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 象山区 >> 二塘乡

二塘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裴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  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至京城多年,每年均以历年所作五言诗十九首投于各显要门下,以求赏识,然久不及第,有人讥笑他复行旧卷,怎无新作?裴说却不以为然,解释说:"只此十九首苦苦吟来之诗尚无人见识,何需再用它诗?"  至天祐三年,终取状元入仕。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  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以上内容由"放浪"分享。]

韦钰 中国第一个电子女博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韦钰(女)(1940.2.7- )电子学专家。广西桂林人,壮族。196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1年获西德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她获美、英、加、日、港、澳等八校名誉博士。曾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现任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韦钰博士在电子学领域工作了40多年,做出了系统的和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生物电子学和建立分子电子学学科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获得了国内第一批生物组织的微波CT、超声CT、衍射CT和B/A非线性参量断层图象。她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创建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在国际上首先系统地阐明了分子器件和分子计算系统的基本特征,并率先采用分子器件分子设计的方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她在电子学领域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在分子组装技术和应用方面获得了多项成果和奖励。她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她在东南大学建立了新的跨学科的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倡导了中国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以上内容由"师专的小师姐"分享。]

秦霖 (1899~1937)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秦霖(1900—1937),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一七一师第五一一旅少将旅长,追晋陆军中将。  原名同观,字松涛,号沛然。1900 年8 月12 日出生在广西桂林丁字村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在广西省立模范两级小学和桂林旧制中学读书期间,各科成绩均列前茅。青少年时代,正直中国军阀割据、外患频仍, 他逐渐感到不强兵则难立国,因而决意投笔从戎。为此,他更名为秦霖,号沛然。1919 年,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步兵科,毕业后留校担任军事教官。1924 年,李宗仁主持广西省政府,决定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秦霖跟随李宗仁出任军职,担任参谋、副官、连长等职,平定了广西各派军阀势力,为北伐奠定了后方基地。1926 年,广西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秦霖升任营长,不久,率部参加北伐,期间两度负伤入院,然伤未愈,即返回部队投入战斗。由于他作战勇敢,且足智多谋,屡建战功,不久晋升为团长。1936 年冬,入黄埔军校军校第六分校高级班学习深造。  1937 年7 月,“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攻占北平、天津后,于8 月13 日大举进攻上海, 企图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秦霖闻听日寇入侵的消息,立即请缨上阵,获得批准,因此未及结业,便返回部队。他在给兄长的信中说:“暴日为实行大陆政策,侮我太甚,弟奉令北上杀敌,此我军千载一时为国用命之机会。嗣后家事,盼兄维持,国事弟当勉励为之。”  由于淞沪战局吃紧,南京大本营电令桂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立即开赴淞沪战场,隶属第三战区。秦霖时任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七军第一七一师第五一一旅少将旅长,奉令开往上海。10 月20 日午夜11 时到达南翔前线。此时,淞沪战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拼命冲杀,死伤惨重,塘宅、盛宅、桥亭宅、顿悟寺、陈家行等相继沦陷,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正式决定以桂军为主力进行蕴藻浜两岸大规模反击战。21 日22时,秦霖部奉命前进到老人桥第二防线。  22 日晨,日军向中国守军第一线发起猛烈进攻,一线各团的团、营长伤亡惨重,仅剩散兵数百人,由第一线撤退,秦霖深夜接防,将散兵收容划归本旅谭团指挥。秦霖旅还来不及察明阵地和修筑工事,日军主力师团就于23 日凌晨发动了疯狂进攻,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弹如雨下,未有间歇。秦霖将军镇定自如地指挥全旅官兵奋勇作战,狠狠地打击进犯的日军。他亲临前线,用抗日必胜保家园、守土殉国光荣的道理教育士兵,鼓励他们为国杀敌立功,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在他的号召与影响下,全旅官兵勇气倍增,顽强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宁死不退一步,牢牢地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火持续到中午12 时,秦旅官兵伤亡惨重。  午后1 时,日军逼近旅指挥部,空袭炮击异常猛烈,秦霖奋力指挥阻击,先后摧毁敌坦克、战车十余辆。此时,电话线也被炸断,指挥部失去与各团的联络,阵地只能各自为战。师部调派特务连二排前来增援,亦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此时秦霖旅左右两翼友军阵地已被日军占领,出现了两处缺口,秦将军主阵地两翼受敌,形势万分危急。然而,秦霖决不后退一步,誓与阵地共存亡,他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勉励身边官兵,随即将身上的钱袋交给勤务兵,吩咐他赶快撤离,以此作为盘缠回家,帮大家报个信。秦霖不顾危险,立即亲上前线督师血战,率领各部官兵及二排援兵,涉水渡河前进至老人桥前沿火线。他沉着地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指挥战斗,命令机枪手不得更换阵地,狠揍来犯之敌。由于危险,身旁官兵请求他稍避,均被斥回:“军人持干戈以卫国家,临难岂可苟免”、“长官不身先士卒,何以带兵!”他正义凛然,岿然不动,乃与唐参谋并立桥头,传令长赵越立于后。众将士见旅长这样奋勇,个个不甘落后,怀着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坚强信念,与日军展开殊死决斗。突然一颗流弹飞来,秦霖等三人不幸中弹,秦霖怒目而视,连呼:“杀! 杀! 杀日本鬼子。”伤体再次被炮弹击中,尸体无存。将军壮烈殉国,时年37岁。  战后因无法找到秦霖遗体,其兄只好将其衣冠葬于桂林市南部苗圃内,以示悼念。为表彰秦霖将军舍生忘死,英勇抗日的功绩,国民政府特追晋秦霖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秦霖为革命烈士。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以上内容由"朦朦"分享。]

