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藏山风景区 | 藏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中国藏山旅游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藏山是山西旅游的东大门,此地群峰壁立,峻极于天,鸟语花香,飞瀑流泉,是一个风景绮丽,富于幽趣的地方。 藏山因春秋时期藏匿“赵氏孤儿”而名扬天下,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藏山所彰显的忠义精神既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以桃园弑君之恶名强加于上卿赵盾,致使赵家被满门抄斩,唯赵盾之孙赵武(赵氏孤儿)在其父好友程婴的舍子相救下才得以幸存,后潜逃于藏山藏匿达十五个春秋。于是山以史传,史以文传,载入史册,千古流芳。元曲《赵氏孤儿》名列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 藏山景区游览面积十余平方公里,由育孤园、春秋藏孤胜地、三教文化圣地、仙人峰自然生态区四大板块,168个景点组成。在这里您可以抚历史、拜先圣、听松涛、看人间仙境、望太行雄姿。 藏山殿堂楼阁、古貌苍然,湖潭澄澈、玉柱琼宫。四季迥异的景致,汇山水之灵气,缩天地之精华,如诗如画。春天崖峦滴翠,奇花异木相斗艳;夏日浓荫蔽空,暗香浮动鸟争鸣;金秋林疏叶红,果实坠地,飞禽松鼠藏食忙;冬时冰柱倒悬,白雪覆盖,玉树琼枝山骨风。 藏山风景区是一块天设地造的风水宝地,山因水而含灵,水因山而增秀。碧水绕青山,奇峰对秀岭。山势海拔1700多米,仙人峰的植被覆盖率达97%,仅自然植物就有70多种,其中有30多种珍稀植物和数种名贵药材。森林内苍苔密布,枯藤盘绕,可谓争怪斗异,千姿百态。这里还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走进园区,随处可见松鼠穿梭、鸟雀啁啾、山狍漫步、锦鸡起舞。迂回在玉带似的万米盘山路上,好似一处绝好的天然氧吧环绕着你,令游客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
大汖温泉度假村 | 大汖温泉度假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山西大汖温泉度假景区由山西圣天越集团投资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000余亩,计划投资20亿元。温泉度假区为一期项目,占地面积200多亩,投资5亿元,是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精心打造的,集温泉沐浴、休闲养生、水上乐园、生态旅游于一体,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会务、拓展等配套完整,综合服务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型温泉旅游度假景区。 大汖温泉位于山西阳泉盂县城北藏山以东滹沱河畔,紧邻即将建成的阳五高速梁家寨出口,东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30公里,南距阳泉市区100公里,西距山西省会太原150公里,北距著名景区五台山110公里,301省道穿境而过,连接山西与河北,交通极为便利。景区周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洞、塔、庙、关等景点繁多,人文景观不胜枚举。东连著名革命圣地西柏坡;北靠佛教名山五台山;南接赵氏孤儿发源地藏山,是难得的休闲旅游度假景区。 山西大汖温泉采自地下100米深处,出水温度60度,属于高氡硫酸钠泉,温泉水中富含氡、钠、钙、镭、镁等四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质元素,氡含量:1291贝克/升,在全国氡泉是名列第二,是我国稀有的“高温高氡泉”医疗矿泉,水质好、水量多、水性温和,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快速消除疲劳,具有养生、美容等功效,同时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新陈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有良好的理疗保健作用。 大汖温泉产品打破北方温泉的传统开发思路,着力打造第四代温泉新形象,即在融合温泉自然、闲适、动感、健康、等特质产品的同时,着意彰显温泉产品的文化性和差异化。温泉区建筑设计以中式风格为核心,融合世界各地温泉之精华,文化韵味浓厚。