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蒙牛工业旅游区 | 蒙牛工业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99年8月,随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荒地上成立,内蒙古旅游业又增加了一个亮点—工业旅游。通过在生产车间设计参观通道等方式展示蒙牛牛奶、冰淇淋、酸奶、奶酪、奶粉等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的生产、加工到成品的全线生产流程,从而展现蒙牛企业文化,让广大的消费者了解蒙牛,信任蒙牛,热爱蒙牛。 蒙牛工业旅游区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冰淇淋生产线。蒙牛液态奶生产线和企业文化对游客最有吸引力。建有全封闭游览通道,有专职导游负责游客的接待、讲解和管理工作。 旅游区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调研)基地、自治区优秀旅游景区、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工农业旅游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先进单位(见下图)。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李克强、-、李源潮等国家领导人均来公司视察。2004年8月2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来公司,为蒙牛工业旅游“把脉”。2004年,公司策划并开展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旅游活动——“体味自然之旅,蒙牛邀你草原游”万人游活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2005年蒙牛工业旅游在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各级政府以及全国乃至世界广大消费者的关心下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做好游客接待工作,公司最初设总裁办公室综合管理部接待处,设3名员工,主要以政府视察、投资考察等接待工作为主,随着公司的知名度的提升,2003年成立了蒙牛公司旅游部,拥有数十名员工,蒙牛工业旅游逐渐走向专业化道路,接待游客能力达50多万人次,并在2009年更名为旅游接待中心,建成了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讲解接待队伍,拥有英汉、蒙汉等双语讲解员,接待外宾的能力得到政府外办及外宾的一致认可。 开放时间: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6:00 停车场信息:内蒙古蒙牛工业旅游区设有自己专用停车场,面积3万多平方米,管理规范,设施齐备。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
盛乐博物馆 | 盛乐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我国首座鲜卑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盛乐博物馆,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古城遗址东侧,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58平方米。博物馆分为盛乐古城春秋史、鲜卑民族历史与文化、小板申东汉壁画墓复原陈列展等3个展厅,向人们集中展现了鲜卑这个北方游牧民族历经14帝140年的辉煌历史。公元260年前后,鲜卑族拓跋部落迁居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公元386年,拓跋氏正式建都盛乐,史称北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经历南征北战,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 |
东山书法艺术园 | 东山书法艺术园 东山书法艺术园坐落于和林格尔县城关镇宝贝河南岸大南山旅游区,占地面积 500 亩,总投资 1000 多万元。集书法篆刻、剪纸、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是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型文化主题公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目前内蒙古地区最大的书法公园。 东山书法艺术园由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与0和林格尔县委、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共同创意、设计、建设的精品工程。是和林县迎接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重点建设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它的建成将成为和林县文化建设新的重要标志。 它的总体布局由山门、印章园、十二生肖园、百家姓、九曲芍药等部分组成。东山书法艺术园题字由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范曾先生题写。园门的设计理念源自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三”即“三才”、“三光”。三才者即天、地、人,三光者即日、月、星。意思是说,世界太大了,而人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来改造世界。三种元素由中国结连接,象征无穷的智慧、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园门-“东山书法艺术园”七个字由国内著名书画大师范曾题写;蒙文题字由著名蒙文书法家朝洛蒙书写,蒙汉文书法同时出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园门正中有一方汉印,-“盛乐”二字。“盛乐”是北魏的都城,意喻昌盛、欢乐。