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通天峡风景区 | 通天峡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通天峡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30公里虹梯关乡,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西距上党古城长治市区50公里,北与红色旅游胜地八路军文化园及太行水乡等风景区相通,南临林州市35公里,与石板岩风景区、林虑山风景区及著名的红旗渠相连,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主峡谷长约26公里。 高山平湖——通天湖 古人讲,山之韵在水。山西平顺虹梯关通天峡因为有了水,从而具有了更多的妩媚和娇艳。北方水的大多朴素无姿,然而通天峡的水,让人惊叹,震撼!通天湖汇集了来自峡谷里的天然泉水,占地约2万平方米,最深处达13米,湖水清凉纯净,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在不同的日光下,呈现出变幻莫测的色彩,如玉如碧,如梦如幻,如一块蓝天落入山间。环绕湖水的青山剑一般直插云天,抬头仰望有泰山压顶之感,青山巍峨,碧水如带,恰如舒展臂膀的汉子呵护沉睡的娇娘。横跨湖面是两座木制小桥,真可谓小桥湖水,别有景致,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脚下流。直叫人陶醉其间,乐而忘返。 华夏第一屏——石屏山 山西平顺虹梯关通天峡,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层层山峦洒在巨大的石屏山顶端,金黄色的山峰无限温暖,屏风山端庄地伫立了亿万年,就如把守通天峡的忠诚卫士,岿然伫立。屏风山高170多米,长200多米,山体刀削斧刻般光滑笔直,犹如一座天然屏风,把整个山谷的风景藏在它的身后。中国风水学认为,家中摆放屏风可以挡住煞星,免除灾祸,带来好运,那这座天然的屏风一定会给游客朋友们带来吉祥。这里的山很神奇,正面看是屏,侧面看犹如一根直指云天的手指,所以又称神指峰,如果站在峰顶看,又似一尾游动的鱼,这才是‘横看成屏侧成峰,远景高低各不同’。 太行第一寨——猕猴寨 通天湖中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小岛,小岛不大,因这里生活着上百只猕猴而取名猕猴寨。猕猴是太行山常见的一种猴类,是我们人类的远亲,基因相似度99%。这里的猕猴喜欢嬉水,喜欢与人亲近,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情,这些猴子用长长的手臂抓住树枝悠然地荡着秋千,有些猴子一边捡拾着游人给的食物,一边警惕的观察着游人,拿起食物就“嗖”的一下子“飞”上了山头,享受美食去了,好像担心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这些贪心又狡猾的家伙!如果你喜欢亲近动物,这些猴子就会为你表演拿手好戏,它们可是一群不会谦虚的演员哦,等着你的掌声和鼓励! 北方小九寨——戏水广场 戏水广场地势较为宽敞平坦,这里水流变化较大,刚才还溪水潺潺,转过山石就湍流成瀑,步上台阶又是另一番景致,水面开阔水流清澈,幽静的湖水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水草在水中摇曳,间或会看到几条小鱼敏捷地在水草中觅食,鱼儿很小,据说长不大。水边,水里都生长着柳树,水里的柳树红色的根须在水中漂动,又是一道风景。岩石中、悬崖上、甚至是裸露的岩石上也生长着各种树木,根扎在并不肥沃的土壤里,发达的根系紧紧抱住岩石,勇敢而骄傲的生长着,就像朴实的太行人,适应着环境,千百年来固守着自己的家园。 如玉如珠——三叠瀑 三叠瀑从三层崖壁上叠泄而下,这就是所谓的一波三折吧。洁白的水花 四溅,像捧出的一蓬蓬的珍珠。瀑布与脚下的潭水热烈的拥抱,发出深情的声响,几百米以外就可以听到。目光越过瀑布顶端向山里远眺,放佛瀑布是从远处两座大山中奔涌而来,让人热血沸腾,心心念念要探究那水的壮观。 峡谷奇景——冬季冰挂 三叠瀑的南山崖壁上有一天然冰挂,长66米,宽9.9米,这冰挂从入冬一直到来年五月时间保持长达半年之久,夏季泉水如珠如雾,鞠一捧饮,清甜如甘。如果你五月前来到这里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奇观:洁白晶莹的冰挂与飞珠溅玉的瀑布相映成趣。风景就在这一动一静,一水一冰间,令人称奇。 深山情趣多——嬉水潭 嬉水潭如一位含蓄内敛的知性女子,静静地不被打扰,让游人刚才悸动的心变得平静安详。水里巨大的石块,犹如刀切一般整齐。岸上绿柳长垂,水中青草摇曳,坐岸边,将玉足浸入水中,即使炎炎夏日,泉水依然彻骨,诗经中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大抵就是如此吧!坐在溪水边抬头仰望四周的山峰,你会惊喜的发现,山峰上的石头也不普通,有的像望风的猴子,有的像仰天长啸的战马,千姿百态。 疑似长河落九天——天河壶口 如果不是有导游,到了这里,大家一定认为无路可走了,眼前横亘着一个巨大的水帘洞,耳边伴有巨大的轰 鸣声,右边的山腰有一落水,看不清来自哪里。攀上山头,一条巨龙翻卷着咆哮着拦住了去路。巨龙怒吼着把山冲出了一个大大的漩涡,顶开一个窟窿直泄而下,如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站在瀑布前,倾听着它的怒号,看着它的奔腾,是谁把天捅了个窟窿,让天河倾泻人间? 一帘幽梦水帘洞 水帘洞高20多米,宽40多米,山洞深10多米,水从山顶流下来晶莹剔透,如在洞前挂了一道珍珠串就的帘子,遮盖洞穴,猜想那里一定住着一位温柔的姑娘,会不会轻挑珠帘,向外一望呢?赤足站在水中的石阶上,呼吸着沁润肺腑的气息,真想就化作这山中的一块石,一棵树,一尾鱼,一片云,即使作山里的一株小草也好啊,悄悄地站立在绝壁上,迎接春来秋往。 气势恢宏通天瀑 由神龟湖流出,瀑布落差30多米,似蛟龙出海,气势如虹。 山腰有一巨大的石臼,形似一盆,相传龙王就在此洗脸,俗称龙洗盆。瀑布在龙洗盆打个滚,冲过山洞分成两股,跌入深潭,溅起无数的水花,发出震耳的轰鸣,水珠溅落,凉气扑面,站在瀑布的边沿不敢移步,怕巨龙的威力将我卷起抛入潭底。 