在露天温泉区分布着50多个风格各异、大小不一的功能温泉池,分为动感池区、儿童池区、自然养生池区、主体文化池区、异国风情区、传统文化池区、叠水景观池区、情侣池区等;室内温泉池区还设有大型温泉SPA水疗池、游泳池等。在温泉接待中心另建有休闲水吧、休息厅、康体健身、电影院、保龄球、高级SPA理疗房等配套服务设施,供客人休息娱乐。 大汖温泉的客房及会议室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设计装修,温馨舒适。整个建筑群由贵宾楼、行政楼、客房主楼、会议中心组成。内设度假型标准客房140余间、豪华客房80套;有满足30到500人的不同规格、不同功能的10个会议室,并建造有庭院沙滩、假山和水景等景观项目。 格调高雅的餐饮娱乐区配套有同时容纳500人用餐的宴会厅、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演艺大厅、400㎡的电玩城和13个风格不同的高级餐包、10个豪华KTV包房。餐饮出品以本地海鲜、本帮精品菜和粤菜为主,突出优质、精细、新奇,配以多种正宗地方特色传统名菜小吃,定将令人回味无穷。 为把大汖温泉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温泉度假区,确保温泉产品、营销和服务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特聘请广州鸣泉温泉管理有限公司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其团队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均来自国内各大著名温泉旅游度假景区,体现了专业、规范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大汖温泉正式营业后将在设计理念、硬件设施、配套功能、管理服务等方面将成为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一流的综合型温泉度假景区。温泉周围优美的环境,宽阔的田野,叠翠的山谷,清新的空气,形成了天然“氧吧”;园区内湖泊、凉亭步道相映成趣,置身其中会使人心情豁然开朗。这里没有城市的繁忙与喧嚣,对久居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人来说,夜色中尽情享受乡村原野的宁静与舒适,能让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 |
诸龙山森林公园 | 诸龙山森林公园于1993年经山西省林业厅(1994)晋林管字第186号文件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000公顷。公园内的诸龙山、水神山,尤其是藏山,历来为著名的游览胜地,经过近10年来的科学规划,不断加强保护、开发和建设,已建成诸龙山、藏山和水神山三大景区,成为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也是一处新型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到此游览观光、考察研究。 诸龙山森林公园,位于盂县境内的西北部。境内山峦起伏,形态各异,平均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诸龙山,主峰海拔为1467米,藏山和水神山的主峰海拔均在1300米以上。山体的母岩以白云质灰岩、灰岩为主,地质结构较为坚固。土壤以褐土为主,另有沙土粘土。 公园内有植物种类200余种,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天然油松林,天然杨桦、阔叶混交林,人工油松纯林,人工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等;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桦树、山杨、栎类等;灌木种类有绣线菊、黄刺梅、沙棘、毛榛、忍冬、六道木、黄栌、蚂蚱腿子等,草本植物有白草、苔草、铁杆蒿、白头翁、尖草等。 野生动物有50多种,有土豹、狍子、狐狸、野兔、石鸡、野鸡、田鼠、鹰、雉、百灵、云雀等。有昆虫160多种。 全园主要分为诸龙山、藏山、水神山三个景区: 诸龙山景区: 诸龙山:位于县西8公里,王村乡下王村东南。山势雄伟,群峰叠嶂,悬崖峭壁,岩洞幽静,这里分布着天然油松林、人工油松纯林,郁郁葱葱。漫步林中,犹如碧海荡舟,阵阵清香,沁人肺腑,如入仙境。特别是隆冬,银装素裹,空明澄丽,茫茫-,山舞银蛇,奇景壮观。在诸龙庙东北方1公里处有一天然石洞,称“藏仙洞”僻静幽深,风雨不侵。洞顶部凸凹不平,宛如数条石龙盘踞于上,形象逼真,巧夺天工。