“盛乐”这方汉印表达了和林格尔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园门上的浮雕是古老游牧民族鲜卑族崇拜的图腾——鲜卑兽。这种神兽既像马,又像牛,很像现实当中的麋鹿,不同的是鲜卑兽吻上有角,背上长翼。传说当年鲜卑人南迁时在大兴安岭迷了路,又遇上了大雾,眼看就要困死在大森林里,此时,一头神兽从天而降,带领他们走出森林,平安到达南方大泽,因此这头神兽成为鲜卑人崇拜的图腾。 东山书法艺术园的建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不进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观赏品味书法真谛的园林,也为当地居民开辟了一处清新典雅、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场所,更为和林县旅游业增添了展示书法艺术与和林历史文化绝佳的旅游景点。它的建设功将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
盛乐百亭园 | 盛乐百亭园 亭者,民之安定也。亭,这种形式多样的园林小品经过千年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已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安定祥和的代名词。百亭园,汇聚百座华夏名亭,让您不必东奔西走访天下,即可领略天下名亭的风采,感受中华亭文化的丰富内涵。亭者,停也 盛乐百亭园,坐落于和林县城关镇南宝贝河畔的群山之中。这里山岭拥翠,沟谷环绕,天设地造一方宝地,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园区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由国内外著名旅游和工程技术专家精心设计,山西、湖北、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古建、石活等工匠人精心制作,因势筑园,就势造景,高标准高质量建造的生态精品工程和大型历史文化园区,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内蒙古中部一处旅游胜地。 盛乐百亭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都城“盛乐”冠名,以“百亭”立园,盛乐百亭园是2000年7月开始建设的。根据全园的总体规划,拟建中华钱币坛、百亭园、宗教文化园、盛都宫阙、儿童乐园、成吉思汗行宫、西洋管窥、生态观光园八个景区。目前已完成中华钱币坛、百亭园、宗教文化园部分等三个景区,以及山门、218级台阶,文化碑墙,厅苑,人工湖等工程,控制面积达8平方公里。园内种植有65个品种,200万株树木,满园尽是绿色的音符。 2003年12月,盛乐百亭园被《中国文化报》命名为“中国最大的亭文化景观园林”。 |
白二爷沙坝保护区 | 白二爷沙坝保护区 白二爷沙坝保护区位于和林格尔县南35公里处209国道旁,距呼和浩特市75公里。地处浑河与古力半几河之间,该旅游区是全国闻名的治沙造林成功典范。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滚滚的沙漠,经过艰苦治理,12万亩沙漠已变成绿洲。如今,旅游区内林荫蔽日、湖水涟涟,度假村内旅游设施齐备,成为一处旅游避暑的绝佳之地。 白二爷沙坝属典型的丘陵沙区。海拔高度1100至1400米,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降水少且集中,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5.6度,年降水量391.6毫米,蒸发量2340毫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白二爷沙坝过去是和林格尔县最境内风沙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1982年起,时任县长的云福祥同志亲自率领120名青年组成的专业队,十几年如一日艰苦创业,鞠躬尽瘁,使8.5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和3.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造林种草保存面积达12万亩。其中乔木4.3万亩,灌木5.3万亩,人工和封育草场2.3万亩。植物种类多达100多种,为中国乃至世界树立了治沙典范。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管护明显加强,使白二爷沙坝的林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生态环境得以较大改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逐年丰富,林草覆盖度达85%以上。 |
唐代单于大都护府遗址 | 唐代单于大都护府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所谓单于大都护府,就是统领漠南突厥族所住地区府州的首府,是漠南突厥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唐王朝在今和林格尔筑城,设立了云中都护府。遗址至今清晰可见。城墙用土夯筑,残存最高的约5米,外城平面略似菱形。东墙长1750米,西墙长1200米,北墙长1250米,南墙已被宝贝河水冲刷,残长500余米。现在东、西、北三面还可看到城门遗址和瓮城遗址。外城南部有内城,俗称皇城,略呈方形,每面长约500米。城中文化堆积层以内城为最厚,其中有大型建筑的台基,地表还残存有石柱础,并有密集的碎砖瓦和陶次片。从地表调查看出,这座城是唐代在东汉、北魏时期旧城废墟北部建筑起来的。唐代以后的建筑物又迭压在内城中,形成了3-5米厚的文化堆积,有的凸出地表约2-3米。早在解放前这里就出土过唐宝历二年(公元820年)撰刻的“唐振式节度使单于大都护张惟清德政碑”等石刻。 |
