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定襄河边民俗馆 | 定襄河边民俗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定襄河边民俗馆 位于定襄县河边镇阎锡山旧居内,1989年6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阎锡山旧居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旧中国最大的官僚私邸之一,始建于1913年, 1937年抗战爆发前停工。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现存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慈幼院等27座院落,700多间房屋。整体建筑庞大恢宏,错落有致,有民间四合庭院,有典雅亭台楼阁,有古朴砖石窑洞,还有新奇仿欧建筑,融民间与官方、中国与西洋建筑风格于一体,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美学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馆库房面积4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既有历史文物,也有近现代文物,还有民俗文物。民俗馆内设有民间剪纸、雕刻、刺绣、饮食、服饰、礼仪等90多个反映晋北民俗风情的展厅以及10多处再现当年发生在阎府的重大事件的展院,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 馆内现设办公室、陈列制作部、旅游接待部、旅游产品开发部、文物保卫部、资料研究部、后勤管理部等部门。先后出版有《晋北民俗文化》丛书(10卷)、《民间百业图说》、《定襄文丛》等书刊,在省级以上刊物和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和宣读论文近50篇。 |
山西凤凰山植物园 | 山西凤凰山植物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凤凰山景区地处晋北旅游枢纽腹地,位于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交界的汤头温泉开发区。,古称标山,是一座小山,不是很高,山上植被覆盖率很高,有一个小亭子。山下有一个花鸟市场。 山西定襄凤凰山生态旅游区-是中国首个复式旅游景区,主区域由万亩生态植物园和千年神汤都温泉乐活园组成,集温泉养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完善的住、餐、购、会议配套服务于一体。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山西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三星级休闲农业创建单位。 凤凰山景区地处晋北旅游枢纽腹地,位于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交界的汤头温泉开发区。东临佛教圣地五台山,西连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北靠雁门关和云岗石窟、应县木塔,南通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区位居中,接壤多元。距大运高速公路宏道白村出口8公里,五台山飞机场10公里。车程20分钟可去忻州,40分钟可达太原,3小时即可直达北京,交通四通八达,便利快捷。 景区占地968公顷,区域内山、坡、沟、滩、湿地、水泊地貌多样,跌宕起伏,景区上下山环水抱,风光秀美,乡风淳朴,物产丰富,是忻定盆地自然天成的生态养生福地,山西省知名的传统小杂粮之乡,薄皮甜瓜之乡,桃李之乡,温泉之乡,地方特色鲜活吸人,史实传说源远流长。 万亩生态植物园和千年神汤都温泉乐活园。 万亩生态植物园 百系千种,葱茏滴翠,万木争荣,是华北地区新建规模最大的植物学科基因库。园内三季有花、三季有果、四季常青、四季有景,满目凸显自然清新,号称“空气长寿素”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26400个,由植物科普园林观光区、凤凰湖水系健身娱乐区,有机百果园、中药材康体基地,负氧离子密集体验区,树木亲情认养区,花林花卉观赏区,树梢上的小木屋,黄土风情窑洞,凤凰山隋宴农家乐,“乡村女孩”干红葡萄酒庄,野生动物喂养区,拓展训练与真人CS野战区,道教佛教传承文化区等山水园林人文景点,构成了凤凰山独特的回归自然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区。 温泉乐活园 神汤都温泉乐活园以其悠久独特的文化底蕴,全新前卫的温泉产品,融合温泉自然、舒适、动感、健康等特质,着意突出温泉产品的文化性和差异性,把传统的温泉养生文化和现代的水疗养生(SPA)进行有机结合,在边赏山中园林美景、边品先进温泉文化大餐的每一分一秒中,都会让快乐渗透到你每个细胞,真正让你一朝步入神汤,一日梦回千年。其产品以园林式湿地自然温泉为特色,分室内、露天两部分。室内有海浪动感区、养生SPA水疗区、情侣区、擦修保健理疗区和热带雨林景观生态餐厅。露天有各种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中药泡池和石板浴、黑泥浴、湿地温泉公园等养生休闲娱乐项目。 旅游景点 凤凰山景区彰显大生态,大温泉,大旅游,以自然观光、有机采摘、温泉养生的时尚品牌,科学营造功能互补的五台山朝佛驿站,引领华北生态旅游温泉养生新潮流。重点开放了大型露天温泉乐活园、纯天然温矿泉游泳场及凤凰湖亲水娱乐、观景台、黄土风情谷、梧桐山庄、百果采摘园、牡丹芍药园、圆缘客栈、干红葡萄酒庄、亲情认养林、玉皇庙、观音洞等20多个旅游景点,成为山西极具吸引力的复式旅游景区。 |
