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大同 >> 广灵县

广灵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始建于2007年8月,位于“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以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晋北绿色经济区”、“京西旅游休闲地”、“塞外民俗风情园”——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城东,门前为201省道,右边是同广高速公路出口,交通非常便利。  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是全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剪纸专题博物馆。下设“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广灵县多堂剪纸文化产业园区有限公司”、“广灵县张氏剪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大同市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和“广灵县张氏剪纸文化艺术中心”、“广灵县佳佳剪纸文化用品中心”等6个单位,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博物馆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9600平米,馆舍3600平米,是一座青灰色秦砖汉瓦式仿古建筑,博物馆高三层,两翼二层恰似凤凰双展翅,内设十三个大展厅和一个地下收藏厅。现有藏品16000余件,其中展出国内外各种流派、各式风格的剪纸精品1640余幅,各展厅作品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博物馆节假日不休息,全年免费对外开放。  博物馆主楼东侧是广灵绿色食品、传统小吃、传统佳肴餐饮文化街。西边是民俗住宿和广灵非遗互动民俗风情文化街,“演艺厅”为游客开设广灵剪纸设计、生产、包装30多道工艺流程体验区互动区和文艺演出,为游客提供“吃住行娱购游”全程服务。2013年底被国家旅游局批准认定为AAA级旅游景区,是山西省唯一特色旅游景区。  景区地址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城东   最佳旅游时间  全年  开放时间  早8:00到晚6:00周一闭馆  景区门票  免票  交通信息  驾车沿s36高速公路行驶,广灵收费站下高速行驶约2公里即可到达景区。  旅游提示  1.咨询电话:0352—8960589;2.网址:www.zggljzys.com  

甸顶山

  距广灵县城48公里的六棱山南侧,有一片总面积66平方公里的高山草甸。这里植物种类繁多,花草茂盛。在核心区有一座稀奇的大山叫甸顶山。山脚下起伏蜿蜒的路边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块块一片片,在灿烂的阳光下色彩迷人;沟沟岔岔里的山杏、山桃、野黄花、蕨菜、油苹苹等野菜野果一簇簇一丛丛,点缀的到处生机盎然。山腰间的松树林、天然桦树林、沙棘林郁郁葱葱,密不透风。  甸顶山海拔2008米,北依大同地区的制高点黄羊尖,西临浩瀚的册田水库。山顶之上覆盖着绿色的毡毯,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凉风吹绉了碧海花浪,白云与游人擦肩而过。  原生态的抽象艺术在这块绿地上铺开。草甸上四季有花,处处有花,简直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初春乍暖还寒,蓝色的白头翁,紫色的马兰,黄色小叶锦鸡竞相开放;仲夏时节,草高花旺,碧茵似锦。白色的雪绒花,黄色的罂粟花,淡蓝色的翠雀花争相媲美。秋季,芳草依依,鲜花灿灿,彩蝶翩翩,百鸟啾啾,硕果累累。隆冬季节这里的沙棘一支独秀,横空出世,染红了洁白的雪,燃烧了碧蓝天,一派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在这里诞生。  甸顶山野生植物种类很多。如沙葱、野韭、蕨类、百合、桔梗、苦荬菜、野黄花、蘑菇等。野生菜蔬植物大多生长于不受污染的天然草甸,作为绿色食品开发,蕴藏着无限商机。甸顶山最珍贵的东西要数雪绒花和羊肚菌。  雪绒花大多生长于阿尔卑斯山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她们高不过10厘米,洁白色的花瓣完全开放后也只有2厘米大小。花蕊上长着细细的绒毛,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淡淡的黄颜色,看起来并不属于艳丽娇媚的那种花卉。但是,由于它只生长在非常少有的岩石地表上,因而极为稀少。奥地利人说,雪绒花顽强而且独立,不惧怕恶劣条件和孤独,寓意着勇敢和坚韧。这个冰雪中怒放的生命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婀娜的身姿,只因她独特的魅力,成为奥地利敢雪绒花的国花,在西欧一些国家是赠送贵客的“礼品花”。1878年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和德国等政府颁布保护雪绒花的条例。雪绒花目前也仍然被列为濒危植物。国外研究表明,雪绒花可以阻止紫外线中的自由基,防止细胞膜受损,延缓衰老过程,并抑制黑色素形成。广灵甸顶山的雪绒花,满天遍野,腑拾皆是,面积6平方公里。面积之大品质之优在国内非常罕见。  雨过天晴,散步在草甸上,细心的人都会发现颜色不一,形态各异的野生菌破土而出。大如银盘,小似米粒,最珍贵的是羊肚菌。羊肚菌为大型食用真菌,目前全世界仅发现20种,《中国真菌总汇》上记载了8种。作为珍稀野生菌,羊肚菌主要分布在印度锡金和克什米尔的高原地区。在印度出口价格为每千克136美元。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每100克干羊肚菌就含有蛋白质24.5克。因此,有“素中之晕”的美称。羊肚菌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其外形似羊的肚子,故人们称为羊肚菌,它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羊肚菌可以迅速缓解病人疼痛感,阻止肿瘤细胞的扩散。研究人员认为羊肚菌提取物可用于癌症的化疗。在广灵县的甸顶山一场雨过后,羊肚菌便摧生出来。每年的夏秋季节,特别是在雨后,人们三五同伴,挎个小筐,带上食物,便进山了。说说笑笑走上蜿蜒的山路,迎着山风,沐浴着阳光,置身于世外桃园之中。    信息来源:广灵县人民政府信息网络中心  信息来源:广灵县人民政府信息网络中心