祥云鱼村 | 祥云鱼村 祥云鱼村位于和林县盛乐镇克略村,是和林县最早开展农家乐的经营企业。占地面积 500 亩,距离呼市 36 公里,是一家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可接待中、低不同档次客人食宿。 祥云鱼村于 1998 年 7 月开业,累计投入 50 多万元。水、电、排污、排水等设施齐备。现建有鱼塘 360 亩、蒙古包 10 座、草地 40 亩。游船 5 艘。可同时满足 130 人就餐, 100 人住宿,以经营全鱼宴、蒙餐、农家菜为主要特色。 旅游项目有垂钓、骑马、采摘蔬菜、烧烤、娱乐等活动,农家的质朴与好客,远离喧嚣都市的恬静与安闲令你耳目一新。祥云鱼村将是您最好的选择。 正在建设的土默川农家院将以农家土炕、传统农具展示为主,体现原汁原味的农家风情。 |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为文化旅游景点。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和林格尔汉墓位于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的一座土山上。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三耳室,全长约20米。墓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50多幅,榜题250多顶。这是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所见榜题最多的汉代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出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多民族居住地区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面貌。 从壁画内容及榜题得知,墓主为东汉王朝派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使持节护乌桓校尉。 壁画内容有反映死者的仕途经历,以及升迁各任时的车马出行图;有死者历任官职所在城市和府舍的官府图;有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饮宴、舞乐、百戏等描绘;有反映东汉时社会生产活动的场面,如农耕、庄园、牧马、放牛等图;有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如少数民族的装束、发式、相貌,以及祥瑞图和一些圣贤、忠臣、孝子、烈女的故事图等等。 |
南天门森林公园 | 南天门森林公园 |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城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城北12公里,是汉至唐代的故城遗址。 城址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1550米,南北长2250米,总面积约349万平方米。城门、瓮城、角楼以及建筑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内街道依稀可辨。城址平面分三区。南区现存东墙南段和南墙;北区现存东墙、西墙、北墙和西南墙;中区现存东墙和北墙,可能是辽金元时期的城址遗存。城外发现了数十座汉唐墓葬,获得了丰富的实物遗存,其中北魏镶嵌宝石金猪佩饰、唐三彩鹦鹉提壶以及北魏和唐代壁画墓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及其出土遗物为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历史地理以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
前夭子水库水利风景区 | 前夭子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前夭子水库水利风景区 |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 |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称。它位于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内,水面面积32平方公里,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盛产草、鲢、鲤、鲫、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蟹。湖面芦苇荡内繁衍着各种鸟类,凌空起飞时盘旋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碧水青山相映成辉,组成一幅十分壮观的图景。 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西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东距呼和浩特市区60公里,西距包头市80公里,呼包高速、110国道、京包铁路横贯东西。哈素海与大青山之间的广阔草场,历史上称为敕勒川,是北魏民歌《敕勒歌》所描绘的地方。景区内拥有“阴山、草原、湿地、湖泊、温泉、气候”等多种资源优势,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以多元融合的北方游牧草原文化为主要脉胳,构建以“草原文化休闲度假”为导向的旅游产品体系,将敕勒川文化产业园逐渐打造成为以“草原、文化、生态湿地”为特色的旅游度假目的地。旅游区规划建成“三园三区”。三园包括草原文化产业园,草原休闲博览园,草原湿地公园;三区包括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区,休闲牧业产业示范区,休闲渔业产业示范区。 草原文化产业园以蒙元文化为主题,主要项目包括包括蒙元文化主题大门服务区、蒙古利亚数字博物馆、成吉思汗大剧院、草原部落、圣主坛广场、草原自驾车营地等。 草原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为哈素海。哈素海原为黄河故道,面积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湖内鸟类、鱼类品种众多,湖面芦苇呈片状生长,景色优美。草原湿地公园主要有烟波渔歌、水鸟保护区、湿地芦苇保护区、海岛生态观光区、哈素海水资源保护区等5大观光区域。游客可以选择水上和环湖两条动线参观游览,还有各种丰富的环湖及水上休闲娱乐项目。 草原休闲博览园的项目以温泉养身、休闲度假为主。其中,已经开放的项目有哈素海国际风情水都欧式大门、哈素海码头、哈素海风情水街等,即将开放的项目有天鹅堡温泉养生中心、天鹅堡温泉度假酒店、戏水乐园、海上田园度假中心等。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
