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 七星区

七星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七星景区

七星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七星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5公里,面积134.7公顷,因有七星山,七星岩而得名,是桂林市最大、历史最悠久、景点最多的综合性景区。     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星座;北四峰象斗魁,称普陀山,南三峰象斗柄,称月牙山。著名的七星岩就在普陀山山腹,岩洞雄奇深邃,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起,七星岩就洞。桂林山水的精品“三山两洞一条江”,其中“两洞”即是指七星岩、芦笛岩。七星景区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它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于一体,历史上形成了“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龙隐奇迹”等名胜。园内树木花果成片,每当金秋时节,满园桂花涌金流银,芳香馥郁,茂树修 竹,金桂丹枫,芳草绿茵,繁花似锦,使奇山秀水更加绚丽多姿。     七星景区的主要景点有七星岩、“华夏之光”浮雕壁画、驼峰叠翠、花桥、月牙楼、小广寒、普陀精舍、桂海碑林、碧虚阁、盆景艺苑、奇石馆、月季园、杜鹃园、游乐园、动物园等。   

穿山景区

穿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 穿山公园位于桂林城南郊,以穿山为轴心,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桂林市山水旖旎的公园之一。 穿山景区内绿草茵茵,苍松翠竹,山花烂漫,环境优雅。穿山隔着漓江与象鼻山相望,与江西岸的龟山,形如两只相斗的公鸡,合称斗鸡山。穿山前有塔山,峻峭的塔山上,明代建筑的一座七层六角实心的“寿佛塔”,巍然矗立,倒映江中,雅致清丽,“塔山清影”为桂林著名老八景之一。小东江自北而南,曲贯穿山与塔山之间,山倒影江中,更是景色尤佳。穿山 穿山是桂林的名山之一,自古以来,久负盛名。穿山有大小30多个岩洞,其中最美的要数1979年发现的穿山岩。另有月岩位于山腰,洞穿山壁,高广空明,宛如月宫仙境,站在洞中南北远眺,但见漓水蜿蜒,风光无限。穿岩 穿岩使穿山南北穿透,总长517米,是桂林近年开放的第三个大型溶洞。形成于3.4万年前,1979年发现、开辟,岩内曲折环回,灿烂多姿,有天鹅湾、水帘洞、连心石盾、龙鳞壁,古树坪、卷曲石、空心石、金刚宝剑,珍珠龟等25个景点。天鹅湾,丛生着被称为"鹅管"或"石管"的杆状石钟乳,长的有十几厘米、几十厘米,最长的1米多。它由饱含碳酸钙的地下水从岩石隙缝中渗出,悬于洞顶,因浓度高、裂隙小,太悬不落,随着水分蒸发,二氧化碳溢出,碳酸钙重新结晶,周而复始,逐渐形成长短不一,晶莹空透的管子。一线天有许多被称为"冰山雪莲"、"深谷幽兰"的石枝,有的像花瓣,有的像绒毛、新芽或松针。   晶莹透亮的鹅管、卷曲的石枝、雪白透明的水晶市、石头开花长毛,是穿岩独有的四大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塔山 在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与穿山隔江相望,海拔194米,相对高度44米,面积2.75公顷。塔山与穿山100万年前为同一山体,其后地壳上升,地十水水面下降,山体被割切分离成各自独立的孤峰。山上有明建古塔;8角,7层,实心,砖结构,高13.3米,北面嵌佛像,称寿佛塔。远看如屏风,亦若舰只行驶江上,又称"军舰山";近看,裂出一石,有如神工鬼斧,从峰顶直劈到地面。徐霞客《粤西日记》谓"若岐若合,亭亭夹立,盖以脆薄飞扬见奇"。山下多枫树,秋日有"塔山红叶"醉人景色。 交 通:可从市区乘6路公交到达,或乘免费58路到公园大门。   门 票/开 放 时 间:   票价:   1、套票:45元/人   2、大门:10元/人、穿岩:30元/人 、月岩:5元/人   开放时间: 夏季:7:30——18:00 平时:8:00——17:30 游览时间:约1-2小时。    广西桂林市穿山公园

尧山

尧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尧山位于桂林市东北,尧山距市区约8公里。尧山景区主峰海拔909.3米,相对高度760米,尧山是桂林市最高的山峰。尧山西坡海拔450米处,秦时建尧庙,尧山之名由此而来。尧山在海拔600---700米处,原建有白鹿庵,为唐白鹿禅师故居,亦称玉皇阁。海拔200米处,明建祝圣庵,茅坪庵。尧山脚下有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  尧山冈峦起伏,气势磅礴,植被丰茂,杜鹃遍野。冬季山顶时有积雪,明亚震直《尧山冬雪》诗云:“朔风从东来,吹落遥空雪,洒向尧山顶,相看最奇绝。”尧山以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四时景致而闻名。  春天,尧山温柔山遍野的杜鹃花将一座层峦叠嶂的大山打扮得姹紫嫣红;夏天,尧山满山松竹、阵阵碧涛、山川竞秀、郁郁葱葱;秋天,尧山枫红柏紫、野菊遍野,金黄碧绿;秋天,尧山雪花纷扬、白雪皑皑、冰花玉树,别有一番情趣,站在尧山顶极目四望,尧山前水田如镜,村舍如在画中,千峰环野,一水穿城的景色必会使您心中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尧山是全国著名古迹名胜。  尧山索道全套引进奥地得DOPPELMATYR索道公司先进技术,装备有自动报警、电视跟踪等安全防护系统。索道全长1416.18米,高差423.3米,设双人吊椅和吊厢175个,上站位于山顶电视发射台附近,下站位于靖江王陵旁,索道单向运行时间为20分38秒:每小时运送量5072,乘索道由山下直达尧山之巅,极目远眺,峰海山涛,云水烟雨的桂林山水风光尽收眼底。

