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张掖 >> 高台县

高台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有“戈壁水乡、北凉古都”之称的张掖市高台县,纪念馆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现占地面积198亩。园内掩埋着红西路-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先烈的忠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甘肃省党史教育基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甘肃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等。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过-、洪学智、张震、-、-、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外各界知名人士、部队官兵、干部、群众、学生等1000多万人(次)。现年接待游客量达67万人(次)以上。是目前全国反映中国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也是红西路军历史的纪念、展示、保护和研究中心。  为提升教育基地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增强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2007年6月,高台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工程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700万元,与2008年6月开工建设,2009年8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建成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建筑主要突出庄严肃穆、凝重简洁、大气磅礴的特点,着重体现出红西路军血战河西、血战高台的悲壮征程。依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递进排列,建有通透式大门及“血祭祁连”组雕、“血战高台”英雄群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纪念馆展陈馆。前园南、北建有对称的三檐双层五角亭各一座。纪念碑南北两侧分别建有董振堂、杨克明纪念亭。其中大型建筑物纪念馆展陈馆创意为古烽火台造型,体现了红西路军百年不灭的精神火焰,建筑面积3662.17平方米。纪念馆陈展内容以“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为主题,以详实的史料、图片、实物、艺术品、雕塑为主体,以电动图表、触摸屏和声光电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共设计大型景观3个、幻影成像1座、雕塑4座、浮雕5幅,展出图片300余幅、电文史料50多幅、图表12幅,展出实物120余件、艺术品7幅,多媒体显示屏5个、电子触摸屏4个。根据西路军作战计划和战斗历程,馆内设“序厅”、“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策应河东,建立永昌山丹根据地”、“血战临高,呼应西安事变后的局势”、“石窝分兵,西行支队进入新疆”、“全力营救,保存革命火种”、“忠心耿耿,西路军将士铁骨铮铮”、“光照千秋,西路军精神永载史册”8个展厅、1个英烈厅以及接待室、操作室等附属设施,充分利用现代的声、光、电等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地再现红西路军西征史实,科学合理地再现红西路军真实战斗场景,表达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红色品牌,利用“清明”、“七一”、“八一”等重大节假日,精心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员干部党性实践教育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先后举办“董振堂杨克明支部(中队)”命名仪式、“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红色旋律”、“红旗颂”、“红西路军精神永存”主题歌会、“红色诗歌”朗读会等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形成了纪念馆独有的教育品牌。同时,注重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双拥创建意识。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驻军联系,张掖军分区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处的官兵每年都来我馆参观学习,举办各类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系列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馆先后与省武警消防总队和张掖军分区结成了军民共建单位。目前,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已成为了红西路军专项旅游的核心景区、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也成为了“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过境顺访景区,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极为显著。  为了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红西路军纪念馆这一红色旅游资源,提升纪念馆整体形象和品位,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工程,2012年高台县政府在纪念馆东南侧划拨了65亩地用于纪念馆景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二期项目建设与一期项目建筑风格统一布局,整体规划,建筑景观与风格相协调一致,二期项目规划建有4200平方米的红色历程纪念馆,5000平方米的军魂广场,空闲地段美化绿化,营造红西路军纪念林生态景观,红色历程纪念馆主要布展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的光辉历程,通过学习、参观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更系统的接受党的历史教育,准确把握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目前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纪念林绿化任务全部完成,红色历程纪念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同时已着手进行红色历程纪念馆陈展布展工作。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高火公路  类型:陵园/墓地纪念碑纪念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936-6622136  开放时间:  8:3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大湖湾

大湖湾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大湖湾水利风景名胜区,处于高台农区腹地,国家AAAA级景区,是一处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水上乐园。

高台月牙湖

高台月牙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高台县城西郊1公里处,人称“小江南”。屈曲环绕,状似新月,故名月牙湖。公园占地总面积560亩,水域面积186亩。曲、拱、平桥交错铺架,亭、殿、台相映成影。岸上小道通幽,垂柳依依,曲径环绕;湖内芦苇摇曳,浮萍露面,舟荡楫行,一派江南风光。交通张掖西关车站乘车高台县城下车。   地址:张掖市高台县人民西路(城西郊1公里处)。  类型:城市公园湖泊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6.0元

