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 >> 柳南区

柳南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柳州动物园

柳州动物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柳州动物园位于市航银路89号,因地名而命名。2003年5月30日,在原机场油库遗址动工建设公园,同年国庆节,公园休闲健身区建成并对游客开放。2005年7月28日,柳侯公园动物园整体搬迁到帽合公园动物园。2006年称柳州市动物园。  帽合公园内设休闲健身和动物观赏两大功能区。休闲健身区有健身广场、游乐场、度假山庄、樱花园、观景亭、观赏农苑等。动物园观赏区是半生态园区,园内有猛兽馆、小动物馆、百鸟园、猴山、食草动物放养区及动物表演场。  

都乐岩

都乐岩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都乐岩风景区位于广西柳州市南12公里处都乐村旁的山腹里,故名“都乐”。都乐岩并非一个岩洞,而是这里溶岩群的总称。它方圆二十公里,由十二座山峰、四十六个岩洞、两千一百亩绿地、一条三千多米长的清溪、四个人工湖和现代书法碑林组成。  都乐岩风景区位于广西柳州市南12公里处都乐村旁的山腹里,故名“都乐”。都乐岩并非一个岩洞,而是这里溶岩群的总称。它方圆二十公里,由十二座山峰、四十六个岩洞、两千一百亩绿地、一条三千多米长的清溪、四个人工湖和现代书法碑林组成。  历史变迁  1973年都乐岩洞被发现,柳州市人民政府极其重视,拨款对岩洞进行开发建设,于1974年正式对游人开放。1976年,科学工作者对都乐岩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在洞内发现了智人股骨和乳牙以及豪猪、熊、狼、马、鹿的化石,证明洞内曾有古人类或野兽居留,经过中国科学院鉴定,这些化石的原生物为5万年前的现生种类,为研究古人类活动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现陈列于洞外陈列馆内。在柳州市人民政府的关注和投资建设下,都乐岩风景区得到逐步完善,先后向游人开放了盘龙洞、通天洞、水云洞、乐寿岩、观音洞,修建了揽翠阁、咏石斋、怡宾楼、湖光山庄、龙珠湖、墨香斋、书山碑林等景点。  1990年都乐岩风景区被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柳州市园林局投资200多万元建新大门景区和亚热带植物景观区,风景区自筹资金建起耐荫植物景观区,1998年建都乐纪念林。景区内设有怡宾楼餐厅和湖光山庄餐厅,分别可容纳60人和150人就餐,另有13个商店分布在景区各处,便于游客购物。都乐岩1973年在柳州市南郊发现一处罕见的岩洞群,各个岩洞面积从1000米~2000平方米到3000米~4000平方米不等,洞内的钟乳石形态奇特,石质纯洁完整,石笋、石柱、石幔、石花触目皆是,有的气势雄伟,有的玲珑剔透、有的象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有的如珠帘帷幕、殿堂屋宇。  景点介绍  到20世纪90年代末为止,都乐岩共发现大小46个山洞。1974年柳州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重点开发了盘龙山上的三个洞,即盘龙洞、通天洞、水云洞,配以五彩缤纷的灯光,使洞内景观呈现出瑰丽神奇的光彩,洞景堪与桂林芦笛岩、南宁伊岭岩相媲美,且有自己的特色,被誉为“大自然奇幻艺术之宫”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年,这三洞对游人开放,合称“都乐岩”。都乐岩的洞内游程共768米,总面积6400平方米,洞与洞之间有盘山游道相连,著名的景致有“柳江放排”、“火炬迎宾”、“南海风光”、“山村晨曦”、“三姐对歌”、“鱼跃天窗”、“百兽闹林”、“都乐飞瀑”、“丝绸商店”等。其中盘龙洞游程300多米,有22个景点,著名景点有“火炬迎宾”、“南海风光”、“三姐传歌”等。通天洞游程100多米,有14个景,堪称稀世少有的大自然杰作“山村晨曦”即在此洞,这一洞景曾被制成立体图景在1983年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使许多宾客流连驻足,赞赏不已;水云洞狭长幽深,游程300多米,有17个景,其中“犀牛戏水”一景是三个洞中面积最大一处,宽20米,长200米。  石壁题字  山前路边榕树下的石壁上“天下都乐”四个大字醒目而有意味,那是著名艺术家赵丹先生1978年游广西都乐岩洞时所题。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市区乘9路公交即可到达  门票  入园5元,溶洞30元  开放时间  8:30-16:30  景点位置  柳州市柳南区南郊都乐村  

