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隆安龙虎山自然保护区 | 隆安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和屏山乡境内,地处北纬22°56'至23°00',东经107°27'至107°41'之间,距隆安县城35公里。具体范围为:东起龙尧村的龙垚、龙眉、陇穷,南接雅梨村的群圩,西至雅梨村的下良、底扎、陇连,北达新光村的陇亩、旧划, 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5.0公里。现有面积2255.7公顷,其中:核心区824.5公顷,缓冲区472.4公顷,实验区958.8公顷。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大明山山脉的北坡,是桂西南石灰岩山地东北边缘的部分。山峰海拔多在300至500米,最高峰龙山主峰海拔551.1米,谷地海拔200米。 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相对湿度较大。年平均温度21.8℃,夏季平均气温29.2℃(夜间26℃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3.2℃。年均降雨量1500毫升,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由于保护区内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1.5%,形成了地区性的小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保护区内岩峰林立,充沛的雨量使辖区内长年水流不断。保护区内绿水江发源于西大明山,与大新、天等两县的地下河系在屏山乡附近汇成地表水流,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经过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后流入右江。 1980年4月,龙虎山经隆安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定名为底隘天然药物保护区,由隆安县卫生局主管,初步划定面积为271公顷。1982年4月,更名为广西隆安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并成立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 1987年6月,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归口隆安县林业局管理,同年被列为自治区一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1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龙虎山被列为自治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01年元月,保护区管理机构--隆安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更名为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隆安雁江老街 | 不少外地人只知道雁江有蔚为壮观的利客游,有著名的孔明井,有平坦开阔的新街道,却很少有人知道雁江那风情古朴、可与杨美古镇相媲美的老街。 一走进那饱经风霜的老街,人们便会把它与外面极富现代气息的新街相比,有人说把老街称为小巷更合适些。进入小巷,你便会觉得里面是另外一个世界,小巷或弯弯曲曲直通幽寂之处;或笔直延伸下去,一眼望不到头;或巷中有巷,巷中套巷,巷巷相通而又巷巷各异;街街都各有各的名而又各有各的味:临江、富兴、仁慈、安宁……小巷内条石铺成的路面逶迤伸展,踩着那精心铺就的石街漫步,人仿佛是从遥远的明清时代走来。岁月的雨水将条石冲出了一条条细密的吻纹;浅浅的洼痕留着往昔繁华时期人们踩下的脚印;雨水有节奏的滑落声,仿佛是文人们吟诗作赋郊外踏青归来的“得得”马蹄声…… 老街外是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而老街除了那关于繁华的回忆,还多了一份清闲,安逸,巷陌深深,凉风习习,偶有白鸽扑扇着翅膀,立在屋脊上;孩子们那欢快、天真的笑声在这巷那街传来不得不令人感叹岁月的流逝时光的无情;女人们浓重纯正的雁江话,让你如沐春风,情长意绵韵味十足……街上人家多以灰墙青瓦的两层楼房出现,都是豪商巨贾留下来的繁华印迹,外面气势恢宏,屋堂色彩凝重,古香古色。