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张穆 (1805~184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穆(1805~1849),字石州,祖籍平定州上城,后迁居大阳泉村(今属阳泉市郊区)。清代重要的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大家、杰出的文化名人。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凡六艺百家、训诂史策,无书不读,学业因此大进;但蔑视功名仕途,专攻学术,潜心著述。在19世纪中叶中国大门逐渐为西方诸强打开之时,其敏锐地从文字训诂转向有益于边境防卫的地理考据,治学严谨,考证精详,著述颇丰。著有《延昌地形志》、《蒙古游牧记》、《 斋诗文集》等。还从《永乐大典》中画出《元经世大典西北地图》,送好友魏源,刻入《海国图志》。所写著名的《海疆善后宜重守令论》,赞颂好友禁鸦片英雄林则徐。还著有《靖阳亭杂记》、《顾阎合谱》等。《蒙古游牧记》是其代表作,书中对蒙古一带的社会风俗、沿革,历代地名变化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考证精当,该书被翻译成俄、蒙等国文字行世。清代著名学者阮元读其作品后,叹曰:“二百年无此作也!”穆苦于国事和家事的纷扰,加之拼命著述,过分劳损身体,终于积郁成疾,于道光十九年(1849)中寿而殁,时年仅45岁。(《阳泉市志》有传)。 张之洞和梁启超都给了极高的评价,已被译为外文出版。张穆还有《潜丘年谱》、《丛书集成》、《张佩芳年谱》、《张泗州事辑》、《会稽莫公事略》、《顾亭林阎若璩年谱》、《历代沿革地图》、《唐两京城坊考》、《连筠移丛书》、《小方壶舆地丛》、《昆仑异同考》、《俄罗斯事补辑》等书。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山西图书馆均有他藏书。还有《汉石佚存表》、《张石州所藏书籍总目》、《张石州楷书考》、《张石州先生墨宝真迹》、《山右丛书初编》等书,研究价值很高。 [以上内容由"Discovery"分享。] |
李愈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愈 生卒年代不详,明代平定州平潭(今阳泉市郊区)村人。明嘉靖乙未科(1535)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户部员外郎中、凤阳知府等职。所到之处,官声甚好,他学识精湛,一生写过很多好诗文,著有《金陵集》、《蒲石山房诗文集》等。其祭父文章《怀潭记》,情深意切,颇具文采,堪称传世佳作。 [以上内容由"游来游去"分享。] |
葛德林 (1929~198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葛德林(1929~1985),阳泉郊区南庄村人。1952年在阳泉二矿当工人,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调任二矿工会副主席,后当选为工会主席。他处处替职工说话,时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得领导和工人的信任和爱戴,多次被评为省、市、局、矿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1984年,省总工会授予他“省模范工会干部”称号;同年10月,出席全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受到叶剑英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大会授予他“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他逝世后,中共阳泉二矿党委、中共阳泉矿务局党委、中共阳泉市委和山西省总工会先后发出向葛德林学习的决定。《阳泉矿工报》、《山西工人报》、《山西日报》、《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发表长篇通讯,宣传他的先进事迹。中共阳泉矿务局党委还组织了葛德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省巡回演讲,使他的事迹传遍了三晋大地。(《阳泉市志》有传)。 [以上内容由"真的假不了"分享。] |
张清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清,男,汉族,1950年1月出生,阳泉市郊区人,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71年1月入党,省委党校脱产专科毕业,经济师,现任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简 历: 1968.08 阳泉市郊区义东沟村插队 1974.04 阳泉市郊区义东沟村副主任 1974.08 阳泉市郊区义东沟村党支部书记 1977.06 阳泉市郊区义井公社副主任 1984.01阳泉市郊区义井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1987.01阳泉市郊区荫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0.06 阳泉市郊区政府副区长 1995.12 阳泉市郊区区委副书记 1998.04 阳泉市郊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2000.08 待安排 2001.07 阳泉市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 2001.12 阳泉市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市直企业工委书记 2003.04 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3.06 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以上内容由"无处可逃"分享。] |
