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锡伯民俗风情园 | 锡伯民俗风情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锡伯民俗风情园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一个汇聚和展示锡伯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民俗风情园。锡伯民俗风情园为你呈现的是“世界惟一,惟我独有”的锡伯民俗风格的独特魅力。 锡伯民俗风情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一 锡伯民俗风情园大门 个汇聚和展示锡伯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民俗风情园。锡伯族人特别注重本民族的文化和民俗。 锡伯族民俗风情园位于伊犁河谷中部的察布查尔县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这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旅游特色。 在这里,你还可以见到锡伯族人民所崇敬的两位英雄——图伯特、喀尔莽阿的雕塑,雕塑的造型或射、或骑,其台基上刻有英雄的生平事迹与成就。 锡伯民俗风情园项目总投资达8049万元的锡伯族民俗风情园以靖远寺古文化遗址和锡伯族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主,靖远寺位于县城西部6公里处孙扎齐牛录内,建于1892年,是清代伊犁八大-庙中较有影响寺院之一。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个寺院对称成比例布局的殿阁、楼台错落有致,古朴自然、各尽其妙,整个寺院组成了一组雄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古建筑群。它是一座中原文化融合于祖国西北边疆的缩影,充分体现了锡伯人民的建筑艺术,而且是锡伯族与各兄弟民族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实物见证。 景点构成 锡伯民俗风情园的大门和围墙是仿古城墙建造的,上面有锡伯族猎手射箭和锡伯 锡伯民俗风情园内雕塑 族人跳舞的浮雕图案。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锡伯族人崇敬的英雄——图伯特的雕塑。 锡伯民俗风情园左侧的博物馆内,以锡伯族西迁屯垦戍边和民族生存发展为内容,收集了大量锡伯族人自西迁伊犁以来的传统用具、书籍和历史文献等。 茶楼是锡伯民俗风情园里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内厅设计颇有新意,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六七个农村妇女自发成立的锡伯民间歌舞队。为了继承和发扬锡伯民间歌舞,她们从察布查尔县城文工团请来了退休的老演员葛峰晓为她们指导。在没有服装和资金的情况下,这些妇女自己想办法克服。现在,每当游人进入茶楼,她们都会表演具有锡伯族风格的歌舞。 既然察布查尔县有“箭乡”之称,民俗风情园里自然少不了射箭内容。在民俗娱乐区有民族运动场地,射箭厅就设在此。在拉弓搭箭一试身手之余,不由敬佩古人:能把弓拉开已经很不错了,怎么能瞄准猎物呢?锡伯族汉子确实剽悍。当年锡伯族人以骑射著名,是满清八旗中最为勇猛的一旗。 在民俗风情园里还有反映勤劳勇敢的锡伯族人劳动、欢庆及狩猎场面的画墙,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宏大,很有感染力。 存在意义 通过深挖本地文化,将锡伯族风情介绍给新疆乃至全国,继承和发展锡伯族文化遗产,这就是锡伯风情园存在的意义。 |
白石峰 | 白石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白石峰 白石峰位于察布查尔县城南,直线距离48公里,交通便利,有伊昭公路可通 .主峰海拔3475米,白石峰是乌孙山山脊上的高峰,山峰以磅礴的气势、变幻万千的气象、三峰连峙,近东西向排列.该峰峰区地势险要,四临陡壁,北坡为最,峰顶相对开阔.峰区突兀,灰白色灰岩裸露形成白顶、此峰由石炭系灰岩构成,远观呈灰白色,因而得名白石峰。 |
大渠龙口 | 大渠龙口 图伯特,清代历史档案里只留下星星点点的记录,但是,在民间,他被认为是对西迁的锡伯人生存和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光绪年间,为了铭记图伯特的功绩,锡伯族人民在渠首龙口和他的故里纳达奇牛录,分别建造了“图公祠”。1994年,锡伯族人民捐资在纳达奇牛录重修了图伯特纪念馆,成为人民缅怀他的重要场所。 图伯特挖的这条大渠龙口在察布查尔县城东南40多公里的山口,是个无坝龙口,大渠由这里从伊犁河引水。1802年(嘉庆7年)农历10月,也就是锡伯族西迁到伊犁后的37年,在锡伯营总管图伯特的带领下,察布查尔大渠正式动工开挖。终于在1808年(嘉庆13年),历时6年,挖成深一丈、底宽一丈二、面宽三丈,自东向西一条长约100公里的大渠开挖成功。它象一条巨龙在察布查尔平原上,灌溉着两岸干旱少雨的土地,当时称作“察布查尔布哈”。察布查尔,是锡伯语,即“粮仓”之意;布哈即“大渠”。顾名思义,这一名称即标志大渠将发挥的效益,也反映了锡伯族祖先追求粮丰民富、安康幸福的美好心愿。 大渠的建成,使锡伯人的耕地由1万多亩扩大到8万多亩。沿伊犁河南岸居住的几个牛录先后迁到大渠两岸,八个牛录就沿察布查尔大渠顺势分布,修筑城堡,定居了下来。正是察布查尔大渠的建成,使万古荒原变成粮仓,出现了村落相望,阡陌相连的景象。史学家和社会学者们有这样一个共识,正是这条大渠的修成,最终改变了西迁锡伯人的命运。 1954年3月17日成立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时,就以渠名作为县名的。直到今天,察布查尔大渠在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渠建成的第二年,1809年(嘉庆14年)54岁的图伯特因开挖大渠的特殊功绩,赴北京受到嘉庆皇帝嘉奖。他也成为锡伯族西迁45年后,第一次获准回东北老家探亲的人。在锡伯族的史诗《西迁之歌》里,人们把对图伯特的赞美融化在歌声里,代代相传。 |
