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一万泉旅游度假区 | 一万泉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一万泉旅游度假区 六师奇台农场东连奇台县老奇台镇、七户乡,西邻奇台县半截沟镇,南处天山北麓,北接303省道奇(台)木(垒)段。南北长45.5千米,东西宽4.51千米。有效积温2916℃~3134℃,日照3070小时,无霜期130~150天,适宜种麦类作物。土地面积43.6万亩,总人口3.3万人。作物有小麦、玉米、油料,是兵团和农六师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优质大麦生产基地,拥有西北最大的麦芽厂。 奇台农场(中心团场)自2004年4月成立以来,成为六师东线政治、经济、信息、商贸和文化的中心,海拔842——2202米,地势南高北低,依次为天山森林区、天山前山区、上山丘陵区、戈壁平原区。 一万泉旅游度假区位于奇台农场以南无名峰下,源于哈拉萨依沟,有众多泉水汇成一股清流,常年不息,故名“一万泉”。此处是北疆东部天山-最好的天然牧场之一,自然降水丰富,山梁阴坡翠松挺拔,阳坡牧草茂盛,空气清新,景色怡人,远处雪山连云、巍峨壮观,近处云山高耸、此起彼伏,构成一望无际的-。每年6——9月,各种野花开遍山岗,不仅将草原点缀得绚丽多彩,而且是产出品质纯净, 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的山花蜜;抗疲劳,抗衰老,心脑血管养护,保肝护肝的花粉的小蜜蜂们的飞舞天堂。 天山云杉林,树干笔直、苍劲挺拔,层层叠叠组成塔林。林荫之内,伴有桦林、野杏等树种;林下前草平铺,野菇丛生,林中还栖息金雕、啄木鸟、马鹿、雪鸡等异兽珍禽。夏季这里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绝佳的避暑胜地。这里生长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所以肉质细嫩、口感好,清炖羊肉是奇台人民招待来客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景区内有神仙泼水石、情侣河、小瀑布、飞来石和夫妻树等景点。在不同海拔可见不同的植被,有名贵药材雪莲花,各种乔木、灌木、草甸、人工种植的大麦从松树下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的小村人家,山坡上牛羊成群,人们在田间耕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犹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镶嵌在大地间。 万泉山旅游度假村始建于2000年,建成于2002年。计划投资800万元,已完成投资300万元。经过二年的试运营,于2004年8月正式开业,并对“一万泉”商标进行注册。2005年1月获得了兵团旅游局核发的《旅游经营许可证》,并于同年11月,通过兵团旅游局验收,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景区内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多功能综合楼一栋,有民族风情的蒙古包17个,彩钢板小别墅6个,一次可接纳500名游客的食宿,水、电、暖、通讯等设施配套齐全。度假区的各类设施均按现代格调设计,数栋典型哈萨克毡房散落四周,让您体验哈萨克的生活习俗,每逢喜庆节日,这里还是哈萨克牧民举行赛马、姑娘追、摔跤、阿肯弹唱会等民间娱乐活动的场所。景区的三级公路通达工程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了便捷。 一万泉旅游度假区东、南、西三面环山,-密布,北区农作物壮美如云,不同的季节可以观赏到不同的景观:春季,野花遍地,麦芽嫩绿,春意盎然;夏季,麦穗随风舞动,麦浪滚滚;秋季,金灿灿的麦田镶嵌在绿草当中,别有风味,站在山顶上大自然的风景一览无余;冬季,红顶的彩板房掩映在白雪之中,如童话般让人神往。 这里您消夏避暑、旅游观光、回归自然、领略田园风光、休闲娱乐、学习培训的好去处。 |
