天梯”、“飞来石”、“风动石”、“八戒探海”等。整个石佛堂景区处在500亩原始次森林之中,其中枫、松、柏、橡、山杏、山桃、山石榴、荣花等乔灌木达80余种,草达50余种,春、夏、秋三季繁花不断,晚秋层林尽染,五彩缤纷,把这一道教圣地映衬成一个奇独的世界,人至而流连忘返。几百年来,石佛堂多次遭盗毁坏与重修,1982年7月列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曾投资500多万元对石佛堂的石塔石窟和山路进行修建,成为人民游山观景的一个好去处。同时,在这里还可以听到许多优美的故事传说:  (一)  相传石佛堂的8个石窟和一汪清泉都出自杨二郎之手。一天杨二郎和妹妹三圣母足踏祥云,遨游太空,见这里地灵山秀,风光优美,兄妹二人便收住云头降落下来,坐在树荫下青石板上歇息。倏然之间妹妹觉得口干舌燥,四顾无水,不禁喟然叹息道:“山是好山,可惜就是无水。”杨二郎听罢妹妹的话,微微一笑说:“水是有,就是你看不见。”妹妹觉得哥哥在戏弄自己,不服气地问道:“水在哪里?”杨二郎用手一指脚下的峦峰说:“就在这儿。”三圣母把嘴一撇说:“你如果真正的让这青石板上流出水来,请受妹妹个万福。”“说话算话?”“决无戏言!”兄妹二人打赌击掌。杨二郎托起三尖两刃刀大喝一声,用尽平生力气,猛地刺入青石板,然后又吹了三口气,将刀拨出,一条银蛇顺着刀子孔来回钻了三钻,清洌的泉水便从青石板上冒了出来。  三圣母看到哥哥果然法力无边,十分高兴。心想,如果再在这里雕刻一些洞穴,岂不是传道演教的好场所?但又怕哥哥推诿,便用激将法说:“能不能一夜之间打十二个洞?你若能成,我能在一夜之间做十二双绣花鞋”。心高气傲的杨二郎经妹妹这么一“将”,浑身来了劲,二人再次击掌为誓。当时正是日落黄昏,二人立即动手。心灵手巧的三圣母把十二双绣花鞋做好才子夜时分,再看杨二郎才打了八个山洞,已累得汗流浃背,精疲力尽。她怕哥哥累坏,便拍拍簸箕学了几声鸡叫。杨二郎怀着惋惜和惭愧的心情结束了未完的工程。兄妹二人继续南行,二郎在石佛堂邻村石湖村留下一个一尺多长,四寸多宽的大脚印;在阜平与涞源两县交界处,肩上担子滑落下来把山戳成了个窟窿,山名为窟窿山;在阜平县与灵寿县交界处,担子把山豁开,成为豁豁儿山;站在石佛堂看得清清楚楚。妹妹把石碴装入鞋内倒在了阜平与曲阳县交界处,成为曲阳县的漫石道。从此,这石佛堂便成了道家的教场。  (二)  传说,石佛堂有位姓张的道士,人称张道,几经-,道行很深,出入石佛堂骑的是一只斑斓猛虎。一天,张道来县城化缘,被一家大财主的浮浪子弟袁荪请回家,又是请茶,又是吃饭,随后又拿出二百两雪花银塞给张道做布施。张道嚼着袁家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袁荪却乘机把张道的道士帽子塞进妻子的被子底下。此后,袁荪到处张扬妻子与道士通0,好达到灭妻再娶的目的。袁荪的妻子刚烈善良,见袁荪如此无耻,便一刀抹了自己的脖子。这件事张道看得清清楚楚,心里也明明白白。他原想站出来揭穿袁荪的鬼把戏。但一看二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就一言未发,结果一举丢了多年-的道行。这天,张道揣着袁家的银子,从后门走到城郊。刚要招呼南山上的斑斓虎接他回去,老虎便扑上前来咬断了张道的喉咙。从此以后,石佛堂里再也见不到张道了。不过,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要德行高,不要学张道”。