周子昆 (1901~1941)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周子昆(1901~1941) 原名维宽,字仲和,桂林市人。1919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为生活计,于次年投奔旧桂系刘震寰部,先当士兵,后任排长。1925年刘震寰被广东革命军翦除后,周子昆投身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营长、红六军一纵队二支队支队长、红一军团红三军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五军团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兼三十四师师长、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局长、-第一局局长、新四军副参谋长以及新四军教导总队队长等职。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周子昆指挥部队英勇抗击,突出重围,隐蔽于大观山,鼓励将士继续奋战。3月13日被叛徒杀害。195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遵照总政治部的指示,将其遗骸移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以上内容由"您好"分享。]

陆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陆玲,1972年9月2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国女演员,1995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1年调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并签约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上海分公司。  1986年,首次参演谢晋执导的神话悬疑剧《聊斋》。1991年,搭档沈畅、王洪生、宋忆宁主演电影《大学生之死》。1993年,出演现代生活剧《风过耳》。1995年,与左翎、朱茵、傅冲领衔主演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作品《无暇人生》。1999年,与郑浩南、刘锦玲、吴家丽共同参演《红伶奇冤》。2001年,参与唐果执导的悬疑反贪局《反贪局长》 。2003年,参与拍摄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情归》 。2005年,与王志文、王志飞合演抗日战争题材作品《龙虎人生》 。2007年,与黄志忠共同主演反特悬疑剧《天字一号》 。同年参演电视剧《新上海滩》。 2009年,参与付永强执导的都市情感剧《温柔的背叛》 。2011年,领衔主演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锁侠》 。2012年,参演钟汉良、张钧甯主演电视剧《最美的时光》 。2013年,与殷桃共同主演都市情感励志剧《假如幸福来临》 。2014年与王志飞,张嘉译,杜江共同主演电视剧《再见,老婆大人》饰孟娟,导演王晓明 。2015年,出演电视剧《那年青春我们正好》 。2016年,参演古装战争剧《军师联盟》 。  [以上内容由"kegou"分享。]

李梅宾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梅宾, 字与素,桂林市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四川剑州知州、成都同知、宁远知府、直隶广平知府、山东盐运司等。所至多有政绩。赴四川不携家人前往。发布文檄讼牒,不假手于人。常巡视田间,了解民间疾苦,对待百姓“蔼若家人”,州人称之为李白夫。住宅简陋,川陕总督岳钟琪称之为“清官第一”。在直隶广平任职,时秋雨河涨,广平城下土堤沉陷,不顾安危,三天三夜立于堤上指挥抢救,颇受民众爱戴。卒于山东。  [以上内容由"unicity"分享。]

张腾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腾霄,字子翀,桂林市人。明嘉靖元年(1522)举人,官邓州学正。讲心性之学,强调先德行,后文章。聚桂林一方俊杰,以讲《易经》为事,执经听讲者数十人,自吕调阳而下,咸北而称弟子。吕少傅、殷中丞、宋少参等均为其造就的高弟显臣。喜吟咏,其诗力追-;擅书法,行楷卓有晋意。著有《古穰漫稿》、《楚客吟草》等。  [以上内容由"不专心的可乐宝贝泡"分享。]

文清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文清,1972年1月1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国内地主持人、演员、制片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北京大学艺术系研究生。  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之后,文清直接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做起节目主持人,作为CCTV综艺频道主持人,文清在央视主持岗位上主持过《生活》、《开心辞典》等栏目;2000年、2002年年两次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 。2005年9月,文清离开央视,转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当演员。2007年,主演电视剧《天仙配》 。2010年11月,文清签约北京小马奔腾壹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入演艺圈。2011年,在建党90周年献礼剧《公元1921》 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历史剧《辛亥革命》中饰演了国母宋庆龄 。  2013年1月,文清再次走上主持的舞台,在吉林卫视主持一档以名人家庭传奇为主的现场故事讲述型节目《家事》 。2014年主演电视剧《七年之痒》 。  [以上内容由"★Andy♂♀"分享。]

蒋述卓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蒋述卓 (1955~)  广西桂林人。中共党员。1984年获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文学博士学位。历任暨南大学教师、学报主编、文学院院长、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及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宗教艺术论》、《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论学术研究史》等12种,发表论文160余篇。曾获全国首届青年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文联文艺评论奖,广东省第二届文艺评论奖,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999年获广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和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  [以上内容由"Zlaoda"分享。]

秦泥 (1919~201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秦泥 (1919~2014.12.5)  原名秦光荣,笔名林夏、林向。广西桂林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文系。1938年桂林高中毕业后曾参加广西学生军团,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皖南事变后,在云南边远州县的中学任教,1948年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华北大学、新华通讯社工作。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局、《俄文友好报》及《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记者,1950—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从事美国战俘工作。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古诗之旅》、《汉诗之旅》、《李白的诗及生平》、《杜甫的诗及生平》、《唐代三大诗人》、《秦泥晚年作品集》,中篇小说《两对旅伴》、《晨歌与晚唱》等。  [以上内容由"行空数码"分享。]

朱荫龙 (1912~196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荫龙(1912—1960) 字琴可。桂林人。明靖江王后裔。1934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历任桂林中学、南宁高中、桂林师范学校教师,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广西大学教授。抗日战争中参与进步文化活动。对中国韵文史、古文字学及南明史素有研究,尤长于词。被柳亚子赏识,有“桂林才子”之誉。1943年与柳亚子策划开展南明史研究,次年又与柳亚子等发起成立南明史自征社。广西解放后曾任桂林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广西大学、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著有《壬午春词》、《甲申秋词》、《且止吟》、《续独秀峰题壁三十首和原韵》、《甘寂寞室诗稿》、《甘寂寞室集外诗》、《石涛研究》、《陈榕门先生年谱》、《靖江王考》等。  [以上内容由"天涯一尘"分享。]

