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张家口 >> 桥西区 >> 明德北街街道

明德北街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安家沟生态旅游区

安家沟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安家沟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大境门外西北部 2.6公里 处,流域面积约 4.25平方公里,沟长 4625米 ,由西向东北方向延伸,分出 12条支沟。有“小桂林”的美誉。张家口市原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高金浩曾为安家沟景区题词。  安家沟生态旅游区(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东窑子镇石匠窑村北,与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古道相连。景区距京石高速20公里,207国道5公里,距市区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门票定价10元。全沟由西向东延伸,沟长4625米,总面积4.25平方公里,共有12条大小支沟,沟道深遂,沟壁怪石嶙峋,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一定的生态基础。-   安家沟景区是集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它以自然生态为主势,景区内峻峰惊现、奇石林立、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葱林群鸟争鸣、湾水鱼鸭嬉戏、瀑水倾泻奔流、山花争相竞媚。汇集了垂钓、射箭、彩弹、皮划艇、竹伐、草地悠玻球等娱乐项目。安家沟生态旅游区位于塞外山城张家口区,与素有“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张库古商道和雄险的关隘大境门紧紧相连。安家沟生态旅游区是一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旅游栖息场所,在这里会让您感受到浓浓的山野风情以及浓郁的乡土特色,另外您还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共存,整个给人一种自然与人文共融的。置身在安家沟生态旅游区内感受着周围迷人的风景就如同看着一段神奇而美好的传说,欣赏着醉人的景色,真是一种奇特的享受。-   数十座形态各异的山峰奇妙绝伦。沟内年平均气温5— 6℃ ,最低气温 - 18℃ ,最高 26.6℃ ,年降雨量 330—550 ㎜ ,无霜期 117天,积温 2488℃ 。该区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整个沟环绕在群山之中,避开了城市的杂吵和污染,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通过前期治理,现沟内水、电、路基础设施齐备。 安家沟以自然生态为优势,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建成了一处集休闲、度假、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乡野风情旅游区。景区内峰峦叠嶂、树木繁茂、山清水秀,两座小型水库坐落其中,沟内有鸳鸯洞、清风亭、乡情园、国防洞、风岭瀑、趣乐园、盘龙道、九龙台等旅游景点,置身其中时时处处感受塞外小桂林的独特风情。  安家沟门票价格:30元/人

张家口人民公园

  张家口市人民公园建于1925年,占地面积为12.43公顷。位于市中心滨河西岸,是我市老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人民公园经过不断地改造建设,形成了以绿色景观为主,突出贴近自然,以人为本集休闲健身、文化娱乐、亲近自然的活动场所。  1925年,曾作为苗圃使用。1933年,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驻张期间,以塞外重镇,商贾云集,不可无公共娱乐之地,将苗圃改建为公园。园内有些简单建筑和栽种一些树木花草,因其地处东西太平山之间,为纪念永久起见,特名曰“太平公园”。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公园略有修缮,引进了一些树种和鸟兽。1936年和1937年,园内增加了一些动物,有梅花鹿、狼,有从日本换回的小黑熊、狮子、老虎、狒狒、猿猴,以及两栖动物鳄鱼、日本麝香鸭,这些动物多在日本投降前夕被击毙。  1945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园名改为“和平公园”。1948年,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公园正式更名为“人民公园”至今。解放初期,公园隶属市人委建设局管理。1960年,人民公园与市政处合并,属城市建设局管理,称市政园林处。1972年,市政和园林两处分开后设园林管理处,人民公园属园林处管理至今。1973年,经市革委会批准,人民公园实行售门票制度,票价二分钱。2004年,人民公园免费对游人开放。2006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拆墙透绿”精神,开始对人民公园进行整体升级改造,拆除周边围墙,将园内小动物园、儿童游乐设施迁往水母宫。  近年来,张家口市委、市政府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按照省“拆墙透绿”精神要求,投资三千六百万元对人民公园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使张家口市人民公园脱胎换骨,以崭新的姿态傲立于张家口市中心城区。张家口市人民公园改造,充分挖掘和利用张家口市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展示地域风貌。改造后的人民公园建成了五大功能区:生态游憩区、滨河绿带区、中心水景区、休闲交友区、健身活动区。  人民公园建设从生态功能出发,充分考虑近期和远期绿化效果,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结合清水河改造,体现滨河景观特征,注重植物群落配置,通过对园内原有植物的调整补充,完善公园绿化结构,形成植物种类丰富,配置合理、层次分明、具有明显季相变化,方便养护管理的绿化景观;同时结合群众需求,适当增加道路广场面积,提供演艺舞台,满足二人台、河北梆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弘扬地方文化。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中段、清水河西侧  乘车线路:张家口市内可乘38路公交在文化广场站下车或乘16路公交在三中站下车,后沿长青路步行前往。