千峰山

  千峰山风景区位于太行山东麓,阜平县城西35公里处,距离佛教圣地五台山35公里,地处海拔957—2129米的山谷之中,因山中峭崖耸立,奇峰连天,数量众多而命名为千峰山。境内山脉逶迤连绵,层恋叠嶂,沟谷纵横,集雄险奇秀为一体,既有雁荡山的神奇,又有黄山的灵秀,奥趣无穷,引人入胜。千丈崖、倚天剑、凤凰石、群蛙跳唐、一线天等奇峰林立,令人震撼!欢腾的山泉穿林樾间、玲珑清澈;无名的山花烂漫绽放,蜂吟蝶舞,构成了宛若仙境的“天上人间”!  此地奇峰林立,怪石嵯峨,摩天坼地,云腾雾绕。横看成崖,侧观为柱的山峰,称为“倚天剑”;层层叠叠,绵延百米的峭壁,称为“天书崖”。酷似青蛙,列队山崖,称为“群蛙跳塘”;状如灵猴,跪卧山脊,称为“金猴拜佛”。两山夹一谷,称为“一线天”;石廊穿一山,称为“天门洞”。在这里,山石被人为地赋予了生命。  幽深狭长的山谷,迂回曲折,谷连谷,谷套谷,像置身于没有尽头的迷宫。原始野性的景致,随脚步挪移,在眼前次第拉开,游客走到这里,仿佛闯进了充满灵异的童话世界。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境内  乘车线路:阜平县乘开往龙泉关的班车中途在八里庄下车,在八里庄在乘小巴至韩家庄可达。  自驾线路:经省道(S832)龙泉关镇东几里路处到八里庄的入口处进去——到宫家庄——北刘庄——韩家庄——再走大概七八里路就到了千峰山入口处

菩提湖

  菩提湖位于阜平县城南10公里处,西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苍山石佛堂4公里,南距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8公里。苍山湖湖面面积386亩,蓄水量367万立方米,湖区周边环境优美,植被茂密,湖水清澈蔚蓝,碧波荡漾,珍禽水鸟,鹤雁长鸣,,气候凉爽,是小憩、垂钓、游泳、洗浴、划船荡舟、休闲娱乐之胜地,更是苍山石佛堂旅游景区的入口滨水生态区。苍山湖濒临石佛堂脚下,山水相间,天山共色,这一带岩石地貌及完整的植被环境为游客提供了广袤的亲近大自然的场所,同时古朴、原生态的自然山村,民风淳朴,乡村趣味盎然,是大多数游客远离城市喧嚣,静心休养的“怀乡”佳境;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更是游客得以“涅磐”的圣地。

天生桥瀑布群

  在阜平县城西南30多公里处百草坨东侧,分布着九个大瀑布,一座天然形成的桥梁,被专家鉴定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瀑布群和由变质岩形成的中国最大的天生桥。瀑布群集中在与百草坨相连的一条沟谷中,最高的瑶台瀑布落差112.5米。天生桥是由瀑流沿山谷裂隙冲蚀、崩塌形成的,长27米,宽13米,高13米,与流量最大、落差最高的瑶台山银河瀑布组合,形成了一个天然地质奇观。盛水期飞流直下,如天马奔腾,惊天动地;枯水期清流潺潺,声韵清脆,宛如轻音乐协奏曲。冬季瀑布水凝,生成千千万万、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冰柱,犹如鬼斧神工造化的玉雕。百草坨海拔2144.5米,山高峰奇,绿草如茵,景色秀丽。这一带景区面积十几万亩,全部是野生形态,素有百草百花百种药之说。相传大家所熟悉的《宝莲灯》的故事就发生在百草坨西山腰上的辽道背村。