祁连葡萄庄园

祁连葡萄庄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祁连葡萄庄园旅游区位于高台县南华镇,总面积2158.32公顷,有葡萄种植园、园艺科技园、葡萄酒生产工业园三大园区组成。根据三大园区功能,建成了集企业文化宣传、酒品展示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展示厅。  景区内栽植有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琼瑶浆、佳里酿、西腊、佳美、贵人香、黑比诺等26种世界名贵酿酒葡萄品种。栽植鲜食葡萄600亩,其中引进的美国“红提”葡萄因其口感特殊,色泽艳丽而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门票  10元  景点位置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    南华镇  南华镇位于高台县城南7.5公里处,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02个合作社,总人口2.2万人,耕地面积39140亩。兰新铁路、312国道横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发展前景广阔。 1995年5月,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96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1999年9月,被中…… 详细++

正义峡

  正义峡又名镇夷峡,当地人称石峡,位于罗城乡天城村,因地处黑河中下游交界处,且分上、中、下三段故今又称其为“黑河小三峡”。相传原来峡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巨石劈为两半,山崖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遗迹---神斧凿痕。  峡口周围山岭重叠,壁立千仞,飞鸟难渡,黑水中分,仅此一线。汉晋时期从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龙城的古道便由此穿过,正处于甘(甘州今张掖)、肃(肃州今酒泉)、蒙(今内蒙古)三方交界,而且左右山崖如刀削斧劈,十分险峻,自古有“天城锁钥”之美誉,在抗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发挥了天险要隘的战略作用,所以古人美其名曰“镇夷”,建国后方改为“正义峡”。这里旧有黑河古渡、苏台云香、紫塞平沙、赵墓烟冥、石峡晚翠、红崖早霞、东山峭壁、西岭生盐等“镇夷八景”,明代诗人岳正观后分别以此“八景”为题欣然赋诗赞赏,一时名播四方。  峡中山间古迹众多,其中又以霍王庙、赵公井和闫相师碑尤为著名。天城山上的霍王庙是当地人为纪念汉代名将霍去病而建,当年正是因为霍去病,使得匈奴惊弓丧胆发出“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牧业不生息;亡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公元前70年,峡外狼烟又起,汉宣帝派大将赵通率铁骑出镇夷峡迎头痛击,在石门山杀得来犯匈奴溃不成军,追击途中又得到乌孙国兵马的夹击援助,最终取得了击毙匈奴魁首的全胜战果。之后,赵通奉命留守峡口,在此筑城屯田,养马练兵,使匈奴数十年不敢妄动。赵通辞世后,当地军民在他生前亲自开挖的水井前立碑,铭刻“甘泉济众”以作纪念,后世称之为“赵公井”。出生在当地的闫相师,智勇双全,在平叛卫国中屡建奇功,最后官居甘肃提督。于乾隆27年病卒后,被朝廷加赠太子太保荣衔,乾隆皇帝特御赐祭葬碑,碑文如下:  “朕惟虎臣作镇,必资保障之材;麟阁铭勋,每悼宣勤之佐。是故生则锡之邠带,没则赐以嘉名,所以示国恩,励臣节也。尔原任甘肃提督加增太子太保阎相师,素娴武略,从任戎行。生长秦中,悉边陲之形势;奋身卒伍,有专阃之规模。方协镇于平凉,韬钤益展;逮建牙于湟陇,扬历恒多。属回部之归诚,佐军营而宣力。从征戈壁,威行葱岭之西;跃马崦嵫,勋策凌烟之上。何期疢疾。奄逝忽闻。特晋官衔,并优恤典。谥曰:‘桓肃’,肖厥生平。呜呼!听鼙鼓而兴思,眷怀弥笃;抚版图之式廓,克壮其猷。用纪贞珉,表兹华碣。钦予时命,贻尔后人。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其墓碑至今仍屹立在峡内闫家湾。  在正义峡,随处可见的奇峰怪石,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如“老君升天、二僧拜佛、金龟探水”等。其中闻名遐迩的要数“太上灵岩”,《山海经》云:“老子骑青牛,过函谷,西行入于流沙”。据说太上老君就是从这里羽化成仙的,身体变成了那块形如老翁的巨石矗立于山巅之上,有风时还微微晃动,似乎要离凡飞去。正义峡山奇水奇,更为奇特的是被誉为“树中之雄”的胡杨林。胡杨林俗称梧桐树,秋季叶片有红、黄、橙三种颜色,叶片有圆、扁、三角等不同形状,枝干奇崛,如龙似虬。余秋雨先生称赞它“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   

