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定西 >> 岷县

岷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狼渡湿地草原

狼渡湿地草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狼渡湿地草原景区位于县城以东70公里的闾井镇境内,占地90多万亩,国道316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呈平原丘陵地貌,平均海拔2600米,年均气温4.9℃,年降雨量640毫米,气候凉爽宜人,盛产冬虫夏草、蕨麻、蚕豆、青稞、燕麦、洋芋、油菜、蕨麻猪等。境内山体浑圆,地势平坦开阔,河流纵横,草原广阔,水清草绿,空气清新,蓝天白云,水天一色,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狼渡滩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历史悠久,是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西安通往青海、西藏的一条茶马驿道。早在五千年前,狼渡滩为西周王朝,秦汉部落牧马之地、三国魏、蜀多次交战的古战场,是羌汉争霸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推动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狼渡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三国”邓艾引兵从狼渡滩而过出阳关,入陇南宕昌“官亭”偷袭蜀中;清朝陕甘总督年羹尧将军西征曾屯兵狼渡滩,被贬后子孙流放年家大庄;康熙皇帝御赐闾井古城;明朝时期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发动洮(州)河(州)之战失利败走马坞、礼县,曾屯兵狼渡滩;民国期间吉鸿昌将军平叛“陕甘回变”时曾血战狼渡滩。红军长征时,曾于1935年和1936年两次经过狼渡滩,播下了红色革命火种。2009年,狼渡湿地草原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岷州会议纪念馆建于1997年,位于岷县城西十五公里处的十里镇三十里铺村,为正处级事业单位。该纪念馆分为三个部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旧址、甘肃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陈展中心,占地面积6070平方米,建筑面积1698.8平方米。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走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从川北来到了甘肃省岷县,0中央西北局在-、任弼时、-、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执行了《岷县洮西战役》,在城南二郎山上,与守敌军阀鲁大昌血战五天五夜。同时在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岷县三十里铺农民葛生德家四合院)建立了0甘肃省委和甘肃省苏维埃政府,这是党中央在甘肃省建立的第一个省委和省级政权。  红军在岷县坚持斗争57天,召开了著名的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否定了张国涛西进青海的错误主张,统一了红军思想,坚定了北上抗日的方针,他们先后在岷县成立了由张明远任主席的县苏维埃政府,并在西川、南川、麻子川、茶埠等地建立了34个乡、村苏维埃政权。领导贫苦农民护理红军伤员,发动群众筹集粮款物资,保证了红军的供给;动员30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组建了张明远任团长的新兵独立团。半个月后,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会宁、静宁地区大会师,宣告历时整整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    十里镇  白然环境:十里镇位于县城西部。平均海拔2400米,年均降雨量563.8毫米,年均气温6°C,全年无霜期110天。   行政区划:辖19个村民委员会。   入门情况:乡镇总户数8590户,乡镇总人口39117人,乡镇从业人员20094人。   六通情况:19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公路、通电话,6个村通自来水,1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 详细++