汉白玉石林

  汉白玉石林  广灵县汉白玉石林坐落在县城西北部堪称华北地带物种资源宝库的六棱山主峰东侧。  汉白玉石林在六棱山主峰东侧与阳高县交界的鞍口段上,海拔2175米。据测绘资料显示,石林平面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体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00米,景观柱型群体最高约30米。据介绍,这一区域内植被良好,树木、植物、动物、大理石、铁矿石等各类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自然景观的汉白玉石林,造型各异,错落有致、千姿百态。石林最奇特的地方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照、不同的方位来观赏,就会出现不同的景致,其中有“观音送子”、“渔翁撑舵”、“将军归来”、“群仙聚会”、“故土难离”、“蟾待天食”、“金鸡报晓”、“群羊暮圈”、“企鹅-”等景观。  关于石林的形成,曾经有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钱方和陈安泽、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高级工程师徐朝雷等有关专家学者,先后多次到此实地考察认定,这座汉白玉石林形成于四亿年前,是由远古时代冰川切割和冰斗风化而成,为“我国独有,世界罕见”。据资料记载,该地区有古冰川遗迹的存在,这也充分证实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在20年代提出的“关于大同地区地壳在古代冰川时期发生过大规模冰川运动”的科学论断。  据山西省地勘局217地质队勘测,汉白玉石林的矿体藏量近千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三。广灵县有中国名泉水神堂,有第二悬空寺的圣泉寺,有林、山、水自然风景区的白羊峪等,惟独具有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汉白玉石林属双重身份,其价值可想而知。汉白玉石林已纳入县域旅游开发线路。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六棱山主峰东侧