幽静深邃神龟湖 步入神龟湖景区,四周山峦洞开,绿树茵茵,青草萋萋,没有了刚才的喧闹 紧张,湖中静卧着一巨石神龟。传说,这是东寺头妙轮寺的门龟,白天化作石龟守着寺门,夜晚就可获得神力穿石而行。神龟不守寺规,经常夜里到梯后村玩耍,天亮前返回。一天夜里由于贪玩忘了时间,鸡叫天明神功丧失,无法穿越大山返回寺庙,只得永远留在了这里,但是它的头始终向着寺庙的方向,它是在思念自己的家园,追悔自己的过失。 地质宝库千册岩 齐整的褐色页岩,如一本本厚厚的史书,静静叠摞在峡谷的两边,恰似误入了谁家的书房。峡谷幽静,有淡淡的书香,我用手指轻轻触碰它的扉页,岁月的磨砺使书脆弱,天书页页清晰,本本整齐,却不是我们凡人能读懂的,那里的奥秘要等着它的主人解读。我们能领悟的只是它的沧桑。 景点介绍 通天峡灵秀壮美。灵在于水,高山平湖、深潭瀑布、溪水潺潺,被称为“北方小九寨”;秀在于林,满目苍翠、遍山葱茏、气象万千;壮在于山,雄、奇、险、峻集于一体,确有“三山五岳汇太行,通天峡归来不看山”之感,这里将中国北方大山的雄浑和南国水乡的阴柔之美融为一体,既有江南的飘逸妩媚,又有北方的大气磅礴;美在于文,有虹梯关、玉峡关、0大师塔等历史遗存,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这里有丰富的地质奇观,仿佛就是一座恢宏的地质博物馆,可以领略几亿年以前的地质原貌,走进通天峡,不仅是一次山水风光的游览,而且是一次历史文化的观澜。 通天峡气候宜人,是极佳的避暑养生圣地。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全年平均气温9.5℃,与河北承德皇家避暑山庄属于同一类气候。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四季宜人,夏季山谷清幽,涌泉如瀑,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满山五彩斑斓、色泽艳丽,让人陶醉痴迷;冬季白雪皑皑,冰瀑飞挂另有一番景致。这里生长着党参、黄芩、柴胡、连翘等多种名贵的中药材,形成了养生健身的极佳环境。 通天峡乐趣无穷。较之其它景区有着更多的精彩。这里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屏”的天然绝壁,有被称为“亚洲第一索道”的大角度斜式索道,有被称为“太行山第一峰”的仙人峰,有被称为“世界奇观”的景观台。 通天峡独到之处。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游览峡谷,其中包括谷底徒步穿越大峡谷、水中乘船望峡谷、缆车空中赏峡谷、栈道涵洞观峡谷、仙人峰顶览峡谷等,给人不同的感受,诸多的惊奇。 交通信息 与大广高速(G45)、京珠高速(G4)、二广高速(太长高速)相 交的长安高速通天峡(虹霓峡)出口下即到。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春季:早上7:00-下午6:30 夏季:早上6:30-下午7:30 秋季:早上7:30-下午6:00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梯后村通天峡景区 门票信息 100元/人 地址:长治市平顺县平顺虹梯关通天峡景区 类型:峡谷山瀑布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5小时 电话:0355-8882999 官方网站:http://www.ttxly.com/index.php 开放时间: 8:30-17:00 |
太行水乡风景区 | 太行水乡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太行水乡位于平顺县城东北的浊漳河畔,全长53公里。这里绝壁千仞,悬瀑飞泻,鬼斧神工,天造地设,高峡平湖,浊浪滔天,集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与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于一身。人云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巍巍太行山之灵气随着滔滔浊漳河水的蜿蜒东去而渐渐显现了出来.沿着坝旁的小路下行约200米,耳旁传来巨雷般的轰鸣声,再沿着泥泞的小路转过一块山石,我一下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滔天的黄水在这里咆哮着跌入山谷,在谷中溅起阵阵的水雾,此情此景绝不输于黄河的壶口瀑布。 从天鹅湖东行5公里就到了有小三峡之称的太行三峡”景区,由于大水淹没了道路,此中美景只能下次观看了。再沿河下行就到了太行山水乡景区精华之所在恐龙谷。看着眼前吼叫的浊漳河水,脑海中不由得映出了古人浊浪排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句,真是太形象了。浊漳河水在这里疯挤着拥入幽深的谷底。就像一群奔腾而来的脱僵的野马,在谷底被驯得服服帖帖,然后静静地从谷尾走出。使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了谷口,河面一下子变得开阔了,这时在河的右边出现了一个人工坝洞,一小部分河水从洞中流入了一条人工河渠,走近一看,洞口上方用红漆写着红旗渠源”四个大字。原来这就是六十年代中国农民与天斗,与地斗,战胜自然而凿建的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
