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春坤山 | 春坤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避暑山庄春坤山 春坤山位于县城东56公里处,面积30平方公里,是自治区中西部最大的高山草甸草原,具有夏季草原、冬季冰雪、常年温泉的优势,其独特地貌亚洲仅有四处。主峰红旗峰海拔2340米,为包头市海拔之最。山上十大景点各具特色,观临忘忧峰,顿生旷达忘我之情;置身百草园,可聆听百虫相鸣之音;驻足千峰云影处,能静观云影飘移之状。古老的白桦林中小憩,神奇的石洞旁留步,香气四溢的蘑菇湾采摘,都会让你体验到春坤山草原的独特和神奇,还有红旗峰、憩心坡、万山流岚、幽壑幻彩…… 春坤山地貌十分奇特,每条山梁都分阴阳两面,向阳的山梁上怪石嶙峋,悬崖峻峭,阴坡上土壤肥沃,草木葱茏。春坤山上四季有景,春天是活力世界、夏天是清凉世界、秋天是多彩世界、冬天是冰雪世界,美不胜收。 在每年春天三月三、清明节前后,春坤山沟沟岔岔的阳山上到处盛开着一簇簇一丛丛雪白的、粉红的、玫瑰红的野桃花,把一座座山崖装扮的姹紫嫣红,分外妖娆。各种各样的野生植物带着大自然清新淳朴的泥土芳香钻出地面,展示各自生命的魅力和风采,把一座座山坡装扮鲜翠欲滴。 盛夏到来之时,春坤山上又是另一番人间仙境。山坡上碧草青青、凉风习习、百鸟啾啾,金钟花、山丹花、虞美人、凤仙花等各种野花点缀其间,浓郁的纯天然花香随着缕缕清风飘飘荡荡,各种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天上白云与地上羊-相辉映,一派独特的草原风光。登上主峰红旗峰,南可眺望银光闪闪的九曲黄河,西观蜿蜒雄浑的秦长城,北览无际的大草原和中蒙边境国门,东赏层峦叠幢的巍巍群山。看霞起云飞,日出日落,心旷神怡,使人感到从未有过的豁然开朗。顺着山涧向东下行,进入了神奇的自然景点——石洞沟,因沟内有大小天然石洞而得名。最大的石洞在石洞沟最深处的一座悬崖下面,洞阔丈余,深两丈有余,是一平洞,洞口下面山泉叮咚,草木丛生,活像一头卧虎张开的大口。另外一石洞在石洞沟的一岔沟里,洞口只有尺余大,为一竖洞,洞口冷风嗖嗖,深不可测,从洞口仍进一块石头,你能听到近一分钟咚咙咚咙的响声。在半山坡上的野草丛中,散发着一缕缕浓郁的韭菜香味,随处可见一丛丛野韭菜,还有红芪、秦艽、柴胡甘草、大黄、防风、贯众等几十种野生珍贵药材,此外还有野生白蘑、山茶等特产。沟谷中,远远可见一片片郁郁葱葱的原始白桦林、榆树林、野杨树。耳边是丁丁冬冬的山泉和悠扬婉转的鸟鸣声,脚下是野草丛生、繁花似锦,偶尔会有野兔、狍子、金花鼠等野生动物在草丛0没,油瓶瓶、面果果、酸麻麻等各种各样的野果随手可摘,是一处天然的“避暑山庄”。 到金秋时节,春坤山满山一片金黄,果实累累,这里变成了山鸡、鹧鸪、野兔、野狍子、狐狸等各种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 到冬天大雪冰封之时,春坤山上是一派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北国风光,成群的麻雀、画眉鸟、百灵鸟或山鸡在雪地里悠哉游哉,广阔无垠的山坡成为滑雪爱好者绝好的滑雪场,在辽阔的山坡上驰骋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感。 位于春坤山西5公里处的錾字石温泉,泉水淙淙,四季常流,水清见底,在寒冷的冬季还可见到水中绿草随水摇曳。据考察,泉水温度为27℃,为标准温泉,泉水内含有锂、锌、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在温水周边的靠山石壁上,刻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文字和岩画,初步考证文字有三种:藏文、满文、梵文,内容是“呵嘛呢叭咪红”。半山腰有一古庙遗址,现已重新进行修建。民间有许多神气的传说:錾字石的庙宇是广觉寺(五当召)的派出单位,并为征税纳供奉及组织佛事的据点之一。每逢农历四月前后,远近村民与香客赶来还愿,相传,这些文字就是这些曾来拜佛许愿的人们因愿望已经达到,特来还愿刻字。 春坤山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动植物的天堂。上了春坤山,摘山茶、采野蘑、吃农家饭、跳蒙古舞,更是趣味无穷。走进春坤山,回归大自然。 |
佳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 佳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佳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7.49万平方米,由欢乐城堡文化城、怀朔仿古商业街、老固阳主题宴会城(佳雨酒店)和单体仿古别墅式度假酒店等四大块内容组成,突出以特色游乐、特色商业、特色餐饮和特色住宿为吸引力,总体将打造一处集体验、观光、游乐及特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城,成为固阳县旅游集散中心。2015年5月15日,在固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推荐下,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国家标准,经市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评定,佳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成功晋升为国家2A级景区,成为固阳县继春坤山景区之后第二家获次荣誉的景区。现在成为影视剧拍摄基地。 |
