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五寨芦芽山风景区 | 芦芽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吕梁山北端,晋西北腹地,涵盖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汾河源头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是汾河、桑干河、阳武河、岚漪河、朱家川五条河流的源头区,是一处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景观于一体的“北方原始高原型山水态旅游景区”。 景区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号称险峰99座、奇泉888处、森林百万余亩、草原66万亩。 景区现已开发并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包括:万年冰洞、石门悬棺、悬崖栈道、汾河源头、情人谷、高山天池、芦芽山、马仑草原。 芦芽山主景区位于宁武县境内,含五寨、神池、岢岚、静乐等部分县区。是汾河、桑干河、阳武河、岚漪河、朱家川五条河流的源头区。是一处大型的“北方原始高原型山水形态旅游景区”。景区主要由管涔山国家树林公园、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山西省-海树林公园和宁武关等几大部分组成,号称险峰99座,奇泉888处,森林百万余亩,草原66万亩,是山西省十大旅游区中唯一以自然风光见长的风景区,按照地理位置和景观特色可划分为宁武雄关,天池湖群、万年冰洞、宁化宋城、芦芽山五大景区。 芦芽山风景区原始神奇、灵秀古奥、奇冠华北、秀甲三晋,素称“五百里奇秀芦芽山”,被香港《大公报》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是整个华北地区生态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地区,是“世界生态保护史上的奇迹”。景区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荷叶坪高达2784米,是晋西北第一高峰,最低处阳方口河西村仅1260米,地形高差达1500米之多。由于地形高、起伏大,构成了多雨凉爽的独特小气候,年平均气温2-6度,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也不超过20度,四季风光不同,四时景象殊异,所谓春来十里杏花、盛夏万岭流云、中秋层林尽染、隆冬素裹山川,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观光佳境、休闲避暑胜地。芦芽山风景区的特点可以大致总结为“博、古、绿、谜”四个字: 第一个是包罗万象之“博”:“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系列景观共同构成了芦芽山的博大,中国著名旅游经济专家魏小安先生评价:“芦芽山几乎包含了全国《旅游资源的划分与评定》中的大部分类型,可称中国各类景观的集中区”;中央美术学院朱维眠教授说:“芦芽山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堪称中国各大名山的缩影,雄、险、奇、秀美不胜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评价则是“占天下之无限风光,凝自然之全部精华”。 第二是穿越时空之“古”:黄帝重孙、张姓始祖、三晋人文初祖——汾河神台治水的传说遗迹似幻似真;《山海经》、《水经注》中就有了汾源、天池的记载;中国长城的老0战国赵长城,中国独一无二的东魏肆州长城、隋长城、宋长城,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北齐长城,以及宛若长龙的明长城,营造出了浓烈的边塞文化气息;赵武灵王等16位皇帝来过这里避暑狩猎,隋、宋、金、元、明、清历代的宫、城、关、道、窟、庙遍布全境,早在明代就已经形成了宁武古八景(禅房夕照、染峪流虾、恢河伏流、天池锦鳞、鸾桥烟虹、汾源灵沼、支锅奇石、芦芽滴翠)等著名景观,是有处古老的皇家避暑游猎胜地。 第三是浸染天地之“绿”:绿色是芦芽山的标志,这里是“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是“世界生态保护史上的奇迹”,83万亩原始次生林将500里山川铺染成一片绿色汪洋,而荷叶坪、回春谷、看花台、水峪口、情人谷、梅洞……,这些水晶晶的名字则给荒旱单调的黄土高原注入几分难得的水乡意韵。 第四是万古难解之“谜”:“享千年风光,探万古之迷”,冰洞之迷、栈道之谜、悬棺之谜、天池之谜、生态之谜、声名远播的“五大奇迷”和扑朔迷离的虎之谜、汾阳宫之谜、支锅石之谜、伏流之谜、太子之谜以及众多远古神话之谜,使芦芽山的一草一木都蒙上神气、-的色彩。 电话:0350-4333731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 |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 |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含五寨、神池、岢岚、静乐等部分县区,由大石洞、秋千沟、马家庄、高桥洼、阎家村和怀道林场的部分区域组成,总面积约4.433万公顷,森林面积占50%。地处管涔山脉南端,占地面积65.16万亩。1992年9月经林业部批准,在管涔山森林经营局的经营范围内,成立了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经营范围由大石洞、秋千沟、马家庄、高桥洼、怀道、闫家村林场和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组成。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总面积4.423万公顷,森林面积2.27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为管涔林区的40%,约为208万立方米,综合覆被率达到73.7%。