水神堂

水神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灵水神堂,人称“塞外小天堂”。位于广灵县城东南,与县城相连。这里的风景区融林、山、水、寺为一体,由壶山古建筑群、中国名泉水神堂壶泉、泉湖、林地、绿地组成。  古建筑庙宇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寺内存有明清时期的壁画,反映当时广灵县的生活状况,被当地人誉为“广灵的清明上河图”。  古建筑内有一座六角七层实心0式砖塔,还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阁、钟鼓楼等,整个建筑紧凑朴雅,小巧玲珑,与壶泉水环饶映衬,夏秋碧光潋滟,春冬雾气空濛,被称做“小蓬菜”。遍布壶山岛四周山石磨牙石刻和古钟记载着历史沧桑演变。由壶山岛向四周远眺,百步湖、丰水湖、下河湾、枕头河、遇逢山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与3万亩湿地相连,遥相呼应,犹如画卷。  水神堂泉是由壶山四周万斛珠玑的群泉随地而涌成湖,水质为天然矿泉水,流量为每秒0.55立方米,当地人称“神泉”。由于这里的泉水常年恒温保持在3—7度不变,所以,下雪天湖面也不会结冰。而与之相邻的丰水湖(人工湖),湖面上就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由于壶泉流量大,在其东南汇集成了两个天然的矿泉水库,分别叫枕头河水库、下河湾水库,夏天的时候,在矿泉水库里游泳、划船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地址:大同市广灵县城南东南(距离大同市有100多公里)  类型:历史建筑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信息来源:广灵县人民政府信息网络中心  信息来源:广灵县人民政府信息网络中心

白羊峪风景区

  白羊峪风景区  白羊峪群山属恒山山脉,位于广灵县城西20公里处,属南壶森林公园五大景区之一,总面积10万亩,由山、水、林、革命遗址、寺庙遗址五部分组成。  白羊峪是典型的山、水、林有机结合的自然风景区。峡深15千米,有15道湾。整个山峡逶迤起伏,三万亩林区波澜壮阔。峡谷两侧翠峰叠嶂,山林浑然一体,山中有林,林中有洞,洞中有水,山泉密布,瀑布高悬,条条小溪,汇集成流,为壶流河源头。峡谷中,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大批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有将军崖、仙女峰、卧虎山、虎头岩、抬轿山、小龟山、老君洞和广灵县古代“八景”之一的“白羊暮霭”景观。  这里更有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将军对弈”,“仙女牧羊”,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春夏季节里,繁花似锦,鸟语华香。山林中的天然中药材,名目繁多,至今查明的已有一百余种,食用山蘑比比皆是。峡谷中山泉流过的湿地,目不暇接,身临其境顿感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游兴倍增。  白羊峪内和峪口分别建有白羊寺和清凉寺,均已毁,现存遗迹。有碑刻“元大德六年”(即元成宗九年,公元1302年)的记载。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城西20公里处

广灵圣佛寺

广灵圣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圣佛寺松涛     圣佛寺位于县城南14公里的圣佛林山中,始建于金章宗泰和年间,明嘉靖四十二年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内计有各类殿宇120余间,是广灵有历史记载规模最大的佛寺。但由于历史原因,于1967年被毁,现存寺基址、碑林、塔林,民间重修药师殿五间。塔林为佛教禅师墓塔,属清代建筑。原有14座,现存8座,塔高1.55米,直径1.5—2.5米,均为砖彻须弥座。那里有3500多亩天然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松涛阵阵,鸟语花香,空气润洁,被人称作“天然氧吧”。再加上神秘的“聚宝盆”传说,为其增添了无穷魅力。   

广灵县湿地

  广灵县湿地  广灵县有湿地30000多亩,保护较好,集中连片,无污染,植被类型多样,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这里聚居着陆栖野生动物24目65科,278种,鸟类15目43科130种,兽类6目15科33种。植物有34科89属120余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黑鹳、白尾海雕、大鸨、金雕、大天鹅、猫头鹰等鸟类在迁徙过程中栖息。县城内实行集中供热,四季空气清新,全县二级以上天气达283天。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境内

圣泉寺

圣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山西广灵县城南有座壶山,上有大士庵和水神庙的合称“小悬空寺”。寺庙建于山巅。创建于北魏时期,现存为明代时期遗物。  小悬空寺为平面八角形的建筑,有山门、正殿、东西殿、钟楼等。殿堂的雕刻手法细腻,钟楼结构玲珑,前有掖门穿过,周围设有回廊围护。  寺内东南隅,矗立一座高约二十米,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上雕有斗拱、门窗、塔刹、脊饰,结构规整,形体秀丽,比例优美适度。  寺内一口古井,直通山下泉源。丰水源泉环山涌出,壶河水至此与丰水汇合,形成广百余亩的巨潭,夏秋之际碧光潋艳,当月色绞洁明亮照映泉源中时,与殿堂楼阁交相辉映,颇有江南水乡风光姿色。   