张家口地下长城

张家口地下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张家口市境内存有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朝代的长城1476公里,是全国保存长城最多的省辖市,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更为珍贵的是,在张家口市区北端还有一条与明代长城同样走向的地下长城,成为塞外山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地下长城是指张家口市区北端东起大境门,西至万全县境,全长10余公里,与西太平山上明代长城同一走向的人防工程。这项工程是在上世纪70年代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形势下修建的。它与地上长城一样,也是一种军事防御工程。人防工程是国防工程的一部分,依托人防工程开展国防旅游,是一条新颖的思路,不仅为张家口市的旅游业增加了新的亮点,也有利于对人防工程的维护。  地下长城为山体坑道工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工程主要有:  大境门影院:位于明德北街的牌坊西侧的山根地下,距街面近30米,总面积为1968.8平方米,主体工程长82米,宽14米,工程部分采用了喷浆做法进行了加固,其他均为毛洞。属三级人防工程。西北可通往西太平山北侧大境门外12号口,南可至市第一指挥所,西可至翠屏庵。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元宝山粮库:位于大境门外元宝山刺儿沟,建筑面积为5150平方米,出入口有3个,属于战时粮油储备库,可存粮750万公斤,工程内设有柴油发电机组与通风设备。工程等级为三级。被省人防列为华北之最。已具备开发利用条件。  西太平山疏散干道工程:贯穿西太平山主山脉,东至朝阳洞,西至翠屏庵,全长10814米,建筑面积30659平方米,使用面积22840平方米,共有12个出入口,坑道宽2米,高2.5米,全部采用砖混结构被覆。工程等级为三级。尤其是翠屏庵7号口至8号口,工程内部大部分采用了喷浆做法,充分体现了山洞的原有本色,搞特色旅游观光最为理想。  地下长城分为游览区、休闲区、探险区:游览区重点介绍我市的军事战略地位以及大境门战役、新保安战役、802军事大演习等重大事件,并全面介绍我市的其他旅游景点。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永丰堡村北  乘车线路:张家口市内可乘13路公交在永丰堡东站下车北行可达。

大境门文化旅游区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北端,为明长城著名关口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军徐达奉命督兵修补长城,始设此关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在此筑城墙,城墙下宽六米,上宽五点四米,墙顶外设垛口,内砌女墙。城墙顺山势蜿蜒而筑,至两山交接处,直下百余米,一座十余米高的城楼拔地而起,屹立谷中,此即清代增筑的大境门;  大境门筑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筑拱门。门墙高一十二米,底长一十三米,宽九米。券洞为直墙半圆拱门,外侧高五点四米,宽六米;内侧高九点五米,宽六点八米,中有木制铁皮大门两扇。门额有清察哈尔都统高维岳所书“大好河山”四字,每字足有一米见方,笔力浑厚苍劲。城楼顶部为长一十二米,宽七点五米的平台,外有一点七米高的垛口,内有零点八米的雉堞,东侧有台阶通上。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蔚为壮观。登临城楼,南瞰张家口市,山城美景历历在目;两侧,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清水河沿东太平山麓逶迤而下,纵贯市腹;北眺山峦起伏,绵绵不断,正、西两沟远通坝上,地势十分险要。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门,连接边寨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曾是蒙汉两族人民的交易场所,为牲畜、毛皮、鞍韂、蘑菇等货物的集散地。对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寨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境门,有它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在几百年的战乱时期,它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掠夺与反掠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斗史: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曾率领抗日健儿出大境门北进,经过浴血奋战,先后收复康保、宝昌、多伦等地,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了察哈尔省境。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国0领导的八路军聂荣臻部就是从大境门入城,一举解放了张家口;  解放后,大境门几经修缮,使这一著名古迹,成为人们争相前往参观游览的胜地。一九八二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张家口

张家口堡

张家口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中部,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和“根”,是张垣大地历经近600多年历史沧桑岁月,逐步成长繁荣的历史见证。  据史料记载,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驻军城堡,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张库大道的日渐兴盛,张家口堡的军事功能逐渐被商业贸易功能所代替,鼎盛时期张家口堡内票号、商号达1600多家,最高年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张家口堡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堪称“明清建筑博物馆”。但是,尽管如此,存在着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张家口堡却一直鲜为人知,直到2008年,张家口堡才被评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初,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张家口堡”位列其中,由原来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成功晋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张家口桥西区对鼓楼东西街、南北街、马道底街等8条街巷实施了改造,保护修复了文昌阁、玉皇阁、抡才书院、财神庙、康熙茶楼、定将军府等重点景点院落,新建了大型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实施。