七星公园

  七星公园景区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5公里。它被小东江流贯其间,占地面积600余亩,景点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七星景区是桂林市最大,游客最盛,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集桂林山、水、洞、石、庭院、建筑、文物之大成,是桂林山水精华景观的缩影。  七星公园因山而得名,它荟集了山、驼峰、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以及桂海碑林等,是人们的必游之地。风景区内主要旅游景点:  七星山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普陀月牙,一东一西,相互连属,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51.5公顷,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胜,苍劲挺拔,气度非凡。更为珍贵的,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花桥  是桂林最古老的桥,始建于宋代嘉熙年间。它位于公园正门,横跨在小东江和灵剑溪汇流处之上,全长135米。桥面有风雨长廊,桥亭覆绿色琉璃瓦,桥身为磐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每年春夏,花开烂漫,桥畔繁花似锦,桥两岸遍植桃花、翠竹,小桥掩隐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中,花桥因此而得名。现桥是1965年依原式重修的四孔桥,青石所砌。桥下,四个半圆的桥孔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形成四个玉盘,状如满月,正如“四轮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诗句中所颂的“花桥虹影”之美景。  骆驼山(驼峰山)  位于普陀山后,其状酷似一只蹲在地上的骆驼。又因其像一只古代的酒壶,又称它作壶山或酒壶山。因其状态酷似骆驼,遂名之。明代末年有江南名士隐居于此,遍种桃花。每年春天,桃花繁盛,花开如红霞一片,仿佛给骆驼山披上赤霞,景色极其优美,古人称之为“驼峰赤霞”的景观,是桂林十大景之一。1998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山旁的盆景艺苑内与中国民间人士举行环保座谈会后,在骆驼山前的草坪上,发表了环保演说,并一边手摇一把桂林的折扇一边说,并诙谐地称之为“节能空调”。  普陀山  是七星公园的主体。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海拔265米,因山上供奉观音菩萨,俗称之为普陀。普陀山景观丰富,岩洞、亭阁很多。其中七星岩最为著名,亭阁则以栖霞亭、碧虚亭一组构筑尤为别致。山的西麓有元风洞,盛夏酷暑,此处却凉风习习,从这里沿桂花林荫道北行不远是普陀门,入门上山。山上有普陀石林、普陀楼、观音洞、玄武阁等多处景观。直至天矶峰上的摘星亭,登亭极目四望,便可观赏到宋代大诗人刘克庄所写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壮丽景色。  月牙山  位于普陀山南面,由七星山南面七座山峰组成,因山腰有一月牙岩石,远眺如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山有月牙楼,此地的素食有百年历史,尼姑面最为著名。沿山麓小道西南而行,可上到伴月亭,由此观看花桥倒映于清澈的小东江中,极富诗意。再向前不远即可达月牙岩和襟江阁。顺山势南下便进入龙隐洞。洞顶上有条天然蜿蜒的龙形石槽,洞口书有“破壁而飞”四个大字,传说此处为矫龙腾空而去所留下的“神龙遗迹”,古人由此而留下“飞腾不知几千载,至今点点龙鳞开”的诗句。  “华夏之光”广场  位于普陀山与月牙山之间,总面积13520平方米。它有两件大型艺术品:一是华夏之光石雕壁画,全长106米,高5米,由100多个石雕组合而成,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科学技术等先进成果为一图,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精华;二是世纪宝鼎,其高4.6米,四足举鼎,立于圆形的花岗岩台座内,象征着国泰民安。大鼎重达24吨,是用整块曲石雕刻而成。这两件艺术品构成七星公园的新景观。七星公园 桂林七星岩

漓江民俗风情园

漓江民俗风情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介 绍: 漓江民俗风情园位于漓江与小东江的交汇处,园中集中展示了广西省四个主要少数民族(壮、侗、苗、瑶)的民族建筑、民俗民风及文化,是一处融观赏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 园内杉木青瓦,屋檐层叠,古朴曲雅的民族寨楼,鼓楼和风雨桥,极富民俗色彩的图腾柱群;醇香的过寨酒,独特的民族婚礼“背新娘”,浓厚质朴的民俗气息。 广场演出原始粗犷,场景壮观,有壮族的板鞋舞,苗族的芦笙踩堂,侗族的多耶等参与性节目;斗鸡、斗马、上刀山、射弩等民族游乐活动充满刺激和奇趣;综合演出厅每晚都有一台具有浓郁少数民族地方色彩的歌舞表演,硬气功、绝技表演和民族服饰展示,可一边享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味小吃,边欣赏表演。民间建筑: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的标志性的建筑。 桥起源于三世纪初,它创造性的将亭,廊和桥结合在一起,主要的建筑形式是在桥面上加盖长廊,目的是遮风避雨,方便路人休息与观景。 这座风雨桥其外形是仿制广西三江县程阳风雨桥,它从其严谨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技艺而闻名。全桥不用一颗钉子,采用杠杆和蛛网式原理,榫铆相连,上下依托,互为贯连,整座桥墩上。全桥长32米,高9米,屋檐青瓦铺顶,层层外挑,以保护结构不受雨淋,增加其使用年限,层顶以宝葫芦饰顶,寓意“福禄”,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桥的传说 风雨桥也叫回龙桥,花桥。相传有一天,一对恋人正在河边谈情说爱,突然来了一阵大雨,把他们淋了个落汤鸡,情形非常狼狈,姑娘不高兴地走了,小伙子懊恼之余想到如果建一座桥,就可以在桥上跟恋人说悄悄话,还可以方便路人休息,就这样有了风雨桥,相传这个小伙子就是鲁班的传人。 交 通: 1、乘13、14路至解放桥下车,沿临江路向北步行5分钟即到。 2、乘58路免费公交车。   门 票/开 放 时 间: 票价:白天45元;晚上60元。 开放时间:8:30-21:30。

会仙岩

会仙岩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峰林地貌的特点决定了桂林市中心的山少连绵,多孤峰突兀,而会仙岩就是一个代表,它集山、水、洞、文物、奇石于一身,是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的园林式山水公园。公园绿涛湾景区以会仙岩景区为中心,分为西园、东园和旅游综合服务区三个组团。外连七星公园、内含会仙岩景区。  会仙岩是景区重要的景点之一,它与市内的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遥相呼应,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相对高度50多米。由3.5亿年前浅海生物化学沉积的石灰岩组成,主要有几组几乎垂直的裂隙切割,从山顶直劈山脚,通过水流作用,形成旁无坡阜的孤峰。会仙岩山体扁圆,端庄雄伟,峭拔峻秀,有“独树一帜”之誉。山上建有日华亭、月华阁、星华台等。晨熹夕照,披上太阳的光辉,俨然一位鹤发童颜的神仙,故又被称为“紫仙山”。据记载,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闰四月,徐霞客曾游览桂林名山,会仙岩也留下了他的足迹。  