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云杉和华北落叶松集中,素有“云杉之家”和“华北落叶松故乡”之美誉。野生动物有152种,其中兽类36种,鸟类116种,栖息着褐马鸿、金钱豹、梅花鹿、金雕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林蘑、蕨菜等绿色食用资源也极为丰富。 公园内高山耸峙,峰峦奇拔,山脉绵延,横亘千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旅游景点50多处,如芦芽滴翠、汾源灵沼、象鼻支锅、-天池、万年冰窖、万佛洞、小悬空寺、管涔-等,是一处以险山、奇峰、森林、湖泊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 公园内气候冬季寒冷,夏秋凉爽,山势挺拔,景色秀丽,最高峰卧羊场海拔2603米,汾河、桑干河从这里发源。园内植被也较完整,森林浓郁,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另有部分疏林、灌木林及幼林,具有华北植物种群的典型特征。公园内的野生植物约有56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60多种,草本植物500多种,最主要的树种是华北落叶松和云杉,其林相在山西省和华北地区享有盛誉,被称为“云杉的故乡”,“华北落叶松之家”。药用植物丰富,并有褐马鸡等珍贵野生动物。 整个国家森林公园由景色各异、各具风味、别具一格的七大景区组成。分别为芦芽山风景旅游区、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态区、-海(天池)山地湖泊旅游区,黄草梁地质风景区、汾源次生林风景区、涔山断层地质观光区、莲花畔珍贵动物观察区。观光区内又有约50处风景点,景区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空气清晰,鸟语花香,云蒸雾腾。三晋第一名山——芦芽山如破土而出的竹笋直刺苍穹。公园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的自由王国。园中有木本植物60余种,草本植物500余种,野生兽类36种、鸟类116种。兽类中有梅花鹿、原麝、艾叶豹、金雕、狍羊等。禽类中除美丽的杜鹃、鸳鸯、石貂、红隼、锦鸡、黑鹳等外;世界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褐马鸡就栖息在这里。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建园十几年来,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原则,以开放促开发,边开发。边建设,较快地完成了由封闭型到开放型,由单纯营林生产到旅游和保护并举,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的开发明显加快,知名度日益提高。1995年,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林业建设十佳单位”的荣誉称号,1997年被原林业部评为“全国十大森林公园标兵单位”,1999年芦芽山以其独特丰富的景观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载入了《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萃》一书同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于公园内的旅游资源丰富,现已与佛教圣地五台山、大同云岗石窟。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忻州禹王洞等驰名景区构成了一个旅游网络。 电话:0350-4333731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 |
五寨沟景区 | 五寨沟风景区地处晋西北五寨县城东南,是以重峦叠嶂、奇松怪石、密林草甸、流泉飞瀑、峡谷茂林、奇花异草、河谷冰川构成的原生态型自然风景区。 景区以30多公里的清涟河峡谷主线,由北向南海拔逐渐升高,几十座山峰和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等沿线景观,以及芦芽山、荷叶坪两大主峰,构成了这里高低错落的独特风景。五寨沟如一个“Y”字,在中部一分两岔,向左去芦芽山顶,向右是荷叶坪,两主峰一尖耸巍峨,一平铺舒展,风格迥异,互相映衬,省内绝无。 芦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西接岢岚,东带宁武,南连静乐而雄踞五寨”,因形似“芦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是高山峻岭中挺拔的一座雄峰,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剑直插云霄。这里峰峦重叠,簇拥大小200多座山峰,沟壑纵横,崖沟跌宕,溪水淙淙,有大小瀑布30余处。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 荷叶坪(海拔2784米)是管涔山另一顶峰,是北方最高最大的高山草甸,以其状如荷叶而得名,近4万亩的草甸,象一片舒展在云海间的巨大翡翠荷叶,成为这里的标志性景观。 景区内植被完整,森林浓郁,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另有部分疏林、灌木林及幼林,具有华北植物种群的典型特征。野生植物约有56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60多种,草本植物500多种,最主要的树种是华北落叶松和云杉,其林相在山西省和华北地区享有盛誉,被称为“云杉的故乡”,“华北落叶松之家”。 这里珍贵的野生药材有黄芪、党参、沙参、灵芝、茯苓等。珍奇动物36种,鸟类116种,最出名的要算褐马鸡了。褐马鸡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中国科学院鸟类学会的会徽,就是一只雄健的褐马鸡。山西的省鸟,即是褐马鸡。 景区由于平均海拔高,相对海拔高差在1000米左右,“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成了这里的独特风景。五月,山谷口桃红柳绿,山花烂漫,山谷中段则坚冰初融,细流潺潺,再向上由冰瀑耀眼,皑皑一片。这里的河谷冰川,既使时至酷暑,川内也坚冰不化,数千米长的山涧是冰的世界,令人称奇的是,坚冰旁绿草茂盛,繁花似锦。在五寨沟中旅游,游客最喜欢的还是在绿色-中徜徉,听-涛声,闻花香鸟语,饱享天然氧吧,呼吸纯洁空气、觅山林野趣,久处繁华喧闹的都市,看腻了做作的人造园林景观,原生态的五寨沟绝对会带给你烦恼皆忘,爽朗舒怀的美好感受。 电话:0350-4333731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 |
