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临汾 >> 浮山县

浮山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浮山老君洞

浮山老君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洞位于浮山县城南5公里处,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历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风尘岁月,有毁有建,始成现存规模、1957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个部分,由南至北建于一条中轴线上。  老君洞洞深8.3米,宽10.1米,洞内左右各卷石洞一个,有石碑各一立于洞中。石梁殿为洞上二层建筑,其结构奇特,殿、梁、檀、栋、椽、宇、檐、瓦等纯为石制,无寸木片瓦。殿门两壁嵌《太上显化图》线刻石雕组画81块,殿内神台上雕有李老群石像,四壁有元代壁画《黄录朝圣》绘有115组612个神话人物,线条流畅,主题突出,造型生动,手法浪漫夸张,-合理匀称。《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曾对其进行了刊载,是研究我国道教文化老子哲学思想及古代美术雕刻艺术的极其珍贵的资料。2006年05月25日,老君洞作为唐至明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电话:0357-812027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   

浮山清微观

浮山清微观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微观位于山西省浮山县城北2.5公里处,始建于唐,经宋、元、明三代重建重修。该观为宫廷式建筑,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三院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  全观主要建筑有舞亭、山门、月台、献殿、老君殿及伶房、东西道房、财神殿、三宫殿、圣母殿、浮山神殿等,气魄雄伟、布局合理。殿前阶上竖碑9幢,其中《重建清微观记》碑高1.75米,宽1.10米,座高0.65米,为宋元祐七年(1092年)重建时记事碑。雕刻精细,虽历900余年,碑文仍清晰可辨,详述了重建经过,与其他8幢牌同成为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电话:0357-812027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   

浮山龙角山

  龙角山位于浮山县城南17公里处。该山以两座天然高峰而。故又俗称“二峰山”。浮山古景中的“二峰夕照”即指此。龙角山的两座高峰海拔在1200米以上,比其两翼山脉明显高出许多,形似“羊角”或是“龙角”,因此人们称它为羊角山。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唐玄宗下诏书改老子祠为庆唐观,又改羊角山为龙角山。  传说中国战国时期,北方有名为羊角衰和左伯桃的两位贤人,二人结义奔楚。谁知他们长途跋涉走到二峰山前时,正是风雪隆冬,不仅衣衫单薄,且随身干粮也只够一人食用了。在此时刻,左伯桃为了不使两人都死于冻饿,所以寻机自尽殉义,而将衣着干粮全部留给了羊角衰一人,并留言鼓励羊角衰以大事为重,赶快去投奔楚国,一旦壮志得酬,再回来安葬他的尸体也不算迟。羊角衰为左伯桃的为他而死至为悲痛。  后来羊角衰果真在楚国得到了重用,功成名就之际,羊角衰并未忘记左伯桃的赠衣留食之情,他不但返回二峰山隆重地安葬了结义兄弟,而且最后也自尽在了左伯桃的墓前,以作同生共死,长相厮守。有人认为这才是羊角山得名的真正原委。直至20世纪初时,二峰山(亦即羊角山)东峰之上仍有左伯桃庙,西峰上则有羊角衰之庙,为这一段历史的标志。  电话:0357-812027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   

