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沧州 >> 青县 >> 曹寺乡

曹寺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沧州观音寺

沧州观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东临大海西临涧,南控齐鲁锁幽燕。古刹历代高僧栖,名播天下誉津南。  《青县志》(清.光绪)载:观音寺在县西南四十里大孝子墓东南隅,同治(1867年)六年重修。观音寺位于新兴镇大孝子墓村东,始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但在其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帝王墨客到此观瞻凭吊,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  据说,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第一次南巡。其间,他察民情,观民风宦风,听说佛定和尚正住锡观音寺-,遂前往,康熙帝君臣一行驻跸(音同“闭”:马车)河间府太平庄行宫,并写下:“新霜来朔风,纳稼满西畴”的诗句。农历八月十五,观音寺举行达摩祖师圣诞0会,观音寺前佛旗猎猎、人山人海、络绎不绝,一派节日的气氛。康熙皇帝听地方-说佛定和尚是当代-,道法精深,决定与这位-见上一面,所以,轻骑便服来到观音寺,但见:牌楼高耸,山门巍峨,石狮雄距,金刚狰狞;层层宝殿,缃瓦朱甍(音同‘蒙’:屋脊);清风徐来,风铎悦耳;苍松笼烟,菊花怒放。这时,有一个小沙弥来到康熙面前,口诵“阿弥陀佛”,送上一张纸条。康熙展开,但见上句谒(音同‘夜’:拜见)语:“佛见佛龙天喜,佛光瑞见云霄里;国运昌隆见盛世,真龙见面佛留迹。”康熙见状,将随身玉扇一把赠与方丈,请小沙弥转交,君臣一行悄然离开观音寺。  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腊月初八,这一天是观音寺一年一度的施粥节,观音寺前粥棚热气腾腾、人声鼎沸。在游客中有一位军官十分耀眼、威风,他就是驻扎在观音寺东北三十里,青县兴济镇的驻军长官冯有茂,他前来观音寺烧香拜佛。冯有茂祖籍安徽巢湖,世笃佛教,怎奈,生子夭亡,于是来观音寺求子,知客师傅见远来的军官客人,立即上前引入客堂,命沙弥拴马献茶。然后,小沙弥端来腊八粥,但见碗中大米白如玉脂,小米灿若金粒,蜜枣红如玛瑙,青丝红点缀其中,另人馋涎欲滴。一行人用毕,来到观音大殿,夫妇虔诚叩拜,夫人拈得一签,曰:“将军戎身,福佑儿孙,后辈荣华,位列侯门”,夫妻大喜。后生一子,取名御香,字焕章,他就是叱诧风云的冯玉祥将军。  观音寺在康乾盛世之时,香火鼎盛,同治与咸丰年间重修,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国弱民贫,观音寺也失去往日的风采。清末民初,生灵涂炭,列强抢掠;军阀沸战,僧人逃散,千年古刹,毁于一旦;日寇入侵,国破家亡,仅存残垣断壁,也被毁修了炮楼。  今天的观音寺建在原址上,由大孝子墓籍佛教大师释仁宽从2002年开始筹资修建,首期工程已于2005年底竣工,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有山门、鼓楼、天王殿、施无畏佛殿、东方三圣殿、退居寮、西方三圣殿、方丈寮、僧寮等。  观音寺坐北朝南,东西长50多米,南北80多米,它的正面是山门,也叫“三门”即:无相门、空门、无作门,它的建筑风格属于重檐竭山式,“三门”始于汉明帝,在封建社会,只有帝王宫室设三门,其他官宦舍宅,均不得设三门;“三门”两旁是四尊威武的石狮,它代表着铺正摧邪;“三门”中间的台阶饰滚龙石雕,这叫“御道”,上面五条龙翻云吐雾,喻意五龙捧圣,这是一般人不能逾越的雷池,只有帝王才能踏足。  地址:沧州市青县境内      新兴镇  新兴镇位于青县县城西南20公里处。东临104国道,东有京福高速公路,南有京九铁路通过,民族路南北相连,交通方便,通讯快捷。总面积8.7平方公里,辖38个自然村,总人口3.6万,其中回族同胞1.4万。新兴镇现有耕地9.1万亩,年产粮食2.6万吨。大牲畜存栏0.87万头,其中牛0.77万头;羊存栏4.38万头;家畜存栏80.58万只,其中鸡存栏78.88万只.枣…… 详细++

