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苗晋卿 (685~765) 唐朝宰相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 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 ,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河东太守、工部尚书、宪部尚书。 安史之乱爆发后,苗晋卿因不肯出镇陕郡,被勒令致仕。长安失陷,苗晋卿逃奔金州,被唐肃宗召赴凤翔,拜为宰相。他两次担任侍中,进封韩国公,并开创宰相奏对延英殿的先例 。广德元年(763年)以太保致仕。 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逝,追赠太师,赐谥懿献,改谥文贞。大历年间配享肃宗庙庭。 早年经历 苗晋卿年轻时勤奋好学,善作文章,后考中进士,授为修武县尉,历任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度支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 主持铨选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苗晋卿升任吏部郎中,后与孙逖一同被拜为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命苗晋卿主持吏部铨选事务。候选-为求肥缺,有的软磨硬缠,甚至出言不逊。苗晋卿性情谦和,对此毫无怒色。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苗晋卿升任吏部侍郎。他主持铨选五年,政策宽松,属下胥吏趁机作恶,以致贿赂成风。当时,天下承平已久,每年候选-多达万余,宰相李林甫虽兼任吏部尚书,但专心于朝政,铨选事务都被委托给苗晋卿与侍郎宋遥。 天宝二年(743年),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到吏部候选。苗晋卿与宋遥因张倚正受玄宗宠信,欲攀附于他,便在录取的六十四名-中将张奭列为第一。时人都知张奭从不读书,因此群议沸腾。前蓟县县令苏孝韫告知安禄山,安禄山则趁觐见之时奏与唐玄宗。唐玄宗亲自在花萼楼测试,录取-能通过考核者只有十之一二,张奭则直接交白卷。唐玄宗大怒,将苗晋卿、宋遥、张倚一同贬官。苗晋卿被贬为安康太守。 历职致仕 天宝三年(744年),苗晋卿改任魏郡太守,兼河北采访处置使。他在河北任职三年,政绩突出,又调任河东太守、河东采访使,但魏郡百姓仍为其立碑。此后,苗晋卿历任工部尚书、东京留守、宪部尚书。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窦廷芝弃守陕郡。宰相杨国忠嫉妒苗晋卿的声望,便奏请以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企图将他排挤出朝廷。苗晋卿却自称年老多病,坚持不肯赴任。唐玄宗很不高兴,便让他致仕退休。 至德元年(756年),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入蜀避乱。皇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是为唐肃宗,并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当时,朝中大臣多被叛军俘获,陈希烈、张均等数十人被送往洛阳,接受伪职。苗晋卿则由小路逃往金州。 复起拜相 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到达凤翔,将苗晋卿召赴行在,拜为左相,每遇军国事务都要咨询他的意见。同年十月,郭子仪收复两京,唐肃宗返回长安。苗晋卿改授侍中,进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乾元二年(759年),苗晋卿见唐军逐渐平定叛乱,便上表乞骸骨,请求退休。唐肃宗下诏褒奖,免去他的宰相职务,改授太子太傅。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又思念旧臣,再次征拜苗晋卿为侍中。 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病逝。唐肃宗卧病不起,便命苗晋卿摄冢宰,苗晋卿极力辞让。不久,唐肃宗病逝。唐代宗继位,又命苗晋卿摄冢宰,苗晋卿仍然不肯接受。当时,苗晋卿年纪老迈,行走困难,请求隔天一入政事堂。唐代宗允许他在入朝时不用急步而行,并在延英殿召对,以示优礼。 晚年生活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入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当时,苗晋卿正卧病在家,遭到吐蕃军威逼。他闭口不言,吐蕃军也不敢加害。不久,郭子仪再次收复长安。唐代宗免去苗晋卿的宰相之职,册拜他为太保,随即又命他退休。 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逝,终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师,赐谥懿献,唐代宗还命京兆少尹为他操办丧事。宰相元载此前曾得到苗晋卿的提拔,因此讽劝太常寺,将苗晋卿的谥号改为文贞。大历七年(772年),苗晋卿的灵位被放入唐肃宗的宗庙。 轶事典故 苗晋卿在担任魏郡太守时,回乡探亲。他走到能看到壶关县城的地方,便下车步行。小吏劝道:“太守位高德重,不应如此贬低自己。”苗晋卿道:“《礼记》曾说,看到公门要下车,见到路马要抚轼,以示崇敬。何况这是父母之邦,更应尊敬,你不要多言。”他大宴乡党,欢会数日,又拿出俸禄三万,作为乡学经费,以教育家乡子弟。 人物评价 李华:公成童好学,弱冠工文,二登甲科,三入高等。始自郡邑台省之任,终乎廊庙台辅之器。 陆贽:晋卿起文儒,致位台辅,谦柔敦厚,为三朝所推。 刘昫:⑴ 晋卿宽厚廉谨,为政举大纲,不问小过,所到有惠化。及秉钧衡,小心畏慎,未尝忤人意。性聪敏,达练事体,百司文簿,经目必晓,而修身守位,以智自全,议者比汉之胡广。⑵ 晋卿谨身莅事,足为纯臣,避寇全忠,固彰大节。然博达精审,岂不知宽猛之道哉!奉林甫之旨,顺胥吏之意,悦附张倚,欺罔时君。生为重臣,谄林甫之势也;殁改美谥,引元载之恩焉。或言晋卿不为巧宦者,诚不信也。 宋祁:⑴ 晋卿宽厚,所至以惠化称。再秉政,出入七年,小心谨畏,不甚斥是非得失,故能安保宠名。然练达事体,百官簿最,一省无遗,议者比汉胡广。⑵ 孔子称才难。然人之才有限,不得皆善。观圆之锐,而失守出奔;晋卿雅厚,而少风采臧否;冕明强,嗜利不知大体;諲辅政,功名不及治郡。然各以所长显于时。故圣人使人也器之,不穷所不能而后为治也。 [以上内容由"raininfield"分享。] |