秦忠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秦忠 (1947~)  祖籍广西桂林。中共党员。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69年回乡插队务农。现任广西桂林广播电视局副总。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客座教授。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编剧。著有长篇小说《烽火爱情未竟时》,学术专著《电视剧艺术论》,电视剧剧本《小镇上的女人》,另有小说、随笔、散文见诸多家刊物。电视剧剧本《小镇上的女人》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二等奖、第三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论文《试论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有关民俗的开掘》、《家庭伦理电视剧之我见》分获全国首届优秀电视论文征文二等奖、第二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评论提名奖,《电视剧艺术论》获全国第四届电视艺术专著三等奖。  [以上内容由"梅丽"分享。]

谢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谢敏 (1925~)  笔名穆映、上官桂枝。广西桂林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历任《广西日报》、《桂林日报》,广西省委宣传部科长,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代理党组书记,《红水河》、《广西文艺》副主编,广西文艺创作办公室副主任,《广西文学》首席副主编,编审。广西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协广西分会第二届副主席,广西文联第四、五届顾问。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文艺理论简编》、《文艺随笔》、《文论自选集》,合编《红七八军英雄故事》。曾获全国少年儿童园丁荣誉奖、首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以上内容由"liusong130"分享。]

漓江

漓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上游景点   桂林美最美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这百里漓江,依据景色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景区  第一景区:桂林市区至黄牛峡。两岸奇峰林立,城镇、农村、田园错落分布,景观多样,是观赏远山近水与人文民风的佳处,构成了画卷的开头部分。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第二景区:黄牛峡至水落村。夹岸石山连绵不断,奇峰围峦映带,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所在,构成画卷的主体部份。主要景点有望夫石、草坪帷幕、冠岩幽府、半边渡、鲤鱼挂壁、浪石风光、童子拜观音、八仙过江、九马画山、青峰倒影、兴坪佳境等。诸多景点中,冠岩水府、九马画山、兴坪佳境最令人兴奋,令人陶醉。  第三景区:水落村至阳朔。两岸土岭青葱,翠竹、茂林、田野、山庄、渔村随处可见,给画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园色彩。  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同时漓江有着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韵。晴天的漓江,青峰倒映特别迷人。可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却是另外一种美的享受;细雨如纱,飘飘沥沥;云雾缭绕,似在仙宫,如入梦境。       中游景点  望夫石 望夫石右岸山上有两个石人,高山上的是丈夫,小山上的是妻子,像是背着孩子在望丈夫,名望夫石。传说是一对船家夫妻,行船到此,水枯搁浅,船上斗来吃完,上山看有无船来好求救,结果没有等到,双双化为石头。  草坪 船到草坪,但见两岸奇峰挺秀,水碧山青,茂林修竹,一派葱翠。在漓江的整个游程中,这里算得是观景高潮的“序幕”。游船前行,但见两岸疏林如画,山村炊烟处处,风景宜人。倒影江中的疏林、群峰、远山,有如淡墨浑挥,化入天际,沉入水中。船浪过处,又如卷动的山水画卷。若逢阴雨天气,“ 烟云绕万峰”,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冠岩 左岸一山,似古时紫金冠,山脚有岩洞,为地下河出口,一脉清流注入漓江。明蔡文《冠岩》诗道:“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脉清流出,不识源头何处来?”经岩溶地质研究所运用示踪学的原理,在冠岩8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地下河的源头。  鲤鱼挂壁 在杨堤看前方悬崖,下方大石壁上,有条红鲤鱼的图形,巨鲤像在溯江而上,名鲤鱼挂壁。  绣山 过了冠岩,山石色彩多样,红、黄、赭、绿交错,色彩斑斓,如织似绣,名绣山。  仙人推磨 在海豹山旁边,有座小山,顶上的岸石,形似人在推磨,称为仙人推磨。  半边渡 右岸峭壁如削,无法筑路,人们在岸边摆渡往来。此地江山成一绝,削壁垂河渡半边。  桃源赏月 右岸桃源村,前拥翠竹,后立青松,三月桃李争艳。村后月亮山顶有个大圆洞,如月挂山头,富有诗情画意,此景名桃源赏月。这便是伟说中伏波将军“一箭穿三山”射穿的第三个洞。   鼓椎山 左岸边有两块圆形巨石,大者曰锣,小者曰鼓;右岸两座挺拔的小山,一名锣锤山,一名鼓棍山。此处叫锣鼓滩。  杨堤 村后一山两峰,形似倒挂的羊蹄,当地谐其音,地名称为杨堤。杨堤景色很美,为乡政府所在地,又是枯水期游人登船的码头。  鸡笼山 右岸一座小石山,上尖下圆,像是南方的竹编鸡笼。还开有一个门,名鸡笼山。左岸石壁上,有一排小石洞,好像是一群小鸡往回赶。  