漓江望夫石

  在桂林漓江边九牛岭下的的江峡叫黄牛峡,沿峡你能看到“群龙戏水”、“青蛙过江”等奇观,接着,就进入了斗米滩。在斗米滩,你能欣赏到望夫石。  望夫山位于漓江江西岸,斗米滩前,距桂林约37公里。山顶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装的人向北而望;山腰有一石,如身背婴儿凝望远方丈夫的妇女,因名望夫山,亦名望夫石。清代诗人李秉礼就望夫石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两洗云鬟湿,烟横黛眉青。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关于望夫石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相传,曾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撑船路经此地时,船不幸搁浅。眼看口粮只剩下最后一斗米,丈夫于是爬上山顶四处瞭望,以便发现救援的船只。一直守在那里,始终未能等到,心一急便化做一块石头。妻子见丈夫久去不回,便背着孩子上山寻找,刚走到山腰,望见丈夫已变成石人,顿时伤心欲绝,一同化做石头。  有一种说法是:以前有一对撑船为生的夫妻,正值数九寒冬,他俩逆水行船,倍受辛劳。傍晚,夫妻俩泊船江边,遇到一个老妇人,拖儿带女的来向他们讨米。夫妻俩见她们实在可怜,就把仅有的一斗米送给了老妇人。  夫妻俩断粮后,只盼上下游有船往来接济。可那时偏偏没有往来船只。正是屋漏更遭连夜雨。于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瞭望船只。有一天,妻子见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结果发现丈夫已被大雪冻僵,饿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边。  另一说法是:从前有两个船工,在梧州河上谋活路。两个人一个姓廖,一个姓黄,0不沾边,却亲热得如同共着个脑壳。干到四十岁,两个人同年都讨了老婆。第二年两个人的老婆都生了小把爷。姓廖的生的是个女,取名水妹;姓黄的生的是个崽,取名叫水生。两个小把爷生在同年,长在同一条船上,从小到大,做轻活重活,两个人都像船头和船尾一样合得来。两家夫妇四人,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打算让水生、水妹结成夫妻。  老人家有意,水生、水妹也有心。两对老人家去世后,等到三年服满,水生和水妹就拆掉船舱壁板打了连铺,互敬互爱的成为了夫妻。  两人成家后,靠一条小船上桂林,下梧州,风里来雨里去。两夫妇在江中遇到别人有危难的事就管。有一回,船撑到半路,听到岸上有个人在哎哟哎哟地喊个不休,水妹生了个小把爷不久,正在坐月子,水生一个人撑船,但他还不忍心看到别人有难不管。他就把船撑到岸边,把躺在岸上的一个络腮胡,坡着脚,背着个葫芦,拄着根拐杖的老头接上了船。撑到梧州码头,水生、水妹又扶着他走上了岸,才算把事做完。那老头离船上岸,连声谢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年水生和水妹又到了梧州,他们装好货,买好柴米油盐,又开航桂林。他俩撑篙摇橹,到了一个查无人烟的地方。突然岸上又传来哎哟哎哟的声音。两人一听,急忙把船撑靠岸,只见又是去年那个坡脚老头。夫妇二人一句话也没说,把老头弄到了船上。老头清醒过来说:“你们是上水行船,水急滩多,路程又远,我不能拖累你们,还是把我抬下船去吧!”  水生和水妹诚心说道:“老人家,这里上不着村,下不着店,丢你在这荒山野岭,怎样放心得下呢。你不要担心,有你在船上我们也误不了撑船的。”说罢把老头安排在舱里睡好,两人又开起船来。  小船一篙一橹地游过了无数的淀子,爬上了无数个急滩,慢慢来到漓江的大险滩。水生和水妹湾好船,煮好饭,叫起坡脚老头一起吃了,正准备开船上滩。坡脚老头走到船头一看,这滩一眼望不到头,水急得像泼一般,刷刷往下流。坡脚老头道:“船家,这滩又长又陡,撑上去不容易,我想快点赶到桂林,你借点米给我,让我上岸走路吧!”  水生听坡脚老人要借米,知道开船时买的米,是“叫花子缝衣——靠着尺码买的”,后来又变成两个大人的粮食三个人吃,好比裁衣剪下的边角,再有也不多了。他就叫水妹去看看米缸。水妹说:“看不看一个样,老人家你要多少?”  坡脚老头看水妹大方得很,想了一下说:“要一斗!”水妹马上跑进舱里量了一斗米,用袋子装好,交给了坡脚老头。水生扶着老头走下了船。分别时,老头笑着说:“你两人这样好,将来会有快乐日子过的!”水生叹着气说:“老人家,你是穷人爱开穷人的心。我们船家要想过快乐日子,只有等到成仙!”  水生送走坡脚老人,走回船来,叫水妹量量缸子里还有多少米。水妹一量,不多不少,刚刚还有一斗。水生一听忧愁起来,一斗米能吃到桂林吗?他对水妹说:“只有一斗米了,我到山上去看看,离桂林还有多远。身边连个铜钱都没有了,米若不够吃就难办啦!”  水生上山去了很久还不回来,水妹在船上等得不耐烦了,就背上小把爷走出船。她跳上岸,急急忙忙往山上爬,想看看丈夫到底出了什么事了。爬呀爬,走到半山腰抬头一看,只见丈夫化成了石头,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她急得大哭起来。忽然,她听到山顶山空,有人喊道:“水妹快来!”水妹抬头一看,是借米的那个坡脚老头和水生坐在白云上面,她浑身一震,也变成了石头,魂灵化为一股青烟,袅袅飘上天空。  这时,江上的船慢慢的沉入了江底,那剩余的斗米,落水后尽变成了石头。从此,人们把这条滩叫斗米滩,把水妹的石头叫望夫石,把水生变成的石头叫艄公石。水生和水妹都成仙了,点化他们夫妻成仙的,就是两次搭船试他们心肠的坡脚来头,他是铁拐李。  