路过部分宅门前,可以看到几个老人正在屋前的走廊上,石柱边,默默对弈、观棋;小巷深处,偶尔也会传来几声有板有眼的粤剧唱腔。 雁江老街紧贴着右江西岸,不少小巷就是起于河止于河的,河风穿巷而过,小巷浸润在湿润、清碧中,走在巷中,或傍于桥头,似乎人也儒雅了许多……不少外地人只知道雁江有蔚为壮观的利客游,有著名的孔明井,有平坦开阔的新街道,却很少有人知道雁江那风情古朴、可与杨美古镇相媲美的老街。 一走进那饱经风霜的老街,人们便会把它与外面极富现代气息的新街相比,有人说把老街称为小巷更合适些。进入小巷,你便会觉得里面是另外一个世界,小巷或弯弯曲曲直通幽寂之处;或笔直延伸下去,一眼望不到头;或巷中有巷,巷中套巷,巷巷相通而又巷巷各异;街街都各有各的名而又各有各的味:临江、富兴、仁慈、安宁……小巷内条石铺成的路面逶迤伸展,踩着那精心铺就的石街漫步,人仿佛是从遥远的明清时代走来。岁月的雨水将条石冲出了一条条细密的吻纹;浅浅的洼痕留着往昔繁华时期人们踩下的脚印;雨水有节奏的滑落声,仿佛是文人们吟诗作赋郊外踏青归来的“得得”马蹄声…… 老街外是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而老街除了那关于繁华的回忆,还多了一份清闲,安逸,巷陌深深,凉风习习,偶有白鸽扑扇着翅膀,立在屋脊上;孩子们那欢快、天真的笑声在这巷那街传来不得不令人感叹岁月的流逝时光的无情;女人们浓重纯正的雁江话,让你如沐春风,情长意绵韵味十足……街上人家多以灰墙青瓦的两层楼房出现,都是豪商巨贾留下来的繁华印迹,外面气势恢宏,屋堂色彩凝重,古香古色。路过部分宅门前,可以看到几个老人正在屋前的走廊上,石柱边,默默对弈、观棋;小巷深处,偶尔也会传来几声有板有眼的粤剧唱腔。雁江老街紧贴着右江西岸,不少小巷就是起于河止于河的,河风穿巷而过,小巷浸润在湿润、清碧中,走在巷中,或傍于桥头,似乎人也儒雅了许多…… 有的是昔日的繁华街道,靠着水路交通的发达,当时街上比比皆是豪商巨贾,于是雁江才有了“小香港”的美称。时至今日,尽管许多小巷已难有往日的繁华,大部分街巷仍旧老树生花,商意盎然。每逢丰收季节,街上便堆满了即将外运的水果、竹笋、香米等特产,沿街也停满了外来的货车,不明就里的人还误以为在搞展览呢。 美名远扬的雁江米粉、雁江粉利就是在小巷深处起源的,真可谓“货好不怕巷子深”哪。夏日时节,出来纳凉,游玩的人也不少,精明的生意人就在自家的门口支起一盏灯,或红色,或绿色,或荧色……有的也别具一格——伸出一二盏灯笼,再摆出一张小桌,围上几张小板凳,玉米粥、八宝粥、绿豆粥、凉拌粉……各种小吃任你挑,一碗两碗随你便,埋头吃上夜霄时,小巷深处会吹来阵阵凉风,惬意极了;初冬时节,在漫出红光的灯笼底下,“风雪”夜归人要上一碗馄饨,或一碗饺子,面对热气腾腾的夜霄,颇感家的幸福和温馨…… 当年在邕求学时,常去有名的中山路美食街吃夜霄,吃来吃去就吃不出家乡老街那味……如今,徜徉于街巷,举目左右,才感受到雁江小巷那独特的自然风味、精巧的艺术构思和老街的人文精神是如何浑然一体的。 雁江的小巷是雁江老街文化底蕴的一种深层流露,是一幅典雅且充满现代气息的小城风俗画,是城建艺术中一篇纯朴清新的乐章。 景区地址:南宁市隆安县雁江镇 |
榜山文塔 | “隆邑蝶城千古秀,榜山文塔尤雅优”。榜山文塔为隆邑八景之一,是隆安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件难得的瑰宝。 榜山文塔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座落于县城东面三公里处的东独秀山顶,蜿蜒曲折的右江在它的脚下盘旋而过。这里,江水、宝塔、蝶城相互映衬,协调组合,景美如画。对于此塔的建造,有这样几种传说:一是相传从县城往东了望,见到东独秀山露于乱岭之上,活像一只大虫,对着县城虎视耽耽,致使历任知县均任期不长。为镇好“风水”,知县褚兴周乃授意县绅发动仕民捐资建塔于此山之上;二是由于东独秀山能使那九村的人们笔杆尖,馋吃人,建塔其上象一枝笔尖直指天空,他们再无法为非作歹;三是东独秀山位于雁江下游,又低又矮,雁江的财富都随右江流入东海,因此,雁江绅民要求建塔,刹住风水,留住财富。塔建成后,每年以榜山书院的田产收入设宴祭塔,邀约县内才子名贤参加,故名榜山文塔。 文塔矗立于海拔二百零一米的东独秀山之巅,此山兀立于一片平畴和山村之中,山石嶙峋,傲骨铮铮,与周边的逶迤土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山麓绿树相拥,挨挨挤挤,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绿色基座;从山腰到山顶,各种灌木密密麻麻。沿着崎岖小道向上攀行,有时擦着枝叶而过,有时被迫往树洞里匍匐而行。 文塔直插云霄,肃然挺立。