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忻州 >> 忻府区 >> 秀容街道

秀容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秀容书院

秀容书院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秀容书院,位于忻府区秀容街道南街村秀容巷20号高地。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4),坐北向南,东西151.5米,南北179米,书院建成后取代了忻州儒学,成为当时忻州最高学府。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改称“新兴学堂”,创山西书院改学堂之首例。秀容书院依地形而建,由上、中、下三院组成。上院为主院,中、下院为书舍。主院为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有乐楼、过厅和正房,两侧为厢房、耳房、生舍。八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南北一线。正房砖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架构,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装修原制不存。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秀容书院   秀容街道  秀容街道位于山西忻州忻府区。下辖: 140902001001 111 西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140902001002 111 东大街社区居民委员会 140902001003 111 古钟社区居民委员会 140902001004 111 小南区社区居民委员会 140902001005 111 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140902001006 1…… 详细++

忻州兴国寺

忻州兴国寺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位于忻州市城内兴寺街。据碑文记载:兴国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原名圣国寺,唐圣历元年(698)敕为太平兴国禅寺,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改为兴国寺。该寺原先规模宏大,近来在维修天王殿时,发现梁上有块木板题有:“大唐敕赐忻州城太平兴国禅寺,周围有十二院。大明洪武年重修,成化年重修,弘冶年又重修,嘉靖二十六年八月又重修,今大清同治十一年四月开工重修佛殿、廊房、围墙。万寿宫朝门周正堂、济荣重修。”若大的一座皇家敕建寺庙,清以后再没维修过,再加上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拆寺毁像,几乎夷为废墟,幸存下来的只有天王殿一座建筑。忻府区佛教协会会长寂常法师看到这种残破局面,发心修复这座古刹。法师四处募捐,自筹资金建殿塑像。现在已建起大雄宝殿,东西配殿。  与大雄宝殿相对的是天王殿,该殿面宽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莲花形斗拱,黄色琉璃瓦剪边。殿内有两根柱子支撑着大梁横柁,这种结构为“减柱法”,是唐代遗构。  地址:忻州市忻府区兴寺街  东街村  东街村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城区的东南部,是个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仅有200亩,人口4300人。2004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东街村的实际情况,除有300余名村民外,其余的4000名村民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成为市民。2005年经区政府批准,东街村成立了胜利社区居委,东街村实行了村委、居委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东街村的主要产业为野…… 详细++

忻州关帝庙

忻州关帝庙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城区关帝庙,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南街村关帝庙巷4号。坐北向南,东西长75米,南北宽30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建筑。中轴上线依次有戏台、山门、关帝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钟鼓楼。关帝殿砖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装修不存。山门、关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为清代建筑。戏台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间,单檐前卷棚后悬山顶,斗栱三踩单昂,两侧筑八字墙,为明代建筑。2006年、2007年对关帝殿、山门、配殿进行了维修。甬道上山门与过殿之间存有石经幢一个,高1.4米,直径0.35米,八棱形,风化严重,字迹漫漶不清。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公孙杵臼祠堂

公孙杵臼祠堂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公孙杵臼祠堂,位于忻府区新建路办事处逯家庄村东。坐北向南,东西41.8米,南北110.5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两进院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过殿、两侧为东西配殿,除戏台为近年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悬山式卷棚顶。大殿建于高0.6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均设六抹方格隔扇门窗,鼓式柱础。殿内明间设神坛,供奉公孙杵臼夫妇坐像。公孙杵臼为晋国大夫,为救赵氏孤儿而献身。此祠堂为纪念他而设。东西配殿各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元好问祠堂

元好问祠堂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元好问祠堂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南北大街北部84号。坐西向东,东西长40米,南北宽17.8米。创建于清道光年间,20世纪50年代及2006年维修,现存为清代。中轴线上有西大厅,两侧南北各存有碑房11间。祠堂主人元好问(1190-1257),金元时期文坛领袖,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现存西大厅面宽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式,为典型的清代厅堂建筑。大厅右侧檐下有“元遗山先生祠堂碑记”碑1通。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元好问 (1190~1257)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还写过小说,所著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无文和一篇内容残缺者外,实有一……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西街村  忻府区西街村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属于忻州市旧城中心地带。东起秀容路,西至七一南路,北起光明街,南至草市巷。总面积40000余平方米,总人口1835人,总户数676户,耕地面积950亩。为忻府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西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详细++  元好问 (1190~1257)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元好问还写过小说,所著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无文和一篇内容残缺者外,实有一……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西街村  忻府区西街村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属于忻州市旧城中心地带。东起秀容路,西至七一南路,北起光明街,南至草市巷。总面积40000余平方米,总人口1835人,总户数676户,耕地面积950亩。为忻府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西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北城门楼

北城门楼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门楼,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坐北向南,东西长60米,南北宽30 米,面积1800平方米。创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清乾隆18年(1753),同治七年(1868)维修,1959年重新彩绘,1978年至1986年数次维修。现存建筑主体结构为明代,砖石基座高12米,中辟门洞,基本楼身为木构,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高17米,系三重檐歇山式建筑,四周围廊,每屋施廊柱22根,楼内无柱。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忻州泰山庙