苗发 大历十才子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苗发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年间前后在世,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初为乐平令,但诗篇传世颇少。苗发,唐代潞州壶关(今属山西)人。历官朝散大夫、秘书丞。升任尚书都-外郎、驾部员外郎。屡官至秘书丞。擅长写诗,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全唐诗》存其诗二首,《全唐诗补编》存其诗一首。今传《苗发诗集》。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四—一常表《授苗发都-外郎制》。《新唐书》卷七五、卷二0三,《唐诗纪事》卷三O,《唐才子传》卷四。不过,后人知道苗发的并不多,或许因为经过岁月的淘漉,传世作品不多,所以显得他的文学成就不大。 [以上内容由"保卫湖北"分享。] |
郭翀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郭翀(chōng)于洪武三年(1370)参加乡试,获得第八名。第二年又顺利通过礼部会试。郭翀博学有文才,尤其在研究《春秋》方面,在当时很有名气。他常常与好友贾敏、李约切蹉学问,交谈之中,每以第一人自许。殿试传胪,果然高中第一名。但朱元璋对大明朝的第一位状元格外看重,所以,当他在烛影之下见郭翀的面相不如吴伯宗时,遂将郭翀列在一甲第二,好友贾敏与李约也同登辛亥科进士。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年郭翀与吴伯宗相唱和的一首诗: 凤凰城阙紫霄间,历数丕承王气还。 旧说图书符洛邑,载瞻玉帛会涂山。 太平有象耕桑盛,边奏无闻甲胄间。 自古英才跻盛美,愿歌天保达龙颜。 郭翀考中榜眼后,官吏部考功主事,其他事迹不详。 [以上内容由"荡男"分享。] |
牛憨笨 (1940~2016)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牛憨笨(1940.2.11- )物理电子学专家。山西省壶关县人。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电子光学理论和变象管诊断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得到重要应用的高速静电聚焦变象管。研制成功9种变象管和7种变像管相机,为我国地下核试验、激光核聚变、X光激光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诊断设备, 并销往法国、美国和台湾省, 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高科技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同时也使我国在变像管诊断技术领域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发展了动态电子光学理论, 论文被英、美、俄、德、法、日等国的学者引用近百次。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150余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光电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牛憨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4日15时30分在深圳逝世,享年76岁。 [以上内容由"抗战20年"分享。] |
申增甫 (1916~196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申增甫,原名增富,1916年生于山西省壶关县桥头村一个贫农家里。1926年在村办小学读书,1927年后在家务农。194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桥头村财粮委员、村长、区公所民政助理员、县民政科科员、区长、县政府秘书等职。1949年8月奉命南下顺昌工作,先后任第二区(洋口)区长、县人民政府秘书、中共顺昌县委-部部长。1953年6月调任县人民政府县长。任职期间,除主持县政府的全面工作外,还兼管财贸工作。 增甫一贯注重增收节支,认真贯彻执行“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当时,财政收入主要靠工商各税,他为了开辟税源,大力组织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产品,搞好商品流通,全县商业日趋繁盛,工商各税逐年增多。1957年,全县税款收入达205.09万元,比1952年增长二倍多。同时,加强税收管征工作的领导。规定县税务局每半个月要向其汇报一次工作,凡县税务局召开所、股长会议,他都挤出时间到会讲话,鼓励税务人员珍惜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正确执行税收政策,大力组织税收,经常开展纳税检查,严防偷漏税收,并要政法、工商行政等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和支持税务干部开展工作。1963年初,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整顿市场、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的指示,他亲自召开政法、工商行政、国营商业、供销社、税务等部门领导干部会议,部署实施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并抽调9名干部,组成整顿市场工作组,先后在洋口、城关开展打击投机倒把,补税罚款工作,使工商各税收入不断增加。由于他重视财政收入,除国民经济暂时困难的1961年外,全县财政收入年年上升,1964年财政总收入472.1万元,比1957年增长一倍多。在财政支出方面,他十分注意把有限的地方财力,用于生产性建设和文教、卫生事业投资,严格控制行政费用和非生产性建设支出。在他任县长期间,县机关办公楼房几乎都是利用接管国民党县政府和没收地主的房屋,加以修建使用。并要求财政部门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对交通建设和文教、卫生事业,坚持节约的原则,力争少花钱,多办事。1959年动工建东门大桥,他主张桥基利用万载桥石墩加固,桥面采用三合土建成,花钱不多,受益不浅。 在任县长期间,增甫为政清廉,生活上从不特殊。他常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住普通房间,吃普通饭菜。在处理公私关系上,始终以党的利益为重,有的南下干部的家属安排为国营企业职工,而他的爱人却在家从事家务。他的长子申孝忠1962年高中毕业,当时教育部门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安排,有的在城区小学任教,有的留在县教育局工作,他却要孝忠到农村小学任教,理由是“可以更好锻练”。最后县教育局只好采纳他的建议,把申孝忠安排到大干小学任教。 增甫于1965年2月奉调离县,但尚未就职即身患癌症,1967年3月逝世。 [以上内容由"jy00701999"分享。] |
