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 | 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位于西峰区城南9公里的董志镇境内。现为国家AA级景区。原名小崆峒,因山势如凤凰卧巢状,故名凤凰山;又因山上建有无量大殿,是西峰区最大的道教宫观,故又有无量山之称。其山势形若游龙、蜿蜒险峻、钟灵毓秀,山间窑洞错落有致,塬上广阔平坦,梁坡林草茂密,沟底树木葱笼,季相变化明显,景色各不相同,风光引人入胜。山间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杏树、刺槐、小叶杨、旱柳、侧柏、油松等200多种人工栽植和野生植物,有獾、狐、野兔、黄鼬、松鼠、山鸡等多种野生动物。是陇东黄土高原的“天然标本园”和黄土沟壑区少见的风景旅游胜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农历三月三日庙会,周边群众前来朝山赶会,香火颇盛,已成为陇东高原的胜景。 董志镇 董志乡位于董志原腹地,总面积140.40平方公里,耕地10.34万亩。辖14个行政村,35605人。近年来逐步形成了“ 西烟、东果、沿路兴企、畜牧并重”的新格局。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果品、烤烟、黄花菜等。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百门程控电话全面开通,城郊型经济逐步形成。沿吴凤公路的乡镇企业开发区日臻完善。生产的复合肥、砖瓦、建材、针…… 详细++ |
石道坡遗址 | 石道坡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道坡遗址位于董志镇南庄行政村寺沟自然村蒲河东岸的石崖上。现存石道长300多米,宽4米。石道上有一条深3厘米,宽20厘米的车辙。顺石道盘坡而上,有一条宽7米多的道路,长达4000米。沿石道而上,可途经今肖金镇三不同村,进入宁县焦村西沟,过坳马蔺店和杜家崾岘到马莲河西岸,过河即到宁县县城。此古道为汉—北魏时期的幽州古道。2000年被庆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董志镇 董志乡位于董志原腹地,总面积140.40平方公里,耕地10.34万亩。辖14个行政村,35605人。近年来逐步形成了“ 西烟、东果、沿路兴企、畜牧并重”的新格局。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果品、烤烟、黄花菜等。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百门程控电话全面开通,城郊型经济逐步形成。沿吴凤公路的乡镇企业开发区日臻完善。生产的复合肥、砖瓦、建材、针…… 详细++ |
陇东民俗博物馆 | 陇东民俗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陇东民俗博物馆 陇东民俗博物馆地处西峰南郊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风景旅游区,是庆阳唯一的一个专门搜集、整理、挖掘、陈列陇东民俗文物的机构。展览馆建设突出了当地传统的地坑院式民居风格,由十八孔窑洞组成,建设面积3600平方米。 庆阳是周祖文化的发祥地,民间工艺品做工精美、花样繁多,尤其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堪称“四绝”。民俗展览馆以弘扬和发展陇东民俗文化与古农耕文化为土线,设有刺绣、剪纸、皮影、木偶、泥塑、手工艺品、农耕用具等七个展室,陈列民俗文物3200多件。这些质朴、古拙的民间艺术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保留着上古时代原始的文化形态,反映出陇东地区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底蕴。 董志镇 董志乡位于董志原腹地,总面积140.40平方公里,耕地10.34万亩。辖14个行政村,35605人。近年来逐步形成了“ 西烟、东果、沿路兴企、畜牧并重”的新格局。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果品、烤烟、黄花菜等。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百门程控电话全面开通,城郊型经济逐步形成。沿吴凤公路的乡镇企业开发区日臻完善。生产的复合肥、砖瓦、建材、针……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 |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是西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由休闲农业向旅游产业转变的一个示范项目。该村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把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与建设城市绿地相结合、把安置失地农民与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位于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是由本村联合78户农户注册成立庆阳天富亿农耕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市区城乡统筹规划、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公司统一建设管理、市场化分区经营、效益按股分红的模式运行,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5.3亿元,景区共分为四大板块,10个功能区块,其中一期工程投资3.8亿元,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体验区、花卉栽培及特种养殖观赏区、名优果品采摘体验区、休闲娱乐区5个区块;二期规划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及展销区、农耕文化原生态博览区、饮食文化传承区、民俗文化演艺区、中医养生区5个区块。