青格达湖 | 青格达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五家渠青格达湖旅游区,以猛进水库为依托,背靠天山。烟波浩淼,碧水连天;映天山雪峰,展大漠风情;花香树绿,宛如江南;天然修饰与人工雕凿相得益彰。三十公里长的和平渠湍湍流水;尤如一条闪光的彩带。9.5公里大坝巍巍雄壮,逶迤弯曲的防浪墙,将旅游区点缀得更加美丽。 青湖旅游格达区,虽比不上杭州的西湖秀美,江南太湖浩渺,但茂密树林下的野餐,自然沙滩。风味小吃却具有边塞绿洲之特色。湖心阁,新疆第一游,它座落在猛进水库湖心。 |
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 | 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 琼梯木驿站、烽燧遗址位于图木舒克市51团拜什阿恰尔村东北约18公里。时代:唐宋时期。1999年7月29日公布,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名“琼梯木”是维吾尔语,意为“大烽火台”,此为唐代郁头州的“谒者馆”。原为唐朝丝绸之路北道上接待国际使者、军人、-、僧侣的巨大招待所或者驿站,故名“谒者馆”,唐朝宰相贾躭在他的《道里记》中有准确的里程记载。此遗址面积很大,其东有烧陶场遗址,东南有炼铜场遗址,北面曾经有过一座小佛寺,大烽火台旁是一座小型不规则的城堡,20世纪80年代尚存在木结构的一些建筑物,现在已经被盗掘一空。城堡内外唐代遗物十分丰富,出土过大量陶器、铜镞、开元和乾元通宝、龟兹钱币、骨制品、炼渣、装饰品、葡萄、核桃、杏核,书写着龟兹文的陶片等等。其南尚有肖梯木(又称阿萨梯木)。这四处“梯木”形成了唐代农垦、宗教、军事各方面的一片遗址群。后因喀什噶尔河改道断流,这片遗址遂被沙漠堙灭,成了探险家向往的地方。 该烽燧是1985年自治区博物馆文物队首次发现、发掘,并有考古调查报告刊布。“琼”,维吾尔语为“大”的意思。这里确是一处较大的驿站遗址,面积方圆一平方公里。遗址大致可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在东区现残剩一个土墩,长约20米,宽约10米左右,高约0.5-1米不等。紧邻土墩的西南,有一石堆,上直径长2-2.5米,下直径长4-5米,高约1米,石堆上布满了炼渣、铁块,这好似一个窑及一个手工作坊遗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在这个窑址西南200多米处,有陶片、珠子、铜饰件、铜钱等物,还发现有人的碎骨片,这里可能是墓葬遗留。 在东区西约400-500米处,为西区,有琼梯木烽燧,烽体已残,上半部分呈圆柱状,下周长68.8米,通高约12米。烽体上部2米为土块垒砌,下为黄土夯筑。在烽燧的东、西及北部有长方形土堆(2004年调查发现这土堆其实是墙垣)。1988年自治区博物馆文物队在此发掘了土堆的东部,揭示出部分半地穴房屋遗址,并能看出有烟囱伸出屋顶,房屋为土块建筑而成,依墙垣而建。房屋的分布面积为南北117.5米,东西宽101.5米。在琼梯木西约两公里处,有窑址发现。 在遗址上采集到较多的陶片、铜饰、带扣、钱币和玻璃片等。陶片中红、灰陶片几乎各占一半,陶质很细、火候很高,基本手制,在器物口沿部有轮制痕迹。口沿采集到5件,有长领直口、短领直口、敞口三种类型,器耳有耳朵形鋬耳及半圆形柱状耳。在半圆形柱状耳上起脊且有斜线刻划。在陶片上装饰有压印纹及附加堆纹两种纹饰。压印纹主要是圆点、圆圈及条纹组成的花纹图案,而附加堆纹则主要是在器物的肩颈交接处饰锥刺纹和戳划纹等。 该烽燧有学者认为是《贾耽道里记》的谒者馆地望。 在琼梯木以南或西南到脱库孜萨来古城还有尤木拉克梯木、阔西梯木、泽梯木等处烽燧遗址。柯枰县西南一带目前还残存着亚衣德梯木、都挨梯木和阿克先尔梯木等处烽燧和古城遗址。这些烽燧和古城遗址在时代上相近,相互间距基本有序,应是唐宋时期拨换以西到据史德城之间的交通路线设施。关于此《贾耽道里记》曾详细记载为“自拨换碎叶西南度思浑河,百八十里有济浊馆,故和平铺,又经故达干城,百二十里至谒者馆,又六十里至据史德城”。 |
