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万全卫城 | 万全卫城位于万全县万全镇,万全城是一座古老的军事城堡——说它古老是因它的“年龄”比北京的紫禁城还要长10年左右——己经616岁了。它历经明代戍边战争及蒙汉通商,清代裁卫设县及民族融合,民国社会变革及动荡不安,是一座积淀着深厚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古城。 公元1368年元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同年8月,大将徐达率兵25万攻入大都(今北京),宣告元朝灭亡。元朝残部虽退居漠北草原,但仍割据明长城以北广大地区,军事力量还很强大。他们不甘失败,以图东山再起。明朝采取了两条对策:一是争取蒙古诸部首领降服归顺;二是修筑长城,搞好防御。洪武二十六年(1393),朝廷在军事巨镇宣府(今宣化)设左、右卫,其中右卫 的使命就是扼守华北平原北大门——野狐岭(万全与张北交界处),而卫城设在了得胜口堡(西汉时建村,因距得胜口仅1.5里路,故名得胜口堡,今万全城)。建文四年(1402)动工筑城,动用兵士、民工数万人,历时3年,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的坚固城堡。从此万全卫城在明代的戍边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传,朝廷在议定万全卫城地址时,文武众臣一致认定,城堡建于坝下得胜口处方为“背枕长垣,面临洋水,左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的“万全之策”。这就是“万全”卫城名的来历。 万全古城座北朝南,是一座方城。城墙东西长880.4 米,南北长880.7米,周长3522.2米,高12米。城墙底宽四丈五尺,顶宽一丈七尺。城墙马道铺设一层青砖以防雨水渗漏。城堡只开南、北门,东、西留有两个无门翼城,似为轿子的两个耳窗。城外有两条自然形成的护城河像两根轿杆。城堡中央有高于城墙的玉皇阁,宛如轿城的轿顶。远眺近瞧,十分壮观精巧。 城墙是军事斗争的产物,所以城墙上的附属建筑都体现服务战争这一思想。城门、瓮城、关城、城楼、角楼等附属建筑从不同角度构成一个完整的攻、防体系,尤其是城门建造非常坚固。城南门曰“迎恩门”,是迎官、娶亲、敬神的吉祥之门;城北门为“德胜门”,是城隍出府、送殡、扫墓、处决犯人的凶险之门。南、北城门外分别建有南、北两座瓮城,皆开东门。瓮城外分别又建有两座关城,分开南北门。这种“城套城”、“门套门”的设计是很科学的,它大大增强了城堡的防御能力,三道城门,弯曲的线路,使敌军攻城不能一气呵成,而城上守军则可从四面八方组成交叉射击网,给敌军以致命打击。城墙上建有2座城楼。据考证,这些高大的楼平时可登高眺望,也能作为守城军士的住所,还能存放烟火、擂石等武器。作战时,则成为主将坐镇指挥和守城军士射击的据点。 |
万全明长城 | 万全明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我县境内的明长城是外长城主干线的一部分,东起张家口的辛立台,西至怀安的西洋河,全长174里,位于我县与张北、尚义接壤处,也是分界线,延绵起伏于崇山峻岭的山脊上。历史上作为京畿屏障的这段长城,因处于蒙古部族南下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防线之一。这段长城历经两次修筑,一次是成化二十一年(1485),时任右都御使余子俊奉诏修筑北段(张家口至洗马林):二次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时任兵部右侍郎翁万达奉诏修筑西段(洗马林至西洋河),两段相互联结,形成整体。在我县境内的长城沿线,在关隧要塞处,筑有五座军堡:张家口堡,膳房堡,新开口堡,新河口堡,洗马林堡。长城沿线还筑有36座瞭望台,89座烽火台,用于侦察敌情和传递军情。 明代修筑长城,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加灵活多样。原则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险制塞”,在长城建筑史上达到了高峰。我县境内的明代城墙墙体依地势地形制宜,一般在山岭陡峭之处较低,平坦之地较高。多利用山脊为基础,外包砖、石条或石块,内填黄土或碎石,有的地段是用石块垒砌的石垒墙,有的是利用深山峻岭,随山就势,人工劈凿的劈山墙,有的是利用大山的险阻作为障壁的山险墙等,为抵御蒙古部族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县境内的明长城经历500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大部分已经坍塌,保存完整的不足一半。七十年代,在长城遗址北新屯水沟台段,发现了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钢炮、铜簇等明代兵器。1996年,在长城遗址中,又发现了“明正德年间制造”的铜制火铳和长城关口的石碑一块——镇胡台。1982年,河北省政府将明长城遗址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爱护长城、保护长城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