天脊山省级地质公园 | 天脊山省级地质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佛真形胜,仙坛亦壮观”,形态逼真的百米坐佛;落差高达346米的飞天瀑布;悬崖绝上的凌空栈道,这三处是景区的最大亮点。 天脊山自然风景区位于太行山之颠的平顺县东南山麓,毗邻河南桃花洞,占地196平方公里,海拔1886米,被誉为“天之脊”。天脊山以其古朴原始的自然环境、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绮丽壮阔的地形风貌以及完好的生态植被,被誉为上党魅力城市长治后花园,景色赛江南。天脊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山势海拔由500米至1800米呈三级绝壁分布。天脊山景区之中四季流水不断,各种瀑布溪泉遍布山谷之间,溶洞、绝壁、峡谷、清潭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天脊山扶梯而上的绝壁栈道,依崖而凿,落差300余米,山间美景尽收眼底。 “风经绝顶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天脊山的瀑遍布山谷。其中天脊龙瀑,落差达346米,堪称“华夏第一高瀑”,又有“南有黄果树,北有天脊瀑”的美誉。 潺潺泉水跌宕而成的三叠瀑布、年代久远的崖葬群、神秘的潞氏陵、神态逼真的八戒背妻、连心蜂、翡翠湖、灵音洞等近40处景点各具特色;错落有致的桃花山庄,一步一景的小桥流水,让人在奇丽壮阔之外亦能感受到天脊山内的南国风韵。 地址:长治市平顺东寺头乡羊老岩村 最佳旅游时间:5月——10月 开放时间:8:00——19:00 景区门票:60元/人 交通信息公交:天脊山一日游天天发专线车,发车时间:长治八一大楼:早7:30,到达时间:早9:30长治——羊老岩公交,发车时间:上午11:30,到达时间:下午3:30自驾:长太、长邯、长晋3条高速公路在潞城出口 旅游提示天脊山风景区地处凉温半湿润地区,平均气温9.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6.1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3.9摄氏度。农历四月初八在天脊山景区举行天脊山佛会;每年9月举办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 |
平顺井底 | 平顺井底位于县城东南45Km处,北与河南林州王相岩景区接壤,东与壶关大峡谷景区毗邻。主要景点有祥云湖、水帘洞、老汪沟等30余处,景区峰险石奇、林木苍翠、碧波荡漾。民俗村内的石板街、石板房、石板桌、石凳、石磨、石碾等与优美的自然风光溶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生态民俗村 地址:山西省平顺县石窑滩乡井底村 门票:无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长治汽车站每天早7:00到晚6:00点每半个小时有发往平顺县的车,车票1元,车程半个小时。长治汽车站0355-6063886 平顺县有公交到井底村,但车很少,可以包车前往,当天就能往返。 联系电话:0355-89252938981209(平顺县文物旅游发展中心) 投诉电话:0355-8925293 景区官方网站:www.psly.cn平顺旅游网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井底村有农家提供吃住,银行、加油站、邮局、医院等服务设施就需要回到县城找。 住宿:可以入住井底村的农家乐或会平顺县找住宿 井底村农家乐,电话:13623555877周先生 平顺县宾馆地址:府西街045号。标准间140元/间/天,电话:0355-8922707 周边景区:天脊山背泉金灯寺虹霓大峡谷平顺西沟五龙洞 井底村因四周绝壁环抱,其形如井,村子居其谷底而得名。井底村又称白云谷。其地形不太通风,山外不雾它也雾,山外晴空,沟里白云;山雨欲来时,山洞、山缝尽冒雾气,烟雾汇集绝壁之间,形成长长的云带,给奇山秀水蒙上了一层面纱。这时,人站在高处俯视,白色的云海里兀立出云面的墨绿色山峦使人神魂颠倒。难怪明朝陈卿起义平息以后,朝庭命官三过井底村看到满沟的白云后,就命名"白云谷"了。 "上到伸南岗,眺见井底庄,东头奶奶庙,西头观音堂,两头两股水,中间是官房"。这是晋豫古道行人的顺口溜。这里都是石阶路、石板街、石头墙、石板房、石臼、石磨、石碾、石桌、石凳、石灶、石水缸。"早饭圪瘩拌炒面,中午捞饭南瓜汤,晚上稀饭煮人参(胡萝卜),椒油烙饼十里香,蒸吃黄梨油煎柿,山楂熬水配白糖。"听来让人食欲大增。 村里的人们爱坐轿,几乘大轿都打扮得光华灿灿,今天我娶媳妇你抬我,明天你娶媳妇我抬你,爷爷、奶奶坐了爹娘坐,爹娘坐了子孙坐。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使得这个深山里的古老小镇保留下一种永恒不变的风俗习惯,因而又得了"民俗村"的雅号。 井底村还有许多让人称奇的地方。比如说在山谷中,有一棵孤独的红杉树,至今已经2300多年,就连专家都奇怪,为何这种南方的树种会在这里出现,而且只有一棵? 平顺特产花椒,井底村也有不少花椒树。花椒树不高,你走在花椒林里,置身树下,那花椒的味道让你清神明目,香气氤氲。 据考,花椒原产地是中国,是中国特有的香料,西餐至今还不用它。《诗经·周颂》中曰:"有椒其馨,胡考之宁",意思是花椒香气远闻,能使人们平安长寿。平顺井底 平顺井底 平顺井底 平顺井底 |
九天圣母庙 | 九天圣母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 点: 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重修碑20余通,大多竖立于拜亭之内。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庙,国内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为数不多,实属珍贵。 介 绍: 九天圣母庙在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此后经过多次修缮。 九天圣母庙座北向南,为一进院。南北较短,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则配以耳殿。东西院现存李靖王殿、三宫殿、阎君殿、十帅殿、关公殿、子孙殿及梳妆楼等建筑。殿宇错落有致,殿顶形制各异。庙南、北、西三面悬壁劈立,沟壑纵横,东面与场院相连。 山门戏楼之前为一条形平台,台下为青石拱券的三孔石窑,南向排列,67级青石踏跺呈45°斜面垒砌而上,可直达山门。山门门洞为青砖拱券而成,门上出抱厦形悬檐,筒板瓦装修。山门门道从戏楼底层明间开通,底层两次间为封闭式隔间。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顶。圆柱方额,斗拱华丽,始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年间。拜亭位居圣母殿与舞楼之间。高台筑亭,四周青石垒砌,东西南三面出台明,设踏跺。亭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庑殿顶建筑。