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董存瑞烈士陵园 | 董存瑞烈士陵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陵园占地9.16万平方米,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内有纪念牌楼、烈士纪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纪念馆、碑林等13项主体建筑。并珍藏了老一辈革命家、学者、知名人士为存瑞烈士的题词、书画210余件。该园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和向中小学推荐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底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8年被河北省纪委、河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被0河北省委命名为河北省首批“中-史教育基地”,被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河北省五星级公园。 为纪念英雄董存瑞的不朽业绩,1954年经原热河北省政府批准并拨专款,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的旧址上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陵园位于隆化县城西北部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距承德市北60公里处。1954年始建,后几次扩建,现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陵园是具有民族风格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仿古建筑。 基本简介 陵园的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坐北面南依次为:大门、牌楼、董存瑞塑像、董存瑞纪念碑和董存瑞墓。大门中间横额上是萧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牌楼两侧是董存瑞烈士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以及董存瑞烈士和革命烈士两座纪念馆。在亭、馆间两条对角线交点上,是翠柏簇拥的董存瑞烈士塑像。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0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建筑风格 董存瑞烈士陵园占地71000平方米,主体纪念建筑十项,建筑形式融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于一体,既宏伟壮观,又庄严肃穆。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69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塑像、纪念碑、墓。在牌楼侧后47米的两条副轴线上,是相对称的董存瑞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和国防教育馆;还有两座题词碑廊,整个建筑群体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纪念体系。 董存瑞烈士陵园大门建于1960年,四根门柱均为巍巍丰碑式造型,象征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永存世人心中,而柱头上镌刻的齿轮与麦穗,象征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红色政权,在门柱中间横额上是萧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董存瑞烈士陵园”七个黑色大字,笔势跌宕,苍劲浑厚。 陵园牌楼建于1961年,属烈士陵园的早期建筑,它的形式是仿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牌楼。该建筑高7.5米。牌楼上借用了毛泽东主席当年为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这六个金色大字,在这里象征着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 在陵园的东、西侧轴线上,各矗立着一座角亭。东亭是董存瑞烈士纪念亭,建于1961年,它的外型与内部结构是仿朝鲜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纪念亭。亭子中间的这座纪念碑,为钢筋水泥筑成,外饰白砬水磨石,正面镌刻着“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九个贴金大字,背面用红色小楷书记述了董存瑞烈士的英雄事迹;对面西亭为革命烈士纪念亭,结构与东亭完全相同,亭中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 在亭、馆间两条对角线交点上,是翠柏簇拥的董存瑞烈士塑像。