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那贵樱花园 | 那贵樱花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那贵樱花园位于邕宁那贵坡,总规划占地面积约3000亩,是以打造中国品牌为总体目标,以打造“农业+民族+特色+旅游+度假+互联网”的国家级综合示范村为发展战略,以打造2.5天周末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国内知名度假区,以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载体的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政策精准扶贫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有四季花海观赏区,总规划种植面积约100亩;樱花种植区,总规划种植面积约500亩,目前已完成种植200亩,栽种早樱、晚樱、中国红、关山樱、单瓣、重瓣等10多个品种,观赏季可达3个月以上;QQ农场区,总规划种植面积100亩;蔬果采摘区,总规划占地面积100亩,以种植有机果蔬为主;综合休闲娱乐区,总规划占地面积约300亩,规划有蒙古包、婚礼草坪、卡丁车等;旅游度假农场区、霍比特部落、房车集中营等。 那贵樱花园开园以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第一产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发家致富。(景区供图) |
南宁顶蛳山遗址 | 南宁顶蛳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顶蛳山遗址"遗址地处邕宁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整个山丘呈椭圆状南北延伸,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被列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国家大遗址展示中心之一,作为中国史前文化中一种独特文化类型的代表以奇特肢解、屈肢葬式,完整的陶器,层次清楚的文化序列令中外著名考古专家为之迷醉。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 奇特的人文景观,是五彩斑斓的旅游业中一枝招蜂引蝶、独具魁力的奇葩,是人们了解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古文化遗址,更蕴蓄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充满着诱人的神秘色彩。众所周知,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文化遗址使人们了解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人类的生活情况,那么,你走进距今约6000年的邕宁县的顶蛳山文化遗址,同样可以了解广西古人类的生活情况。 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顶狮山遗址,位于邕宁县蒲庙镇新新行政村九碗坡自然村东北约1公里的顶狮山上,属色江支流八尺江右岸第一阶地,八尺江与清水泉交汇处的三角嘴南端。现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广西目前保存状况最好的贝丘遗址之一。1997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队、南宁市博物馆联合对顶狮山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500余平方米,共发现三个阶段的文化堆积。目前已发掘出一大批石器、石滩、蚌器、陶片、古人类遗骸等遗物,并陆续发现了牛、鹿、象、马等多种动物遗骸,同时有古斧、骨游等文物。新近又发现了墓葬140多座,墓内保存有非常完整的古人类遗骸化石180多具。这些墓葬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其中有单人墓,也有合葬墓,最大的合葬墓已挖掘出13个人体的骨骼。这批墓葬中,人骨保存状况较好,葬式为屈肢葬和肢解葬,其中肢解葬式前所未见,体现了独特的墓葬习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如此令人神往,蕴含富厚而又扑朔迷离之地,谁都会追思先人,发幽幽的怀古之情。 在顶狮山,人们还发现了大量的螺壳和骨头,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遗址地点所在的新新村一带曾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清水泉中有一条巨龙,这条巨龙长九千九百九十九大,它的存在,给周围村庄带来了幸福和吉祥。后来,巨龙老了,它从清水泉来到八尺江边,盘在那里再也走不动了。于是附近村庄的村民便上山打猎,到河里捞河蚌螺狮,供巨龙为食。