靖江王陵

靖江王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是历代靖江王的王陵,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皇陵”之称,其中有11人葬尧山,有“靖江王11陵”之谓。  桂林古称始安,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城的起源。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桂林被称为桂州,缘于在此设置的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桂林城逐渐成为岭西第一重镇。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在桂林置桂州静江军,属静江节度。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元改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故桂林在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  其侄孙朱守谦为王时,藩国所在地仍称静江,为取绥靖西南之意,改静江的“静”为“靖”,故称“靖江王”。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才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至今。而以原地名受封的靖江王并未随之更名,故而后人皆道桂林有靖江王。靖江王是朱元璋于洪武三年首批分封的十个王国之一,也是唯一以侄孙辈受封的藩王。从洪武三年册封,到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朱守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洪武三年(1970年),朱元璋封朱守谦靖江王,洪武九(1976年)就藩桂林,后来因为作风恶劣,欺压百姓,被废为庶人。永乐元年,朱守谦谪长子朱赞仪复藩桂林,从此世代相袭靖江王,先后承袭王位14人,延续了280年,一直到清兵攻克桂林(1652年)。  靖江王墓群依其地面规制及死者身份可分成六类。第一类是王妃合葬墓,即通常所说的王陵,共10座,级别最高,墓园面积从300多亩到数亩不等,布局一般为长方形,两道围墙,三券陵门(外围墙)、三开间中门(内围墙)、五开间享殿与高大的宝城(墓冢)处于同一轴线,以神道相通,神道两侧序列守陵狮、墓表和狻猊、獬豸、狴犴、麒麟、武士控马、大象、秉笏文臣、男侍、女侍等石作仪仗,一般为11对,有些王陵在秉笏文臣后面还立有神道碑,有些在陵门内或外建有厢房。第二类是次妃墓,共4座,级别次于王妃合墓,墓园布局与王妃合墓相仿,但面积及建筑略小,石像生少2对。第三类是未袭而卒的世子(长子)墓和别子辅国将军墓,级别低于次妃墓,石像生只有7对或更少。第四类是奉国将军墓,墓园面积、石像生少于辅国将军墓。第五类是中尉墓,分镇国中尉墓、辅国中尉墓、奉国中尉墓三级,墓园面积、石像生依次减少,一般只有一道围墙和墓碑,无享堂和石像生。第六类是县君、乡君等女性宗室墓及靖江王宫媵墓,级别最低,无围墙和石像生,仅有墓冢和墓碑。    朱守谦 (1361~1392)  朱守谦,1361——1392,明太祖朱元璋侄孙,第一代靖江王。父文正,朱元璋长兄兴隆子。守谦幼名铁柱,生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九月十九日。父亲大都督朱文正被黜时。铁柱已知事。元璋抚其顶曰:“儿无恐。尔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艰难,恣肆凶恶,以贻吾忧。尔他日长大,吾封爵尔,不以尔父废也。尔宜修德励行,盖前人之愆,则不负吾望矣。”育之宫中,教训甚笃。吴元年更其名…… 详细++  朱赞仪 (1382~1408)  朱赞仪(1382年-1408年),父靖江王朱守谦,祖籍安徽凤阳,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三月,明太祖诏令朱赞仪拜访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藩王,自湘、楚入蜀,历陕西,抵河南、山西、北平,东至大宁、辽阳,从山东回京师。朱赞仪恭慎好学,习得治国之道。建文二年(1400年)袭封,因靖难之役于永乐元年(1403年)才复藩到封地,萧用…… 详细++  朱佐敬 (1404~1469)  朱佐敬(1404年-1469年),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子,奉国将军朱佐敏之兄,怀顺王朱相承之父。 朱佐敬(1404年-1469年),父靖江王朱赞仪、母耿氏,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祖籍安徽凤阳,初时用银制印玺,明宣宗时改用金涂印玺。朱佐敬爱好读书、书法,常登独秀峰,信仰虔诚。在明英宗时,与弟弟奉国将军朱佐敏的关系很差,以至常常互相向皇帝上奏诬告对…… 详细++  朱规裕 (?~1489)  朱规裕(-1489年),是明朝第四任靖江王,第三任靖江王庄简王朱佐敬的孙子,朱相承的儿子,父亲朱相承早死,祖籍安徽凤阳。成化五年(1469年)朱佐敬薨逝,成化七年(1471年)朱规裕承袭继位,在位19年,弘治二年(1489年)薨逝,谥号昭和王,儿子朱约麒嗣位。 妃:林氏 官职:明朝靖江王[1471-1489]…… 详细++  朱约麒 (1475~1516)  朱约麒(1475-1516年),是明朝第五任靖江王,第四任靖江王昭和王朱规裕的儿子,母林氏。祖籍安徽凤阳。 生于成化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弘治二年(1489年)朱规裕薨逝,弘治三年(149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朱约麒承袭王位,在位19年,以孝顺谨慎闻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初二日薨逝,年四十二。谥号端懿王,儿子朱经扶嗣位。…… 详细++  朱经扶 (1493~1525)  朱经扶,安肃王,生于弘治六年(1493)十月二日。先祖朱守谦为朱元璋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 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岁时即被委以国事,十二岁时敕掌国事,赐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约麒薨,谥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第七代靖江王。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 详细++  朱邦苧 (1513~1572)  朱邦苧(1513年-1572年),是明朝第七任靖江王。第六任靖江王朱经扶的儿子,祖籍安徽凤阳。嘉靖四年(1525年)朱经扶薨逝,嘉靖六年(1527年)朱邦苎承袭王位,在位45年,因为与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攻讦参奏,被嘉靖帝夺禄米,问罪于属下官校。王妃滕氏为妾刘氏所害,朱邦苎因为刘氏的儿子朱任昌为世子,未敢追究,但没有给刘氏封号,而是封侍女郑氏为夫人(宪定王朱任…… 详细++  朱任昌 (1532~1582)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1532-1582):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苎的庶长子,母次妃刘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嘉靖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封为长子,万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袭封,十年正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一。谥曰康僖。……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守谦 (1361~1392)  朱守谦,1361——1392,明太祖朱元璋侄孙,第一代靖江王。父文正,朱元璋长兄兴隆子。守谦幼名铁柱,生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九月十九日。父亲大都督朱文正被黜时。铁柱已知事。元璋抚其顶曰:“儿无恐。尔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艰难,恣肆凶恶,以贻吾忧。尔他日长大,吾封爵尔,不以尔父废也。尔宜修德励行,盖前人之愆,则不负吾望矣。”育之宫中,教训甚笃。吴元年更其名…… 详细++  朱赞仪 (1382~1408)  朱赞仪(1382年-1408年),父靖江王朱守谦,祖籍安徽凤阳,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三月,明太祖诏令朱赞仪拜访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藩王,自湘、楚入蜀,历陕西,抵河南、山西、北平,东至大宁、辽阳,从山东回京师。朱赞仪恭慎好学,习得治国之道。建文二年(1400年)袭封,因靖难之役于永乐元年(1403年)才复藩到封地,萧用…… 详细++  朱佐敬 (1404~1469)  朱佐敬(1404年-1469年),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子,奉国将军朱佐敏之兄,怀顺王朱相承之父。 朱佐敬(1404年-1469年),父靖江王朱赞仪、母耿氏,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祖籍安徽凤阳,初时用银制印玺,明宣宗时改用金涂印玺。朱佐敬爱好读书、书法,常登独秀峰,信仰虔诚。在明英宗时,与弟弟奉国将军朱佐敏的关系很差,以至常常互相向皇帝上奏诬告对…… 详细++  朱规裕 (?~1489)  朱规裕(-1489年),是明朝第四任靖江王,第三任靖江王庄简王朱佐敬的孙子,朱相承的儿子,父亲朱相承早死,祖籍安徽凤阳。成化五年(1469年)朱佐敬薨逝,成化七年(1471年)朱规裕承袭继位,在位19年,弘治二年(1489年)薨逝,谥号昭和王,儿子朱约麒嗣位。 妃:林氏 官职:明朝靖江王[1471-1489]…… 详细++  朱约麒 (1475~1516)  朱约麒(1475-1516年),是明朝第五任靖江王,第四任靖江王昭和王朱规裕的儿子,母林氏。祖籍安徽凤阳。 生于成化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弘治二年(1489年)朱规裕薨逝,弘治三年(149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朱约麒承袭王位,在位19年,以孝顺谨慎闻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初二日薨逝,年四十二。谥号端懿王,儿子朱经扶嗣位。…… 详细++  朱经扶 (1493~1525)  朱经扶,安肃王,生于弘治六年(1493)十月二日。先祖朱守谦为朱元璋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 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岁时即被委以国事,十二岁时敕掌国事,赐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约麒薨,谥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第七代靖江王。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 详细++  朱邦苧 (1513~1572)  朱邦苧(1513年-1572年),是明朝第七任靖江王。第六任靖江王朱经扶的儿子,祖籍安徽凤阳。嘉靖四年(1525年)朱经扶薨逝,嘉靖六年(1527年)朱邦苎承袭王位,在位45年,因为与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攻讦参奏,被嘉靖帝夺禄米,问罪于属下官校。王妃滕氏为妾刘氏所害,朱邦苎因为刘氏的儿子朱任昌为世子,未敢追究,但没有给刘氏封号,而是封侍女郑氏为夫人(宪定王朱任…… 详细++  朱任昌 (1532~1582)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1532-1582):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苎的庶长子,母次妃刘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嘉靖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封为长子,万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袭封,十年正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一。谥曰康僖。……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赞仪 (1382~1408)  朱赞仪(1382年-1408年),父靖江王朱守谦,祖籍安徽凤阳,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三月,明太祖诏令朱赞仪拜访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藩王,自湘、楚入蜀,历陕西,抵河南、山西、北平,东至大宁、辽阳,从山东回京师。朱赞仪恭慎好学,习得治国之道。建文二年(1400年)袭封,因靖难之役于永乐元年(1403年)才复藩到封地,萧用…… 详细++  朱佐敬 (1404~1469)  朱佐敬(1404年-1469年),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子,奉国将军朱佐敏之兄,怀顺王朱相承之父。 朱佐敬(1404年-1469年),父靖江王朱赞仪、母耿氏,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祖籍安徽凤阳,初时用银制印玺,明宣宗时改用金涂印玺。朱佐敬爱好读书、书法,常登独秀峰,信仰虔诚。在明英宗时,与弟弟奉国将军朱佐敏的关系很差,以至常常互相向皇帝上奏诬告对…… 详细++  朱规裕 (?~1489)  朱规裕(-1489年),是明朝第四任靖江王,第三任靖江王庄简王朱佐敬的孙子,朱相承的儿子,父亲朱相承早死,祖籍安徽凤阳。成化五年(1469年)朱佐敬薨逝,成化七年(1471年)朱规裕承袭继位,在位19年,弘治二年(1489年)薨逝,谥号昭和王,儿子朱约麒嗣位。 妃:林氏 官职:明朝靖江王[1471-1489]…… 详细++  朱约麒 (1475~1516)  朱约麒(1475-1516年),是明朝第五任靖江王,第四任靖江王昭和王朱规裕的儿子,母林氏。祖籍安徽凤阳。 生于成化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弘治二年(1489年)朱规裕薨逝,弘治三年(149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朱约麒承袭王位,在位19年,以孝顺谨慎闻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初二日薨逝,年四十二。谥号端懿王,儿子朱经扶嗣位。…… 详细++  朱经扶 (1493~1525)  朱经扶,安肃王,生于弘治六年(1493)十月二日。先祖朱守谦为朱元璋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 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岁时即被委以国事,十二岁时敕掌国事,赐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约麒薨,谥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第七代靖江王。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 详细++  朱邦苧 (1513~1572)  朱邦苧(1513年-1572年),是明朝第七任靖江王。第六任靖江王朱经扶的儿子,祖籍安徽凤阳。嘉靖四年(1525年)朱经扶薨逝,嘉靖六年(1527年)朱邦苎承袭王位,在位45年,因为与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攻讦参奏,被嘉靖帝夺禄米,问罪于属下官校。