纳达齐牛录关帝庙 | 纳达齐牛录关帝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纳达齐牛录关帝庙 纳达齐关帝庙”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纳达齐牛录乡北街,北依旧城垣,占地面积约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系该牛录迁移新址后所建。现存关帝庙、娘娘庙和山门以及新建的“图伯特纪念馆”等建筑。关帝庙系土木结构单体建筑,庙内供关帝半坐像,左、右两则塑关平、周仓像(均已毁),塑像背后及左、右两壁绘制“火龙戏珠”、“苏武牧羊”、“东方朔偷桃”等壁画,清晰可辨,正殿东西两壁上,绘制有《三国演义》壁画,各12幅,包含了“桃园含义”等三国主要故事情节,人物刻划生动,别有风格,每幅画面右上方都有锡伯文说明。木柱横梁上则绘有锡伯族群众熟悉的“刘邦斩白蛇”等故事画面。这些建筑、绘画均出自锡伯族工匠艺人之手。壁画除一小部分略有损坏外,大部分尚完整。 |
靖远寺 | 靖远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靖远寺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城西6公里的孙扎齐牛录乡,建于1892年,是清代伊犁八大-庙中较有影响的寺庙之一,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个寺庙对称成比例布局的楼台错落有致,古朴自然,是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融合的缩影,充分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建筑艺术,也是锡伯族与各兄弟民族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实物见证。 靖远寺规模宏伟壮观,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四周筑有高大围墙,山门前有砖雕影壁,正门上方刻有锡、 汉文“靖远寺”大金字,笔法工整,苍劲有力,庭院宽阔幽静,连接各殿房的路面皆为砖铺,靖远寺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布局对称,工程精细,雕梁画栋,异角飞檐,极为秀丽,靖远寺整个建筑都采用砖雕、木雕艺术,配有彩绘、泥塑。 |
清水湾生态旅游区 | 清水湾生态旅游区 清水湖生态旅游度假村位于新疆察布查尔县城北部9公里,伊犁河边。距伊宁市约22公里,是集伊犁河风光和河谷林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整体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风景河段10公里,河面宽约0.4-2.4公里,河流两岸宽阔平坦,两岸及边滩、江心洲分布有茂盛的河谷林及草甸植被。 度假区建立以来,始终把握"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开发思路和功能定位,积极贯彻为察布查尔县旅游配套服务的建设宗旨,环境建设取得突出成绩,旅游功能不断完善。度假村内有月牙湖景区,面积为6666平方米、清水湖(外湖)33368平方米、射箭厅一个、遛马场一个、烟雨楼一栋、滚水坝一个、曲桥一座、拱桥四个等,还设有月牙湖宾馆和10栋休闲别墅。 |
琼博拉森林公园 | 琼博拉森林公园 琼博拉森林公园位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琼博拉乡境内,距县城50公里,距伊宁市65公里,是离伊宁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琼博拉公园总面积9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10米,主峰白石峰海拔3475米。乌孙山有大量化石赋存于石炭系生物灰岩中,层面清晰,顺层布满腕足动物化石,如长身贝、石燕等。乌孙山既是科考、野营、教学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景区气候凉爽湿润,奇峰、峡谷、瀑布、森林、草甸、河谷林处处景色怡人。主要游览项目有琼博拉古墓群、琼博拉沟瀑布、石门景区、白石峰景区、滑雪区、野生动植物园、游乐区、观景区、科学考察区、疗养度假区等。 |
察布查尔麻扎 | 察布查尔麻扎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不知墓主为何方圣人,也不知为何忝列伊犁四-扎,或许其另有神秘的缘由,还要认真地寻访。 |
努拉洪滑雪场 | 努拉洪滑雪场 努拉洪滑雪场距县城37公里,距伊宁市55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占地约2000亩,是离伊宁市最近的高山滑雪场之一。雪质良好,交通便利。 努拉洪滑雪场积雪时间长,无季风。滑雪道设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平缓宽沟中,分上下两部分。下部雪道长约1200米,宽约150米,地形坡度约40度;上部在一缓山梁上,无固定雪道,坡度15—20度滑雪场内,土层深厚,无基岩裸露,冬季积雪达30—50厘米。该地年均气温4摄氏度,冬季处于逆温层内,气候比较缓和,气候、地形、积雪等条件均适宜开展化学运动。滑雪期较长,滑雪期一般在11月末至翌年3月间。 努拉洪的冬天,乌孙山白雪皑皑,雪岭云杉与塔孙呈现出墨绿色,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我们将会把它打造成以锡伯民族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特色的冰雪休闲运动基地,欢迎四方来客,增加冬季旅游的乐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琼博乐森林公园 | 琼博乐森林公园 新疆察布查尔琼博乐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始建于1983年,地处察布查尔县琼博乐乡,距县城50公里,距伊宁市6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图公祠 | 图公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图公祠 图公祠坐落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境内察布查尔山北麓,伊犁河谷南岸,察布查尔大渠渠道处。清嘉庆十三年(1808)察布查尔大渠竣工后,为纪念锡伯营总管图伯特的倡修之功,即在渠首择地建立生祠以为纪念。该祠建筑面积30平方米,祠堂正壁上绘有图伯特彩色画像,祠内设有木匾,用锡伯文书写其功德。每年春秋整修渠道时举行祭祀活动。现已成为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洪诺海麻扎 | 洪诺海麻扎 |