岷县二郎山

岷县二郎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二郎山位于岷县城南,原名金童山,是千里岷山的起首处。著名的二郎山战役就发生于此,这里还是二郎山花儿的故乡,秦长城的西起点,著名的省级森林公园。  据岷州志记载:二郎山“远山近山如削玉,山腰半坡晴云束,长途西去是洮州,松柏森林满幽谷。”赞誉的就是二郎山的景观,它隔洮河与岷山玉女峰相望,沿山脊有三峰起伏相联,因峰头曾筑在堡寨,依次被称为头、二、三寨子,最高峰三寨子拔地约200米。二郎山易守难攻,是岷县的天然屏障,在军事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岷县是-新编陆军十四师鲁大昌的老窝。1936年9月,红军二、四方面军执行中央西北局制定的《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进攻岷县。于是鲁大昌在二郎山上筑碉堡、挖战壕、修建防御工事,妄图阻止红军进攻岷县,英勇的红军战士与敌人激战五昼夜,给敌人沉重打击。但当时红军战士的牺牲也很大,牺牲战士的遗体就掩埋在二郎山上。红军北上之后,军阀鲁大昌勾结地方恶霸,通过所谓的“清乡”、“办善后”对广大劳苦群众大肆进行阶级报复,不少苏维埃干部和红军伤员惨遭杀害。西川区苏维埃主席张有才,在敌人刑讯逼供面前坚贞不屈,就义之前,他高唱岷州“花儿”,唱词为:“桦材劈成碌碡极,我为红军当主席,豁出人头手里提,你把爷们儿阿么呢”,豪言壮语,惊天地,泣鬼神。深受红军长征影响的岷县人民,涌现出了许多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红军伤病员的可歌可泣事迹。据《岷县志》记载,“岷县英烈众多”,为岷县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素材。六十多年后,军阀鲁大昌阻挠红军北上的防御工事——战壕的遗迹仍完好保存,它作为活生生的一面教材时时刻刻昭示着后人,传诵着可歌可泣的红军故事。1982年,在二郎山麓,岷县县委、县政府建成了“二郎山烈士陵园”,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及国防教育的内容。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今年,岷县在二郎山上建成了“红军长征纪念阁”。  二郎山花儿会具有悠久的历史,每年农历五月十七,四乡八路歌手及附近地州、县的游人都汇聚于二郎山和岷县县城,同时进行大规模商品交易活动,场面热闹非凡。二郎山“花儿会”的歌种,以洮岷南路花儿为主,兼及洮岷北路花儿和河州花儿。二郎山花儿会是甘肃歌会民俗的典型代表,是陇原民间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极具保护、研究和开发价值。甘肃省已将岷县二郎山花儿会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报文化部备选冲刺“世界级”。  二郎山上发现有秦长城遗址,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众,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有些同志将古之临洮混淆为今之临洮。史学根据是不足的。现今临洮有一段秦长城遗址,但那是秦昭王所筑的,而始皇所筑之城,则由于拓地甚广,把起点延伸到了现今岷县。 据《元丰九域志》载:“熙州(现今临洮)无古迹,秦长城在岷州界。”在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明代的《读史方舆纪要》和今人王国良的《中国古长城考》等各种文献都认为:“秦长城的起点在岷县”。二郎山上发现的秦长城遗址更是有力的证明。  二郎山上还发现有多处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汉墓群存在,同时还出土过长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丰富的文物古迹,充分反映出二郎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郎山山脊及东西坡面均被绿荫遮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树种有云杉、落叶松、杨树、杏树、柳树、李树及山梨等。1993年省林业厅批复建立的二郎山省级森林公园由二郎山、南川苗圃、北郊青年林三部分组成,总面积3081亩。南川苗圃风景区距城南5公里处,G212线旁,始建于1940年,总面积160亩,其中苗圃地65亩,护圃林带95亩,林内树木葱茏,花草鲜美,潺潺溪水从林间流过,环境憩静、舒适。北郊青年林位于县城北面,徐合公路S306依旁而过,北靠岷山玉女峰,南临洮河,内有小河缓缓流过,四周环水,植被葱郁,树木茂盛,景色优美,清幽怡人。  

马烨仓景区

  马烨仓景区位于岷县县城西南约75公里处,属秦许乡,景区内林草茂盛,满目青翠,山峰奇异,空气清新,有成群的牛羊骡马,星星点点的藏包炊烟,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实乃避暑、旅游之胜地。天空湛蓝,白云悠悠,群山隐约,草长鹰飞。大地一望无际,牛如巨象,羊似卧石。野菊花遍地开放,微风习习,花香弥漫,不时从幽远的山峦间飘出几段高亢的“啊呕令”,火辣辣,热腾腾,如山风野火,撩人情怀。  马烨仓,得名于明朝明威将军,岷州卫军指挥司守御官马烨。(马烨,字德辉,淮东六合人。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秋,奉命开设岷州卫。筑东(今县城)西(后所城)二城;立楼置门,修官署、学校、桥梁、烽喉、营堡、邮释、仓厂、坛社、庙宇;区划街道,安置居民,使城池初具规模。马烨还伐木通道,致力军队装备,整训士卒,屯垦8000多亩,年收粮食数万石,补给军队。洪武十五年(1382年),羌戎起事,朝廷命马烨率西安五十卫步、骑兵2万人,直抵迭州征讨,获首领失刺谷奴以下5000余人。得以()升陕。  景区内马烨沟花儿滩古战场位于马烨仓村西11公里,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岷州卫指挥使马烨[奉[璋之命,率马、步兵万余,在此筑城垣,建四门,安营扎寨,以防御番王侵犯。不到两年时间,集粮50余万担,开荒8000余亩。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思窝、纳邻洮源诸番叛乱。指挥使马烨统兵二万,擒获和他的部下50多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震慑了番王进犯之野心。因这一仗,为花儿滩赢得了五百多年的和平。清光绪二十六年(1  900年)四月二十二日,44名藏区土匪悄悄潜入花儿滩,明晃晃的尖刀划破了这里的宁静。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知州童立纲、州绅曹宪中、马仲选、虎炳奎、姜兆勋等,在马烨仓三岔门修筑寨堡,驻兵保境。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花儿:  一棵松树九条根,土匪耗的不成成。  曹马老爷是佛心,三岔门上筑防城。  筑下防城搬营兵,西路百姓得安生。      现仍留有三岔门寨堡遗址。