玉福山烈士陵园

玉福山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灵县玉福山烈士陵园位于广灵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玉福山上,始建于1948年,自2001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占地面积61, 366平方米,园内主要建筑有纪念广场、烈士纪念塔、解放纪念碑、烈士公墓、烈士纪念碑林等。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位于广灵县城西北三公里处,属九华山一峰,北依群山,南临壶水,海拔1254米,是县城遮寒避暑是天然屏障。登峰眺望,广灵盆地山川尽收眼底,身临其境,疑入画中,令人心旷神怡。为县内宗教名山。千福山峰顶庙宇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共有各类殿宇70余间,主殿有“北岳行宫”、“九仙元君祠”和广灵古代“八景”之一的“千福晓钟”钟楼,峰顶庙宇脚下前方开阔地,面对正山门建有戏楼,每年“娘娘圣诞日”四路八方居民男女云集于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千福山庙会,朝山者看戏者络绎不绝,蔚为壮观。  千福山庙宇毁于1966年,庙宇内外古树木花草亦遭破坏。现存碑林为县级文物保护。1998年以来,已有民间志愿者自发组织,在原基础上进行恢复建设,通往山顶道路正在开通。  千福山四周均有开阔地相围,俗称“洼”,东为鞍山洼,西为王后洼,北为珍珠洼,南为前怀洼。加上九华山峰与峰之间山坳,面积在万亩以上,是大规模营林,开发旅游区的最佳所在。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已将千福山列为全县生态建设重点绿化区域之一,对千福山按风景进行规划建设,恢复“千福晓钟”景观,使其作为县城的绿色屏障,成为供人们观赏、休闲、度假、避暑的旅游胜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千福山汉墓群

千福山汉墓群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福山汉墓群  千福山汉墓群(第四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广灵县城西2.5公里千福山南麓  为汉代聚族而葬之墓群。位于千福山南麓坡地之上,墓群南低北高依山而葬。明显暴露地表上的封土堆有9冢,民间俗称“谎粮堆”。墓群占地面积约333000平方米,南北向排列,东西向并穴。其中1、2号和3、5号墓封土直径为30至35米,高15至20米;另5冢直径为17至20米,高14至17米。保存尚好。  1984年清理两座砖室多室墓,出土器物有陶楼、壶、罐、案、勺、盘、人佣、猪俑和部分铁器、铜镜、钱币等。  1988年清理一座石圹木椁墓葬,出土器物有铜鼎、洗、鑑、镜勺、骰、鎏金弩机和少量陶器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洗马庄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洗马庄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第二批省保)  时代:汉  地址:广灵县城东10公里处洗马庄村  汉墓群分布在村北较平坦的耕地中,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共有十一座汉墓。现存九座封土堆,呈圆形,高4——7米,周长130——400米。保存基本完整,另外两座墓的封土已毁。1992年发掘了其中的一座,墓为汉代多室砖墓,穹窿顶。墓室总长6.2米,宽1.53米,距地面1.8米,出土文物有罐、勺、耳杯、壶、灶、井、案、仓等陶器及铜镜,铁带钩和两枚“大泉五十”、四十四枚“五株”钱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殷家庄民俗村