万全右卫城 | 万全右卫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全右卫城位于河北省万全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万全镇。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筑土城,明永乐元年(1403年)在德胜口始筑右卫城,取名德胜口堡。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万全右卫所于此。明宣德五年(1430年),明王朝于今宣化置地方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万全都指挥使司”,以统辖京师西、北各卫所,右卫由改称“万全右卫”。明正统三年(1438年)用砖包砌城墙,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并增筑南关。一直到明末清初,万全左、右卫始终是宣府镇西路的战略支撑。1983年、1990年两次维修。 万全右卫城为宣府镇上西路路城所在,参将驻地。处在张家口西北翠屏山长城脚下,北依野狐岭,南濒洋河,扼坝上坝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万全右卫地境,西、北以明长城为界,南以洋河为界,东至今张家口市以东十几里处山区。作为辖张家口堡、膳房堡、新开口堡、新河口堡、洗马林堡。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裁改宣府镇及所属厅、卫,置宣化府,将万全右卫及所辖五堡改置为万全县,右卫城遂成县治所在,正式称万全城。 城堡为菱形,占地0.78平方公里,东西长880.72米,南北宽880.4米,南、北二门,商为迎恩门,北为德胜门。现城门及大部分城墙保存完好。土夯砖包城墙,墙基为石砌,高8-10米,底宽3-4米,顶部宽1-1.5米。城内原有玉皇阁、城隍庙、关帝庙、西大寺等,各类建筑井然有序。 2006年万全右卫城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全右卫城 万全右卫城 万全右卫城 |
洗马林城墙 | 洗马林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洗马林城墙是洗马林堡的一部分,据史料记载,洗马林堡是万全右卫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辖五座军事城堡之一。洗马林堡修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隆庆五年(1571年)增修砖包,清乾隆六年(1741年)又进行了修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城堡“周四里零六丈,墙高三丈五尺,底宽四丈五尺,顶宽一丈七尺”,马面分布四面,共16个。《宣府镇志》记载堡有“城楼二,城铺六。门二,南曰承恩,西曰观澜。”经历不同历史时期变迁和风吹雨刷,现洗马林堡城墙整体布局尚可辨认,城西北部城墙保存较好,底宽6—7米,顶宽1.5—2米,高8米。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县文物主管部门及时制定保护管理办法,并采取各项保护措施,使洗马林城墙得到了较为有效保护。下一步,将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保护总体规划和具体的维护修缮方案,既要注重有效保护、夯实基础,又要注意合理利用、发挥效益,在保护利用中实现传承发展,认真做好国保单位——洗马林城墙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此次我县凭借“国保”东风,在坚持旅游开发与保护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下,科学谋划,进一步确立旅游发展的任务和思路,积极推动全县乡镇旅游建设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使我县呈现历史文化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洗马林城墙 洗马林镇 万全县辖镇。1958年建洗马林公社,1984年改洗马林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138.6平方公里,人口1.2万。郭(磊庄)花(儿庄)公路过境。辖洗马林、堰家沟、辛窑子、胡拉沟、太平湾、黄土梁、沙地房子、榆林沟、瓦窑、西柳林、冰河、庙儿沟、杀虎沟、逯总家沟、南窑、西洞、半打沟、小沙沟、牛儿湾、醋柳坪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葵花子、谷子、蔬菜…… 详细++ |