马兰村

  马兰村,位于阜平县城西南30公里处,全村100多户人家,依山傍水,风光秀美。抗日战争期间人民新闻家邓拓领导的《晋察冀日报》长住该村。邓拓等报人参加村党支部会议、教农民识字、邓拓亲自为该村迎亲新郎牵马缒凳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1944年“七一”,报社在马兰村的坡山自然村印刷出版了由邓拓主编的《毛泽东选集》,为中国出版史上第一次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如今,印刷厂旧址尚在。  1912年2月,邓拓出生在福州市一个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18岁就加入中国0。此后,三进敌人大牢,铁窗斧钺生活,严刑拷打之苦,火愈烈志越坚。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对于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更加刻苦钻研热情宣传。他珍爱毛泽东诗词,几乎篇篇集,句句能诵。对毛泽东的著述只言片语也要收集起来。1937年秋,邓拓到晋察冀之后,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更加积极主动。不管当时环境如何险恶,对于毛泽东的讲演、著作他都千方百计收集保存。1938年4月邓拓任《抗敌报》主任之后,凡是毛泽东新作问世,都要在报上尽快发表,发表之后还印成单行本出版发行。1938年5-6月间《论持久战》传来时,邓拓就拿着稿子对印刷厂厂长周明说:“《论持久战》写得太精粹了!实际、雄辩、逻辑性很强,通篇充满辩证法,是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武器,要让全边区干部和人民很快都能读到。报社不光出报,还要出书,办出版社!抗战一周年就要到了,我们就用‘七·七’出版社的名义先印这本书吧!”《论持久战》的小册子载着“人民必胜,日寇必亡”的真理,象一盏明灯驱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照亮了人民前进的方向。  1940年2月,毛泽东的文章《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了,毛泽东在复写稿上亲笔写道:“送晋西北转送五台山-同志指正。”-读罢交给邓拓叫他出版。拿到书稿后,邓拓读了一遍又一遍,当他读到“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这诗一般的语言时,不由得拍案叫绝,书很快就印出来了。光是1938年至1942年5年内,报社就出版各类书刊180多种,110多万册。实际上第一部《毛选》出版之前,邓拓和他的战友们就已经在不断出版各种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为正式出版《毛选》进行了各种准备。当时,敌占区禁止一切进步书刊出版,读马列和毛泽东的书籍是要杀头的。为迷惑敌人,邓拓和他的战友们为及时把毛泽东著作辑印成册在根据地发行,便用《妇女问题》、《红楼梦》之类的书名作封面,把毛主席《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著作伪装进书里,通过刘仁领导的城工部发行到北平、天津、石家庄、太原、张家口等地;通过韩光领导的“东北工委”发行到沈阳、大连等地,使广大敌占区人民及时明白0的抗日主张,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  1942年7月1日,《晋察冀日报》头版以醒目的标题刊出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掌握毛泽东主义》,社论是社长邓拓精心撰写的。社论说:“中国0所以能够领导二十世纪中国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的伟大革命斗争,所以能够成为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全面巩固的广大群众性的坚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就因为有了毛泽东主义。”社论号召:“深入学习掌握毛泽东主义,真正灵活地把毛泽东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应用到一时一地的每一个具体问题中去。”当时,陈毅等人曾提出学习“毛泽东的思想体系”或“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本人认为他的思想还不太成熟,不能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提并论。后经王稼祥著文、-在“七大”作报告,“毛泽东主义”等提法被“毛泽东思想”所取代,一直沿用至今。邓拓用社论方式提出学习毛泽东思想,在全国各革0据地属于首创。  邓拓及-、聂荣臻、刘澜涛等晋察冀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一直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要学习毛泽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943年春来到阜平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却提出他的“寻章摘句”学习法。他说“战斗年代,大家忙于战争,学习马列主义的最好捷径就是寻章摘句”。“马列主义的精华,在于每篇文章的警句。寻章摘句就是摘马列主义的警句,背马列主义的警句,用马列主义的警句。这是最节省时间、效率最高的方法。”张春桥还现身说法:“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学习马列主义的,我的文章中,经常引用马列主义的警句,就是这样‘寻’来的……”听了张春桥的学习方法,邓拓紧皱眉头。后来,张春桥又把他这一套写成文章,要刊登在《晋察冀日报》上进行“推广”。邓拓压下这篇文章,不予发表。张春桥就写告状信,送到0晋察冀边区党委,要求处分邓拓。由于边区党委的领导人都很了解邓拓,邓拓才没有被告倒。但他更加感到系统出版毛泽东著作的必要性。  