新圩村

  长期搁置在城市的"水泥格子"里,每日都在霓虹灯、荧光灯的照射下生活,人似乎变成了一个空壳,越来越渴望能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阳光雨露。其实,我们只要挪挪步,到一个离市区不到7公里的地方——太阳村镇新圩村,你就可以聆听潺潺的流水声,沐浴日光月色星辉,还可以品尝农家美味。在那里,你能找回生命的活力……   走进新圩村,远远就可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迎接我们的是村里的滚水坝。过去,这里只是一条小河,沿新圩村的水磨屯、新圩屯流入柳江。小河水源充足、常年不断。1960年,当时的新圩储木场筹建发电站,在新圩铁桥下游筑坝引水至水磨屯供发电,于1961年建成水坝。   建成的水坝坝面长约50米,整个坝高约20米,水深10多米,蓄水面积近2万平方米。大坝共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主坝。第二级为护堤,高约2米,主坝与护堤落差约7米。第三级为副坝,呈弧形,高约10米。护堤与副坝之间形成一面积约800平方米小潭,水深约2米。   因每一级都没有排洪道,因而水满则从整个坝面溢出,形成三级重叠瀑布景观,因而新圩水坝也被当地村民叫成新圩瀑布。   新圩休闲农庄  新圩瀑布的水源来:自两个源头,一是太阳村镇辖区几个村丰富的地下水,源头在四合、桐村一带;二是柳江县的龙怀水库。由于水流不断,坝内之水清澈见底,瀑布常年可以看到。   每逢雨季,河水充足,主坝瀑布像一群奔腾的野马,吼声隆隆、直泻而下,白浪飞溅、气势磅礴。 而到枯水时节,瀑布则像洁白无瑕的飘带,贴着坝面温柔顺势而下,汇聚在副坝上的小潭内,碧波粼粼,清澈见底。不时被太阳蒸发出的水汽烟雾缭绕,犹如置身仙境。每年春夏长出的野生莲藕莲叶浮于水面,一叶竹排轻轻荡漾。  继续沿路前行,一路上有10多家农家乐饭店,它们成为村民增收的途径之一。村民很会利用自然的优势条件,将这些饭店都建立在风景独特的地方,或是在竹林旁,或是在江边,或在山泉水旁。游人玩累了,可到这些农家小店品农家菜,观赏美景,享受闲暇。    再往前沿柳江河岸上行,翠绿的竹子沿岸而生,一片片依山而种的果园跃入眼球。走进其中一个枇杷园,此时,园内的枇杷树上已经结满了枝头。正在果园里护理枇杷的村民乐呵呵地说,还有10多天,这些枇杷就成熟子,游人可以进果园自己采摘,享受农家乐趣。  太阳村镇  柳南区太阳村镇位于广西柳州市西郊,素有柳州"西大门"之称。全镇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辖太阳村、新圩、百乐、山湾、桐村、上等、四合、和平、老房、西鹅、山头、文笔、长龙等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75个自然屯,157个村民小组。辖区聚居壮、汉、苗、瑶等民族,总人口近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4万人。 全镇耕地面积1778.34公顷,其中水田1010…… 详细++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柳州烈士陵园座落在市西郊,面积为638亩。柳州烈士陵园的前身是原羊角山公墓,始建于1955年,墓址在大龙潭公园的雷塘北坡。根据柳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了让先烈有一个更好的安息之地,让市民有一个良好的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场所,陵园于1995年2月迁建于柳州市柳太路18号,主体位于雷劈岭偏西南的螃蟹岭上,由生态停车场、纪念广场、烈士墓区、革命英雄纪念碑等依次抬升的几部分组成,陵园目前已完成了烈士墓葬区和辛亥革命纪念区、烈士纪念碑等主体工程的建设。  柳州烈士陵园革命英雄纪念碑,座落柳州市西郊海拔150米的螃蟹岭上,占地5000多平方米,于2005年10月落成。纪念碑坐北朝南,纪念广场可同时容纳2000人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概述了革命烈士为争取人类自由解放和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各个时期的丰功伟绩,以缅怀英烈,告慰忠魂,昭示后人。  柳州烈士陵园长眠着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的革命烈士454名,其中162名为无名烈士。  多年来,在自治区民政厅、柳州市人民政府、柳州市民政局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柳州烈士陵园在全面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褒扬先烈、教育后人”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阵地。2002年被评为柳州市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柳州市绿色环保教育基地和全区优抚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评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惠州市惠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信息来源:惠州市惠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州旧机场旧址:始建于1929年,现存遗迹包括飞机跑道旧址、机场指挥塔旧址、机场指挥部山洞旧址、山洞飞机库旧址、机场油库及哨所旧址、机场驻军营房和飞虎队营房旧址、飞虎队俱乐部及其弹药库山洞旧址、机场碉堡旧址等。在抗日战争期间,此处曾驻扎我国空军部队、苏联志愿航空队、美国飞虎队。他们以柳州机场为重要基地,频频驾机与日军展开血战,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公岭环山工事碉堡群旧址:占地700多亩,是上世纪30年代修筑的军事建筑群,具有当时典型军事设施风格,战壕、碉堡皆用钢筋混凝土构筑,并深藏于山岭内,是研究我国当年军事战术思想和军工科技难得的颇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柳州防御工事碉堡群: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始建于民国时期,分别位于鸡喇、金鸡岭、磨滩村、大鹅山、小鹅山、新云村、门头村等地,碉堡为片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由碉堡、战壕、指挥部等组成,形状不一,多倚仗地形,为保护柳州机场、火车站或重要设施而建。现存28处,保存基本完好。