双燕生态旅游区

  自然生态的乐园——双燕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岷县的东部,该景区涉及马坞、锁龙、闾井、秦许、寺沟5个乡(镇),马沿、马烨两个国营林场,包括双燕——沙金景区、柯汰沟奇石风景区、狼渡渡湿地草原景区、扎角自然风景区、马烨仓风景区五个子景区。总面积6.4万公顷。  双燕——沙金景区是双燕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旅游区,该景区位于锁龙与马坞乡,距岷县城约100公里处,总面积36万亩,辖双燕、鹦哥、云洞、东沟、南沟、刘家沟等六条沟峡。景区树木参天,连绵不断,山峰独秀,鸟语花香,奇石小溪,鱼跃蝶飞,尤其是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使它成为珍稀动植物的乐园。境内有冬虫夏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生存着绿尾红雉和云豹等1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景区主要景点有南沟泻玉、神秘云洞、鹦哥碑峰、双燕幽溪、燕水溢彩、狮饮幽潭,独秀峰等。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西距岷县城80多公里,景区奇石遍地,大小各异,姿态万千,有“蟾蛇相争”、“海狮卧地”等,更为壮观的是石群中溪水夺路、积水成潭的自然景观,听之流水潺潺,看之,溪水透亮,让人顿生放飞心情、回归自然的一股冲动。  

铁城故址

  铁城故址位于岷县维新乡元山坪村西200米处洮河西岸三级台地上。分布范围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城墙已毁,形制及门向不清,现仅存墩台两处,原与城墙相接,均系村民削挖形成的独立台柱,北面墩台呈圆柱状,底部周长11.3米,高5.2米;南面墩台略呈方台状,高约5米,局部坍塌。城址地表现存2件青石旗座及残构件。采集标本有宋元时期黑釉、青釉刻花、天青釉瓷片及明代青花瓷片。《宋史·地理志》记载铁城置于宋熙宁十年(1077年)。《明史·地理志》记载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置铁城千户所,属河州卫。洪武十二年,沐英平定西番三副使叛乱后,铁城被废。

洮河风情线

  以著名的洮水流珠景观为主的洮河风情线是贯穿全县境内的一道靓丽景色。该线包括古城电站、工业开发区、百亩玫瑰园、大沟寨林区、清水电站、冰桥湾电站、刘家浪水电站等景点。作为千年药乡、当归之乡的岷县,现已建成的位于县城西南,洮河南岸的西北最大的药材集散地——中国当归城,利用药材资源发展旅游前景也十分广阔。  悠久的历史、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岷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岷县博物馆

  岷县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5月,正科级事业单位建制,隶属县文化广播影视局,设馆长1名,副馆长1名,工作人员9名。主要负责馆藏文物、野外文物的管理和保护。2012年2月举办《风雅岷州——岷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暨民俗文物展》,并顺利实现了向公众免费开放。  岷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240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84件。馆藏文物以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印信、法器和历代名人书画等文物为特色,具有极高价值,是研究岷县境内史前文化,汉藏结合部藏传佛教传承发展状况,元、明、清僧纲制度,明代卫所制度的有力佐证,同时也为我县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岷县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53处,其中已公布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这些文物点遍布全县各个乡镇。在这些不可移动文物中,有古遗址、古墓葬、石刻、古建筑群、革命纪念地和近现代工业遗产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是岷县数千年文明史的真实写照。  馆长:季绪才  联系电话:0932-7726752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大崇教寺

大崇教寺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崇教寺位于定西市岷县梅川镇马场村,包括过殿、山咀庄白塔和御制大崇教寺碑。从现存寺院遗址看,原寺规模很大。寺外筑有高五米,厚三米的院墙,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寺院现存过殿5楹,为抬梁式硬山顶,绘画为密宗风格系清代建筑,长23.15米,进深8.1米,高8.5米。  过殿南面有明宣德四年立的青石灰岩《御制大崇教寺碑》二通,一为汉文,一为藏文,规格及碑文内容均相同。碑额高1.25米,宽1.60米,厚0.57米。碑身高2.55米,宽1.20米,厚0.47米。碑座高0.90米,宽1.60米,厚1米,通高4.70米。碑身两侧刻有单线云龙纹。碑额顶部呈半圆形,额刻篆体《御制大崇教寺寺碑》七字,两侧二龙相向。碑座为须弥座。  两碑各立于砖石结构的方形碑亭中。碑亭平面为边长9米的正方形,砖墙厚27.5厘米,四面各有券拱门,顶部为券拱顶。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版《岷州志》卷三载,为明宣德元年敕建。  寺内收藏象牙印一枚,印高12厘米,边长6.9厘米。重470克,印纽为0钮,纽座为两个并在一起的象头。印的中部,雕刻有两层莲瓣,肩有云气纹,复斗型须弥座状,印面正方,镌刻阳文九叠篆书“灌顶净觉祐善国师西天佛子”,现藏岷县博物馆。  山咀庄白塔位于该乡山嘴村,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为砖砌宝瓶式喇嘛塔。塔体下部呈束腰方台形,上部圆瓶形。塔身内空,塔体素面无饰。以白灰泥裹面,现部分脱落。塔身肩部内敛,砌有上大下小二层亚字形刹座,座上承托圆锥形十三天宝刹,今残存12层,刹定缺失。  梅川镇  自然环境:梅川镇位于县城北部。平均海拔2400米,年均降雨量586.2毫米,年均气温6.1℃,全年无霜期110天。   行政区划:辖29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8481户,乡镇总人口39699人,乡镇从业人员20244人。   六通情况:29个村通电、通邮,26个村通公路,27个村通电话,13个村通自来水,4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前川寺