阎锡山故居 | 阎锡山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阎锡山旧居(第二批省保) 时代:民国 地址:定襄县河边镇 阎锡山执政山西近四十年,曾一度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其宅第始建于1913年,停工于1937年,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西花园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共二十七个院落,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多平方米。 阎锡山旧居的整个建筑是围绕阎氏老宅逐步扩展而成。由于地形特殊,高低不一,每个院落尽管各按地势相对独立而建,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连通形成了院套院,宅连宅,参差错落,鳞次栉比,曲径通幽,变幻谲奇的特征。其规模最大的东花园,坐东朝西,一进三院,斗栱飞檐,雕梁画栋,须弥石座,气势森严,是典型的晚清宫殿式建筑。而别具特色的中西合壁建筑都督府,则是东西一进二院,其房屋均为砖木结构硬山卷棚顶,却配以砖拱门券,罗马教堂式尖顶门面,且嵌饰有异国情调的钟表绶带等雕饰图案。其余建筑亦均按北方民宅的传统营造格局,其方位,高低宾主关系亦按八卦吉星方位而定。动静有序,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这组建筑群有着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 阎家大院,是阎锡山在山西当权后,靠权力经商敛财,修建起来的豪宅。所以,他不同于一般晋商的私宅。处处透着唯我独尊的土皇帝气概,又时不时冒出附庸风雅的家训、箴言。豪华张扬中,又暗藏机关,地道、暗堡四通八达,透露出阎锡山的忐忑和狡猾。 阎锡山的住处,是谁也想不到一个隐秘小院,在整个大院的布局中,这个小院几乎被人误解是下人的住处。但地道通道、保卫屏障却是最好的。 还有,许多古代住宅的风水、讲究,在这个院里既有体现,又有许多突破。比如,人们都忌讳院子前后门直对,穿堂,说这样不聚财。但阎家就偏偏修了一个这样的院子。 大院建筑,最能体现一个人、一个家族的的历史传承、财富多寡、所处时代、心理状态。阎锡山的这所大院,是典型的军阀住宅,又是处在军阀混战时期,随时都可能有反叛、遭袭击的军阀住宅。恰恰阎锡山又是个狡猾透顶、狂妄一时的土皇帝。 阎锡山 (1883~1960) 一.首任山西都督 阎锡山,字伯川,1883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永和堡的一个地主兼商业贷款者家庭里。阎锡山五岁丧母,寄居舅父家,由外祖母抚养成人。九岁入私塾,16岁随父阎书堂(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经手贷款及金融业务。1900年,阎书堂的钱铺倒闭,阎锡山随父躲债流落太原。为了生计,阎锡山曾在裕盛店(客…… 详细++ 河边镇 定襄县辖镇。原为五台县辖地,1947年划归定襄县,1958年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析设河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7.1平方公里,人口2万。忻(州)河(边)铁路及忻(州)阜(平)干线公路过境并设站。辖河一村、河二村、河三村、河四村、青南、青北、牛台、南作、陈家营、芳兰、山底1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玉米、小麦为主。镇…… 详细++ 阎锡山 (1883~1960) 一.首任山西都督 阎锡山,字伯川,1883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永和堡的一个地主兼商业贷款者家庭里。阎锡山五岁丧母,寄居舅父家,由外祖母抚养成人。九岁入私塾,16岁随父阎书堂(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经手贷款及金融业务。1900年,阎书堂的钱铺倒闭,阎锡山随父躲债流落太原。为了生计,阎锡山曾在裕盛店(客…… 详细++ 河边镇 定襄县辖镇。原为五台县辖地,1947年划归定襄县,1958年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析设河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7.1平方公里,人口2万。忻(州)河(边)铁路及忻(州)阜(平)干线公路过境并设站。辖河一村、河二村、河三村、河四村、青南、青北、牛台、南作、陈家营、芳兰、山底1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玉米、小麦为主。镇…… 详细++ |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1942—1947年 地址: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西河头村内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位于定襄县城西2公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两大地道战遗址之一。