武州城遗址 | 武州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武州城遗址 武州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辽、金、元 地址:五寨县小河头镇大武州村西 据记载,东周的赵惠王置武州塞,魏置神武县,唐末置武州,后唐改毅州,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武州城系历代兵家屯兵要塞,也是历代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之地。 遗址有城址两处,小城平面呈长方形,大城平面呈正方形。小城周长约1.46公里,城墙底宽3-5米,顶宽1-2米,残高4-6米;大城周长约3公里,城墙底宽8-10米,顶宽4-5米,残高2-5米。两城相邻,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北。经调查发现,现存城址地表散落着大量瓦片、瓦当等建筑构件和宋辽时期的瓷片。 城址的西北坡地有约4—5平方公里墓地,近年来发现有许多砖、石券的壁画墓,墓内出土有宋辽瓷器,有碗、罐、梅瓶、陶仓、铜镜、铁铧、铁炉等。壁画内容有侍女图、墓主宴饮图、狩猎图、出行图、和尚说法图等场面。 |
五王城遗址 | 五王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王城遗址 五王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东周——汉 地址:五寨县杏岭子乡前五王城村、东秀庄乡后五王城村 遗址四面环山,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依山而建,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500米,周长约8000米。城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城墙残高0.5——7米,沿城墙四周共建有六个瓮城,西面瓮城保存完好。瓮城平面呈半圆形。 城内的建筑集中于城南,发现有半地穴式白灰面房址等。遗址断面发现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次之。在城西北发现有大片墓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从地表看发现有口大底小的方坑墓,深度可达7米以上。近年来,公安机关追缴回被盗的铜剑、铜镜和陶器等器物,时代属于战国——汉。 |
五寨沟荷叶坪 | 山西五寨沟荷叶坪风景区地处山西的西北部,管涔山腹地。素有“云杉之家”和“华北落叶松故乡”之美誉,这里森林跨涧越岭,绵延不绝,波澜壮阔,宏伟壮观。景区内的芦芽山尖峭挺拔,犬牙交错,雄奇险峻。荷叶坪与芦芽山相依相伴,海拔2784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原广袤万亩,青草茂盛,盛夏时节,五颜六色的花卉,将草甸编织得如同绣花地毯,醉人至极。许多到过荷叶坪景区的人感叹到“三晋既有荷叶坪 ,何劳远涉内蒙古”。这里的奇石也堪称一绝,令人目不暇接,顿足惊叹……这里被称为“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动植物的天堂”,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青睐。 |
芦芽山太子殿 | 芦芽山太子殿为五寨县文物保护单位。 芦芽山太子殿,位于五寨县前所乡洞儿上村芦芽山顶。创建年代不详,据石碣载重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又据殿前石匾记载其重修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坐南朝北。南北长3.5米,东西宽3.5米,面积12.25平方米。现仅存殿宇1座,平面呈方形,由红砂条石垒砌,面宽一间,进深一间,四角攒尖顶,内部结构为石券,须弥座佛台基,石拱券门,上悬石匾“太子殿”,上款“光绪元年(1875)榴月谷旦”,西款“知宁武府事长白文渠倡修”,门两侧分刻石联“覆慈云于中国”、“性法雨于边方”。2001年,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五寨靖边楼 | 五寨靖边楼为五寨县文物保护单位。 靖边楼,位于五寨县东秀庄乡郭家河村中。据题记载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6米,占地面积256平方米。基座条石垒砌,墙体青砖砌筑,边长14米,通高11米,顶宽10米,顶部设垛口,内部形制为环形,砖砌拱券,四面布箭窗,靖边楼南面正中为拱券石门,门额镶嵌石匾,四周雕刻云勾纹,楷书“靖边楼”,落款“山西路管辖太原........岢岚营守部指挥赵恭”等字样,靖边楼四周另存围墙,基宽3~6米,残高5~7米,夯层厚度10~15厘米,包砖无存。2001年,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旧址 | 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旧址,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城内村大西街。