琼博拉古墓群 | 琼博拉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琼博拉古墓群 琼博拉古墓群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琼博拉乡琼博拉村南的山坡上,有沙石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海拔1380米。墓葬分布在乌孙山北麓的琼博拉沟口东侧的山前坡地上,墓葬约150座。可分三片。主要分布在琼博拉沟口东侧1公里的范围内,约有100多座,其中大型墓1座,坟堆高2米,直径约30米,坟堆外环绕有带状石圈,石圈宽0.8米,中型墓20余座,坟堆高约l米,直径10—13米;其余为小型墓,高约0.3—0.5米,直径3—6米,在坡东缘下的塔斯科莫尔沟沟谷东坡上,与现代墓杂处有40余座中小型墓葬。还有一片位于村北路旁,数量约1 0余座,封堆多绞小,有些因筑路而遭破坏。这批墓葬的封堆均呈土墩状,有的顶部铺少许卵石,少量为卵石堆,封堆较小,中型墓大多为三,五一纽南北排列。墓葬曾出上有两件青铜器。从其造型风格看可能属于战国时期的塞人文化遗存。所以其年代应为战国前后。墓群位于去琼博拉号区的沿途,处于原自然状态,未见保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吉快旅游度假村 | 吉快旅游度假村 吉快旅游度假村,国家3A级景区。位于察布查尔县城北部7公里,伊犁河边。距伊宁市约 20公里。是集伊犁河风光、自然湖、河谷林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度假区。2000年 8月由自治区批准建立。度假区整体规划面积 410872平方公里,有护城河39996平方米,自然湖12245平方米,湖面木桥长廊1200米,景区绿化树木100000株等。自然湖上有大型集快游轮,景区大门一座、大型游泳池一个、民族特色雕塑群观赏点一个、欧式别墅二幢、锡伯族卡伦一幢、欧式多功能厅二幢、锡伯族卡伦休闲屋一个、葡萄长廊、仿蒙古包12座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郝巴郎歌舞庄园 | 郝巴郎歌舞庄园 郝巴郎歌舞庄园,自治区5☆级农家乐。郝巴郎位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八乡境内,距离县城中心约 12公里,距伊宁市10公里。 进入庄园,自然、质朴的维吾尔人家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郝巴郎主楼在设计建造时不仅体现了民族传统,还添加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各种元素,建筑外观就融合了欧式建筑的典雅大方。走进主楼,就能发现建筑内部体现了维吾尔族装饰的明快与富丽,创造出了一种独特浓郁的文化氛围。暖色调的主题给人以回家的感觉,这庄园简直可以说是一座浓缩的维吾尔族风情博物馆。来这里休闲、就餐的客人在享受维吾尔传统美食,体验高品位就餐环境的同时又可以了解到维吾尔族人的文化和民俗风情。那些皮鼓、手鼓,还有热瓦普讲述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也传递着主人的深情厚意。时空仿佛在这里翻转,梦境与现实在这座建筑内重叠,让人们感觉置身于隐藏在沙漠翰海深处的南疆古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山银哈达鹿业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 | 山银哈达鹿业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 山银哈达鹿业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新疆伊犁山银哈达鹿业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城境内。,距伊宁市17公里。成立于2004年3月。工业旅游示范点占地面积为50亩,拥有欧式风格的办公室楼、车间、厂房等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资产规模为800万元,具有年加工新鲜马鹿20多吨。生产各种片剂,酒剂,胶囊等精加工产品300余吨的能力。有从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现代化马鹿产品加工生产线和设备。马鹿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居全疆之首!是集天山马鹿的养殖育,马鹿产品科研开发,生成,加工及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是新疆天山马鹿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察布查尔锡伯族有悠久的驯养天山马鹿的历史,目前人工驯养的马鹿近万头,是我国最大的天山马鹿养殖基地。新疆伊犁山银哈达鹿业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集工业生产、新疆园林、旅游购物、休闲观光于一体。最近新建设的锡伯族特色餐饮药膳文化和歌舞表演综合大楼已经竣工,即将正式开业。在山银哈达欣赏领略浓郁锡伯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将成为广大游客的最佳选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