马尾湖

  高台县马尾湖水库位于高台县城西北36公里处,始建于1947年,总库容724.62万立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库,其中:上库库容235万立米,下库库容489.62万立米。属平原洼地旁注式水库。水库主要有引水枢纽、引水渠、水库大坝、腰坝进水闸、输水闸组成。水库有效灌溉面积2.35万亩,由高台县水务局罗城水管所管理。2002年1月,经大坝安全管理中心鉴定为三类坝,2002年7月,省水利厅以甘水发[2004]227号文批复对马尾湖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于2007年9月全面竣工。工程总投资142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40万元,县财政列支96.8万元,水务局水费列支242万元,群众自筹145.2万元。  围堤全长达13公里,内外坡上红柳、河柳、白茨等固堤灌木郁郁葱葱,其下缀满碧草野花,雉兔出没其间;天暖时天鹅戏水,仙鹤觅食,群雁翻飞,野鸭荡波,是候鸟栖息的好去处,以明媚绰约佳趣天成。库北张墩村与桥儿湾村之间,还有被誉为“黑河第一渡”的临河渠--北干渠跨(黑河)河渡槽,建于1977年,是跨黑河调水的成功典范。渡槽顶宽2.1米,可供农用车和人通行。远看如鹊桥飞架南北,又象彩虹辉映两岸,与合黎、罗城两座黑河大桥并称当代高台“长虹卧波”三景。水库由甘肃河西工程总队勘测设计,集高台、金塔两县之力于1949年建成。后经多次整修,于1978年用块石衬砌护坡,并在石缝中插植红柳、河柳,才解决了护坡防浪的问题。水库东南,榆水渠和黑河割出了一块被当地人称为“大夹滩”的河中岛,长达3公里,宽400到600米不等,与渠南片片稻田、河北双架山、古长城、烽燧遥遥相望,滩上红柳、河柳、梭梭等植物长势茂盛,青草如毡,是黑河沿岸的天然牧场。春、夏、秋三季马羊成群,牧童摇鞭,有可称“黑河野牧”的草原风光。  此外黑河沿岸还有大芦湾湖(临巷道乡渠口村)、东边湖(巷道乡西八里堡村西)、龚家湖(合黎乡七坝村南)、狼窝湖(临宣化镇乐三村)、李家湖(临宣化镇乐一村)、刘家深湖(黑泉乡黑泉村东南)、夜不收湖(临黑泉乡胭脂堡村)、后头湖(罗城乡花墙子村北)、正义湖(罗城乡罗城、下庄村北)、白家明塘湖(罗城乡河西村西北)等。   