进洞后20米处有三个小洞,内有滴泉,洞壁上 布满石灰岩淋溶斑痕、石笋,形态各异,诱人遐想。 护林防火塔:建于1991年,位于诸龙庙北面梁上的制高点上, 登高鸟瞰群山,茫茫-,古松耸立,秀丽山川,尽收眼底。诸龙庙就掩映在山上的绿树丛中。 诸龙庙:位于诸龙山上。据清光绪《盂县志》记载:“县西十五里有山,峰峦秀丛,林壑幽深,神来隐于此,遂以名山。按苏龙传谱,神乃江南人,诸姓,号希默,明洪武时总兵官,请难兵,起义不服,隐于此山之偏西石洞,久之安坐而化……后立庙祀之。阶前有泉涌出,水极清澈,士人呼为满泉。清光绪五年抚县(注:唐代时,现盂县曾置抚城县)曾有祈雨,帮奉神人省,事毕奏封请典,赐名‘诸龙神’。” 这一传说,似将实有的故事神化而已。 诸龙庙内有正殿、观音大士殿、修行养性殿、古式戏台、钟鼓楼等,正殿侧壁上绘有诸龙、黄龙、黑龙、青龙等神像,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栩栩如生。庙内的碑碣共有12通,最早的1通立于明弘治年间,其余11通皆属清代遗物。碑由碑冠、碑身、碑座组成。碑身前后两面刻有苍劲、秀丽的文字,碑冠雕刻有“二龙戏珠”,或“龙风呈祥”,碑座部分的造型,有莲花,也有龟纹,形式多样,惟妙惟肖。 诸龙庙会: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来自各县和河北省等地的游人达数万人。 藏山景区: 藏山,原名盂山,位于盂县城18公里的龙华河岸、藏山村东,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上奇松怪柏颇多,尤以藏山入口处的“龙风”二松最为著名。 日落晚照,是藏山寺最为奇特的自然景观。其位于东峰东山腰一凹处,四围芳草如茵,青翠欲滴,中央却呈桔黄色,夕阳余辉照射时,顿呈紫绿万状。 藏山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藏山人口处北,东西两峰对峙,怪石林立。山腰有一天然岩洞,高约10米,宽约15米,洞内能容七架织布机,有七仙女在此织布的传说,故名“七仙女洞”。而在藏山背后山阴处,有一嶙峋突兀的天然岩壁,状如莲花,盛开不谢,人称“南洞西山绣石莲”,亦堪称奇观。 藏山庙,位于藏山之上,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大夫屠岸贾以“治灵公贼之致赵盾”为借口,欲灭赵氏,谋与韩厥,韩厥力阻无效,告于赵盾子朔,劝其逃避,朔不肯,并以“不绝赵祀”相托;屠岸贾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盾子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灭其族;赵朔妻庄姬(晋公主)身怀有孕,避祸宫中,生男赵武,屠氏闻讯人宫搜孤,未逞;朔门之客,公孙杵臼与程婴相谋救孤,取他人婴儿以代赵孤,公孙杵臼与假孤惨遭杀害,程婴与真孤俱匿山中。相传人们出于对程婴等义士的崇敬而修建了藏山庙,藏于盂山之中,后遂将盂山改为藏山。至今山中有洞,取名“藏孤处”。藏山寺庙,依山傍岭,就地布景,殿阁亭台,错落雅致,风姿不凡。在藏山半腰有“梳妆楼”,亦名“飞岩楼”,此楼檐牙并啄,为双层木楼,典雅富丽,建筑奇特,横卧于峭壁的半山崖,犹如天外飞来降落于此,颇为险绝。登临此楼,但见青峰林立,云雾飘渺,又听飞鸟啼鸣,山响谷应,置身其间,有飘飘欲仙之感。其余建筑,有报恩寺、南天门等。凡现存者多为宋、明、清代所建。尤其是明代,明神宗曾派太监来藏山监造庙宇。 透玲碑,是文子祠内一通始造年代最悠久的古碑,碑题为神泉里藏山神庙记”,系金大定十二年(1173年)六月立,碑峰高1.6米,宽0.88米,厚0.22米,因其石质坚硬,工艺精湛,光滑如镜,可照人影,世所罕见,故人称“透玲碑”。藏山,自古以来游人不绝,尤其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游人如云,省内外数万人光临。 水神山景区: 水神山,在县城东不仅因有烈女祠古建筑、巧夺天工的雕塑工艺和色彩精美的壁画艺术而名闻遐迩,迹因其山川秀丽而驰誉三晋。水神山,峰峦耸峙,苍松翠柏,异卉奇花,素有“-花浪”、“云天仙宫”、“云海仙阁”之称。春夏之季,桃李争艳,五彩缤纷,幽芳浓郁,山水相映,分外妖娆,真可谓踏春游夏的绝佳胜境。 烈女寺,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的水神山中,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携宫女数人潜入此山。面对国破家亡的惨景,公主悲愤至极,自缢于一棵枣树下,后人念其忠贞节烈,立庙祀之,名曰烈女祠,亦称圣母庙,俗称奶奶庙。此庙始建于宋代,现在多为明代建筑,清代时又进行过修缮。 烈女祠正殿内供有圣母坐像一尊,端庄慈祥,殿侧是侍女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两侧墙壁均为山水人物壁画,色彩丰富,形象逼真。 抱泉楼,亦称梳洗楼,位于烈女祠内,在主殿西南山腰处,相传为柴花公主对镜理妆之处,亦为柴花公主自缢之处。楼前石缝中有凸起的枣树根。楼下有泉,水探尺余,故称抱泉楼。旧时无子嗣者常在泉中捞取石块,求圣母显灵赐子。每逢农历四月初四庙会,人山人海,颇为壮观。 诸龙山森林公园交通发达,西向太原,东临石家庄,北达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圣地西柏坡,能满足人们避暑、度假、探险、疗养、科研、教育的需求,是晋东大地上一块绚丽的瑰宝。 |