王妃滕氏为妾刘氏所害,朱邦苎因为刘氏的儿子朱任昌为世子,未敢追究,但没有给刘氏封号,而是封侍女郑氏为夫人(宪定王朱任…… 详细++  朱任昌 (1532~1582)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1532-1582):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苎的庶长子,母次妃刘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嘉靖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封为长子,万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袭封,十年正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一。谥曰康僖。……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佐敬 (1404~1469)  朱佐敬(1404年-1469年),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之子,奉国将军朱佐敏之兄,怀顺王朱相承之父。 朱佐敬(1404年-1469年),父靖江王朱赞仪、母耿氏,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祖籍安徽凤阳,初时用银制印玺,明宣宗时改用金涂印玺。朱佐敬爱好读书、书法,常登独秀峰,信仰虔诚。在明英宗时,与弟弟奉国将军朱佐敏的关系很差,以至常常互相向皇帝上奏诬告对…… 详细++  朱规裕 (?~1489)  朱规裕(-1489年),是明朝第四任靖江王,第三任靖江王庄简王朱佐敬的孙子,朱相承的儿子,父亲朱相承早死,祖籍安徽凤阳。成化五年(1469年)朱佐敬薨逝,成化七年(1471年)朱规裕承袭继位,在位19年,弘治二年(1489年)薨逝,谥号昭和王,儿子朱约麒嗣位。 妃:林氏 官职:明朝靖江王[1471-1489]…… 详细++  朱约麒 (1475~1516)  朱约麒(1475-1516年),是明朝第五任靖江王,第四任靖江王昭和王朱规裕的儿子,母林氏。祖籍安徽凤阳。 生于成化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弘治二年(1489年)朱规裕薨逝,弘治三年(149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朱约麒承袭王位,在位19年,以孝顺谨慎闻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初二日薨逝,年四十二。谥号端懿王,儿子朱经扶嗣位。…… 详细++  朱经扶 (1493~1525)  朱经扶,安肃王,生于弘治六年(1493)十月二日。先祖朱守谦为朱元璋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 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岁时即被委以国事,十二岁时敕掌国事,赐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约麒薨,谥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第七代靖江王。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 详细++  朱邦苧 (1513~1572)  朱邦苧(1513年-1572年),是明朝第七任靖江王。第六任靖江王朱经扶的儿子,祖籍安徽凤阳。嘉靖四年(1525年)朱经扶薨逝,嘉靖六年(1527年)朱邦苎承袭王位,在位45年,因为与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攻讦参奏,被嘉靖帝夺禄米,问罪于属下官校。王妃滕氏为妾刘氏所害,朱邦苎因为刘氏的儿子朱任昌为世子,未敢追究,但没有给刘氏封号,而是封侍女郑氏为夫人(宪定王朱任…… 详细++  朱任昌 (1532~1582)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1532-1582):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苎的庶长子,母次妃刘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嘉靖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封为长子,万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袭封,十年正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一。谥曰康僖。……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规裕 (?~1489)  朱规裕(-1489年),是明朝第四任靖江王,第三任靖江王庄简王朱佐敬的孙子,朱相承的儿子,父亲朱相承早死,祖籍安徽凤阳。成化五年(1469年)朱佐敬薨逝,成化七年(1471年)朱规裕承袭继位,在位19年,弘治二年(1489年)薨逝,谥号昭和王,儿子朱约麒嗣位。 妃:林氏 官职:明朝靖江王[1471-1489]…… 详细++  朱约麒 (1475~1516)  朱约麒(1475-1516年),是明朝第五任靖江王,第四任靖江王昭和王朱规裕的儿子,母林氏。祖籍安徽凤阳。 生于成化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弘治二年(1489年)朱规裕薨逝,弘治三年(149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朱约麒承袭王位,在位19年,以孝顺谨慎闻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初二日薨逝,年四十二。谥号端懿王,儿子朱经扶嗣位。…… 详细++  朱经扶 (1493~1525)  朱经扶,安肃王,生于弘治六年(1493)十月二日。先祖朱守谦为朱元璋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 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岁时即被委以国事,十二岁时敕掌国事,赐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约麒薨,谥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第七代靖江王。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 详细++  朱邦苧 (1513~1572)  朱邦苧(1513年-1572年),是明朝第七任靖江王。第六任靖江王朱经扶的儿子,祖籍安徽凤阳。嘉靖四年(1525年)朱经扶薨逝,嘉靖六年(1527年)朱邦苎承袭王位,在位45年,因为与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攻讦参奏,被嘉靖帝夺禄米,问罪于属下官校。王妃滕氏为妾刘氏所害,朱邦苎因为刘氏的儿子朱任昌为世子,未敢追究,但没有给刘氏封号,而是封侍女郑氏为夫人(宪定王朱任…… 详细++  朱任昌 (1532~1582)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1532-1582):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苎的庶长子,母次妃刘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嘉靖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封为长子,万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袭封,十年正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一。谥曰康僖。……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约麒 (1475~1516)  朱约麒(1475-1516年),是明朝第五任靖江王,第四任靖江王昭和王朱规裕的儿子,母林氏。祖籍安徽凤阳。 生于成化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弘治二年(1489年)朱规裕薨逝,弘治三年(149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朱约麒承袭王位,在位19年,以孝顺谨慎闻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初二日薨逝,年四十二。谥号端懿王,儿子朱经扶嗣位。…… 详细++  朱经扶 (1493~1525)  朱经扶,安肃王,生于弘治六年(1493)十月二日。先祖朱守谦为朱元璋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 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岁时即被委以国事,十二岁时敕掌国事,赐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约麒薨,谥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第七代靖江王。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 详细++  朱邦苧 (1513~1572)  朱邦苧(1513年-1572年),是明朝第七任靖江王。第六任靖江王朱经扶的儿子,祖籍安徽凤阳。嘉靖四年(1525年)朱经扶薨逝,嘉靖六年(1527年)朱邦苎承袭王位,在位45年,因为与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攻讦参奏,被嘉靖帝夺禄米,问罪于属下官校。王妃滕氏为妾刘氏所害,朱邦苎因为刘氏的儿子朱任昌为世子,未敢追究,但没有给刘氏封号,而是封侍女郑氏为夫人(宪定王朱任…… 详细++  朱任昌 (1532~1582)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1532-1582):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苎的庶长子,母次妃刘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嘉靖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封为长子,万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袭封,十年正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一。谥曰康僖。……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经扶 (1493~1525)  朱经扶,安肃王,生于弘治六年(1493)十月二日。先祖朱守谦为朱元璋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 因父王患有瘟病,在七、八岁时即被委以国事,十二岁时敕掌国事,赐以一品冠服。正德十一年(1516年)六月二日父王约麒薨,谥曰“端懿'。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第七代靖江王。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 详细++  朱邦苧 (1513~1572)  朱邦苧(1513年-1572年),是明朝第七任靖江王。第六任靖江王朱经扶的儿子,祖籍安徽凤阳。嘉靖四年(1525年)朱经扶薨逝,嘉靖六年(1527年)朱邦苎承袭王位,在位45年,因为与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攻讦参奏,被嘉靖帝夺禄米,问罪于属下官校。王妃滕氏为妾刘氏所害,朱邦苎因为刘氏的儿子朱任昌为世子,未敢追究,但没有给刘氏封号,而是封侍女郑氏为夫人(宪定王朱任…… 详细++  朱任昌 (1532~1582)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1532-1582):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苎的庶长子,母次妃刘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嘉靖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封为长子,万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袭封,十年正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一。谥曰康僖。……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邦苧 (1513~1572)  朱邦苧(1513年-1572年),是明朝第七任靖江王。第六任靖江王朱经扶的儿子,祖籍安徽凤阳。嘉靖四年(1525年)朱经扶薨逝,嘉靖六年(1527年)朱邦苎承袭王位,在位45年,因为与巡按御史徐南金互相攻讦参奏,被嘉靖帝夺禄米,问罪于属下官校。王妃滕氏为妾刘氏所害,朱邦苎因为刘氏的儿子朱任昌为世子,未敢追究,但没有给刘氏封号,而是封侍女郑氏为夫人(宪定王朱任…… 详细++  朱任昌 (1532~1582)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1532-1582):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苎的庶长子,母次妃刘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嘉靖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封为长子,万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袭封,十年正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一。谥曰康僖。……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任昌 (1532~1582)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1532-1582):第八任靖江王,恭惠王朱邦苎的庶长子,母次妃刘氏。祖籍安徽凤阳,生于嘉靖十一年十月初五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封为长子,万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袭封,十年正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一。谥曰康僖。……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履焘 (1574~1592)  朱履焘(1574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明朝第十代靖江王。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年(1582年),朱任昌薨逝。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履焘承袭王位,在位8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薨逝,谥号温裕王,他无子,叔父朱任晟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任晟 (?~1610)  朱任晟(?-1610年),靖江宪定王,明朝第十一代靖江王。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庶次子,母郑夫人,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靖江温裕王朱履焘薨逝,没有儿子,叔叔朱任晟承襲王位,在位18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谥号宪定王,儿子朱履祜嗣位。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八月温裕王朱履焘无子而终后,靖江王府正……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朱履祜 (?~1634)  朱履祜(?-1634年),靖江荣穆王,明朝第十二代靖江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嫡次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朱任晟薨逝,万历四十年(1612年),儿子朱履祜嗣位。在位22年,崇祯七年(1634年)朱履祜薨逝,谥号荣穆王,儿子朱亨嘉嗣位。…… 详细++