浮山博物馆

  浮山县博物馆是一所当地临汾地区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浮山县天坛镇神山路。馆内有很多国家珍贵文物,比如外资符号坐佛像、风竹碑、雨竹碑等。2003年6月,浮山县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万字符号座佛像”被盗。经公安机关侦查,系该馆库管员贾生杰将“万字符号座佛像”等25件文物分批盗卖,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犯罪分子贾生杰被判处无期徒刑。  馆藏珍品  “风竹”、“雨竹”碑此二碑原在梁村沟关帝庙内壁上镶嵌,现收藏于县博物馆。为县级保护文物,两碑体同大,高65厘米,宽33厘米,厚13厘米。其风竹图寓意关羽身在曹营心向汉,竹叶组成“莫嫌枝叶淡,终久不凋零”的诗句;雨竹图寓意时时向根,不忘根本。竹叶组成“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诗句。二图远看是画,近看是字,诗画相兼,寓意深刻。且镂刻精细,尤为珍贵。老子八十一化线刻图碑镶嵌在梁村混元石梁殿内东西两壁。据明重修老君洞“太上显化序”铭文载:“老子八十一化线刻图刻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绘图崔澄,镌工卫廷枝、卫廷析均系本县人。该石刻图分别刻在39块青石板上,图文并茂,除个别文字与画面稍有损毁外,其余基本完好。”  石碑有大小两种:大的3块,每块长90厘米,宽31厘米;小的36块,每块长45厘米,宽31厘米。除首块刻“太上显化序”铭文和最后一块仅刻一图外,其余每大块刻四图,每小块刻两图,共计八十一化图,实为一部大型连环画,在这39块刻碑中有8块透明如镜光可鉴物,右4块能映“二峰夕照”,左4块可鉴“塔山晨曦”,被历代视为奇珍。中央美术学院专家认为,该八十一化线刻图属国内线刻艺术之珍品。  电话:0357-812027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      天坛镇   天坛镇是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的交通、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全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村民委员会,现有人口33412人,其中农村人口4666户、19237人。有耕地41778亩,农村经济以发展农业为主,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00元。   近年来,天坛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一是围绕农民增收,狠抓产业结…… 详细++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圣宫古遗址位于县城南20公里的贯里村,为唐皇所建的宗庙。唐皇视老子为先祖,武德三年建词,开元十四年(726)诏改庆唐观,御书额及碑文赐之,命高力士重修。前老君殿,次三清殿,再次三皇殿。内有六圣御容、后唐长兴中增修、宋景德二年二月甘露降殿柏,百鹤来翔。敕建前后三门道院及行廊大小三百余间。  天圣五年(1027)诏改为天圣宫。大中祥符七年(1014)遣宰相王旦奉玉册、玉宝上徽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八年古柏别生槐,高人一丈有奇。观有古柏千株,郡东第一胜景。乾隆二年(1737)县举人张大统倡捐重修。民国15年(1926),祀神失慎,致兆焚如。三清殿遂付一炬,殿内古昔遗迹,均烟无传。该遗址尚存历代碑碣47幢,其中不少为历代帝王所敕建。如“大唐龙角山庆唐观纪圣铭”碑,系唐玄宗“御制御书”,为省级重要保护文物。其它如老子道德经幢和琉璃角柱、乐舞石刻等遗物尚存,地下文物亦不断发现。  电话:0357-812027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   

桥北遗址

桥北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北遗址  桥北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商、周  地址:浮山县北王乡桥北村  遗址位于桥北村西南0.5公里处,分布于村西、西南方向。南北长720米,东西宽1550米,呈不规则形,文化层距地表1米,厚度l——1.5米。两个遗址区域内有一古堡墙横贯南北,南段在南疙瘩地区,残存长20米,中间一缺口约9米,再接残堡墙15米;崔家疙瘩一段长30米,宽1——7米,夯土层约10厘米。  主要暴露遗迹有灰坑,包含物有石斧、石铲残片、绳纹灰陶片及烧骨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浮山文庙大成殿

浮山文庙大成殿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第三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浮山县城东端  元至元二年(1274年)创建,大德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元代原构。大成殿筑于高台之上,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出双昂计心造,平面采用减柱和移柱法,设金柱四根,梁架为草栿,采用原木稍加砍伐。殿内施巨大内额。1989年由县城迁至尧山路东端。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  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着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大槐树楹联  香挹行襟留快饮;  荫清古道倚斜阳。  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  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  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  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  举传嘉树;荫庇群生。  