童子拜观音 左前方有许多山峰,中间一个尖峰,形似观音菩萨,名观音峰;在观音峰前下方有一小山,像是童子对观音低头朝拜。 卓笔峰 右岸临水处,有一小尖峰,均匀直立,极像大毛笔,名卓笔峰。   八仙过江 右岸八个山头,光头大肚的象铁拐李,铁拐李旁边是曹国舅,曹国舅下来戴帽的是何仙姑,还有韩湘子、吕洞宾、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名八仙过江。八仙又像威武的将军,名将军升帐。漓江风光,自古有名,八仙或将军们慕名而来,留连忘返。  九马画山 左前方九峰相连,山面如削,石壁上有白、黄、灰、黑等色,色彩斑斓,呈现出马的画像,名画山;马图最多可见九匹,又名九马画山。仔细端详,画面出现各种形态的骏马,有静静伫立的,有低头饮水的,有昂首嘶鸣的,有扬蹄奔跑的。正上方那一匹大马,在低头饮水,尾巴高翘,有人认为尾巴像马头,正在向前奔跑。一般人可见三、四匹,要看出九匹来,可不容易。民谣说:“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有几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传说画山九马来自天宫,当年孙悟空不愿当弼马温,反下天宫后,神马走脱在此,不愿离去。画山奇丽,清徐《画山》诗云:“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青峰倒影 船过画山,江面开阔,水平如镜,岸上翠竹成林,青峰倒影,美不胜收,”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在烟雾中,像披上轻纱,层次分明,诗情画意,到处是天然的水墨图景。  乌龟爬山 左岸山头上,有块岩石似只乌龟,当游船前行时,这龟徐徐上移,仿佛向顶上爬,名乌龟爬山。  骆驼过江 右岸三座山峰相连,像一只缩着颈子的双峰骆驼,似向江边走来,名骆驼过江。  尼姑和尚斗嘴 回首看,对岸罗汉山上两峰,一峰肥大,一峰瘦小,传说肥大的是和尚,瘦小的是尼姑,两人在对面吵架,称为尼姑和尚斗嘴。  孙悟空吃仙桃 画山后面,山有有块岩石,很像猴子在吃东西。传说孙悟空做了齐天大圣,管蟠桃园,正自在受用,名孙悟空吃仙桃。   兴坪佳境 左岸的兴坪镇,是隋唐以前古熙平县县治所在地,是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兴坪依山面水,奇峰环绕,兴坪河在此汇流漓江,景色荟萃,古有”阳朔山水在兴坪“之说,是漓江风景的佳绝处。  七仙女下凡 黄布滩与猪皮滩之间,有一段江面波平如镜,船家称为”黄布纹水“。右岸七个山峰,婷婷玉立,传说是玉皇大帝的七个女下凡到此,留恋美景,不愿返回天宫,化成了七座秀丽的山峰,名七仙女下凡。  狗熊望天 往后看,左岸一个山头,像躺着的大狗熊,四脚朝天,名狗熊望天。  苹果山 往远方看,有一圆形小山峰,中间凹进去,很像一只大苹果,叫做苹果山。  朝板山 左岸临水处,有一座平整的小山,形似旧时大臣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捧的朝板。       下游景点   美女照镜 向螺蛳山右边望去,有一前一后两座小山,后山峰上有块圆圆的地方没有长草,象姑娘的脸,眼睛、鼻子、嘴巴可风,前山象一面支起的镜子,姑娘披着长发,正在对镜梳妆呢,名美女照镜,也叫对镜梳妆。  书童山 过碧莲峰,穿行阳朔大桥(观莲桥),便见书童山,挺拔于田家河与漓江汇合处,似一个娴静端庄的少女,婷婷玉立,倒影江中,清奇无比。半山处,有一块夹缝矗石,高丈余,似捧书诵读的书童,因名书童山。  天水寨 与鲤鱼山隔河相望的是天水寨,山上有古寨,设有五门,寨子里有小盆地,可容千人,还有一泉,各夏不柘,可供千人饮用,因名天水寨。  秀才看榜 从书童山下行不远,可见灵人山中峰,有一石耸立,似身着宽衣、头戴纱帽的古人,面朝对岸的白肚山,好象举子对榜沉思,因名秀才看榜。  螺蛳山 正前方岸上,一山上尖下圆,山上有圈圈螺纹,活象大海螺,名螺蛳山。  鱼村幽景 左岸是渔村,竹木葱郁,村后峰峦起伏重叠,天水寨的残垣门墙,清晰可见。渔村一带,奇峰壁立,藓苔挂满石壁及钟乳石。游船到此,顿感清凉爽快。壁纹奇形怪状,有如古树老干,有似花边图案。右岸的笔架山,三峰并列如笔架。沙湾洲白沙环江,沙明水清,渔人静钓。  雪狮岭 过秀才看榜,有个木山村,村左右各有一岭。左岭长满米锥、蜜柚等树,青葱茂绿,远看如狮子伏卧江滨;村右一岭,依江而起,草木丛山,名雪狮岭。二岭合称”雪岭双狮“,或”双狮抢球“。是阳朔县城附近的览胜佳地,有”要看好风景,登上雪狮岭“之说。  漓江鸬鹚 在渔村两岸,时见漓江鸬鹚,俗称鱼鹰、水老鸦,体羽黑色带有金属光泽。游船到此,可见左岸崖壁下竹排上,停息着鸬鹚;右岸边停着竹排,沙滩上渔人和鸬鹚悠然自得。有时可以一睹鸬鹚凌波的风彩,渔民撑着竹排,上面停着几只鸬鹚,拍打翅膀,盯着水面,猛地跳下江中,潜入水底,不一会儿,嘴里叼着银光闪亮的鱼儿跳上竹排,饶有情趣。  水落村瀑布 前面水声哗哗,是水落村。村岸有一急流悬泻漓江,落差近10米。是阳朔沿江最大的瀑布,若到雨季,瀑声轰轰,水花腾空飞舞。  狮子骑鲤鱼 过螺蛳山,前面有座大山,象条鲤鱼,有头有尾,白白的鱼肚子,背上长着鱼鳍,名鲤鱼山。鱼鳍又象骑在鱼背上的狮子,称为狮子骑鲤鱼。  碧莲峰 是阳朔的主峰,山势嵯峨,树木满山,茂密青翠,象一朵浴水而出、含苞待放的碧莲花。因山壁上有处光滑如镜,又名鉴山。  鲤鱼翅 离开狮子骑鲤鱼,前行里许,就到鱼村渡口。江滨耸立一山,形似鲤鱼背翅,名鲤鱼翅。远看山形,象一尾大鲤鱼,头、尾、翅均观。  阳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 无水无山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阳朔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 气候温和, 四季宜人。属典型的客斯特岩溶地貌, 境内山峰林立, 平地拨起, 千姿百态, 如人物、似走兽、若器皿、类飞禽, 别具情趣, 令人玩味无穷, 山上竹木繁茂, 四季常春, 山山有洞, 洞洞奇美, 洞中乳石遍布, 晶莹剔透, 如艺术长廊, 似天然迷宫, 阳朔的水清撤透明, 绿水悠悠, 如情似梦,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形容为“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以其“山青、水秀、峰奇、洞美”四绝而闻名, 是美丽的桂林山水之精华所在地。漓江 漓江 漓江 漓江 漓江 漓江 漓江 桂林象鼻山漓江冠岩风景区九马画山大圩古镇船游漓江黄牛峡浪石风光父子岩桂林塔山兴坪古镇杨堤阳朔山水园黄布倒影

