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武来雨 古交三杰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武来雨,号听涛,古交市武家庄村人。道光辛己(1821年)科举人,大挑一等。历任平武、绵竹、庆符知县。他生性明敏,精于听断,所至之处,政绩斐然。在绵竹任职时,土匪肆意横行,民不聊生,来雨亲督团练,佩刀跨马,直捣贼巢,擒其贼首,散其余党,境内局势好转,民众过上了“道路兴歌”的安稳生活,他受到了人民的忠心拥戴。有一年,他奉命外出,绵民竟有“如失父母”之感。 咸丰八年,武来雨调任庆符知县。庚申(1860年)9月,滇匪叛乱,攻打庆符。该县无城可守,武来雨自知城池难保,乃打定舍身救民的主意。他先与妻张氏诀别,然后提笔写下一道遗书,揣于怀内。随后遣散县衙一应人员去保护城中百姓。而他独自身穿官服,先朝北方拜了几拜,拜毕,端坐于县衙大堂之上,服毒以待。他那妻子张氏知其夫已决死志,来雨前脚刚走,她便穿戴整齐,焚香庭院,哭道:“老爷,贱妾母子先行一步,在阴间等你。”边哭边发狠心将一岁儿子符官用棉被致死,她亦悬梁自尽。 倾刻,贼匪冲入县衙,为首者素闻其清名,不忍杀他,劝他归降。武来雨镇定自若,轻蔑地笑道:“我乃皇家七品命官,只跪天地君亲师,你等鼠辈,竟敢出此狂言,倒是此刻放下屠刀,尚不为晚,如若执迷不悟,恐你等祸及九族。”众-哪能听进此忠言,未等首领发话,便挥刀舞剑向来雨刺去,武来雨身负重伤,对贼匪大声斥道:“你们杀死我可以,杀死我的家人也可以,但是千万不可伤害城中的父老百姓。”骂毕,因剑伤、毒药发作,口吐鲜血卒于案桌之上。-见状,无不为之动情。搜出遗书看罢,众人纷纷跪倒拜叩。遗书写道:“不肖知县武来雨顿首庆符县士民:雨虽叨科名,毫无韬略。上负国家委任之恩,下惭抚育百姓之义。无城无兵,众当共晾。今日死节,分所当然,但无儿女,两袖清风,尸柩还乡,所费不少。本县水秀山清,雨甚羡慕,偿士民垂怜,择一善地,环植梅花,穴葬其间,夫妇相倚,建一牌坊,题曰:死节县令武来雨之墓,则生生世世图报无穷。” 为感念武来雨大义忠节,贼首命手下人购置棺木,将武来雨全家入殓,又押来僧侣数十人,为其诵经念佛,追荐亡人,同时遵其遗嘱,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打点妥当,率众撤离,以后再未侵扰。 庆符百姓闻听武来雨殉节,全城吊孝哀声四起,富户捐地,贫民送丧,为之厚葬,并建忠节坊,修武公祠,刻其手书于祠壁,以示永念。同时将他比作康熙年间武昌兵变中的监司叶映榴一样的英雄而大加颂扬。后任知县得其遗笔,百感交集,上奏咸丰皇帝。武来雨的事迹感动了咸丰,遂颁诏:“嗣子武凤威,世袭云骑尉,永袭勿替。”并恩赐半副銮架。武来雨的事迹在当地和家乡广为传颂。《山西通志·人物志》有传。 [以上内容由"买咸菜的"分享。] |
阎广居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阎广居,字子仁,号安亭,古交市河口镇河口村人,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举人,历任湖南省常宁、慈利、耒阳、芷江、麻阳知县。他所至之地,以清理积案、杜绝贿赂、维持治安、振兴文化教育为重。当时耒阳社会上刁蛮欺诈成风,歹徒结伙闹事。阎广居绳之以法,并以诚心驯服感化了歹徒,前后历经五年时间,使耒阳的社会秩序井然稳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耒阳民众十分感激广居,自发合伙筹集财物以代广居接济军饷。阎广居调离后,耒阳民众还经常去看望拜访他。 乙卯年间(1795年),三厅苗人发生变乱,他奉命调任辰沅协助办理军务,一应事宜,无不经理尽善,受到大宪的赞许。 在芷江任职时,贵州小竹山的教匪闹事。他部署兵卒在晃州驿站将他们一举擒获,经审讯,当场释放了许多无辜的受蒙蔽者,从而平息了教匪的变乱。 嘉庆二年,补授麻阳知县,其地为边陲要镇,苗匪出没无常,民众纷纷出逃,田业荒芜。阎广居采取有效措施,修建石碉,构筑城堡,招抚流民,募集丁壮,训练乡勇,清剿匪夷,致使苗匪不敢再犯,民众渐渐归乡务业。形势安稳之后,他又编集条谕,修造义学,亲为训课,深得百姓的拥戴。大中丞姜公对他十分赏识,特作檄文号召湖南、湖北二省的官员都要学习仿效阎广居的为官之道。 在麻阳任职的第三年,西晃山贼匪张方兴作乱,阎广居单骑深入虎穴感化了匪首,散其余党,遂以功荣升乾州直隶州同知,官居正五品。当时乾州经兵乱后,城廓坛庙悉成瓦砾,百废待兴。阎广居到任伊始,即筹划修复,相继设义学、实仓储,教民开采煤矿,种植二麦。同时他还从家乡调去了铁匠、木匠等艺人,改造了当地的生产工具,使农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他因地制宜,利用湾溪双塘建起石碉14处,石堡13处等兵防工事,防患于未然。后来阎广居亲率兵马清剿散匪,先后擒获了匪首石大贵等人。在剿灭麻里湾的苗匪时,身先士卒,亲临上阵,斩获无数,使境内的局势焕然一新。他的功绩除受到大宪的褒奖外,还通报了家乡的晋知府。 在职4年后,阎广居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所,终年57岁。乾民痛哭罢市以示哀悼,并纷纷-。遂以国朝“名宦祠”和乡间“乡贤祠”设立了祭祀广居的祭坛,以示永念。后奏请朝廷,被追封为朝议大夫,官居从四品,并在他的家乡修建了“功德牌坊”,以表彰其功迹。与此同时,敕封其祖父阎汝祐为文林郎,例贝也赠奉政大夫;敕封其父阎文宝为文林郎,例赠奉政大夫。 [以上内容由"鱼鸡"分享。] |