脱库孜萨来古城 | 脱库孜萨来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脱库孜萨来古城 脱库孜萨来古城位于图木舒克市51 团托库孜萨来村西约200—300米处。时代:汉唐—宋。1957年1月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地处脱库孜萨来山东南端,依山而建,西高东低。民国17年(1928)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教授在新疆考察,曾到巴楚调查托和沙赖古城,称:托和沙赖塔格系—南北行小山,中断为二,一在路南,一在路北,现行大道即从中经过,古代遗址即散布在大道两旁山上,路南为古寺庙遗址,半山腰有一木牌,为巴楚县知事段瑔所立,-尉头州废城遗址,又在两旁题识云:‘按志载尉头州故城遗址在此,惟迤北五里,及玉河北百余里东扎拉提属地,尚有废城遗址,颓垣败屋,规模宏大,疑为尉头州遗址似在于兹,或为汉时尉头国建治之所,亦未可知也’。按东扎拉提故城,为清代所筑,并非故址。迤北之古城,疑即托和沙赖北山之废城遗址也。路北为古城,在北山南麓,计城三重,城墙已毁,现仅余城基。内城自山腰绕至地面,计756米。山脚并有古房屋建筑遗址。外城计1008米,接内城,绕于平地至山巅,接大外城,大外城则由外城绕山头至山南根,计周1668米,在南山根尚有古房屋遗址及墓葬。现城中,已辟为田舍,只余古城遗址。山腰尚可见土坏新砌之城墙遗迹,南北开门,现本地称此城为托和沙赖,“九间客房”之义。而汉人则呼为唐王城。《新疆图志·建置志》云:‘今城(巴楚)东北一百五十里,图木舒克九台山北有废城,樵者于土中掘得开元钱,因呼为唐王城’。吾人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贾耽道里记》云:‘据史德城,龟兹境也。一日郁头州,在赤河北岸弧石山’,按喀什噶尔河亦名克孜尔河,译为红河,亦即赤河之义,现克孜尔河虽已断流,但古时河流经行遗迹尚可得见,此城正在旧河床北岸山上,与《唐地志》所述郁头州城形势完全相合,则此地亦即唐代郁头州也,又为古龟兹国西境据史德城。 1959年新疆博物馆南疆考古队曾来此调查,在脱库孜萨来古城一带发掘和征集了四千多件文物,称在古城中发现的重要文物:有文字的木简30多枚,上面有汉文、回鹘文和阿拉伯文的大小纸文书(从公元6世纪到11世纪)200多片,汉代五铢钱范四、五种,还有古代的麦穗、棉籽、瓜果核等。 1990年、1992年新疆喀什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巴楚文物普查中,对脱库孜萨来古城进行调查,发表材料称:古城位于脱库孜萨来东南端,其西依山而建,东、北及南三面部分在山坡上,地势明显西高东低。50年代时,此城保存尚完整,呈长方形,有三重城墙,现几乎破坏殆尽。现古城尚存北部的第二、第三重及东部第一重城墙的一段。北部的二重城墙残长360米,三重城墙120米,东部的一重城墙残长200米。北部的二、三重城墙间隔60余米,墙高1-2米不等,厚约10米左右。城墙有的地段为夯筑,有的则为土坯垒筑,两种方法建筑的墙垣部分地段不衔接,这可能是二次加工修补所致。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五家渠市103团是进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天然绿色通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103团至182团更是被称为“血脉”之旅)。绿色沙漠通道以五家渠为起点,沿途良田万顷、绿树成排,道路宽阔、通畅、方便,白家海子、青草岭子、东道海子、梧桐窝子、“三北防护林”、新渠城子遗址、军垦村都在这条线上,所到之处,处处见景,又处处不同。同时,一0三团有着“中国甜瓜之乡”之称,这里的哈密瓜香、甜、酥、脆、营养、安全、绿色产品远销国内外。夕阳斜照,站在古老的胡杨树旁,吃着甜美的哈密瓜,那情致,意味,无法用语言形容。 走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你会发现这里一点也不恐惧,这里也并不缺少生机。梭梭、红柳、苦艾蒿、白蒿、蛇麻黄、囊果苔草和多种短命植物等物种颇多,黄羊、骆驼、野兔等更是随处可见。