不久,盘在江边的巨龙死去了,成了一座山,这就是今天的顶蛳山。老人们说,顶蛳山上有那么多螺壳,就是当年巨龙吃后丢下的;顶蛳山上有那么多兽骨,也是巨龙食后留下的。此外,整座山到处露出磷峋怪石,那就是那条死去的巨龙的龙骨。实际上,贝丘就是生活垃圾,是人们抛弃的各种古遗物。由此可见,这里,曾经集中生活过多少古人呀!诗人刘希宁咏顶蛳山遗址的诗感慨良深,诗曰: 顶狮山上吊先民,沧海桑田感慨深。 投石举竿驱虎豹,茹毛铁血度晨昏。 千层贝壳千层宝,百件残陶百件珍。 邕邑谁言无胜迹,狮山遗址任歌吟。 顶狮山遗址是建国以来广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对研究广西和整个南宁地区原始文化类型。内涵、发展序列以及对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顶狮山遗址已成为原始文化序列中第一个以广西地名命名的原始文化类型一“邕宁县顶狮山文化”。 蒲庙镇 蒲庙镇系邕宁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八尺江与邕江交汇处,距南宁市中心15公里,是全城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249平方公里,邕江环抱蒲庙街,飞架河两岸的蒲庙大桥是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镇辖17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3.1万人。蒲庙镇交通便利,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工业逐步形成以造纸、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有了初步的发…… 详细++ |
那莲戏台 | 那莲戏台为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 那莲戏台 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位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该戏台落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座东向西,东距八尺江约200米,西隔大榕树与北帝庙相对,南北两面附住民旁。据调查考证,该戏台始建于清乾隆58年(公元1783年)。主要由表演舞台和后台所组成,戏台用石条彻筑台基墙高出地面1.35米,表演舞台用木板拼成;台面与屋顶高约6米,其后侧有内柱两根,左右各面有檐柱三根,均是围径70cm的圆木柱;柱基是石鼓,无砖墙护用,舞台后面两侧有小门与后台相通,后台三面用青砖石英钟块砌筑;屋面铺盖青瓦、琉璃瓦筒、滴水、正脊中间饰一葫芦形雕塑,高约20cm,垂兴两面三刀端饰鳌鱼,屋梁架上各种花纹图案。该戏台历来是当地文化娱乐的表演场所,整个建筑结构具有民族特色,这对研究地方古代建筑和戏剧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
那蒙坡 | 那蒙坡是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新江社区的一个自然坡,距城区政府所在地18公里,村坡山环水绕、绿树葱葱,风光秀丽、进村道路平整,交通便利,民风淳朴,院落整洁,壮民族文化、知青文化和嘹啰山歌独具特色,同时还有对越自卫还击战争驻军历史遗迹。该坡民居以知青湖和那陆湖两大水域为中心,依据岭南典型的丘陵地势分别聚合为5个自然空间,错落有致,层次感极强。 自2014年那蒙坡作为邕宁区的综合示范村建设以来,那蒙坡村容村貌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树掩映中,隐藏着一个岭南传统民居与徽派建筑风格完美融合的醇美山村;以知青湖、那陆湖两大水域为中心的两万平方米环湖亲水景观优美;两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已建成并对外开张迎客;廊亭水榭玲珑精致,村坡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一个散发着浓浓乡愁的乡村旅游区已然建成。 |
邕江大桥 | 邕江大桥是南宁市区段的第一条大桥,于1964年7月15日竣工落成,结束邕江南宁市区段的轮渡历史,为中国最早采用闭口薄壁杆件理论设计的一座悬臂式钢筋混凝土箱型薄壁城市桥。 邕江大桥桥型为t孔悬臂式钢筋混凝土箱型薄壁结构,两端跨径为45米的单悬臂梁,中间5孔跨度各长55米,采用23米中间挂梁的双悬臂梁,桥全长394.6米,桥宽2×3+18米,上部结构的横剖面由两组独立的三室箱梁组成,两组箱梁之间用简支板支承于箱梁的悬臂上,在墩台处设置刚接的连续横隔梁,其余的横隔梁均为简支,用以支承煤气、水管管道,下部结构北岸为埋置式桥台,南岸为U型桥台。 |