地道开挖于民国31(1942)年,到36年(1947)秋,挖成自东向西的三条主道总长为5公里,是有3条干线、52条支道组成的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地道分为三层,二层设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此外,地道内还有翻口22个,卡口8个,陷阱和迷魂阵各12个,作战枪眼22个,出击口10个,出入口11个,连通水井3眼,地堡15座,高房工事1处。地道具有防水、防毒、防烟、射击等多种功能。地道筑成后武工对和地方民兵与敌人展开灵活的地道战,多次击退国民党阎匪军及地方武装的进攻,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995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教委首批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1998年被山西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地址:定襄县晋昌镇西河头村 晋昌镇 晋昌镇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地处定襄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晋昌镇镇域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13亩,全镇人口20307人。辖10个行政村:待阳村、董村村、南西力村、北西力村、王进村、西河头村、城内村、南关村、西关村、北关村。 - 气候 全镇冬春两季西北风,降水稀少,夏秋两季东南风,降水较为充沛。属温带大陆性气…… 详细++ |
薄一波故居 | 薄一波故居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薄一波故居,位于定襄县蒋村乡蒋村中。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改为现名,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长、建委主任、经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薄一波故居是其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坐北向南,一进四合院,分布面积约28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996年当地文物部门进行翻修,现存房屋16间,保存较好,是一座典型的晋北农村四合头小院,院中有石磨1副,枣树1株。2007年6月,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薄一波 (1908~2007)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蒋村人人。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3次入狱。1946年起,担任军队领导工作。建国后,历任华北局第1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1957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9月任中共8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和1…… 详细++ 蒋村乡 定襄县辖乡。1958年属和平公社,1961年析设蒋村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8.3平方公里,人口1.1万。忻河铁路和忻阜、忻宏公路过境并设站。辖蒋村、草泉、前高蒋、后高蒋、上东留、下东留、麻河沟、大沙沟、东力、砂村10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玉米、小麦为主。乡镇企业有造纸、农机轴承、镁砂等厂。盛产传统手工麻纸。原国务委员…… 详细++ 薄一波 (1908~2007)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蒋村人人。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3次入狱。1946年起,担任军队领导工作。建国后,历任华北局第1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1957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9月任中共8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和1…… 详细++ 蒋村乡 定襄县辖乡。1958年属和平公社,1961年析设蒋村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8.3平方公里,人口1.1万。忻河铁路和忻阜、忻宏公路过境并设站。辖蒋村、草泉、前高蒋、后高蒋、上东留、下东留、麻河沟、大沙沟、东力、砂村10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玉米、小麦为主。乡镇企业有造纸、农机轴承、镁砂等厂。盛产传统手工麻纸。原国务委员…… 详细++ |
