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邓羌 (?~379) 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受任御史中丞,与王猛协作,整肃长安治安,大见成效。再平刘卫辰部,苻柳等之乱。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又跟从王猛攻打前燕,曾与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打败慕容评十余万燕军。晚年平定蜀地叛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此后事迹史书无载。 邓羌除了骁勇善战,还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坚庶长子苻丕兵法。 人物生平 贬任太守 永和十二年(356年)二月,前燕皇帝慕容俊派部将慕舆长卿等率军七千人从轵关进犯前秦,在裴氏堡攻打前秦的幽州刺史张哲(《资治通鉴》作强哲)。东晋将军刘度等率军四千人,在卢氏攻打前秦的青州刺史王朗。前秦国主苻生派前将军、新兴王苻飞抵御晋军,又派时任建节将军的邓羌抵御燕军。苻飞还未到达,刘度就已撤退。邓羌与慕舆长卿在裴氏堡南部交战,大败燕军,擒获慕舆长卿,并斩杀燕军二千七百多名士兵。 永和十二年(356年)四月,长安刮起一场大风,掀掉屋瓦,拔起树木。前秦王宫中一片惊恐混乱,有人说贼寇来了,因此宫门在大白天也紧紧关闭,一直持续了五天。苻生追查谎称贼寇来了的人,要挖出他的心。左光禄大夫强平劝谏苻生。苻生听后大怒,凿开他的头颅后把他杀死。邓羌与卫将军、广平王苻黄眉,前将军、新兴王苻飞都因为强平是强太后弟弟,叩头恳切地劝谏。但苻生没有听从,并且将苻黄眉贬任到左冯翊,将苻飞贬任到右扶风,贬邓羌为代理咸阳太守。苻生因念及他们作战勇猛,所以没有把他们全杀掉。 擒杀姚襄 升平元年(357年),羌族首领姚襄准备图谋关中。四月,姚襄从北屈出发进据杏城,派堂兄辅国将军姚兰攻占敷城,哥哥曜武将军姚益生、左将军王钦卢分别统率士兵去招纳羌、胡各部族。羌、胡部族及汉族的民众归附他们的有五万多户。前秦将领苻飞龙攻击姚兰,将他擒获。姚襄率兵进据黄落,苻生派邓羌与卫大将军、广平王苻黄眉,北平将军苻道,龙骧将军、东海王苻坚统率步兵、骑兵一万五千人前去抵御。姚襄深沟高垒,固守不出战。邓羌对苻黄眉说:“受了箭伤的鸟,听到空放的弓弦声也会被惊落。姚襄连连被桓温、张平挫败,锐气已经丧失。现在他用‘固垒不战’之计,这是穷寇。姚襄性格刚猛凶狠,容易用强硬的方式刺激他,如果大张旗鼓长驱直入,直压他的营垒,姚襄必定忿怒而出战,这样就可以一战擒获他。” 升平元年(357年)五月,苻黄眉采用邓羌的计策,派邓羌率领三千骑兵到姚襄的营垒门前,摆开战阵,姚襄大怒,调动全部精锐士兵出来迎战。邓羌假装战败,率骑兵而退,姚襄追击到三原,邓羌回兵迎战。苻黄眉与苻坚则率领大部队随后赶到,姚襄的部队被彻底打败。姚襄所骑的骏马名叫黧眉,失蹄摔倒,前秦的士兵擒获姚襄并将他杀死,姚襄的弟弟姚苌率领部众投降。 勇抵万人 升平元年(357年),苻坚杀死苻生,自立为前秦君主。升平二年(358年)二月,苻坚准备亲自出征讨伐占据并州反叛的张平。苻坚任命邓羌为前锋督护,率领五千骑兵,驻扎在汾水岸边。张平派他的养子张蚝抵御邓羌。张蚝身强力壮又很矫捷,能够拽着牛倒退行走,城墙不论高低,都可以翻越而过。邓羌和他相持十多天,互不能胜。三月,苻坚抵达铜壁,张平用全部兵力出来迎战,张蚝只身匹马,大声呼喊,出入冲杀前秦的兵阵有四、五次。苻坚悬赏兵将活捉张蚝,鹰扬将军吕光刺伤张蚝,邓羌将他擒获,献给苻坚,张平的兵众彻底溃散。张平十分害怕,便向苻坚投降。苻坚任命张平为右将军,张蚝为虎贲中郎将。邓羌与张蚝因作战勇猛,被前秦人称为“敌万人”。 讨叛擒敌 升平三年(359年),前秦平羌护军高离占据略阳反叛,永安威公苻侯前往讨伐,还未平定叛乱苻侯便去世了。四月,时任骁骑将军的邓羌与秦州刺史啖铁讨伐并平定了高离的反叛。 升平三年(359年)七月,苻坚任命邓羌为御史中丞,配合侍中、中书令王猛执法。邓羌与王猛志同道合,铲奸除恶,纪正冤案,无所顾忌,几十天的时间,被处死和依法黜免的权贵、豪强、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于是百官震恐,豪门大族畏惧谨慎,前秦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说:“我到今天才知道天下有法律,天子是多么尊贵!”[12-13] 后来,匈奴屠各部张罔聚众数千人,自称大单于,抢掠郡县。苻坚任命时任尚书的邓羌为建节将军,率军七千人讨伐并平定张罔的叛乱。 兴宁三年(365年)七月,匈奴右贤王曹毂、匈奴左贤王刘卫辰(胡夏开国君主赫连勃勃的父亲)举兵反叛前秦。曹毂率领二万兵众进犯杏城以南的郡县,在马兰山驻扎。苻坚亲自率兵讨伐曹毂,命邓羌讨伐刘卫辰,派卫大将军李威、左仆射王猛辅佐太子苻宏留守长安。八月,苻坚击败曹毂,斩杀曹毂的弟弟曹活,曹毂投降。邓羌在木根山生擒刘卫辰。 平定叛乱 太和二年(367年)十月,前秦宗室苻柳、苻双、苻廋、苻武相继举兵反叛苻坚。 太和三年(368年)正月,苻坚派后将军杨成世、左将军毛嵩分别讨伐据守上邽的苻双、据守安定的苻武,派辅国将军王猛、建节将军邓羌攻打据守蒲阪的苻柳,派前将军杨安、广武将军张蚝攻打据守陕城的苻廋。苻坚命令前去攻打蒲阪、陕城的军队全都在离城三十里的地方构筑坚固堡垒,不要与叛军交战,等到平定秦州和雍州以后,再集中兵力攻取。苻柳多次出来挑战,王猛不应战。苻柳认为王猛是害怕自己。五月,苻柳留下他的长子苻良守卫蒲阪,自己率领二万兵众西进长安。离开蒲阪一百多里,邓羌率领精锐骑兵七千人趁夜偷袭,打败苻柳。苻柳带领军队撤退,王猛半路截击,将他的兵众全部俘获。苻柳和数百骑兵逃进城中,王猛和邓羌跟进攻击。 