刘征田 (1916~199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征田(1916~1999),阳泉郊区马家坡村人。民国24年(1935)冬,参加了中共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于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决死第二总队政治工作员、太行太岳冀南联合办事处秘书、太行第三专员公署路西办事处副主任兼财粮科长、太行第七专署秘书主任和代理专员等职、太行第五五专员公署副专员、第二野战军第三随军办事处主任、皖西第二专署专员、皖西财委副书记和工商总局局长等。新中国成立后,为安徽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两次陪同毛泽东主席视察合肥。历任安徽省委工业部副部长、省政府工业厅厅长、省计委副主任和主任、省委常委、合肥市委-和市政协主席、安徽省政府顾问等。(《太行明珠·阳泉》有传)。 [以上内容由"loveyou"分享。] |
史昭清 (1915~199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史昭清(1915~1995),字剑锋,原名史肇庆,阳泉郊区桥上村人。民国25年(1936)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晋察冀纵队工作员,和顺县和武乡县县委委员兼武装科长,武乡独立营营长,太行三分区武委会军事部长,太行48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二野战军9纵78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汝河独立团团长、第二野战军4兵团司令部侦查科长等职,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史昭清长期在云南戎边,先后担任云南省边防局警备处副处长,边防公安2团团长,云南边防公安69团团长兼政委、团党委书记兼畹瑞陇三县工委书记、云南保山边防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共德宏地委常委,云南省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司令部工程兵主任及司令部党委委员,中国援助老挝筑路工程指挥部主任兼工程兵第五支队长、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北京军区工程兵第二工区主任、副主任(副军级)等职。为巩固边防和稳定民族地区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太行明珠·阳泉》有传)。 [以上内容由"liupeng1232"分享。] |
甄华 (1908~1994)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甄华(1908~1994),原名甄梦笔,字子华,山西省平定县(今阳泉市)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山西大学第一任党支部委员,1927年4月任三晋中学党支部书记。1928年8月考入中国大学、1930年又考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后改专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第一批南下抗日-团活动。1933年北平大学毕业后,由县津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工作,曾任太原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干事、主任,部长,军政干部四分校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政治部科长、副部长、代理部长。1940年起,曾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科长、副部长、部长,冀中区党委政工部长、区党委副部长,晋察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副部长、部长,华北二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十九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西北独二军政委,宁夏军区副政委。全国解放后,曾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政委,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兰州大学副校长。1980年任山西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56年国防部授予大校军衔。1982年离休,1994年元月10日去世,享年86岁。 [以上内容由"a123"分享。] |