这里没有满天黄沙,却有湛蓝天空、异常鲜新的空气;这里,绵绵沙丘,蜿蜒流长,连绵不绝,起伏间见柔美,迂回中显百态;这里梭梭、红柳,姿态万千,婆娑着,扭曲着极力生长,那固执,那坚强,置干燥和严寒与不见,向风沙宣泄着生命的顽强;这里海市蜃景,风蚀风貌奇特异常,美不胜收。 如果这还不够,茫茫大漠绿洲沿途还有很多古“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北庭都护府遗址(红旗农场南)、土墩子大清真寺、烽火台、马桥故城、西泉冶炼遗址、一○五团场头道沟古城遗址等,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非常适合大众观光旅游、探险穿越,只有走进她,你才能了解她、理解她。 旅游指导: 1. 秋冬观景为最适(9月到12月),春夏探险独具味道(1到8月)。 2. 必备物品:墨镜、防风貌,口罩,拄杖(冬季探险),高腰运动鞋,厚袜子、防晒霜、防冻霜,唇膏,足够的水和食物(夏秋)、垃圾袋,适当的预防感冒发烧及外伤药品。 3. 住宿地方很少,最好带上帐篷露宿。 4. 自行车和越野车可顺利安全行走。 5. 非常适合野餐,只要带上生食和炊具,这里柴禾到处都是,红柳、梭梭烤肉、烤囊为最香。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
图木舒克佛教遗址 | 图木舒克佛教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图木舒克佛教遗址 图木舒克佛教遗址位于图木舒克镇英买里村(51团6连)西南1公里处。东经79°02′7.74″,北纬39°57′53.16″。时代:唐宋时期。1999年7月29日公布,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坐落于图木舒克山北端二级坡地上,遗址分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寺与西寺范围较大,中间较小,东寺南北偏东西走向,目前可见部分为大片红色土质的房屋残墙基址,呈长岛形分布,大致有15间,其中似大殿结构2处,长20米,宽15米,其余为小间。遗址中部可见部分房屋残墙基址2处约4间。遗址西寺与东寺在同一级坡地上,目前可见部分也为残墙基址,约有房间15间,按南北走向呈倒三角形排列,最北边一排由西向东依次为较大房屋2间,其中一间似为佛塔遗存,具体特征为一方形结构基址中间有一堆突起的土堆,破坏严重,但形制可辨,长宽10米。该遗址西边临图市至一间房公路,依次分布较大房屋结构残墙3处,其中一处较清晰,其余为一大片无明显痕迹的红色土,东边为4处较小房屋结构基址。 遗址东寺东山脚20米的山凹里分布有一些土堆,似房屋,也似墓葬,据资料记载,当年黄文弼先生曾在此处发掘过僧人墓,现由于管理权的问题加上巴楚县管理不善,造成工地挖沙取石破坏严重,该遗址北有一条便道东西方向绕山前而过,再向前200米为图市—51团公路,西部为图市—314国道公路。该遗址西寺东西长60米、50米,南北长133米、75米;中寺南北长72米,东西宽17米;东寺南北宽60米,长130米。该遗址山墙建筑方式以分层夯筑为主,佛塔土块磊砌。 |
骆驼圈子 | 骆驼圈子 骆驼圈子位于51团15连北约10公里。时代:唐-宋。 该遗址为一处基本方形结构遗址,长宽60米,面积3600平米。据当地人讲,此地早些年有骆驼队在此驻扎过,因呼“骆驼圈子”,至于遗址的年代据说很早,连他们也不清楚。遗址现只剩四周一段段残墙,高约3米,厚1米。在该遗址中和附近发现一些陶片,有红陶、黑陶、灰陶、夹沙陶等,陶质特征与琼梯木附近沙漠中发现陶片相似。但从目前情况和遗址形制特点及位置来看,东连琼梯木等遗址,西距唐王城约20公里,位于一条线上,站在残墙上向四周观察,虽然遗址内外都是红柳包和碱地戈壁,东面约500米为雅丹地貌,但不影响基本形制构造的判断,遗址周围地势平坦,有些地方似为田地,故此处更接近于一座小城址。城中没有建筑物痕迹,不过在城内东南角发现一盗坑,在城外东南方向10米处有一土堆,也被挖开几个盗坑,从这些盗坑的断面上看,似为文化层。此城保存现状较差,盗挖破坏严重,仅有的一点残墙也因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坍塌。 沿此城一直到琼梯木以东的广大范围内到处可见大量陶片。当地人把51团北边沙漠4连至柯枰的广大区域统称为“麻江勒克”,意为埋藏“宝贝”的地方。每当大风过后或是雨后,当地人就三五成群到沙漠中寻找、拣拾“宝贝”,几不落空。他们跪伏在沙漠的地面上,认真地搜寻着哪怕是和米粒样大的一点点“渣渣”,也被他们当成“宝贝”。普查组在城内外采集了一些陶片标本,主要有耳、口沿、底等。 |