太和三年(368年)九月,王猛等攻克蒲阪,斩杀苻柳以及他的妻儿。王猛驻扎在蒲阪,派邓羌和王鉴等会合攻打陕城。十二月,王猛等攻克陕城,擒获苻廋,送往长安。加上七月份王鉴等已经击斩苻双、苻武,此次叛乱已被完全平定。邓羌因功被任命为建武将军、洛州刺史,镇守陕城。 攻灭前燕 太和四年(369年)七月,东晋桓温攻打前燕,前燕皇帝慕容暐以割让虎牢关以西之地为条件,请求前秦出兵援救。八月,苻坚派将军苟池与邓羌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去救援前燕,从洛阳出发,到颍川后驻扎。十一月,晋军退兵,慕容暐反悔,不割让虎牢关以西之地给前秦,苻坚大怒,派辅国将军王猛、建威将军梁成与邓羌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讨伐前燕。十二月,王猛率邓羌、梁成等进攻前燕的洛阳。 太和五年(370年)正月,前燕乐安王慕容臧进军驻扎在荥阳,王猛派邓羌与梁成打跑慕容臧,留下邓羌镇守金墉,任命辅国司马桓寅为弘农太守,代替邓羌戍守陕城,然后王猛返回。 太和五年(370年)十月二十一日,王猛派将军徐成去侦察前燕军队的布阵要略,要求他中午时返回,而徐成到了黄昏时分才回来。王猛大怒,要杀死徐成。邓羌向王猛请求说:“如今敌众我寡,明天一早将要开战。徐成是大将,应该姑且宽恕他。”王猛说:“如果不杀死徐成,军法就无法确立。”邓羌坚持请求说:“徐成是我邓羌本郡的将领,虽然说延误期限应该斩首,但邓羌愿意和徐成一起效力决战以赎罪。”王猛不同意。邓羌大怒,回到军营,急促地敲响战鼓,率领着士兵,将要攻打王猛。王猛询问邓羌这样做的缘故,邓羌说:“我们接受诏令讨伐远敌,现在却有近敌一味地要自相残杀,我想要先把他除掉!”王猛赞扬邓羌仗义而又勇敢,派人去告诉他说:“将军别这样做了,我现在赦免徐成。”徐成获免以后,邓羌去到王猛那里谢罪。王猛拉着他的手说:“我这是考验将军罢了,将军对本郡的将领尚且如此,何况是对国家呢,我不再忧虑敌人了!” 王猛望见前燕的兵力众多,对邓羌说:“今天的战事,非将军不能攻破强大的敌人,成败的关键,在此一举,将军为此尽力吧!”邓羌说:“如果能委任我司隶校尉之职的话,您不必为此担心。”王猛说:“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一定任命你为安定太守、万户侯。”邓羌不高兴而退走,不一会儿,双方军队交战,王猛召唤邓羌,邓羌沉默不答应。王猛驰马跑到邓羌身边,答应委任他为司隶校尉的要求,邓羌于是就在军帐中畅怀大饮,然后与张蚝、徐成等跨上战马,挥舞战矛,奔向前燕军阵。四番出入,旁若无人,杀伤数百人。到中午时分,前燕军大败,被俘获斩首的有五万多人,前秦军乘胜追击,前燕被斩杀和投降的又有十万多人。前燕上庸王、太傅慕容评只身匹马逃回邺城。 当初,前燕宜都王慕容桓率领一万多兵众驻扎在沙亭,作为慕容评的后继部队,听说慕容评失败后,他带兵移驻内黄。苻坚派邓羌攻打信都。十一月初六日,慕容桓率领五千鲜卑人逃奔龙城。十一月初七日,前燕散骑侍郎徐蔚率领五百多扶馀、高句丽及上党的人质,趁夜打开邺城北门让前秦的军队进入,慕容暐与慕容评、乐安王慕容臧、定襄王慕容渊、左卫将军孟高、殿中将军艾朗等逃奔龙城,途中慕容暐被前秦游击将军郭庆的部将巨武擒获,前燕政权灭亡。邓羌因此次战功,被任命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安定太守,赐爵真定郡侯。 进号将军 咸安元年(371年),王猛趁自己攻打洛川立有战功之机,履行此前承诺,请求苻坚任命邓羌为司隶校尉。苻坚下诏说:“司隶校尉负责督察京城周围的地区,职责重大,不能用来优待名将。东汉光武帝不以政务官职赏赐功臣,实际上是更看重他们。邓羌有廉颇、李牧那样的才能,朕准备将征伐的事情交给他,在北方平定匈奴,在南方扫除扬、越之地,这才是邓羌的重任,司隶校尉怎么值得交给他呢!进升他的封号为镇军将军,赐位特进。” 宁康二年(374年)五月,蜀人张育、杨光起兵攻打前秦,拥有兵众二万人,派使者向东晋请求援军。苻坚派邓羌率领五万披甲士兵讨伐他们。不久张育自称蜀王,与巴獠酋长张重、尹万的一万多人进军包围成都。七月,张育与张重等人争夺权力,起兵相攻,邓羌与杨安趁机攻打张育,将他打败,张育与杨光退守绵竹。八月,邓羌在涪西打败东晋的军队。九月,杨安在成都以南打败张重、尹万,张重战死,士兵被斩首的有二万三千人。邓羌在绵竹攻打张育、杨光,全都将他们斩杀,益州又归前秦所有。 太元元年(376年)十月,刘卫辰受到代国的威胁,向前秦求救,苻坚任命幽州刺史、行唐公苻洛为北讨大都督,率领幽州、冀州的十万军队攻击代国,让邓羌与并州刺史俱难、尚书赵迁、李柔、前将军朱肜、前禁将军张蚝、右禁将军郭庆率领步兵、骑兵二十万人,东出和龙,西出上都,全都与苻洛会合,让刘卫辰作向导。十一月,代王拓跋什翼犍让白部、独孤部在南面抵御前秦的军队,都没有取胜。又让南部大人刘库仁统领十万骑兵去抵御。刘库仁与前秦的军队在石子岭交战,刘库仁大败。拓跋什翼犍患病,不能亲自带兵上阵,于是率领众部族逃奔到阴山以北。十二月,邓羌被任命为并州刺史。此后在史书上就找不到有关邓羌的记载,而在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张蚝被任命为并州刺史,由此推断邓羌很可能在太元四年(379年)正月左右去世的。 [以上内容由"chwjx110"分享。] |