荆东生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荆东生,男,汉族,1952年9月出生,阳泉市郊区人,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6月入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现任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简 历: 1971.09 阳泉师范学习 1974.08 阳泉师范教师 1977.08 阳泉市委宣传部干事 1983.06 阳泉市委办公厅干事 1984.09 山西省委党校培训班学员 1986.09 阳泉市委办公厅办公室副主任 1988.06 阳泉市委办公厅办公室主任 1992.11阳泉市工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期间:1991.05-93.12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专业在职学习) 1997.06 阳泉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9.03 阳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2001.06 阳泉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市政府党组成员 2002.07 阳泉市郊区区委书记 2005.04 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以上内容由"junjie951"分享。] |
张恒寿 (1902~199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恒寿(1902~1991),阳泉郊区官沟村人。民国21年(1932)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民国26年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研究院。日本侵华期间,他宁愿在家赋闲,决不与日伪共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执教于中央美院、文法学院、辅仁大学,任副教授。1952年起在河北师范学院任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历史系主任、历史系名誉主任等职,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等职。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悉心于中国历史、哲学和文学研究,造诣很深,著述有《庄子新探》、《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等。他推重人格,道德与文章并炳辉,深受学术界的景仰和爱慕,可谓德高望重,人之师表。(《太行明珠·阳泉》有传)。 [以上内容由"nnnn"分享。] |
段玉明 (1915~197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段玉明(1915~1975),郊区河底村人。幼年家贫,8岁始学戏,曾拜张玉印(艺名“玉印红”)为师,并很快有了名气。之后,又师从王应锦(艺名“万盏灯”并入伙丁果仙创办的步云社,主工须生,演技日渐成熟。20世纪50年代初,多次与晋剧界 “丁(果仙)、牛(桂英)、郭(风英)、冀(萍)”等知名度很高的艺人同台演出。1953年,随以贺龙为总团长的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朝鲜前线演出。1959年又随山西福建前线慰问团赴台湾海峡演出,其主演的《黄鹤楼》和《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受到普遍赞誉。他德艺双馨,扶掖后生,在戏剧界享有盛名。晚年回归故里后,常抱病为业余剧团排戏,临终前数日还强打精神为村宣传队上台化妆。(《阳泉市志》有传)。 [以上内容由"天涯一尘"分享。] |
张士林 (1856~192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士林(1856~1927),平定官沟村(今属阳泉市郊区)人。自幼涉猎商海,在重振复兴家业中,深感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在家中办了两所私塾。废科举、兴新学后,顺应时代朝流,把两所家塾合并为一所小学,名“养正小学”,仍负担一切办学经费。宣统元年(1909)养正小学在全县会考中名列第二。民国2年(1913),把养正小学并入设在赛鱼村的县第五高小,并出资在第五高小设立学生津贴基金,扶持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关注国家大事和民族利益,在清末山西争矿运动中,曾捐白银3000两支持保矿,并联络同仁开展了一系列争矿运动。辛亥革命后,国民省政府曾赠之“急公好义”匾额,以资表彰。(《阳泉市志》有传)。 [以上内容由"无处可逃"分享。] |
杨威远 (1884~198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威远(1884~1983),阳泉郊区义井村人。他一生酷爱武术,精通燕青拳、头连手、小洪拳、-刀、霸王锤、七节鞭等武术拳种套路。为使这些武术发扬光大,他先后授徒300多人,且非常注重武德教育,身体力行。1958年,在阳泉市第一届全民运动会上,已74岁高龄的他以196.5分的总成绩荣获成人组武术比赛第一名。同年,参加了山西省第一届运动会,受到贺龙元帅的亲切接见。1959年,又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第一届运动会,并光荣地出席了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大会。著有《燕青门内规提要》、《练武宗旨》、《燕青门搭手歌》等。其中《点穴秘诀》和《燕青门武术九拳十二型、十二法、十二势、内外-六节》两书在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雄狮纪念奖”。 (《阳泉市志》有传)。 [以上内容由"amarkliu"分享。] |