麻将勒克古城 | 麻将勒克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麻将勒克古城 麻将勒克古城位于图木舒克市51 团5连北2.5公里。时代:唐-宋。2005年4月28日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片古屯垦区,其南面是喀什噶尔河古河道,北为大沙漠。越过喀什噶尔河古河道就是农三师51团的阿克塔木村。遗址面积6千平方米,周围的面积很大,地表散布的陶片很密集,多为夹细沙红陶,有的饰红色陶衣,基本手制,个别口沿部有轮制痕迹。口沿有平沿弧唇和方形唇,凹沿方唇等。器耳有半月形竖耳和柱形横耳。纹饰有划纹、附加堆纹和压印纹等。尚存的小城堡大概就是管理者们的驻地。该遗址的古代居民利用的是喀什喝尔河的河水进行灌溉,河水断流以后,遗址便成为荒漠。其东边有一座巨大的坟墓,至今保存完好。周围的古代渠道和田畦还依稀可见,有些小渠道里尚可拣到两千多年前的螺蛳壳。其放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河水改道,水源断绝。在民居的废址上拣到过不少玻璃碎片。遗址区内存在有许多雅丹,远望酷似古代城墙。 |
脱乌拉塔格驿站遗址 | 脱乌拉塔格驿站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脱乌拉塔格驿站遗址 脱乌拉塔格驿站遗址位于51团4连西约14公里。时代:唐宋时期。2003年2月9日公布,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唐王城起沿图市至一间房公路13公里处向东拐2公里处。沿老路绕山而行,可见自然形成的山顶烽火台下面的山凹里,这里三面靠山,南为开阔地,地势隐秘,风景绝佳,在山凹里依山势建有一大片遗址,面积约2700平米,现只剩残墙断垣,建筑材料为红色土块,东、西两翼砂山上也有建筑物残迹,主建筑区山腰有一块白色玉质巨石,直径10米,上面没有人为雕凿的痕迹,这座遗存盗挖破坏十分严重,盗坑、盗洞,前后相连贯通,一片狼籍,我们在盗挖的土中和洞口采集到了有莲花纹的浮雕石膏块和佛像残件,其材质特征与托库孜萨来佛寺残留物品相当,二普资料称为驿站遗址,但是从这些大量的残留物及遗址建筑特点、形制等分析,应为一座佛教遗址更为合适。 |
青湖御园景区 | 青湖御园景区 五家渠市青湖御园景区位于五家渠市南郊,紧邻青格达湖景区,南距首府乌鲁木齐32公里,景区内资源独特,风景秀美,占地面积2300亩,其中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水和绿地,因此,这里成为人们一年四季度假游玩的好去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宋词,总会把我们的思绪牵引至江南。但是,风景如画的不止江南,在青湖御园,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田园村舍,古典园林、曲径回廊,如诗如画,魅力无穷,不知不觉,就仿佛置身江南美景之中。 此外,青湖御园的五大主题园区,同样给您非同一般的感受——温泉养生润心园、观音文化主题园、湿地观鸟生态园、沙滩戏水休闲园、拓展康体健身园,囊括食、住、玩、游、会、文、悟,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能切身的感受到——生活,只要用心,其实可以更美好。 |
包尔其塔格宗教寺院遗址 | 包尔其塔格宗教寺院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包尔其塔格宗教寺院遗址 包尔其塔格宗教寺院遗址位于图木舒克市51团3连。时代:唐宋时期。2005年4月28日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坐落在包尔其山南端石质山体上,南北走向,遗址东、西为3连棉花地,西30米处有座现代清真寺。 该遗址六七十年代保存尚完整,后人为破坏严重,据当地人讲是人为用0炸山取石所破坏,该遗址南部基本无存,在北部可见断续的房屋墙基,房屋大小不一,有单间和套间。有一间房屋东西长8.3米,南北宽8.3米,墙厚1.3米,高约2.5米。遗址中常见佛造像残片和陶片,陶片多以红陶为主,也可见少量灰陶片,基本手制,据当地人讲述70年代时房屋保存尚完整,曾发现佛像和石桌。关于该遗址的定性,有学者认为此处为一处摩尼教遗址,其依据是遗址建筑风格和曾出土过摩尼教文书。 |