刘蕡墓

刘蕡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柳州市郊西鹅乡山头村龙兴屯田野中。刘蕡于唐开成至会昌年间(836~846年)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民间传说他下乡视农时,在田间坠马而死,葬于此处。唐天复二年(902年),刘蕡被追赠为左谏议大夫。墓碑题为"唐谏议大夫贤良刘公墓",地方人士称贤良坟。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广西布政司右参政黄埙曾加修整,并在四周建有墙垣。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右江道王锦主持重修,增设石牌坊。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柳州知府杨道霖等捐资维护。当时清明时节,地方官民多往祭祀,附近学子入学时,也有前往墓地瞻拜的习惯。现墓为砖砌结构,高2米,占地面积9.42平方米,原牌坊部分石料及题刻保存完好。1996年公布为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鹅山飞瀑

  “鹅山飞瀑”夜景——柳州市古八景之一  鹅山古称峨山。位于柳南区中部偏东处,北距柳江约1公里,南北走向,长700米,海拔303米,形似鹅吃食。为柳州市区第二高峰。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云:"鹅山在野中,无麓,鹅水出焉。"唐代山上已有水泻出,但瀑布之景尚未形成。宋代刘洪道《观鹅山飞瀑》诗云:"放眼观飞瀑,枕流听素琴。"飞瀑之景已经形成。"鹅山飞瀑"成为柳州古八景之一。后鹅山瀑布消失,至于飞瀑何时断流已无法考证。

柳州文笔山

  山形秀丽挺拔,笔峰耸翠,因其山峰酷似文人墨客所用的毛笔尖而得名。山上景点众多,有双鹅泡蛋、石头南瓜、飞石镜子、山顶观城等,为柳州古八景之一。此外,文笔山及周围还有许多文物,如刘贲墓为市一级文物,刘家大院、张公岭军事工事、卢谷岭等,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另外,文笔山还有许多自然资源,如千亩果园与文笔山相依相偎,拉达水库、石头湾水库的涟涟碧水与文笔山顾盼生辉。   门票   80元  开放时间   8:30-23:00   景点位置  柳州市柳南区文山路518号  

长龙村

  长龙村位于著名的文笔山岳下、文山路旁,与柳工为邻。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2100多人。主要以种植蘑菇、蔬菜为主,其中蘑菇的产量占柳州市约50%左右的份额。盛产葡萄、山楂、无花果等水果,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全村鱼塘水库水面面积近600亩,其中,拉达水库水面面积300多亩,库容约300万立方米,是市民垂钓的好去处。辖区林木覆盖面积达7000多亩,常年郁郁葱葱,原始森林、原始植物比比皆是。2008年长龙村被评为柳州市第三届"十大美丽乡村"。

笔峰耸翠

  “笔峰耸翠”文笔山——柳州市古八景之一  文笔山,古称"笔峰耸翠",位于西鹅乡南蛇岗山脉南端。山高海拔419米,为柳州市区最高峰。山峰上尖下圆,像毛笔尖。清代《马平县志》描述文笔山为"山势卓立,直上如笔。" 文笔山半有石壁。久雨初晴,流水绕石而下,日光映照,远眺有如双鹅飞舞,称"双鹅抱蛋"。