郭一平 (1920~200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郭一平(1920~2002),原名郭广恩,字惠民,阳泉郊区河底村人。民国26年(1937)参加八路军战地工作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盂县中心县委组织部干事、盂县四区区委委员,崞县基干游击队政治指导员,晋察冀二地委支部巡视员,中共平定(路北)县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书记,晋察冀四地委敌工部长、三地委民运部长、二地委武装部长、冀晋区党委政策研究员等职,系战争年代平定(路北)县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皖南区党委秘书长,华东监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央监察部高级检察员,中央内务部城市司副司长,国家民政干校副校长,农村救济司副司长等。1966年到1968年,担任周恩来总理联络办公室联络员。1978年,调任国家民政部农救司副司长、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主任、民政干校副校长等职。(《太行明珠·阳泉》有传)。 [以上内容由"窝子面"分享。] |
王恭 (1911~1970)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恭(1911~1970),阳泉郊区桃坡村人。民国25年(1936)从太原三晋中学毕业后回原籍任小学教师。抗日战争时期,在平定(路北)县参加抗日工作,传送情报,运送抗日物资,掩护抗日干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阳泉镇公所副镇长、三区副区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市工商业者联合会主任委员,市一至五届政协副主席,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一、二届委员,市一至六届人大代表等职。任职期间,协助人民政府加强对私营工商业者的宣传教育,为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阳泉市志》有传)。 [以上内容由"sundyfly"分享。] |
王桂秀 (1942~196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桂秀(1942~1969),女,阳泉郊区三泉村人。就职后从事商业工作,在兴隆街商场任售货员期间,她认真钻研,勤学苦练,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三分”(商品陈列分用途、花色、价格)、“四知”(知道工人、居民、干部、过路旅客)、“五测”(测知顾客的特点、喜爱、表情、职业、消费)等售货技巧,是出名的技术比武能手。经常深入居民区,了解顾客的需求,对五保户和老红军定期送货上门,服务到家,取得良好效益。1964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65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阳泉市志》有传)。 [以上内容由"hansback"分享。] |
赵石清 (1911~1970) 革命烈士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石清(1911~1970),原名赵相君,字硕卿,阳泉郊区街上村人。民国25年(1936),在太原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翌年在平定(路北)县加入抗日义勇军,担任队长,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四分区游击大队长、平定(路北)县武装部长、冀晋军区人民武装部科长、冀晋军区十三分区人民武装部部长、野战二纵队政治部敌工科长、野战二纵队十一团参谋长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曾多次立功受奖。新中国成立后,他依旧从事军事工作,历任华北军事大学教员、海军旅顺基地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70年病逝于保定,骨灰安放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阳泉市志》有传)。 [以上内容由"sky508"分享。] |
桃林沟 | 桃林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桃林沟,一个古老的名称,因古时这里的沟沟梁梁都长满了桃树,因此而得名为“桃林沟”。步入桃林沟景区仿佛进入了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笔下描绘的那种“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桃林沟生态园建成了千亩桃花园,目前是集娱乐、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每年4月中旬举办桃花节,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吸引了八方宾朋前来踏青赏花。桃林沟景区包括桃花柱、桃花源里公园、水上人家、农业观光园等景点,大家在体验采摘、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还可以欣赏鸟语花香珍禽异兽。园林内孔雀、七彩山鸡、珍珠鸡、王鸽等珍禽免费市民开放。另外,桃花源里公园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地被与宿根花卉应用丰富,同时引进南方木棉树和本地百年老松等珍稀树种,形成了大树浓荫、季相丰富的植被景象,兼具生态性和观赏性,富有很强的韵律感,还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可以说,这里就是一个佳木荟萃、欣欣向荣的珍稀植物园。桃林沟硕果累累的丰收时节,您可以亲自感受摘桃的感觉,品尝无公害绿色果品,热情好客的桃林沟人欢迎您前来赏花、摘桃、品桃! |