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0包,右手攥紧拳头,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椭圆形的纪念广场的中央,屹立着高耸入云的纪念碑,碑体正面镶嵌的汉白玉碑心石上,镌刻着-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顶端是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金星,象征着英雄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永远照耀后人。 董存瑞题词碑廊,东西各一座,每座总高4米,长24米,基座宽3.2米。2座共镶嵌着由中国黑花岗岩刻制而成的党和国家领导聂荣臻、-、程子华、-、朱学范等及知名人士为董存瑞题词47块纪念碑的身后,就是烈士英灵安息的地方——董存瑞墓,坟墓是用水泥建的,建在一个平台上面,前面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董存瑞烈士之墓”,后面有一扇小铁门,与前面的墓碑相对,推开门,正中央放着一口四尺长的棺材,上面粘贴着董存瑞的遗像,棺材里面放着一个木牌,木牌上面是用朱砂写下的九个字:“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 董存瑞 (1929~1948)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察哈尔省怀来县(今属河北省)南山堡村。全家六个孩子,他排行老四,乳名叫“四蛋子”。6岁时,他就与羊群为伍,风里来,雨里去,长得敦敦实实。机灵顽皮,胆子大,爬树像个小猴儿,爬山像个小兔,成了南山堡的“穷孩子王”。 1940年初春伊始,家家户户的炕头上都谈论着一个新鲜话题:“八路军来了!”由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部队来到平北…… 详细++ 董存瑞 (1929~1948)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察哈尔省怀来县(今属河北省)南山堡村。全家六个孩子,他排行老四,乳名叫“四蛋子”。6岁时,他就与羊群为伍,风里来,雨里去,长得敦敦实实。机灵顽皮,胆子大,爬树像个小猴儿,爬山像个小兔,成了南山堡的“穷孩子王”。 1940年初春伊始,家家户户的炕头上都谈论着一个新鲜话题:“八路军来了!”由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部队来到平北…… 详细++ |
中关云光洞 | 隆化县中关镇梁前村承隆公路靠山一侧,有几个天然石洞,洞口建殿,称“云光洞”。《承德府志》记载:云光洞,在县(指丰宁)黄姑屯(今隆化县城)南四十里,山势阻深。其右有泉从石间出,东南流,会(汇)入固都尔呼河(今称兴隆河)。山麓有洞嵌空,康熙六十一年就洞建寺。圣祖赐额曰“云宝珠光”,故即以“云光”名洞。洞口有一通原碑,洞口殿左有一通2006年重刻的碑,内容皆同。碑文系清朝经筵讲官、内阁学士蒋廷锡所撰。原碑为翰林院侍读学士陈邦彦所书。 今日所见庙宇是1998年重建的。殿檐下悬今人复制的匾额“云竇珠光”,看寺的老人问我们到底是“窦”还是“竇”。那字看去是“窦”,回来查了《承德府志》,其实应该是“寶”。而写匾的人和重刻碑的人都把它误写为“窦”了。 云光洞之西还曾建有辽代的驿馆——会仙馆,其南的南沟山顶有“双石人”。宋代的苏辙出使辽国,就曾从这里经过。并写诗二首,其一:“北嶂南屏恰四周,西山微缺放溪流。胡人置酒流连客,颇是峰峦是胜游。”其二:“岭上西行双石人,临溪照水久逡巡。低头愧对南来使,居处虽高已-。”从第一首诗可以看出,一千年前的“承德”人就很热情呢!第二首诗,借双石人讥讽了投降辽国并身居高位、见到宋使很是羞愧的原宋朝官员。 据《热河志》卷81记载:云光洞庙在中关西北三十里石洞沟,康熈六十一年建。圣祖御书额曰:云宝珠光,遂以名洞。洞中供三世佛,旁室奉紫薇斗极及释利大士。有碑一,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蒋廷锡撰文,翰林院侍读学士陈邦彦书。 据《云光洞碑》记载:康熙皇帝侍卫魏珠随皇帝去木兰围场途中经过这里,欣赏其景:前临碧水,后枕青山,草盛林茂,说是宣传佛教的好场所。于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3年)魏珠出资聘雇工匠,清除密生杂草,清理岩石,依洞傍水,把石洞作为佛堂建一座寺院,供有三世佛,在它的旁边地形平坦之处建造房屋二十间,供奉“紫微斗极”、“释利大士”经卷。魏珠恭请康熙亲自书写了“云竇珠光”匾额,并将御匾悬挂洞中。魏珠得到皇上的恩赐,就用“云光”二字给洞命名,称“云光洞”。魏珠嘱咐内阁大学士蒋廷锡为这件事撰文作记,并由翰林院侍读学士陈邦彥书写寺前的碑文,以作永志。 自康熙始,几代皇帝木兰秋狝多次驻跸中关行宫,所以云光洞一直是清帝木兰秋狝经过拈香致祭之地。但云光洞内殿堂,洞外寺舍已于1944年拆除。神像于1965年农历正月初七被砸毁,唯石碑尚存。1984年12月,云光洞及碑被隆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1998年3月,经承德市文物园林局批准,中关镇当地村民自筹资金30万元,在市文物旅游部门的指导下,对云光洞进行了修复。于1999年10月27日修复竣工,并对外开放。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中关镇梁前村 乘车线路:隆化县乘开往中关镇的班车中途在梁前村下车即到。 |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 |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东北部的隆化境内,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接壤,地处京北黄金旅游线上,总面积19400公顷,森林覆被率87%。该地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由敖包山、茅荆坝梁、默沁梁、平顶山石海、温泉度假村五大景区组成。是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之场所。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东北部,地处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属阴山山脉七老图岭余脉,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由敖包山、茅荆坝梁、默沁梁、平顶山石海、温泉度假村五大景区组成,其中主峰敖包山海拔1852米。 森林公园地处京北黄金旅游线上,距北京市240公里,距赤峰市110公里,距中外驰名的承德避暑山庄80公里,距赤峰市喀喇沁旗清代王府博物馆60公里,距隆化县城6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公园规模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6′05″~118°17′19″,北纬41°28′46″~41°40′40″。公园东与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旺业甸国家森林公园镶嵌,北与孟滦林管局新丰林场相接,西南与隆化县茅荆坝乡、荒地乡、七家镇相融,南与承德县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为邻。总经营面积19400公顷,其中风景区面积3745公顷 茅荆坝国家森林 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98年,景区面积3745公顷,森林覆盖率87%。金代称枭岭,著名的“陷泉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清朝,这里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乾隆等皇帝都曾在这里围猎,秋狝。2002年被批准为AA级国家旅游景区,2004年被评为首批市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12月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包含敖包山、黑熊谷、茅荆坝梁和温泉四大景区。园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分布高等植物141科497属1091种,栖息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1科164属270种,是华北最具有典型的植物分布区。园内空气清新,空气污染指数为50,PM2.5月均值达到0.034,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水平,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接近10000个,是休闲避暑的理想之地。 |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 |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位于承德城西北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开凿于少府河北岸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在文革时毁坏严重,现存面积东西长9米,上下高1.5--1.8米。造像20世纪40年代被侵华日军用强酸侵蚀,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由于多年来群众在此开山采石,一些造像多遭破坏。造像为辽金风格。在造像之东侧环山处的悬崖之上,有一人迹罕至的凹入石棚,有元代石刻题记5行,现保存4行。 造像采用高浮雕手法,共存4组。第一组:3尊三世佛作半浮雕式坐于束腰式须弥座上,面容微笑慈祥,身披通肩大衣,两手平放在盘坐双膝之上。三世佛两侧各站立佛1尊,背面雕出千佛壁,第二三组:均在龛内雕出千佛壁,分上下两层共107尊。第四组:有坐佛像20尊,佛头束高髻,垂长耳,面目端庄,神态自然。东200米石崖上有元代石刻题记。在造像的前山脚下,发现较多麻布大瓦,疑为当时寺庙遗物。1993年7月15日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 乘车线路:隆化县乘开往蓝旗镇的班车,到蓝旗镇后在换乘小巴或步行不远到少府村可达。 |