桂林象鼻山

桂林象鼻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国家首批4A级景区,位于桂林市滨江路,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2、23、16、57、58、88路公交车可到达。占地11.88万平方米,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区,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饮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为著名游览胜地,有1000多年的游览史。  象鼻山在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西距文昌桥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这一百看不厌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汇合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洞内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爱国诗人张孝祥、范成大和陆游的作品最为有名。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脚有石级小路通上山顶。山顶平展,绿树成荫,当年太平军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顶的东端有明代的实心砖塔,因嵌有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塔身好似圆形宝瓶,又像剑柄,又有人称之为瓶塔或剑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创与唐代的云峰寺,寺内陈列着太平天国的历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这里原来还有个开元寺。唐代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漂到海南岛,在北归的途中,经过桂林时,居住于开元寺,在此主持大典,-传经。可惜古寺早废,只留下这座佛塔叙说当年盛事。象鼻山,景色优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标志,最令中外游人喜爱。象鼻山 象鼻山 漓江漓江冠岩风景区九马画山大圩古镇船游漓江黄牛峡浪石风光父子岩桂林塔山兴坪古镇杨堤阳朔山水园黄布倒影

两江四湖·象山景区

两江四湖·象山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是桂林市中心区的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等环城水系的总称。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至1127年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由于年代久远,一些湖塘已经填没。为了再现当年桂林“水城”的繁荣景象,并恢复桂林宋代水上游的城市游览模式,桂林“两江四湖”工程的构想,经过建设者们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桂林“两江四湖”于2002年6月2日上午实现了通航。南宋著名诗词家刘克庄咏叹桂林“千山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梦想,从此成为现实。  1998年9月18日,0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桂林市环城水系的构想,把桂林市中心区的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贯通,即“两江四湖”工程。工程自1999年8月23日正式启动,2002年5月2日,通水并试航成功,于2002年6月2日,两江四湖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航。两江四湖工程,是桂林市的大型的环保工程、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型的旅游景区建设工程。两江四湖一期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桂林市的生态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开拓了市中心旅游的新格局,传承、弘扬了桂林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了城市的档次与品位。2002年5月,组建了桂林市环城水系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水上游乐分公司,主要经营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水上游乐项目。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部、游船运管部、销售部、营业部、码头管理部6个部门,拥有员工200多人和40余艘游船,具有每天6000多人的接待能力。公司目前所经营的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游、内湖渔鹰捕鱼生态游等旅游线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夜游两江四湖已经成为桂林市夜游市场的新的品牌代表,游客乘船不仅可游览三大各具特色的主景区,即中国古典式园林--榕杉湖景区、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桂湖景区、宋历史文化园--木龙湖景区,欣赏景区内新建成的名桥博览园、名花名树名草博览园、亭台楼阁博览园和雕塑博览园,而且在船上还可观赏水系周边的象山、伏波山、叠彩山、尧山、宝积山、老人山等十多座传统名山;和漓江自然山水游不同的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游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通过环城水系恢复、沟通,使原先一大批如舍利塔(唐代)、宋城墙、李济深故居、叶挺将军被囚处等被湮没、遗忘的重要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保护和挖掘,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位于桂林城中央,是一个水体相连的连心湖.她以阳桥为界,东为杉湖,西名榕湖,因湖岸生长的榕树,杉树而得名。唐宋时期为,为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为鉴湖,明代城池扩建,成为内湖。日月双塔座落在杉湖中,日塔为铜塔,位于湖中心,高41米,共9层,月塔为琉璃塔,高35米,共7层。两塔之间以18米长的水下水族馆相连。铜塔所有构件如塔什、瓦面、翘角、门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等均由钢材铸锻而成,并以精美的铜壁画装饰,整座铜塔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日月双塔是桂林两江四湖夜景重要的景色之一。  景区有宋代城西护城河。南北长约1700余米,平均宽度110米,为历史上桂林护城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人高风”“桂岭晴岚”为传统名景,沿湖栽有大量名贵乔木花草,榕树园、银杏园、雪松园、水杉园、木兰园、棕榈园等园林景观与西清桥、宝贤桥、观漪桥、丽泽桥、迎宾桥等新景桥构成了一个集名树、名花、名草、名园、名桥于一体的博览园  

桂林象山景区

桂林象山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象山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景区内的象鼻山山形酷似一头伸着鼻子汲饮漓水的巨象,是桂林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之一。虽然景区不大,而且门票较贵,但许多游客仍会冲着象鼻山的名气而来,只为拍摄这它的全景以作留念。  已故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同志曾说:“在象鼻山前要照像,才算来过桂林,这是独一无二的风景。”象鼻山在桂林群景之中的地位可见一斑。除了象鼻山本身,景区还有水月洞、爱情岛、普贤塔、三花酒窖等景点。水月洞位于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身之间,里面留存摩崖石刻50余件,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镌刻洞中。  沿着水月洞登级而上石级,山腰有个20多米长的穿洞,酷似大象的眼睛,故名曰“象眼岩”。象眼岩分南北两洞,从象山南麓洞口,沿石阶可登上南眼。北眼是位于悬崖峭壁之上,无石阶可通。  象鼻山山腹内有个三花酒窖,桂林三花酒很有名,这个酒窖至今藏酒千吨。顺着象鼻山山岩曲折而上,绿树丛中耸立着一座建于明代初期的喇嘛式实心塔——普贤塔,远看像大象背上的宝瓶,大象托宝瓶寓意吉祥美好。  而景点爱情岛位于象山景区北侧,濒临漓江,是观看象鼻山的又一好的观景点。岛上环境优美、树木很茂盛,是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谈恋爱的最佳之处,故称之为爱情岛,如今爱情岛是人们婚庆、摄影的外景之地,恋人们在象山水月的见证下,在此许下爱的誓言。  地址:桂林市象山区滨江路1号  类型:地质地貌山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773-2235151  官方网站:http://www.glxbs.com/  开放时间:  淡季:7:00-18:30(11-次年3月);旺季:6:30-19:00(4-10月)。