它由二十万块优质青砖砌成,塔高二十0八米,座东朝西,外观为六角形的三节塔,底层拱门与县城孔庙门遥遥相对,拱门两侧是一副对联,上联为:“榜山独占鳌人登甲第”,下联为:“文塔孤踞岭仕出英豪”,横额为“榜山文塔”。塔身外绘有彩色的龙凤麒麟,花草虫鱼,亭台楼阁及名人肖像,画面逼真,栩栩如生;塔顶上有个大圆缸,显葫芦状,中间竖一根铁棒为轴心,直径约十五厘米;塔内是八面形的六层楼,各层楼梯、楼板均用红彤彤的宪木装修;塔内一至五层分别架神台安置至圣先师孔夫子的肖像、观音菩萨及神主牌等不下七十樽具;每樽均具雕塑之能事,活灵活现,别具风韵;塔身墙厚,坚固无比。第一、二层墙厚度是一百六十五厘米,第三、四层是一百三十厘米,第五、六层是九十厘米,各层各面共开无框圆窗十个,窗口直径约七十厘米,人可入坐。塔外有一点七米高的围墙,门开东北侧,门联云:“天开龙虎榜,文运斗牛光”。 文塔坚固美观,堪称胜迹,游人经常络绎不绝。当你登塔观光,许多近况远景、山光水色尽收眼底;鸟瞰蝶城,高楼林立,极其雅致;俯视右江,心潮翻滚,浮想联翩;远眺雁江,云雾茫茫,胸怀坦荡;极目四方,乔建马鞍山,屏山大明山,联隆西秀山,平果九凝山尽收眼帘。真是登塔眺望,壮志凌云,舒及肺腑,心旷神怡。 榜山文塔自建造以来,历尽坎坷,屡遭罹难。塔上因无避雷装置,几次遭雷劈,所幸的是,破坏不大;抗战时期,日机狂轰蝶城,文塔也被作为袭击目标;土改时期,塔内菩萨神牌、雕塑肖像被作为封建遗物而被捣毁;孔子像在“文革”-中又被“-”作为四旧悉被砸碎。嗣后无人问津,年久失修,除第二层剩点楼板外,其余文物全被烧窃。 如今,榜山文塔虽经历代沧桑,但它雄姿尤在,依然屹立在东独秀山之巅,令行人驻足观望。每当人们看到榜山文塔,种种敬意就油然而生,那高大挺拔的塔身与蝶城众多的建筑物隔江相望,交相辉映,给美丽的隆安大地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景区地址:南宁市隆安县城东三里的东独秀山上 |
绿水江仙缘谷 | 绿水江仙缘谷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绿水江漂流的起源点,景区山清水秀、群峰叠翠、绿树葱茏、沟谷幽深、田园奇丽、野趣浓郁。阡陌纵横,青山翠竹 ,环境僻静优美,且冬季天气暖和,炎夏气候凉爽宜人,四季空气清新, 是十分幽雅和优美的避暑、度假之圣地。景区内岩洞、奇景上百处,集天桥、天坑、天窗、水溶洞等喀斯特地质奇景,山水洞天浑然一体,这些奇妙的自然景观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水溶洞是屏山乡最近发现的一个水旱栖结合而成的天然水溶洞。洞内温度长年保持在22—26℃之间,空气流畅,潺潺流水,洞壁、洞顶悬挂着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简直是鬼斧神工,清晨山顶云雾缭绕,景色十分迷人,被众多游人誉称为“水上人间第一仙洞。”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既美丽又充满神奇色彩。与各地相比,本景区具有各地所没有的特色:即神奇色彩是桂西南的一绝,是旅游和猎奇探险不可多得的一处胜地! 仙缘谷主要景点有古藤桥、剑石壁、翠竹堤、荷花池、桃花山、芭蕉林、仙行桥、炼丹洞、天灵洞、山灵洞、佛灵水溶洞。民间相传说南海观音菩萨在此地点化八仙即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等得道成仙。现在的景点就是当年的仙佛遗迹所化而成。天灵洞是在仙缘谷的峰巅之处,登上此洞口,清风徐来,似仙飘逸,回首一望,仙缘谷山水田林尽收眼底,尽入洞中,颇似尘世已远。佛灵水溶洞,水静风寂,似传说中的佛界天河,入洞即感心灵超脱,内有形似如来佛祖的分身坐像。洞中还遍布各个年代的钟乳石,千奇百怪。洞壁内数以万计的蝙蝠寄宿,一丛丛,一簇簇,若明若暗,电光照处,蝙蝠欲飞欲展,千姿百态,妙处别有洞天,人称“仙洞奇洞佛灵洞,千福万福多添福(蝠)”。 2010年绿水江仙缘谷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评定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景区也增添了农业种植园(B区)观光点及瓜果农业采摘区,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增添的农业种植园(B区)观光点主要有:油菜花种植区、向日葵种植区、荷花培植区、 芝麻种植区、桃花园、香蕉林、名贵树种育苗区、 葡萄园等农业观光点 历史久远的算是古藤桥,它原来腐朽的竹梁已经换了新的,很结实。但桥的石墩没有动过,据吞痕屯村民们说,村子有300多年历史,但似乎还没有石墩的年代久远,老人传下来说,石墩原来就有,几百年来只是换上桥面树藤,一直通行平安。 仙缘谷的地形就像一只大葫芦,绿水江从葫芦口流出,江两岸是茂密的竹林,竹林深处有人家。遁着潺潺水声,沿着弯曲的小路,就可以找到冒着袅袅炊烟的农家。此时,记者脑里浮现陆游的诗句“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正是绿水江仙缘谷里绝妙的写照。 景区地址:南宁市隆安县屏山乡 |