1944年初,0中央晋察冀分局为了系统地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征得以毛泽东为书记、王稼祥为副书记的0中央宣传委员会批准,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并且把这一重任交给《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  是年4月的一天,带领报社编辑人员住在雷堡村的邓拓把报社第二印刷厂的厂长周明从印刷厂的驻地——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马兰村坡山自然村叫来。周明一下马,邓拓就把0中央北方分局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的喜讯告诉他:“文稿已经编出来了,选哪些,不选哪些都是分局决定的,报中央批准的。”期间报社副社长张春桥也参与了选编,新任报社指导员翟来清等人保证原材料供应。邓拓把文稿和由他亲笔撰写经分局领导改过的《编者的话》,都交给周明说:“很可惜毛主席的一些文章有的还没公开发表,这次不能入选了……让全边区的党员干部都能比较系统地读到毛泽东著作,使大家都统一到毛泽东的旗帜下来,这是一项伟大的政治任务。你们务必把书排好印好,争取时间,不出错误。”  周明从雷堡快马加鞭返回坡山村,向全厂人员传达了邓社长布置的任务,大家都很高兴。各个工序都围绕这一任务制定了完成计划。当时,正值1943年日本侵略者的秋季大扫荡过去不久,各方面都很困难。炊事人员提出一定要把饭菜做好,保证大家有更旺盛的精力把《毛选》印好。担任校对工作的翟之桢、张受恩工作极为认真,一、二校逐字逐句细核,三校时一人念稿,一人看校样,念稿的人吐字清晰,抑扬顿挫,极力让对方听懂原意,查清字词;看样的则耳听、眼读,不放过一处错误,有的地方连校四遍以上。各道工序也都拿出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版面设计庄重大方,掀开封面就看到铜版精制的毛泽东肖像,像下赫然写着“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铜版由晋察冀画报社协助制作。肖像后面依次是扉页、版权页、编者的话、总目录。五个分卷又各自有详细目录,正文中每篇著作的题目单占一页,便于查阅。选集共有29篇文章800多页46万多字,除收集了毛泽东从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到1944年公开发表过的25篇著作外,还选收了《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红四军党内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和1937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的报告和结论。精装本由红缎、蓝缎作书皮,上边烫着“毛泽东选集”五个金字,装帧得漂漂亮亮,谁见了谁喜欢。书送到分局机关,院里马上围过来一大群人。刘澜涛同志把书捧在手上一个劲儿地夸赞,真是爱不释手。可惜,因为当时条件过于艰苦,书远远没有印够印数标的2500册,精装本更是印得很少,只能发给领导同志,就是平装本,边区机关干部也不够一人一本。于是,同志们就千方百计“磨”着邓拓要书。一时间《毛泽东选集》成了全边区人人欲得的珍贵礼物,成了轰动边区和其他根据地的大喜事。此后,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四次增订再版。一是1945年3月,新增加了《一九四五年的任务》和《两三年内完全学会经济工作》两篇文章。二是1945年至1947年再次增收兴国、长冈风、才溪乡三篇农村调查、《论联合政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为美国对华援助法案的声明》和《文教统一战线的方针》等7篇文章,全书增加到38篇60万字,由五卷本扩充为六卷本。起初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长胡锡奎主持,后因工作调动,仍由邓拓主持,并由杨献珍、-、肖三、丁玲、沙可夫校勘,由蔡若虹设计封面。1946年10月,-反动派大举进攻张家口市,报社从张家口再次迁回阜平。1947年3月又在马兰坡山村印刷出版了1947年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除在国内发行外,还流传到国外,并在东北解放区翻译成俄文版。  聂荣臻元帅称赞过:“《晋察冀日报》始终不懈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报纸上,还在报社出版的书刊上,不时刊载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和毛泽东思想的记述,并于1944年5月编辑出版了全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五卷本)。”(聂荣臻为《晋察冀日报史》1993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写的序)这个评价已得到党史文献专家们的公认,许多党史专家认为:这部《毛泽东选集》是全国“第一个系统的版本”,“一个流传最早、最广的版本。”(见龚育之《关于<毛泽东选集>的版本问题同施拉姆教授的谈话》)  1943年秋季大“扫荡”中,《晋察冀日报》社工作人员胡畏、黄庆涛、弓春芳、侯春妮牺牲在阜平县下庄乡小水峪沟;郑磊俊、安庆学、曹斗斗牺牲在灵寿县北营村,大“扫荡”结束后,报社和马兰村的乡亲们把这七位烈土的尸体收葬在马兰村下胭脂河一条支流的河边——邓拓亲自为他们选择的一个状似雄鹰的山冈旁。1945年又为“马兰烈士墓”题诗一首:  故乡如醉远,日暮且栖迟。  沥血输党邦,遗风水梦思。  悬崖一片土,临河七人碑。  从此马兰路,千秋烈士居。  1980年秋,原《晋察冀日报》的老报人、邓拓夫人丁一岚等会同当地政府对马兰烈士墓进行整修,竖汉白玉石碑一座,镌刻邓拓的题诗。每年清明或其它节日,常有村民和学生来扫墓祭奠。1997年夏,邓拓的女儿邓小岚、邓小虹受其母丁一岚委托再次来祭祠马兰烈士墓。  附:邓拓在马兰时的诗作两首  (一)忆日卜  记得昨霄篝火红,战歌诗思倍匆匆。  枕戈斜依刍茅帐,假寐醒来月正中。  [注]:日卜,为阜平岔河一个荒僻的小山村,海拔2000多米,只有两三户人家。1943年秋季“反扫荡”中,邓拓带领《晋察冀日报》社,在这里搭“刍茅帐”(即茅草棚)住,四面受敌,居住半个月,毅然在这里出版报纸12期。  (二)对花  镜前窗下白梨花,枕见亭亭笑不遮。  春景阑珊人亦懒,心旌荡漾望终赊。  山高路远声声怨,院静斜和日日斜。  安得生成飞燕翼,轻身一掠入君家。  [作者自注]:马兰之有铁贯(山名村名)焉,余所居处满院梨花,因有此作。马兰,阜平县原岔河乡今城南庄镇一山村,《晋察冀日报》的常驻地。建国后,邓拓为纪念这里的人民,给自己起笔名为马南邨,即马兰村谐音也。