忻州泰山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泰山庙,位于忻府区秀容街道西街村财神庙巷18号。坐北向南,东西33米,南北63.6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时代遗构。中轴线上现存有照壁一座,系砖雕建筑,长9.2米,高5米,厚0.9米。大殿一栋为明代所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昂。右侧鼓楼一座,十字歇山顶,为清代建筑。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西街村  忻府区西街村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属于忻州市旧城中心地带。东起秀容路,西至七一南路,北起光明街,南至草市巷。总面积40000余平方米,总人口1835人,总户数676户,耕地面积950亩。为忻府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西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忻州财神庙

忻州财神庙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财神庙,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西街村财神庙巷。坐西向东,东西长55.6米,南北宽25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2007年对过殿、鼓楼、大殿进行过维修。中轴线上现存过殿、大殿、两侧存有鼓楼、偏殿。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卷棚顶悬山式。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昂。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

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忻州市境内的系舟山脉。公园距省城太原60公里,北离忻州14公里。总面积为11万亩,森林区面积2.3万亩,海拔最高高度为1800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山势巍峨雄壮,岩石嶙峋怪异,并有许多喀斯特溶洞,尤以禹王洞规模最大,景观奇绝,人称华北第一洞。  森林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花草树木达248种。春季桃杏丁香争奇斗艳;夏日蔷薇百合绽红吐绿;秋天野菊竞秀,霜叶漫山;冬至青松傲雪,佳果不落。一年四季,丛林之中,常有机敏的黄羊,灵巧的松鼠,贪吃的野猪,蹦跳的野兔,惊飞的雉鸡,鸣唱的黄鹂……构成一幅幅山野美景。  森林公园主要景区都位于系舟山系,相传大禹治水,在此系舟疏水,留下艰辛业绩,因而久负盛名。根据总体规划,分为四大景区,110个景点。   

忻州市云中河景区

忻州市云中河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中河景区位于忻州城区北部的云中河中游,东西长约4.57公里,南北平均宽约450米,总面积206.36万平方米。景区建有四个大型广场,分别是禹王广场、济舟广场、卧牛广场与陀罗广场;各种规格园路25000延长米,两条主园路分别是仙人路与梧桐路。景区以水域景观为主线,以植物景观为基调,碧水、绿树、青草、红花、奇石,相得益彰;拱桥、栈道、亭阁、雕塑、题赋,交相辉映;又有云中、七一、慕山、牧马四座各具特色的大桥跨河而过,构成一幅精美的画图。游乐园是云中河景区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占陆地面积8.4万平方米、水上面积8万平方米。游乐园容纳晋忻梦幻乐园、梦幻水世界两大游乐项目,包括过山车、摩天轮、古堡惊魂、豪华游船、6D影院等44个项目;其中摩天轮高88米,创山西第一。

忻口战役遗址

忻口战役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看点: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1937年10月,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国共两党浴血奋战,23天内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  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忻口战役是中-队抵抗日本侵略军进犯的一次最激烈的战役。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约三万余人,由北至南直取太原。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国共两党浴血奋战,23天内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这次战役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化为泡影,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士气。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党游击战、阵地战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次战役。  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500米,现存有与日军作战时修筑的窑洞50余孔及204号激战地,至今战争遗物时有发现。除部分窑洞坍塌外,余皆保存完整。    忻口村  忻口村西靠山坡,东临滹沱河,居于四十里孤山之东北部,山地多于平地,在城北50里处。东面隔河与定襄县三家村、玉会村相望,南至石壑子2里,西隔金山与原平市王家庄相距10里,北至红崖湾2里。古时称“鹅”城,又因是春秋战国时奸臣屠岸贾的家乡,又称“屠岸贾城”,(注:屠岸贾,春秋晋国大奸臣,因元代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影响深远,以后的许多剧种都据此编出了精…… 详细++

傅山苑

  傅山苑座落在顿村西坡,北临顿村文化广场,占地约四十余亩。  傅山苑始建于2007年4月,是由顿村温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土地,顿村温泉度假村管理处投资,双方合作开发的文化旅游景点。  傅山苑座南朝北,苑内分为两个大院,一进大门的北院较大,院东是名人书画厅,曾举办过忻州市书画家吕峰先生的画展。院西是傅山书画院,常有书画活动在这里举办,并悬挂有关领导和书法家的字画。院中有人工湖、假山、瀑布等景观相辉映。人工湖东是傅山碑廊,廊内有45块当代名家书写的傅山诗词;湖西是因地制宜建造的具有晋北特色的土窑洞,上层是傅山文化研究会所在地,下层是傅山时期农耕文化回忆展厅。  南院是一座仿明代民居院落,也就是新建的傅山故居。该院座西向东,以西为上建有三间西大厅,厅内有2.6米高的傅山砂岩雕像,两侧配有耳房,分别为书房和药房。正房为傅山起居室。一张仿古木隔扇将房间分为内外间,里间是传统的火炕和锅灶,外间为客厅。南房为忻州古韵民俗大观,里面陈有明清时期各种民俗活动的小泥塑,憨态可掬、栩栩如生。东房为历代名人论傅山室,墙上挂有傅山著作以及历代名家赏评。  傅山苑是目前忻州傅山文化的传播基地,也是顿村温泉度假村的一大旅游景点。傅山文化研究会每年都在此举办主题活动,傅山书画院不定期举办书画和展出活动。傅山苑是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诗云:  苑中有家底蕴深,古今书艺真绝伦。  农耕文明启后世,银山脚下有美景。  温泉度假村的开发,使顿村成为大运高速公路上的一颗明星,政府也适时地将顿村当作对外开发的窗口。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顿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貂婵故里