至目前,已建成现代化智能日光温室5座、58800㎡,并配齐了各类基础设施,引进国内外名优特色果菜、花卉新品种,采用立体、基质、无土栽培等技术,把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融为一体,有效带动区域内农业向规模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 |
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 | 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甘肃庆阳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境内,依托花果山水利枢纽工程而建,属于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 景区内花果山水库依山傍水,碧波荡漾,空气清新,岸边花红柳绿,远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风景秀丽,是游客垂钓、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的绝佳地点;植物园珍稀植物种类达到40余种,涵盖了黄土高原90%的珍稀植物种类;陇东第一坝,为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沟道坝系建设与应用开创了历史先河。除了秀丽的自然景观,景区内既有年至花甲的杨家沟、董庄沟、十八亩台的水文测站,也有新生代的“人工模拟降雨”野外试验区,向世人展现着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多年以来为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信息来源:水利部 信息来源:水利部 |
西峰东湖公园 | 西峰东湖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东湖公园位于西峰区九龙路北段繁华地段,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庆阳市唯一的一处大型综合型游乐场所。占地约127.69亩,内有峰、湖、亭、桥等观赏景点和水、陆、空等游乐设施。目前,东湖公园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投资700万元,征地163.51亩,园区总面积达到291.2亩。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烂漫、环境优雅,20亩水面碧波荡漾,游船穿梭其中,曲桥、云桥横贯水上;假山、喷泉、水榭长廊、“流香亭”、“掬月亭”等景点10多处;游乐项目有碰碰车、弹跳床、游泳池、旱冰场、飞机、火车、音乐茶座、游戏厅、戏曲厅、蒙古包等30余项。是广大游客和市民理想的游览、休憩场所。年均接待游人近20余万人(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肖金塔 | 肖金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城寺砖塔在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中,北距西峰镇二十公里。塔始建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肖金镇原有金城寺,砖塔建于寺中,寺院早毁只留此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肖金砖塔八角七层楼阁式,现存六层,高二十一点二六米。与环县、湘乐古塔似。第一层塔身很高,无台基和基座,塔开正东门,为晚期修补,单砖券顶,高一点九、宽零点六六,进深一点四六米。高四点二米处始安装斗拱,每面三朵,共二十四个,另外角斗共八个。整个子身科为仿木结构,一斗三升。其拱高出墙面一厘米。槽升子高出墙面。翘用两块长条砖对立,翘下弧为半径作圆。三才升用长条砖锯磨而成,上压耍头样子和翘。耍头三才升上托替木式,斗升全无斗耳。替木上砌平砖一层,两条线挑尖状花砖一层,雕刻莲花瓣砖一层,又砌平砖、狗牙子砖各一层。假椽飞头各一层,椽用方砖锯磨而成。檐瓦也用方砖锯磨而成。出檐长九十厘米。檐顶叠涩砖收七层。二层墙身平砌四层砖,以上装斗拱三朵,耍头三才升上托下沿,即栏杆下部。各层檐上均施平座栏杆,栏杆磨棱,栏版雕刻令字图案。平座下斗拱于檐下同。以上各层逐渐缩小,造型相同。塔身各层各面有真假门,真门卷顶,门洞内壁用方、条砖混合平砌而成。假刻版门有门扇、门眉、铺首、门框,立体感极强。仿木直棂窗刻六角棂花格子,雕工精细。门窗布局相互交错,各方都有。塔室内呈八角形每面宽零点九四米。各层楼板已毁,仅留残孔。建筑材料全部采用青砖和细黄土泥砌筑而成。所用青砖规格不一,有长条砖和方块砖。主要装饰部件如斗拱、翘、假椽、檐瓦及花纹图案皆用方、条砖锯磨而成,图形规范,刻磨工艺精细。水平砌缝和竖缝极小。各角柱用两块条砖磨边对成丝缝,工艺精巧令人叹服。假门假窗精雕细刻仿真无二。砖塔梁角以细白砂石料雕刻飞天、龙头,下凿孔,设铁吊环悬挂风铃而用,现仅留五层以上。其墙面平砌并缝部位大多不求咬槎错缝。 砖塔塔身倾斜原貌残缺,塔体上铭刻题记中三方有纪年。 砖塔第二层正面构栏底部砖刻记载:“政和八年闰九月初三,本镇十姊妹舍到塔上砖壹窑,计两仟三百口,具舍砖人数下项……”。 “本镇坊廊人户高遇谨施砖两仟三百口,伏伤前生今世积劫,莫大之罪清除,福降随身,宣和二年七月(1120)高遇谨施。” “彭阳县崇信乡野村社人郭吉,施砖一仟口,祈保人口亨通,老幼安宁。宣和二年七月廿日,施掌郭吉。” 据此证实,肖金砖塔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工期两年之久无疑。二千零八年汶川大地震中肖金砖塔受损。 |