侯马彭真故居

侯马彭真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彭真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彭真故居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垤上村,1902年10月12日,-同志出生于垤上村西沟的两孔窑洞中,窑洞坐西向东,洞内除了土坑、锅灶和几件简陋的木制家具外,别无它物。  彭真同志原名傅懋恭,在故居居住和生活了19个春秋,7岁时便开始帮父亲下地干活,帮母亲纺线,12岁时上过几天私塾,17岁时考入当时的曲沃县第二高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萌生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被学生们推选为宣传队长,带领学生上街-,开展禁烟、禁赌、禁缠足、抵制洋货的斗争,初步显示了高超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1922年,从家乡侯马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并于1923年加入中国0。从此,他告别家乡,投身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  由于年久失修,到80年代,这座住过傅家5代人的百年老窑,窑顶出现裂缝,部分窑体开始坍塌,下雨漏水,为保护革命文物,侯马市政府对它进行了小规模的加工整修。2002年,在-诞辰100周年之际,侯马市政府对它再次进行了修缮,并在故居前矗立起-半身铜像一座。现在的-故居已成为人民缅怀伟人丰功伟绩、瞻仰伟人崇高风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故居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三年来,共接待2万余人次。  电话:0357-4223946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      彭真 (1902~1997)  彭真(1902~1997)山西曲沃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真长期领导北方党的工作。1936年12月5日,在彭真直接领导下,北平(今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归绥(今呼和浩特)、保定、洛阳等地的抗日救亡团体代表在天津举行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7月20日前后,彭真在保定通知在北平坚持工作的刘少奇的秘书林枫安排北平党的撤退工作…… 详细++  彭真 (1902~1997)  彭真(1902~1997)山西曲沃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真长期领导北方党的工作。1936年12月5日,在彭真直接领导下,北平(今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归绥(今呼和浩特)、保定、洛阳等地的抗日救亡团体代表在天津举行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7月20日前后,彭真在保定通知在北平坚持工作的刘少奇的秘书林枫安排北平党的撤退工作…… 详细++