大仙山 | 地质奇观大仙山 距固阳县城西北12公里,有一座长5公里、宽1公里的石林公园。主峰酷似一座山神,矗立在群山之间,从山脚只有一条弯延曲折的险道可直通山顶,其余均为绝壁悬崖。山上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八戒小憩,巨鲸吞食、金鸡脱冠、仙人床、仙人台、飞来石等各种大小不同、造型逼真、形象生动的山石分布在群山之中,特别是有一巨石,上面刻满了蒙、藏、梵等文字,神秘至极。山间百鸟鸣叫,杂草丛生,又有山榆倒挂,野花点缀,人游其中,如入仙境。这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大仙山。 大仙山方圆有15平方公里,是第四纪冰川造山运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是天然的花岗岩“石林”,有名的地质奇观。相传有一仙人,名叫康悦。不食人间饮食,赤心诚诚,多年在此修行。他一边苦读天书圣经,一边为人疗疾。年复一年,康悦的道法、神功也日胜一日。求仙、讨药、占卜者往来不绝。人们都称康悦为大仙,为他在山上建了大仙庙,庙里终日香烟缭绕。后来,康悦为民治病积德的事越传越远,终于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里,玉帝便派神仙把康悦召进天宫,封为慈善神。大仙山也便因此而得名。后来,在不知不觉中,大仙山上的山石出现了石刻文字。有一数米高的巨石上,清晰规整地刻着大篇文字,有人说,这是康悦的-,他动用神功,把经典的锦句刻于石上,用来教化后人。也有人说,这些文字是上天派神仙下凡请走康悦时,把康悦在人间行善的事迹记于石上,留于人世。这些形体怪异的神秘文字至今未能破译,被人们称为“天外奇书”。康悦驾鹤升天后,大仙庙从此冷冷清清。后来到了清代,有一老寿星云游到此,自称是康悦的弟子,来拜望师祖。不料康悦升天,老寿星很失望,便于工作对着巨石吹了口气,顿时,石头上出现了“康悦”二字。且用大的“康”字和小的“悦”字相搭配,寓意康悦大善而归天,信徒从此少喜悦。几经沧桑,大仙庙倒塌了。不知何时,信徒们又在大仙庙西边的半山腰建了一座小庙。 如今,“康悦”的石刻、大仙庙的废墟及仙人洞、仙人床等给游人留下了种种遐想。小庙前的平台上,仙人洞的杂草间,时有远近香客,面对大仙庙位跪拜、焚香、占卜。庙旁十几株山榆树上挂满了红布块(看好病的人为表示对大仙的感谢,在红布条块上写了感谢大仙之类的吉祥话,并且写上自己的名字,作为对大仙的回报)。久而久之,大仙山上神秘的色彩一年浓似一年。 小庙脚下偏东南,有一猪形巨石卧于山石之中。相传是猪八戒曾涉足于此,因贪饮仙酒,大醉于此处。当他醒来,已被大仙用定身法将其留于此山,后来经再三哀求,说要去西天取经,大仙才允许他将真身遁走,用神功在此留其酒后露丑的石塑。所以后人将此石叫八戒醉酒石。 离八戒醉酒石不远,另有一巨石,像一只没有头的公鸡,人称雄鸡含怨石。相传此鸡为康悦所养,他升天后,鸡思念主人,更不安于长夜的寂寞,夜夜啼鸣不止。鸡的啼叫,妨碍了夜叉的作恶行动。夜叉一怒之下,一刀将这只正在引颈高歌的公鸡头砍了下来,于是在大仙山留下了这只含怨的无头公鸡。 |
原始森林马鞍山 | 原始森林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固阳县城东南约58公里处,海拔1984米,从山脚向上观望,山顶酷似一巨大马鞍,故当地称为“马鞍山”,属于九峰山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谷中覆盖有6000多亩原始次森林,以原始、古淳、神秘而著称,是“人与自然可爱的家园”,其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堪称这一地区的典型,是难得的“天然森林氧吧”。每到夏季,可看到原始的白桦林郁郁葱葱,沟谷泉水叮咚,石洞遍布,美不胜收。登临山顶,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迈幽深之感。满目的山丹丹、紫苜蓿、野菊花和不知名的红色、粉色、蓝色、黄色、白色的鲜花装点着广袤山野,让人超然物外、乐而忘归。山上野生动物极多,有野青山羊、野鹿、狍子、腹蛇、狼等不时出没在山林间,常给游人一种意外的惊险和刺激。 马鞍山还是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一处重要革命遗址。