貂婵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传闻,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是说貂蝉有羞花之貌的缘故。村中原有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现在旅游景点叫貂蝉陵园,是近年乡民在墓地原址上复原筑砌的。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金文机联。乡民传说,桃园三兄弟得势后,便把貂蝉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这里。又说貂蝉扑剑自戕,关羽得知后将遗体护送回故乡安葬。所以后殿有关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蝉演戏的戏台,都是报答关羽拒杀和护送之恩。另在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是吕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所以民谚有“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是说因为有貂蝉和吕布之故,从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帅气的男人了   

奇村温泉

  堪称世界四大著名温泉之一的山西奇村温泉就在奇村镇。  奇村镇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距市区20公里,是忻州市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奇村镇古称温泉之乡,温泉群位于暧泉山东侧,热田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热井9眼,井深30~80米,水温43℃~72℃,涌水量每日3000m3。水质为含氡、硫化氢、硅酸盐的优质超级复合泉水。  目前,我国医学界根据温泉水质和所含微量矿物质的医疗价值及保健作用,将温泉水分为12类。第1类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氡泉,奇村温泉含氡309贝克/升,是国标氡泉110贝克/升的3倍。第3类是硫化氢泉,奇村温泉含硫化氢12.7mg/升,是国际硫化氢泉1mg/升的12倍。第8类的硅酸泉,奇村温泉含硅酸58mg/升,是国标硅酸泉8mg/升的7倍。所以温泉为一、三、八类温泉的超级复合泉。以奇村温泉水质条件、矿物质含量、医疗价值等衡量,目前世界上仅发现四处,除一处在日本外,其余三处均在我国,即:江西庐山,湖南灰汤,山西奇村。因此,奇村温泉堪称世界四大著名温泉之一,在我国北方,则只此一家。   奇村温泉水为硫酸钙型,是含氡、氟、硫化氢、硅酸盐等十几种矿物质的高品位超级复合水。该泉水除具有解除疲乏、振奋精神、润滑皮肤等一般作用外,浴后还可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起到调节植物神经、平衡高级中枢神经的作用,尤其对糖尿病具有明显疗效。硫化氢和氧的共同作用还可改善肌体的氧化还原过程,提高组织氧化,促进金属排泄,改善皮肤血液循环,消炎镇痛,活跃网状内皮系统,调整血压,促进心脏冠状血流量等,对心脏病、糖尿病、风湿病和各种皮肤病都有显著疗效。被国内专家定为“超级复合温泉”外被誉为全国水质第一、世界四大复合温泉之一。

陀螺山

  陀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四十里的合索乡,(朝忻州城的一面既东坡属合索乡,另一面既西坡属阳坡乡)。  海拔1500米,是一处休闲爬山的好去处。不是节假日的时候,游人很少,空山鸟语,草长花香,十分幽静。节假日人也不多,能听见穿透松林的游人高兴了乱喊的声音,山下黄龙王沟村,是一个有三五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村民集资修了条通向山脚的水泥路,理直气壮地收进山门票3元/人。  陀螺山曾经号称忻州八景之一,山顶上原有尼姑庵一座,尼姑早就散了,庵院在0期间毁坏,现剩断壁残垣,另有一番景致,到此一游者可以想见杜丽娘在牡丹亭中歌唱的。  陀螺山,相传是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外的又一道场。其山势雄伟,岩壁森立,松荆繁茂,物奇景秀,素有“陀罗避暑”之美誉。峰顶有巨大的“清凉石”,山中有“孤松独石”、“舍身崖”、“滴水洞”等绝景奇观,昔为忻州古八景之冠,是理想的避暑、游览、访古和探险胜地。在地理学上,属上太古界变质岩系,乃忻州最古老的岩质,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又被地质学家称为“地质公园”。虽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但其原始风貌和自然景观更显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合索乡  忻州市辖乡。1958年属前进公社,1961年析置合索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16公里。面积75.8平方公里,人口0.9万。忻(州)碛(口)、合(索)奇(村)、黄(龙王沟)上(寺)公路过境。辖北合索、南合索、东呼延、水头、作头、西杨庄、张家山、马家山、陀罗、水泉沟、黄龙王沟、小尖、朝阳坡、大圪堆、下闹峪、上闹峪、九会岭、和岔、横墙19个村委会…… 详细++

秀容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逯家庄村

----

西街村

----

东街村

----

秀容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