华北奕丰生态园 | 华北奕丰生态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华北奕丰生态园紧邻阳泉北火车站,是阳泉盂县石店煤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集生态、环保、观光、旅游、养殖、种植、加工于一身的大型生态项目,在由资源型经济向复合型经济转型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一点对于同样处于环保重压之下的井陉县经济和部分传统产业经营企业生存都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生态园规划面积一万三千亩,基本都是黄土丘陵和沟壑,整个园区除降香坪村被围合在内之外,其它区域都与村庄擦身而过,大量租赁的土地可以用于种植养殖以及园区建设,一期开园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林地、苗圃、种植、养殖基本不用考虑与村民的利益冲突。面积广大的苗圃很出效果,色彩斑斓的植物搭配如果用在井陉的梯田效果会更好。 面积达七千多平米的圣先乐生态酒店耗资三千多万元,规模档次都要高于石家庄的神农庄园和长治的生态餐厅,造景艺术和就餐环境堪称一流,井陉也需要引入崭新的生态主题餐厅的理念和模式。规模不一定特别大,适度即可,能承办大型婚宴活动则可开创井陉绿色生态婚礼之先河,视经营状况还可以继续延展。除了延续温室生态餐厅对南方花木的装饰效果的追求,还得兼顾井陉地域文化的传承普及功能,陶瓷、石刻和民间歌舞等文化符号都要有所体现。 |
三尖山 | “三尖山旅游生态自然风景区” 位于山西省盂县东北26公里处北下庄乡西麻河驿村。村前有温河之源阴山河环绕,后有三晋历史名山白马山主峰三尖山怀抱。此山三面突起,东西两峰对峙,北峰斧削如屏,故名“三尖山”。三尖山,由佛爷顶(东顶)、菩萨顶(西顶)、玉皇顶(北顶)组成,海拔1743米,占地8平方公里,是阳泉市第四大高峰。从春秋战国到民国时期是连接晋冀两省的重要交通和信息驿站。有白龙庙、七郎庙、拜水洞、古长城等名胜自然景观。 此处虽地处偏远,却山高气鲜,树木成林,苍翠葱茏,浓荫蔽日,是盂县境内一片林相整齐的的针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氧吧,主要树种为油松与栎木。有松、柏、杨、柳、榆、桦等82种,林地1千余亩。有天然灌木有黄栌、刺梅、沙棘等138种、杂树68种、藤蔓18种2千余亩。兽类有金钱豹、土豹、狼、狐狸、狍子、山羊、野猪、山兔、野猫等34种。鸟类有鹞子、鹰隼、百灵鸟、捞鱼鹳、麻雀、喜鹊、野鸡、乌鸦、猫头鹰等67种。药材有鸡头参、玉竹、生地、细辛、土大黄、桔梗、柴胡、山姜、车前子、党参、荆棘等125种。是一处乔灌草相间,动植物共存、不受任何污染的动植物乐园。当雨过山际,烟雾缭绕,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缥缈欲仙,古称“三尖圣境”。 三尖山景区,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季是花的世界,万花争艳,竞相开放,馨香袭来,弥漫在鹅黄、墨绿之中。环顾群山,满山遍野桃花盛开,如雪如霜,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来到世外桃源。夏季,一改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世界为绿色的海洋,整座山都充满了活力。茂密的树间是纳凉避暑好去处,犹如走进一个诺大的盆景。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各种药材、野果相继成熟,色味诱人,满山的绿也变得红绿相间了,真是别具一格。更美的是满山的黄栌经霜一打,血红如燃,英气逼人,层林尽染,漫山红遍,红得绚丽、红得烂漫、红得醉人,与劲松映衬,飘逸俊奇,格外动人,犹如身临“北京香山”,仿佛踏进一部秋天的童话之中。人们一睹满山红叶在秋日暖阳下,恰似美少女红妆依旧,柔情万种,-独领,形成一道独特的靓丽,令人心旷神怡。