旧羊屯戏楼 | 旧羊屯戏楼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旧羊屯戏楼,又称龙王庙戏楼,位于村中一片开阔地带,坐南朝北。戏楼建筑屋顶为三幢联卷棚顶前坡改歇山式。面宽13.7米,进深8.5米。台基为四层石条砌筑,高1.2米。建筑面积116平米。六架木梁,用中柱前后拍梁式。屋顶从前瓜柱处收山,改为歇山前坡顶。前瓜柱之架梁下出顺扒梁,扒梁后尾立花觚形交金墩,上承采步金歇山大木。采步前端交于金檩后尾,结点用垂柱。抹角梁石承重,老角梁后尾直接插在重柱上,马角梁头装有龙首套兽。前四明柱,金柱采用减柱造法,后金柱采用移柱造法,扩大了台上空间。檐柱下用彭形石柱础,檐柱上施双下卯五踩斗拱,斗拱石坐斗,而在雀替平行处向外插一条龙。龙头上起斗拱,斗拱卯嘴做成异型龙头状。耍头断面为“凸”形。龙头、卯嘴、耍头均漆成金色,里拽斗拱装饰成束腰花觚形。内檐金行龙图案。经台两侧檐墙砌成重花影壁状,中间开有圆形窗。 这处戏楼是我县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也较大的一座戏楼。该建筑将卷棚前坡变歇山的做法,斗拱形制的做法,均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显示了民间工匠既遵守木制建筑结构的基本营造方式,又因材施用,构思巧妙,凸显了创新发挥的聪明才智,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一处古戏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羊屯戏楼 |
洗马林玉皇阁 | 洗马林玉皇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洗马林玉皇阁位于河北省万全县洗马林镇。 玉皇阁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明万历三年(1575年)、清咸丰八年(1858年)曾两次重修。因藏有半部佛经,又称藏经阁,是万全县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高台砖木结构古建筑。 洗马林玉皇阁由台基和楼阁两部分组成,通高20米,下以石条、上以城砖浆砌而成,边长20米,高7米。阁建于一砖砌墩台之上,0三重檐歇山布瓦顶,迭梁式建筑。外观三层,内为二层,高12米,面阔、进深各三间,外加一步围廊。二层大殿外设平座环廊,可俯瞰镇城全貌。阁前有钟、鼓二楼。阁为歇山布瓦顶,三层楼阁式,高12米,面阔、进深各三间,周围加一步廊,二层檐下施三踩斗拱。阁内藏有明版经卷31箱687函7643卷。 玉皇阁内部实为两层,一层供着天地水三官,据说是尧舜禹,旁边是吕岳瘟神,赵公明等道教神话中的神仙。二楼供着玉皇大帝,两边有纣王的两个儿子殷宏和殷焦。殷焦是三头六臂的神仙。四边墙上画着壁画,都是各路神仙。 2006年洗马林玉皇阁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老龙湾汉墓群 | 老龙湾汉墓群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龙湾旧称富农窑,位于万全县北沙城东南偏北二公里处,在该村附近的东洋河与南洋河汇流点的北岸上,有一片多年来由河水冲积而成的平坦土地。这里分布着我省重点保护文物——老龙湾汉墓群。也称北沙城汉墓群。它是研究我们华夏祖先在此居住,生息、繁衍的极为重要的文化历史遗址和文物宝库。 这些汉墓,因坟堆高大(高约六米,直径二十米)与古战争中的粮囤极为相似,所以,当地人一直称其为“假粮堆”。据说,过去洋河北岸,东起阳门堡,西至北沙城,曾有这样的汉墓堆近百座。但因其历经风雨苍桑,并受河水冲刷、侵蚀及人为破坏,到一九四0年只剩下十三座了。一九八二年河北省文管所立碑,该墓群正式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时,这里仅存有汉墓七座了。 北沙城汉墓群虽然沉睡了千百余年,但由于这里过去文化落后,多年来却一直鲜为人知。一九二九年,几座靠洋河的墓堆,被水冲毁,露出一个铜盆、铜坛。有人认为这是南北朝檀道济伐北魏的遗物;也有人认为是辽金时代的陵墓殉葬品。直到一九四一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对该墓掠夺性的挖掘考证后,人们才知道,这是汉代古墓群。 “日本考古队”对我县北沙城汊墓群的挖掘考证,是在深刻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那时,怀安、万全两县合并称万安县,归伪蒙疆政府管辖,为日军占领地。日军打着“大东亚共荣”的旗号,不仅疯狂掠夺我县的物质财富,而且还肆意掠夺我县的文化财富。四一年春,在伪蒙疆政府的资助、日本驻大同石佛保存协赞会的主持委托下,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小组亲自现场作业,对我县北沙城汉墓群,开始了所谓的“发掘考证”。参与这次挖掘的日方人员,有日本东亚文化研究所成员:水野清一、长久敏雄、北野正男、羽馆易、冈崎卯一等。有日伪在北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小野胜年;张家口市日伪政府的小林知生、稻生典太郎;日伪蒙疆政府最高顾问金井章次;石佛保存协赞会佐佐木敬介;万安县参事官上田勤在古墓开始挖掘后,也分赴现场。 九月二十五日,日方考古小组带足必备物资来到老龙湾。各方人员先后到齐。日方设营于老龙湾村中央何姓家的一幢新房子内,由张家口刘某为炊事员。