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义合三教堂 | 义合三教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金至民国 义合三教堂位于长子县大堡头镇义合村中。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长20.2米,南北宽34.9米,占地面积704.9平方米。 该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金代遗构,中殿为明代遗构,东、西耳殿为清代建筑,厢房为新建。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中殿、正殿,东、西两侧有耳殿。正殿建于砖石台基之上,长11.4米,宽11.6米,高0.5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 始建年代无考。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中殿、正殿,东、西两侧有耳殿。东西长20.2米,南北宽34.9米,占地面积704.9平方米。 |
长子精卫湖水利风景区 | 长子精卫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精卫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依托申村水库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面积4.1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87平方公里。申村水库是海河流域浊漳河南源干流最上游的一座控制性水利枢纽,坝址以上至浊漳源头约15公里,流传千古的精卫填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该区域视野开阔,风景秀丽,环境优美,适宜开发为旅游度假区。开发后,景区将与长子境熨台春晓、漳源泻碧、紫岫晴云、慈林晚照等古八景以及新迁法兴寺、发鸿山雄姿、亿年木化石等新景,连同精卫填海、崔珏断虎、神农嘉禾、尧子丹朱等传统文化。 说是浊漳,却不吐黄汤浊水,而是清泉淙淙,碧水翻波,宛如水袖舞步,踏着坡坡坎坎的鹅卵怪石,奔流不息,时至夏日,蛙鼓齐鸣,给寂静的山林带来勃勃生机。精卫鸟也唱着嘹亮的歌儿,飞来飞往衔着木石填海。 古诗云: 漳河一碧漾涟漪,孰溯源头月涌时。 湫出深山人罕到,灵通大海鸟先知。 宫亭覆处天光隐,石窦喷来水色奇。 不向鉴塘看注泻,休将清浊浪题诗。 |
法兴寺 | 法兴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兴寺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0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郑惠王赐藏经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广德寺”,唐大历八年(773年)又造燃灯石塔一座,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圆觉菩萨殿,并更名为“法兴寺”,元、明、清又屡有修茸。寺院坐北向南,规模不大,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分列着舍利塔、燃灯塔、圆觉殿和后殿。 舍利塔,又称“石殿”,通体以砂石板砌成,塔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内部构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檩椽,斗栱支檐,四角攒尖宝珠顶;下层内槽可绕行一周,四壁壁画,人物形象端庄,服装色彩深沉。整个建筑的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这在中国现存的古塔中是独一无二的。 燃灯塔通高2.26米,平面呈八角形,有两层基座,下层基座为叠涩束腰式,底盘周围雕刻有跑兽,壶门内雕有伎乐天八个;隔柱上刻有“唐大历八年清信士董希睿……于此寺敬造长明灯台一所”,底座雕圆形仰覆莲瓣,上雕四门空心八角灯亭,塔身中空,每门边雕束莲柱一根,上置栌斗,两柱间上刻阑额,雕有方形门与破子棂窗,夜间灯光由四门射出,光照寺院的四周。塔的整体造型十分秀美,雕刻精细,是国现存石灯塔中的上佳之品。中 圆觉殿为六架椽悬山顶,五脊六兽,石门框,木板门,青石小八角柱上刻缠枝花纹,前檐石墙上雕有动物莲花图案,刻工细致、生动;殿门上槛刻有铭文。殿内的佛坛十分宽大,平面成凹字形,坛上释迦结跏而坐,二弟子躬身相侍,文殊、普贤分驾狮、象位于两侧,0金刚两尊位于台上前角。殿的两次间各塑圆觉像六尊,面部丰腴,肌肉丰满,高髻秀眉,庄重优美,神态俊逸,服饰色彩柔和,衣纹起伏流畅,极富韵律感,体态自如而神情各异,项下璎珞简练,特别是北宋政和元年(111年)塑造的圆觉像,一手托腮作沉思状,神情溢于眉梢,流于口角,更给人以和颜悦色可亲之感。此殿彩塑造型俊美,工艺极精,是宋代彩塑的精品,与大同华严寺辽代塑像、太原晋词的宋代塑像都是同一时期彩塑艺术的代表作。(国家文物局) 地址:长治市长子县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5.0元 |