云丘山

云丘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邱山位于关王庙乡大河村、坂儿上村境内,此山层峦叠嶂、奇峰嶙峋、峭壁千仞、气势磅礴历代就是晋南胜景之一,古有“南有武当,北有云邱”之说。山上有梯子崖,一线天、回心石、腊台、天梯等自然绝景;有五龙宫、八宝宫、一二三天门、玉莲洞、祖师顶、玉皇顶、多宝灵崖寺、和尚崖石刻、泰王庙及洞冶井等文物古迹遍布山上山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县一处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双重文化遗产,唐至现代,素有“河汾一带第一名胜地”之称誉。  在这块神秘的热土上,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诸如:黄河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猪首文化、晋文化、鄂文化、生殖文化、仰韶文化、祭祀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从东往西,从南到北都有可开采的旅游项目。  东部有秦王山、断山岭、原始森林、七郎庙、红石洞、涧底古民居等景点,直接填补着临汾——壶口旅途中的景点空白。  南部有久负盛名的云邱山、马匹峪、韩山、尖山、林山、黄华峪、华灵庙、古戏台、朱子家训、摩崖石刻、古树等石山森林区景观;西部有黄河峡谷、古码头、古民宅、清代长城、神仙桥、万宝山、世外桃园、鹳雀窝、仰韶遗址、春秋古墓、树化石群等黄河胜景。  北部有高天山原始森林、云泰山、植物种植园、古祭坛、夏代古墓群、宋家沟水库、摩托垣等黄土高原风光;中部有结义庙、寿圣寺、千佛洞、柏山荀祠、南山公园、印台山、温泉、古鄂名胜等景观。加之现有的农建工程、造林工程、水利工程、畜牧工程、作物种植基地、风土民情,以及名特优产品,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辉映亮点的水、陆并举的旅游资源,具备了强盛的市场竞争能力。奇特的旅游资源亮点闪闪发光,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一体的云丘山景区,作为理想的休闲地、山西名山,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四方游客,每年二、三月间,人们风起云涌,朝山游览,仅农历二月十五游览人数竟达四万余人。  人们向往云丘山的主要原因在于:云邱山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面积35平方公里,从南北望,若天顶高榘,接北斗而傲苍穹,古日“昆仑”,俗称“北顶”,云丘,顶托“天池”接“北斗”,怀抱“中土”贯“中社”。  上古先民以其为“高榘”(圭臬),观斗建,划分至,制定了夏历,建立了先进的天文历史观测传统。  云邱,雄居汾水之阳而拥厚土汾阴,神塔高竖其阳而牝门幽隐其阴,历为三晋男女春日放野,狂欢祈生之著名场所,每年二、三月间的传统庙会,就是中和文化传统的延伸。  云邱,比肩武当山,齐名白云观,是中华道教的北方丛林,龙门派的又一祖庭,元代受创的再生之地。  云邱,自三代起就是唐尧、虞舜和夏禹的望岳。景区特殊的哈斯特地貌和石山森林环境形成了奇峰异景,人文景观30余处,自然景观50余处,如神塔叠翠、玄门结脆、张公背婆、老君葫芦、双虎守院、栓马石桩、金鸡报晓和仰天巨神等自然景观。特别是蜡台夜光、石穴藏冰、鬼石自拍、桑楸换样、青鸟定风,礼泉揖让、地牛吼雨、毛头踏雪、闫王勾魂等自然奇观更是神秘莫测,让人称奇。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又给云邱山增添了精灵,从隋唐起就有佛徒在此凿窟造像,所遗玉天洞隋唐佛教文化之精品、多宝灵岩寺佛塔为晋西南仅见之明代浮图、玉莲洞为宋元道徒修行之圣地、唐代(佛)经刻、摩崖造像、宋代龙公龙母石刻、明代浮图、元代道宫、明清古建,无不引人入胜。  八宝宫、五龙宫、一、二、三天门、祖师顶、玉皇顶点缀山巅,绘制了一幅“天人合一”之立体画卷,流芳溢彩,引人注目。云邱与武当山齐名,历史上誉有“藐姑射山最秀之峰巅”之称和“河汾一带第一名胜地”之誉。云邱,山奇险、水清秀、春花、夏冰、秋红、冬云、地灵、人杰,是寻觅传统文化遗踪,领略天然奇景神韵的最佳境地。  电话:0357-6627195  地址:关王庙乡大河村、坂儿上村      关王庙乡  乡宁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58年设关王庙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184.1平方公里,人口1.3万。襄乡公路过境。辖太儿凹、贾庄、北村、腰站、燕间、白燕、后野头、下川、赵庄、寺下、畜家凹、小碑、后庄13个村委会。矿藏有煤、铁、石灰石、硫磺、粘土等。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还有野猪、山羊、金钱豹等。农业以种植小麦、…… 详细++