唐玄宗皇甫淑妃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唐玄宗皇甫淑妃, 皇甫氏,其名不详,安定人。她曾祖父曾任宋州刺史,祖父皇甫粹官至越州刺史都督诸军事,父亲皇甫日休,则为左监门卫副率。皇甫氏是皇甫府君的长女。这样的家世咋一看很显赫,若放在宫外皇甫氏的家世应该会被许多年年苦恨压金线的贫家女羡慕。而在宫闱之中,拥有这样家世的良家子实在太多了,胜过她家世的人也太多了。十六岁就被选入临淄王藩邸的皇甫氏,之所以可以得到李隆基的瞩目。这同皇甫氏出身没有什么关系,更多是因为她天生丽质的好姿貌。 年轻美貌是女人的本钱,但不是永远的本钱。凭借良好的姿貌受到李隆基宠幸的皇甫氏在李隆基开元正位后,她被为了位列九嫔。不久后,皇甫氏又为李隆基生下了一儿一女。此刻的皇甫氏要比大部分后宫佳丽幸运,但是她在李隆基的心中的份量还是很轻。开元三年正月,赵丽妃的儿子被立为了太子。那一刻应该有不少人会觉得落寞吧。因为一个出身低微的伎人,她的儿子压倒那些高门女所生的儿子。而且这种压倒是决定性的,君臣的名分从那刻开始就被框定住了。如果说皇甫氏儿子的人生在那一刻止步于亲王,那么皇甫氏的人生止步于妃嫔。 开元四年后,随着李隆基对武惠妃恩宠渐隆,王皇后失宠了,赵丽妃也失宠了。皇甫氏自然逃不过红颜未老恩先断的命运。不过皇甫氏有一点很幸运,那就是无论后宫女主人是谁,都不会影响到她的品级班次。李隆基后宫改制前她是九嫔,后宫改制九嫔变成六仪。皇甫氏被改成了德仪。但品级班次一点儿也没有变。 有时做不上宫中第一人的皇后也是一种幸运。毕竟高处不胜寒,越是受人瞩目的位置就越难坐稳。同王皇后,赵丽妃相比,皇甫德仪的幸运之处就是她现在不是后宫第一人的皇后,未来也没可能成为太后。远离权力纷争,也使得她即便在李隆基身边失了宠,也不至于完全恩断义绝。。 开元二十三年岁十月,皇甫德仪在东都病逝。据说在她去世前,李隆基很担忧她的病情,曾经亲自为她送药。皇甫德仪也是在服完这御药后,安然地离世的。 皇甫德仪死后,李隆基下制追封她为淑妃,在河南县龙门之西北原安葬了她。在皇甫德仪去世的两年后,她的儿子鄂王李瑶因与太子李瑛较好被武惠妃设计谋害。她的女儿在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被册封为临晋公主,次年下嫁于郑潜曜。 [以上内容由"蓝水晶"分享。] |
北齐后主高纬胡皇后 北齐后主高纬第二任皇后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北齐后主皇后,胡氏,北齐后主高纬第二任皇后。陇东王胡长仁女。当时胡太后(武成帝胡皇后)失母仪之道,深以为愧,欲求悦于自己的儿子——北齐后主高纬,所以将胡氏送入宫中。让高纬与她见面,高纬果然很高兴,立胡氏为弘德夫人,后进左昭仪,大被宠爱。当时斛律光的女儿斛律皇后被废,陆令萱想让弘德夫人穆邪利为皇后,胡太后不答应。祖孝征请求立胡氏为皇后,于是胡氏被立为皇后。陆令萱不是劝立,又意在穆邪利,后来在胡太后面前变了脸色说卜:“什么东西使亲侄女说出像这样的话:”胡太后问有什么话,陆令萱说:“不能说。”胡太后坚持问她,陆令萱才说:“她告诉大家说。太后的行为很多不合法,不可以作为准则。”胡太后十分愤怒,把胡皇后叫了出来,立刻剃掉她的头发:送走让她回家。高纬思念她,常常送去东西表达心意。后来和斛律皇后都被召回内宫,几天后邺城失守。后来也改了嫁。 [以上内容由"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分享。] |
皇甫镛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皇甫镛[唐](公元七八八年至八三六年)字稣卿,安定朝那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四年,卒于文宗开成元年,年四十九岁。擢进士第,为殿中侍御史,转河南县令,迁河南少尹。时兄镈为宰相,镛见其权宠太甚,每极言之。镈不悦。乃求分司,为太子右庶子。镈败,朝廷贤之,授国子祭洒,太子少保。镈能属文,工诗,寡言正色,不屑世务,所交皆知名之士。镈著有文集十八卷,《新唐书艺文志》及性言十四篇,并传于世。 [以上内容由"汩凡"分享。] |
胡长仁 (550~57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胡长仁,字孝隆,安定临泾人,武成皇后之兄。父延之,魏中书令。长仁累迁右仆射及尚书令。世祖崩,预参朝政,封陇东王。左丞邹孝裕、郎中陆仁惠、卢元亮厚相结托。 长仁每上省,孝裕必方驾而来。省务既繁,簿案堆积,令史欲谘都座者日有百数。孝裕屏人私话,朝退亦相随,仁惠、元亮又伺间而往,停断公事,时人号为三佞。长仁私游密席,处处追寻。孝裕劝其求进,和士开深疾之,于是奏除孝裕为章武郡守,元亮等皆出。孝裕又说长仁曰:“王阳卧疾,士开必来,因而杀之。入见太后,不过百日失官,便代其处。”士开知谋,徙孝裕为北营州建德郡守。后长仁倚亲,骄豪无畏惮。士开出为齐州刺史。长仁怨愤,谋令剌士开,事觉,遂赐死。寻而后主纳长仁女为后,重加赠谥,长仁弟等前后七人并赐王爵,合门贵盛。 从祖兄长粲。父僧敬,即魏孝静帝之舅,位至司空。长粲少而敏悟,以外戚起家给事中,迁黄门侍郎。后主践祚,长粲被敕与黄门冯子琮出入禁中,专典敷奏。世祖崩,与领军娄定远、录尚书赵彦深、和士开、高文遥、领军綦连猛、高阿那肱、仆射唐邕同知朝政,时人号为八贵。于后定远、文遥并出,唐邕专典外兵,綦连猛、高阿那肱别总武任,长粲常在左右,兼宣诏令,从幸晋阳。后主即位,富于春秋,庶事皆归委长粲,长粲尽心毗奉,甚得名誉。又为侍中。长仁心欲入处机要之地,为执政不许,长仁疑长粲通谋,大以为恨。遂言于太后,发其阴私,请出为州,后主不得已从焉。除赵州刺史。及辞,长粲流涕,后主亦悯默。至州,因沐发手不得举,失音,卒。《北朝·北齐(550—577)北齐书李百药列传40》 人物典故 长仁每上省,孝裕必方驾而来。省务既繁,簿案堆积,令史欲谘都座者日有百数。孝裕屏人私话,朝退亦相随,仁惠、元亮又伺间而往,停断公事,时人号为三佞。长仁私游密席,处处追寻。孝裕劝其求进,和士开深疾之,于是奏除孝裕为章武郡守,元亮等皆出。孝裕又说长仁曰:“王阳卧疾,士开必来,因而杀之。 [以上内容由"冷加工"分享。] |