红光大桥

  红光大桥位于柳州市中心,横跨柳江,为沟通柳州南北的重要桥梁。该桥是目前市区柳江之上已通车的第8座公路大桥。大桥全长1040米,主桥长380米、宽27.6米。创柳州市桥梁单孔跨度最大的记录,也是广西目前规模最大的悬索大桥。   用时参考  1小时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柳州市柳南区  

水浪屯曾家祠堂

水浪屯曾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位于柳州市西鹅乡竹鹅村西南1.5公里的凉水屯,它是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年)奉政大夫刘华琼所建,为砖木结构建筑。人字顶,盖灰小瓦,坐西北朝东南,面积约1400多平方米,是客家人住屋。屋前开3门,正门两侧各有1侧门,侧门各又连接两座东西向的侧屋。房间32间,9厅6井,游廊蜿蜒。沿中轴线由东南至西北依次为上、中、下厅,厅侧左右为厢房。在屋后两角有砖瓦结构的3层雕楼。墙体均用石灰、河沙掺糖油混合成,厚30~32厘米,甚为坚实,地面铺青砖。上、中、下厅及正门原有木匾等题字。门外两侧及中、下厅中间部位有16根圆形直径约35厘米的木柱作支撑。中、下厅柱之间的屏风板以木格花窗装饰,雕花精美。中厅前檐呈券拱形,天井檐板亦饰精美雕花。是柳州市保存较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1996年公布为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高沙锣鼓

  高沙锣鼓:民间击打音乐的一种。因流传于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而得名。曲目内容广泛,始于缅怀历史,祭奠先祖,后经不断演绎、充实,逐渐发展可表达祭祀、婚嫁、庆贺丰收、庆典等多种表演形式流承至今。共有10个板(曲),分别为:一帆风顺、二度梅开、三羊开泰、四季招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仙过海、久长世界、十全十美。打击变化多端,节奏鲜明,气氛欢快热闹。演奏场面尤为壮观,带有明显福建闽南地区的民俗风格。  “高沙锣鼓”历史渊远流长,据其祖谱记载,系源于3000多年前商朝一代忠臣比干的后裔。后由周武王赐于“林”氏。明朝万历年间,林氏家族的其中一分支从福建南靖县迁至广东。清朝期间再转迁到今天高沙屯,现已有九代人历史。第一代“高沙锣鼓”在林合世的开创下,演奏了近300年,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高沙锣鼓”曾代表柳州市参加全区民间文艺汇演,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2006年元月7日,被正式列入柳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作为民间艺术的“高沙锣鼓”,它既有远古民间生活情趣,反映过去的祭祀习俗的独特性,同时又明显带有外地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并还融合了当地乐曲文化。演奏起来虽没北方鼓的粗犷豪放,也没“两广”的大鼓大锣。但它却通过独特的敲打技艺,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描事等手法来反映生活情趣。节奏轻重缓急,交错使用,完全能给人一种如同涓涓细流,轻轻絮语;又忽然一种狂风疾雨,电闪雷鸣的强烈音乐艺术感受。深刻表达了他们热爱生活,爱好和平,敢与艰难抗争的坚毅性格。  “高沙锣鼓”和许多民间艺术一样,师承口头心授世代流传。自我保护的能力本身十分脆弱,加之诸多客观因数的出现,已是面临着艺人年龄老化、后继无人、发展资金短缺、保护措施无力、受众群体日益减少等濒危状况。目前,柳州市有关部门及柳南区政府已积极作出保护计划,尽全力抢救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价值  “高沙锣鼓”在整个柳州锣鼓民间打击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优秀的民间音乐,它从几百年前流传到西鹅高沙屯,几经波折,至今仍存在于当地群众中并受到大家的喜爱,这与它具有较高的价值分不开的:  (一)学术价值  作为民间艺术的高沙锣鼓,它既有古代民间生活情趣,反映过去的祭祀习俗和庆贺丰收的独特性,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当地和外地的文化,又有本土和外地乐曲融合的共存性。对于我们研究客家音乐的艺术内涵和一个民族的迁移史、发展史,了解当地的民间生活习俗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实用价值  长期以来,“高沙锣鼓”在当地都大受欢迎,它的使用范围也由过去仅限于本族内祭祀、怀念先祖的活动,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婚嫁、节日庆典中,有时冬闲下来,人们也要兴高采烈地打起锣敲起鼓,以庆丰收。因此,“高沙锣鼓”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重要的群众文化形式,不仅本村本屯,有时外乡外埠也来邀请参加喜庆、礼俗活动,对该村(屯)乃至柳州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价值  它以鼓为主,配以各种乐器,既表现远古深沉文雅,又反映现实欢快热闹,“高沙锣鼓”通过对生产、生活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采用拟声、状形、传情、达意、描事等手法来反映生活,给人一种极高艺术享受。  1、独特的韵味“高沙锣鼓”虽然没有北方鼓的粗犷豪放,但却有自己的独特韵味。它的敲法变化多端,节奏复杂,鼓点有十余种。其中常用的有十种:“一帆风顺”、“二度梅开”、“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子登科”、一直到“十全十美”等。其情绪有时如涓涓细流,轻轻絮语;有时又如狂风疾雨,电闪雷鸣。在乐器的击打声中表现出浓郁闽南地区音乐的显著特征。  2、鲜明的节奏“高沙锣鼓”虽然没有旋律,但却以声响和节奏见长。在各地打击乐器的密切配合中加强节奏的变化,轻重缓急,交错使用,从平缓到激烈直至推向0。它没有两广地方的大鼓大锣,声音也没有广东狮子鼓的厚重轰鸣,但使用的桶鼓平鼓、小镲小锣,语言细腻,性格平和,没有大起大落的起伏,而是在细微的变化中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传承谱系  林极朋,男,1936年出生,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农民。少小喜欢锣鼓,一直没有机会。1956年才开始学做鼓手。其祖父正是当年广东“八宝会”成员之一。后随祖父从广东加应州(今天的梅县)搬迁至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他从小耳濡目染,因而特别喜欢这一民间艺术。并与村上的几位爱好者成立了“高沙锣鼓”业余文艺队,常在农闲,祭祀、举办婚嫁时候一起吹吹打打。凭着他们独特的演奏表演形式,很快享誉柳州龙城内外。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他们代表柳州市参加文艺汇演,荣获第二名。可惜的是“文革”期间“高沙锣鼓”被作为“四旧”禁演,直到进入2000年后,在几个老朋友的鼓励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才重新成立了一个锣鼓队,并正式挂牌“高沙锣鼓”。如今他还在不断的钻研、创新、学习,决心把这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传授给年轻下一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竹鹅溪