白佛堂 | 白佛堂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定襄县城东60余里,雷轰尖山峰南。系石窟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僧道众士,四方募化,就山凿殿,石窟造像,历时九年,造成石殿一座,内镌造千叶宝莲玉像一尊,就殿壁雕刻石像,故亦称百佛堂。石殿三间,深广各三十余尺,全仿木结构建筑,呈一般大殿形式。柱、梁、斗拱、檩、椽、瓦当等全部就山石雕成,石雕工艺古朴而精细。石殿内,百尊石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石殿为主殿。还有东配殿(龙王庙)、西配殿(圣母庙)、关帝庙、钟楼等。殿庙及神像均系清代修建补塑。 秀容书院: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 当时忻县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为三亭中之最,每边长约三米,亭高约九米。六角亭旧称寥无阁,为全城最高点,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原六角亭前有一砖拱门,称天之衢,意取书院读书人,通过天之衢,登上寥天阁,飞黄腾达。 圭峰寺:圭峰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22公里岩头乡安头村附近,距西豆公路一公里。圭峰寺创建于隋,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有正殿五间,东配殿三间,东楼二层六间,均属清代所建。殿内塑像已毁。寺内有明以来重修碑记十余通。圭峰寺背山面河,形似凤凰,山石嶙峋,奇形怪状。石间生有绞纹古柏,“古柏”躯干别致,好像用手拧过似的。远近游人都以其形态独特而称奇。传说寺内老僧为防止宝物被官兵掠走,曾令小和尚将“聚福盆”埋在株幼树下,为便于识别,还把小树拧了一个标记。结果,一夜之间,所有的树都变成了的“扭纹”的。“聚福盆”从此也就再也找不到了。而圭峰古柏的“扭纹”形态,一直传到现在也不变。 继成村 继成村属定襄县河边镇管辖,距离县城50华里,是革命老区,现有206户522余人,现有耕地3000余亩,人均收入2299元。全村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农业上以种植马铃薯、玉米、谷子为主。 …… 详细++ |
留念大寺 | 留念大寺为定襄县文物保护单位。 留念大寺,位于定襄县宏道镇留念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约43米,南北宽约55米,占地面积约236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大明天顺七年(1463),乾隆三十五年(1770)均有修葺,现存为清代结构。一进院落布局,沿中轴线建有前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南角有戏台一座。现存正殿梁架扭曲变形,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架结构,单檐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栱;前殿山墙为后建、前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设廊,五檩架结构,单檐悬山顶,内山墙三角处有人物、动物壁画约5平方米;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卷棚顶;寺内存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同治八年(1869)重修佛殿碑记和重修真容寺龙王寺碑记2通。2003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宏道镇 定襄县辖镇。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设宏道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5.1平方公里,人口3万。辖平东社、大营、留念、马城、嘴子、无畏庄、辛安、东街、南街、南门外、西街、阁街、北街、西社、贾庄、北社东、北社西、南社18个村委会。通公路。农业以种植高粱、小麦、玉米为主,兼产苹果、葡萄、山楂。乡镇企业以建材业为主。是定襄……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
定襄洪福寺 | 定襄洪福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福寺,在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洪福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斗拱柱头用单抄双下昂。补间用45°斜拱,构造坚实而美观。 正殿门上正中悬“毗卢真境”匾额,系清道光九年(1829)本村李航之书。殿内主塑有9尊佛像,零星塑像及悬塑甚多。正中大佛为“释迦牟尼”佛,置有火焰背光。两旁分别为弟子迦叶和阿难立像。再两旁为文殊和普贤及两尊胁侍菩萨像。外侧则为0金刚两尊。 东配殿中,主塑地藏王菩萨,两旁为4尊龙王,又两旁为十殿阎王,还有判官功曹等。 寺院内有金代天会十年(1132)经幢1通,历代补修碑6通。 地址:定襄县宏道镇北社村 北社东村 北社东村坐落于忻州市、紧挨辛安村、南门外村、平东社村,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绿荫成林。村内企业:生物肥厂、白薯类粉丝厂、玻璃钢制品厂、家俱厂、电缆厂、丝棉厂。主要农产品:卷心菜、葡萄干、莲藕、马铃薯。村内资源:芒硝、金、镁煤、沙土、黄铁矿。 …… 详细++ |