长子小张碧云寺 | 长子小张碧云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创年代不详。寺院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现存正殿,东、西厢房,占地面积约465平方米。 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台基高0.3米。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椽歇山顶。殿内梁架四椽檐栿通搭,后槽位置加了根内柱,栿上承平梁,平梁之上蜀柱、叉手承脊槫,转角铺作由昂之上再施“由昂”的“重由昂”做法,是典型宋代早期做法。柱头不施普拍枋、阑额不出头和斜搭在撩风槫与下平槫结点上的大角梁,仍保存了唐代的手法。四椽袱贯通前后檐外制成华栱;檐下转角处为单杪三下昂,昂嘴均呈长尖琴面状;所有乳栿最终都压在真昂之上。大殿内明间上装有平綦,上面有精美的动物图案,色泽鲜明。 碧云寺分上院、中院和下院三部分。碧者,绿也。因庙院内下院有古槐一株,高五丈多,其粗十四人手搭手方可合抱,从春到秋,遮天蔽日,满树碧绿。中院有巨柏五株,挺拔苍翠,终年碧绿。云者,指庙宇建筑结构布局严谨,手法苍古。从远处看,整个庙宇呈繁体的“云”字。正殿为云字头上一横,引路及石阶为雨中之一竖,地藏殿与西厢房为雨左边之一竖,上院矮墙与东边关圣殿与西厢房为雨之横折竖,引路两边之四株巨柏为雨中之四点;中院南边石阶东侧的巨柏为云之一点;中院南边矮墙为云之点下一横;下院西边的送子观音殿与舞台与耳房为云之横下之撇折;庙门为云之最后一点。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繁体“云”字,定睛看着这独具匠心的创造,我为我们古代先辈的独特创造赞叹不已。 碧云寺上院有正殿三间,为木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开间较大,出檐深远,檐下斗拱疏朗,规制严谨,角柱升起,檐角翘起缓和,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四椽袱贯通前后檐外制成华拱,梁架结构规整紧凑。正殿内正中为地藏菩萨像,慈眉善目,凝视远方。西边为老子,东边为孔子,又称“三教堂”。东西神台上立着十八罗汉像。西南角上有一和尚像,传说是建庙老僧的包骨像。正殿顶棚绘有壁画,隐约可辨“喜鹊登梅”、“麒麟献瑞”、“龙凤呈祥”、“百花争春”,线条流畅,庄重典雅,神形兼备,技艺高超,笔画传神,给后人留下了五代时期社会的审美观念,体现了它珍贵的历史价值。 |
小张碧云寺大殿 | 小张碧云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子县小张碧云寺大殿为宋代建筑,是“三普”中新发现的珍贵文物,被国务院直接列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位于长子县城西北约5公里的小张村中,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大殿、东西配殿和厢房等殿堂15间,其他建筑已无存。 碧者,绿也;云者,指庙宇建筑结构布局严谨,手法苍古,从远处看整个庙宇呈繁体的“云”字,碧云寺因此而得名。碧云寺分上院、中院和下院三部分。以“碧”观之:下院有古槐1株,高五丈多,其粗14人方可合抱,从春到秋,遮天蔽日,满树碧绿;中院有巨柏5株,挺拔苍翠,终年碧绿。以繁体“云”字观之:碧云寺正殿为“云”之头上一横,引路及石阶为“雨”之一竖,地藏殿与西厢房为“雨”左边之一竖;上院矮墙与东边关圣殿与西厢房为“雨”之横折竖,引路两边之四株巨柏为“雨”之四点;中院南边石阶东侧的巨柏为云之一点,矮墙为“云”之点下一横;下院西边的送子观音殿、舞台、耳房为“云”之横下之撇折;庙门为“云”之最后一点,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繁体“云”字。如此匠心独运,富有创造,游人观后,无不赞叹不已。 碧云寺上院有正殿三间,为木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开间较大,出檐深远,檐下斗拱疏朗,规制严谨,角柱升起,檐角翘起缓和,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四椽袱贯通前后檐外制成华拱,梁架结构规整紧凑。正殿内正中为地藏菩萨像,慈眉善目,凝视远方。西边为老子,东边为孔子,又称“三教堂”。东西神台上立着十八罗汉像。西南角上有一和尚像,传说是建庙老僧的包骨像。正殿顶棚绘有壁画,隐约可辨“喜鹊登梅”“麒麟献瑞”“龙凤呈祥”“百花争春”,其画风线条流畅,庄重典雅,神形兼备,技艺高超,画墨传神,给后人留下了宋时期社会的审美观念,体现了它珍贵的历史价值。 |
长子崔府君庙 | 长子崔府君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第七批国保)时代:金地址:长子县城东大街长子一中校内 唐代以后直至明清之际,在晋东南上党、泽州(今长治、晋城)一带民间多见一种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庙宇,称曰“崔府君庙”。今人多不知其中的瓜葛与原委。所谓“崔府君”,本名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崔元靖为长子县令,其在职期间秉公执法、除恶扬善,一时间威名四震。崔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有人讲在发鸠山一带有猛虎伤人,于是崔元靖派人去拘捕该虎。虎见其吏即随之而至县衙,崔元靖升堂历数该虎吃人罪恶,该虎当即伏罪触阶自杀而死。从此,崔府君的名声更是轰动域内。崔珏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长子县令,但在其100余年后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居然还梦见他.而且梦醒后立即敕封百年前的崔珏为“显圣护国嘉应侯”。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晋东南一带多见“崔府君庙”的缘故。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一百二十八(长子崔府君庙大殿) 坐北朝南。据《潞安府志》和现存各版长子县志以及庙内现存题铭记载,崔府君庙修建年代不晚于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此后历代屡有重修。原有山门、舞楼、献亭、大殿、寝宫等建筑,现仅存大殿,解放后为长子中学使用至今。 大殿坐落于高大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筒瓦屋顶。 |
