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临汾 >> 曲沃县

曲沃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曲沃羊舌墓地

曲沃羊舌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舌村在曲沃县城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位于滏河河谷南侧,墓地就在村南的岭地上,著名的曲村—天马遗址位于滏河河谷北侧腹地,羊舌墓地与曲村—天马遗址内的北赵晋侯墓地隔河谷相望,其间是宽阔的滏河河谷及台地,直线距离4500米。羊舌村南边的土岭是由翼城方向延伸过来的。翼城,同样是晋国的腹心,这块土地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沉淀。  羊舌,仅从字面就能让人浮想联翩。羊舌村村名的来历已无从可考,或因地理位置得名,但更多的恐怕是与春秋时期晋国的羊舌氏有关,因为在曲沃有许多地名都与历史上的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羊舌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今天的《百家姓》中已不见羊舌,但羊舌氏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显赫姓氏,在晋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晋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羊舌肸,字叔向,名搏列国,为当时的名臣。羊舌氏源出晋国公室,是晋之公族,即诸侯的子孙。历史上的羊舌氏首见于公元前660年,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赤狄,以羊舌突为军尉,羊舌之姓由突始。羊舌氏家族,自羊舌突起到孙羊舌肸改姓,实传只有三世。羊舌突生羊舌职,据史载,羊舌职性聪敏肃结,素享贤名,曾偕同晋国旧臣迎接晋文公重耳返晋,为晋国后来的霸业奠定基础,后仕晋景公为大夫。晋悼公即位(前572年),置百官,羊舌职佐祁奚为中军尉,卒于晋悼公三年(前570年)。羊舌职有四子见之于《左传》等,即羊舌赤、羊舌肸、羊舌鲋、羊舌虎,号羊舌四族,为晋之强族。羊舌赤,字伯华,铜鞮大夫,食邑铜鞮;羊舌肸,字叔向,晋公族大夫,著名政治家,食邑杨国,后代改姓杨;羊舌鲋,字叔鱼,晋公族大夫,食邑平阳;羊舌虎,字叔罴、一曰叔熊,晋公族大夫,亦食邑平阳。羊舌肸(叔向)因食封于杨而以杨为氏,其子名杨食我,可惜杨食我在晋国卿族势力的倾轧中,因获罪导致羊舌氏、杨氏最终被族灭,羊舌氏被淘汰出局,最终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在历史上留下了遗憾。  今天的羊舌村可能是羊舌氏当年的一个食邑,并因此名传于今。  电话:0357-4526727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   

南林交龙泉寺

南林交龙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元至清

太子滩农业观光园

  曲沃县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故都,古代的“太子滩”是一片“浒水”,因晋献公长子太子“申生”为救弟太子“奚齐”遇难而得此名,并且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太子滩位于曲沃县城北1公里,这里一望无际,土壤肥沃,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泉水潺潺,在雪花飘飞的冬季,能让你饱尝一番生机盎然、果实累累的田园风光;阳春三月,能让你领略一回人在田间行,鸟在架上鸣,花在身边开,蝶在花上舞的花园式农庄迷人景象。目前,太子滩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农业园区占地1000亩,建设有80栋温室大棚。

曲沃大悲院

曲沃大悲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悲院位于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中心,唐大和元年(827年)创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重修,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进行过修葺。  大悲院坐北朝南,布局为长方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8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由西院和东院两部分组成,西院又叫旧庙,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组成,东院又叫新庙,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组成,是寺院的主体。现存建筑献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清代所建。  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彻上露明造,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柱头斗拱五铺作双下昂,昂为琴面昂,补间各施一朵,形制同柱头铺作。昂为真昂,昂尾挑于中平槫下,阑额、普拍枋断面呈丁字形,用材规整。献殿东侧墙上存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大悲院新修卢舍那佛记》、明万历十六年《大悲院记》碑等4通。  2001年6月,大悲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村镇  曲沃县辖镇。1958年改曲村公社,1964年改曲村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45.2平方公里,人口2.4万。大运公路、郭义公路、曲杨公路纵横交错。辖曲村、修义、吉祥、沣润涧、新建、北辛村、向阳、下坞、闻喜庄、杨庄、义城、南容、北容、东容、白塚、下陈、上陈、小巨、方城、北赵、三张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炼铁、建材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棉花为主,盛产苹果。有省级重…… 详细++