蒲县柏山东岳庙

蒲县柏山东岳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山东岳庙  柏山东岳庙(第五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蒲县城东2.5公里柏山山巅  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这里环山十多里皆为松柏丛林,鸟语柏香,峰峦耸翠,景色宜人。  来到东岳庙所在地,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影壁上的“蒲县胜景”四个大字。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325)已有,历代修葺。由此北上,沿长虹磴道,经土地祠、将军祠、“御马厅”、“莲云厅”,便可远远望见山门。穿山门往上望,可见登仙桥,它是凌霄殿通往天堂楼的唯一通道。凌霄殿的神龛塑像是黄滚夫妇,即黄飞虎的父母双亲。在乐楼背后的通道口有一幅醒目的对联,它是蒲县的一个知县写的,上联是“伐吾山林吾勿语”,下联是“伤汝性命汝难逃”。大概是因为有这幅对联的原因,柏山的树木保护得很好。从乐楼下到看亭里,南望是正面乐楼,再看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乐楼。显然这里过去可以同时演出三台戏,其热闹景象可想而知。正面乐楼横楣有精致的木雕,其内容为人物故事,左为“渔樵”,右为“耕读”,中间是“八仙庆寿”,并有花卉穿插陪衬。工艺细致精巧,深受游人赞赏。  从看亭过金水桥是献亭,是为东岳大帝供献祭品、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该亭建于金泰和六年(1206),四周敞朗,顶盖为歇山式;四角均为蟠龙石柱,造型精湛,或拱躯待发,或回首怒视,或腾于云雾之中,或游于波涛之上,或追鱼,或捕龟,生动逼真,是我国宋、金石雕艺术中的珍品。献亭的正北是东岳行宫大殿,宫门额书“东岳齐天”。殿内木制暖阁内塑着东岳庙之主神——东岳大帝黄飞虎的坐像,神态肃穆,长须垂胸。传说,黄飞虎是商朝大臣,因纣王暴虐无道,遂反殷投周,跟周武王一起伐纣,屡建大功,直至战死沙场。为了表彰其伐纣功绩,道教祖师封其“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为五岳之尊,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并执掌幽冥地府十八重地狱。传说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所以这座庙里还设置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地狱。  东岳行宫后面是寝宫。寝宫神龛里的塑像是黄飞虎夫人。寝宫背后是昌衍宫,又名“子孙圣母祠”。殿内木制神龛、泥塑主像三尊,为三霄娘娘。传说其执掌人间生育。最后是地狱。从地狱入口下去,第一层是阴曹,分东曹、西曹。周围廊下面的梁上绘着《封神演义》的故事。  从阴曹再下18个台阶,便是地狱。地狱山由三面合围的15孔窑洞组成,是东岳庙中泥塑艺术之集锦。正北五孔窑内设五岳大帝,东西两边是十殿阎君。十八地狱在各殿案前交错罗列,各狱鬼卒,都在历行职守,施行冥罚:有的推磨,有的拉锯,有的挖眼,有的刮面,有的搅油锅,有的烧火坑……或突眼怒视,或切齿鼓力,无不逼真传神,给人以生动之感。在地狱塑像中,还穿插有“目连救母”、“龙王告状”、“唐王游地狱”、“刘全进瓜”、“胡迪骂殿”等人物造型。整座地狱,从第一殿“阴阳界”始,到第十殿“轮回转生”止,各类塑像140余躯,尺度约同真人相等。像这样庞大完整地狱造型,是我国现存寺庙中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尽管其表现内容荒诞无稽,但塑像本身却是研究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宝贵资料,因而受到国内外专家及游客的赞赏。  景区地址临汾市蒲县城东2公里处  最佳旅游时间4月-10月  开放时间(夏季)8:00—18:00;(冬季)08:00—17:30  景区门票35元/张  交通信息驾车出尧都区,沿临(临汾)大(大宁)线公路西北行70公里经刘村镇、土门镇、黑龙关镇即到东岳庙,行驶1.2小时。乘临汾至蒲县方向(每25分钟一班)班车10~14元,需1.5小时,再步行15分钟。  旅游提示周边景区有姑射山风景区、隰县小西天、壶口瀑布、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广胜寺景区咨询电话:0357—5321423  