严冬时节,万物萧瑟,北风凛冽,若经一场大雪,这里便呈现出莽莽雪原,苍山如海,原驰蜡像,山如玲珑剔透的玉石,树木苍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此地远离喧嚣,是集生态、休闲于一体、回归大自然的最佳度假区。 近年来,0盂县北下庄乡党委、政府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三尖山旅游生态自然风景区已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北下庄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打造一个“旅游文化大乡”,将北下庄乡独有的三尖山、万花洞、如来山、十八盘、泰山庙等人文自然生态景观融为一体,与藏山风景区、西柏坡风景区一脉承传、遥相呼应,将成为阳泉乃至全省、全国又一值得旅游、观光、探险的最佳去处。 |
水神山烈女祠 | 水神山烈女祠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神山也称烈女山,位于盂县县城东北5公里处,海拔1200米,三山环抱,山势迤逦,松柏叠翠,在山腰处,建有一庙宇———烈女祠,亦名“圣母祠”,当地人称“奶奶庙”。相传,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为避战乱,携宫女潜入此山,面对国破家亡,回天无力,悲愤之极,自缢于山上的一棵枣树之下,后人为纪念其忠贞节烈,立庙祀之。关于这段传说,光绪七年版《盂县志》中艺文志《水神辨疑》记载:“水神山即烈女山,庙祀柴花圣母,俗称周世宗女,秉性贞烈,不欲适人,经于此山为神。旧志言之谓贞烈,为神似也”。烈女祠始建年代难考,但从文献记载有金代盂州知州《游烈女祠诗》可以推断,该庙至迟建于金代,以后元、明、清三代历加修缮,才有今天的规模。水神山灌木丛生,一到春夏,山花争艳,碧草如茵;而到了秋天,则是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如画境一般。烈女祠位于水神山半山腰,整个建筑群由低到高,依山傍壁而建,曲折迂回,高低错落。从山脚拾阶而上,路的尽头是一面石壁,上刻有民国时县知事王育昌题诗:“向前有别境,转步登云梯”。峰回路转之后,是一座石牌坊,-“洞天福地”四个大字,再往前走,便是山门,古朴雅致,并不奢华,门上的一块红底蓝纹的牌匾写着“蕊珠宫”,落款是咸丰二年七月。进入山门,在照壁的位置是一神龛,内祀一神,左右各有石碑一通。往左转,便正式进入庙中,由低到高,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段八十一阶的石阶,石阶的左侧是厢房,右侧为碑房。拾阶而上,便进入正殿庙院。正殿前是马王殿,左右各建有钟、鼓楼,北附道院。正殿三间,进深七米,台基高约三米,殿身宽阔,悬山式屋顶,琉璃脊兽,制作精良。殿内雕梁画栋,两侧墙壁有壁画,山水人物,云龙画凤,笔力流畅,色泽鲜明,保存完好。 |
千佛寺摩崖造像 | 千佛寺摩崖造像为盂县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寺摩崖造像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盂县肖家汇乡南兴道村的千佛山。 千佛寺造像群是明代或明代以前的,虽在数量上不能和云冈石窟相比,但在朔州地区却是惟一的、时间延续最久、内容最丰富的一处造像。这一发现,填补了朔州地区摩崖造像群空白的历史,同时也为研究晋北地区石造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山上曾建千佛寺,寺庙旁侧凿有大型壁龛3处,内有石雕造像总计1100余尊,营造年代自北魏永熙元年(532)始至唐开元(618)时期,长达200余年。民国盂县知事王昌所著《金石志》对此有所记载。现仅存壁龛一处,平面为长方形,无后室,举高米,阔宽8米,面积达40平方米,以营造塔状佛龛为主,故又称"塔窟"。其左面造像共21层。其中,上5层,每层均列16尊;正中央镌着象征皇帝的主佛像一尊,其两侧并列3层,每层均列车尊;并在其间镌刻有9厘米大小的确良 "永熙元年造"、"兴和三年造成"的文字。其右面共造像22层。其中,1至2层每层均列像22尊,3至5层每层列像25尊;6至8层每层均列像23尊;9至12层每层均列像21尊;正中雕大像1尊,并列两侧的左竖排8层,每层列像12尊,右竖排2层,每层列像60尊,其间镌有4厘米大小的字,注明上述造像系"东魏兴和三年"造。 此处造成像总计900余尊,大者尺余,小者寸许,姿势各异,线条优美,衣饰富丽,布列不拘一格且又严谨有序,惟妙惟肖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
