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繁峙正觉寺 | 繁峙正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觉寺,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城街村二道街35号。始建年代不详。北宋初称天王院,宜和年间朝廷赐名“正觉禅院”。元朝坚州副元帅王兆重修。寺址原在滹沱河南岸杏园村北,明万历年间随县城迁建于今县城中央。寺院与鼓楼在一条中轴线上,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2667平方米。天王殿于1982年拆毁,改建现代二层楼1座。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过殿,均被粮食局占用。 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通板瓦布顶,斗拱和殿内梁以上,粮食局用泥封抹,结构不详。暴露部分有:用粗大的内额横跨3间,5间大殿仅用金柱两根,金柱之上用斗拱托巨大雀替,内额之端用丁袱与山面斗拱相连,四椽袱交札于内额之背;后转角处用垂连柱,用材砍削规整,为金代遗物。其余房屋均为清代建筑。现存石狮子2座,绘水陆图功德碑半方。 繁城镇 繁城镇位于恒山支脉铁角岭脚下、滹沱河北畔,镇域面积170平方千米。镇政府驻笔峰村。1978年称城关公社;1984年10月,改称城关镇,辖24个行政村;2002年,全县撤并乡镇,高升寨乡与城关镇合并,遂更名为繁城镇,辖3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 镇域分为南平川、中丘陵、北山区三大地形区,林、草地较多。1978年有6900余户,27000多人;2012年…… 详细++ |
繁峙天齐庙 | 繁峙天齐庙为繁峙县文物保护单位。 天齐庙,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作头村中。坐北朝南。南北宽68.6米,东西宽29.4米,占地面积2022.7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载,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清康熙十八年(1679)、嘉庆二十二(1817)年屡次修缮,现存为清代建筑。三进院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戏台、山门、过殿和正殿(东岳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配殿。正殿石砌台基,基高0.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构架,单檐悬山顶,覆盆式柱基,殿内西山墙绘水墨民间故事和五岳大帝出巡图,后墙绘十二音会壁画。庙内存明、清重修碑7通,夹杆石2个,清代壁画110平方米。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繁城镇 繁城镇位于恒山支脉铁角岭脚下、滹沱河北畔,镇域面积170平方千米。镇政府驻笔峰村。1978年称城关公社;1984年10月,改称城关镇,辖24个行政村;2002年,全县撤并乡镇,高升寨乡与城关镇合并,遂更名为繁城镇,辖3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 镇域分为南平川、中丘陵、北山区三大地形区,林、草地较多。1978年有6900余户,27000多人;2012年……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网 |
东峪三圣寺 | 东峪三圣寺为繁峙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峪三圣寺,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峪村北200米处。坐北朝南,东西长10米,南北长9米,占地面积9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据碣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由西庄村迁建于此。现仅存大殿,即普光明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单檐硬山顶,前檐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殿内供有华严三圣及金刚、罗汉、菩萨像。寺内存12方石碣,碣高1.25米,宽6.05米,厚0.15米,清同治十年(1871)立石。全文楷书,除首块石碣载三圣寺迁建过程外,其余均为布施人名。邓士林撰文,席兰芳书写。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繁城镇 繁城镇位于恒山支脉铁角岭脚下、滹沱河北畔,镇域面积170平方千米。镇政府驻笔峰村。1978年称城关公社;1984年10月,改称城关镇,辖24个行政村;2002年,全县撤并乡镇,高升寨乡与城关镇合并,遂更名为繁城镇,辖3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 镇域分为南平川、中丘陵、北山区三大地形区,林、草地较多。1978年有6900余户,27000多人;2012年……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网 |
繁峙鼓楼 | 繁峙鼓楼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繁峙鼓楼,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城街村鼓楼街1号。坐北朝南,南北长58.5米,东西宽21米,占地面积1229平方米。据重修鼓楼碑记载,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年(1755)增设钟楼、鼓楼,光绪四年(1878)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方形城台,台高6米,台基中设拱券门洞,南北贯通,鼓楼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后廊构架,二层三檐歇山顶,上层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下层明间设拱券门,次间圆形窗,四角施通天柱。存金大定十年(1170)铁钟1口,清重修及布施碑6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繁城镇 繁城镇位于恒山支脉铁角岭脚下、滹沱河北畔,镇域面积170平方千米。镇政府驻笔峰村。1978年称城关公社;1984年10月,改称城关镇,辖24个行政村;2002年,全县撤并乡镇,高升寨乡与城关镇合并,遂更名为繁城镇,辖3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 镇域分为南平川、中丘陵、北山区三大地形区,林、草地较多。1978年有6900余户,27000多人;2012年……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岳前街城隍庙 | 岳前街城隍庙为繁峙县文物保护单位。 岳前街城隍庙,位于繁峙县繁城镇北城街村岳前街3号。坐北朝南。东西长17.4米,南北宽14.5米,占地面积252.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代建筑。现仅存正殿。石砌台基,基高0.5米,面宽五间,进深七椽,八檩前后廊式构架,单檐硬山顶。前檐设斗栱,单昂,平身科明间二攒,次、稍间各一攒。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繁城镇 繁城镇位于恒山支脉铁角岭脚下、滹沱河北畔,镇域面积170平方千米。镇政府驻笔峰村。1978年称城关公社;1984年10月,改称城关镇,辖24个行政村;2002年,全县撤并乡镇,高升寨乡与城关镇合并,遂更名为繁城镇,辖3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 镇域分为南平川、中丘陵、北山区三大地形区,林、草地较多。1978年有6900余户,27000多人;2012年……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网 |