挖掘前,日方考古小组对古墓群做了现场勘测及方案设计。九月二十九日,正式破土挖掘。 古墓的挖掘是在京包铁路以南,洋河北岸约十几米宽的台地上进行的,这里共有显露的堆形古墓十三座。墓间距离四至五米,墓堆一般呈方菱形。仅存的十三座古墓中,大部分因多年风蚀、雨浸、水刮被损坏。只有少数几座尚保留完好。日方考古队选择了其中较完整的五号、六号、七号三座古墓进行了挖掘。分别由冈崎负责挖掘五号墓;小林稻生负责挖掘六号墓;小野负责挖掘七号墓。十月四日至十月七日,三座古墓的挖掘相继接近墓葬品。羽馆易、长广敏雄、北野正男又先后协助挖掘测量。直至十月底,三座古墓的挖掘和出土文物检点事项,才全部进行完毕。前后,历时三十八天。日方平均每天逼使当地农民约三十余人,(多则五十人,少则十人)共计五百人次挖掘土方。当天,日方考古小组成员羽馆易对现场作了拍摄。十一月一日,日方开始对古墓填土复原。每日动用民工八十人,十一月三日,回填结束。其时,正值日本明治节,日方请道士在墓前作了谢土仪式,以保在古墓挖掘后平安无事。 “日方考古队”在挖掘古墓时,还对北沙城旧址部落台地<今北沙城东),做了简单的实地考查。测量出土城壁南北长二百米,高约四、五米。东西城壁因河水冲蚀已损坏不全。并庄古城址附近,被昔日几易河道的洋河水冲刷的断崖上,一米厚的包含层中,找到了一部分与汉墓文物大至同期的古文物。 日方在这次汉墓挖掘中,出土了大批的珍贵历史文物。其中有青铜凤龟脚博山香炉、环耳铜鼎,铜盂、盘洗、兽环铜钫、鸟嘴锥斗,甑釜、青铜篦;有盖扁壶、铜盘、漆器奁镜、照明重圈镜、峰钮星云镜、墓镇,丸底壶、甑浅钵、青色耳当、琉璃制品。还有绳纹玉瓦,粗质无纹灰陶丸底壶、还耳瓦壶、铁刀、铁锹片。以及一些已经被废弃了的汉代野菜、谷物贮藏窖,用于存放死者遗物。 从北沙城旧址0土的古文物,有汪钵、深钵、高杯、同心园纹瓦当等。 此外,在汉墓的竖穴包含土层中,还发现了对研究我县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类居住、生活的文化历史,具有十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红陶片、石屑、斧、石石钊、贝制利器等文物。 根据日本在东亚考古协会,一九四一年编著出版的《万安北沙城》一书中的记载,可以认为上述古文物大至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汉墓埋葬品;第二类为古城聚落址灰陶系遗物;第三类为同时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红陶系遗物及其石器。 分析这三类文物所处不同时期的文化历史特征,可推断出我县汉代以前的文化历史脉络。即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延水河畔北岸(现洋河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已经有了由黄河中上游迁徙至此,并安居乐业的汉族红陶文化人了。这时的红陶文化人是由彩陶文化入刚刚过度演化而来。又经过数百年后,到了秦汉时期,汉族红陶文化人逐步发展演化为灰陶文化人,生产技术、文化水平已经比较发达。这些汉族文化人的后代仍在此居住、生息、繁衍,直到处于原始社会并以畜牧为主的鸟桓、鲜卑两个少数民族内附汉朝,定居于此,这里逐渐成为两族领地及势力控制范围后,汉族农民才退居长城以内。于是这里昔日一片繁荣景象的边陲地带,也随之日渐凋敝。 从汉墓竖穴包含层中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彩纹陶器、石质,贝制利器等遗物,以及竖穴式房屋居住的构造,可以知道,这里红陶文化人带有明显的彩陶文化末期的特征。他们在此大约生活了千百余年。 从汉墓出土的青铜器、铁器、兽骨、灰陶器、五铢钱币及野菜,谷物贮藏窖也都可以说明,墓主属灰陶文化人,大至生活在战国秦汉时代,过着定居的手工、农耕生活。他们播种五谷,饲养六畜家禽。居住形式也由地下竖穴式转变为地上建筑住宅式。生括中发现了各种不同功用的用具。如盛具,盘、碗、豆盂壶,瓮等灰陶系器皿;灶具,甑釜;奁妆具,漆镜等;农耕具,铁锹、刀之类的铁制工具。这说明当时的灰陶文化人已进入了铁器时代。制陶业也已相当发达,他们已掌握并具备了大批制陶的技术和烧窑设备。汉字文化已在这里普遍使用。这里已出现了商品的货币交换,原始的工商经济雏形初步形成。这些都足以证明,秦汉时期,这些汉族文化人至少在此生活居住了数百余年。 从墓葬品及其墓穴的营造形式和规模,还可以看出,墓主生前是与郡县官衙有关的人,存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墓主为使自己死后,能向生前一样生活安逸和快乐。丧事办得极为奢侈。木椁及随葬品全部按生前的生活习惯,精心布置和安排。由此说明当时盛行厚葬风,封建等级制,及其汉代郡县政治也有所渗透。 此外,可以推断出的郦道元的“水经注”关于战国七雄时期,燕人,秦国的丞相蔡泽(号岗城君)所居住的城址,就是现在发现的北沙城旧址,大致与史书记载相吻合。这也证明汉代前,这里的文化历史从未有过间断。 日本考古队对我县古汉墓群掠夺牲的挖掘,虽然使我县古文物遭到了空前的劫难,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使这些沉睡于地下千百年的宝贵文物尽早得见天日,并在书上作了详细记载,也不无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仅可以从日方考古书中的记载,认识到这些古墓的真实面目,而且还可以找到古代人类居住生活发展的文化遗迹,从中感受到我们华夏祖先在此生活的脉搏。它对开阔后人的视野,向往未来,填写我县史学之空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出土的大部分古文物虽已去向不明,但我们仍能从日方出版的《万安北沙城》一书中国的一些照片里,领略到其中的文化艺术价值。 |