坡头泰山庙 | 坡头泰山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坡头泰山庙 坡头泰山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盂县北下庄乡坡头村 始建年代不详,庙内元代经幢记载,元至正七年(1357年)重建。明天顺、清康熙、民国六年都曾进行过修缮。 泰山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240平方米,三进院落。自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楼(建筑已毁)、石牌坊、山门、正殿、后殿;两侧分别对称布局有钟鼓楼、配楼、耳殿、禅房、关帝殿、奶奶殿等。庙宇前部开阔疏朗,后部紧凑严密,形成了疏密有序,高低错落有致,建筑形制多样,元、明、清各代建筑并存的群组建筑风格。 正殿和后殿均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昴。梁架结构为前搭牵对三椽栿通檐用三柱。后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昴,梁架结构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 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内存有大面积的壁画被白灰覆盖。 北下庄乡 北下庄位于县城东北部的阴山河畔,东邻仙人乡,西接孙家庄镇,南毗牛村镇,北依上社镇,地处土石山区,最高海拔1783米,最低海拔800米,气候温和,年降雨量450--500毫米左右,无霜期126天,是典型 的纯农业乡。全乡总面积142230.5亩,其中:耕地25413亩,林地31488.4亩,村民用地4021亩,其它用地81308.1亩,共有23个行政村,325…… 详细++ |
藏山祠 | 藏山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山祠 藏山祠(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盂县长池镇藏山村东 藏山原名盂山,相传春秋时晋国程婴藏赵氏孤儿于此,故称藏山。藏山祠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重修,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祠址向南,依山建造。建筑分布于三层递高的平台上,祠前为明代“藏孤胜境”牌楼,祠内中轴线上依次布列山门、乐台、正殿、寝宫、梳妆楼,东西两侧为钟鼓楼、配殿和耳殿。除寝宫部分梁架保存金代风格外,余皆清代建筑。 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山墙和北壁绘壁画69平方米,以连环画形式表现赵武生平。色调淡雅,手法尚佳。寝宫面宽、进深均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前檐双步梁上墨书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寝宫题记。 院内存有宋宣和六年(1124年)铁钟1口,金、元、明碑各一通,清碑72通,明嘉靖铁焚炉3个。 |
龙堂瀑布 | 龙堂瀑布在距山西省盂县东北87公里处,梁家寨乡赵家岔村东北4公里的龙堂村。这里山岭绵亘,重岩叠障,瀑布源头为山西五台县、盂县和河北省平山县三县的交界处。远望一股银白色的细水从东北山涧流出,逶迤而淌,越流越大,约莫2公里即到达瀑布边缘——黑龙池,水从高24.5米的黑龙池进入大龙池。水出池平流12米,即泻入二龙池,高1.5米,此二池皆呈半圆形。水出二龙池再平流10米,泻入三龙池,高32米。此池呈坛形,口小腹大。溢出之水下流约7米,到山脚下积成一个大水滩,顺峪流去。远望瀑布,几经跌宕,犹如抛练撒珠,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
滹沱河漂流 | 滹沱河原生态漂流位于山西盂县北60公里梁家寨乡的滹沱河生态旅游经济区,沿途原生态植被茂密,风光秀丽、空气清新,被誉为华北最大的天然氧吧。漂流区起点汉代御码头,终点滹沱河温泉度假村,途经九曲十二景,全长10公里。两岸芦苇丛生,河中水鸟云集,静水面波光霓丽,激流区惊险刺激,是华北地区河道最长、最具特点的漂流娱乐项目。滹沱河生态旅游区处于盂县藏山、五台山、大寨、河北西柏坡等景区的中线地段,与滹沱河温泉度假村浑然一体,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是山西、河北、京津塘地区休闲度假、周末旅游的最佳去处。 |