訾洲公园

  訾洲,因唐代洲上曾有訾姓人家住而得名。洲呈条形如舟浮水中,又称浮洲,漓水环绕,群山环绕,群山簇拥,东靠普陀,月牙,西对象山,南接穿山,塔山,备有伏波,叠彩,斗鸡,南溪、独秀、尧山视野可及。每到秋天,洲上苍翠之中红黄秋叶翩翩,訾洲红叶桂林秋为桂林胜景。在烟雨弥漫的时节,云纱雾幔,訾洲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岚雾缭绕,洲岛隐约可见,或淡或浓,犹如一幅水墨画卷,充满诗情画意,訾洲烟雨是桂林著名的老八景之一。  訾洲风景开拓历史悠久,唐代和二十年(817年),桂州刺史兼桂观察使裴行立在洲上建燕婷。立飞阁、植花木,开桂林山水园林整体规划开发建设先河。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应邀登洲游览时,作名篇《訾洲亭记》,详绘訾洲秀丽景色,盛赞“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给予了桂林山水极高的评价;“环山回江”,四如一出,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唯是得之。今是厅之胜,甲于天下,则把甲天下与桂林联系在一起的早评说。  訾洲公园位于桂林市区中心漓江东岸水滨的訾洲上,和象山隔江相望,是桂林最年轻,又是最古老的公园。这里江山会景,人文荟萃,浓缩了桂林山水及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訾洲是漓江上最著名的一座绿洲,它位于桂林城东漓江与漓江叉河之间,訾洲碧水环绕,群山簇拥,每到秋天,洲上苍翠之中,红黄秋叶翩翩,“訾洲红叶桂林秋”为桂林胜景。远山如画,近水涵碧,日升雾起,最美是在烟雨迷濛时节,云纱雾幔,訾洲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江上烟波浩渺,群山若隐若现,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间,雨幕似轻纱笼罩江山之上,像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自古以来,訾洲烟雨就被列为桂林八景之一,排名第二位。  訾洲风景开拓历史悠久,是桂林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园林遗址。自古以来訾洲即为文人墨客驻留隔江观象之圣地。公园在2011年的春节建成开园,公园内新开烟雨湖,建有名人与桂林展览馆、诗画广场、烟雨楼、雅竹居、幽兰轩、怡闲馆、訾家洲亭、燕亭、流芳亭等风景建筑,设置柳宗元、裴立行、范成大、张孝祥等历史名人雕像,恢复了“訾洲烟雨”和“訾洲红叶桂林秋”的胜景,形成了飞瀑落虹、诗画汗青、枫叶留丹、烟雨涵碧、竹林清境、香樟拥翠、幽篁伞盖、银杏淌金、碑亭流芳、江山水月等10个新景观,佳木葱茏,翠竹摇风,境地清幽,是市民新的休闲娱乐健身好去处,也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山水、领略桂林文化的旅游新亮点。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桂林七星区穿山路8号  乘车线路:在桂林市区内乘11路公交车到七星公园站下车步行前往