王根书 (1928~196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根书,民国17年(1928)生于山西省壶关县东王宅村。1941年,13岁给人当长工。1944年,16岁参加民兵。民国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长、乡党支部书记、区委组织委员等。 1949年随军南下,参加剿匪、反霸、镇反、土地改革等工作。先后任顺昌县第二区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团县委副书记、顺昌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后调任南平专区谟武水电站党委书记、南平专区通用机器厂党总支书记。1958年到福建水力发电设备厂(后改为南平水轮泵厂)任党委书记。1966年,厦门电机厂迁址南平,与水轮泵厂合并成立南平电机厂,他任厂党委书记。 王根书严于律已,廉洁奉公。他在顺昌工作八年,长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谟武水电站、水轮泵厂期间,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头参加挑沙石、搬木头、抬铁水等重体力劳动,累病了还坚持带病工作;当有些工人向他送礼物时,他坚决予以谢绝并加以教育;1957年国家精简机关工作人员时,他首先动员妻子带头退职;在三年经济困难期间,他不肯接受任何特殊待遇。 1964年,王根书到厦门玻璃厂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这时他腰部和背部常发痛,经诊断为恶性肿瘤。他得知病情,仍顽强坚守工作岗位。组织上只好通过任免办法强迫护送他进医院住院治疗。可他几次住院,均“逃”出回厂工作。 1966年6月中旬,连日暴雨,山洪暴涨,南平电机厂面临被吞没危险。正在养病的王根书,闻讯赶赴工厂带领群众加固堤坝,堵塞漏水,抢运重要物资,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洪峰汹涌而来,王根书在洪灾中为抢救一名落水工人,不幸殉难,终年41岁。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追认王根书为革命烈士。 [以上内容由"杨儿"分享。] |
李才旺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才旺 (1943~) 笔名天然。山西壶关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1968年赴北京部队农场劳动锻炼。历任晋东南地委宣传部干事、副科长、科长,晋城市(县级)市长、副书记,晋城市(地级)副市长、市委常委,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级经济师。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有伞的风景》、《无雪的冬天》。诗歌《放牧》、《邻里情》获全国田园诗大赛三等奖,《南-庙遇雨》获庆祝建国50周年诗展成就奖,《南-庙遇雨》、《公仆颂》、《放牧》、《读板桥书画集偶成》入选《山西文艺创作50年精品选(诗歌卷)》。 [以上内容由"shzbch"分享。] |
李长胜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长胜 (1942~) 笔名敬贞。山西壶关人。中共党员。1955年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1958年被县委组织部招收为机关勤务人员,1960年转为国家干部。先后在本县粮食局、-、工会、报社、公社(乡镇)、广播电视局、文联,及国家三线建设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长治市诗词学会理事,并兼任长治市作协副主席。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铁裹门里》、《天门大会》,短篇小说集《二月二》,散文集《千奇百态太行山大峡谷》,长篇报告文学《壮哉常平》,报告文学集《大将雄风》、《太行树圣》,发表诗词300余首,多部电视短剧、电视专题片与戏剧、曲艺脚本被拍摄、演出,创作作品共400余万字。 [以上内容由"九哥"分享。] |
平昌喜 (1926~201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平昌喜,1926年生,山西壶关人。原名平苍禧。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参加八路军太行4分区独立营。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7旅50团2营营部书记。1946年团教导队书记,50团2营机枪连副指导员、指导员。1948年6连、5连指导员、营部特派员、团政治处保卫股长。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35师政治部保卫科副科长、科长。回国后,历任陆军第12军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处长、干部处处长,第31师副政委,政委。1969年4月陆军第12军31师(1969年12月改称36师)政委。1975年10月陆军第12军副政委。1983年5月至1987年6月任上海警备区政委,1983年8月-1988年1月兼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后晋升上校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2012年3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以上内容由"dewily"分享。] |
王广元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广元 (1951~) 山西壶关人。中共党员。中专毕业。1967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警卫战士,长治市群众艺术馆创作员,长治市文联副主席,《漳河水》杂志主编。山西省作协全委会委员。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蚂蚁过河》、《燕子低飞》、《布谷叫天》、《狼走雪野》、《蜘蛛结网》,散文集《臣本布衣》、《身为草民》等。诗歌《周末舞会》获全国金鹰杯朗诵诗大奖赛佳作奖,《开会》获第二届《诗刊》新田园诗歌大赛三等奖,《0包袱皮》获全国首届文学艺术大展赛二等奖,《蚂蚁过河》获全国青年展望杯短诗大奖赛三等奖,《输出》获《山西日报》优秀诗人奖,散文《第一次喝酒》获2002年度山西省报纸副刊金奖,散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2005年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作品银奖。 [以上内容由"襄樊好吃之人"分享。] |