亭内彻上露明造,梁架装修等全部构件均为裸露。石柱圆梁,为原始材料砍制后而使用,尚保留元代建筑风格。亭顶灰脊灰兽,筒板布瓦装修。这种庑殿顶的建筑,在上党地区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 圣母殿居拜亭之后,高台筑殿,广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九脊顶。殿顶满覆琉璃脊兽,筒板布瓦、琉璃剪边,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四翼而飞,为宋代建筑风格。东院梳妆楼,座东向西,广、深各三间,重檐歇山式屋顶,华丽挺拔,引人注目,是明代楼阁式建筑。其余殿宇多为三间面宽,悬山式形制,属元明清时期的遗物。门 票/开 放 时 间: 10元 山西长治市九天圣母庙 北社乡 北社乡地处长洽市平顺县西部台地,东与青羊镇接壤,西与长治郊区连接,南邻壶关,北靠潞城,国土面积58平方公里,共有25个行政村。 北社乡地处长洽市平顺县西部台地,东与青羊镇接壤,西与长治郊区连接,南邻壶关,北靠潞城,国土面积58平方公里,共有25个行政村,1.7万人,耕地27316亩,主要资源有铁矿、石料,主要分布在东禅、黄花掌、大铎、小铎、掌里等村,20…… 详细++ |
豆口古镇 | 豆口,是一个古老而精致的村落,行政管辖录属平顺县石城镇。村子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峡谷风景带,背山面水,“横漳水而带行山,枕龙门而控凤壁”,山奇水美。 豆口村的主要景观是规模庞大的明清民居,这些木构木建、砖墙砖地、石雕石刻的屋院落、院落挨院、院落对院,依势而造,蜿蜒而居,静静地伴着村前的漳河水,缠缠绵绵几百年,护佑着豆口的子民。大大小小的院落格局以四合院落为主,建筑风格基本相近,青砖黛瓦,粉墙石壁,精雕的砖木门楼映衬着各具特色的照壁,显示着屋主人的情趣。若你是细心人,还能从构造间的细微差异处寻到院落的“年龄”、 到主人的财力。这些院落的正房堂屋大多以全木雕的花棂门窗饰面,原木门柱支撑起高高屋脊、深深的挑檐,营造出威严富贵的气势;两侧厢房相向而建,多是带有二层0的砖木石混建房屋,0堆放杂物,楼下住人,冬暖夏口;下房以客房式的一堂两屋结构为主,干爽宽敞,有些房屋中至今还保存有和房屋同龄的条案、座椅、箱柜,几百年的风尘让这些老家具油漆剥落、失去了光泽,但仍坚实耐用。各家的大门楼大多为砖雕、木饰的小巧妙结构、互为基石、互为修饰。小院内青砖铺地,绿苔盈盈,几呼每座院落里都种有红红火火的石榴树,寄托了屋主人对子孙后代的殷殷期望;小院外的通行巷道皆以石板、石块铺砌,巷道不宽,以能行驴车为限,弯弯曲曲地连起了布局紧密的屋宇院落,连起了整片的村落,院落间比肩接踵,邻里间鸡犬相闻。 |
平顺龙门寺 | 平顺龙门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寺 龙门寺(第四批国保) 时代:五代至清 地址:平顺县城东北54公里石城镇源头村龙门山麓 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时期曾予大规模扩建,尤其是北宋建隆元年(950年),规模达到极盛,“殿堂寮舍数百盈”。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后唐、宋、金、元、明、清建筑七十余间。 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布局为东、中、西三路轴线,各条轴线又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建筑依地形而建,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中线建筑主要有前院的山门(天王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佛幢、中殿、钟楼。后院有东西僧舍、后殿(燃灯佛殿);东线有圣僧堂五间、水陆殿七间及禅堂、僧舍、马厩等附属建筑;西线有前后两组四合院僧舍及库房等附属建筑。主要建筑均分布在中线上。 西配殿位于中轴线前院西侧,为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至清泰二年(935年)之间。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构造简洁,具有唐代建筑的遗风,是我国现存已知唯一的五代时期悬山式建筑。 中殿即大雄宝殿,位于中轴线的正中。创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山门,即天王殿,位居中轴线前端,金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山门两侧的廊房,其柱额斗栱及梁枋制作手法,与山门类同,皆具金代建筑风格。 后殿,即燃灯佛殿,位于中轴线最后,元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 东配殿位居前院东厢,与西配殿相对而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重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三十七年(1478~1504年)。 东线建筑有水陆殿、天宫殿等;西线为两进院落,多为僧舍、厩库等,大多为清代晚期或民国年间所建。 龙门寺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是仅存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寺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地址: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免费龙门寺 |