张三营地藏寺 | 张三营地藏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地藏寺位于河北隆化县张三营镇西,该寺始建于公元1816年,即清朝仁宗嘉庆二十一年、夏历丙子年。昔日格局宏峻,庙产有香资地三百余亩,范围达围场、丰宁及张三营镇周边地区。且兼经营大车店、档镇铺药房等。 地藏寺供历僧人传承四代,初始住寺高僧“普修”源祖于北京八大处之地藏寺,其佛法修为道德高深,名博关内外各大寺院。共衣钵弟子三人,法号通达、通合、通元。通达即地藏寺主持,通合即连峰寺主持,通元即万寿寺主持,通达传弟子心福,再传“然慈”,即西街村七组“杨瑞”。起始建殿舍二十间,不包括西侧老爷庙在内。 十年浩劫殿舍十毁其五,200多年苍天古树两株惨遭砍伐于1965年。前期修复始于1995年,申请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化局、县政府、县人大、张三营镇政府、文化站批复准建。于1999年初期开光,现今占地1610平方米,有历年一届的农历四月十八日传统庙会,影响甚广。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张三营镇西 乘车线路:隆化县乘开往张三营的班车即到。 |
唐三营万寿寺 | 唐三营万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三营万寿寺 唐三营万寿寺位于隆化县唐三营村。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初设木兰围场时,就有八旗兵驻防于此。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设木兰围场总管大臣一员,四品,六品章京八员。总管衙门也设在此。 现今所见的“万寿寺”,为九十年代重修。从《清圣祖实录》(五)可知: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八月,玄烨出塞由波罗河屯到坡濑噶山(今唐三营)驻四天后,进围至汗特木尔达巴汉(今四道沟骆驼梁)围猎。康熙四十三年以后未再有驻此地。万寿寺面南,山门前左右有两根大旗杆,山门内有香亭、香池,左右为钟鼓楼,中为天王殿,再内为后殿,左右配房,殿前月台。寺庙西墙外隔街有戏楼,寺庙南50米处又有一座戏楼,建筑格局相同,但南戏楼更显富丽堂皇。寺庙占地32万平方米,“文革”期间破四旧,建筑被拆毁。 地址:隆化县唐三营村 |
龙凤洞 | 龙凤洞位于中关镇玲珑峰山腰间,据承德府志记载,清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年)乾隆皇帝前往木兰围场狩猎途中,住在中关行宫,遥望前方不远处,高耸一峰,玲珑秀丽,登临后吟诗一首并赐名为“玲珑峰”。山峰嵌空有巨洞,民间传说为龙凤二仙的居室,故而得名“龙凤洞”。 龙凤洞距避暑山庄30公里,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是承德汉传佛教最大的佛教圣地,山上苍松密林,山下水流潺潺,山水相依,山间缭绕云雾,脚下绿草如茵,如同到了仙境;殿宇依山叠峙,洞穴或隐或现,名人碑镌铄古映今,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龙凤洞有形态各异大小自然洞穴90余个,玲珑峰的主洞高20米、宽15米、纵深50余米,这个洞奇在洞中有洞、洞中有水,而且洞中有天。进入洞口13米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裂缝,横切洞顶,显露出一线天空,宽仅半米,抬头仰望,日见碧空,夜赏星宿;洞的尽头又呈耳轮型,俗称“神耳”。耳内穴眼贯通,纵深500余米,直通玲珑峰后山,故此洞中空气流畅,烟尘难积。蜡烛火苗外倾,甚称一奇。洞内依据地势起伏,建有五层殿宇,第一层“龙凤泉”,泉水甘甜,饮后去瘟增寿;第二层供奉哼哈二将,气字轩昂;第三层为龙凤二仙,左右对视;第四层为四大天王殿,威武雄壮;第五层塑有佛祖释迦牟尼之像,两旁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真可谓。“山腰有奇洞,洞内可观天,天光映寺庙,庙内卧佛祖。佛祖借神耳,可闻洞外音”。 此处相延200余载香火不断,奇闻轶事流传甚广,文人墨客多遗诗作画,天长日久,人们也习惯地称玲珑峰为龙凤洞了。 为开发旅游资源,龙凤洞管理处经两年多时间集古今工艺,相继修复殿宇,恢复诸佛原型共50余尊。分别供在玲珑峰自然洞穴中,龙凤洞、阿弥陀佛洞、观音洞、雹神洞、修仙洞、悬空洞、民俗洞、三门殿、吕祖庙、魁星堂等,并有承德独特景观塔林、全国名人书法碑林和乾隆茶棚等景观,实为朝圣、旅游圣地。每年农历二月十八前后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 |
土城子城址 | 土城子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城子城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城西北隆化县隆化镇下洼子村。城始建于北魏延和元年(432),隋唐时为奚王西省地,辽圣宗时在此建北安州,金元改称兴州,明太祖朱元璋时废弃。在南北朝和辽金元时期,这里始终是燕山北麓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城址占地面积0.41平方公里,东、南、北三面城墙残存,高2~5米。城址中心有一片较高的台地,疑是官署建筑遗址。 2006年土城子城址作为南北朝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隆化伊逊河国家湿地公园 | 隆化伊逊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伊逊河全长195公里,明朝永乐以后有了蒙古语“伊逊郭勒”之名,意为“九曲的河流”;到清朝时蒙汉语并用,称“伊逊河”。 河北隆化伊逊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总面积604.45公顷。 |
地区 | 景点 |
---|---|
栅子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