刘德宝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德宝 (1945~) 山西壶关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函授)。1962年中学毕业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县委通讯组组长,镇党委书记,县委农工部代理部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山西省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巡视员。山西省政协委员、政协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绿屋铭》,诗文集《真情辙》,文集《双耕集》等。 [以上内容由"hkx"分享。] |
太行山大峡谷 | 太行山大峡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境内,全园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和紫团山为主线,串联真泽宫、紫团洞、九龙洞、女妖洞、云盖寺、崇云寺、万佛寺、“猫路”险道、“天桥”奇观等风景名胜,占地面积5848公顷。 五指峰是五指峡的入口,形状好像是伸出的五指,因此而得名。五指峰集雄、奇、险、幽、美于一体,古人曾如此描写五指峰: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 太行山大峡谷的山势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其中有两座造型奇特的山被当地人称做纸(指)山,后面稍远的好象一张薄薄的纸,前面的又象一根手指头,所以都被叫做纸(指)山。 五指峡中的黑龙潭水非常清澈,终年流淌不息,游人可以泛舟水上,进行皮筏漂流。在陡峭绝壁上开凿的古栈道旁,有一座被称为仙人桥的石筑桥梁,它曾为沟通晋豫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仙人桥建于明朝,长五十米,高二十五米,结构严谨,坚固朴实。离仙人桥不远处,连接着一座坚实的桥梁,跨过这座桥和相连的山洞,就进入了龙泉峡。龙泉峡有一个从河南进入山西的古关口,叫大河关。虽然它在文革时候遭到了破坏,但“大河关”三个字的轮廓却还能看得出来,也能看得出古关、古桥和古栈道的痕迹。史记三国时期曹操追杀-就是从这里破关进入太行山攻占了壶关。 羊肠坂也曾是古代中原与上党太行交往的一条必经的险道,因道路狭窄、盘垣似羊肠而得名。山顶上的曹公垒就是当年曹操两进上党时攻下的最后一座堡垒的遗迹。 走出龙泉峡,第三个峡谷是王莽峡。在王莽峡深处有一个洞穴,传说是王莽追杀刘秀,刘秀藏身的地方。在王莽峡中还有很多关于王莽、刘秀的故事。 紫团山不仅出产优良的紫团参,山上还结满枝繁叶茂的各色鲜果,为太行山大峡谷的旅游增添了新的内容。太行山大峡谷园内还有木本花卉、药材等珍稀植物300多种,特别是自然生长的亚热带树种南方红豆杉在大峡谷的出现,使大峡谷更显得神秘。 山西长治市壶关327省路 参考门票价格:30元/人 |
太行山大峡谷黑龙潭景区 | 太行山大峡谷黑龙潭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黑龙潭紫团山风景旅游区位于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潭—紫团山—真泽宫景区”范围内,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距长治市64公里,距山西省太原市250公里,距河南省郑州市280公里,距河北省石家庄市300公里。 黑龙潭,内有龙王庙,古为方圆百里的乡民遭受旱灾时,拜祈甘霖的神圣之地,所在峡谷窈窕峡长蜿蜒曲折,峡谷两壁陡峭奇耸,峰峦叠嶂,奇石佳卉,目不暇接,已然开发的龙潭戏水,悬梯漫步,龙潭灵泽,凌空栈道,孤山巡游等景点贯穿其中,春花秋月,平沙落雁,曲叠沉悬。 黑龙潭主要景观有龙湖荡舟.悬梯漫步、龙潭灵泽、索桥探险、孤山巡游等。进入黑龙潭峡谷口,迎面便是人工湖——龙湖。这里峡谷宽阔,河床平坦,相聚不远处有两道数米高的泥石大坝,将五指河拦腰截住,回流成湖。水泻受阻,回流成湖。待到水位高涨,漫过坝顶,数道瀑布,直泻坝底。游客可乘备好的橡皮舟在龙湖上荡漾,欣赏湖光山色。弃舟登岸,沿河逆行,峡谷越收越窄,水流越来越急,将小径淹没,迫使游客登上凌空搭建在悬崖上的栈道。栈道宽60厘米,长达800余米,从黑龙潭开始,依峡谷走势,蜿蜒前进,直达峡谷尽头。游人漫步栈道上,驻足凭栏观景,脚下是深谷急流,游鱼跃水,水鸟翱翔。身旁为悬崖绝壁,奇石佳卉,目不暇接。当地民间传说:远古时有一条黑龙栖息在潭中,故名黑龙潭。河水流到这里,从20米高的悬崖上跌落到黑龙潭中,形成一条瀑布,涛声如雷。黑龙潭方圆20余平方米,潭水深不可测,碧绿如墨,两侧峭壁高峻,一线天际曲折婉转,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清幽雅静。在黑龙潭北侧的峰顶上,建有龙王庙,自古就是人们祈雨之地,故称龙潭灵泽。过了龙潭灵泽,再往里行,栈道延伸至孤山下。抬头仰望,50余米高处,凌空飞架一座铁索桥,直达70余米外对面悬崖绝壁。当您战战兢兢登上铁索桥,只觉桥随风动,好不容易踽足而行,挨到铁索桥尽头,手脚并用,蹬着悬崖绝壁上豁口,攀援而下,心惊胆战,方才真正领略了索桥探险的滋味。孤山脚下是五指河,泉水从石缝中汩汩流出,向峡外淌去。一座6米高的大坝,将水拦阻蓄积起来,围绕孤山,形成宽30米、长500米的环湖。乘游艇在湖上巡游孤山,见山上草木茂盛,山下石壁裸露,景观奇特,不虚此行。离开黑龙潭,沿五指峡东行1公里,就是白龙潭。白龙潭周围都是悬崖峭壁,山涧流淌,丁冬和鸣,如悬钟敲响。涧水汇成瀑布,泻入潭中,浪花飞溅达1米高,潭水在阳光照射下,水波涟漪,白光闪烁,变幻莫测,仿佛无数条白龙潜于潭底,故称白龙潭。白龙潭是游客消暑戏水的绝佳去处,也是观赏风光的旅游胜地。 景区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 最佳旅游时间4月——10月 开放时间7:00——17:00 景区门票景区门票实行一票制,每人125元,包含黑龙潭、紫团洞、真泽宫、羊肠坂、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天桥、万佛山、十八盘十个景区。近期对外开放的景点有红豆峡、黑龙潭、青龙峡、紫团山 交通信息自驾:1、太原方向的游客:太长高速(长治口)--长治环城高速(壶关口)2、北京方向的游客:京大高速(大同口)--二广高速(长治口)--长治环城高速(壶关口)3、河北方向的游客:京昆高速(小店口)--太长高速(长治口)--长治环城高速(壶关口)4、河南方向的游客:二广高速(长治口)--长治环城高速(壶关口)公交:游客可在壶关县汽车站乘坐通往景区的班车。 