折遇兰 (?~1793) 清代诗人、书法家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折遇兰(?~1793),字佩湘,号霁山,阳曲县南沟村(今山西省太原古交市草庄头乡南沟村)人。清代诗人、书法家。 折遇兰少而天资颖异,才敏学博。乾隆乙卯、庚辰联捷进士。初任甘肃正宁知县,在其任内,修缮城池,构筑石堤,捐廉赈民,撰修县志。后调任会宁知县,旋署静宁州,时值朝廷远征准噶尔,兵差络绎,遇兰部署井然,毫无贻误,受到大宪的器重,遂派他到河州辑捕盗贼。那时盘踞于河州境内的盗贼活动猖獗,民怨载道。他愤然命笔“稂莠不除,嘉禾之害”。于是采取悬赏、缉捕并重等措施,依法惩治了一批惯匪,使得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受到了百姓的高度赞誉。 在正宁、会宁、河州任职期间,折遇兰目睹了当时的战争场面,深有感触地写下了长诗《拟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玉关迢迢不得入,来时百马今存十。杀气晚作天山云,雪花乱落无冬春”,表现出忧国忧民、渴望和平安定的情怀。 在河州任职时,因母亲病逝,折遇兰去职回乡守孝。家居时,写有《山居杂咏》五道,其中有句云:“一从疏世事,终岁把犁锄。村色牛羊外,秋砧水石余”,在描写田园生活惬意自在的同时,流露出几分归隐的心情。 守制毕,折遇兰补授湖南浏阳知县。上任后,即捐建义学,振兴书院,政绩斐然。此际与湖南著名诗人李调元等组成“冷香亭诗社”,邮简往来,颇为频繁。大宪素念其才,量调长沙,委审积案。期间,湖广总督孙补山甚为赏识,曾向大诗人袁子才(袁牧)赞扬说:“折治狱事,有古循吏风”,尝以“山右风流第一人”称誉之。 不久,因父亲、祖母相继亡故,折遇兰再次去职回乡守孝,足见其孝悌之心。家居之日,设馆受徒,成就多人。起复后,任广东普宁知县。缺简事少,弹琴自理,袁子才游粤,折遇兰与之过从甚密,有诗唱和。他很敬仰袁子才的风流潇洒、弃官遨游的风度,在奉和袁诗中有句云:“安得从公脱尘鞅,题诗直到阆风岭”,袁归去后,曾对人说:“吾此行得山西一人,诗有风格,学有根底,乃风尘中麟凤”,给折以很高的评价。 之后不久,他又调揭阳任职。这里地处海疆,公务繁冗,折遇兰不惮勤劳,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后终因积劳成疾,病殁任所,终年50岁。 折遇兰生平廉惠明敏,所至俱著政声;诗文书法,各自成家。著有《霁山文集》《看云山房诗草选》,辑诗200余首,选有《古文集宜》,均刊印行世。他的生平事迹,在《山西通志·人物卷》有传。 折遇兰的为人与才识,还受到当朝名流纪晓岚的赏识,据清《折氏家谱》记载,遇兰为纪晓岚的三大门徒之一。他一生先后在甘肃、湖南、广东等地当了八任知县,县县留下了他的伟大诗篇,处处流传着他的光辉业绩。 [以上内容由"WQ996635"分享。] |
阴和俊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阴和俊,男,汉族,1963年1月生,山西古交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研究员。 1979.09——1983.07,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师资班学习; 1983.08——1986.09,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助教; 1986.09——1989.