阳泉翠枫山景区 | 阳泉翠枫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阳泉翠枫山景区 翠枫山位于阳泉市郊区西南部,东连市区、南接平定、西攘寿阳、北抵新景,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30米,相对高差700米,年均气温10℃。自然森林覆盖率97%以上,各类植物生长茂盛且分布均匀。这里春天桃红李白;夏季绿野凝翠;秋天枫叶流丹;冬季冰雕雪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堪称自然仙境、天然氧吧。 翠枫山旅游区的物候特征较明显的月份主要有4-10七个月份,其中4月中旬桃、杏开花,9、10月份红叶满山,是旅游区山林景观最有生机的季节。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山西分院的勘查,翠枫山旅游区内的岳家沟泉为:二叠系碎岩裂隙水层,为含锶——低钠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其出水量大小为60m3/日。其矿泉水质较好,水量较稳定,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翠枫山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区内保留有局部的抗日战争遗址——挡马墙遗址。 翠枫山风景区内有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八百米“自然之神”大道,大道两侧有囊括天地之神的40根图腾柱;有山西民间的泥人、面花、木偶、皮影、各种休闲茶屋、餐厅,是游客休闲的绝好去处。景区标本馆内展出动海洋、陆地植物标本约400余种,是山西省最大的自然科学教育场所。山上有9个观日出、日落、桃花、夏绿、红叶、雪景的“观景台”;有调节心情的“喊山崖”;有自然天成的“财门”、“运门”、“福门”和“龟驮树”、“恩爱到白头”等景点。 地址:阳泉市郊区西南部 |
小河古村·评梅景区 | 小河古村·评梅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郊区的义井镇小河古村评梅景区,是阳泉市首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因民国才女石评梅而得名。 庭院深深深几许。走进小河古村,鳞次栉比的房屋建筑让你有穿越回历史之感。在这座古村里,有石家大院、李家大院、石家老院等;街巷有福地巷、李家祠堂巷、宜远兴巷、石家老宅巷东、石家老宅巷西等;另外还有古井、古磨等文物古迹。小河村保存了相对完整的、真实的历史遗存,同时附带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很高的文化水准,反映了当时文化的辉煌,见证了明清时期该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小河村文化底蕴深厚,现存的建筑遗产非常丰富,有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共计18.3万平方米。小河历史文化名村的建筑类型也非常丰富,其中寺庙建筑有关帝庙、观音庵等,祠堂建筑有石家祠堂、李家祠堂、窦家祠堂等,商业建筑有当铺、商铺、醋坊等。 ·自然遗存· 小河村四周山岗环绕,绿树成荫,村前有小河(现覆盖到路下),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背山可以防西北风沙的侵蚀,可以接纳充足的阳光;面水可以方便生活。整个古村落纯朴平和,恬淡宁静,有幽静、古朴、自然、原始之美。小河村就坐落在这片青山的环抱中,传说当年日军从村口经过竟未发现村的入口,可见其环境的优美。小河水静静地流淌,村中炊烟袅袅升起,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小河村中的大多建筑顺应山势,依山而建,自由、随意、有机地分布于山凹之中,散落于山坡之上,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与山体自然地融为一体。大的宅院也顺应地形,呈阶梯式分布,如石家大院,从进院的第一个台阶算起,要登七十六级台阶才能到达最高处的正房。建筑层次丰富,自山下向上望去,建筑层层叠叠,布局完美;自山上向下望去,整个小河村尽收眼底,令人观赏到青山环抱的美景。 小河村古树众多,有的甚至有300年以上的树龄,树种多为国槐,其他树种较少,其中在李家大院有丁香一棵、古柏一株,石家大院有古柏两株等。一般围绕古树周围会形成一个公共的活动场所,人们在此聊天、品茶、下棋,体会着乡村生活的无穷乐趣。这些古树也见证了小河历史文化名村的古往今来。 小河村宗教文化氛围浓厚,有关帝庙、观音庵和神萃宫等,另外还有石家祠堂、李家祠堂、窦家祠堂,其中关帝庙、观音庵依然香火鼎盛,每逢节日,村民都会供奉参拜,保持着传统的宗教信仰与供奉仪式,其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当地民俗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如家家供奉土地祠,保佑丰衣足食;屋脊放有小狮子等雕刻,用以镇宅驱邪,保佑家宅平安;春节贴红色对联,丧礼门口则贴蓝紫色对联等。小河历史文化名村还有油糕、面食、腌菜等极富地方特色的食品。 ·名人文化· 小河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妇女运动的先驱石评梅女士的祖籍就是小河村。石评梅(1902~1928年),1919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并开始树立“以健康之精神,作伟大之事业”的志向。石评梅积极参加各种进步的社会活动,并努力于文学创作,她才华横溢,著作颇丰,她嫉恶如仇、无私无畏。