旅游提示长治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上党盆地内,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5℃至12℃,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每年的春夏季节最适宜去长治旅游。 信息来源: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红豆峡紫团山八泉峡壶关青龙峡 信息来源: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 | 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看点:登临老顶,近望市区景致尽收眼底;远望上党盆地一览无遗。在老顶东北峰,有一处天然巨石形成的峰峦——狮峦。在天光浅黛的黎明攀此顶时,大有泰山观日之感。站在新顶观景楼远眺,可以欣赏到老顶的雄奇、玉皇顶的峻秀、奶奶顶的奇丽。:老顶山位于长治城东北七公里处,又叫百谷山、五顶山,由从北向南老顶、南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等五个山峰组成。老顶是五顶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沿东南方前行,有一“鉴天石”,可以欣赏到“死海微澜”的景观。老顶之南,有一山峰耸立,其顶平整,这便是南顶,又称梳妆台。南顶之南的一个山峰上有五块巨大的岩石,五块岩石象五根玉柱,直顶天宇,俗称“五顶挚天”。玉皇顶与奶奶顶在滴谷寺村育面,山势平缓连绵。玉皇顶位于奶奶顶之上,由一天然巨石构成,长17米,宽19米,建有玉皇观,俗称九门九观。奶奶顶在玉皇顶半腰一平缓处,原建有“碧霞元君行宫”—座,现为一火炬塔。两顶招相呼应,郁郁葱葱,景致深幽。新顶,顶低而平,四周侧柏丛生,环境幽雅。老顶山不仅山峦秀丽,林木繁生,而且天然岩洞众多,景致各异。大小30余座岩洞,多位于半山陡壁悬崖、深谷幽壑之地。老顶山除了这众多的岩洞外,还有一处“寒泉绝胜”。在滴谷寺村老顶山乡政府办公楼下,有一股甘甜的清泉,洞口固额上嵌清朝所留楷书“古寒泉”。古寒泉即百谷泉,亦名神农泉。洞口有宋代风格的浮雕龙头,泉口雕有卧龙。龙嘴开张,下为圆形石凿小井,布局招巧。百谷山上还建有一宏大的炎帝纪念馆,其间屹立着高39米、堪称亚洲第一的炎帝巨型铜像,以铜像为主体的祭坛、殿堂以及神农井、神农泉、百谷园、耒耜洞、神农村、碑刻等景观正在筹建。 地址:山西长治市东部,001乡道附近 类型:洞穴森林山 游玩时间:建议1天 电话:0355-2161227 门票:30元 |
红豆峡 | 红豆峡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红豆峡是龙泉峡的一条支峡。位于盘底树西南的紫团山脚下。因峡内生长着成片珍稀树种一一红豆杉而得名。红豆峡两头出口狭窄,腹地开阔,形似葫芦。沿峡而进,两侧悬崖矗立,峰巅腹地怪石交错,傍岸古寺及遗址犹存,瀑布悬挂,崖间泉眼点点,河谷流水潺潺,古木、珍稀树种及各类植物遍布峡谷。遥遥30里长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可谓30里峡谷30里画廊。红豆峡足一处天然植物园区。据植物学家考察初步认定:峡谷现长有330余种植物,其中稀有植物、观赏品位较高的植物颇多。此环境、气候、规模、品位均达天然植物园区标准,是休闲、旅游、观赏和研究植物的佳地。尤其红豆杉在此成片生长实属罕见。 景区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 最佳旅游时间5月——10月 开放时间6:00——17:30 景区门票景区门票实行一票制,每人125元,包含黑龙潭、紫团洞、真泽宫、羊肠坂、红豆峡、八泉峡、青龙峡、天桥、万佛山、十八盘十个景区。近期对外开放的景点有红豆峡、黑龙潭、青龙峡、紫团山 交通信息 公交:游客可在壶关县汽车站乘坐通往景区的班车。 自驾:1、太原方向的游客:太长高速(长治口)--长治环城高速(壶关口)2、北京方向的游客:京大高速(大同口)--二广高速(长治口)--长治环城高速(壶关口)3、河北方向的游客:京昆高速(小店口)--太长高速(长治口)--长治环城高速(壶关口)4、河南方向的游客:二广高速(长治口)--长治环城高速(壶关口) 旅游提示长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春季略长于冬季、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建议游客随身携带遮阳挡雨、防寒等必需物品。 太行山大峡谷黑龙潭景区紫团山八泉峡壶关青龙峡 |
长治十八盘 | 长治十八盘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是王莽峡的主要景点之一,位于小天桥东侧,在3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筑有1300多个台阶,打了九折十八弯的天梯通道,故称十八盘。拾阶而上,沿途景点颇多,如刘秀隐身像,五官清晰可见;太上老君道德碑,倚山而立,古为经商者上香之处;上得盘顶,满目奇观,美妙无穷,可见苍松翠柏之中的圣人坛;朝东下行,可达天然石洞“隐身洞”,洞内塑有观音像和刘秀像,相传刘秀被王莽一路追至此处,躲入洞中,承观音保护,免过一难。再顺洞下行,有一绝壁悬梯,高约50余米,形成浏览循环路;走下十八盘,河槽沿山底向南沿伸,泉水清澈,千尺崖下,却永不结冰,人称“热水湾”。走过热水湾桥不远处,只见右侧绝壁上挂着一嘟噜钟乳石,人称“王莽心肝”,传说刘秀藏入隐身洞,王莽仍在追杀,不慎坠崖身亡,心肝挂在了悬崖上。 |
紫团山 | 紫团山,因山头常有紫气缭绕而得名,《潞安府志》记载,“宋以后之紫团即唐以前之抱犊也”,古有“南五夷,北抱犊”之说,今留有咏紫团诗百余篇,景区内的宗教文化主要体现以紫团山白云填充道教文化为主,还有云盖寺遗址的佛教文化遗存。 紫团山海拔1500余米,其间峦纵横,嶂峰叠层,长松翠柏,浓荫蔽日,泉流潺潺,珍禽西西,春夏鸟语花香,馨香荡溢,秋来红叶满目,松柏愈鲜;冬季堆银挂玉,碧青璀璨,现已开发的一线天、独石桥、飞来石、断头龟、官印、天书、探水千年龟、云梯、白云寺、紫团洞等奇特绝妙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更使人亦痴如醉,赞口不绝。 紫团洞位于紫团山边,白云寺下,因岩溶地貌造型奇特,洞容之大,因而被称之为“北方第一洞”。洞内千门万户,曲折回环,深远莫测,扑朔迷离。有各类不同的钟乳石,构成景观上百处,壁虎、二鱼相吻、桃仙对石榴、豆山米山、松花江、南天门、五龙壁首、万年灯、七音钟、唐僧取经、紫禁城等景观,惟妙惟肖,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景点有紫团洞、白云寺、慈云院、南极园、云盖寺、福水泉等近10处景观。紫团山麓有一个石灰岩(青石)溶洞,洞口常有紫气团聚如盖,故名紫团洞,紫团山也因此得名,自古就有团峰倚秀的美誉。紫团山山峦纵横,峭拔高耸;漫山苍翠碧绿,珍禽和鸣;山涧泉流潺潺,长年不息;沐浴朝阳夕下,霞光万丈;公路蜿蜒曲折,直达峰巅。