白衣寺

白衣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衣寺    白衣寺位于县城西北39公里处,隶属龙泉关镇黑崖沟村。该寺建于明朝,清朝又进行重修,红墙黄瓦,秀丽壮观。从正中拱门进去为前殿。殿正中有笑态憨厚的大肚弥勒佛泥塑像;东西两旁是怀抱琵琶、手擎玲珑宝塔、持有青锋宝剑、握花貂、打着碧玉珍珠混元伞、脚踩妖魔鬼怪的四大天王泥塑像。过厅后是大佛殿,大佛殿正中有金身白衣送子观音泥塑像,白衣观音足蹬重瓣莲花,怀抱婴孩、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观音两旁塑有姿态百出的十八罗汉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十八罗汉顶端悬南无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像的长幡。菩萨像前设有香案,上有绣花龙凤围桌布、烛台、香炉等物。    龙泉关镇  阜平县龙泉关镇位于阜平县西部深山区,与佛教圣地五台山相邻,是京、津、保、石去五台山的必经之路。全镇辖龙泉关、黑崖沟、西刘庄、北刘庄、印钞石、黑林沟、顾家台、青羊沟、八里庄、平石头、大胡卜、骆驼湾行政村,54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总人口8600余人,耕地10900亩,山场面积近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左右,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主要农作…… 详细++