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无线电物理专业; 1989.03——1992.09,太原工业大学(今太原理工大学)数力系讲师; 1992.09——1995.03,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攻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1995.03——1998.01,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1997.02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8.01——1999.08,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第三研究室副主任(1998.09晋升为研究员); 1999.08——2001.08,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持工作)、法定代表人(1999.12当选电子所党委委员,2001.03经电子所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1.08——2006.07,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2006.07——2008.01,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 2008.01——2015.11,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11.4.28,当选中国宇航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5.11——2017.03,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7.03——2017.04,-、市政府党组成员; 2017.04——,-,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兼)。 2018年1月30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当选北京市副市长。现任-,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兼),北京市京密引水(含怀柔水库)市级河长。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二届北京市委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社会兼职:中国雷达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总装备部军用电子元器件专家组成员,信息产业部军用电子元器件专家组成员,《无线电电子学文摘》主编,《电子科学学刊》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青联委员。 [以上内容由"妮儿"分享。] |
邢阴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邢阴氏,女,清道光、同治年间交城县河北都盘道村(今嘉乐泉乡盘道村)人,其父因医术精湛闻名乡里,邢阴氏自幼秉承家教,及长工诗善书,尤精医术。 后嫁古交镇邢宝德为妻。她对乡村常见病、多发病有很高的治疗技术,还潜心专研医学理论,“特制灵药,遍疗乡僻无医之症”(《交城县志》语)。婆母双目失明,她精心照料起居达30年之久。为医婆母眼疾,长年累月悉心研究药理,终创奇方,仅施数付,就使婆母重见光明。 [以上内容由"3566568"分享。] |
康生瑞 (1919~197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康生瑞(1919-1974),原名康心宽,古交镇李家社村人。出身于贫农家庭,幼年丧父,随母移居河口镇。 1933年,年仅15岁的他,被生计所迫到太原西北实业公司铸造厂当了童工。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太原后,他回到河口镇,被推选为河口镇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领导该会发动群众组织自卫队、参军参战,维护社会治安,实行合理负担,支援抗日。之后,他从师学木工。 1943年春,他参加工卫旅二十一团,在团部当修械工人。同年秋调入交城炸弹厂,学习制造地雷、手榴弹和炮弹。由于手榴弹和地雷的拉线供不应求,他苦心专研,依据纺车的原理,制造出只用一人摇车,一人拨线,就能纺出7股棉线的大型纺车,满足了拉线的需求,还节约了劳力。后又制造出以木轮带动的鼓风机,代替了手拉风箱,加大了风量,提高了炼铁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 1945年7月,他调入晋绥八分区炸弹厂,发明了杀伤力较大的跳高0地雷,还制造出蒸酒精机。1949年3月,他转到晋中军区修械所,后又到忻县军分区修械所当工人。