盘古古庙

盘古古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沧州民谣:“一文一武,一国宝,一人祖。”文者,是一代文宗纪晓岚,武者,是沧州乃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国宝指沧州铁狮,人祖即盘古,盘古遗址就在今沧州市所属的青县境内。  青县城南6公里有村曰“大盘古”,村西有座盘古庙。大盘古位于黑龙港河(古黄河故道)西岸,其南有小盘古村,皆因相传盘古在此定居而得名。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在这里发现了盘古墓。大禹对开天辟地的盘古氏特别崇敬,于是把盘古庙修好,又修了享堂祭殿,然后留下200户人家,100户守墓,100户看殿。人们把看殿的这100户人家叫大盘古村,那100户守墓的人家叫小盘古村。据说这两个村名就是从那时留下来的,至今已5000年了。  那么,盘古为什么选择此处定居呢?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就开始漫游天下,这一天漫游到青县,见天悬日月星辰,地缀水陆山川,又见这里高岗松柏河边柳,平地瓜果兼五谷,百花争艳蜂蝶舞,鸟唱高枝鱼浮游,可谓草肥水美,木秀花香,于是便择此定居。盘古氏带领其家族垫台筑巢,造房建屋。一日在挖坑取土时,不料挖至海眼,立时泉水喷涌,遂成为后人所称的“盘古潭”。在历史上,盘古潭边曾苍松翠柏,高达数丈,游人咏其“潭波击碎月,松柏卷青天”。潭内常年泉水满塘,深不见底,且鱼虾繁多,故有“百网百鱼”之说,百里皆闻其名。  盘古庙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明曾重修,清康熙二十七年因河流冲刷,设于秋祠西南重建。  据记载,当年的盘古庙状似北京的故宫三殿,石、砖、木结构,琉璃瓦封顶,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前殿高三丈六尺,象征一年360天;台阶18登,为18层地狱之说;飞檐椽子108根,按36天罡、72地煞而布;每根椽头系铜铃一枚,照工、商、角、征、羽五音而置,有所谓“风摇铃响天动乐,光照殿顶地生辉”之说。殿内有身披树叶,手托日月的铁铸涂金盘古像,高一丈零八寸。中殿塑南海观音像,股坐莲盆,金童玉女两侧。后殿设老君、孔子、龙王三塑像,殿前有合抱粗的合欢树两株,殿后铁磬悬于古槐。  传说盘古九月初九生日,三月初三归天,于是盘古庙设一年两度庙会,会期各下天。每年春节一过,各地商贾云集而来,搭棚、占地、备货、洽谈,筹备三月三庙会;庙会一散,主持僧就抬着木雕盘古像出来行雨。待透雨落下后,农民们抢种早熟庄稼。秋天,不待庄稼收割完,全国各地商贾又蜂拥而来,筹备九月初九庙会,届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善男信女,寺院僧道,五行八作,泛舟骑马,云集而来。  

马厂炮台遗址

马厂炮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醒目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来自一个个著名的历史事件。  河北省青县马厂镇位于天津以南约60公里、青县以北约8公里处的北运河岸边,北靠津保公路,东临京福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方便。  签订《辛丑条约》之后的《天津条约》规定,清政府在平津周围20里内,驻兵不得超过300人,所以青县马厂和天津四周的其他军事要地一样就显得至为重要。  青县马厂镇自130多年前建兵营以来,始终是拱卫京津的重要军事基地,成为闻名遐迩的战略要地。  据光绪、民国版《青县志》载,马厂炮台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调部队移驻青县马厂,建兵营、炮台于京杭大运河东西两岸。东营区环城筑墙7.5公里,设炮台9座,占地351万平方米;西营区筑墙4.5公里,设炮台5座,占地126万平方米。共14座炮台,总占地面积478万平方米。今南运河东营区始终驻军至今。  现存中央炮台一座及东西营区十多座炮台遗址。保存较好的中央炮台于运东营区中间,占地1.1万平方米。有3层,通高11米,呈圆形。第一层夯土筑成,高4米,直径120米;第二层夯土结构,高3.5米,直径90米;第三层是三合土(粘土、白灰、糯米汁)夯筑而成,高3.5米,直径30米。炮台上修有炮位、暗道、排水道等。  围绕中央炮台,东、西营区沿围墙分别建有月牙形、碉堡形炮台8座和5座。  清朝,马厂炮台担负着“拱卫攸关”的重任,是中国近代史上现存较早、较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军事建筑,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封建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共和之路的历程,有着重要的历史、文物、文化、旅游和军事价值。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沧州市青县境内   马厂镇  马厂镇位于青县东北部、毗邻京津,是沧州的北大门。全镇辖24个行政村,4万多人,镇域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9.2万亩,104国道、-公路、津蒲铁路、京杭大运河贯穿全镇,交通发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几年来,马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走开放强镇之路,以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招商引资,拉动工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为主线,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基础,…… 详细++