繁峙岩山寺 | 繁峙岩山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山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灵岩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延村。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屡有修葺。 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寺内正殿已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它殿四间,禅房三间,垂花门一座,钟楼一座兼做山门。除南殿外,其余均为晚清到民间年间的建筑。寺内青松郁郁,古殿峻峨,壮观幽谧,仿佛镶于山野的璀璨明珠。 岩山寺以南殿即文殊殿的壁画最具特色。该殿始建于金代,殿内四壁满绘壁画,这些壁画是金大定七年年宫廷画师王逵历时十年才绘制成的。西边墙壁的壁画内容,描绘了释迦牟尼一生的重大事迹。南壁的壁画,描绘五百商人海遇难,罗刹女赶来相救的情节。东壁的壁画表现的是经变故事和人情风俗,是一幅表现宋、金时期都市风情的历史画卷。岩山寺壁画,内容丰富,注重细节,是我国金代壁画中的最优秀作品,是研究宋金时期宗教、建筑、美术的宝贵资料。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乡 位于繁峙县中南部,乡域总面积27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东山底村,距县城35千米。1978年称南峪口公社,1983年10月,更名为东山公社。1984年10月改称东山乡,2002年4月,与伯强乡合并,仍称东山乡,下辖47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 境内南属五台山区,北接砂河镇,地势南高北低,羊眼河和砂台公路贯穿南北全境,是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北大门。辖区矿产资源丰富…… 详细++ |
繁峙三圣寺 | 繁峙三圣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圣寺 三圣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繁峙县东35公里西沿口村 始建年代无考,可考之建年为元代,明清两代屡有修葺。寺坐北朝南,地势较高,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有影壁、前院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和地藏殿及后院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与禅堂。西侧为清建五谷神庙和奶奶庙。 大雄宝殿(即三圣殿)为寺内主体建筑,位于后院。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翼角起翘圆和。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出45度斜栱及斜昂,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六椽栿通达前后檐外。殿内有塑像14尊,其中6尊为元代所塑,8尊为明代所塑。殿内四壁满绘壁画,为明清作品。 寺内还保存元代石狮和唐代石雕小狮子各1只。 三圣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代建筑。清同治十年迁建现址。 寺院坐北向南,一进二院,寺共有殿堂禅房30余间。前院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院之间建有舞台一座,另有一处台基,南北两个舞台,中间用隔板分开,俗称鸳鸯台。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内有木雕华严像三尊居中,后有雕花背光,前违院,侍立等泥塑。木刻、泥塑技术精湛,刀法简炼。殿东西北三面墙壁皆有明代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2006年5月,三圣寺作为金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砂河镇 砂河镇位于繁峙县中部,镇域总面积222平方千米,辖43个行政村。1978年称砂河公社,1984年改称砂河镇。2012年末,全镇有14994户,42217人。 1984年砂河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8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乡镇企业明星镇和亿元镇。 2009年投资3400万元集中开展了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改造建设集镇主干道10条、专…… 详细++ |
公主寺 | 公主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主寺,位于繁峙县城东南15公里的杏园乡公主村。 据《清凉山志》记载,公主寺属五台山北台外寺庙。北魏诚信公主曾在此出家,故名。后毁于兵火。唐代有一尼姑来到此地,在遗址地下掘得尺璧,献给武则天,武则天敕令于此处重建公主寺。今公主寺旁边还有一座小寺叫附马庙,民间传说是诚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处。 公主寺现存建筑物均属明代遗物,寺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共有各种建筑物33间。走入山门,正面是过殿,左右各修一个小院。每个小院里坐南朝北各建有一座戏台。东院戏台对面为三间小殿,称奶奶庙。过殿三间,称毗卢殿,里面塑毗卢佛及十八罗汉。 公主寺第二进院里,正殿三间为大雄宝殿,内塑华严三圣,东西壁上有明代壁画,线条流畅,着色庄重,艺术精湛,价值较高。 过殿也为明代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五架椽屋,殿内除保存有200余平方米的明代壁画之外,还保存著十八罗汉等30余尊彩塑。其它20余间建筑,如东西厢房、禅房等均为清代建筑。 该寺建筑完整,规模宏大,寺内壁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永乐宫壁画并称“南北双珠”。2006年5月,公主寺作为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杏园乡 位于繁峙县城南,乡域总面积116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杏园村。境内有火车站、货运、杏园初中、生产公司、木材站等单位。站前一条街为主要商业街道,经销各种农副产品及其它日用杂货。本乡交通便利,资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1978年称铁家会公社,1984年改为杏园乡。2002年随着全县撤乡并镇工作的进行,移民搬迁4个村,涉及6个自然村,保留18个行政村。2012…… 详细++ |