盂县府君庙 | 盂县府君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君庙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万花山主峰北麓,为窑洞式神祠两间。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攀间枋题记,元延佑二年(1315年)重修。明清时屡有修葺。 府君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山门前高台凸起,两边石阶对称,形制独特,实属罕见,占地面积936平方米。中轴线前为一百多平方米的平台,平台左右各有配房三间。山门高居正中,面阔三间,井深六架椽,二层三重檐歇山顶。山门明间有宋代青石门框,二层支出平座勾栏,平座下为双抄五铺作斗拱,屋顶斗拱为单抄单下昂,第一跳为偷心造,昂为批竹形真昂,梁架结构为金代手法。山门两侧各有掖门一道,精雕细刻、十分精美。庙内有倒座戏台一座,为祭神演戏而建。正殿面阔五间,悬山式屋顶。殿前为卷棚式拜亭一座,左右两侧有配殿和垛殿,另有东西廊房和东西禅院。看其布局应有后殿一座,不知何故现无遗迹。 庙院内有古柏树两棵,牡丹花两蓬,形成一幅对称图案。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延州知府李寿游牡丹山诗旧碑立于西侧,因字迹剥落,又于东侧依原样新镌刻石碑一通,供游人吟赏。两间神祠的石粉壁上,一间彩绘四姐下凡故事,另一间绘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万花山之行,画笔清新,人物栩栩如生。 2006年5月,府君庙作为元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盂县普济寺 | 盂县普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盂县西潘乡侯庄村。据乾隆版《盂县志》载,建于唐代初年,乾隆二十一年,移建现址,以后屡有修葺。占地面积1988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过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耳殿、钟鼓楼。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架椽,七架梁对前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筒板瓦顶。柱头斗拱为五踩双昂,平身科每间一朵作五踩双昂。彻上露明造。过殿结构与正殿基本类似,只是花脊的烧造工艺较为考究,闪耀着琉璃的光芒。1986年被公布为阳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寺平庄温泉 | 寺平庄温泉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位于盂县城北70公里处滹沱河畔寺平庄村南,是山西省现已开发的五大温泉之一。山环水绕,景色优美。这里平均水温达63度,水质极佳,含有钙、锰、镁等多种矿物质和铀、镭、氡等多种放射性元素,对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山西阳泉市寺平庄温泉 |
大汖村 | 大汖村 10月20日,在山西省盂县,一座隐藏在深山中的千年古村落在云层中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十分神秘,颇似西藏布达拉宫。这个依山而建石头村落叫大汖村,有着江南式样的吊脚楼,仅剩的17口人几乎全部是古稀老人。据当地文物部门调查,大汖村后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七尊石像,石像的背后有一些磨损风化了的文字记载,落款是金承安五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 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大汖村,该村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 这个村庄,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乡土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盂县传统和民俗风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目前村里只有17口人生活,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50岁,在这里生活的老人每天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在大粲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当地人戏谑的称为“盂县深山里的布达拉宫”,村里房屋大多是黄黏土与石头混合材料建筑,有的还是二层楼房结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 一九四三年八月十日夜,盘踞在椿树底,御枣口桥头堡和下社三个据点里的三百多名伪军,分两路向大汖村扑来。