紫团山麓的紫团洞,可供游人探险寻幽;山巅现存明清时修建的白云寺,其木雕、砖刻艺术令人叫绝;山下东北处是云盖寺遗址,可供游人发思古幽情;南极园种植的紫团参,更是游客首选的购物佳品;离紫团洞不到5公里的福水村盛产天然矿泉水,日流量200吨,含锌锶、锂,为祛病、健身、益寿的上好饮品。团洞坐落在紫团山麓,洞口狭小,仅容一人爬行而入。每当日出日落,在阳光映照下,常常有紫气升腾、团聚如盖、璀璨夺目。现已在洞口旁另辟新门,供游人出入。进人洞内,但见洞窟曲折回环,四通八达,洞深莫测。现已开发游程1000余米。洞穴狭阔不一,高低错落。最高处达50米,最低处不到3米;最阔处可容千人,最窄处不能侧行。洞内冬暖夏凉,温度宜人,泉水丁冬,雅趣横生。紫团洞系500万年前至天然石灰溶洞,岩溶地貌发育明显,里面有绝无仅有的溶奇观,钟乳石构成数十种景观。从洞口开始,依次为壁虎、二鱼对吻、仙桃与石榴、豆山与米山、松花江、狮虎山、青蛙岭、南天门、通天河、鲤鱼精、珞珈山、玉女盆、九华山、玉皇大地、定海钟、七音钟、万年灯、唐僧取经、五行山、鳖精、状元拜塔、顶天柱、五龙聚首、紫禁城、南清官、水帘洞、石马、八仙宫、紫团二仙女、焰火场、二仙池、老爷坡、天花宫等36景。二鱼对吻最为奇特,每条鱼长5.6米,据考证为地壳变动时留下的一对原始鱼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玉女盆上有天然盖石,盖上有仅能容手的小口,把手伸进去,可以摸到永不干涸的泉水。七音钟是一个高2.5米、直径0.3米的钟乳石柱,用石头头敲击它的不同部位,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白云寺位于紫团山巅,始建于北魏,明、清、民国时屡有续建,保存至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寺面积800平方米,该寺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院落,为砖木建筑结构,寺内的过亭保存了大量的清代木雕、砖刻艺术精品,值得游客驻足仔细观赏。慈云院遗址与云盖寺毗邻,也是一座佛教寺院。慈云院始建于983年(宋太平兴国七年),1144年(金皇统三年)重修,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再修。南极园位于紫团山麓,是滋补精品紫团参的原产地。据当地民间传说说:南极仙翁曾在这里采参炼丹,南极园由此得名。南极园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良田成陇。四周峭壁耸立,松柏苍翠,多阴少光,溪水潺潺。在紫团山麓东北侧,坐落着云盖寺遗址。云盖寺紧邻慈云院,周围是悬崖峭壁,森林簇拥,潺潺溪水,流淌不息。 门票 门票25人民币 景点位置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 太行山大峡谷黑龙潭景区红豆峡八泉峡壶关青龙峡 |
八泉峡 |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 东出河南林州,至合涧,经弓上水库,进太行山大峡谷,入大河关,上行至(西从太行山大峡谷入口处——山西壶关下石坡,沿荫林公路,穿越王莽峡、土圪堆、日月隧道、红豆峡口,下行至)古镇桥上村,即到八泉峡风景区入口。 八泉峡风景区因主源有八道大水同出一地故得八道水。2001年旅游开发时,又依峡谷中部又有两处八泉,三处泉数均合“八”数,易名太行八泉峡。 太行八泉峡,是太行山大峡谷群中品位最高,内涵最丰富,结构参差,气势宏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景区。它南起桥上古桥,北至石子河畔,东负梯脑山脉,西连石河沐岑脊。境内:海拨最高的山峰达1700余米,涧壑最低处仅600余米,相对落差达1100余米,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峡谷全长11公里,流城面积60.3平方公里。泉源300余处,飞瀑30余条,主源八道水流量1m3/秒。现已开发面积为32.14平方公里,依地理位置及内容设置,共分四大景区,十大景点,百余个景观,四大旅游项目。四大景区为:“伟人峰、伯阳山景区,梯脑山景区(云崖栈、大瑶洼、天上人家),八道水景区、石河沐山脉景区”。旅游项目为“地上看、水中游、天上观、云中行”。而分布在石河沐、梯脑山两条山脉之间的古村、古寨、古寺、古庙及山林景观、古代战争遗迹等90余处景点景观尚待开发。 俯瞰全境,东西两侧山峦起伏,中间沟谷断壁对峙,呈南北走向模卧其趾,由南往北渐次抬升,山峡珠联恰如一条腾飞的翼龙。 山以秀峰争奇,以史闻名。拾阶登顶,移步山间,山峦叠翠,奇峰林立,山泉叮咚,仙境迭出。临涧可观峡闻涛,小憩可与鸟共舞,朝夕能观日出日落,雾雨可赏雾海灵光,真乃人间仙境,不可多得。故有仙居,辘轳城,马奇寨,砂驼,坂窑等诸多古城遗址。尤其两山依峡谷激流为天然屏障,历代图天下者,固守山寨,逐鹿太行,争霸中原的故事流传不息,脍炙人口。为历史名山积演下丰厚的文化资源。使八泉峡风景区锦上添花。 峡以险峻争雄,以水扬名。蜿蜒11公里的长峡,如同一幅泼墨长卷,将峡谷气势、山泉飞瀑,激流浪花、奇峰异石浓缩于此,形成一幅巨大的山峡风景画。荡舟湖面或逆流而上,“画卷沿画轴徐徐展开”,环顾两岸,绝壁如削,对峙高耸,雄伟壮观,撼人心魄;岸边崖间涌泉突突,水柱列列,迭迭飞瀑,泻银流玉,诸泉汇谷,声若洪钟。使雄伟壮观的峡谷,增添了无尽的灵气,故有淇河主源,“太行第一水峡”之称。举首仰望,峡顶峰头,日月孕育,风雨雕蚀,奇石如笋,洞若门户。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同一条峡谷,同一面崖体,同一条河床间,依次出露出元古界长城季红砂岩,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石灰溶岩、页岩等三大古岩层,随岩层的逐层逐季形成,全面展示出了远古海洋生物漫长的进化史。素有“古代海洋博物馆”之称。国家地质专家考察后惊叹的赞到:八泉峡是太行山大峡谷地质公园中心区,出露的片麻岩是国内一大奇迹。据中科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的专家们确认,八泉峡属“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太行第一雄峡”。是自然观光,生态旅游、地质科考、休闲度假的理想佳地。 地址: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 类型:峡谷森林瀑布池塘 门票: 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红豆峡+黑龙潭+紫团山成人票 155元 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单程电梯缆车+单程游船+往返观光车成人票180元 太行山大峡谷黑龙潭景区红豆峡紫团山壶关青龙峡 |