梧桐泉寺

梧桐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梧桐泉寺位于高台县城南榆木山西侧山崖岭坡之上,距县城20公里,因山涧有滴滴泉及梧桐树故名。梧桐泉寺始建于前凉,相传,当时割据河西的前凉开国之主张轨接到山下村民报告,说这里有五色祥云缭绕山头,认为是吉兆,便率人上山察看,发现有一只七彩大鸟栖于梧桐树上,便焚香顶礼膜拜。返回后调遣工匠大兴土木依山跨溪修建寺院,香火十分旺盛。后来寺院屡经兴废,清嘉庆年间曾建无量佛殿,咸丰、同治年间毁于回民反清战火。  后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至民国元年(1912),重建殿宇。有无量佛殿、真武庙、仙姑庙、药王庙、玉皇阁等五大殿,呈现出以佛教为主,仙、医、释、道四教并存的奇特格局。每殿相隔十数丈,缘阶而升,如五星联珠。又有木质卧龙天桥,横跨山涧,与桥东五台山相连,山上建筑有“五行宫”,自上而下分金、木、水、火、土五层殿宇。在盛景最高峰的金顶环顾山隈,茂树千丈,浓荫一碧,梵宇琳宫,星罗棋布,烟霞弥韵,流泉萦回,鸟舞花繁,旧为高台十景之一,号称“梧桐仙景”,是境内佛教、游览胜地。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前后,适值春暖花开,前往拜佛、游览者络绎不绝。清代名臣张廷弼游历后曾作《梧桐仙境图》传世,为后世重建提供了重要佐证。196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二年就被当作“四旧”拆毁。为了还“梧桐仙境”本来面目,90年代,建成大雄宝殿及佛阁、禅房等建筑14间,并落实绿化保护,使寺院重获新生,使其旅游胜地的功能得到发挥。清代袁泰曾赋诗曰:“人间何处觅桃源,烟绕丛林月度垣。留得心灯明一点,流泉滴滴悟仙源”。民国徐家瑞赋诗道:“滴沥丹泉灌醍醐,白云红寺映青梧。登临疑入天台路,莫谓桃花一片无”。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台烈士陵园由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纪念亭,烈士公墓,纪念碑等纪念建筑物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有“塞上水乡、北凉古都”之称的高台县城,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现占地面积200亩,馆内掩埋着红西路-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是目前全国反映中国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年接待游客量达到26万人(次)。2008年,纪念馆进行了改扩建,改扩建后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整体布局呈“7”字型,依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递进排列,建有通透式大门及大门组雕、“血战高台”英雄群雕、红西路军纪念碑、红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红西路军纪念馆。前园南、北建有对称的三檐双层五角亭各一座。纪念碑南北两侧分别建有董振堂、杨克明纪念亭。西南角建有1.6万平方米的生态园,北面两亭间建有红西路军战史陈列馆。馆内珍藏文物3000多件。纪念馆采用传统的文物、图片、照片展示和多媒体景观箱、光电模拟场景、壁画、雕塑、投影等现代陈展方式,有效提高了纪念馆的影响力、震撼力和吸引力。现已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一流教育基地,又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高台县博物馆