仙人石

   “仙人石”位于阜平县吴王口乡南庄旺村南沟。这里峡深谷幽,群峰林立,峥嵘险峻。山峰顶处,有石如人,石人脚踏山巅,头顶蓝天,十分壮观,这就是声名远扬的“仙人石”。仙人石边的“无党寺”即“仙人寺”,始建早于五台山诸寺院,当地有“先有‘仙人寺’,后有五台山”的说法。后来,由于此地僧人逐渐增多,又无处扩建,便迁至五台山。“仙人寺”在印度、五台山佛界均有胜名。有诗赞曰:  群峰峥嵘森林密,万丈奇峰谷中起。  山上有山石摞石,石上石人巍然立。  青松参天景秀丽,石人相背古庙宇。  三面断崖一条路,险峻天下数第一。  从南山门进去,过门楼曲尺而上是一平台,平台的石板上有盖过香亭的石柱眼,至今历历在目。山峰左边的石墙上有棵一搂多粗的松树,苍劲挺拔。右侧有3间房子,是僧侣居住的地方。房后有石龟驮碑,旁边有一棵苍松。往北拾级而上是个平台,平台中央靠近“仙人石”是观音堂。门台下有左右两个石柱,石柱上顶着两个石盆,这是逢年过节僧人点灯用的灯盏碗。逢年过节一齐点着,十分壮观。观音堂的左边是钟楼,右边是鼓楼,背后是“仙人石”。台前有一石龟,再往前是一个坑,叫“喂虎倾”。观音堂在明代重修一次,残碑有“……明万历十三年奉命重修造观音堂金身钟鼓二楼香亭……从将刘公祖中将”等字样。山门对面的南山密林里,有一座两米高的和尚墓塔,造型端庄。平台两边放着一台石磨,门前山坡上有一座石碾,至今完好无损,是阜平县别具一格的名胜古迹。  好友推荐  吴王口乡  阜平县吴王口乡位于阜平县城西北40公里外,全乡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吴王口、邓家庄、不老台、石滩地、周家河、黄草洼、桃园坪、寿长寺、南庄旺、岭东、银河村、南辛庄、三岔行政村、42个自然村、6492口人。.…… 详细++

阜平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阜平镇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仙人石
龙泉关镇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白衣寺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平阳镇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仙人石
城南庄镇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南北温泉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天生桥镇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仙人石
王林口镇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仙人石
台峪乡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仙人石
大台乡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仙人石
史家寨乡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仙人石
砂窊乡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仙人石
吴王口乡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仙人石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下庄乡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万里长城龙泉关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北果元乡 刘耀梅 (1921~1943) 耿毓桂 (1919~2006) 耿田 (1911~1985) 王德甫 (1902~1985) 李勇 (1912~1990) 郝玉明 (1909~1940) 王宗良 (1912~1934) 孟绍濂 (1890~1971) 杨玉春 (1923~2013) 霍嘉霖 (1926~2007) 李瑞 (1912~1950) 耿奎 (1907~1943) 张斌 (1908~1985) 陈嘉谟 赵云霄 (1906~1929) 杨耕田 (1913~1952)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天生桥国家森林公园 云花溪谷风景区 玫瑰坨 史家寨窑洞民俗园 史家寨晋察冀边区机关旧址 城南庄温泉 阜平水帘洞 万里长城龙泉关 石佛堂 千峰山 菩提湖 天生桥瀑布群 马兰村 白衣寺 仙人石

阜平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