定襄关王庙 | 定襄关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襄关王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北关。早年为寿圣寺西配殿。原正殿唐祀定襄王李大恩,宋宣和祀灵显王李靖,东配殿供玉皇大帝,西配殿供关王。后寺废,现仅存西配殿。殿内现存元至正碑一通,金泰和八年碣一块。 金泰和八年所立石碣《新创关王庙记》载:“将,以义为主,勇武辅之,然后可以不比于物议。求之三国之际,得蜀将关侯其人也。按本传,公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是时威震华夏,战功尤多,其事业著见,进封昭烈武安王。至于民间,往往神事之。”据此,定襄县于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塑关王像,实为中国现存已知较早的关王庙之一。 关王庙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花琉璃脊兽,绿琉璃瓦剪边,琉璃瓦当,三角形滴水。屋脊使用彩色琉璃脊,鸥吻尾飞动向内,原为绿色琉璃,现因釉面剥蚀,内里红陶暴露在外,别具古朴风采,当为明代琉璃。前檐明间平柱向两次间迁移183厘米,明间特别大,次间为明间面阔的1/3,中安板门,门框为原物,上施横长方形门替二。门左右为二棂窗,窗已非原物,但位置应无误。门设套,用通混压边线和亚面手法相配制作,甚是美观。门套为至正六年制作,门扇不存。次间和前后山墙均为实墙,用土坯垒砌,里外抹白灰,外刷红土。 2006年5月,定襄关王庙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北关村 北关村属晋昌镇内五村之一。耕地面积1908亩。2009年完成粮食总产95.5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353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938元。北关村现有集体和民营企业55个,从业人员750名,2009年营业收入达到18770万元。 …… 详细++ |
七岩山摩崖造像 | 七岩山摩崖造像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七岩山摩崖造像,位于定襄县南王乡黄场峪村东南约1000米处。位于沟两侧崖壁上,现存东魏、北齐和唐代摩崖造像及石窟共9处。七中石窟5处,摩崖造像4处,大小佛教造像1200余尊。造像面积约27平方米。据《定襄金石考》记载:最早的造像及碑记为北魏神龟二年(519),现存无。现存最早的摩崖造像及题记为东魏天平三年(536),为僧人慧端等刊石。另有北齐天保七年(556)广武令赵郎奴等刊立造像及题记和唐先天二年(713)造像及题记。石窟主要为佛殿窟和禅窟,造像题材为七佛、千佛和涅槃像等。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黄场峪村 黄场峪村位于定襄县南王乡东部,距离县城约10公里,全村有农户96户,201人,劳力130人。耕地面积773亩,属丘陵地。黄场峪村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全村街道硬化2公里,修建固定垃圾处置点1个,栽植风景树100株。村中建有复式小学校一所,村级卫生所一个,村级活动场所改建已完工。享誉盛名的七岩圣母祠位于村南七岩沟内,每年接待慕名而来的游客3万…… 详细++ |
任城王居士窒 | 任城王居士窒为定襄县文物保护单位。 任城王居士室,位于定襄县南王乡尧头村西约1000 米处。占地面积约35.34 平方米。据明万历《定襄县志》载:“任城王居,筑室东南山,有剥落古碑,其略曰:魏武定四年(546)任城王居士室。按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云,魏宗室封任城王者数人......尝考武定乃东魏孝静帝年号,其时袭封(任城王)者拓跋度是也。”又载:“唐王维兄弟尝读书于此。“3 孔石砌窑洞式结构,宽11.4米,深3.1 米,平顶,门窗已改建,主体结构具有明清时期的风格。2004年民间集资进行了维修。2003 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尧头村 尧头村(山西定襄县南王乡下辖村)尧头村位于南王乡南部山区,距离县城约15公里,全村有农户56户,89人,劳力25人,党员7人,耕地面积605亩,退耕还林地655亩。尧头村经济收入以农牧业为主。村中有多处著名景观,居士山王维读书处、老松台魁星阁、摩崖石刻、多处自然山体景观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