1951年任忻县军分区土木建筑社副经理,负责土木工程的技术指导。翌年,调山西省军区后勤部营管科,晋升为技术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后勤部工程队副队长。以后十余年间,他为省军区及所属各分区的修建工程设计施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连年获物质奖和荣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评为五好干部,1966年晋升为工程师。 1969年转业回乡,被聘为古交区化肥厂工程师兼任财务供销科科长,参与了建厂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1974年冬,他应聘为太原市对外贸易局搞工程设计,11月21日赶赴工地时,不幸因车祸遇难。 [以上内容由"3965778"分享。] |
张起鹏 (1906~194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起鹏(1906-1944),字子翔,交城县西曲村(今古交镇西曲村)人,1944年,日军侵华势力已成强弩之末,他避居太原,任教于工业职业学校。受人诬告,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入狱而惨遭杀害。 人物经历 少年时即酷爱图画,1920年在交城县第一高小上学期间,常在课余之暇,临摹勾画,入醉如迷。1923年考入太原市山西美术专修学院悉心学习图画。1926年考入北平艺术学院,亲受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教诲,他勤奋学习,刻苦专研,所画的翎毛、紫藤、螃蟹、梅、菊,还有不倒翁、钟馗等,颇受齐赏识。1930年他受聘为太谷铭贤中学美术教师。1年后因父病弃教返乡,代父经营在本村开设的“富恒涌”商号。暇时即室外写生,从大自然中摄取素材,进行创作。 人物成就 他笔下的雏鸡、鹰、鹊、向日葵、南瓜等,无不形身兼备,惟妙惟肖。1930至1937年间,先后在太原市海子边自省堂举办过3次个人国画展览,每次展出作品近200幅,以写意花鸟为主,均受到爱赞赏。首次展出时,齐白石曾在画上题词,并写了润格。 1938年,张起鹏任阎政权交城县政府财政科长。1940年春,日军侵占古交镇后,充当维持会长、伪交城二区区长,兼任古交“新民小学”校长。是年11月,古交镇日伪军在武家庄逮捕了5名抗日干部,他参与保释了2名。1942年夏,辞去伪区长,专任小学校长。1944年,日军侵华势力已成强弩之末,他避居太原,任教于工业职业学校。受人诬告,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入狱而惨遭杀害。 [以上内容由"襄樊老百姓"分享。] |
赵承辉 (1920~194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承辉,太原古交人,1920年出生。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参加牺盟会,任协理员。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交城县六区区长、县抗日民主政府副科长。他不顾个人安危,经常深入到敌占区活动,开展政民工作,坚持抗日斗争,开辟了一些新的村庄,为扩大和巩固根据地打下了基础。1941年调晋西北行政公署工作,1943年重回晋绥八分区任离(石)东县武委会主任。 1944年赵承辉调任交(城)东县武委会主任。他胆大勇敢,经常舍生忘死,深入到敌据点周围及敌人活动的地方,建立健全民兵组织和民兵联防哨,团结群众和民兵参加武工队,一起造雷、布雷,围困石千峰、古交镇日伪据点。在他的精心组织领导下,姬家庄民兵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地方武装,远近闻名,古交敌人闻风丧胆。 1944年10月,赵承辉带领民兵在姬家庄一带开展反“扫荡”斗争。4日夜间,古交日伪军300余人突袭姬家庄,包围了民兵们的住房。迅速组织民兵扔出手榴弹,从房顶突围。他趁着0的硝烟率先跳出窗外与敌人拚杀,打死一个敌人,不幸腿部中弹,无法行走,被反扑上来的敌人连捅数刀,壮烈牺牲,年仅25岁。赵承辉牺牲后,曾任晋绥八分区副司令员的张永青在11月19日的《抗战日报》上撰文悼念。 [以上内容由" AL "分享。] |
阎士龙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阎士龙,广居子,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阳曲县学宫颓废已久,他慨然以募修为己任,邀集有关人士共为经营,并亲自督工10余年,修复告竣,他已心力交瘁,不久病逝。 [以上内容由"襄阳好风日"分享。] |