更望湖 | 更望湖,源头来自布泉河,是个季节性天然湖,位于布泉、南圩、屏山三乡镇交界处,确切地说,位于南圩镇四联村旧旺屯和南圩镇帮宁新旺屯附近。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是个“变脸湖”,她常扮演着“雨季的天湖”、“春季的麦场”、“夏季的牧场”。她以美丽、闲逸、静谧纯朴、和谐吸引八方游客。更望湖河床地貌复杂,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个湖段,上湖段地处新、旧旺的百驮(地名),河床地貌以平地为主,春秋时节,这里麦(三角麦)浪滚滚,微风吹拂,层层麦浪犹如碧波向你涌来;麦子扬花时节,白茫茫一片,置身其中,像是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塞北天国。这里有两个小泽湖,一般不枯水,因中下湖段先枯水,这里是主要的鱼聚区,是当地村民一年四季的“菜篮子”基地。中湖段地处柳更(地名),河床以土丘为主,枯水期,绿草如茵,成为天然大草场,是当地村民放牧的主要场所,亦是天然的足球场。近年来,这里成了节假日旅游爱好者自驾越野娱乐的好地方。下湖段,地处南圩镇帮宁村新旺屯及屏山乡文化村桐油屯交界处,河床以石林为主,石林错落有致,千奇百怪,形态万千。洪水期,上湖水流经望湖隧洞飞奔而下,下湖的地下河水喷涌而上,地下河的鲶鱼、鲤鱼、河虾随水而上,一夜间,下湖汇成一片汪洋,群山环绕着碧水,碧波荡漾,鱼儿欢跳,此时,这里是休闲垂钓的最好去处。如果你置身其中,会有“青箬笠,绿簔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更望湖属季节湖,水来得快去得快,短短几天就蓄满水,又短短几天跑得无影踪。冬季枯水时,村民在湖底种上三角麦。元旦期间,正是三角麦花开正艳的时候,放眼望去,星星点点白茫茫一片,置身其中,像是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塞北天国。若春风吹拂,绿色麦浪夹卷着白色浪花滚滚向你涌来,让你心旷神怡。更兼四周青山如黛,牛群散落,那种闲逸,那种静谧,令人忘记城市生活的纷扰。仿佛世外桃源、人间天堂。 据当地村民介绍,更望湖一年里呈现“雨季的湖”、“春季的麦场”和“旱季的牧场”三种不同的景色,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美,不同的神秘感。 每逢芥麦花开的季节、更望湖上万亩三角荞麦花盛开,甚是壮观,荞麦花就象一片片静默的雪花,悄无声息地覆盖在大地上,不动声色地滋润着大地孕育的生命。 目前,更望湖风景尚未被人开发,只在摄影爱好者和驴友间小范围流传,更保留了风景原始的淳朴美。被广大摄友誉为隆安最后的香巴拉。 |
绿水江漂流 | 绿水江漂流位于隆安县屏山乡境内,距南宁90公里,距龙虎山仅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绿水江漂流河段全长60.8公里,急滩中最高落差为4.5米,全程漂流时间3个个小时,沿江两岸茂林修竹,水质清澈,河道蜿蜒,既有急流险滩,又有平静湖面,既可以享受漂流的感觉,又可以欣赏溪河美景,整个漂流分两段,上一段河水比较急,一路漂下,可感受到千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漂流三分之一路程后,中间有一水坝,需要抬皮划艇过河,大家也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水坝上有当地的村民在那里卖当地的玉米和水,以及土鸡蛋,所以说大家在下水的时候最好带一些钱下去,可以在这里补充体力,当然如果你忘记带钱了,也可以用自己带的干粮换他们的食物,他们支持原始。 |
壮乡竹桥 | 壮乡竹桥 |