回凤塔 | 回凤塔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回凤塔,位于定襄县受禄乡回凤村东北约500米处。为楼阁式砖塔,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宋代遗构。原在普济寺内,现寺已无,独存此塔。据宋代《新修和尚石塔记》碑载,该塔建于宋哲中宗元祐元年(1086年),塔高约17余米,共七层,底层呈四边形,边长4.5米,高2.5米,出檐为平砖一出,又尖砖四出,再布瓦收檐,上面六层,皆呈六面。由下而上逐层渐矮渐小,每层出檐均作砖雕仿木斗拱。上层作仿木檐飞,在布瓦尖端作铁刹,各层均有向阳门。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受禄乡 定襄县辖乡。1958年属高峰公社,1961年析设受禄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72.3平方公里,人口1.5万。定白公路过境。辖受禄、北受禄、复兴、贾家庄、于家庄、回凤、高村、黄嘴、东作、大南庄、小南庄、北庄、向阳、下汤头1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玉米为主。.……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
胜天水库 | 胜天水库,位于定襄县河边镇青石一村东南约2500米处。20世纪60至70年代初,在毛泽东主席“全民动员,兴修水利”的方针指导下,青石一村大队革命委员会为解决村东南坡地农田灌溉缺水问题,于1975年修建。 |
定襄文庙 | 定襄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定襄文庙,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37.4米,南北宽为77.4米,占地面积约289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时期建筑。沿中轴原建有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两侧有道冠古金坊、德配天地坊、乡贤祠、名宦祠、东庑、西庑。现仅存明伦堂、日新斋、时习斋、东庑和西庑,其余建筑均毁。明伦堂面宽五间,单檐悬山顶;日新斋、时习斋均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东庑、西庑均面宽七间,单檐悬山顶。该建筑解放后一直归县委党校占用。2007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城内村 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农村人口1073户、2458人,耕地面积1446亩,干部与村民共同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城内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闻名的小康村,被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
徐占元宅院 | 徐占元宅院,位于定襄县季庄乡阎徐庄村中。坐北向南,东西宽19.1米,南北长40.7米,分布面积777 平方米。清代建筑。该院为一进二院式宅院,砖混结构。一院建有正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南房五间,院门面宽三间,左设有小旁门,门前立有拴马桩。二院建有悬山顶仪门,正房三间,耳房两间,东西房各三间。所有房屋除一院东西房、南房及大门为2007 年复原性翻修外,其余均为原建筑。该建筑为嘉庆十四年(1809)“飞骑尉”徐占元府宅,是当地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宅。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季庄乡 季庄乡位于定襄县正北,距离县城12公里,有铁路、公路网经过,交通便利文化底蕴丰厚,以农业果业为主。季庄乡(12个行政村):季庄村、虎山村、前营村、后营村、西庄头村、南林木村、北林木村、凉楼台村、邱村村、阎徐庄村、横山村、龙湾村。[1] 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查明的矿产有十余种,储量较大的有铁矿、文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其中石灰石储量5亿多吨,主要分布在南王……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
西社遗址 | 西社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社遗址 西社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东500米处同河西岸台地上 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文化层厚0.5—1米。遗迹有半地穴白灰房址、陶窑及同时期墓葬等。采集遗物有石器、骨器和陶器等残片。石器有斧、铲、球、环、刀等,骨器有骨针等,陶器残片以灰陶为主,器形较大,三足器居多,有鬲、三足瓮、甗、罐、豆、盆等。其纹饰有绳纹、篮纹、弦纹及少数附加堆纹。遗址北部为墓葬区,葬式有多人合葬和单体葬。遗址东部因河水冲涮破坏严重。 西社村 西社村地处定襄县与原平市交界,距离县城约22公里,交通便利。全村以农业为主,人口1700人,青壮年劳力共有1200人,其中男800人,女400人。有可耕地5200亩,其中玉米约2200亩,其中梨果树500亩,瓜菜约1000亩,推广种植小杂粮新品种杂谷1500亩,人均收入约3000元。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