觉道庄

  青县觉道庄是省级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已有上千年历史。忆过去非常神秘,它源于春秋战国时老子——李耳修性成道,著作“道德经”是一部博古通今的揭文,至今觉道庄和这里的人们仍以老子的“道貌遗风”绵绵不简的散发着尊重历史,尊重自然,以大不为的精神打造着这里的方方面面,使这里的蓝天绿地依然如故,享受着幸福与和谐。不仅如此,更为显赫的是,依然教化着人们认识真、善、美和上善若水、厚德载福的生续延寿之道,使这方远近的老百姓经常不断的到这里来学习、领悟新的感觉,得以净化心灵,得到自由完美的解脱。于此种种自始至今,来此旅游的形形色色的人们络驿不绝。观光的人们他们主要看青云观、老君墓、老子湖、老子堂、八仙阁、乾坤塔、丰都庙和四大城门;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看居民住宅商业街、庙寺街、美食城、体育馆、地热游泳池和高级别墅区——翰林村等景观;看这里的经济园区,即60万吨现代化特钢冶炼厂、60万吨新型焦碳厂、300万吨新型轧钢生产线、15000平米现代化大型超市“隆玛特”;还可以乘坐机帆快艇畅游1000亩水面的老子湖,可观赏到平原地区和另类湖光山色;垂钓爱好者,可到1500亩水面的双龙潭搞满载而归的垂钓,潭中的小鱼无计其数,2-25斤重的白鲢,草鱼,鲤鱼,螃蟹,湖虾少计也有50万斤。如看后有感悟,可投资五千万元建座“老子巷”,三年可收回投资,功德无量,是个见利见仁的好举措。总而言之,步入这个神奇的觉道庄不仅给您一个古朴典雅的感觉,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人们素质文雅,穿着时尚,一个四百八十户的村庄已有260辆国产和进口的家庭小轿车,街上大小车辆川流不息,忙得不亦乐乎。  觉道庄已是远近闻名的宗教文化省级旅游景点,他是老子修性成道,羽化重生的圣地,而文化氛围居全国第一。于此是一处宗教文化旅游的好去处,特别是五一劳动节,更是畅游觉道庄景区的最好时光。欢迎大家求近舍远来觉道庄一游,让您大饱眼福,为之一惊而留恋忘返。   

青县雷音寺

青县雷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音寺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金牛镇觉道庄,该寺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整体建筑有七殿七院,五桥五堡特点,即先秦式的城郭构造,并借鉴了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是一座集汉藏建筑艺术精华的上乘之作。寺内供奉着佛像32尊,神像14尊。  第一殿 首先看到的是四大天王,称护世四天王,他们分别是: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四大天王合起来即风调雨顺,寓示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第二殿 是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弟子,背对门口还有一位韦驮菩萨,是守护佛法佛寺的卫戍职。  第三殿 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传说各异,有妙庄王三女妙善之说等。  第四殿 供奉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称为佛祖,其左为阿难尊者,其右为迦叶尊者。  第五殿 供奉着西方三圣,亦称“阿弥陀三尊”,居中为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阿弥陀佛,其左为观世音菩萨,其右为大势至菩萨,两侧还供奉着十八罗汉。  第六殿 供奉着自在观音,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第七殿 为华夏始祖殿,供奉着三皇五帝。  两侧角楼还供奉着济公和关公。万步长城上还有孔子殿,供奉着孔子、孟子、朱熹、子路、颜回,南侧为始皇殿,右侧为孟姜女。殿宇庄严,造型奇异,斗角交错,参差有致,双河贯通,五桥遥缀,树木茂盛,环境清幽,香火缭绕,仙乐袅袅,可谓佛家净土,极乐境界。总而,纵观全景建筑,古朴典雅,规模宏大,是华北大地遐迩闻名的古刹之一。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金牛镇觉道庄  乘车线路:青县乘开往金牛镇的班车,到金牛镇后在换乘小巴至觉道庄可至。