黄牛峡

  桂林市区至黄牛峡可以看做漓江的第一部分,这里两岸奇峰林立,城镇、农村、田园错落分布,景观多样,是观赏远山近水与人文民风的佳处,构成了画卷的开头部分。  黄牛峡位于桂林磨盘山码头下游,这是一条狭长的峡谷,周围的群山有不少的山峰象黄牛头,所以叫黄牛峡。这些山峰,像给雷劈去了半边,故又叫雷劈山;再看这些雷劈似的山峰,又若展翅欲飞的蝙蝠。因此亦叫蝙蝠山。从这里开始,两岸石山连绵,峰峦耸峙。当然,也有的山峰象马,象狮子,象老虎,象绣球的。这一带江面开阔,莲花状峰丛绵亘数里,气势磅礴,以险奇胜。  黄牛一名的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石,有天神化为神牛前来相助。一日,天刚刚麻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跃,忿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山崩石裂,响声如雷鸣。民女吓得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着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造力。  漓江的水,流到黄牛峡即一分为二,分别向左右两边流去,把江中的沙滩分割成三个小洲。古代,江水直冲对面的悬崖陡壁,波浪翻滚,有如长江三峡之势。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漫游漓江,他视黄牛峡的山川形胜可与长江的巫峡同喻,比庐山、赤壁等地还要美丽壮观,因而用生动的笔调写道:石峰排列而起,横障南天,上分危岫,几埒巫峡;下突轰崖,数逾匡老,于是扼江,而东之江流啮其北流,怒涛翻壁,层岚倒影,赤壁、采矶,失其壮丽矣”。  后来,黄牛峡河道,经过多次疏通和修筑,把江水的主流改在江的左边,即现在客船行驶的航道。这里的山峰秀丽,江面宽广,三个洲象是浮在江面上一样。有一首民间歌谣十分形象而又简炼地概括了黄牛峡的风光:群峰对三洲,三洲江上浮。船往一边过,水往两边流。  黄牛峡——漓江第一峡。回首看,群峰突兀,怪石峥嵘;前方浪涌石鸣,惊涛拍岸,清风送爽,水雾迷蒙。这里险奇与秀丽共处,喧嚣与宁静共生,水光潋滟,绿树丛丛。  黄牛岩在漓江西岸,磨盘山南,与碧崖隔江相峙,距桂林约30千米。峡上多奇石,如碧莲、狮虎、蝙蝠、黄牛群,因得名。漓江清流至此,急转90度大弯,水流分为二,拍击3个洲渚,滚滚南去,民谣谓“九牛对三洲,河水两连流;五马拦江过,双狮滚绣球”。  漓江桂林象鼻山漓江冠岩风景区九马画山大圩古镇船游漓江浪石风光父子岩桂林塔山兴坪古镇杨堤阳朔山水园黄布倒影

桂林塔山

桂林塔山为文化旅游景点。  桂林景点—塔山在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与穿山隔江相望,海拔194米,相对高度44米,面积2.75公顷。塔山与穿山100万年前为同一山体,其后地壳上升,地下水水面下降,山体被割切分离成各自独立的孤峰。是桂林山水的另一幅杰作。  塔山在穿山之东。远在100万年前,两山原为一体,地球造山运动把二者分离了。如今,小东江在两山间缓缓南流,像一条带子仍然把它们紧紧系在一起。初升的旭日,以金辉洒布穿山、塔山和象山之上,构成"三山晨曦"诗境,给一日之计以无限活力。  塔山远看象一巨大的军舰溯江而上,故又名“军舰山”。走近前去,便宜可见塔山实际分为两部分,一根巨大的石柱拔地而起,石柱和山崖间隔着一道裂缝,好象被利斧直劈为二。正如徐霞客描绘的那样:“竖石下剖,直抵山根,亭亭独立。山固以脆薄灵雀见奇,名为荷叶山。”后来因为在山顶上建有一塔,此山遂名之:塔山。  塔山上的砖塔,建于明代末年,大概是在徐霞客过桂后不久,也就是1637年之后,其为七层六角形实心砖塔,高13.3米,塔体呈现锥状,顶端置葫芦宝顶一个,造型挺拔秀丽。北面嵌佛像,称寿佛塔。远看如屏风,亦若舰只行驶江上,山下多枫树,秋日有“塔山红叶”醉人景色。  寿佛塔——寿佛塔是桂林景点中四大名塔之一,位于小东江西畔海拔194米的塔山之上(相对高度44米),与穿山隔江相望。寿佛塔为六角七层实心式楼阁式佛塔,青砖叠砌浇灰浆,高13.3米。近看塔山旁边裂出一石,有如神工鬼斧从峰顶直劈到地面。徐霞客《粤西日记》谓"若岐若合,亭亭夹立,盖以脆薄飞扬见奇"。  桂林山水多姿多彩,古人建造的古塔更是为这美丽的风景增加亮眼之处。寿佛塔最底层高1.56米,每面宽2.95米,逐层递减,层间以五层凸砖线条相隔。该塔塔身的模式和两江砖塔有点相似,寿佛塔是六角七层空心楼阁式佛塔,而两江砖塔是八角七层空心楼阁式文塔。该塔第二层北面嵌青石镶刻的“南无无量寿佛”一尊,图案已经模糊难辩,顶部为覆体型,上冠葫芦宝顶,为中国常见的中国六角式宝塔。  塔山山形神奇峻秀,山下枫柏林茂,每至深秋,枫红柏紫,流水淙淙,青山与绿水相映成趣,这便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塔山红叶。”有人见此景,灵感顿生,作词曰:“青菲歇,孤亭雁过寒声咽,訾洲烟草,塔山红叶。江流望断头飞雪,南湘古流琴音切。琴音切,渔光疏影,一弯残月。”  漓江桂林象鼻山漓江冠岩风景区九马画山大圩古镇船游漓江黄牛峡浪石风光父子岩兴坪古镇杨堤阳朔山水园黄布倒影

桂海碑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七星公园月牙山瑶光峰南麓,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此处“壁无完石”,碑刻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形式有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像等。书体楷、草、隶、篆俱全。年代最早的,是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张浚、刘崇龟的《杜鹃花唱和诗》。宋碑有130多方,著名的《元佑党藉》碑,反映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是国内现存唯一完整的一块,史料价值很高。《平蛮三将题名》碑,记录了宋朝狄青、余靖平定侬智高-朝廷的史实。梅挚的《龙图梅公瘴说》,尖锐指出当世“民怨神怒”之源,在仕宦群中普遍存在的“五瘴”,而“仕者或不自知,乃归咎于土瘴,不亦谬乎”!郭沫若读后,赞为“梅公瘴说警人心”。石曼卿(延年)《饯叶道卿题》28字,笔法坚劲,是传世稀品。米芾、程节《赠、答诗》,朱唏颜、章岘、方信孺以及明人周进隆、清人谢启昆的题诗,都有较高艺术水平。清康熙四年(1665)所刻阳线观音像,线条精细,面容丰满,髻堆上有三个小头像,额间有一只小眼睛,嘴唇上还有两撇胡须,形象十分奇特。清人所书“佛”字,糅书、画为一体,匠心独具,颇有欣赏价值。龙隐岩左侧现已增建碑阁,展出历代文化名人歌咏桂林山水的诗词曲赋以及题榜、铭记的碑刻和拓片。