1940年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设公安局,1945年由杏岭子乡鸡房村迁来现址,1948年4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30余人从岢岚县到达五寨,在此停留休息并接见地方领导干部。现存旧址坐北朝南,南北长50米,东西宽36.2米,占地面积1810平方米。三进院落布局,现除二进院、三进院过洞保留原建筑风格外,院内建筑均改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门楣书“为人民服务”,顶面阳凸五角星、两侧塑和平鸽,时代特征鲜明。(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飞机场旧址 | 飞机场旧址,位于五寨县小河头镇小河头村北约500米处。五寨县是沟通晋西北与陕北、内蒙古南部的交通枢纽,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加强国防建设,解放军空军某部于1969年在小河头建军用机场,为国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停止使用。现存飞机跑道长2500米,宽约60米。机场南部存岗楼一座。办公区平面布局为方形院落,有指挥楼一座,另附属建筑二座,占地面积160平方米。指挥楼坐西朝东,为二层砖混结构,一层九间,二层为五间,楼顶设望塔。另两栋楼形制、结构与指挥楼相似。(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南峰水库 | 南峰水库,位于五寨县前所乡窑子上村北200米处。为调节洪峰,控制泄洪水量,发展灌溉,1958年军民共建南峰水库。该水利工程的建成,为促进工农业生产做出很大贡献,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库枢纽工程由坝体、泄洪洞组成。坝体高度39.3米,长300米,顶宽4米,库容量50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7万千亩。在水库大坝东建六角亭,内嵌纪念六通,记述当时军民共建水库的情况。另有水库建设指挥部1座,大门楣书“为人民服务”,顶部设红五星,时代特征鲜明。(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
五寨花纱布公司旧址 | 五寨花纱布公司旧址,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城内村大西街。1951年,随着商业机构的健全,盐业、百货等各专业公司相继建立,逐渐从供销社分开,单独组建机构开展业务,五寨花纱布公司从此成立。花纱布公司在当时的商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56年并入纺织品公司。该建筑坐北朝南,南北宽5.7米,东西长22.2米,占地面积126.54平方米。大门为砖混结构,顶部为三角状。门额阳刻“五寨花纱布公司”,阴刻五角星一枚,时代特征较为明显。(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南街戏台 | 南街戏台,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城内村南街东侧。始建年代不详。据题记载,清道光三年(1823)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被学校占用。坐北朝南。东西长7.5米,南北宽6.5米,占地面积487.5平方米。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卷棚顶,六檩无廊式构架,檐下施装饰性斗栱及彩绘。台中设隔断,将戏台分为前、后台,隔断正中牌匾书“歌且舞”。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三岔堡址 | 三岔堡址为五寨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岔堡址,位于五寨县三岔镇三岔村。据《五寨县志》载: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40),属偏头关,清雍正三年(1725)划归为五寨县,废弃于晚清时期。平面基本呈方形,周长约1200米。现存北门洞、北墙及东墙残垣。北门宽约6米、进深约10米。东墙高约1米,上部包砖,下砌条石。基宽约8米,残高3~5米,夯层厚度0.16~0.20米。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八一水塔 | 八一水塔,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城内村中。新中国成立初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城区给水靠水井绞水与坝水供给。1970年自来水公司建80吨水塔1座,300吨蓄水池1座,环城铺设管线2000米,日供水500吨左右,至此开始使用自来水。现存水塔平面呈圆形,立面呈T形,底径5米,壁厚0.5米,高22米,占地面积12.53平方米。砖混结构,顶面水泥阳刻“八一水塔”四个楷体大字,时代特征显明。(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五寨县故城 | 五寨县故城为五寨县文物保护单位。 五寨县故城,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城内村中。据《五寨县志》载:五寨故城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万历九年(1581)扩城砌砖,设东、西、南三门,因有前、后、左、上、中五卫所,故名五寨堡。清雍正三年(1725)置五寨县。五寨县故城平面呈方形,边长均为500余米,现存东城墙约35米,西城墙约450米,南城墙约400米,北城墙无存。城墙基宽约9米,顶宽约5米,残高约10米,夯层厚度约0.15~0.20米。墙体包砖仅局部有保留。南门保存较完整,券门高约8米,宽约4.2米,深约10米。东、西二门无存。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