新江桥(皇赐桥) | 新江桥(皇赐桥) 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位于邕宁区新江镇新江街北端。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该桥为蒲庙至百济的交通要道,横跨新江河,是一座五拱大桥——皇赐桥(又名新江大桥)。据碑文记载:该桥鼎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由邕武生例授卫午总勒授武略骑李翘然(公元1784——1843年);慷慨乐助,为民造福而独捐资所建的,历经一百五十多年仍完整无损,1974年在修公路对于桥面铺盖砂石新建水泥拦杆。桥东端的路旁树立五块石碑,整个石桥全部用大沙石砌成,设四墩五拱,其中两面端石拱略底于中间三拱,并依江边地形而建,有得于防洪排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雷婆岭石刻 | 雷婆岭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婆岭石刻 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位于邕宁区镇龙乡那蒙村东面雷婆岭北。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雷婆庙摩崖石刻位于邕宁区镇龙乡东面的海拨209米的雷婆岭上,那蒙西南1公里,周围是山岭,石刻主要在雷婆岭顶北面的大裂隙内。裂隙长约50米,高约7米的两侧岩壁上,附近有铁灵树,榕树,樟树等。据《雷庙碑记》载:每逢五月初五,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乘兴而游乐。同时,进行有关道教礼事活动,事后便在摩崖上刻石留念,这种活动始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一直延续到至今,石刻所反映的多数是赞誉风景,亦有歌公颂德等内容。如“胜似桃源”、“名山仙洞”、“德著明峰”、“道大德宏”、“坪岭围歼塞敌胆,汉林鏖战破妖园”等等。该石刻面积约有350平方米,共计43幅,最早的是清嘉庆已卯年(公元1819年)刻的延续下有道光,直幅,圆幅,扇形,对联式等。其中横幅占90%,最大一幅长3.18米,宽1.24米,最小一幅是圆形,直径长0.46米,有正楷、行书、魏书、隶书等字体,最大字体是53×49cm。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徐汉林烈士陵园 | 徐汉林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徐汉林烈士陵园 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代。位于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西南约400米的盘古山顶。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徐汉林墓位于新江镇汉林树的盘古山顶座面向北,这是原县民政局于1957年拨款,把原葬在企沙山的汉林墓搬到盘古山顶的。该墓于1965年改用钢筋水泥结构,成土圆形,底部周长10.25米,高难度1.8米,墓碑高难度2.2米,宽1.2米,厚37cm,碑文为楷书;写徐汉林……等23位烈士之墓,墓北20米是徐汉林六角纪念亭(水泥结构),再顺台阶往下半山腰(即台阶左右)是两面间徐汉林纪念亭(砖林结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灵龟山 | 灵龟山 灵龟山位于南宁市邕宁区北部,坐落在蒲庙镇和合村的邕江南岸。 传说一千多年前,一只巨大的神龟自北而来,准备到南海去过着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路经于此,发现此地风景秀丽宜人,便留恋不舍,最后化作龟山。灵龟山,犹如一只大灵龟伸出巨头浮在江边。灵龟山与滔滔邕江,情似长蛇绕灵龟,恰如龟蛇戏水或龟蛇守大江。巨大的龟背,又似一大金完宝摆在邕江之滨。站在0、龟背远眺,可览群山郁郁葱葱,山川连绵层叠不断,只见邕江来水,不见水去,此乃风水宝地。 灵龟山可开发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已纳入五象新区龙岗片区规划建设,在保持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前提下,是一处理想的,有待开发建设成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城市公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清水泉 | 清水泉 清水泉又名鸳鸯泉,分清泉和浊泉两处,两泉相距约100米,一上一下相偎依,清浊分明,实为奇观,故当地群众称为鸳鸯泉。 清水泉地处南宁市邕宁区政府驻地西南方向6公里处,与著名的顶蛳山贝丘遗址相邻。清泉水面积29997平方米,深20米,呈葫芦状,分上下两部分,中间有一长42米,高6米的堤坝隔开,余水流入八尺江。泉水碧绿,水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泉水涌出时,像烧开的水慢慢上涌。水质优良,口感好,水内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是城区市民和附近村民日常的饮用源泉,日供饮用水3.3~3.5万吨。每逢夏季,在清泉的下游天然泳场,众多市民在此游泳避暑。浊泉呈椭圆形,像一口锅由四周向下倾斜,水色常年橙黄,出水量较少,水位稳定。