宝藏寺 | 宝藏寺为繁峙县文物保护单位。 宝藏寺,位于繁峙县东山乡中庄寨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7.6米,南北宽18米,占地面积496.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载,金大定六年(1166)、明万历十年(1582)曾重建寺庙,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仅存圆觉殿,又称千佛殿。中轴线东有侧院,侧院仅存观音殿。圆觉殿砖石台基,基高1.5米,前设长11.2米,宽5米的月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廊式构架,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五辅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斗栱两朵,殿内两山墙绘有壁画6平方米。院内存明万历十年(1582)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碑各1通。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东山乡 位于繁峙县中南部,乡域总面积27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东山底村,距县城35千米。1978年称南峪口公社,1983年10月,更名为东山公社。1984年10月改称东山乡,2002年4月,与伯强乡合并,仍称东山乡,下辖47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 境内南属五台山区,北接砂河镇,地势南高北低,羊眼河和砂台公路贯穿南北全境,是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北大门。辖区矿产资源丰富……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网 |
繁峙石佛寺 | 繁峙石佛寺为繁峙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寺,位于繁峙县杏园乡岗里村南约2公里的莲花山南坡上。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南北长22.5米,东西宽16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雍正二年(1724)及同治、道光年间屡有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 一进院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东北隅为山门、钟楼、鼓楼。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均施以格扇门。寺内存明、清碑15通、清同治四年(1865)石碣6方、佛龛1座、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石狮2尊、石构件2件,清雍正二年(1724)铁钟1口。1985年4月,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杏园乡 位于繁峙县城南,乡域总面积116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杏园村。境内有火车站、货运、杏园初中、生产公司、木材站等单位。站前一条街为主要商业街道,经销各种农副产品及其它日用杂货。本乡交通便利,资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1978年称铁家会公社,1984年改为杏园乡。2002年随着全县撤乡并镇工作的进行,移民搬迁4个村,涉及6个自然村,保留18个行政村。2012……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网 |
繁峙洪福寺 | 繁峙洪福寺为繁峙县文物保护单位。 洪福寺,位于繁峙县东山乡山会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53米,东西宽30.3米,占地面积1594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扩建、嘉靖十年(1531)重修,清咸丰十年(1853)续修。 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过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除正殿为近代、东配殿为明代以外,其余均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后廊式结构,单檐悬山顶。东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结构,单檐悬山顶,柱头补间均设四铺作单抄斗栱。寺内存明代重修碑1通,清代重修碑3通。1985年,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东山乡 位于繁峙县中南部,乡域总面积27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东山底村,距县城35千米。1978年称南峪口公社,1983年10月,更名为东山公社。1984年10月改称东山乡,2002年4月,与伯强乡合并,仍称东山乡,下辖47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 境内南属五台山区,北接砂河镇,地势南高北低,羊眼河和砂台公路贯穿南北全境,是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北大门。辖区矿产资源丰富……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圭峰寺 | 圭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繁峙县城西南22公里岩头乡安头村附近,距西豆公路1公里。圭峰寺创建于隋,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有正殿五间,东配殿三间,东楼二层六间,均属清代所建。殿内塑像已毁。寺内有明以来重修碑记十余通。圭峰寺背山面河,形似凤凰,山石嶙峋,奇形怪状。石间生有绞纹古柏,“古柏”躯干别致,形似“扭纹”,好像用手拧过似的。远近游人,都以其形态独特而称奇。传说寺内老僧为防止宝物被官兵掠走,曾令小和尚将“聚宝盆”埋在树下,为便于识别,还把小树拧了一个标记。结果,一夜之间,所有的树都变成了有“扭纹”的。“聚宝盆”从此也就再也找不到了。而圭峰“古柏”的“扭纹”形态,一直传到现在。 岩头乡 地处繁峙县西南部山区,乡域总面积31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岩头村,距县城30千米。2002年,原岩头、茶铺、宽滩3乡合并为岩头乡,辖5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 岩头乡地处五台山区,山大沟深,峨河横贯全境,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1978年有2821户、8747人。2012年有4317户、10909人。 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358…… 详细++ |
繁峙万佛塔 | 繁峙万佛塔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塔,又称狮子窝琉璃塔,位于繁峙县岩头乡大草坪村富家庄自然村西南2公里处。坐北朝南。平面呈八边形,边长6米,占地面积173.82平方米。 据塔刹座题记载,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塔基八边形,束腰须弥座,高1.7米,塔身八边十三层,通高35米。通体镀琉璃砖,每层各面分五层十五排佛像,共计万尊。 塔身为双层套筒结构,原可沿台阶上至五层,现已封闭。一层檐下设仿木结构砖雕,四面门两侧各雕力士像。塔南侧存石狮2尊,时代不详。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岩头乡 地处繁峙县西南部山区,乡域总面积31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岩头村,距县城30千米。2002年,原岩头、茶铺、宽滩3乡合并为岩头乡,辖5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 岩头乡地处五台山区,山大沟深,峨河横贯全境,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1978年有2821户、8747人。2012年有4317户、10909人。 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358…… 详细++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