  高台县博物馆是张掖市第二家国家级三级博物馆,位于黑河湿地新区,是一幢三层高的仿古建筑。博物馆建筑面积5565平方米,其中展厅2723平方米,文物库房800平方米,另有多功能电教室、游客服务中心、贵宾接待室、办公室等设施。  馆内现有藏品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2件,二级文物151件,三级文物292件,时代大多界定为汉、魏、晋时期,是省内县级馆中,一级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其中,魏晋壁画砖、彩绘木器、木版画、十六国时期的纪年简牍和汉晋丝绸,构成了我县博物馆的馆藏特色。近年来,我县馆藏的彩绘壁画砖曾由国家文物局选调赴加拿大、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展出。这些出土文物科研考古价值高,突出反映了五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方面的历史文化信息,弥补了在这方面正史无载的缺憾。  目前,高台县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收藏、展览;文物修复;社会文物征集;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等工作。举办过“高台魏晋墓与河西历史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过《高台魏晋墓与河西历史文化研究》大型学术论文集。为我县文化工作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从张掖乘坐火车或大巴前往高台县,火车站和汽车站都在南华镇,到县城还有十公里左右,可乘坐出租车。  门票  免票参观  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  景点位置  中国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解放南路32号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骆驼城位于高台县城西20公里处。始建于东晋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是后凉建康郡太守段业另立年号建立的北凉国国都。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骆驼城不但是北凉初建时的国都,而且是汉代乐涫县、唐代建康军的故址。  骆驼城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城。城墙基厚6米,残高7米。除东北角外,其它三角都筑有长方形角墩,前部城垣东、西、南三面各开一门并筑有瓮城,内城南垣正中辟门并筑瓮城与外城相通。全城布局合理,是遗存较完整的汉唐故城。  明代诗人沈青崖过高台留诗道“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两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泥穿曲巷,白鸥冲雨过横塘。当年画舸中流处,谈笑行兵寄羽觞”。这首诗道出了当年故城周围人丁兴旺,水清树茂,阡陌纵横的田野风光秀色。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乡永胜村  类型:古迹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许三湾城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三湾城及墓群遗址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发掘于1958年,为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遗址。许三湾城址平面为方形,城东西长66米、南北84米,南面开门,有瓮城。城内有建筑基址。城周围有墓群三处,有带砾石封土的墓葬3000余座,密集处封土相互连接。在城西3公里的五道梁,分布墓葬1000多座。许三湾城及墓群是汉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重要的历史遗址,对研究当地的历史、经济、以及十六国时期割据政权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骆驼城以西8公里处的新坝乡许三湾农场,还有一座古城遗址---许三湾古城遗址。2001年这座古城及其周围的墓葬,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虽然在规模上远逊于骆驼城,但完好程度在同时代遗址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被专家称为河西半荒漠地区古城遗址的典型代表。  许三湾古城遗址有两处,一处是旧存汉、魏晋时期古城遗址残骸,方圆约三百米左右。另一处就是现存的许三湾古城。它和已损毁的古城遗址及其许三湾墓群,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许三湾古城城垣面积10600平方米,城墙高12米,墙面宽1.5米,有巡墙遗迹。东西墙面有马面,所谓马面就是古代人骑马上城下城的路面,在遗址考古学上简称为马面。现存许三湾古城分为内城与外围二重结构。内城基本完整,有瓮城。从建筑结构上看,这座古城的建筑风格,与明代长城、寨堡的建筑风格一致,当属于明代建筑。地面表层遗存有明初民窑青花瓷碎片和洪武挖足过肩磁碗底遗物。现存许三湾古城是明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高台站,明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至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之间高台守御千户所的治所遗址。总之,这里曾经是高台明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中心。屯兵1120人,管理民户约千户左右,是甘州通往肃州的一个中介支点。  从这座内外二重建筑的古城遗址上,我们可以明白,古代筑城在有水源的地方挖护城河作为防护守御城池的第一道防线;在水源短缺或没有水源的地方筑城,用黄土夯筑外围墙,以期阻隔骑兵和攻城部队直接接近城下。明代的兵器除枪、刀、剑、戟、弓箭、弩机这些常用兵器外,在城防守御上又增加了一样新武器,那就是短距离火炮。从遗址的建筑结构上就看到这一点,外围墙距城墙在30-40米之间,外围墙的高度仅为内城高度的一半,从城上发射箭、弩、火炮,可以有效的杀伤攻城部队的攻击能力,而这些技巧,在今天看来不足一提,但在古代大刀、长矛时代的战争中,却反映出高度的城防守御技术和智慧。  许三湾遗址周围坟墓密布,森然林立,分外壮观而又恐怖。每到黄昏时,这里便呈现出一幅“哀鸿绕荒冢,落日映孤城”的边塞怀古图。许三湾墓群是目前河西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密集型汉晋古墓群,包括城西南墓群和五道梁墓群,总数达4000多座。其中西南墓群不足五平方公里内就有墓葬3000多座,密度之大,在全国也绝无仅有。五道梁墓群顾名思义是墓地中间筑有5道堤坝,是古人为防止山洪危害城廓、农田和墓葬所建。  1958年,城内曾挖掘出成堆的五铢、大泉五十、货泉、开元通宝等古铜币和箭镞、带钩等物,总量达一吨多。城附近还出土了“部曲督印”、“赵猛印”、“蔚多君印”铜印三颗及错银带钩一枚;已发掘的古墓中发现了前秦建元十四年的纪年墓画像砖、魏晋画像砖、木牍、前秦木板画、牵马俑、汉晋钱币、铜晋等,以品位高、数量多填补了国内五凉时期史料空白,突出反映了该地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方面鲜为人知的真实情况。  景点位置  甘肃省张掖甘州区  

摆浪河水库

  摆浪河水库位于祁连山脚下,距高台县县城50多公里,是高台县境内最大的黑河支流,沿岸五弯九曲,渊险流急。当地群众从1958年开始先后在长沟寺、四湾建坝拦河,历经艰难最后在五湾建成了高台历史上难度最大的山谷水库。该库最大坝高43.5米,横跨长度465米,宽6米。此外,还建成长196米的14跨高架过河渡槽,河心段最高排架达31米,高峡平湖,库渡相映,成为前后30年几代人心血汗水铸成的水利奇迹。远望青山作幕,白云挂纱,势如雄关锁谷,蛟云横空,波光耀宇,水平如镜,在雪岭菁坡拥抱下极为壮观。坝坡上建有纪念亭和纪念碑,碑上刻有修建水库过程中因公捐躯的20名烈士的姓名。水库左右在施工中被人力削平的十多座山峰已化作梯田,绿草菌菌,平川漫漫,峡谷幽幽,充分显示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毛泽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名句在这里得到了验证和升华。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高台,物华天宝,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境内湿地面积占张掖黑河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是黑河湿地的核心区。黑河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区分为:河桥景观区、湿地景观区和野生水禽保护区,区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雪,游人置身其间,野趣横生,心旷神怡。湿地水波粼粼,水天相接,鱼虾成群,水草丰美,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是人间仙境,鸟类的天堂。黑河在春季川流不息抒放着自己的豪迈;夏季用乳汁哺育着河西大地,文静而优雅;秋季汹涌澎湃;冬季宛如一条条白色的哈达献给尊贵的客人。