平顺大云院 | 平顺大云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云院 大云院(第三批国保) 时代:五代至清 地址: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石会村北龙耳山中 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岩院,亦称大云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禅院。后逐渐荒废。现存建筑除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所建。 寺址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即天王殿)、中殿(弥陀殿,亦称大佛殿)、后殿及两庑。弥陀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是中国仅存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大殿台基正面高1.3米,青石垒砌,其余三面台基随地势渐高而筑。殿之前檐辟门和窗,后檐亦有门道通行。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柱头卷杀圆和,柱础为覆盆宝装覆莲式,檐柱以上阑额普柏枋叠交成丁字形,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普柏枋斜向搭交。檐下斗栱疏朗,柱头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耍头为昂形。殿内前槽无金柱,后槽明间设金柱两根。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梁栿前端刻成月梁式,栿上两个大驼峰承托平梁及平槫,平梁上叉手颇大,瓜柱颇窄。所用驼峰种类达8种,尺度不一,形制有别。殿内保存五代壁画20余平方米,壁画施以蓝、绿、赭三色,墨线勾勒,与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同出一格。斗栱、栱眼壁上彩画隐约可见,风格古朴,为寺观壁画与早期彩绘之珍品。 殿内保存有五代石雕香炉,下刻铭记“仙岩禅院广顺二年岁次壬子八月十五日”。大佛殿前有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石经幢以及石雕罗汉一尊,均为艺术珍品。寺外南侧耸立七宝塔一座,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塔为石制,双层重檐八角形,高约6米。由双层须弥塔座、双层塔身和三重塔刹组成,塔身造型优美,雕饰丰富生动,尚具唐风。 景点位置 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实会村 |
天台庵 | 天台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庵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 天台庵是我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0的局面。智顺应潮流,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这两种方法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他创立了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名。 天台庵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多平方米。院东矗立一唐碑,字迹风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垛,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侧两面明间较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 地址:平顺县耽车乡王曲村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6.0元天台庵 |
平顺西沟村 | 平顺西沟村曾经被誉为新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新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曾经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互助合作组,当地人们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西沟从一个满目疮痍、五行俱缺的穷山沟,发展成为今日富裕兴旺的新农村。作为一处撼动过无数中华儿女心灵的圣地,西沟被毛泽东誉为“边区农民的方向”,李顺达、申纪兰这些声名斐然的全国劳模以他们无可挑剔的卓越品质,影响着一辈辈新中国儿女。今日的西沟,已经成为闻名华夏的红色旅游基地,在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小视的力量。修建一新的西沟展览馆中,展示了大批珍贵的照片和实物,老一辈西沟人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的辉煌历程,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关怀,都在这里得到了真实的还原与生动的呈现。 信息来源: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北甘泉圣母庙 | 北甘泉圣母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圣母庙(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平顺县苗庄镇北甘泉村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一进院,占地1115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夹楼、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风格,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辟廊,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对前乳栿用三柱。 