布泉古代崖葬 | 布泉古代崖葬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段神秘的崖葬习俗,这种习俗早在濮、越、巴、僚、汉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受其影响,隆安县也有过崖洞葬的现象,在元朝以后又神秘地消失了。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崖洞葬的起因、过程、结果等等,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是一团迷,这些年代久远的古迹更令人感到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在隆安县境内最早发现崖葬的时间在1917年,地点在都结乡龙民村布翁屯南约100米的岜岭半山腰上,该洞口离地面约40米,方向东北向。 什么是崖葬?崖葬是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也是风葬即露-的一种。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葬法,包括悬棺葬和崖洞葬。我县发现的崖葬属于崖洞葬,这种安葬的方法是将死者安放在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崖洞的洞口一带。在悬崖峭壁的下面,当我们翘首仰望时,一般是可以看见盛尸的木棺。对于这种放棺的洞穴,有时候要稍微加以修整,这主要是将洞的底部垒筑填平,或者加设木杠,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放置木棺。 1958年布泉街的郑以南等三个青年爬上那王崖洞找硝土(肥料),此洞深10米,宽四米左右,他们意外发现洞内放置木棺18副,棺下用櫶木来垫,呈八字形分两边摆放,八字头朝洞内,尾朝洞外。洞内有一副比较大的棺,内有两人合葬,两边的棺内是单人葬,棺木依次减小。由于当地有人向上级反映,1962年年底区博物馆的黄增庆前来实地考察,发现棺材及人骨已全部被推出洞外,堆于山脚下。棺材用整段圆木从中剖开,中间挖空四周留出子母口然后相合而成,工艺相当精细,严密到几乎看不出有缝隙。有些棺与盖前端突出13---14CM,微弯像牛角形的木柄,棺身的木柄向上,盖的柄朝下。据郑以南介绍,18副棺内骸骨大多只是一具,其中有一副棺材比较大,内装骸骨两具及六枚唐代“乾元通宝”、一块直径5CM、厚2CM的圆形松脂块,棺外放有几个瓷碗,别的棺没有陪葬品。棺的大小以人的骨架高矮而定,一般长67CM、宽34CM、高18CM,最小的象枕头一样大。 其他的崖洞葬里的棺材也是大同小异,陪葬品一般有“乾元通宝”、“开元通宝”铜钱(最早的是隋唐时期)、瓷碗、木制碗、铁制的砍刀、尖刀、长茅和贝壳等。此外再没有别的图形或是文字记载。 古代壮族为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棺木悬于峭壁上的岩洞中,是由壮族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所决定的。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壮族先民多是居住在岩洞里,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人死之后仍与活着的人一样进行生产与生活,同样要衣、食、住、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岩葬就和人类居住的岩洞联系在一起了。 广西崖洞葬延续的时间较长,时代最早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如武鸣两江镇英俊村岜旺屯的崖洞葬,出土人骨有8个个体,随葬器物有陶器、石器和玉器,没有发现铜器,人骨标本的碳-14测年最早为距今3650±95年。武鸣仙湖镇邓吉村弄山崖洞葬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陶器、石器、玉器和蚌器。 以后历经南北朝、隋、唐、宋、明,最晚到清代末年,广西都有崖洞葬,广西崖洞葬的习俗贯穿了各个历史时期。在广西实行崖洞葬的民族是广西的世居民族,最早的是越族,包括西瓯和骆越。后来是左、右江流域的乌浒人、西原蛮、广源蛮,都是壮族的先民。明清时代是东兰、平果、隆安等地的壮人,晚期也有瑶人。 隆安崖洞葬,源远流长,神秘面纱待揭开。从目前发现的陪葬的铜钱来看,崖葬应该发生在隋唐至元代时期,后来崖洞葬习俗又神秘消失,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得作以上的猜测。加上年代的久远,也许是使用岩葬的民族相继离开了他们原来聚居的地区,有的民族更是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所以这些千年的古迹还有待于人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仙缘谷景区 | 仙缘谷景区 |
峨山 | 峨山 |
