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石径弹院 | 石径弹院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位于河曲县城东北25公里的石城村。创建于民国八年。石径弹院东、西、南三面石圪梁环抱,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进。整体建筑全部为砖面结构,坐东朝西,寺庙东北开一小门,过砖砌小洞,自然石阶、独木桥和“悬空界”,便是黄河悬崖绝壁上通往弥佛洞的悬空石径,其长百余米。登临五径,俯视黄河,河水波涛汹涌,咆哮万里,惊心动魄。 两岸百丈峭壁,俨然屹立。相传峭壁上仍有大禹治水的痕迹。弥佛洞,坐落在一处三面环山的土原上。是河曲古刹中的奇迹。它的大部分是两层共七排砖石砌成的拱形窑洞,内供如来佛、地藏王菩萨、财神、八洞神仙等塑像。 |
明长城遗址河曲段 | 明长城遗址河曲段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遗址河曲段,从偏关县南下,起点在偏关县天峰坪镇寺沟村西南330米处,向南进入河曲县,沿黄河屈曲而行,经刘家塔镇、楼子营镇、文笔镇,止点为文笔镇唐家会村西南2100米处。海拔800~900米之间。墙体黄土夯筑。共存墙体25段,全长约5.5万米,沿线存关6座,堡11座,烽火台55座。据《明史》、清光绪《山西通志》记载,现存长城遗址是明代成化、嘉靖、万历时期(1465-1520)修筑。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历代长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段长城包含在内。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娘娘滩 | 位于河曲县城北的黄河河道中,面积近13公顷,是个“凸”形小岛,为塞上有名的小绿洲。人在岛上可以听到晋、陕、内蒙古三省、区的鸡鸣。传说西汉初年吕后专权,将薄太后现其子刘恒贬谪于此。其后刘恒称帝(汉文帝),于滩上建娘娘庙,故名娘娘滩。滩上风光秀美、景-人,夏秋之时,四周水波浩荡,滩上农舍在葱绿中忽隐忽现,别有韵味。 |
翠峰山遗址 | 翠峰山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翠峰山遗址,位于河曲县赵家沟乡赵家沟村西南约1000米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9万平方米。遗址区平面呈椭圆形,北高南低,文化层厚约1.5米。地表采集有属新石器时期泥质灰陶残片,上施篮纹;另有属东周时期泥质灰陶残片,上施绳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南梁遗址 | 南梁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梁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科村南约500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区地势平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遗址区中部建有砖厂,现新建有汽车驾驶学校。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和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和篮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崇福寺遗址 | 崇福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崇福寺遗址,位于河曲县前川乡星佐村南。始建与毁弃年代不详,现存明成化(1465--1487)碑1通,清乾隆十年(1745)至同治七年(1868)重修碑及功德碑5通,分别记述修建过程和募捐情况。寺址坐北朝南,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殿堂建筑均毁。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城子梁遗址 | 城子梁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城子梁遗址,位于河曲县巡镇五花城堡村北约2.5公里处。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10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丘陵台地上,南高北低。文化层厚约0.5~2米,采集有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绳纹和夹砂灰陶绳纹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化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大沙坪遗址 | 大沙坪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沙坪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纸房沟村北约500米处。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所在区域为丘陵台地,北高南低,呈梯阶状向南下降。地表采集有属于汉代的泥质灰陶残片,上施弦纹,抹绳纹等。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灰沟遗址 | 灰沟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灰沟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纸房沟村北约1000米处。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320米,分布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位于临河台地,地势凸凹不平。地表遗物稀缺少,采集有属于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残片,器表为绳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科村北遗址 | 科村北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科村北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科村北约1公里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黄河南岸台地上,呈缓坡状,南高北低。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泥质灰陶、红陶绳纹、夹砂灰陶篮纹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科村南遗址 | 科村南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科村南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科村南约100米处。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00米,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村南大沟南岸台地,北高南低。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采集有战国时期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陈六坡遗址 | 陈六坡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陈六坡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火山村西约5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位于临河台地上,地形较为平缓。文化层厚度约1.5米,地表有泥质灰陶残片等。据遗物分辨应为汉代遗址。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船湾遗址 | 船湾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船湾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船湾村东约150米。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黄河东岸台地上,地势平坦。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灰陶篮纹、夹砂灰陶绳纹等残陶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寨子遗址 | 寨子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寨子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铺沟村西南约2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遗址平面呈椭圆形,东面稍高往西略低。地表采集有属新石器时期泥质灰陶残片,上施篮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余家沙坡遗址 | 余家沙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余家沙坡遗址,位于河曲县巡镇双庙村南约1公里处。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处于临河台地上,北高南低。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泥质灰陶、夹砂灰陶等残片,上施绳纹、旋纹。据标本分析属新石器时代遗存。(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高峁遗址 | 高峁遗址为河曲县文物保护单位。 高峁遗址,位于河曲县楼子营镇高峁村西北1公里处的台地上。南北长7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新石器时期属龙山文化泥质灰陶绳纹、篮纹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信息来源:忻州网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