军垦公园 | 军垦公园 军垦公园位于五家渠市军垦路南段西侧,北邻油毡厂,原为师直园艺场菜地。1990年修建公园,黄海平主持规划、设计和建设,面积4公顷。至1992年共投资80余万元,建成凉亭、水榭、曲桥、水池、假山、喷泉、猴山、花房、牌坊和仿古大门、围墙及售票口等辅助设施。种植樟子松、红皮云杉等乔木20余种;丁香、榆叶梅花等花灌木10余种;月季、牡丹等各种温室花卉及地栽草花万余株。草坪4000平方米,绿地面积90%。2001年,投资54万元改造园内道路,铺设步行彩砖4500平方米,园林科自筹20万元,在园内建1200平方米的游泳池一座。军垦公园内有蒙古包、水上气球、钓鱼池、游泳池等娱乐设施,是专门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及夏季避暑建设的一座休闲娱乐公园。 |
四十姑娘坟 | 四十姑娘坟 四十姑娘坟位于50团下河东南10公里的胡杨林中。时代:15-17世纪。2005年4月28日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葬分布面积约15000平米,现墓区可见大量胡杨树枝围成或搭成的圈和堆,约有40余处,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在墓区东边有一间破旧的房子,门锁着。门前搭有一个凉棚,据向导讲,这是一位看墓人所住的房子,已经看了几十年了,老人靠信众的布施生活。此次普查时未见看墓老人,向导讲老人已于去年去世,关于此墓缘由,同样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有40位美丽的姑娘集体埋葬在此。传说无从考证,但从墓葬形制、特征判断,属15-17世纪本地墓葬特征较明显。 |
春柳生态园 | 春柳生态园 春柳生态园,位于乌五公路中段东侧,距乌鲁木齐仅26公里,交通四通八达,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兵团三星级农家乐。 生态园占地100亩,总投资120万元,有8座大小不等的蒙古包,4个标准间,包内配备了卡拉OK、自动麻将机、乒乓球和台球等娱乐设施。一次可接待300余人。 生态园以回归自然为主题,园区90%以种植无公害蔬菜和苹果、山楂、李子、葡萄等各类果树为主,游客们还可在园区内进行农事体验,亲手参与农作物、花卉、果蔬的培植和采摘,还可尽情垂钓,享受农家生活,为周边居民及外地游客提供了一处安静优雅、心情怜悯的休闲环境。 |
托库孜萨来塔格石堆墓 | 托库孜萨来塔格石堆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托库孜萨来塔格石堆墓 沿托库孜萨来塔格山腰北行,距离托库孜萨来塔格寺庙遗址北约500米处,发现两处较完整的石堆墓遗址,2座墓葬相距20米,墓葬由质密的黑色石块堆砌而成,墓葬规格:长2.5米,宽2米,墓呈椭圆形,其中一座石堆墓中心有一块高50厘米、厚40厘米、宽50厘米的方形石块,石块上有规则地布满人工雕凿过的痕迹,另一座石堆墓中心没有大石块,但在墓堆西2米处有两块大石头与第一座墓中心石块相当,似乎是人为挪动所致。这两座石堆墓在托库孜萨来塔格属首次发现。 |
葡萄园度假村 | 葡萄园度假村 葡萄园度假村是兵团三星级农家乐,位于222团冰湖景区,是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 葡萄园度假村占地2000平方米,可同时接待250人就餐,50人住宿。各种设施设备齐全,环境优雅。 葡萄园度假村以回归自然为主题,游客们还可在园区内亲自参与果蔬的培植和采摘,可以尽情享受农家生活。 葡萄园度假村为游客提供了一处安静、优雅、舒适的休闲环境。 葡萄园度假村竭诚欢迎您的到来!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