长子崇庆寺 | 长子崇庆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庆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山西省长子县城东南22.5公里处的紫云山山麓。崇庆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全寺坐北朝南,千佛殿居其北,卧佛殿居其东,三大士及十八罗汉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东南立门,门之东建关帝殿,西北建十帝阎君殿,西南立给孤长者殿,东小院为禅房。 崇庆寺(第四批国保) 时代:宋 地址:长子县城东南22公里的紫云山腰下 门票:无,目前维修暂时不对外开放,估计不久开放收费。我租车的同行者认识维修管理人员,得以入寺参观。 交通:不便利,距离法兴寺5公里,建议包车前往单程20元,往返30~40元。 崇庆寺分前、后寺,前为护国灵贶王庙,后为崇庆寺,前、后寺相距200米。护国灵贶王庙创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明清两代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遗构。庙为前后两进院落,布局基本对称,总占地面积2081.13平方米,建筑面积1256.83平方米。中轴线上建筑有山门、王殿(正殿)、王宫(寝殿),山门两侧建有夹楼、掖门,前院东西两侧为廊房,正殿东西分别为高禖祠和药王祠,后院东西两侧分别为厢房(东侧已塌毁,但基址尚存),后殿两侧东西耳殿分别为白衣殿和大悲殿,寺内存有清代碑碣9通(方)。 崇庆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宋元丰二年(1079年)完备塑像,明清均有扩建和修葺。据清嘉庆三年碑载:“千佛殿居其北,卧佛殿居其东,大士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现存建筑总体布局基本与之相符。 景点位置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685县道紫云山山麓 |
长子中漳伏羲庙 | 长子中漳伏羲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漳伏羲庙位于长子县城以东十公里的中漳村,现存正殿、朵殿、献殿及两厢等建筑,其中正殿三间四椽元代风格,其他建筑都是清代补建。 中漳伏羲庙正殿大约在明清维修时被整体举高,前檐石柱可见上部接了一米多高,使这座三间小殿显得很巍峨。 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载:明、清均有重修。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现存有正殿、献亭;两侧有东、西耳殿,上、下厢房。东西长23.6米,南北宽29.4米,占地面积693.8平方米。 大殿为元代遗构,献亭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正殿建于砖石台基之上,长7.4米,宽8.3米,高0.3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三椽栿搭前搭牵,柱头斗拱为四铺作单下昂,檐柱为石质,明间板门为新设,两次间为直棂窗。庙内存明崇祯十三年(1643)、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碣各1方,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碑1通。 |
韩坊尧王庙 | 韩坊尧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坊尧王庙位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大堡头镇韩坊村中,县城以南约八公里,现仅存一座正殿,金代建筑。 尧王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檐柱与内柱全部用四棱抹角石柱,普拍方过柱出头相交,无补间铺作,前檐柱头铺作五铺作双假昂,第二跳用插昂,后檐和两山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单抄单假昂,前檐转角铺作用昂式耍头。 殿内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蜀柱托平梁,平梁上蜀柱、叉手承脊槫,各层梁间用托脚,前槽丁栿平出压于四椽栿下,蜀柱托系头栿,后槽丁栿用爬梁,尾端插入托平梁的蜀柱中,以驼峰托系头栿,大角梁用材很大,尾端托系头栿和下平槫的交汇处,殿内所有蜀柱下都使用合沓。 韩坊尧王庙正殿保存现状堪忧,前檐屋顶大面积坍塌,前槽乳栿淋雨日久腐朽严重,后檐屋顶也有不小面积的坍塌露天,殿顶多处渗水,殿内晚清风格壁画已经损失殆尽,这座大殿急需维修。 |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 |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坐落于长子县城北关外的北高庙遗址上。因该庙坐落在古城北,地势高昂,故统称为“北高庙”。 北高庙顶部海拔1080米,为全城制高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部队于1945年8月22日抢占长子,占据北高庙,9月13日,作为上党战役主战场之一的“北高庙攻坚战”在此打响。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缅怀先烈业绩,中共长子县委、县民主政府于1946年元月将“北高庙”辟为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铭记着2328名烈士的英名,掩埋着部分先烈的忠魂。1991年薄一波为北高庙题写了“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的门匾。1997年、2006年进行了改陈扩建。