胡长粲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胡长粲,胡长仁从祖兄,安定临泾人。父胡虔,即魏孝静帝之舅,位至司空。长粲少而敏悟,以外戚起家给事中,迁黄门侍郎。后主践祚,长粲被敕与黄门冯子琮出入禁中,专典敷奏。世祖崩,与领军娄定远、录尚书赵彦深、和士开、高文遥、领军綦连猛、高阿那肱、仆射唐邕同知朝政,时人号为八贵。于后定远、文遥并出,唐邕专典外兵,綦连猛、高阿那肱别总武任,长粲常在左右,兼宣诏令,从幸晋阳。 后主即位,富于春秋,庶事皆归委长粲,长粲尽心毗奉,甚得名誉。又为侍中。长仁心欲入处机要之地,为执政不许,长仁疑长粲通谋,大以为恨。遂言于太后,发其阴私,请出为州,后主不得已从焉。除赵州刺史。及辞,长粲流涕,后主亦悯默。至州,因沐发手不得举,失音,卒。 [以上内容由"芨麦£弥望"分享。] |
西岩山公园 | 西岩山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西岩山公园 安定古城历史悠久,军事要塞,千百年来历为兵家所争之地的古战场。这里,曾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与这块热土息息相关的神话故事。 距市城约一里的西岩山公园,经过20多年的修建与各级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现如今森林覆盖率达89%以上。亭榭楼台,随处可见,是一个休闲娱乐、登高望远的好去处。青烟缭绕,钟磬之声连绵不断。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美不胜收。初夏时节,人在山上游玩时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淳朴之感,令多数游人留恋忘返,这里不愧为一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水宝地。为了更多地挖掘西岩山公园历史传说与我市的史料相融合,扩大对定西市旅游事业的宣传,提高千古之地,西岩山在陇上以及全国的知名度,多年来,我们在经过多次论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请行内人士“把脉”对西岩山公园的景点建设与整体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目前,西岩山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已基本结束。经过市区多方筹集资金已硬化道路2.7公里(从西岩山脚至“光彩林”地段)。为方便游人观光旅游已建成公厕4处、修建人行小道7条、牡丹园、玫瑰园等多处景观供游人赏花休闲。如今西岩寺、娘娘庙等寺庙钟声四起,远传八方,信徒如织。文天祥纪念馆游人似潮,真是“西岩风景美如画,盛夏避署好去处”。 |
定西玉湖公园 | 定西玉湖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玉湖公园定西地区位于甘肃中部,东接平凉地区,南邻天水市和陇南地区,西连甘南、临夏二州,北靠兰州、白银二市,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被誉为“风神捏就的世界”。 “玉湖公园”占地160多亩,目前该园已培植草皮5.8万多平方米,栽植各类长青树木5000多株,培育各类花卉1.5亩;建成玉湖及玉湖楼、凤城龙门、飞虹桥等景点28个。另外还有儿童乐园和部分仿古楼阁正在建设之中。 景点位置 甘肃中部定西 |
定西精神纪念馆 | 定西精神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定西精神纪念馆位于定西安定区,场馆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红色安定”,主要有 “巉口起义”、 “红军长征在安定”、“党组织建设及其活动”三个板块;第二部分为定西精神,主要有“历史——苦甲天下”、“历程——苦干实干”、“成效——山川巨变”、“经验——科学求实”四个板块。 中共在安定区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时期。 1926年12月,在兰州女师任教的女教师冯玉洁,由钱崝泉、张一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安定区籍的第一位中共党员。 1932年7月,中共秘密组织领导国民党军第17路军第19师第50旅补充2团第1营在安定区巉口举行了起义。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卢松轩、石庆德联络3连的排长赵丕烈等利用团长黄展云和1营营长何冠五之间的矛盾,发动了全营起义。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一个团,准备前往靖远与陕甘游击队第3、4支队会合。当得知靖远起义部队失败后,起义部队决定转向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游击队会合。同时,将部队更名为人民革命军。从7月到9月,人民革命军不畏惧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转战定西、会宁、靖远、清水等县,最终在清水关山陷入敌人重围,经过激战后部队损失严重,起义失败。 1935年10月2日,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红15军团直属骑兵团奉命在安定区曹家河畔阻击敌人进攻会宁县城。10月3日,驻定西国民党新编第1军所属刘保堂的一个旅进入曹家河畔,遭到红军痛击。