出发前作功课,知道大庙在酒厂里,酒厂里有眼泉。 清泉美酒老庙,找不出不去的理由。 山村很大,沉在沟底。村西的老庙山门关的密不透风。酒厂铁锁锈迹斑斑。纯朴的老乡可怜我们这群围着骨头转圈的狗,指出一条“明路”。扒开草结,-跃窗,原来事情可以这样简单。老松树绝对老态龙钟,遥想当年一定风光无限。大殿铺满了酒瓶,椽檩上野鸽盘旋。少不了石雕、木刻;少不了戏楼、配殿,只是没找到那眼清泉。 北甘泉圣母庙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夹楼、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风格,其余皆为清代建筑。东西宽23.5米,南北长44.7米,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 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庆筒板瓦屋面,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昂,无补间铺作。梁架结构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山门为二层式构架,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卷棚顶。 |
神龙湾村(神龙湾生态民俗度假村) | 神龙湾村位于山西东南边陲的晋豫边界地、太行大峡谷的源头,这里自然生态优美,山水风光绮丽,民俗风情独特。过去,这里山高、坡陡、路弯、石头多,自然环境恶劣。为方便出行,人们在高约百丈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段羊肠小道,分九十九盘共1800余个台阶,攀爬异常费力,呼吸时会发出“哈喽、哈喽”的喘息声,被形象的命名为“哈楼梯”。而今,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修的挂壁公路。它全长1526米,共有35个天窗,穿山而凿,地处山梁险境,蜿蜒曲折,形似一条悬挂在山中的巨蟒,这条路使古村落的面貌焕然一新。 景区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寺头乡神龙湾村 最佳旅游时间一年四季皆可 开放时间7:00——17:00 景区门票60元/人 交通信息自驾:1、太原方向的游客:二广高速(长治口)--长平高速(平顺口)--再向东南方向行驶约30公里到达景区2、北京方向的游客:京大高速(大同口)--二广高速(长治口)--长平高速(平顺口)--再向东南方向行驶约30公里到达景区3、河北方向的游客:京昆高速(小店口)--二广高速(长治口)--长平高速(平顺口)--再向东南方向行驶约30公里到达景区 旅游提示神龙湾景区登山云梯建设是和穿山隧道一样的艰辛,走过去很刺激,需注意安全,看清标示。 |
穽底村(阱底村) | 穽底村坐落在太行山深处,因被高大峻峭的群山环抱而得名。小村依山傍水,抬头见树,低头见草,到处被植被覆盖,一片郁郁葱葱。村内有个祥云湖,一道水坝拦住这一汪碧水,给这个山村平添了几分秀色。坝底深谷幽潭,涓涓溪流傍着陡峭的山峰沿山谷流淌,清风徐来,没有凉意,只有舒爽的感觉。 穽底村地处晋豫古道,是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所以当年这里客栈、粮行、商铺林立。从穽底现存最早的残碑龙门寺碑上刻字推测,在明朝正德年间以前这里就有人居住了。 村落依路而建,屋舍高低错落,以石为材。石头街、石头墙、石头楼板、石头房,石磨、石碾、石臼、石桌、石凳、石水缸等成为这里极富特色的建筑形式。尤其是屋顶的材料,就地取材不规则的石板均为褐红色,厚度相差无几,但形状各异,用于屋顶不仅自然漂亮而且廉价。 地址:长治市平顺县东寺头乡 类型:乡村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
明惠大师塔 | 明惠大师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惠大师塔(第五批国保) 时代:五代 地址:平顺县城东25.5公里不兰岩乡虹霓村 原为“海惠院”中建筑,寺院早毁,唯塔独存。塔为方形石塔,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座五代时期石塔。 据该塔背面墙上嵌有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石碣记载,唐乾符四年(877年)明惠大师主持海惠院,正月十八日突然被杀,事后由北子崇诏奉潞州节度使命,捧舍利为大师建塔。现存石塔为唐代原构。 塔高约6米,平面方形,塔基用青石垒砌,高约1.5米。塔身单檐四柱式,南面劈门,中空。塔顶四坡,瓦陇皆备,中置叠涩刻山花蕉叶,塔刹束腰,基座上刻有露盘、仰莲、宝珠等。塔身门两侧雕金刚像,门上托起塔檐部分,雕伎乐人,有弹有舞,神态活泼。两边线刻缠枝花纹,刀法流畅。塔背面墙嵌有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纪事石碣一块,为塔的雕造年代提供了佐证。 |
淳化寺 | 淳化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淳化寺 淳化寺(第五批国保) 时代:金 地址: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 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顺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初名龙门禅院,既龙门寺下院。北宋开宝年间(969——976年)因寺院侵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改今名。现寺院已毁,全貌不得而知,仅存正殿—座,为金代遗构。 殿坐北朝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布筒板瓦屋面。明间前后辟板门,柱头斗栱四铺作单抄单下昂,昂呈批竹式。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大梁两端直接搭在柱头斗栱上,平槫垂直施卷云驼峰,上置隔架栱,至平梁瓜柱。 寺内有宋代石经幢两通,高3米余,幢身1.8米,平面八角形,楷书阴刻“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 |