  殷家庄民俗村  殷家庄村地处晋东北黄土高原,东与河北省蔚县一砂河相隔,村西是恒山支脉凤凰山。地势平坦,山川秀美。天(天镇)走(走马驿)线、朔(朔州)蔚(蔚县)线两公路叠汇斜贯全境。东距北京市256公里,西距大同市150公里,又是广灵县城与蔚县县城的中点,北距京(北京)大(大同)高速公路阳原入口46公里,东距张(张家口)石(石家庄)高速公路蔚县入口17公里,交通相当便利。  殷家庄村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温度适宜,年蓝天白云日(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在250天以上,不曾遭受污染,是现代社会发展旅游的“净土”。  殷家庄村行政隶属素有“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的广灵县蕉山乡。据记载,历代曾隶属云州(今大同)、应州(今应县)、蔚州(今蔚县)、代州(今代县)和近代的察哈尔省,特色地域文化明显,历史内涵相当深厚,是远近闻名的古村庄。  殷家庄村建村在北魏时期,殷氏居民在元代前广泛居住,故得名“殷家庄”,期间并无兴盛,留于后世资料较少,自元代中后期外迁来的马氏居民逐渐繁兴,取代殷氏成为村子的最大姓氏,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繁盛热潮。村北堡就在明朝开始兴建,嘉靖年间,落成“壬丙门”,古堡格局初成。正在此年间,富甲一方的马姓商官(姓名、身份待进一步考证)为其在京城做官的胞弟及其家族修建府院——“七星院”,一直建、修,最终,在清道光年间,“三庙一堡”格局完成!  1、“三庙一堡”格局  三庙:村西兴隆山“三官庙”(现已毁损),北堡“钟王庙”(现已毁除),堡南“七佛寺”、“观音殿”(现已毁损),一堡:北堡。  兴隆山相传是蔚、广两县“汉墓群”的“龙眼”。“三官庙”就座落于其山头之上,房屋格局为座北面南、“四合庙宇”,正房为五正两耳,门额横悬“三圣宫”牌匾一块,内中供“天官爷”,“地官爷”、“水官爷”分列左右;东、西各三间偏房,左供“五谷爷”,右供“马王爷”;正中一山门左右各三间下房供僧、道往居。庙南下半山腰,有一背南面北“佛道戏台”。此庙建筑是明代风格,高墙大瓦,斗拱飞檐。但在文革时期,绝大部分被拆除,留下了青砖地面和一棵几百年老龄的木瓜树默默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真武庙”建于村堡的正北,“三合建构”,上房供“真武大帝”,左鼓楼,右钟楼,形如两手环揽村堡。文革时期,“钟王庙”也无可幸免的惨遭灭顶之灾。  堡南“七佛寺”:村最大的庙宇就数“七佛寺”,占地3.5亩,采用两院套连型。前进院供观音菩萨,又名“观音殿”;后院内供七尊-。山门朝南,石阶直下,两尊石狮(已被不法分子盗走,现正追查中)威立左右,院内挺立百年苍松(已被伐)。庙宇建筑之奇,风格之异,实属罕见。但在文革中同样被毁。  一堡:殷家庄北堡,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500余年,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10米,地势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呈双手合十状。具有传统村堡的建筑特色“北庙南门”——北“真武庙”,南“壬丙门”,其门高9米,宽6米,长13米(不计堡墙),两扇堡门在清咸丰年间包铁,上镌钉“天下太平”四字,堡门过道均为青石铺就,经过几百年的碾压,形成两股很深的车辙,成为相当蔚为壮观的历史印记。  2、“七星九连环院”  殷家庄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院落80余处,房屋基本上保持原貌,未被破坏,全部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白灰青砖墙体,板瓦筒瓦双层覆顶,屋顶起脊吻兽,门楼精雕细作。院落布局多样,可分为连环套院型、里外套院型和四合院三种。最典型的连环套院型有九连环院,九院呈七星北斗状分布,称为“七星九连环院”,此院建筑规格和风格,与商人院落完全不同,豪华中透着威严,气派中透着等级,奢侈中透着含蓄,雕作中透着官情。各房院尊卑分明,功能齐全,豪华有度,气派有节;里外套和四合院虽是偏房、下室、外亲居用,但也是用材讲究,工艺精细,大门楼、二门楼砖雕影壁等配备齐全;就连车、马、伙房大院都修雕细致、布局气派,有利于下人生产、活计、生活方便。所有房屋均向本院开窗,防盗功能强。  “七星九连环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建有地下防御工事系统(有待专家考证),地窖相连,直通堡外,这一点更符合了官宦人家的心里特征,使得这一院落从本质上更区别于其他商人院落。  院落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是这些古民居的一大特点,大门口的上马石、抱鼓石、雕花基石、木制雕花门头、兽头、雕花木柁头、雕花窗格和影壁上、烟囱上的各种砖雕或人物、或祥禽、或瑞兽、或鱼宏、或花卉无不栩栩如生,充分显示着古代建筑师的精湛技艺。  “堡、院、庙”形成了殷家庄村最显著的旅游资源特色。  殷家庄村遗留的古迹,尤其是“七星九连环院”,是相当能体现出明清古居民俗文化特色的,是完全与我省“王、乔”大院特点及意义不同的特色院落,这样的院落在全国现存的且保存如此完整的已然不多,这就足能体现出保护和修缮古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蕉山乡殷家庄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0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15日:8:30—17:30  10月16日—次年3月31日:8:30—16:50  门票价格:  旺季:125元/人(4月1日—10月31日)  淡季:80元/人(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景点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  交通  市内乘3路车在云冈石窟站下车  