曲村—天马遗址

曲村—天马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村——天马遗址位于临汾市曲沃县城东北,北依崇山,东、南1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共计约11平方公里。曲村——天马遗址共分为四大文化层,涵盖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和龙山文化层、夏文化层、西周到战国文化层及秦汉元明文化层。其核心部分是占地面积有15000余平方米的晋侯墓地,92年、9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1996年又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延续的时间较长,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  曲村——天马遗址的核心部分是九代十九座晋侯及夫人墓葬,及十座陪葬车马坑,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叔虞-到古唐国,历史上称叔虞为唐叔虞,而叔虞的儿子燮父在继承父亲的位置以后因在古唐国的南面有一条河名为晋水,所以改唐为晋。这也就是晋的渊源,燮父也是第一代的晋侯。这九代晋侯分别为:燮父、武侯、成侯、历侯、靖侯、僖侯、献侯、穆侯、文侯。时代为西周前期到春秋初年,从2000年起,还发掘了一批陪葬墓,墓葬0土了带铭文的铜器。这些弥足珍贵的资料不仅确证了曲沃一带是晋国始封地,而且使晋文化考古与研究,进入最高境界,使学术界对“晋文化”全貌、特征、分期诸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晋侯及墓主人的考订,对推定西周列王的年代起了重大的作用。  晋侯墓地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总数达万件以上。有青铜礼器、乐器、成套玉器等数以万计。在60余座铜器墓0土了280余件青铜器,其中近百件有铭文,出土文物除青铜礼器外,还有大批青铜兵器,以戈最多;有大量车马器;玉、石、骨、贝、蚌、铅器数以万计,有一组蚌珠佩饰中有蚌珠2000余个;另外一组佩饰串珠细密,每颗直径2毫米左右,手工之精令人惊叹。墓地中,几乎所有的侯墓都是鼎、簋、甗的组合,几乎所有的夫人墓都是鼎、簋组合而无甗。在晋侯墓地9组墓出土的青铜器镌刻了6位晋侯的名或字,是研究晋侯世系的珍贵资料,晋侯苏钟上有铭文355个字,详尽记载了周历王三十三年一场由周王亲自指挥,晋侯率部参加的军事征讨,这段文字可以说是半个世纪以来出土最重要的铭文资料,史料没有记载弥足珍贵。   

曲沃四牌楼

曲沃四牌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牌楼又名望母楼,位于曲活县城贡院街中段,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邑人李济沆兴建,清代以来曾多交修缮,该建筑为楼阁与牌缕混合式建筑,座北朝南,三重檐十字歇山式绿琉璃物保护单位,2002年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待批)。经近四百年风雨侵蚀、战火纷扰、方革浩劫,依然耸立于曲沃古城一隅。她即有江南楼阁玲珑剔透、精细纤绣之美,双有北方古建筑雄浑巍峨之壮观,是曲沃古老文明的象征性建筑。  传说晋国时期晋献公的宠纪骊姬谗言太子申生,而使太子自杀于新城,骊姬死后被葬在曲活四牌楼下,让世人践踏。四牌楼建筑结构为三重檐三层楼身,一、二层四面均面阔三间,进深三间。  四牌楼造型奇特,为楼阁式与牌楼式相结合结构,牌坊上下坊,雀替,板件雕有精美的浅浮雕塑,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第二层有挑出的抱厦,这点同霍州的鼓楼做法似乎相同,三层作了一个十字歇山顶,把四个牌坊收拢形成了一个整体,使整个建筑看上去又像一个楼阁。精雕细琢的雀替、花板和艳丽的彩绘、琉璃把整个建筑物修饰得令人眩目,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电话:0357-4526727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   