小崆峒 | 小崆峒位于西峰城区东南9公里处,与闻名遐迩的北石窟寺相聚19公里。分为五个功能区,六大景区、二十五个景点,规划面积196公顷,是一处集黄土风情、农耕民俗、宗教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地势三面环沟,一面接塬,山势险峻,蜿蜒狭长,首南尾北,呈凤凰窝巢之势,故又名凤凰山。山腰林木郁郁,沟底泉水潺潺,窑庙寺观布设其间,晨钟暮鼓警醒世人,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残垣断壑引人遐想,被称为黄土高原的天然标本园,也是道佛合一的宗教圣地。现已建成并开放的景点有陇东民俗博物馆、碑林画廊、观光农业示范园、小西湖乐园、神泉休闲山庄、岐伯大殿、三清殿、观音阁等十多个景点。主体由东沟自然标本生态园、西沟风景园、窑庙寺院建筑群三部分组成。外围规划1700亩,规划建设周祖农耕文化大观园、庆阳民俗文化博览园、中国窑洞民居展览馆等三个大型功能景区。小崆峒旅游风景区整体建成后,将浓缩陇东民俗文化之精华、集中展现周祖农耕文明演变过程,成为陇东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民俗文化博览中心、黄土风情旅游胜地。景区内的陇东民俗博物馆建于2001年3月,是我省唯一的一家下沉式窑洞博物馆,共有窑洞18孔,其中展室12个。 |
陇东冰雪健身基地 | 陇东荣强滑雪场座落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龙溪洞峡谷蒲河两岸,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距离庆阳市区31公里、青兰高速25公里、303省道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十分便捷。这里恬静空阔的田园风光,特色标准的住宿环境,风味独特的餐饮服务,幽雅舒适的休息大厅,种类繁多的冰雪游戏,景色宜人的峡谷风情,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荣强滑雪场以服务游客为根本宗旨,把滑雪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相融合,全过程、全系统植入服务理念,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有吸引力的滑雪体验和娱乐休闲服务。滑雪场服务功能完善,配备有现代化的雪具大厅,占地26800平方米,内部设有雪具租赁区、雪地餐饮区、观景休息区、休闲娱乐区、雪具品牌店、滑雪学校和医疗室。雪具租赁区为广大滑雪爱好者提供雪具租赁和存储功能,有储存柜500多个、配备单双鞋板、滑板、头盔、雪镜和护具等各类滑雪用具1000多副。游客接待区为滑雪爱好者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和讲解服务。餐饮服务区为游客提供陇东特色的美食和小吃,各类简餐和热饮一应俱全。为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还设置了台球室、影音室和按摩室。为了让初次滑雪的朋友尽快掌握滑雪技巧,这里的滑雪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教练,还精心设置了科学的教程。滑雪场娱乐设施有冰雪娱乐园和冰雪观赏园。冰雪娱乐园开展堆雪人、攀雪梯、跨雪桥、走雪迷宫和闯雪雷阵等多种别有情趣的游戏活动。冰雪观赏园为游客精心打造了冰雕、雪雕和其他美丽奇特的冰雪景观,是值得您游览、拍照和纪念的冰雪王国。滑雪场致力于四季旅游服务,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您在这里也可以体验到亲近大自然的仿真滑雪、滑草、滑索、鱼塘垂钓、登山运动、山地自行车、儿童乐园、射箭游戏、真人CS、人功攀岩墙、帐篷营地和蒲河漂流服务。 |
庆阳北石窟寺 | 庆阳北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区董志乡境内,距市区25公里。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历经数十个朝代增修扩建,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北石窟寺俗称大佛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 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对碧流,在长12米,高20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295个,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长一百二十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 石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240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敦朴厚重的风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0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 地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北石窟寺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9:2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北石窟寺 |