壶关三嵕庙 | 壶关三嵕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嵕庙 三嵕庙(第五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壶关县城南12公里黄家川南阳护村 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进行过修葺。现存建筑正殿为金代原构,香亭与钟、鼓楼为明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 庙坐北朝南,以山门为界,分上、下两院。总面积1706.39平方米。上院中轴线上建有正殿、香亭,正殿两侧置耳房三间,香亭与山门之间两侧各设廊庑七间,紧靠东西廊庑的南面分别建钟、鼓楼。 正殿位于寺宇最北端,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平面略近方形。前檐装修为四扇格子门,明间为球纹格眼,次间为球纹方格眼。柱子均为砂岩石制成,侧角生起显著。檐下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计心造。殿内彻上露明造,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殿内下肩墙高0.6l米,叠涩砌筑,早期风格明显。 香亭位于大殿的前方,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四檩卷棚硬山顶。檐下斗栱三踩单下昂计心造,里转华栱制成沓头承托四架梁,耍头作单幅云。 钟、鼓楼建于东西廊房的南面,且墙体相接,下层为砖石结构,面宽、进深一间,正面做有门窗装修。上层为石柱木梁架结构,面宽两间,进深一间,四檩卷棚悬山屋顶。 |
女妖洞 | 女妖洞实为一悬空天然石灰岩溶洞,洞深无底,号称天下"第一无底洞"。洞内钟乳石壁立,怪石千姿百态。有金瓜吊灯、鱼跃深潭、水怪出洞、小妖吃奶、群妖坐殿、金瓶溢酒等上百个景观,全是千万年来自然形成,无一点人工雕凿之痕迹。女妖洞风景区东邻河南林州市30公里,西距壶关县城40公里,为太行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区之一。 女妖洞,因相传此洞曾是一女妖栖身而得名。更因宋朝杨六郎大战女妖的民间传说而名扬于世。宋咸平年间淅河两岸百姓深受女妖之害杨六郎率军途经此处,水月观音托梦给他:"为国尽忠,为民除害,元帅本色也"翌日,杨六郎率兵大战女妖,终将女妖降伏,从此百姓得安宁。传说固然美丽,但怎能胜过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女妖洞外,风光无限。垂帘洞瀑,青潭碧波,尤至夏季洞水如柱,喷涌而出,顺山势自上而下,形成上、中、下三叠潭布,抛银散玉,奔流东去。水增添了山的灵气,山造就了水的隽永。景区内的观音洞、柿树湾、果树坪、香椿树、枣树坡、太行人家小院及周围的天柱峰、抱娘峰、杨景寨、鳄鱼沟等景观定会使您留恋忘返。 |
壶关青龙峡 | 青龙峡原生态自然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壶关县大河村。融青山、绿水、峡谷、洞穴、热情漂流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纳太行山国家地质博物馆、山道雄关、战事翰墨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游程约需4小时。这里气候温润宜人,林木浓荫蔽日。有刀削斧劈般的雄宏悬崖、千姿百态的象形山石、幽深清凉的洞穴、优质甘洌的山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珍异稀有的动物、美丽动人的传说、风情独具的社火……。一切皆原汁原味。来此,远离闹市喧嚣,身置山水静地,回归天成自然,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作为青龙峡景区配套设施的准四星大河宾馆,环境优美、设施典雅、服务周到、至尊享受。宾馆备有豪华套房、高档标间、普通标房;大、中、小会议室;大、中、小餐厅;棋牌室、健身房、演艺厅等一应俱全。可同时接纳二百人住宿,三百人会议,五百人就餐。餐饮荟萃本土厨艺,风味独特。乡村篝火晚会,纵情狂欢,通宵达旦。消夜特色一眼,口人心弦,乐而忘寝。欢迎您下榻大河宾馆! 青龙峡呈南北走向,全长5公里,其中点缀着青龙潭、莲花台、狐仙洞、马奇寨等4个景点。因峡内有青龙潭,故名青龙峡。青龙峡自然风光优美,是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青龙峡南口宽阔敞开,两侧山峰平缓低矮,遥相对峙。漫竺竺苎筌:柏、柿、枣树,花草丛生,遍地青翠,万紫千红。谷底到处是奇形怪状的灵石,最小的可拿到手中把玩,最大的一块灵石为长方形,长15米、高15米、宽3米,孤零零地矗立在小山丘上。令人惊奇的是,在大石顶上长着一棵翠柏,四季郁郁葱葱。距大灵石不远处,在峡谷底部有一个河床断层,溪水从断层悬崖峭壁峭壁顶端跌入深潭,形成巨大的瀑布,瀑布落差30多米,宽2米,水声如雷贯耳。长年累月瀑布冲刷形成水潭。水潭面积200余平方米,深10余米,潭水青翠碧绿如染。据当地民间传说:古时青龙潭内有一条青龙,温顺可爱,乖巧伶俐,喜欢与人嬉戏,故人们为水潭起名叫青龙潭,也叫乖龙潭。 游客前行到青龙峡中部,发现在悬崖峭壁的顶端,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洞口,大洞口有外、里两个洞窟,泉水从洞中流出,这就是狐仙洞。狐仙洞全长400米,大洞口为长方形,宽3米、高5米;小洞口为正方形,长、宽均为3米;大、小洞口相距3米,因狐狸偶尔在洞0没,故名狐仙洞。狐仙洞是5亿年前至4亿年前形成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具有发育明显的岩溶地貌,钟乳石构成各种溶洞景观。进人大洞口,有外、里两个洞窟,外洞右侧洞壁上有形似各种花卉的钟乳石图案,左侧洞壁上有形似游龙飞舞的钟乳石图案,一直延伸到旁边的小洞中去。里洞顶端有一块突出的巨型钟乳石,直对着洞口,形状颇似青蛙,蛙口喷出高20余米、宽2米的瀑布,落在洞窟底部,缓缓流到洞外。据当地民间传说:从狐仙洞流出的泉水是洞中狐狸成仙后留下的神水,喝多了可以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离开狐仙洞继续前行,便来到了青龙峡尽头。在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巨大的天然石台。石台坐北朝南,台中间有石灰岩天然溶洞,洞口有莲花状钟乳石,泉水从洞口喷涌而出,形成喷泉,喷泉状如莲花,故名莲花台。莲花台与谷底落差100余米,随年降水量变化,喷泉莲花初萌于春,盛开于夏,衰落于秋,枯萎于冬。同时随日照强度变化,泉水呈现出白、赤、橙、黄、绿、青、蓝、紫八种颜色,好似盛开的八色莲花,从谷底望去,煞是好看。 距莲花台不远处的药王山巅上,至今仍留有古代营寨遗址,营寨长官是总兵马奇,故称马总兵寨。马总兵寨雄踞在药王山巅高地上,海拔1190米,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马总兵寨四周垒有坚固的石城墙,墙上有耸立垛口,墙里建有碉堡、房屋等军事设施,利于驻兵防守,出征打仗。另外也设有舂臼、碾盘等生活没施,又使营寨具备了生活功能。马总兵寨西有古寺院遗址,里面留有佛堂、石碑等遗迹,这一切都让游客不难想见当年营寨和寺院的繁盛。如今已是残垣断壁、瓦砾成堆的废墟,变成今天留给世人的旅游景点,到这里参观游览的客人络绎不绝,倾听导游讲述着马总兵寨的古老民间传说。据当地民间传说:古时候,马奇总兵驻守山寨,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他听说寨西寺院里的僧侣依仗武功高强,残害百姓,非常生气,便率兵拆毁寺院,杀掉僧侣,受到百姓的爱戴。 门票 门票70人民币 景点位置 山西长治壶关县桥上乡大河村 太行山大峡谷黑龙潭景区红豆峡紫团山八泉峡 |