虹霓大峡谷 | 虹霓峡谷位于平顺县东部。峡谷两岸悬崖壁立,谷底清泉迸流,四季风景变化分明,气候温和宜人,景物奇妙繁多。沟谷两厢山岭高兀,河谷深幽,溪水长流,古树参天,各类畜兽飞跃。加之历史文物点缀其中,形成了风景优美、气象独特、自然绝妙的虹霓胜景。 虹霓峡谷位于太行山南端东侧,整个峡谷西高东低,从东寺头、虹梯关、羊老岩三个支峡顺绝壁下太行山之底,峡谷的南山与林州市的石板岩风景区、林虑山风景区紧紧相连,北与太行水乡浊漳河相通。 交通: 1、山西方向:汝州上高速,沿二广高速到长治下高速(说一下山西河南交界处因有几十个山洞组成的山洞群,很壮观,但高速收费较高),走潞城、平顺方向,可以从潞城到平顺,也可以直接到平顺,路都不是太好走,这次因为直达平顺的路段堵车,我们从潞城走的S325公路,离平顺还有2、3公里时有岔路(张河公路)左拐(从平顺方向走应该右拐),这里的村名是张井村,过大桥再走向东12公里即到虹梯关乡,这一段部分是土路,没有铺沥青或水泥。不好走,从虹梯关到虹霓村的公路基本是盘山土路,20座车以下的车能拐进去,20座以上的车不好进,本次28座车,要不是司机手高,就进不去了。虹梯关村东约3里路北有条不大的岔路(路南有臭水峧村的班车站牌),。再行数里见一村即臭水峧,乡间土路上到达臭水峧村的背后,然后弃车可以走上古商道。就是虹梯关的古商道。本次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开车直接到达虹霓村。没有体验古道的艰险。从汝州到虹霓村用时7个半小时。 2、河南方向:从登封上郑少高速---郑州西南绕城----京港澳高速---到安阳转安林高速S301—林州,然后走到任村镇的公路,经姚村、任村镇,过任村镇不远有一三叉路口左转,沿公路到一村庄名大概是叫杨耳庄村,又有一三叉路口,记住不能走石板岩方向就行。下面的公路一直是盘山路,去的话,下山的多(我们这次是返程,上的多),经杨耳庄—杓铺村—石贯村---马家岩,进入山西地界,水泥路变成土路,并且大车无法会车,又经龙柏庵--苤兰岩-槐树坪-到虹霓村。总用时近7个小时。 交通特点:山西方向高速贵,但路程近,后期路段路况差,土路长;河南方向路程远,耗油多。 虹霓峡谷特点: 1、该峡谷属半开发景区,也就是开发一半就停工了。主要范围分布在槐树坪、虹霓村、碑滩村、梯根村、梯后村、臭水峧村五个自然村。 2、看点一:虹霓大峡谷和太行第一大瀑布虹霓村瀑布,起点为虹霓村,,在虹霓村东头,从西向东看,一马平川,但从东向西看,就是崖上人家加百米大瀑布.下到谷底,可以看到一大瀑布,落差100多米,因上面修高速,水小了,但是还很壮观。终点是槐树坪,用时2个小时不到应该可以了. 3、看点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惠大师塔,该塔位于虹梯关乡虹霓村中,此处原有寺院,名“海会寺”。明惠大师塔是晚唐高僧明惠禅师的墓塔。明惠禅师死后皇帝赐封“大师”,塔随封号而名之。因塔内金刚罗汉雕像被盗,现在塔周围有围墙,游客进不去. 4、看点三:梯后大峡谷起点。梯后村向西2公里有一峡谷,沿峡谷向上1公里,有一小瀑布,沿人造台阶向上可以看到一大片较平的地段,有一废弃的红房子(本次就在该处扎营的),这里就是梯后峡谷的起点,在这里峡谷分为两个景点,我把他叫梯后峡谷和梯后古道(我个人考虑这里应该是虹梯关古商道的一部分),这两个景点应该不相通联(有村民说可以相通,也有村民说不通)。 5、看点四;梯后峡谷,从起点向上走,可以看到一石槽状的水潭,向里走是典型的太行峡谷风骨,经40分钟路程,峡谷越来越窄了,最窄处必须下到溪水中趟河而过。因为溪水太凉(10月底水温约5度左右)、太深(有一处约80CM),我们没有过去,也不知道峡谷深处的奥秘!(大家夏天少雨季节去应该可以赤脚通过。多雨季节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去。) 6、看点五:梯后古道,中间有“之”字型的铁天梯,较刺激。在半山腰有一座小庙,民国期间重修,碑上内容没有细看,用时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山顶的盘山公路,这里有一个3、4户人家的小村,村名问了老乡,现在忘记了,可惜! 7、看点六:峡谷内的引水渠,从梯后南峡谷内有一水坝,水坝边有引水渠沿峡谷绝壁向下走,经过4个隧道,可以到达峡谷起点的红房子处。四个隧道分别叫跃进洞、光明洞。其中第一个洞最长,大约600米。这次没有拿头灯,摸黑走,一个人走有点怵。 8、看点七:虹梯关铭,这是一个大石碑(明朝嘉靖年间),位于碑滩村,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石碑,村名好像也是因为这个石碑在小河滩边上而得名的吧。 9、看点八:壁挂公路,从虹梯关乡到梯后村之间有一段。这次因为无法会车,没有在该处停留,但是与郭亮的公路大同小异。 10、看点九:虹梯关,中国十大古关之一。应该在梯后村北,碑滩村西,这次因为时间紧,没有看到,遗憾! 11、看点十:虹梯古商道。位于山西平顺联通河南林县的悬崖峭壁上,自古为晋东南与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虹梯通汉自古为上党八景之一然而,自上世记70年代开通挂壁公路以来,古道已换去了存在的意义,至今30年来除个别驴友外已无人走,今天的古道好多地方已被荒草所覆盖,然而这更吸引了各地的驴友前往探密。完全版的穿越从臭水峧村开始。顺沟穿村上行,出村右拐小路上山,脚下的田间小路就是从前的古道,一路上行20多分钟可上到山脊,过一个人工挖低的垭口,路分成两条,一条略上行过另一垭口,一条略下降后平切,走下边的路,饶一个大弯,走过一竖着几根电杆处(此处不翻梁,继续顺山脊走),再过一个垭口开始下降,一路下行再见到大路时就到了小梯沟的上边,此外可看到左前边有一块很大的平梯田,大路对面寻小路继续下行,穿过梯田就是小梯沟。也可以从臭水峧继续坐车饶行前近20里,至右前方看到一山脊顶端有10来亩大的平整田地(与路平,很显眼的一大块平地)时,就是前边说过的从臭水峧过来的古道与大道汇合处,右侧有下行的小路,这儿是缩水版穿越起点。走小路穿过梯田下沟底就是小梯沟。小梯沟尽头可见一很小的小庙,庙前碑记表明,此庙旧有,道光年间又重修过。从山神庙往下,山路缘崖边向前,虽然很险,但已颇平缓。