滨江景区

滨江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伏波山   伏波山景区位于市中心漓江岸,是一处集山、水、洞、石、庭院、文物为一体的城市山林美景。它半枕陆地,半插漓江,漓江流到这里,被山体阻挡而形成了巨大的回流,古人取其“麓遏澜洄”,意为制伏波涛,故称伏波山。民间传说伏波山的由来是因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敌,削石试剑的缘故。伏波山素以岩洞独特,景致清幽,江潭清澈而享有“伏波胜境”的美誉,自唐代起便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伏波山制伏波涛,被桂林人称为“平安之地”。   主要景点有还珠洞、试剑石、米芾自画像、千佛岩、公主钟亭、千人锅等等。  叠彩山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西岸。山体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锋和仙鹤峰组成,自唐代起便“游人如织,车马为之堵塞。”登顶可俯瞰桂林城全景,是桂林市区内最高的一座山峰,有“江山会景处”的美誉。民间有句谚语:“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故叠彩山有长寿山之意。康有为、孙中山、宋庆龄、-、-、陈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约旦国王侯赛因等诸多古今中外名人都在叠彩山留下了足迹。   主要景点有叠彩亭、仰止堂、风洞、望江亭、蝴蝶馆、百鸟园、明月峰等。  景区交通:   1、乘车直达:可选择乘坐免费公益车(57、58路),公交车(2路),旅游观光巴士或自驾车直达景区  2、可以夜晚乘船游览三山景色  3、自选车或步行自助游览:沿漓江边滨江路自由游览   特别推荐:   伏波山:还珠洞、试剑石、千佛岩、珊瑚岩、癸水亭、听涛阁、钟亭、伏波回廊及元代河岸驳堤等  叠彩山:叠彩亭、于越山、四望山、仰止堂、风洞、望江亭、拿云亭、明月峰、仙鹤洞、木龙洞、木龙古渡、叠彩琼楼、蝴蝶馆、昆虫馆等   最值得一提的地方或事情:   伏波山——试剑石奇观  叠彩山——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收藏最全蝴蝶和昆虫标本之一的蝴蝶昆虫馆   景区到桂林市区:均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边,二山相隔不过二三千米   国家级荣誉:  ▲2001年初被国家列为首批国家级“AAAA”景区  ▲2002年5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2003年3月被《中国旅游报》评选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景区  ▲2003年12月被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地区合作委员会列为“世界旅游组织推荐景区”  ▲被国家建设部列为“风景旅游示范点”   区级荣誉:  ▲2001年8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  ▲2003年12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文明庭院”  市级荣誉:  ▲2001年3月被桂林市列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2002年3月被桂林市环保局评为“桂林市2001年度重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一等奖”  ▲2003年5月被桂林市环保局评为“桂林市2002年度重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一等奖”  ▲2003年6月被桂林市企业工委等八家单位联合评为“桂林市诚信建设工程活动先进单位”  ▲2003年8月被桂林市城市绿化办公室评为“绿化先进单位”  ▲2003年12月被桂林市文明委办公室、园林局、旅游局评为桂林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5年3月被桂林市列为“桂林市优质服务品牌企业”  

侗情水庄景区

侗情水庄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侗情水庄景区位于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北芳大村东面,地处桂林旅游黄金通道——桂阳公路西侧及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是集游、购、娱、饮食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景区。  这是桂林唯一一家最具有侗族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最有代表性的侗族三宝—侗族大歌、风雨桥、鼓楼都会让您叹为观止!在参观的同时你会慢慢的发掘侗族人的勤劳与勇猛!她们的一举一动都传承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双休日带小朋友来了解在课堂上了解不到的民族的特色文化,欢迎大家来侗情水庄游玩,来感受侗族人的热情吧……