敌人先后两次反扑,均被红军击败,最后只得朝定西方向逃跑,河畔阻击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936年10月初,红四方面军在内官营驻扎整休期间,建立了安定区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内官营苏维埃政府,随后又建立了西巩驿苏维埃政府。解放战争时期,安定区先后成立了锦屏党支部、铧尖党支部、黑山党支部、西巩驿党支部、华家岭党支部、北山党支部。1949年8月定西解放时,安定区地下党组织共有支部6个,党员203人。 安定区位于黄土高原西部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丘陵沟壑地带上,严重的干旱和水土流失使得安定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据统计,1956年到1982年的27年中,定西的旱灾就有37次;境内水土流失面积达330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1%。由于过度开荒,加上耕作技术落后,群众的生活非常艰难,长期陷入缺水喝、缺饭吃、缺衣穿,吃粮靠供应、喝水靠拉运、花钱靠救济的“三缺”、“三靠”境地。 穷则思变。1956年,安定人在安家坡农林牧试验场成功试修了2亩水平梯田。随后经过不断地试验推广,从1964年开始,全区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热潮,开始了改土造田,改变贫穷面貌的艰辛探索。冉桂英、刘玉秀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乡亲们战寒冬,斗酷暑,累计兴建梯田54万余亩,修筑塘坝、涝池、谷坊750多个,土水窖4万多眼,治理面积达750平方公里。涌现出大坪村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安定区在国家倾力扶持下,逐渐将这片严重缺水的旱塬渐变成一片希望的田野。安定人在艰苦奋斗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 “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定西精神,涌现出了以冉桂英为代表的一批模范人物。进入新世纪后,安定区提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支部建立在产业链条上,培育新型合作组织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安定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定西精神”的鼓舞下,广大安定乡村,一批产业带头人依托遍及全市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正在带动全区农民共同发展致富。 2011年,纪念馆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定西西岩寺 | 定西西岩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定西西岩寺位于甘肃安定区西岩山,始建于明代。后屡遭灾创,多次重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月庵大师先后建成大雄宝殿3间,藏经楼3间,后殿5间,山门一座及僧房10余间。 历10年除左右钟鼓楼外,基本恢复清同治7年(1868)及民国19年(1930年)两度被拆毁的五院规模。 为弘扬佛法,函请苏州报国寺印光法师(净土13代宗师)绘制释迦、弥陀诸佛象及观世音、文殊、地藏等菩萨形象。报国寺妙真法师亲赴宁波坡购置丈二宣纸。精工绘制18尊佛像,悬挂于金刚诸殿。气宇轩昂,栩栩如生,色调绚丽,五彩缤纷。请甘肃省大书法家何鸿基、金翼乾、邓宝珊、裴建准、贵薰及前翰林院编修范之杰等人为各殿书写扁额、楹联。前翰林院检讨护理甘肃省省长杨思亦书楹联。 1948年4月8日,西岩寺竣工,邑之贤达康屏候郭杰山及诸坤士为心印大师赠联曰:“继了悟孤灵诸师大畅宗风硕德令名高北斗,当刀兵水火之际重修梵宇热忱效力壮西岩。”近代著名高僧虚云老和尚曾在此修行。文革时期破坏严重,僧人被迫离开寺院,近二十年来逐步得到恢复,为安定区佛教协会所在地。寺名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原为禅宗道场,现为净土宗道场。现任主持为本觉法师。 |
石门遗址 | 石门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符川镇兰星村、长丰村交界石门水库西北部的山梁上,遗址南北长约175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地形为较陡坡地,地表为耕地及荒山,地表断面暴露有灰层、灰坑、红烧土层等遗迹和各种陶片、残石器等遗物,陶片主要有篮纹泥质红陶片、篮纹夹细砂红陶片及素面泥质红陶片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曾征集到3件该遗址出土的完整石斧和石刀,从陶片质地、纹饰等特征判断,可以确定为一处大型齐家文化聚落址遗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巉口青烟寺 | 巉口青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巉口青烟寺 青烟寺,位于巉口镇以西三华里处,座落在莲花山麓,峰峦叠嶂,风景绮丽。每日早晨,青烟缭绕,久久不散,故曰:“巉口青烟”,为定西八景之一。