沿路石屋处处,大部屋顶坍塌,而墙、券犹存。老乡介绍,三四十年前这些地方都有人居住,他们向过往客商出售“黄疙瘩”(一种用玉米面蒸成的干粮,耐饥且不易变干),相当于现在的路边店。此外,路上还有遗存的石槽、石碾盘等物。崖下的石路足有四、五尺宽、很平的石头路面,路面上凿有防滑的条纹。“三里桥、五里庙、二十里大街道”,古道由此就是民谣中说的“大街道”了,由此往后一路没有岔道,路况也比小梯沟以上那部分完好的多,基本是一路平切,放心走就是了,只有几处被水冲毁处通过时需小心一些。“大街道”一直在崖边饶来饶去这段较平整的山路中段,有一组三通大石碑,碑上记载着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各地捐资拓宽商道的盛况。从两侧的两通碑上可以看出,捐资者的地域分布非常广:从今天山西省的平顺、长治、壶关,到今天河南省的林州、水冶、安阳,可见当日这条商路的受益者范围之大、使用人数之多。 这块乾隆年间的碑上刻有:“自古上党居天下脊,如黑云之在半天,而虹梯之关又如虹霓之在半天,更居上党之脊。嘉庆年间夏言平陈寇于玉峡关,并建……关在万山之巅,鸟道羊肠,绵亘十数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莫甚蔫。往来商旅,无不侧然心动”等字,生动的描写了古关的由来及不凡气势这样的平路走十余里,就到了著名的虹梯关。虹梯关位于从缘崖山路往陡直的山底走的转折处。一出关门再向前,就是人工砌成的层层石梯,此谓“虹梯”——不连关跟前的“搭梯”,共有54段梯直下数百米才能到达山底,从而东向河南。如果凭关据守,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古商道上本来没有关口,虹梯关是明政府于嘉靖八年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农民对政府-的-。 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个百事不问、对国事心灰意冷的人。他在位16年,中央和地方-极端-。掯勒百姓,损公自肥,民怨鼎沸。正德十年(1515年),曾做过潞城县衙小吏的平顺县石埠头村人陈卿,和其父陈琦(虹梯关摩崖赢刻石上作“骑”)、叔父陈曩、陈良、陈铎,弟陈来,村人王廷禄等,联合附近的袁广、秦虎龙、秦彪以及河南的王仲兴、王仲杞等,在青羊里申河寨白果山(平顺县东北)依山筑寨,抗差拒赋,招罗人马,准备起义。次年正月,陈卿谋反事泄, 王廷禄被捕。陈卿等人更加紧准备,多方联络,时晋、冀、豫各地农民军纷纷来附,遂于嘉靖元年(1522年)揭竿起事。 嘉靖三年,潞州府派黎城县知事杨良臣上山,对义军进行了招安。义军首领陈琦受骗被俘,陈卿被判死罪。但同年九月在押解过程中陈卿逃脱。回到青羊山后,陈卿成为义军首领。这时农民军队伍空前壮大,达到二万人。陈卿率义军接连攻克了今长治、晋城、左权、沁县等州县,兵锋直指中州。明嘉靖七年,朝廷命令晋、冀、豫三省会剿;十月初五,三省官军5万人向义军进攻,义军因正面出击,寡不敌众,终致失败。扑灭义军后,朝廷派夏言来当地善后。夏言奏准皇帝,在晋东南一带加强统治。升潞安州为府,设长治县。嘉靖八年(1529年),新置平顺县,在行政上加强管理。军事方面,夏言设虹梯关、玉峡关二关,在玉斗崖、白云谷、虹梯关、潘溪峰设四巡检司,驻兵防守。 从现在仍树立在碑滩村的夏言手书的那一通特大号碑来看,夏言当时是很有些成就感的。增州设县,到处改名字,可想见意气之盛。“虹梯”二字也是夏言改的,原来叫“洪梯”。夏言这一改,故然文意雅驯,意境优美,但也仅此而已——百年而后,明王朝仍然灭亡在了“贼寇”的手里。 陈卿起事地点为白果山,我们询访村民,村民们说没有听说陈卿在虹梯驻扎,而据夏言撰写的虹梯关铭中“比岁青羊之寇,凭负以拒汴师者此也”的话来看,义军是曾经来过虹梯关,而且还据险打过硬仗。 最后,交代一下与虹梯关有关的两个主要人物下落:陈卿兵败落入敌手,同年解往北京遇害。夏言后来官至宰执,在著名的“河套之议”中站在曾铣一边,力主收复河套,被严嵩所谮,后被害。夏言设的虹梯关一直有兵丁把守。据民国《平顺县志》载,到清末兵卫扰存,民国二十年(1930年)后还驻警防守。 我们今到虹梯,距陈卿就义、夏言设关已经近480年,而于荒草巨石、险关峻谷中似乎还能感受到一种英雄气概。虹梯关一带的百姓对这个地方有一说法:百年不出真天子,一出一个草头王——这应该是对热血先人的一种民间记忆吧。 自当地的很像是“梁山好汉”一样的草莽英雄后,虹梯关后来还迎接过这样一些人:1926年河南韩欲明的天门会队伍,抗战时的太行四军分区、八路军新一旅、八路军115师344旅、八路军129师独立游击支队等。侵华的日军曾从河南的任村至此察看地形,大都望而却步。有少数意欲攀登者,被当地民兵用滚石一砸,就抱头鼠窜了。号称山西八大名关之一的虹梯关即没有巍峨的城墙,也没有关城,连个关门也没有,仅有一个象征性的门洞。虹梯关位于从缘崖山路往陡直的山底走的转折处。一出关门再向前,就是人工砌成的层层石梯,此谓“虹梯”——不连关跟前的“搭梯”,共有54段梯直下数百米才能到达山底,从而东向河南。如果凭关据守,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虹梯关位于从缘崖山路往陡直的山底走的转折处。一出关门再向前,就是人工砌成的层层石梯,此谓“虹梯”——不连关跟前的“搭梯”,共有54段梯直下数百米才能到达山底,从而东向河南。回眸古关剑锋刺破天。这里的“虹梯接汉”为上党八景之一。当地流传着后汉刘秀出入于此的传说。古关关前山脚下,依次排开三个相邻的村庄,都因虹梯关而得名,东边的名曰: 碑滩,有名的虹梯关铭大石碑矗立村头河滩。虹梯关铭大石碑矗立村头河滩,见证历史,把问群山。中间的村庄名曰:梯根,虹梯关古道的东起点。西边的村庄名曰:梯后,有赞美称之为“太行山的脚后跟”虹霓大峡谷 虹霓大峡谷 |
地区 | 景点 |
---|---|
后岭村 |
---- |
虎窑村 |
---- |
西湾村 |
---- |
安咀村 |
---- |
安阳村 |
---- |
棠梨村 |
---- |
焦底村 |
---- |
常驼村 |
---- |
寺头村 |
---- |
门楼村 |
---- |
海棠水村 |
---- |
后庄村 |
---- |
前庄村 |
---- |
大山村 |
---- |
石棠郊村 |
---- |
神龙湾村 |
---- |
秦光村 |
---- |
羊老岩村 |
---- |
黄崖沟村 |
---- |
常峪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