天湖景观 | 天湖是一个集雨抗旱水源工程,以世纪大道和世纪广场硬化面作为集流场,集蓄雨洪资源、变“排”为“用”,变“害”为“利”。把宝贵的雨洪水资源利用起来,建成一个集解决西峰城区洪水排放、雨水资源集蓄利用、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抗旱、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和地下水回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雨洪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 2003年,在省水利厅的支持下,经专家论证,由西峰区水务局实施,开展城市雨洪水资源化试点,研究建设系统工程,有效集蓄利用雨洪水的工程技术、项目成本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探索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2004年4月甘肃省西峰城市雨洪水资源化试点项目基本建成,达到蓄水要求。项目主体工程由日、月、星三大小不等的蓄水湖组成,平面呈“品”字形布局,三湖之间采用排空管及溢流堰连接,总容量13.28m3,年可积蓄城市雨洪38.8万m3。2005年项目又完成铺设湖区砂石道路2.6km,水刷石观赏道670m,仿汉白玉护栏660m,湖区种草27.6亩,栽植各类树木2.6万株,完成投资605万元。该项目的建成,探索出了一条在解决城市排洪的同时,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新路子。对当地生态环境优化、高效农业发展、城市居民休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升了城市品位。 |
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 | 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项目是列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29号)文件的重点建设项目,是庆阳市委、市政府抢抓《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机遇而规划实施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项目按照庆阳市“三个生态”新理念和“一区四园”的产业布局要求,着眼传承保护、集中展示庆阳独特的周祖农耕文化、岐黄中医文化、先周历史文化、香包民俗文化等民俗文化瑰宝,旨在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高地。 园区选址在西峰区董志镇北门村,总占地1313亩,概算总投资20多亿元,总体规划以“府(历史庆州府)”、“城(文化产业城)”、“园(旅游休闲园)”为主线,依托小崆峒自然风景区,以原庆州府古城建筑为形、历史文化为魂,建设“民俗文化核心区、岐黄文化体验区、周祖文化体验区、民俗文化接待区、民俗产业配套区、游乐场区”六大功能区,着力打造集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孵化培育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文化产业集聚区、国家级民俗文化产业园、5A级风景旅游区和西部最大的文化产业及影视基地。 |
西峰宝塔寺 | 西峰宝塔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西峰宝塔寺,位于彭原镇,距城6公里,始建于东汉永平10年(公元67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曾名为浮图寺、正觉寺,到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修建宝塔改名为宝塔寺。宝塔寺在唐朝的鼎盛时期曾有僧人近200人,一跃而成为庆阳府的一个净土道场和佛教圣地,法席鼎盛,声名远扬。被誉为庆阳府的八景之一。后因天灾-,塔倒殿毁。 20世纪90年代,在平凉崆峒山0禅寺方丈、释秒林大和尚的主持下,临近众居士及社会各界鼎力施助,重新修复宝塔寺,占地10亩,建成天王殿3间,僧房10间、厢房6间,完成了水、电、路等设施建设。1995年迎回缅甸释迦如来玉佛一尊,2004年先后迎回观音、普贤、文殊三大菩萨铜像各1尊,彩陶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各1尊,常驻僧人4名,早晚诵经,佛号声声。1999年被省宗教局批准为正式的佛教道场。 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再造庆阳旅游盛景。2004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临近群众及居士积极捐助、筹资、动工修建了大雄宝殿和普勒老和尚舍利塔及其他殿宇,并迎回玉佛造像,以期逐步恢复宝塔昔日风貌。 |