她与我党早期卓越的政治活动家高君宇生死相恋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邓颖超同志写道:“我和恩来同志对高君宇同志和石评梅的相爱非常仰慕,但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高君宇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缅怀之思至今犹存”。石评梅的革命精神、拼搏精神、不妥协的精神,以及对爱情执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石评梅 (1902~1928) 石评梅(1902年—1928年9月18日)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山西省平定县城里人。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此外,用过的笔名还有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等。石评梅之父石铭(又名鼎丞),系清末举人;石评梅之母,是父亲的续弦,均视其为掌上明珠。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父亲为她发蒙,课之以“四书…… 详细++ 石评梅 (1902~1928) 石评梅(1902年—1928年9月18日)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山西省平定县城里人。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此外,用过的笔名还有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等。石评梅之父石铭(又名鼎丞),系清末举人;石评梅之母,是父亲的续弦,均视其为掌上明珠。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父亲为她发蒙,课之以“四书…… 详细++ |
银圆山庄 | 银圆山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银圆山庄位于平坦镇官沟村,属典型的明末清初北方式民居建筑群。银圆山庄由张家大院和天然矿泉水等景观组成,张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中叶约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前后,地上、地下建筑面积共24000平方米(含沙湾双喜院),共有房舍185间,窑洞125眼。整体院落依山而建在30米高、75度斜坡的石崖上,上下共有10层建筑,11套院落组成。近年来官沟村采取边规划边开放边开发的方法,开发了张士林先生故居、张梅林烈士纪念室及养正学堂旧址等,将古老的大院建筑与现代审美情趣融为一体,被誉为山西的“小布达拉宫”。 张家大院,位于阳泉市西郊三公里处的平潭镇官沟村,是一处清代末年民国初期的民居建筑群落。它带有晋东特色的北方民居,成为阳泉市内少有的民俗旅游景点之一。共有十一套院落,它们在石崖上倚山而筑,上下落差达50米,形成了随形变化的十层建筑物。它高低错落、依山卧石、鳞次栉比的完整的建筑形制,成为一种特色。外地人都形象地称之为阳泉境内的小“布达拉宫”,远远看去,真有几分形似之处。 进入张家大院的大门,会看到一条由石头砌成的斜坡,这是进入张家大院的一条通道。就是这条通道,一直延伸到了村子的中心地带。一色的石头铺就的路面,曲曲弯弯,朝向村中的各家各户。村子里洁净无尘,每家的门户都是清一色的灰黑色的大门。门面古色古香,颇有民国建筑的韵味。 |
阳泉关王庙 | 阳泉关王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王庙又称“老爷庙”,座落在中国北部山西省阳泉市东南2公里处的玉泉山山腰,是一座建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用来祭祀关公的庙宇。 关王庙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进行了重修,以后历代又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葺。关王庙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分内、外两个院落。建筑以内院的关王正殿为主,包括献殿、端门马殿、南北配殿、围插廊、五关通以及外院的东楼戏台、落箭亭、饮马亭、关庙东门等建筑。除部分建筑沿袭了唐代风格外,大部分建筑均保持了宋代《营造法式》中的建筑规范。殿内供奉有关公、关平、周仓等人的塑像,塑像雕塑精美、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王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关公庙宇,具有重要的文物历史价值。同时它也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艺术、科学、建筑等方面的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
刘备山风景区 | 刘备山风景区 刘备山地处阳泉市郊区西北部,四周由荫营、河底、平坦和李家庄四个乡镇拱围,主峰位于荫营镇西,海拔1272.6米,山势陡峭,气势雄伟,形如坐佛,巍然而立,俯瞰人间,十分壮观,堪称郊区的形象大使。 刘备山山脉面积近20平方公里,东跨七沟八梁可达荫营镇区,北越翻眼尖可达燕龛捞儿山,西直插王兰山,南到达四角山,群山环绕,山上人文、自然景观十分丰富。主峰上,白龙洞洞穴幽深,所传故事十分优美。刘备庙依山势而建,山庙合一,庙为山首,山为庙躯,似一仁慈长者俯瞰众山。站在刘备庙前,云雾中隐隐可见玉泉山关王庙和张飞垴张飞庙,倾刻间三义美传泉涌胸间,眺望中三地美景尽收眼底。 山腰小庙林林总总十余座,四时香火不断。金代进士耿守直将此山当仙境,曾在此结庐隐居。主峰一带既有刘备庙、南天门、方山石刻、玄德泉、饮马池、三皇姑庙等人文景观,又有白龙洞、诸葛茅庐、卧眠图、白鲨冲浪、三义桃、雄狮观庙、双面石、关羽试刀石、饮马石崖、司南石、神龟驮庙等浸透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自然景观。 山巅环视,但见奇峰如画,各献其异,重峦若屏,尽显其美,由主峰向四面展开,东有皇善寺,南有天子庙,西有王兰寺,北有奶奶庙,四方攀登,皆可揽胜。东方旭日跃然而升,茫茫云海不期而至,灼灼红叶随时而现,幽幽佛声缘情而生,四时登临,皆有所获,为阳泉郊区的风景名胜。 电话:0353-5053320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郊区 刘备 (161~223)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 详细++ 刘备 (161~223)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 详细++ |