盘古遗迹

  盘古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盘古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全国各地有不少盘古遗迹和传说。在河北省青县,盘古及盘古庙的传说与故事可谓延续古今,老幼皆知。青县的盘古遗迹众多且史志记载久远,在中国盘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十五史》中记述的盘古遗迹。  由于盘古精神所至,在台湾、广东、云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南等地有盘古遗迹上百处,仅盘古镇有多个,盘古村达20多个。  正统的史志应当是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它是中国古代各朝官方撰写的二十五部史书的总称。“盘古”字样在《二十五史》中有6处记述。最早的在《元史》中有两条:《本纪.世祖七》条“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祭祀志五·古帝王庙》条:“十五年四月(1278年5月23日),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  金朝天会七年(1129年)改置会川县,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4月会川县更名为青县至今。《明史》中有1条:《外国列传七·锡兰山列传》,锡兰山即现在的斯里兰卡。《清史稿》中有3条:《地理志十·陕西·延安府》、《地理志十三·江西·赣州府》、《地理志十九·广东·广州府》。  因此,就盘古遗迹而言,上述地区无论从正统史志的记载、年代的远近、遗迹的多寡,都无法与河北省青县的盘古遗迹相比。  地址:沧州市青县境内   

青县盘古庙

青县盘古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地处沧州北的青县城南6公里有村曰“大盘古”,村西有座盘古庙。大盘古位于黑龙港河(古黄河故道)西岸。其南有小盘古村,皆因相传盘古在此定居而得名。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在这里发现了盘古墓。大禹对开天辟地的盘古氏十分崇敬,首先把盘古墓修好,又修了享堂祭殿,然后留下200户人家,100户守墓,100户看殿。人们把看殿的这100户人家叫大盘古村,那100户守墓的人家叫小盘古村。据说这两个村名就是从那时留下来的,至今已5000年了。  盘古为什么选择此处定居呢?据青县民间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就开始漫游天下,这一天漫游到青县,见天悬日月星辰,地缀水陆山川,又见这里高岗松柏河边柳,平地瓜果兼五谷,百花争艳蜂蝶舞,鸟唱高枝鱼浮游,可谓草肥水美,木秀花香,于是便择此定居。盘古氏带领其家族垫台筑巢,造房建屋。一日在挖坑取土时,正巧挖至海眼,立时泉水喷涌,遂成为后人所称的“盘古潭”。在历史上,盘古潭边曾苍松翠柏,高达数丈,游人咏其“潭波击碎月,松柏卷青天”。潭内常年泉水满塘,深不见底,且鱼虾繁多,故有“百网百鱼”之说,百里皆闻其名。盘古的后裔不仅在这里修建了盘古墓、盘古村,还修建了盘古沟、盘古港等。  地址:沧州市青县境内   

青云观

  青云观,位于沧州市东北的青县觉道庄,西距青县县城20公里。观内有殿堂15座,供奉80尊神像,是华北平原上历史悠久的道观。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李耳弃周守藏室史官出行,云游四方至此地隐居,传经布道,民众由此相聚而居,逐渐形成村落,起名为道德庄。至元初,道号为“觉道”的张核大师来到此庄,四外化缘,在原老君讲经道场营造起一座颇具影响的道观――青云观。  道德庄也由觉道大师的功德更名为觉道家庄,后称觉道庄,而成了道教圣地。村周围先后建起了碧霞庵、五龙圣母庙等道观。历史上在此曾涌现出众多颇有造诣的道师和法师。  地址:位于沧州市东北的青县觉道庄,西距青县县城20公里    青云观

曹寺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马家场村

----

曹寺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