感应寺砖塔

感应寺砖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曲沃早先流传有一首童谣:“曲沃人,爱想家,一天不能离开妈,三天不见裂破塔,眼窝通红泪哗哗。”童谣中的“裂破塔”就是曲沃感应寺砖塔。  感应寺砖塔位于曲沃旧城中西门外原感应寺内,故又名西寺塔。该塔兴建于金大定五年(1165),塔共12级,其形制为辽金时期北方地区盛行的密檐塔式。塔平面呈八角形,中空,塔身造型端正。塔身一层以上的密檐部分随高度将每一层出檐深度都往里作不等量的递减,使塔的外形显得更加高挺、硕壮,显示了北方民族勇健豪放的气质。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塔体坠落四层,剩余的二层以上裂为两部分,故又有“裂破塔”之称。至上世纪中叶,感应寺塔一直是曲沃最高建筑物,也是县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从而也是曲沃标志性建筑。  感应寺塔现存塔体仅余七层,黄泥砌砖,素面。一层较高,塔檐部为砖雕仿木结构造型,斗拱较大。二层以上檐部均为叠涩檐,每层檐部拐角处上端有木质残存,似为悬挂风铃之用。各层塔檐最外一层雕有曲线花纹,略像勾头、滴水。塔内空间较大,内壁八角形南面设砖券门道,北面砖砌小佛龛顶部砖砌藻井。内壁上部除东西两面外,其余六面都有构件榫洞,可以判断楼板梁架结构为井字形,用以承载木梯攀登。可以想见,塔建成之初,人们登塔拜佛、远眺沃国秀丽山川的热闹场面。  感应寺塔自建成至今已有八百四十二年,元代地震古塔裂而为二也已七百余年,可谓饱经沧桑,阅世深远,饱览了历朝历代曲沃本土的兴衰变迁,可以说是一个默默的历史见证者。因感应寺塔所在的感应寺在旧城中西门外,距城较近,所以在历代就是本地人们拜佛进香经常光顾的地方,香火异常旺盛,同时也是曲沃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吟诗会友时常聚会的地方。明代曲沃城内人、吏部右侍郎李尚思在其《城四寺夏集》诗中这样写到:避暑花宫集,清飚敞客襟。一峰当牖静,双树抱台深。席引青莲色,尊移古塔阴。因君起妙悟,潇洒白云心。诗中正是描写了感应寺塔下的一次聚会,说明古塔之下在当时还是人们消暑乘凉的好去处。爱国学者顾炎武居于曲沃东韩村宜园、讲学绛山书院期间,也常徜徉于古塔之下,据说他看到感应寺塔后曾经感言“仰宝塔而怀志,访东韩而温故,沃国春光可寻”。  古塔从兴建至今,遭受了多次自然或人为的损害。其中有记载的大地震就有多次。除元大德七年的地震对塔损害较大以外,还经历了明嘉靖三十四年、清康熙三十四年的两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大地震,但并没有对感应寺塔造成重大损害的记载。1941年,日军在我华北地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驻守曲沃的日军因城防需要,烧掉了曲沃城外的感应寺,并企图用0炸毁寺内砖塔,结果只在塔身下方炸陷了一小部分,古塔整体岿然未动,只好作罢,古塔仍屹然矗立在原地。这也从一个方面验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但古塔毕竟时代久远,遭受了八百年的风雨侵蚀,战火纷扰,虽仍耸立在古城一隅,也曾经顺治十年、解放初期的两次维修,但其地基略微下沉造成了塔体略微倾斜,元大德七年地震开裂成两部分的塔体也分别出现细微裂隙,顶部的残砖风雨中也时有坠落。因此急需重新维修。   