呼和浩特大召寺 | 呼和浩特大召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归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万历八年(1580)寺成,因供奉银佛像,俗称银佛寺,蒙古文史籍中有称“阿勒坦召”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1),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琉璃瓦。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释迦牟尼像前有一对金色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作双龙戏珠状。殿前汉白玉方形石座上,有明天启七年(1627)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首仰视,形象别致。召庙内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及九间楼等建筑。寺前原有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被誉为“九边第一泉”,并将此5字雕成匾额,悬挂在山门上。 大召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座北向南,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九间楼、厢房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三绝”。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此外,大召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巨幅唐卡、108部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也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景观。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的转世规定。 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教寺院。由于召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银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庙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召、乌素图召、巧尔其召等。大召有三绝:银佛、龙雕、壁画。 大召,藏传佛教寺庙,是呼和浩特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最广的寺院之一。又称“银佛寺”0三世曾在此主持了银佛的“开光法会”。大召始建于1578年(明万历六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其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佛殿,九间楼以及东西配殿组成,是呼和浩特市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 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庙形制,其余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的式样而建,大殿内供奉有一座银铸佛像,所以又有“银佛寺”之称。大召内还收藏有众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
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 | 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川县,距呼和浩特市27公里。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园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怪石林立,飞瀑滚玉,林密草深,遮空蔽日,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许多野生动物的快乐家园,有斑羚、梅花鹿、狼、狐狸,青羊,啄木鸟、百灵等。自然景观有顽石潭、三叠瀑、小峡谷、水帘洞、一线泉、瀑布泉、飞来石、莲花峰、双驼峰、松鼠峰等。还有避暑山庄、饭店、游泳池,溪流小桥,蒙古包群、888级台阶等旅游设施。这里自然美独树一帜,也以其曾是古代王公贵族的狩猎区,神秘地吸引着广大的游客。 每年6月至10月,是哈达门高原牧场最佳旅游时期。这里的夏天,广阔的-郁郁葱葱,泉瀑淙淙,空气清新,是避暑的好去处。金秋九月,景区是一幅绚丽的五花山色,是一幅令人心醉的油画。冬天茫茫白雪,大地冰封雪裹,远山松枝银花怒放,更具高洁。在这里,不仅可以与狍子、梅花鹿、獾子、斑羚、狼、狐狸、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还可领略游牧民族的风情习俗。 园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原始白桦林,白桦次生林,华北落叶松和灌木及大面积的人工油松林郁郁葱葱,生长茂盛。覆盖率大百分之82.5。没有森林的山坡上,牧草丛生,鲜花盛开,密密匝匝的花草,将整个公园染成翠绿。 |
大青山太伟运动休闲度假村 | 大青山太伟运动休闲度假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太伟滑雪场位于内蒙古、太伟高尔夫球场内,距市区仅20分钟车程、距白塔机场8分钟车程,整个滑雪场占地约16736㎡,雪道约500米,滑雪场朝阳、背风,春夏鸟鸣涧幽,秋冬和风煦日、暖意融融。特殊的气候使这里的雪呈规则的颗粒状,更易于获得良好的滑雪感受。当降雪量不足时,雪场备有足够的造雪设备进行人工造雪,以保证最佳的滑雪厚度,太伟滑雪场是内蒙古西部最大、风光最美、配套设施最全、交通最便利的旅游滑雪场。 雪场拥有先进的娱乐设施和满足不同层次滑雪爱好者的功能分区。雪场拥有4条拖牵,能同时容纳500人滑雪。雪场备有普通雪具500套、高档雪具200套、雪圈50个、单板10副、雪地摩托5辆。在功能分区上,有适合儿童游玩的儿童戏雪乐园,初学者游戏的愉悦冰雪道,家庭活动的冰雪家庭乐园,初中级教学区、单板滑雪区、自由娱乐区、雪地美味享受区、冰雕欣赏区、雪雕留念区。在配套服务设施上,雪场采取全程电脑刷卡消费系统,VIP储物柜、品牌雪服销售区等。此外,雪场还拥有500个停车位、120个座位的高档快餐厅、14间五星级豪华客房。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