为山西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大中汉三嵕庙 | 大中汉三嵕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长治长子县大中汉三嵕庙 文物等级: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正殿元代,戏台、配殿等清代 地址:长治市长子县城西8公里大中汉村 状况:元代正殿渗漏严重,山墙歪闪 大中汉三嵕庙的元代正殿渗漏严重,大梁上到处是泥水痕迹,两山还有不少壁画,正在遭受雨水侵蚀。木结构建筑渗水,即使一时塌不了,也会大大影响寿命,希望在未造成重大损失之前能有修缮措施。 这里还是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的外景地之一。 |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 |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位于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村下辖的八里洼自然村。中漳伏羲庙南漳镇中漳村西南8.4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坐北朝南,东西长12米,南北宽24米,占地面积约288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存碑载:清康熙四十一年(1720)重修,现存正殿为金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建筑。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中轴线上存献殿与正殿,正殿砂石台基,高0.56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献殿存碑2通。 |
长子前万户汤王庙 | 长子前万户汤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中轴线上有大殿,两侧有东、西耳殿、东、西配殿。坐北朝南,东西长36米,南北宽27.9米,占地面积约1045平方米。 正殿砖石台基,高0.8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外墙改建,明间有板门,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双昂,四柱都用斜栱,补间铺作出一跳,四铺作单抄。 |
长子天王寺 | 长子天王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寺 天王寺(第六批国保) 年代:金 地址:长子县城南大街 据光绪八年《长子县志》及碑载,元、明、清共九次修葺和增建。现存建筑有中殿和后殿,占地面积1140.8平方米。 中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 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两殿均使用减柱造,建筑布局及用材体现了金代建筑风格。 |
布村玉皇庙 | 布村玉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村玉皇庙现存中轴线上还有舞楼、献殿、前殿、后殿以及诸多朵殿、两厢等。 布村玉皇庙没有发现任何可以准确断代的碑刻题记,所有建筑只能根据建筑形式推断其建造年代,其中后殿为金代,后殿的东朵殿是元代建筑,献殿、舞楼及两厢等都是清和民国以后的。全庙以前殿最古,2012年“爱塔传奇”推断前殿为唐代建筑,其建造年代很可能是在唐中期或更早。 布村玉皇庙前殿是面阔三间的单檐九脊顶建筑,进深四椽,前檐用四根八棱内顄石柱,柱头卷杀较急,无普拍方,阑额已被后代锯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长子文庙 | 长子文庙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长子县城东大街北侧 始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除大成殿保留元代特征外,余皆明清遗构。 文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两侧有厢房、配殿等,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大成殿位居文庙中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琉璃脊饰,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元代特征显著。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南李村 |
---- |
沙河村 |
---- |
邹村村 |
---- |
固益村 |
---- |
青仁村 |
---- |
熬泉村 |
---- |
贾村村 |
---- |
临漳村 |
---- |
大堡头村 |
---- |
北李村 |
---- |
崇仁村 |
---- |
南小河村 |
---- |
公益庄村 |
---- |
南河村 |
---- |
两水村 |
---- |
韩坊村 |
---- |
老马沟村 |
---- |
小堡村 |
---- |
河头村 |
---- |
后西常村 |
---- |
南圈沟村 |
---- |
义合村 |
---- |
陡坡沟村 |
---- |
铺上村 |
---- |
呈子岗村 |
---- |
交里村 |
---- |
康家庄村 |
---- |
肖家庄村 |
---- |
东庄村 |
---- |
尧神沟村 |
---- |
前西常村 |
---- |
郭村村 |
---- |
兴旺庄村 |
---- |
郭庄村 |
---- |
宋家庄村 |
---- |
范家庄村 |
---- |
东坡村 |
---- |
北圈沟村 |
---- |
柳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