东许三清庙献殿

东许三清庙献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许三清庙献殿  时代:元  地址:山西临汾曲沃县安居乡东许村  级别:第七批国保  东许三清庙现存献殿为元代建筑,现为一家超市所占,保存状况令人堪忧,由于屋顶漏雨严重,屋顶上方架起钢瓦遮挡。屋内的梁架,已成石膏吊顶,什么也看不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薛家大院

薛家大院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薛家大院  薛家大院(第四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曲沃县城内西城巷10号  大院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1011.60平方米,现存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有:南房、过厅、过厅楼、北楼。  前院均为平房,由山门、东西厢房、南房、过厅组成;中院经过厅楼与后院相连,由东西楼、北楼组成。东西楼形制相同,面阔三间,建筑面积为91.8平方米。北楼为明三暗五的建筑格局。大院建筑中保存有精美的石雕、木雕及彩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望绛墓地

望绛墓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望绛墓地  望绛墓地(第四批省保)  时代:东周  地址:曲沃县史村镇望绛村  墓地位于村北岭头高地,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宽250米,南北长300米,面积达75000平方米,经勘探调查,墓葬总数在1000座以上。1999年春、秋两季对该墓地中心区进行了调查勘探和发掘。  墓葬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小墓多东西向,分布于墓地西部;大型墓多两两成对,大部分有附属车马坑或将车直接放在墓坑中;中型墓居多,南北向,多是两两成对。发掘的38座东周墓葬和车坑中,出土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车马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东许遗址

东许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许遗址  东许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曲沃县高显镇东许、靳庄、听城三个村之间  遗址由听城村西的高阜向西、向北各延伸约1500米,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其中心位置在东许村约800米处的苹果园附近,路旁的断崖上仍可见到遗址残迹。主要遗迹有灰坑、袋状窖穴。  东许遗址于五六十年代发现,1986年夏和1995年春先后两次发掘。经过几次调查,东许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属于龙山时期的陶寺文化类型,另外还有零星的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遗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周  地址:曲沃县西北2公里与侯马市交界处  的风村附近  东起下西关、大南关,西至林城、南靠浍河岸,北到曲沃机电厂,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一处西周时期晋国古城址。1982年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范围概况进行了勘察,在西韩村至东韩村之间,发现有古城墙遗迹,城墙厚4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曲沃方城遗址

曲沃方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方城遗址  方城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曲沃县曲村镇西南距县城约17公里  北靠塔尔山,南临滏河,和襄汾陶寺遗址仅一山之隔。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山洪的长期冲刷,地面形成多条大小不等、基本上垂直于塔尔山呈南北走向的沟窪,为典型的黄土地貌。遗址于50年代末发现。198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遗址发现遗迹有房址、陶窑、灰坑和墓葬。房址有地面建筑、半地穴建筑和洞穴式建筑。陶窑由平面排列的窑室、火膛两部分组成。窑室为圆形袋状,有主火道、支火道各三条,火膛基本呈方形。灰坑以圆形、不规则形比较常见。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陶器陶质绝大多数是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制法有轮制、模制和手制。器形主要有鬲、甗、斝、甑、簋、扁壶、圈足罐、折肩罐、单耳罐、双耳罐、鼓腹罐、折腹罐、浅腹盆、深腹盆、豆、杯等。石器为磨制,有刀、锈、凿、斧等。骨器数量较多,加工精细,发现有镞、锥、针、匕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里村西沟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里村西沟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曲沃县城西北约11公里的高显镇里村西沟  北距丁村12公里。1956年发现,同年7月和1983年先后进行过两次小型发掘。1956年7月贾兰坡等对其进行调查发掘,获石制品172件,计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石球等。根据地层、动物化石以及石制品的特点判断,其文化性质与丁村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  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着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大槐树楹联  香挹行襟留快饮;  荫清古道倚斜阳。  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  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  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  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  举传嘉树;荫庇群生。  