张家口西太平山公园

  张家口西太平山属阴山余脉,海拔有千米以上,山间沟壑纵深,植被茂密,集雄奇、险峻、秀美于一身,是镶嵌在边塞古城的绿色明珠。从03年开始,张家口投资4千多万元,为小白山、西山、西太平山增绿添彩,使市民有了较多的休闲场所。  西太平山景区位于张家口市区北郊,总面积6359亩。“增绿添彩”工程实施以来,在原有201160株树木及植被的基础上,以常绿树为主,花灌木点缀其间,新植树木70000余株。景区山体峻峭,峰恋雄健;亭台玉立,曲径通幽。冬日,银雪落青松;夏日,花香绕碧空。  朝阳亭临山而立,可观四季之日出;揽胜亭直通塞北关隘大境门,可一览全市胜景;问月亭雄踞群山之巅,传说站到山顶可以和月亮上的仙人对话。 6.3公里长的步游路沿古长城旧址蜿蜒而上,直达水母宫。大理石碑林刻有16世纪以来登过西太平山和大境门的36位先帝名家 、伟人志士的登临时间及背景。另有“增绿添彩”工程功德碑,同心谷、太平广场、柏园、竞艺台等十处景观。西太平山实乃群山之秀,塞外明珠,游人必至之地。

水母宫

  水母宫是张家口皮都形成和兴旺的见证。张家口历来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贸易互市的重要场所。特别是清雍正年间以后,张家口成为张库大道的贸易集散地。张库大道是指张家口通往蒙古高原库伦城(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贸易运销路线,是继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另一重要商道。张库大道的繁荣,使张家口成为我国最大的毛皮集散地,被称为“皮都”;  大量的毛皮在张家口加工鞣制,必须有充足的优质水,于是人们发现了卧云山下的这股泉水。经这泉水浸泡、洗鞣的毛皮,皮板柔软,毛色铮亮,毛皮商因此财源茂盛,于是纷纷集资,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跨泉修建了这座水母宫;  水母宫建筑古朴灵秀,青砖牌坊-“水母宫”三字,庙内塑有峨冠彩披的水母娘娘像,庙下一股泉水喷涌而出;  水母宫公路内还建有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别墅与塑像,并开辟了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人们在这里可以缅怀发生于1933年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    河北张家口

云泉寺

云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赐儿山位于张家口市西部群山之中,传说给人间赐予儿女的麒麟曾降临此山,并在山下留下脚印,许多人前去祈求子孙都如愿以偿,故此山称为“赐儿山”。在赐儿山的山腰间有一座寺院,名“云泉禅寺”,远望赐儿山,山峰奇丽,万木峥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云泉禅寺的开山祖师清月和尚(山西榆次人)云游至此,见此山风景甚佳,逐令弟子,驻锡修寺。因为赐儿山常常是白云缭绕,而且山中泉水清澈,长流不息,故名“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这云在泉畔飞,泉在云中流的奇景,使云泉禅寺以此而闻名。后於嘉靖五年,圆玉和尚与大同总兵官江桓筹资重修。在原寺庙的基础上进行过扩建。近代常住僧人:妙然、隆参、越尘、寿冶、能证、道源等。历代香火旺盛,高僧辈出。  一九四三年,察哈尔省张垣市(今河北省张家口)的赐儿山云泉寺住持越尘老和尚,将子孙庙改为十方道场,礼请道源法师出任第一住持。(是年当选察哈尔省佛教会理事长)开堂传戒,广弘正法,深受四众弟子钦敬赞叹。一九四九年三月经沪赴台,创建基隆海会寺,能仁佛学院。度生无倦,利化十方,宗门巨擎,誉满宝岛。  云泉寺历经风雨剥蚀特别是文革浩劫,寺院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00多亩损毁至不足几亩,殿堂破烂不堪。1997年,天台宗四十六世接法弟子果岚大和尚携徒弟常安等弟子入住云泉寺,担负起重复祖庭的重任。得到政府领导和各界人士特别是信教居士的支持,众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接近原始的劳动方式,肩背砖瓦,头巾兜沙,愣是将荒凉破旧的古寺以修旧如旧保持原风貌的方式修耸一新。但因寺院场地狭小,已经不能满足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经果岚大和尚组织两序研究决定并报请政府批准,本着“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僧才、以慈善回报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恢复面积约为200余亩云泉寺的扩建工程。2007年9月云泉禅寺修扩建工程正式奠基动工。  2008年台湾基隆海会寺护送中兴本寺初祖道源老和尚舍利回归祖庭供奉并赠送云泉禅寺释迦牟尼佛佛骨舍利一枚。自此,掀开了张家口与台湾两岸佛教交流的新篇章。  历时三年,云泉禅寺修扩建工程在政府支持下、四众弟子的护持下,民企精英,慷慨荣施,居士祈加,助缘相资;联袂倾囊于2010年9月竣工。整个寺院浑然一体,随山就势的五个平台,层次分明、一台高于一台;一台扩于一台。高低错落有致,形成天然雕饰与人文设计相谐互补、相得益彰。依山而建,用地西南高、东北低。由山门起为寺院的四平台为新建殿堂,共分东、西、中三跨院落,东西两跨为生活区,中跨为礼佛区,经观音殿至万佛殿而后到达云泉寺旧庙宇。

明德北街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明德北街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