悬空寺

悬空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空寺(第二批国保)  时代:明  地址:浑源县城南5公里北岳恒山下金龙口西崖峭壁  据《恒山志》记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六世纪),后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皆明清遗构。全寺建筑悬挂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崖壁呈90度垂直,崖顶呈倒悬之势。寺坐西朝东,寺门南向,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开,渐次增高。寺院呈长方形,长数十米,宽约5米,有大小殿阁四十余间。共分三组。第一组建筑以三官殿为主体,是奉祀道教之所,几座殿内供奉道教塑像。中间一组建筑是以三圣殿为主体,殿内供奉佛教造像。最后一组建筑是以三教殿为主,奉儒、释、道三教之祖。三教殿为全寺最高的建筑,为三层檐歇山顶,内奉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像。  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结构奇特壮观。建筑悬梁下面以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每层以壁间中插木梁为基,梁柱上下一体,楼阁间设有栈道相连。综观悬空寺内建筑布局参差有致,错综而不显杂乱,四十余间殿宇分布得井然有序,交叉而不失严谨,各殿阁间均有楼梯或栈道相联,楼梯或明或暗,曲折迂回,虚实相交。游人至此,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视,悬崖若虹;隔峡遥望,如壁间雏风欲飞。  悬空寺内,还有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大小儒、道、佛像78尊和各种碑刻题咏,皆为珍贵的文物。  景区地址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  最佳旅游时间4月——10月  开放时间(冬季)8:30——17:30;(夏季)8:00——18:00  景区门票旺季:130元/人淡季:125元/人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2013》51号文件关于推动美丽山西休闲游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1悬空寺景区门票价格从3月1日至11月30日由原来全票130元(旺季)优惠为124元,(门票24元,登临费100元),半票65元(门票15元,登临费50元);2悬空寺景区门票价格从12月1日至次年二月底,门票登临费由原来125元(淡季)优惠为115元(门票15元,登临费100元),半票63元(门票13元,登临费55元)。3、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证件购买登临费为50元(门票免费);7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可享受免票待遇;每年中国旅游日(5月19日)、世界旅游日(9月27日)悬空寺景区免收门票费用只需购买登临费即可进入参观导游讲解:30元/批次。  交通信息自驾:北京方向:京大高速-大同方向(400公里,行车约4小时)-应县出口下高速--北岳恒山、悬空寺。太原方向:大运高速—大同方向(350公里,行车约3.5小时)--应县出口下高速--北岳恒山、悬空寺。  旅游提示1.浑源属晋北,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2.恒山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但早晚温差大,建议您适量增减衣物。3.开放时间:8:30--17:30  地址:大同市浑源县东南郊恒山脚下  类型:古迹寺庙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52-8327300  开放时间:  夏季08:00-18:00,冬季08:30-17:30。  门票信息:  旺季(3月1日-10月31日):124元/人(门票24元,登临费100元),半票65元(门票15元,登临费50元);淡季(11月1日-次年2月):115元(门票15元,登临费100元),半票63元(门票13元,登临费55元);身高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军人、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等凭有效证件免票;身高1.2-1.5米儿童、60至70周岁之间老人凭有效证件半票。悬空寺 悬空寺 悬空寺 悬空寺 悬空寺