考证寺内出土陶质器皿等,皆属汉代器物。可见,远在汉代这里就建有禅林寺院。又从出土佛灯(铜质)鉴定,系宋代产物。据此可断言,青烟寺建于汉,盛于宋,衰于元。明永乐年间,高僧悟瑁大师(康姓),巉口籍人,曾在此修行悟道,宏通佛理。拜崇福寺了让和尚为师,取名“也失端竹”。后“云游天下,登览三湘七泽、五岳四渎之胜”。遂智力宏通,深悟佛法。正统年间,又北走京都,正值明英宗皇帝建醮内宫。一时禅宗羽客,雾集云屯,“而裒然首座者,唯我竹公”。英宗嘉其善行醮事,敕赐“大国师”称号。悟冒精于书法,曾书写《大藏金经。。》全部,书金字《华严经》一部,人以为至室。正统十二年,悟冒赴京谢恩,“上览书法,嘉赏不已,复赐高丽纸,诏写《华严经》一部,磨金为字,秘之内库,世为国宝”。后潜写一部,携之本邑,后住持扩建定西崇福寺。悟冒法孙,灵峰大和尚,俗姓傅,号灵峰,巉口籍人,初在青烟寺习诸经典,坐禅修行。钦命中州少林寺堂头大和尚无吉禅师下嗣,通晓经典,能诗善画,云游南海、金陵等地,绘制诸佛法像。明肃王贵戚无不尊崇,皆以“灵峰上人”尊称。明天启中叶,灵峰上人赴南方各地募缘,宏建定西西岩寺,其功绩显赫,“不殆端竹”(指悟瑁)。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涅槃,终年75岁.感于数朝历代僧俗、信士和地方官绅、耆老等协同兴寺,青烟寺几度沧桑,几经兴衰。因历史之变迁,该寺屡建屡毁。元至正十二年(1353年),毁于地震。元末明初,定西沈儿峪大战,残遭劫洗。明宣德年间,端竹公释悟瑁奔波募资,发起重修青烟寺倡议,地方绅耆、仕民争相捐助,先后建成了接引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及方丈、僧舍多间。延至明清两代,青烟寺殿阁林立,法相生辉,香烟鼎盛,信徒云集。同治丁卯(1867年),连年战乱,毁于兵燹。殿堂焚烧殆尽,佛像悉遭损害。时至光绪壬午年(1882年),在地方仕绅及众施主的热心募缘赞助下,先后建成了接引殿、观音殿及数间僧房。供养观音、文殊、普贤西方三圣及接引佛。直至-、0两阶段,这所历经千年的古刹毁为一旦。昔日之胜地,顿成废墟。以致钟磬绝响,经铎不闻,颓垣残壁,满目萧然。三中全会之后,政策归心,百废复兴,润及梵台。平凉崆峒山莲花寺住持,释持瑞,女,俗姓康,巉口籍人,甘肃省佛教协会理事,萌发宏愿,立志兴寺。经多方联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于1993年开始,走西安、下四川、奔云贵、赴缅甸,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历经千辛万苦,集得数百万巨资,找工匠、寻专家,重新规划,精心设计,购运砖木,开工动土。 现在,青烟寺依山走势,一道暗红龙墙,蜿蜒起伏,回旋在高大巍峨的门楼两旁。房脊两端,高耸着简洁的鸱吻。椽头之上,整整齐齐地镶着一排排三角型滴水。檐下悬挂一块匾额——“慈航普渡”。门楼两端,雄卧着一对石狮,朱红门扇两侧镌刻对联一副。门楣之上“青烟寺”三个镂刻大字,体势挺秀,浑厚有力。入门楼,院内殿宇布置对称。北、西、南三面各两进,建筑物之间走廊贯通,连为一体。前殿为0殿,造型精巧,华丽美观,供养释迦牟尼坐像一尊(铜质镏金,高1.50米),地藏王菩萨及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皆为缅甸玉,高1.70米,重1000公斤),0韦陀天尊、伽蓝圣众两菩萨(皆属铜制,立像)。后殿为大雄宝殿,大殿形式仿唐宋宫殿,飞檐翘角,流金涌翠,堂皇古朴,雄伟壮观,“大雄宝殿”匾额四字,出自赵朴初先生手笔,刚柔相济,潇洒高雅,殿内有释迦牟尼及西方三圣四尊玉制坐像(像高、重与前殿诸像相同),殿内玉佛幸蒙缅甸华侨傅凤英居士及归国华侨袁志凌先生鼎力资助,于1993年—1998年分前后两次接回定西,个个面容丰腴,体态优雅,慈眉善目,栩栩如生。0殿右端设念佛堂一处,造型严谨,质朴典雅,顶端悬挂匾额一块,“念佛堂”三字亦出自赵朴初之手,字形稳健,笔力雄厚,堂内供奉小佛象十多尊,是常住尼僧念佛诵经之所。左端有藏经楼一个,上下两层,飞阁流丹、玲珑剔透,楼内已藏书两万余册,皆为佛学经典,寺院每年集到全国各地结缘经书三千余册,为了弘扬佛法,宣传佛学,寺院每年对外免费赠阅发放经书两千余册。藏经楼右侧设祖师堂一所,是纪念出家已故、对该寺作出一定贡献的先师纪念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西巩驿 | 西巩驿 西巩驿 西巩驿镇东邻会宁县柴门乡,西接青岚乡,南与石泉乡相连,北与新集、葛家岔两乡镇毗邻。全镇辖16个村,112个社,4755户,20338人,总流域面积207.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人均4.9亩。西巩驿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12国道和即将开工新建的罗定高速公路贯穿境内21公里,镇内地势西高东低,呈东向西,四周群山环抱,将镇域分为南北两部。全镇平均海拔1793米,年平均气温7℃,是全区海拔最低、降水量最少、日照时间及无霜期最长的乡镇。 是周边二县四乡镇的区域中心,历史悠久,有名的吴家堡子和曹家河畔阻击战是全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镇内设行政事业等单位16个,并设有中心卫生院,共有学校19所。在校学生5000余人,其中高中一所,八年制学校3所。交通便利,镇村道路全面贯通,农电入户率达100%,电视普及率达92%,村村通电话,镇区内自来水入户率达64%,年末农民存款总额达845万元。太阳灶是该镇的一大产业,全镇生产厂家18家,年产太阳灶10万余台,农户使用太阳灶普及率达98.5%。