日月双塔

日月双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日月双塔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因为与桂海碑林中的宋代雕刻日月神菩萨隔河相对,又因为双塔高耸入云,直指日月,故名日塔、月塔。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双塔则是新桂林的标识。日塔、月塔与象山上的普贤塔、塔山上的寿佛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有“四塔同美”之说。  地处桂林市中心区,坐落在桂林城的中轴线上,与“象山水月”相邻。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双塔则是新桂林的标识。日塔、月塔与象山上的普贤塔、塔山上的寿佛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有“四塔同美”之说。  桂林日月双塔号称世界第一铜塔,是桂林旅游的一个绝美夜景观赏地。地处桂林市中心区,座落在桂林城的中轴线上,与“象山水月”相邻。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双塔则是新桂林的标识。其中日塔高41米共九层,通体均为纯铜装饰,耗用铜材350吨,金碧辉煌,并有电梯供游客观光乘坐。铜塔所有构件如塔什、瓦面、翘角、斗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完全由铜壁画装饰,整座铜塔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月塔高35米共七层,为琉璃塔。每层的雕花彩绘门窗寓意不同的主题,富含中国传统韵味,通过水下18米长的水族馆与日塔连接,其地宫之中有桂林明代青花梅瓶大型壁画。杉湖日月双塔已成为观赏桂林城市精华美景的胜地。  日月双塔是在唐代佛塔基础上于2001年重建的。在日月双塔地宫博物馆里,展出了唐代佛塔出土佛物,其中最珍贵的出土佛物是“十二属相皇家密典”,是佛教密宗千年密法在国内的首次大公开。日月双塔是中国名塔,是桂林市的文化地标,是中国第一家以“儒释道之和”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科技、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其中日塔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铜制佛塔、世界上最高水中电梯塔、世界上最高铜制建筑物。双塔之间以湖底18米的水下通道相连接,游客可以乘电梯登上日塔,一览桂林市区美丽的城市风光。“上天入地、水下穿行,电梯登塔、有益身心”,这种独特的游览方式,可谓桂林第一游,其游览经历将会使您终身难忘!  日月双塔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因为与桂海碑林中的宋代雕刻日月神菩萨隔河相对,又因为双塔高耸入云,直指日月,故名日塔、月塔。两座塔均为楼阁式山水塔。日塔是9级8角宝塔,高41米,为混凝土包铜结构,内层系钢筋混凝土,外包黄铜,其所有构件如塔什、瓦、画、翘角、斗拱、雀替、门窗、柱梁、楼梯、天面和地面都是由纯黄铜建造的,共耗铜350吨,塔内还安装有垂直升降电梯,月塔是7级8角宝塔,高35米,用琉璃装修,庄重典雅。月塔一层面湖处有“太极鼓”,您可以击鼓一展雄姿。通往日塔的是一个地下水族通道,长18米;通过拱形的玻璃,可以看到头顶上和两侧的锦鲤、锦鲫、花斑鱼、乌草,在湖底悠闲自得地生活。在日塔一层有祈福铜钟,您可以撞钟祈福。同时,在一、二层还设有茶庄,您还可以品茗赏景。从日塔底部乘坐电梯,您可以很轻松地到达日塔的第七层,再移步往上走两层,便可登上最高层---第九层。从塔顶俯瞰,桂林城秀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南面是专为为群众文化活动设计的杉湖小广场,东面是知音台,北面是四湖游览的登船处日月湾,西面更远处,阳桥、玻璃桥、北斗桥、古榕双桥等形态各异的桥梁,双塔完全融入秀美的湖光山色之中。日月双塔 日月双塔

桂林海洋世界

  导 游: 桂-洋世界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身,在观赏神气的海洋生物的同时,领略到博大的海洋文化,是科普知识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结合的最佳场所。介 绍: 位于桂林南溪公园南面,由马来西亚水族专家蔡崇荣先生投资近亿元兴建。于 2003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桂林旅游的又一亮点。 桂-洋世界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共有100多个鱼缸,近千种鱼类,分为观赏区、表演区、热带雨林瀑布区、触摸区、海底隧道区、大洋区、大堡礁区等。 海洋馆内鱼类千奇百怪,可以观赏到:生长在深谷中,体长约1.3米百岁的大娃娃鱼;见证了亿万年沧海变迁的古生物鱼种-肺鱼;被称为"活化石"的鹦鹉螺(国家特级保护生物);五彩滨纷、色彩斑斓的活珊瑚;海洋中最典型的共生例子-小丑鱼和海葵;以及来自澳洲,价值5万元一只的珍稀保护动物 - 海凤;来自南美洲,可以瞬间释放600V-800V电流的电鳗;来自东南亚,海洋毒性最强的长翅狮;还可以看到正在孵化的鲨鱼卵等。 除了观赏,也可以与海洋动物亲密接触:触摸可爱的小海龟、石头蟹、马蹄蟹、海星等,真切感受到海洋给人类带来的无限乐趣,并可以观看可爱有趣的海豹表演、精彩的群鱼喂食表演、婀娜多姿的美人鱼秀、刺激的鲨鱼投食秀以及人鲨共舞。   交 通:  可乘坐公交11路、56路到达。    广西桂林市

甑皮岩遗址

甑皮岩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甑皮岩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桂林市甑皮岩路26号,地处桂阳公路与万福路交汇处,距市中心约8千米,公交车可直达,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物景区。1986年1月28日,-同志曾专程考察。  景区于1978年对外开放,占地50000平方米。甑皮岩遗址包括主洞、矮洞、水洞,洞穴面积约1000平方米,1965年发现,1973年、2001年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残片;发现了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遗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场;发掘了32具古人类骨架,其中大部分为奇特的屈肢蹲葬;出土了古人类食后遗弃的113种水、陆生动物遗骸,其中哺乳类的“秀丽漓江鹿”、鸟类的“桂林广西鸟”是首次发现的绝灭种属;鉴定出植物孢粉和炭化物近200种,其中发现了中国最早、距今约10000年的桂花种子。遗址的遗迹遗物记载和展示了距今12000——7000年的桂林史前文化发展轨迹,被考古界称为“华南及东南亚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标尺和资料库之一”,有“史前明珠”之誉。景区由洞穴遗址保护区、出土文物展示区、独山生态保护区、考古模拟园等四大园区构成,主要景观有《万年前的桂林人》文物展馆、甑皮岩洞穴、甑皮岩人“复活”、水洞探险、模拟考古、独山奇景、考古碑园等。   

能仁禅寺

能仁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1400多年。唐代兴盛佛教,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名福业院,后改称报国院。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承天院,政和七年(1117)改称能仁院。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称为能仁教寺,正统二年(1437)重修,清乾隆二年(1737)称能仁禅寺。  能仁寺殿宇宏伟,气势雄浑,四周环水,占地70余亩。寺院座北朝南,略显长方形,主要建筑物分布于一条南北轴线及其东西两侧,山门直对天仙桥。山门往北为金则殿、大雄宝殿、华严阁。金刚殿前有参天银杏两株及砖塔一对。大殿东偏为纪念陆贽建有宣公祠,西偏为鲁班殿、功德林。大殿前为钟楼和鼓楼。寺院周围僧房棋布,禅室罗列。共有十二禅房,僧众百余人,为远近闻名的大寺院。  能仁寺阅历千载,几经兴衰,也有许多感人故事。清朝未年,一场无情大火,能仁寺又不幸被毁。当时中医沈季良妻邱氏身披袈裟,背负韦驮佛像,手持木鱼沿街三步一跪叩至外埠南当镇化缘集资,历经49天,终于感动富室获得资助,重建大雄宝殿。1938年日军入侵,能仁寺又被大火焚毁。幸存的遗址只有华严阁台基与蚕皇殿,近年有关单位进行重建。不久我们可重见能仁寺昔日的雄姿。