侯马彭真故居

侯马彭真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彭真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彭真故居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垤上村,1902年10月12日,-同志出生于垤上村西沟的两孔窑洞中,窑洞坐西向东,洞内除了土坑、锅灶和几件简陋的木制家具外,别无它物。  彭真同志原名傅懋恭,在故居居住和生活了19个春秋,7岁时便开始帮父亲下地干活,帮母亲纺线,12岁时上过几天私塾,17岁时考入当时的曲沃县第二高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萌生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被学生们推选为宣传队长,带领学生上街-,开展禁烟、禁赌、禁缠足、抵制洋货的斗争,初步显示了高超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1922年,从家乡侯马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并于1923年加入中国0。从此,他告别家乡,投身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  由于年久失修,到80年代,这座住过傅家5代人的百年老窑,窑顶出现裂缝,部分窑体开始坍塌,下雨漏水,为保护革命文物,侯马市政府对它进行了小规模的加工整修。2002年,在-诞辰100周年之际,侯马市政府对它再次进行了修缮,并在故居前矗立起-半身铜像一座。现在的-故居已成为人民缅怀伟人丰功伟绩、瞻仰伟人崇高风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故居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三年来,共接待2万余人次。  电话:0357-4223946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      彭真 (1902~1997)  彭真(1902~1997)山西曲沃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真长期领导北方党的工作。1936年12月5日,在彭真直接领导下,北平(今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归绥(今呼和浩特)、保定、洛阳等地的抗日救亡团体代表在天津举行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7月20日前后,彭真在保定通知在北平坚持工作的刘少奇的秘书林枫安排北平党的撤退工作…… 详细++  彭真 (1902~1997)  彭真(1902~1997)山西曲沃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真长期领导北方党的工作。1936年12月5日,在彭真直接领导下,北平(今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归绥(今呼和浩特)、保定、洛阳等地的抗日救亡团体代表在天津举行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7月20日前后,彭真在保定通知在北平坚持工作的刘少奇的秘书林枫安排北平党的撤退工作…… 详细++

曲沃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乐昌镇 曲沃羊舌墓地 南林交龙泉寺 太子滩农业观光园 曲沃大悲院 曲村—天马遗址 曲沃四牌楼 感应寺砖塔 东许三清庙献殿 薛家大院 望绛墓地 东许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方城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
史村镇 曲沃羊舌墓地 南林交龙泉寺 太子滩农业观光园 曲沃大悲院 曲村—天马遗址 曲沃四牌楼 感应寺砖塔 东许三清庙献殿 薛家大院 望绛墓地 东许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方城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
曲村镇 曲沃大悲院 曲沃羊舌墓地 南林交龙泉寺 太子滩农业观光园 曲村—天马遗址 曲沃四牌楼 感应寺砖塔 东许三清庙献殿 薛家大院 望绛墓地 东许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方城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
高显镇 曲沃羊舌墓地 南林交龙泉寺 太子滩农业观光园 曲沃大悲院 曲村—天马遗址 曲沃四牌楼 感应寺砖塔 东许三清庙献殿 薛家大院 望绛墓地 东许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方城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
里村镇 曲沃羊舌墓地 南林交龙泉寺 太子滩农业观光园 曲沃大悲院 曲村—天马遗址 曲沃四牌楼 感应寺砖塔 东许三清庙献殿 薛家大院 望绛墓地 东许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方城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
北董乡 曲沃羊舌墓地 南林交龙泉寺 太子滩农业观光园 曲沃大悲院 曲村—天马遗址 曲沃四牌楼 感应寺砖塔 东许三清庙献殿 薛家大院 望绛墓地 东许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方城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
杨谈乡 曲沃羊舌墓地 南林交龙泉寺 太子滩农业观光园 曲沃大悲院 曲村—天马遗址 曲沃四牌楼 感应寺砖塔 东许三清庙献殿 薛家大院 望绛墓地 东许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方城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

曲沃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