八〇二观礼台 | 八〇二观礼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4月至10月,在我国华北地区举行了一次空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导弹兵、通讯兵等多军兵种参加的联合军事演习。代号“八〇二”军事演习,也称华北军事大演习。演习期间,我县配合部队在万全城西的一座高地上,建起来供中央领导观看演习的平台,称为“八〇二”观礼台。 演习的时代背景:万全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原苏联霸权主义者,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百万,屡次制造边境事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处于一触即发之势。此时此地,中央决策举行此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演习演练的课题:模拟“蓝军”坦克师进攻;空降与反空降;坚固阵地防御;战役反突击。 为了迎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县境内观看这次军事演习,我县党政领导和全县人民十分重视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活动。在军事演习前半年,县委就成立了“支前领导小组”,配合部队做好演习准备工作。县直机关单位合署办公,把最好的办公室让给部队用。驻军村庄把好房子让给部队住。在后勤供应上,在物资供应比较紧缺的情况下,一切优先部队,确保部队有一个良好的演习、生活环境。 按照演习安排,在万全城西对岸的一处高地上建起了一个观礼台,这个观礼台占地100多亩,随坡就沟,因地制宜,把山坡铲成阶台式的梯田层,在梯田层上铺一些砂石。在通往观礼台的路上,用卵石铺成甬道并镶成简单图案,在坡顶平台上临时放置了桌椅,成为露天观礼台。 这次演习是我军历史上投入兵力、兵器最多的一次演习。参加演习的部队有陆军的军、师、团、营,空军航空兵大队和空降团,连同保障部队共11.4万余人,动用坦克、装甲车1327辆,各种炮1541门,各种飞机475架,各种汽车10606辆。地面,红、蓝两军上千辆坦克、装甲车展开坦克大会战;空中,双方的武装直升机、强击机、歼击机在不同空域进行激烈的空战。方圆数十里开阔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一场现代化战争的场面呈现得淋漓尽致。 在观礼台上,党和国家领导人-、-邦、-、-、王振、-、-、-、-、-、-、-、-、万里、王任重、-、-、-、-、-、姬鹏飞、黄华,-常委韩先楚、杨勇、王平、-,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康克清、王首道、肖克、程子华等观看了演习。这么多中央领导亲临万全,尚属有史以来第一次,说明万全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对于这次演习,-给予高度评价;“这次演习,检验了部队现代化、正规化的成果,较好的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摸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军政素质和实践水平。这对全军的建设、战备和训练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演习达到了预期目的,是成功的!” 我县人民为了永久的纪念这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活动,把中央领导检阅军事演习的观礼台确定为纪念圣地,并植树绿化。30多年过去了,观礼台的五千多棵松柏郁郁葱葱,成为我县最大的松柏林。“八〇二”观礼台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祥康生态采摘园 | 张家口市祥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林果种植、生态太观光旅游、果品蔬菜采摘及农业生态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企业,是河北农业科技大学温室设施果树栽培示范基地。公司占地1008亩,现有林果种植园800亩、品种示范园93亩、温室采摘大棚56座,林下养殖柴鸡5000余只,是张家口市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位于万全县旧堡乡旧堡村西,东距张家口市区30公里,距北京180公里,西连山西省大同市,北靠内蒙古,交通十分便捷。