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扶贫精神纪念馆 | 扶贫精神纪念馆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小北街,始建于2003年,现建筑面积1213平方米,展厅面积612.4平方米,基本陈列名为“历史性跨越”,分序厅、主展厅和尾厅三个部分。自2008年以来,该馆年接待参观10万多人次。 扶贫精神纪念馆主要以介绍安定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安定等为主要内容。充分展示了安定区人民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苦干实干的精神风貌和历届区委区政府咬定扶贫开发不放松,带领全区人民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在自然环境恶劣条件下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可贵精神。 联系电话: 0932-8213857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安定区博物馆 | 安定区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11月,与文化馆两块牌子一套人员,1998年3月,与县文化馆分设。2008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 安定区博物馆建筑面积1054平方米,其中文物库房80平方米,六楼免费开放展厅272平方米,七楼临时展厅170平方米,办公服务设施面积4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704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国家二级文物43件,国家三级文物130件,一般文物1525件。 该馆现有正式职工13人,临时人员3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名,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8人。 安定区博物馆基本陈列《陇中记忆》,是根据现有馆藏文物特色,以历史先后为线索,按类别遴选190多件,分远古遗存、丝路汉韵、佛像经卷、彩绘砖雕、铜器古镜、翰墨丹青等六个单元陈列。展厅面积270多平米,展线长116米,从2011年7月1日正式开放。 馆址: 定西市安定区解放路63号 馆长:曹绪贤 联系电话:09328217972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朱家庄北遗址 | 朱家庄北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庄北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三十里铺村朱家庄和周家庄之间,东望关川河,南临朱家庄,西临朱家山,北至周家庄,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10.5万平方米,地埂、沟沿可看到清晰灰层遗迹,地表暴露有十分丰富的彩陶片及多种泥质,夹砂绳纹和蓝纹等红陶片,彩陶片主要是黑彩,纹饰以几何纹、圆点纹、波浪纹等为主,根据陶质、纹饰等彩陶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一处较大型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文化遗存。 巉口镇 自然环境:巉口镇总土地面积26.77万亩,耕地面积8.39万亩。平均海拔1850米,年均降雨量380毫米,年平均气温7.2°C,全年无霜期141天。 行政区划:辖1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627户,乡镇总人口19366人,乡镇从业人员11125人。 六通情况:1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3个村通自来水,2个村通有线电视。 ……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高家门城遗址 | 高家门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门城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高家门社东200米的台地上,东接喜家岘后沟,南临喜家岘小学,西临关川河,北面是马沟山。城址呈长方形,长约210米,宽约70米,分布面积约1.47万平方米。城墙基宽8米,高8-10米,系黄土夯筑,夯土层厚16-18厘米。四角有角墩,城门朝西南开,外有瓮城,瓮城周长160米,城门宽12米。城内、城外地表暴露有瓷片、砖瓦等遗物,其中有宋代青瓷残片。根据城内采集的宋代青瓷片等遗物分析,可以确认该城为北宋时期所筑。有较高文物价值。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鲁家沟镇 自然环境:鲁家沟镇位于安定区以北35公里处,总土地面积25.06万亩,耕地面积5.63万亩。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7.5℃,全年无霜期150天,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 行政区划:辖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2441户,乡镇总人口9812人,乡镇从业人员4906人。 