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相传4000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连绵数百里。横亘寨上,主峰海拔2017米,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殿亭楼台,给雄伟的北岳增添了不少秀色。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余处,最为著名的就是悬空寺。悬空寺坐落在金龙口的绝壁上,一组红绿相映的建筑群,玲珑剔透,像是一幅彩画贴大石壁上,又像无形的线把几座小房子系在半空。正如当地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该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  山门依山势朝南,全寺大小40间殿宇台阁紧贴岩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龙,东西窄如衣带。外观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内部联系颇见匠心,有的用栈桥凌空飞渡,有的以暗道相通,有的在石级上攀登而过,有的拱越石壁穿窗入室,有时使人好像已面临绝境,几经回旋,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  全寺建筑分为三组。先是三宫殿,这是道教的天地。几座泥塑像都是乌眉黑颜。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意。继而是三圣殿,这是佛家的世界,佛像丰臂润面,端坐莲席,目光微启。最后是三教殿,这里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右是圣人孔子,左是道祖老子,他们神态各异。竭力表现出所主教宗的雍容大度。  景区地址浑源县城南  最佳旅游时间4月——10月  开放时间(夏季)6:30——19:00(冬季)8:00——18:00  景区门票进山费:30元/人寺群门票:60元/人缆车通票:54元/人悬空寺:130元/人  旅游提示恒山停车场距顶峰还有4千米,从停车场上到顶峰只需要1个多小时。参观庙宇旅游时间一般安排三四个小时。如需要住宿,停车场旁有宾馆,也可选择住在当地农家。恒山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多为晴朗天气,早晚温差大,年平均温度6.1℃。您最好多带一件衣服,以抵御早晚的寒气。  地址:大同市浑源县恒山南路  类型:国家公园山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0.5-1天  电话:0352-8322142;0352-8324212  官方网站:http://www.byhs.net/恒山 恒山 恒山 恒山 恒山 恒山 恒山 恒山

广灵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壶泉镇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甸顶山 汉白玉石林 水神堂 白羊峪风景区 广灵圣佛寺 广灵县湿地 圣泉寺 玉福山烈士陵园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殷家庄民俗村
南村镇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甸顶山 汉白玉石林 水神堂 白羊峪风景区 广灵圣佛寺 广灵县湿地 圣泉寺 玉福山烈士陵园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殷家庄民俗村
一斗泉乡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甸顶山 汉白玉石林 水神堂 白羊峪风景区 广灵圣佛寺 广灵县湿地 圣泉寺 玉福山烈士陵园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殷家庄民俗村
蕉山乡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甸顶山 汉白玉石林 水神堂 白羊峪风景区 广灵圣佛寺 广灵县湿地 圣泉寺 玉福山烈士陵园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殷家庄民俗村
加斗乡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甸顶山 汉白玉石林 水神堂 白羊峪风景区 广灵圣佛寺 广灵县湿地 圣泉寺 玉福山烈士陵园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殷家庄民俗村
宜兴乡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甸顶山 汉白玉石林 水神堂 白羊峪风景区 广灵圣佛寺 广灵县湿地 圣泉寺 玉福山烈士陵园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殷家庄民俗村
作疃乡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甸顶山 汉白玉石林 水神堂 白羊峪风景区 广灵圣佛寺 广灵县湿地 圣泉寺 玉福山烈士陵园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殷家庄民俗村
梁庄乡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甸顶山 汉白玉石林 水神堂 白羊峪风景区 广灵圣佛寺 广灵县湿地 圣泉寺 玉福山烈士陵园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殷家庄民俗村
望狐乡 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甸顶山 汉白玉石林 水神堂 白羊峪风景区 广灵圣佛寺 广灵县湿地 圣泉寺 玉福山烈士陵园 千福山风景区 千福山汉墓群 洗马庄汉墓群 殷家庄民俗村

广灵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