董志塬 | 董志塬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原面平坦,原边破碎。因其黄土堆积最厚(200多米),原面最完整,面积最大(910平方公里),加之农耕历史悠久,故此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 早在20万年前后,董志塬就有人类活动。商周之际,不窑、公刘"教民稼穑",这里成为周王朝和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从此,农业成为董志塬的传统产业,久负盛名,被誉为"陇东粮仓"。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从其地下发现了储量四亿吨的大油田——西峰油田和工业价值的大煤田。昔日只以农耕著称的西峰,已成为世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迎来了她大开发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董志塬巨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科学界历来有"风成"、"水成"等几种说法。我国现代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经六十年大量野外考察与实验分析,提出了有重大突破的"新风成说",得到国际地质学界的广泛认同。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壳几经变动,大约在一亿九千万年前后,陇东地区还是大湖及其沉积。在距今二百五十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这里形成盆地(陕甘宁盆地)。此后,青藏高原隆起,阻挡印度洋暖流北上,北方变得干冷,凛烈的西北风将蒙古高原的砂土裹挟南下,漂落于陕甘晋宁,经数十万年的沉积变化,从而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大概地貌。 黄土,绵软疏松,易于耕种;黄土,性暖保温,易于地气上升。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经济虽易破产,但有很强的自给性,只要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农民便就很快地附着在土地上,进行简单的再生产,取得可靠的温饱。正因如此,尽管历史上这里汉羌杂处,战乱频仍,徭役繁复,先民们仍将其农业传统坚持到今天,并形成了坚韧不屈、吃苦耐劳的民风民俗。 董志塬在商周时期被称为"大原"(见于《诗经》),与此同时,多称彭原(因殷商时传说中的神人彭祖。彭祖,姓彭,名钱铿,曾住彭祖城一一今彭原镇彭原村)唐宋明清百姓又俗称为安化原(因当时其所在地庆阳县称安化县),直至清同治时西北回民起义,左宗棠奏请清庭析置董志分县,人们才改安化原为董志塬,呼名至今。 董志塬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先民们代代承继和创造,交给儿孙们的一片沃土。改革开放,撤镇建市,董志塬人迎来了她更辉煌的发展时期。但愿我们保护好建设好她,既无愧于先祖们的遗愿,又不给后辈们留下太多的遗憾。 中国的黄土堆积,被看成是记录地球环境变化的三大"天书"之一,作为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的董志塬,则更具典型性。它是自然禾口人类进化的证明,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基于以上考虑,如云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一样,我们应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及其大会及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以求董志塬得到全人类的看重和保护。 |
南佐遗址 | 南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佐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西峰市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乡南佐村,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的遗址。 南佐遗址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一号基址为地面建筑基址,长方形,长33.5、宽18.8米。三面有夯筑木骨墙。房址中央有东西向隔墙,将房址分为两部分,墙体开三个宽1.6米的门道,通连前后,形成前堂后室结构。后室近隔墙有大灶,墙上抹草拌泥,并经烧烤。房址地面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台,台外还有排水沟,台、沟均经烧烤。在一号房基周围分布着若干小型房址。 南佐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结构宏伟,与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对研究中国仰韶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地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佐行政村 门票: 5元 开放时间: 8:00---19:00 |
地区 | 景点 |
---|---|
董志村 |
---- |
崔沟村 |
---- |
寺里田村 |
---- |
郭堡村 |
---- |
北门村 |
---- |
周岭村 |
---- |
南庙村 |
---- |
周庄村 |
---- |
冯堡村 |
---- |
南庄村 |
---- |
野林村 |
---- |
罗杭村 |
---- |
庄头村 |
---- |
胡同赵村 |
---- |
吴庄村 |
---- |
田畔村 |
---- |
八年村 |
---- |
六年村 |
---- |
陈户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