六通情况: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 ……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堡子山遗址 | 堡子山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堡子山遗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云山村岔口社堡子山,遗址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地表及断面暴露有丰富的篮纹红陶片、素面及夹砂红陶片等遗物和白灰面灰坑、窑址等遗迹,文化层厚1-5.5米。特别是在遗址中心部位断面台地上,发现一处完整的白灰面房址,从以上遗迹遗物特征分析,该遗址为一处大型齐家文化聚落遗址。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定西堡子坪遗址 | 定西堡子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定西堡子坪遗址位于定西县西寨乡云山村西坡社堡子坪台地上。遗址东西宽300米,南北长350米。地表及断面暴露有丰富的灰坑、灰层、窑址等遗迹以及大量彩陶片、素陶片等,曾出土彩陶罐、陶鼓、陶刀和石斧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平西古城址 | 平西古城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西古城址位于定西县鲁家沟镇政府北约500米关川河西岸。城址平面呈近方形,东西长360米,南北宽345米,残高10-12米,城门、瓮城、马面皆存,地表有大量宋代砖瓦及瓷片,曾出土宋代铜镞、钱币等。 鲁家沟镇 自然环境:鲁家沟镇位于安定区以北35公里处,总土地面积25.06万亩,耕地面积5.63万亩。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7.5℃,全年无霜期150天,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 行政区划:辖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2441户,乡镇总人口9812人,乡镇从业人员4906人。 六通情况: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 ……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安西古城址 | 安西古城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安西古城址位于定西县巉口镇东川村关川河西岸。城址平面为正方形,边长336米,黄土版筑,城墙残高9~15米,城门、瓮城、马面、城壕皆有,地表有大量耀州窑瓷器残片。 巉口镇 自然环境:巉口镇总土地面积26.77万亩,耕地面积8.39万亩。平均海拔1850米,年均降雨量380毫米,年平均气温7.2°C,全年无霜期141天。 行政区划:辖1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627户,乡镇总人口19366人,乡镇从业人员11125人。 六通情况:1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3个村通自来水,2个村通有线电视。 ……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朱家庄墓群 | 朱家庄墓群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庄墓群位于定西县巉口镇朱家庄村西100米。是一处汉代墓。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地表有封土10座,呈覆斗状,大小相似。底边周长约45米,残高3.5--5米。地面散布有泥质绳纹灰陶片及瓦片。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汉-古有重要价值。 巉口镇 自然环境:巉口镇总土地面积26.77万亩,耕地面积8.39万亩。平均海拔1850米,年均降雨量380毫米,年平均气温7.2°C,全年无霜期141天。 行政区划:辖17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627户,乡镇总人口19366人,乡镇从业人员11125人。 六通情况:17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3个村通自来水,2个村通有线电视。 ……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香泉村 |
---- |
陈家屲村 |
---- |
青岗村 |
---- |
中庄村 |
---- |
双庙村 |
---- |
泉湾村 |
---- |
花屏村 |
---- |
马莲村 |
---- |
云山村 |
---- |
西寨村 |
---- |
东寨村 |
---- |
关门口村 |
---- |
池沟村 |
---- |
仓沟村 |
---- |
后湾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