鹦鹉山

  在叠彩山西北,中山北路西侧,与铁封山隔路相峙,海拔269.3米,相对高度117米,长250米,宽130米,山体面积2.03公顷,在四周中是仅次于老人山,比叠彩、铁封都高出几十米,山势略向西倾斜,像蹲坐着的飞禽,原名鹁鸠山,站在叠彩山上看,更像一只鹦鹉。依山而筑的城墙,向西延伸,异常险要,山前有三角亭,为当年军事指挥所所在地。西南山腰刻有高3.4米,宽3米的《靖江府城图》,为全国仅存的最大石刻城图,是极为难得的珍贵历史资料。此外,尚有章时发的《靖江府修筑城池记》及榜书5件。

桂林动物园

  桂林动物园位于桂林七星公园内的骆驼山后山,是桂林唯一的专业动物园。桂林七星动物园1959年建园,占地2.3公顷,饲养着50种300多只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6种,其硬件设施和饲养水平居全国中小动物园的前列。2009年,桂林动物园在七星公园内异址新建,目前一期工程完工开放。  新园区仍在七星公园内,占地面积120多亩,是老园的4倍,全面建成后有场馆20个,是原来的两倍。整个园区主要有8大功能区,即中心广场区、儿童游乐区、鸟禽区、动物娱乐区、生态场馆区、灵长动物区、大熊猫区、动物表演区。一期工程建成的场馆共有火烈鸟馆、狐猴岛、大熊猫馆、灵长馆、动物旅馆、袋鼠园等17个场馆。  新馆的动物娱乐区将每天举行动物大巡游活动,游人可与兽同行,为人们提供与动物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动物表演区为蝴蝶造型的拉膜结构表演场,规模为华南地区最大,将定期上演动物特技表演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动物诙谐幽默剧。二期工程有“虫虫王国”微型主题乐园等项目。  景区地址:广西省桂林市七星区七星路1号  乘车线路:在桂林市内乘11路公交车在七星公园站下车即到

桂林梦幻漓江

  梦幻漓江是亚洲首台山水情景的表演,由蜚声世界艺坛的中国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公司和香港宏亚集团“斥五千万巨资精心打造”,并可与拉斯维加斯媲美的超大型山水全景演出。剧目采用芭蕾和杂技完美结合的表演形式,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现代化舞美、灯光、音响立体而玄妙,亚洲绝无仅有。特殊翻扬舞台及立体场景的创新使整台演出交替变幻出多种令人目眩的桂林舞台仙境,舞台表演,高空表演立体穿插结合,让您真正体验一次梦幻般的神秘之旅。  梦幻漓江的阵容:集中国国内各组团队200多名中青年演员,通过亚洲第一台拉斯维加斯式翻仰舞台、通过中国国内这200多名演员倾情上演的法国舞蹈、俄罗斯芭蕾、美国小丑、中国魔术、杂技等节目合为一体,中西合璧。让你“看了终身难忘,不看终身遗憾”。  梦幻漓江的场景和脉络:通过现代声、光、电舞台效果的运用;采用芭蕾与杂技这种亚洲首创的完美组合来充分展现漓江的历史变迁、山水景观和人文情韵,从古至今地表现桂林这片神奇土地的传奇色彩和那令人惊叹的美丽。在给人们以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将“环境与生命”的主题贯穿其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梦幻漓江的实力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梦幻漓江共演了近500场,接待中外游客约20万人次。在市旅游局举行的观众满意度调查活动中,观众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梦幻漓江的意义为山青水秀的桂林增加了新的文化内容。她在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文化市场营销、运作理念。她不仅符合旅游、演艺同步的构想,亦是对中国文化产业概念的具体实践。这一切,对于中国的文艺改革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梦幻漓江采用芭蕾和杂技完美的组合,亚洲首创;在与观众席1:1的超大型全景舞台和首创的特殊翻扬舞台上,演员忽而从高空飞降、忽而从地下穿出,达到极为玄妙的舞台效果;梦幻漓江的舞台音响、灯光不仅是中国第一流的,在亚洲也为绝无仅有;梦幻漓江的品质超出当代国际旅游演艺标准,创建了中国唯一承诺不满意退票的剧目;新颖的媒体洗手间——将演出的实况传送到洗手间中的每个小屏幕上,让每一位观众不错过全程欣赏精彩的梦幻漓江演出。  凡看过演出的观众都交口称誉,认为此剧代表了当代中国旅游演艺的最高水平,无论从美学角度和舞台效果;无论从艺术品位和大众情趣的把握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全新的审美价值,使梦幻漓江成为桂林演艺的一个夺目亮点。  景区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95号(梦幻剧场)

灵剑溪

  灵剑溪属漓江支流,又名拖剑水、灵建江、建溪、剑江。源于尧山西南叠彩区辖大河乡上阳家村、潘家村尧山公路西南边一处池塘,池中有泉,终年不涸。水经天圣山、白面山西侧蜿蜒南流,至七星区辖电子工业学院附中折而向西,经观音山、屏风山、社山复南流,索绕普陀山西北麓,经省春岩、留春岩、弹子岩,于葛老桥、花桥汇入小东江,注入漓江。全长10.9公里。灵剑溪流经普陀山一段,旧时又称弹丸溪,始见称于南北朝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省春岩前,明代创建有祝圣寺,留春岩前,溪畔有灵剑石,突如剑戟,为桂林名石。弹子岩西北,溪上有宋代淳熙十四年(1187)詹仪之建的寻源桥,桥下江流汇为深潭。桥畔有一处红色钢琴状陵墓,安葬着现代著名音乐家张曙。灵剑溪把沿途名景组成一条著名的风景线。

七星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七星区街道 七星景区 穿山景区 尧山 七星公园 漓江民俗风情园 会仙岩 漓江望夫石 靖江王陵 訾洲公园 黄牛峡 桂林塔山 桂海碑林 鹦鹉山 桂林动物园 桂林梦幻漓江 灵剑溪
东江街道 七星景区 穿山景区 尧山 七星公园 漓江民俗风情园 会仙岩 漓江望夫石 靖江王陵 訾洲公园 黄牛峡 桂林塔山 桂海碑林 鹦鹉山 桂林动物园 桂林梦幻漓江 灵剑溪
穿山街道 七星景区 穿山景区 尧山 七星公园 漓江民俗风情园 会仙岩 漓江望夫石 靖江王陵 訾洲公园 黄牛峡 桂林塔山 桂海碑林 鹦鹉山 桂林动物园 桂林梦幻漓江 灵剑溪
漓东街道 七星景区 穿山景区 尧山 七星公园 漓江民俗风情园 会仙岩 漓江望夫石 靖江王陵 訾洲公园 黄牛峡 桂林塔山 桂海碑林 鹦鹉山 桂林动物园 桂林梦幻漓江 灵剑溪
朝阳乡 七星景区 穿山景区 尧山 七星公园 漓江民俗风情园 会仙岩 漓江望夫石 靖江王陵 訾洲公园 黄牛峡 桂林塔山 桂海碑林 鹦鹉山 桂林动物园 桂林梦幻漓江 灵剑溪

七星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