渌水江漂流 | 渌水江漂流 该漂流线路位于屏山乡渌水江河段,漂流起点源自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上游6公里。全长约15公里,这一漂流段,犹如画屏,有皮筏相伴,有清泉入耳,有柔风轻拂。顺河道漂流,可以直通龙虎山。该河道河水时缓时急,源头至终点落差达106米。激流险滩处,惊险中奋力闯关,在这龙虎之景尽发各自的龙虎之威,而龙虎山的豪气无不令人有感于心,热情于怀。 江面平静处,静静的或坐或卧于皮筏上,任由清风吹拂,爽爽的,惬意于心。蓝的天,白的云,青的山,绿的水,思绪仿佛凝固,意念渐渐地模糊,感觉如同卧于故乡的老樟树下,扑面而来的既有两岸的花香,也有河中的水气,沁人心脾。经过4个多小时的漂流后,直接进入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三大猴群领地,届时孙大圣的徒子徒孙们将欢迎漂流者的到来。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屏山水溶洞旅游度假景区 | 屏山水溶洞旅游度假景区 |
布泉山水生态旅游区 | 布泉山水生态旅游区 |
青秀山 | 青秀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中心,坐落在蜿蜒流淌的邕江畔,规划保护面积13.54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6.43平方公里。青秀山群峰起伏、林木青翠、岩幽壁峭、泉清石奇,以南亚热带植物景观为特色,常年云雾环绕,具有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形成一个独特的天然休闲氧吧,素有“城市绿肺”、“绿城翡翠,壮乡凤凰”的美誉,是南宁市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之一。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198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评为南宁市“十佳旅游景点”,2014年11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西十佳景区”之一。青秀山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是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商贾、中外游客来邕考察参观和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科研科普为一体的著名风景旅游区,拥有迁地保护和园林造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园——千年苏铁园、独具热带雨林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雨林大观、全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兰园、富有民族特色的壮锦广场、青秀山友谊长廊;汇聚东盟各国国花、国树和南宁友好城市代表性雕塑的东盟友谊园;具有历史文化的状元泉、董泉、明代风格的龙象塔以及具有鲜明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棕榈园、芳香色艳的香花园、桃花岛等知名景点;还拥有佛教名刹——观音禅寺、水月庵以及别具异国风情的中泰友谊园等50多个景点,各具景观特色,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岭。古“邕州八景”之一。素以“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著称,因林木青翠,山势秀拔而得名。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风吹过时,发出海涛般的声浪,形成青山著名景观——青山松涛。 青秀山自东南连亘西北,与凤凰岭、铜鼓岭、凤翼岭相连,雄奇秀技,古树参天。山上有岩有洞,岩幽壁峭,泉水甘例。自宋开拓,建白云、万寿、独孤诸寺。有纪念御史王守仁在南宁办学之德,于崖壁刻“阳明先生过化之地”;有为董传策而筑的“洞虚亭”、“白云精舍”和“董泉亭”,后建有龙象塔、俩宜亭、盼鸥亭、浩浩亭、真经阁、竹味精舍、青秀山房、步云门、云天阁等亭台楼阁;还有海天一览、塔影凌虚、狮林、荷花伴月、翠屏飞瀑、子夜松风、泰青远眺、山间花港、古榕抱石、千步廊等风景名胜景点。是南宁的旅游胜地。