前川寺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前川寺位于定西市岷县中寨镇扎马村。前川寺坐西向东,东西长76米,南北宽38米,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保存完整,为藏传佛教寺院。明代初建,清光绪四年(1878年)重修。为一进二院布局,坐西朝东,土木结构。  现存大殿面阔五间9米,进深二间8米,歇山顶,外有廊柱14根,斗拱24组,大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南侧为护法殿,硬山顶,门额8.5米,进深 8米,有明显藏族建筑风格的斗拱7组,内供奉藏传佛教护法歇尔多(本寺亦称“歇尔多寺”)。北有硬山顶经堂三间,长8.6米,进深8.5米。  大殿与护法殿西南夹角处有一本地凤凰山山神神堂,长3.1米进深4.5米。大殿南侧院内有放置铁制龙树(上挂一百零八盏灯的铁制树形灯架)的灯厅1座和木香树2棵。  大殿东侧为钟楼,土木结构,二层,悬山顶。上下六间长7.7米,进深7.1米,高9米,内二层墙板上有唐玄奘西天取经壁画及释迦牟尼唐卡壁画,两侧南面一间外置柏木楼梯长2.2米,宽0.8米。  钟楼东南、东北两面各有硬山顶土木结构僧房三间,均长8.4米,进深6米。  该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屋面为汉式风格下面柱及斗拱等木构建为藏式风格,为研究明清岷州卫藏传佛教兴衰及汉藏文化融洽传承发展特别是汉藏寺庙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二郎山明代铜钟

二郎山明代铜钟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原悬于岷县城内钟楼,清代兵燹钟楼被毁,该钟移存于宣道会。1945年移至岷县二郎山,修亭悬挂以报时至今。铸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通高1.65米,口径1.23米,壁厚8—10厘米,钟身上下饰两组六格三线方格纹,方格内铸铭文。肩部饰变形莲瓣纹,顶饰以对称龙首纽,钟口沿饰宽带纹及八卦纹。造型古朴。为岷县现存历史久远的金石文物之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扎角自然风景区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清水关帝庙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水关帝庙位于定西市岷县清水乡清水村中,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483.92平方米,建筑面积214.8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由山门、大殿和厢房组成,其中大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至民国屡有修葺,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三间12米,周围廊;大殿左侧有厢房三间,面阔8米,进深5米;垂花门面阔7米,进深4.4米。清水关帝庙为研究明代汉藏结合地区的汉式建筑法式、民族文化融合及当地民间信仰提供了实物例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较为突出。2014年被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葩地坪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葩地坪遗址位于岷县中寨镇葩地坪村东10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1.5米,断面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饰绳纹、弦纹,彩陶纹饰有黑彩带纹、平行线纹、火焰纹,器形有罐、瓶等。另采集有少量残石器。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中寨镇  自然环境:中寨镇位于县城北部。平均海拔2350米,年均降雨量502.1毫米,年均气温6.3℃,全年无霜期131天。   行政区划:辖1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7502户,乡镇总人口33028人,乡镇从业人员15408人。   六通情况:18个村通电、通邮,15个村通公路,12个村通电话,11个村通自来水,1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岷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岷阳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蒲麻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西寨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梅川镇 大崇教寺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白阳坡清真寺
西江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闾井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十里镇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狼渡湿地草原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白阳坡清真寺
茶埠镇 山那树扎遗址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白阳坡清真寺
中寨镇 葩地坪遗址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白阳坡清真寺
清水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寺沟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麻子川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维新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禾驮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马坞镇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秦许乡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申都乡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锁龙乡 狼渡湿地草原 岷州会议三十里铺纪念馆 岷县二郎山 马烨仓景区 双燕生态旅游区 铁城故址 洮河风情线 岷县博物馆 大崇教寺 前川寺 二郎山明代铜钟 扎角自然风景区 清水关帝庙 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 葩地坪遗址 白阳坡清真寺

岷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