  简称鹅溪,又名鹅江。发源于西鹅乡琉璃屯附近,由北往南再转向北,贯串辖区西南部,在柳江铁桥下游约500米处注入柳江。上游地下水资源丰富,沿溪两岸均有地下水溢出流入溪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柳南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河西街道 都乐岩 柳州动物园 新圩村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刘蕡墓 柳州文笔山 长龙村 笔峰耸翠 红光大桥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高沙锣鼓 刘家大院 竹鹅溪 鹿谷岭遗址
南站街道 都乐岩 柳州动物园 新圩村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刘蕡墓 柳州文笔山 长龙村 笔峰耸翠 红光大桥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高沙锣鼓 刘家大院 竹鹅溪 鹿谷岭遗址
鹅山街道 都乐岩 柳州动物园 新圩村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刘蕡墓 柳州文笔山 长龙村 笔峰耸翠 红光大桥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高沙锣鼓 刘家大院 竹鹅溪 鹿谷岭遗址
柳南街道 都乐岩 柳州动物园 新圩村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刘蕡墓 柳州文笔山 长龙村 笔峰耸翠 红光大桥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高沙锣鼓 刘家大院 竹鹅溪 鹿谷岭遗址
柳石街道 都乐岩 柳州动物园 新圩村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刘蕡墓 柳州文笔山 长龙村 笔峰耸翠 红光大桥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高沙锣鼓 刘家大院 竹鹅溪 鹿谷岭遗址
银山街道 都乐岩 柳州动物园 新圩村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刘蕡墓 柳州文笔山 长龙村 笔峰耸翠 红光大桥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高沙锣鼓 刘家大院 竹鹅溪 鹿谷岭遗址
潭西街道 都乐岩 柳州动物园 新圩村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刘蕡墓 柳州文笔山 长龙村 笔峰耸翠 红光大桥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高沙锣鼓 刘家大院 竹鹅溪 鹿谷岭遗址
南环街道 都乐岩 柳州动物园 新圩村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刘蕡墓 柳州文笔山 长龙村 笔峰耸翠 红光大桥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高沙锣鼓 刘家大院 竹鹅溪 鹿谷岭遗址
太阳村镇 新圩村 都乐岩 柳州动物园 柳州烈士陵园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 刘蕡墓 柳州文笔山 长龙村 笔峰耸翠 红光大桥 水浪屯曾家祠堂 门头响水河渡假山庄 高沙锣鼓 刘家大院 竹鹅溪

柳南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