小海子水库

  小海子水库位于张掖市高台县城以东17公里处,南华镇小海子村。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1.8公里,库区四周有的农田林网、绿地、红柳,田园和自然风光极佳,环境优雅、清逸悦目、幽静恬适。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4平方公里,是一处集农业灌溉、休闲旅游、水产养殖为一体的自然景区。  景点位置  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  

羊蹄沟城址

羊蹄沟城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羊蹄沟城址位于高台县红崖子乡赵家疙瘩村东南200米。俗名“羊蹄鼓城”。城平面呈“回”字形,外城南北长206米,东西宽160米,面积2960平方米。北墙正中辟门,门外有半圆形瓮城。中央为内城,南北长76米,东西宽68米,面积5168平方米。北墙正中辟门,门外筑方形瓮城,城门向西。城墙黄土夯筑,毁坏严重,现存基宽5米、残高0.5--8.5米,夯层厚约0.12米。地表散见灰陶片及瓷片。城址保存较差,但对研究河西古城建筑史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阎维家族墓

阎维家族墓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阎维家族墓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为清代甘肃提督阎维(1691—1762)及其家族墓地。墓地分布面积500平方米,茔圈内有碑楼、阎维碑及墓葬8座,保存较为完整。碑楼高4.5米,墓碑碑身高1.98米、宽0.83米,额首宽0.85米,高0.62米,赑屃碑座长0.96米,宽0.64米,为研究清代河西地区丧葬礼俗提供了实物依据。2010年被高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高台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城关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大湖湾 高台月牙湖 祁连葡萄庄园 正义峡 马尾湖 梧桐泉寺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博物馆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 摆浪河水库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小海子水库 羊蹄沟城址 阎维家族墓
宣化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大湖湾 高台月牙湖 祁连葡萄庄园 正义峡 马尾湖 梧桐泉寺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博物馆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 摆浪河水库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小海子水库 羊蹄沟城址 阎维家族墓
南华镇 祁连葡萄庄园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大湖湾 高台月牙湖 正义峡 马尾湖 梧桐泉寺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博物馆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 摆浪河水库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小海子水库 羊蹄沟城址
巷道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大湖湾 高台月牙湖 祁连葡萄庄园 正义峡 马尾湖 梧桐泉寺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博物馆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 摆浪河水库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小海子水库 羊蹄沟城址 阎维家族墓
合黎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大湖湾 高台月牙湖 祁连葡萄庄园 正义峡 马尾湖 梧桐泉寺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博物馆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 摆浪河水库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小海子水库 羊蹄沟城址 阎维家族墓
骆驼城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大湖湾 高台月牙湖 祁连葡萄庄园 正义峡 马尾湖 梧桐泉寺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博物馆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 摆浪河水库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小海子水库 羊蹄沟城址 阎维家族墓
新坝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大湖湾 高台月牙湖 祁连葡萄庄园 正义峡 马尾湖 梧桐泉寺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博物馆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 摆浪河水库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小海子水库 羊蹄沟城址 阎维家族墓
黑泉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大湖湾 高台月牙湖 祁连葡萄庄园 正义峡 马尾湖 梧桐泉寺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博物馆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 摆浪河水库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小海子水库 羊蹄沟城址 阎维家族墓
罗城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大湖湾 高台月牙湖 祁连葡萄庄园 正义峡 马尾湖 梧桐泉寺 高台县烈士陵园 高台县博物馆 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许三湾城及墓群 摆浪河水库 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小海子水库 羊蹄沟城址 阎维家族墓

高台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