阳泉市和谐生态园 | 阳泉市和谐生态园始建于2003年3月,是由阳泉市优秀企业家石忠同志响应党的“退耕还林”政策,在郊区杨家庄乡白家庄村东山荒山上投资建设的一所集食、住、行、游、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整个园区向世人呈现了一幅“区中有园,园中有院,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的胜景,使人们在观光、休闲娱乐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现已建成波微院、英烈山、圣人书画院、月明院、龟岭沟、老君坊、和谐门等各种人文景观。其中波微院以纪念石评梅女士为主题,包括有评梅亭、评梅手迹,古今诗词文章等;英烈山以红色革命教育为主题,包括英烈门、黎明洞、国际友人纪念亭、缅怀亭、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亭、民族魂纪念亭、毛泽东手迹、塑像纪念亭、邓小平生平展览纪念亭、孙中山宋庆龄玻璃钢塑像、石碑等;圣人书画院以古文化道德知识教育为主题,包含有圣人院、四大名著展览室等;月明院内依山就势,显山露水,园中有院,内容丰富,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也是集餐、饮、住、娱为一体的文化休闲娱乐中心。节假日期间,附近游客非常多。 景区地址: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白家庄村 |
刘备庙 | 刘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刘备庙 刘备庙位于主峰,四周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相传刘备关羽张飞在此以箭卜筑,于是后人分别在刘备山、玉泉山、张飞垴立庙祭祀三义。民间传说刘备庙是由王十万驱羊驮砖背瓦修建而成。刘备庙始建何年已无从考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毁于战火,碑碣文物荡然无存。现在的刘备庙由刘备庙民间协调组修复,造型为无梁歇山顶,建筑面积84平方米,庙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坐像及关兴张苞站像。 庙宇传承旧制重现“一庙檐水滴两州”的奇观。立于庙前东瞰,玉泉山之关王庙和张飞垴之张飞庙遗址隐隐可见。骋目处,犹见三义不朽英灵与山同在;沉思中,坚信中华万古文化与天共长。主峰一带刘备庙四周人文自然景观达20多处。2003年7月,郊区政府将刘备庙及庙周古遗址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电话:0353-2010110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郊区 刘备 (161~223)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刘备 (161~223)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抱孤峰 | 介 绍: 位于藏山口七机岩峰顶,于两山之中一峰突起,壁立千仞。峰顶有大石人怀抱小石人的造型,寓意程婴怀抱赵氏孤儿抚育的情景。 山西阳泉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七机岩 | 介 绍: 在藏山村北,相传七仙女下凡时,曾在此顶部的大岩洞内纺纱织布,以解民间穿衣御寒之苦,故名“七机岩”。沿999个台阶拾级而上到达峰顶,回头俯视,四周苍山如海、田舍如画,有身置宵汉之感。 山西阳泉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龙凤松 | 介 绍: 位于藏山山谷咽喉之地,龙松仰卧东北,盘曲虬然,凤松绵亘东南,若越若腾。龙凤二松千百年来沐浴在风雨中,守护着圣洁的忠义之地。 山西阳泉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坡头村 |
---- |
吴家掌村 |
---- |
大村村 |
---- |
石卜咀村 |
---- |
西河村 |
---- |
龙门村 |
---- |
长吉岭村 |
---- |
桃林沟村 |
---- |
芦湖村 |
---- |
甘河村 |
---- |
北垴村 |
---- |
西上庄村 |
---- |
后峪村 |
---- |
东西畛村 |
---- |
常家山村 |
---- |
张家岩村 |
---- |
侯家山村 |
---- |
曹里村 |
---- |
大南沟村 |
---- |
中庄村 |
---- |
李家山村 |
---- |
石板片村 |
---- |
马家坡村 |
---- |
神堂嘴村 |
---- |
辛兴村 |
---- |
魏家峪村 |
---- |
南山村 |
---- |
桑掌村 |
---- |
老坪掌村 |
---- |
赛鱼村 |
---- |
前庄村 |
---- |
北头咀村 |
---- |
庙上村 |
---- |
半坡村 |
---- |
龙凤沟村 |
---- |
官沟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