公司自足发展林果业,利用当地林果的资源优势建设好主导产业基地,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提高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林果业的综合生产开发能力,采摘园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2009年经河北省旅游局评定,被命名为“河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2012年被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评为张家口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过祥康人的不懈努力,力争把祥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真正打造成为张家口生态观光采摘休闲旅游新景点。 1.采摘品种,成熟时间,数量及采摘要求 园区共有采摘大棚56座,种植有国内外新品种的桃、杏、李、樱桃、葡萄及特色瓜果蔬菜。每年从4月中旬果品陆续成熟,并开始采摘,一直到8月底结束。 (1)水果种类: 杏品种:金太阳、凯特、大棚王、早金丰、新世纪、红丰。 桃品种:丽春、极早红、中油王、艳光、曙光、千年红、春雪、油蟠桃。 李子品种:大石旱生、黑琥玻、早富贵、井上、改良、美国加州红、美国黑加州、贝拉多娜。 杏李种间杂交品种:风味玫瑰、为帝味厚、风味皇后、恐龙蛋、红绒毛。 西梅品种:女神、红西梅、斯太乐、总统。 樱桃品种:红灯、早大早。 葡萄品种:香妃、早黑宝、无核森田花、维多利亚、粉红亚都密、保尔加尔、克伦森、巨玫瑰、奥古斯特、红双味。 香椿品种:红椿。 (2)瓜果蔬菜类: 培植吊瓜种植:如:甜瓜品种、伊丽莎白、玉金香、薄皮香瓜、齐甜五号、小型西瓜(礼品西瓜)、乳黄瓜、樱桃西红柿、五彩椒等品种。年采摘瓜果5万多公斤同时向游客提供林下散养柴鸡蛋3万多公斤,采摘入园门票每人10元,入院后可品尝采摘购买。 2.地理位置、交通优势 张家口市祥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万全县旧堡乡旧堡村。万全县地处河北省西部,东临首都北京,西傍煤都大同、北靠内蒙草原、西接华北腹地,距首都北京18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480公里,距天津360公里。临近张家口市仅30公里,是京津张和晋蒙链接的公里、铁路交通枢纽。主城区有乡村小客车专线,每小时一趟,市区市民只需40分钟即可到达景区,自驾游更是乐在其中。景区夏季凉爽宜人,金色秋季晴空万里。园区与临村合办农家饭庄2个,同时可容乃200人就餐住宿。 3.发展前景 张家口市祥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1.18亿元,用2-3年时间,打造张家口观光采摘果园新景区。观景规划设计将由北京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设计,设计理念以种植及养殖特征为核心,设计具有地域风格特色的具备休闲活动功能的景观,拟建会所、度假别墅、公寓客房、餐厅、信息中心等功能建筑。散步休闲的林荫小道透着优雅,路标指示明显。另拟建30亩的垂钓观赏休闲景观区,使其具有垂钓和养殖功能。景观规划设计使祥康生态农业园真正成为具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功能,采摘和垂钓等农业互动休闲功能,小规模度假居住和餐饮服务,以及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事互动体验等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景。 |
张家口白龙洞 | 白龙洞位于海拔1744米的白龙山上,洞在山腰,洞内泉水潺潺,汇入鸳鸯湖,湖畔可垂钓、可沐浴。洞外一天堑,步行仙人桥可通山下,是历代文人雅士驻足之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华北山庄 | 华北山庄位于万全县膳房堡乡的明长城脚下,紧临 207 国道,是张家口市通往坝上各县区的必经之路。该风景区东西环山,气候凉爽,树木茂密,鲜花遍地,是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的旅游用地。华北山庄还开辟了游泳池、莲花池、滑冰场、滑雪场、狩猎场、珍禽动物观赏馆等旅游设施,更增加旅游吸引力。 膳房堡乡 万全县辖乡。1958年建膳房堡公社,1984年改膳房堡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177平方公里,人口1.3万。207国道过境。辖膳房堡、太平庄、正北沟、牛窑沟、连针沟、望虎台、黄土湾、焦泥庄、和尚庄、艾和沟、东洞、马头山、膳南山、西湾、巨德堡、梁家庄、冯家窑、菜山沟、新开口、窑儿沟、孙家庄、梁棚庄、黄家堡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葵花子、莜麦……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