桂林石刻

  桂林石刻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近城的普陀山、月牙山、龙隐岩龙隐洞(桂林碑林)、虞山、象鼻山、文庙等30余处名山洞府。“桂海碑林”的龙隐岩和龙隐洞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  石刻群以摩崖为主,包括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明清。现存唐至清代石刻近2000件,其中唐代石刻28件、造像149龛484尊,五代石刻1件、宋代石刻484件、造像26龛101尊、元代石刻30件、明代石刻352件、清代石刻478件,年代无考的石刻117件,是全国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居全国宋代题刻之最。著名的石刻有:唐《张浚刘崇龟杜鹃花唱和诗》、宋《元佑党籍》、清刻《五代贯休画十六尊者像》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文体有题名题记、诗词曲赋、赞颂歌铭、论说评议、序跋书札等。书体篆、隶、行、草俱全。造像均为佛教内容。  桂林石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制巨大,集中反映了桂林乃至广西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1年桂林石刻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骝马山摩崖造像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骝马山北麓。共6龛,23尊。主要镌刻佛、弟子、菩萨和供养人。2~6号龛保存基本完好。其中3号龛较能代表唐代造像特色。该龛造像10尊,主像为佛,居中,坐高1米;身躯厚重,着广袖褒衣,斜尖领,衣褶简洁朴素; 面部略平,颐颊饱满; 左手按膝,右手上举作说法状; 静穆安详,结跏跌坐于平台金刚座上。  台座两侧置0狮子,作卧伏状。佛左右为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弟子,均圆领袈裟,面向主付,合掌而立。迦叶高鼻梁,深眼窝,络腮,卷胡须,眉脊、颧骨突起,形态严谨持重;阿难秃头、胖脸,形态虔诚温顺。弟子左右为二菩萨。右首菩萨脸庞丰满圆润,体态丰腴健美; 右臂上曲偎胸,似持拂尘(腕已残),左臂下垂,手提净瓶;头绾高髻,上饰花蔓,当为观世音特征。右首菩萨身材苗条,身躯微扭,头颈略斜,含蓄端庄,仪态文静优美。菩萨两侧为金刚力士,头盔脚靴,鼻高目深,神态严肃。再两旁为三供养人,均着俗服,双手合十,赤足而立。整龛进深虽浅,刻工也偏粗,但迦叶与金刚力士造型明显受西域造型艺术影响。

桂林云峰寺

桂林云峰寺为桂林文物保护单位。  云峰寺是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区象鼻山西南麓。相传唐代这里曾建有温灵庙。宋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在此建一书斋,取名“云崖轩”。明代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为寺,名“云峰寺”,后又改寺为庵,名“福利庵”。清咸丰三年(1852)太平军围攻桂林,在此设攻城指挥部。原建筑于清嘉庆三年(1798)、咸丰十(1860)和光绪十六年(1891)都曾重建或修葺过,系砖木结构的三进建筑,抗日战争中遭破坏:但未全毁。  1953年人民政府曾予修缮。1979年全面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五开间,弧形式山墙,朱红色柱梁和窗灵,碧绿色琉璃瓦,已辟为云峰寺陈列馆,先后举办过《太平天国革命在桂林》、《桂林明清瓷器绘画》、《桂林出土文物》、《辛亥革命在桂林》、《李宗仁在桂林》等展览。  

开元寺遗址

开元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市区民主路万寿巷。寺始建于隋代,初名缘化寺。唐初称善兴寺。唐显庆二年(657)建舍利塔于寺内。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宁寺、宁寿寺。元顺帝赐书“圆觉”二字,故又名圆觉寺。明代复名宁寿寺。清代称万寿寺。民国后仍称开元寺。据《临桂县志》记载,远在唐代,开元寺曾因纱灯延火烧毁而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又毁于火,洪武十六年(1383)再修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线国安、李宜民也先后进行过修缮。开元寺是桂林历史上一座名刹,唐天宝七年(748),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扶桑(日本)受阻辗转来到桂林,曾与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数十人,滞留寺中一年有余。但到清末,寺已荒废成“停柩庄舍”了。今仅存舍利塔。寺院房舍多毁或已改建作为他用。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刻于城北鹦鹉山南山腰的《静江府城池图》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反映了当时桂林城池建设的科学和险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为我国南方城市所仅见。  南宋末年,蒙古统治者兴兵进攻广西,素有“用兵遣将之枢机”的桂林,从南宋宝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历时14年时间,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图。图高3.21米,宽2.98米。图上绘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胜,但以军营衙署和桥梁渡津为主,并且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守兵寨等名称,展现一幅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的图景。图额有记,详细记载了修城经过、城池尺寸和用工费料。该城图年代仅次于苏州现存的《平江府城图》。

桂林市黑山植物园

  桂林市黑山植物园成立于1938年,位于桂林市区环城西一路117号,紧临桂林火车客运站、桂林市汽车南站及两江国际机场路,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最大的桂花绿化苗木生产基地。  园区占地40多公顷,绿化苗木生产基地126公顷,是集苗木生产、绿化景观施工、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业单位,园区有树木21万多株,400多种,隶属100多科。有桫椤、金花茶等珍惜植物,园内自然景观别具特色,处处绿意盎然,是市区的“天然氧吧”,素有“桂林的西双版纳”之称。  

二塘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红光村

----

二塘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