真泽二仙宫 | 真泽二仙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泽二仙宫 真泽二仙宫(第五批国保) 时代:元 地址:壶关县城东南45公里的树掌镇神郊村 真泽宫俗称二仙庙、奶奶庙,始建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形成五进院建筑格局。 二仙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中轴线依次有牌坊、山门、当央殿、真泽寝宫、圣公母大殿。 当央殿为真泽宫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双下昂,计心造。殿内梁架粗犷,为典型元代建筑。殿内东、西、北绘有壁画,面积约76.2平方米。 寝宫为二仙宫主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为明代遗物。殿内塑二仙真人卧像,四壁绘神态各异的百子图,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寝宫两侧分别有插花楼,并有楼式廊房各九间分布东西。殿内木质构件均为明代遗物。 真泽宫现存宋、元、明、清、民国历代碑碣38通。 |
真泽宫 | 真泽宫位于壶关县神郊村,始建于唐乾宇初年。宋元明清均有修葺。宫内供奉两位女神,叫“真泽娘娘”。当地老百姓叫“老奶奶”,相传与高平县“老奶奶”是姊妹关系。高平县地处上党南部,是女娲补天事迹的发生地。据中国社科院专家考证,所谓女娲补天,就是在人类史前文化时期发生了一次大的流星雨,这场流星雨,从河套地区到河北邢台,一溜砸了下来,白洋淀就是其中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女娲部落赖以居住的“娲皇窟”(天然的崖洞)当然不能幸免。女娲所补之“天”就是崖洞的洞顶。因此,晋东南与河北、河南交界处多“奶奶庙”,以河北涉县“娲皇宫”规模最大。“真泽宫”也是其中一处。该庙座北向南,背靠青山而建,面对翠微峰。五进院落,规模宏大,建制完整。现存建筑有:牌房、山门、望河楼、钟鼓楼、戏楼、梳妆搂等,共计200余间。美丽的传说、精美的建筑,是壶关县境内游人必至之地。 |
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 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西省东南太行山中段,壶关县东部,是一座以峡谷群构造地貌、水体景观、典型地质剖面为主体,以人文历史和生态并重,集科学研究普及和观光游览为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公园从山西高原自西而东,蛇曲盘桓,延长达46.6km,横断太行山,峡谷主要发育在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切割深度超过800m,两侧双崖对峙,崖壁挺拔险峻,高峡深谷,气势磅礴,谷内流水跌宕起伏,常年不断,形成各种动态的瀑泉溪潭。沿峡谷穿行有宽十余米至数十米的障谷式一线天,有上部为宽谷,下部为障谷的谷中谷景观,或开放、或收合,变中有序,颇富有诗的韵味,置身其间,流连忘返。公园分为王莽峡、八泉峡、红豆峡、五指峡、青龙峡和地质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国土资源部2011年8月批准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
分水岭古墓群 | 分水岭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南部的分水岭一带,是古代的一个墓群。亩墓中的文物古迹,为研究长治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1957年以来,市博物馆配合山西中文物部门对分水岭的占墓群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清理。现巳发掘清理春秋、战园、汉代及其以后的墓葬270多座,出土了大批石器、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琉璃器、铜器、铁器等数千件,其中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装饰器等珍贵文物。分水岭战国车马坑于1972中发掘,坑中有木构车两排,共17辆,独辕双轮,车轮交于车厢。这批文物中,许多都是稀世珍品,如错金铜豆、铜犀立人擎盘、兽耳垒、提梁香、乌柱盘、宜乘之朝戈、编钟等,其中的错金铜豆、铜犀立人擎盘等文物还被选送到国外展览。分水岭古墓群是我市的一个极有考古价值的地下宝藏。 景点位置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武乡县分水岭 |
大河古村 | 大河村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长治市壶关县东南,太行山旅游开发区腹地,毗邻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这里海拔400多米,一年收两季庄稼,全村800口人,全村村民多数经营旅游产业生存,是旅游开发的最佳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大河古村已经形成了以青龙峡、大河热情漂流、中国攀岩基地国际攀岩赛等为主的自然风光和户外娱乐景区;以佛寿塔、报恩精舍、佛缘桥和观音寺等为主的佛教文化线路;以大河关晋豫商路古驿道、相传曹操当年住过的老客栈和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等为主的融历史文化和科教功能的景点,同时还有三星级大河宾馆和不同规格的农家乐客栈为远道而来游客提客房、餐饮、娱乐等服务。 |
古佛堂 | 在长治县城北5公里东呈村左侧。创始年代无考。相传古时此地土崖崩陷,凸出一丘,形如佛像,人称古佛,建庙祀之。元明清都有重修。现存中轴线上的南轩和前后二殿为元代遗构,其余都是明清建筑。三座殿宇均为五开间,悬山顶,檐下除柱头铺作外,各施补间兰拱一朵。前殿五铺作双下昂,后殿六铺单抄作下昂,南轩五铺作双抄,用材规整,制作工精,结构严实。殿内梁架全为彻上露明造,梁枋断面多为原材料砍制后使用,规格不一,手法简朴,具有元代特征。殿顶琉璃吻、兽、龙、凤、狮、象、仙人、武士、天马等构件,为明成化年间烧制,图案精细,神态生动,色彩富丽。 |
地区 | 景点 |
---|---|
丁家岩村 |
---- |
桥上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