龙象塔龙象塔矗立在青秀山顶上,俗称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征。 龙象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共有九层,后被雷电击塌了两层,抗日战争期间政府认为此塔是日机轰炸南宁的“航标”,就把它炸掉了。到八十年代中期重新修建。现在的龙象塔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塔有九层,高60米,塔基直径12米,有207级旋梯,为广西最高最大的塔。登上塔顶,可眺望远近一二十里的风光,南宁城景色更是一览无遗。 交通 1、在市内搭乘10路、34路、环城一线、环城二线公交车。 2、市中心朝阳广场搭乘前往青秀山的旅游专线车。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南路6-6号 传真:0771-5780792 电话:0771-55606620771-58289230771-5560687 |
横县九龙瀑布群国家森林公园 | 横县九龙瀑布群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九龙瀑布森林公园位于东距南宁118公里的镇龙山西麓,林区内古树老藤遮天蔽日,飞瀑流泉四季常流。 公园内水源极为丰富,共有狮子溪、平田溪、鲤鱼溪、九龙溪等五条较大溪流,终年流水不断,汇流成瀑,在园内形成大大小小共20多处瀑布,格局特色。 其中核心景区内有白龙出潭、群龙迎宾、双龙戏珠、紫龙相会、龙女吐珠、九龙入宫、飞龙朝泉、神龙庆殿、龙鼓响谭等九幅瀑布。 中心广场还塑有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广西最大的雕塑:百鸟衣飞天女神群雕塑像。 游览指南 上午观群龙迎宾、双龙戏珠、紫龙相会龙女吐珠、九龙入宫、神龙庆殿、龙鼓响谭、猴山戏猴、悠然湖戏水等。中餐景区内百鸟衣餐厅或自由烧烤活动,野炊。中餐后观游喷泉花园、百鸟衣广场观看广西最大塑像--百鸟衣群塑。观瀑布白龙出潭、飞龙朝泉等。小贴士:景区内空气潮湿,以防水服饰为佳。如遇雨天,请做好防滑措施。 交通 1、在南宁埌东汽车站乘开往横县的班车(7:00-19:00每30分钟一班),到县城后再转车前往九龙瀑布。 2、在华强路客运总站乘坐开往横县的班车,到县城转车往森林公园。或包车前往。 3、自驾路线(全程约136km):南宁(沿南柳高速公路)-->古辣甘裳出口-->露圩-->甘裳-->灵竹-->九龙瀑布群。 地址:南宁市横县镇龙乡 类型:森林瀑布河流 游玩时间:建议3-5小时 |
南宁民歌湖景区 | 南宁民歌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南宁民歌湖景区属于水域风光、游览观光型景区,于2009年11月28日由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建设,总投资约为15亿元。景区是南宁市环城水系的一部分,也是市中心最优美的环城水域风景带。景区水域贯穿南宁市琅东CBD,全长约6.8公里。景区游览项目包括水上游览、徒步游览、现代艺术酒吧街、广场活动、文艺表演等,配套有景区游客中心、大型地面地下停车场、特色餐饮连锁店、酒吧连锁店等,是南宁市极具魅力的新旅游景区之一。目前南宁民歌湖景区由南宁水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南宁水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旅游服务、水陆客运、游船经营、宾馆、餐饮、娱乐、广告业务、物业管理等。 游船观光 景区游船项目目前开发了六条线路,即:民歌湖-南湖精品游、南湖-民歌湖精品游、民歌湖-贤宾湖-民歌湖体验游、南湖-连通明渠-南湖体验游、南湖经典环湖及环民歌湖电瓶船、脚踏船自驾游。这六条游船线路汇集了南宁绿水双城的精华,通过乘船游览,带游客领略一幅五光十色、如梦如幻的水城画卷。 游船婚庆 景区新投入使用的豪华游船,不仅适用于高端商务型游船观光,也适用于举办婚庆活动,给予南宁婚庆市场注入新颖的活动形式。 演出表演 景区内有多个颇具艺术风格的广场,不定时开展各式各样的广场活动,游客可免费参与;另有两个表演舞台,一个露天舞台、一个室内舞台,节假日期间会有各种主题表演,露天舞台游客可以免费观看,室内舞台需要购票观看。 酒吧街 酒吧街由8个片区19栋主体组成,主景观依托内外湖和观景山的景色,将建筑虚实通透、山水一色的景观纳入眼底,里面汇集了国内外酒吧及休闲、娱乐的知名品牌,充分满足景区的商业、旅游、休闲娱乐需求,打造出南宁第一个酒吧文化区域。 地址:南宁市金浦路23号 电话:0771-5582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