他们分别从中岔口的偏梁山爬到大汖村后的南尖、岩梁,从猫铺东沟的麻胡寨山,爬到大汖村前的南山,悄悄包围了大汖村。当时村里的人们已进入了睡梦之中。凌晨五点多钟民兵指导员韩义贵从中岔掌查哨回来,正好碰到在村后查哨的民兵中队长韩双成。他二人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谈论近几天来的敌情。这时天已蒙蒙亮。韩文贵向南山望去,忽然看见山上密密麻麻的一些人影,他们仔细一一看,认出是敌人,已离我们的哨兵韩根全不远。韩文贵马上跑回村里通知乡亲们转移,韩文贵高喊:“鬼子来了!快跑!”韩双向成同时向哨兵韩根全高喊:“根全只,鬼子来了!”喊声刚落就听到呯的一声枪响,韩根全便倒在草坡里。 这时,鬼子也向村里开了枪。枪声一响,村里的人马上乱了。由于摸不清敌人的虚实和方向,群众从家里出来后,纷纷向山坡上跑。谁知村四面的山头上都有了敌人,用枪机击-了各个出口,出去的群众又都被截了回来。有的找个石洞钻进去,有的钻进树丛躲起来。中队长韩双成拿了一颗手榴弹,想率众突围,不幸被敌人抓住。在南山坡窝棚里住夜的韩和年、韩李小父子俩,听到枪响,慌忙往南山上爬,刚跑不远,就被两个日军截住,当场就将二人刺死。 接着,日寇开始搜山。藏在山里的群众,被敌人从树丛中,或大石后头抓出来,都赶往大汖通往中岔口的山谷里。日伪军挨门逐户抢劫财物,赶走了八百多只羊,十六头驴,衣服、被褥无数。最后,放了一把火,点燃了村中的房子,倾刻,烈焰冲天,一片火海,全村 七十余间房屋,化为灰烬。 敌人除刺死韩和年父子二人外,又抓走我村干部和群众十八人。其中党员一人,叫韩五保,干部二人,民兵中队长韩双成,小队长韩成全。到了桥头堡后,敌人对抓来的人们,进行了残酷的审讯。个个被打的皮开肉绽死去活来。民兵中队长韩双成死得最惨,敌人先把他的牙齿打掉,然后把口里吐出来的鲜血,装在铁筒里,又强行灌回肚里,再灌上冷水。又由几个日本兵轮流在肚子上乱踩,血水又从口里吐出来,日寇军官在一旁哈哈大笑。几经折磨,把韩双成弄了个半死。最后,敌人将韩双成和韩成全用刺刀捅死。将其余的六个男人:韩文句、韩文北、韩向小、韩五保、韩文科、韩职明在桥头堡旁用机枪射死。把九个妇女,一个小孩,赶到御枣口村前的苇地旁,也用机枪扫射,十个人中除梁双荷和她弟弟韩二小在敌人第一枪响时就爬倒,被死了的人压住,幸免于难外,其余八人都惨遭杀害。敌人走后,梁双荷才背着七岁的韩二小爬回村里。凶狠残暴的日寇对我中国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目前,大粲村已经引起旅游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正在寻求对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方案,以让大粲村古村落文化历史风情旅游早日实现 。 大汖村 |
盂北泰山庙 | 盂北泰山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盂北泰山庙位于盂县孙家庄镇盂北村西,亦名“西庙”,修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维修,现存正殿为元代建筑,殿内东西两山墙存有人物壁画504平方米。西配殿为明代建筑,斗拱为五彩单下昂,明间设45度花拱,殿内有10平方米壁画,戏台是清代建筑。1986年12月盂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申报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区 | 景点 |
---|---|
南峪村 |
---- |
郑沟村 |
---- |
西潘村 |
---- |
桥耳村 |
---- |
进圭村 |
---- |
南羊圈村 |
---- |
上卜头村 |
---- |
潘家汇村 |
---- |
沟掌村 |
---- |
均才村 |
---- |
高庄村 |
---- |
羊泉村 |
---- |
尧子坪村 |
---- |
车谷村 |
---- |
白石村 |
---- |
李庄村 |
---- |
候庄村 |
---- |
宋庄村 |
---- |
东头村 |
---- |
庄头村 |
---- |
石家庄村 |
---- |
中庄村 |
---- |
东潘村 |
---- |
李家庄村 |
---- |
南进圭村 |
---- |
铜炉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