阎士骧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阎士骧,广居子,字六山,清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任山西省太平县训导,著有《阎六山诗文存》、《槐堂杂咏》,纂修《欧阳县志》,刻有《文中子中说》及《格言录》。 [以上内容由"评论们"分享。] |
赵士文 (1909~195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士文(1909-1954),交城县武家庄村(今姬家庄乡武家庄)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中共交城县委的指示,动员群众集资入股,与交城县贸易部门联办药店。 1930年在太原开设宏发客栈。 1935年返乡在武家庄村公所管钱粮,兼营小本生意。 1937年冬,参加阳交边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中共交城县委的指示,动员群众集资入股,与交城县贸易部门联办药店。 1943至1945年7月秘密前往太原,利用旧关系开设信义商行(实为根据地的地下物资供应站),自任副经理,常以商人的身份做掩护,冒着危险,往返于敌区与抗日根据地之间,想方设法买回根据地奇缺的药品、布匹、食盐、纸张及办公用品等,供应晋绥八分区、交城县党政机关及驻地部队,部分还出售群众。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回到武家庄,继续经营药店。1954年病逝。 [以上内容由"287545381"分享。] |
康秃则 (1922~194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康秃则(1922-1946),交城县张山圪垛村(今常安乡张山圪垛村)人。1940年初,他参加了民兵。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民兵队长,带领民兵坚持对敌斗争。 1946年冬,阎军和“0奋斗团”进占了古交部分地区,他毅然投入自卫反击战斗。同年12月29日,他带领民兵参战队在张山圪垛山上狙击进犯平原川之敌,敌一部从后山迂回包围过来。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他当机立断对民兵说:“你们赶快撤退,我来掩护!”民兵们安全转移后,敌人已经逼近上头。他独自奋战,子弹打完了,接连扔出仅有的3颗手榴弹,炸死敌人4名、炸伤2名后奋身跳下山崖,摔断了腿,被围追之敌捅了20余刺刀,壮烈牺牲。 [以上内容由"人啤"分享。] |
小娄峰事件遗址 | 小娄峰事件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小娄峰事件遗址位于古交市常安乡小娄峰村。1942年1月1日,中共清太徐、榆太祁县委和县政府、七专署机关及清太徐游击四大队、120师手枪队全体指战员进驻小娄峰村,准备召开七专区党政干部扩大会议,整编部队,总结工作,部署对敌斗争。由于领导轻敌麻痹,3日拂晓,遭到太原、古交日伪军三百余人轻装突袭时,四大队等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激战中,张振福等32名干部、战士英勇牺牲,清太徐县委书记肖靖、七专署专员李晓等六十多人负伤,四大队一连连长孙法等30人被俘,清太徐、榆太祁党政干部和部队遭受严重损失。小娄峰村也蒙受较大损失,25头牛、11头驴、骡全部被日军抢走。 小娄峰村 小娄峰村现有农户253户,人口634人,劳动力250人,党员22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6名,女党员2名)耕地总面积3568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40元,是古交市2012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常安村 |
---- |
科头村 |
---- |
郭家梁村 |
---- |
水益村 |
---- |
龙庄沟村 |
---- |
小娄峰村 |
---- |
东塔村 |
---- |
南头村 |
---- |
张山圪垛村 |
---- |
西庄头村 |
---- |
麻家口村 |
---- |
辛庄村 |
---- |
曲坪村 |
---- |
水圪垛村 |
---- |
端端圪垛村 |
---- |
睦联坡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