清浊鸳鸯泉边奇石连绵,草木芳香。两泉何时形成实难考证,曾引起不少国内外考古专家和各界人士的关注。清水泉是南宁市区内的一个旅游景点,极具开发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英雄水库 | 英雄水库 英雄水库位于南宁市邕宁区南部,库坝坐落在新江镇华联村委那花坡,距新江圩15公里,经县道进村道可到坝首。 水库于1957年9月开工,次年竣工,总投资54.4万元,集雨面积25.03平方公里,总库容2999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00公顷, 2004年有效灌溉面积230公顷,属中型水库。 库区环境得天独厚,一条延绵数十里长的山脉组成“英雄岭”,俯览犹似“黄莺狮子共同游,公鸡两面对岸啼”,库坝建在 “英雄岭”山脚而得名。库区情景有三百多处库叉形成湖中有湖,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景中有景的山水画。库区的千亩荔枝、龙眼等果树林木,与万顷碧水蓝天相辉映,在这青山绿水,有白鹭、野鸭、斑鸠等百鸟,嬉戏于林间,追逐飞翔于水面,好一幅自然生态美景,令人心怡神往,流连忘返。 景色宜人的英雄水库,是邕宁区待开发的旅游景点。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蒲庙大桥 | 蒲庙大桥为文化旅游景点。 蒲庙大桥 原名邕宁邕江大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的重点工程,列入国家交通部“八五”联合科技攻关项目。该桥位于邕宁区蒲庙彩虹南路,北接青秀区莫村彩虹路,西联邕横公路,与桂东南公路网衔接,是服务大西南出海大通道,发展广西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大桥为主跨312米的中承式钢骨拱桥。结构为两条平行的钢管铪箱型截面拱肋,肋宽3.0~4.0米,肋高5.0~6.8米,矢高52米,矢跨比六分之一。其跨度居当时世界同类桥梁之首。引桥为两组4×16米预应为U型空心板。全桥总长458.4米。桥面行车道12米,人行道2×3.45米,桥面总宽18.9米,纵坡2%。设计荷载:汽车一超20级;桂车—120;人群3.5千牛/平方米。设计洪水频率:P=1%。设计通航水位:H—71.46米。设计通航净高:250×10米。该桥由武警交通指挥部工程设计研究所设计;由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第二工程处施工;1993年1月开工,1996年8月竣工、9月通车,总投资6000万元。始名邕宁邕江大桥,2005年9月改为今名。 该桥结构新颖,技术含量高,采用一系列先进的设计、施工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桥型美观,桥身涂上多种颜色,光彩夺目,远看似雨后的彩虹,故把蒲庙建设路改为彩虹南路。此桥为南宁市区内标志性桥梁之一。在桥上,可览大桥雄姿和蒲庙美丽风光,令很多游人惊叹和流连忘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五圣宫 | 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古建筑。位于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团结街55号。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隶属邕宁区文体局。五圣宫位于邕宁区蒲庙镇银峰东面脚下,门前为蒲庙镇街道。据现存石碑记载始建于1743年,1794、1886年两次重建,其建筑为砖木结构,双层青砖琉璃瓦,分前后两座(进),两边均有侧室,并各有楼、侧门通道,后厅有北帝、龙母、天后、伏波、三界五座神像,故称五圣宫。其内外挑檐及墙上端均有浮雕和壁画,前厅顶脊雕有双龙戏珠和人物表演塑像,厅、室外檐边、顶分别有石狮及鲤鱼等雕塑。五圣宫的建筑工艺、美术技能均有独特之处,极具岭南风格。2004年11月又进行整体维修,于次年9月底竣工并开放使用,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办公地点,也是广大群众祈福思安的场所。 蒲庙镇 蒲庙镇系邕宁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八尺江与邕江交汇处,距南宁市中心15公里,是全城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249平方公里,邕江环抱蒲庙街,飞架河两岸的蒲庙大桥是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镇辖17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3.1万人。蒲庙镇交通便利,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工业逐步形成以造纸、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有了初步的发……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