临汾尧庙

临汾尧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城南约3公里处。史载,初建于晋,址于汾河之西。晋元康中迁于汾东,当府城西南。唐显庆三年(658)迁今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998年,两度重修广运殿。2001年,新增尧都广场及尧都华表。2002年,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尧庙宫及广运殿的重修,全面恢复宫内殿宇。主体建筑包括:宫门、仪门、光天阁,尧井亭、广运殿、舜殿、禹殿、帝尧寝宫等。  尧庙  尧庙(第一批省保)  时代:清  地址:尧都区南郊  相传陶尧建都平阳,有功德于民,后人遂建庙祭祖。尧庙始建于晋,唐显庆三年(658年)重建,宋、元泰定、明正德和万历年间屡有修葺,规模渐增,分别建成尧、舜、禹庙,明末清初称三圣庙。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地震强烈,庙宇坍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敕令重修并御书匾额。咸丰年间尧庙遭兵焚,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复。抗日战争中尧庙再次被劫,1987年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恢复明代规制。1998年4月广运殿被梵,当地政府进行重建。  庙坐北朝南,规模宏敞,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广运殿、五凤楼、寝宫、尧井亭、仪门及尧舜禹三座宫门等,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尧庙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县城内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牡丹”的石壁三合千年牡丹、战国名相蔺相如墓、宋代道观—延庆观、清代民居—张家大院、太岳山国家森里公园等。牡丹文化景区则位于古县城南25公里处的石壁乡,包含三合千年牡丹园、张家大院两处景点。  张家大院是太岳腹地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大宅,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至光绪五年重修。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宽敞豪华的会客厅凸显着主人的富足,门侧楹联“泰而不骄正乎内外厚德载物,勤且尚俭永自春秋书剑传家”,是张氏家族的治家准则。自起初以务农为本的张氏家族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成为一个集习武从文、务农经商、出仕为官于一体的官宦富庶家族,百余年间从大院走出大学士、举人、秀才等十余人,有“父子登科”、“兄弟同榜”的美誉。  牡丹园位于石壁乡三合村,牡丹花在每年4月底-5月初开放,花大如盘,洁白如雪。牡丹株高1.83米,冠幅4米,丛围15米,每年花开400余朵且花期长。经专家考证为我国现存单株最大的野生白牡丹,素有“牡丹王”之称,已被《中国牡丹全书》收录,被全国牡丹协会赞誉为“天下第一牡丹”。因其生长年代久远,并有颇多神奇之处,当地百姓又尊称她为“牡丹仙子”。  近来,牡丹景区在以往设施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新修了几座与之相称的亭台楼阁,以供游人一睹牡丹芳容,应景生情,细品着美丽的传说犹如身临其境。  

隰县小西天

隰县小西天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游记》里,黄眉怪虚设小雷音寺,寺内诸佛、什物全都与取经目的地雷音寺相同,以诱唐僧师徒上当。那临汾的“小西天”是不是偷了黄眉怪的创意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小西天原名干佛庵,寺内塑天官仙界,天门题“道入西天”,并区别于隰县城南的大西天佛寺,被称作“小西天”。另外,小西天上院——全寺的精华,正殿大雄宝殿里诸佛端坐,十大弟子、八大金刚、四大天王、十二乐伎、人面飞天、神鸟等各种佛教人物、故事都在殿内,俨然一副仙宫佛国、西天“极乐世界”的景象。所以,单从这两点来看,黄眉怪就可以起诉临汾小西天剽窃创意了。传说:在远古之时,有一对美丽非凡的凤凰遨游天下。一天飞经这里时,被下面的山水景色迷住,回环飞翔,留连不去,其中一只观景入迷,竟撞在山上跌落下来,变成了一座形似凤凰的山峰。小西天便耸立在这凤凰山顶。  地址:临汾市隰县城西北1公里凤凰山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357-7322210  开放时间:  07:30-18:30(3-11月);08:00-18:30(12-4月)。  门票信息:  门市价:40.0元

浮山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天坛镇 浮山博物馆 浮山老君洞 浮山清微观 浮山龙角山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桥北遗址 浮山文庙大成殿
响水河镇 浮山老君洞 浮山清微观 浮山龙角山 浮山博物馆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桥北遗址 浮山文庙大成殿
张庄镇 浮山老君洞 浮山清微观 浮山龙角山 浮山博物馆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桥北遗址 浮山文庙大成殿
东张乡 浮山老君洞 浮山清微观 浮山龙角山 浮山博物馆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桥北遗址 浮山文庙大成殿
槐埝乡 浮山老君洞 浮山清微观 浮山龙角山 浮山博物馆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桥北遗址 浮山文庙大成殿
北王乡 浮山老君洞 浮山清微观 浮山龙角山 浮山博物馆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桥北遗址 浮山文庙大成殿
-乡 浮山老君洞 浮山清微观 浮山龙角山 浮山博物馆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桥北遗址 浮山文庙大成殿
米家垣乡 浮山老君洞 浮山清微观 浮山龙角山 浮山博物馆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桥北遗址 浮山文庙大成殿
寨圪塔乡 浮山老君洞 浮山清微观 浮山龙角山 浮山博物馆 浮山天圣宫古遗址 桥北遗址 浮山文庙大成殿

浮山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