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游击队政委李井泉、参谋长姚喆率领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在马鞍山及周边地区和日本侵略者展开游击战争。1940年,时任大青山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的彭德大将军,为了巩固大青山根据地,粉碎-顽固军降日-的阴谋,组织了绥西地区的反顽斗争。在3月11日,他召集营连干部部署战斗任务后,拿出抗日军政大学的毕业证,引用毛泽东的题词,说:“一个人能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就是最大的幸福和光荣。”会后,他和陈刚、姜文华指挥4个连的兵力攻打自卫军的总参谋部和第三路、第四路军。部队勇猛突袭,一夜之间,消灭顽军数百人,缴获了几部电台和大量*支*药及日军与自卫军的往来信件。自卫军被打败后,四处逃散。为全歼顽敌,彭德大率部乘胜追击。在追到固阳马鞍山附近一带时,遇到了顽军的垂死-。彭德大站在一个山上,手举望远镜指挥战斗时,被流弹击中左胸,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战斗结束后,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马鞍山附近的黄麻岭下。后来当地老百姓为怀念彭德大烈士,在他牺牲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纪念照牌。马鞍山现已成为自治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固阳秦长城遗址 | 固阳秦长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 固阳秦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区,固阳县北部的大庙、银号、西斗铺一带,它是秦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为防御北方民族入侵内地而修筑的防御工事。 固阳秦长城遗址全长约120公里,城墙由石块垒筑,高2米,宽2.5米,最高达3.8米。每隔数里设有烽燧,烽燧多在城南侧50米之内,附近还设有哨所、哨位等。遗址基本连续,一般高出地面1米左右,其中保存最好的一段长约7公里。山巅上发现有石块垒起的“烽燧”,还有山间要道上的古堡“障塞”。秦长城保存较好地段石垒墙及壕沟依稀可辨。 战国后期,秦先后灭韩、赵、魏、燕、楚、齐六国,统一之后的秦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防御北方匈奴、东胡的侵扰,大规模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秦始皇所筑长城,西起甘肃由岷县,东至朝鲜平壤,分东、中、西三段。中段东起兴和,顺大青山而西,经阴山、贺兰山,西至乌兰布和沙模北缘。一部分为秦利用战国赵长城基础所建,一部分为秦统一后新筑。 固阳秦长城遗址保存了秦代长城的原貌,对于研究当时长城的特点以及秦与临近民族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1996年11月,固阳秦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怀朔镇 | 怀朔镇 在固阳县城东北方35公里处有一古城,城垣明显,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有4667米,古城面积为1.6平方公里。在古城内发现一座北魏时期的佛教殿堂遗址——“土窑”,出土了全国罕见的泥塑佛像,并有铜菩萨塑像、石臼、陶罐等大量北魏时代的文物。据考古专家考证,该古城就是北魏时北方六镇之一的怀朔镇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北魏古城遗址。现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朔镇最早建于北魏始光年间(公元424年—428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属朔州管辖。北魏为保卫国都平城(今大同),在北方陆续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国防六镇,其中怀朔镇被史家看作北魏之咽喉或六镇之首,在政治、军事、经济来往方面作用重大。既可屯兵防范柔然等外敌入侵,又可发挥农业生产基地效应。当时通往阴山南北的一条重要通道固阳道(今包头昆都仑沟)就由其扼守。怀朔镇何以被称为“六镇之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怀朔镇管辖范围大,统领五郡十三县,而其它五镇均不见有领郡县的记载;二是怀朔镇镇将权力大,当时的镇将除统领怀朔镇军事外,还统领沃野、武川两镇的军事;三是怀朔镇出不少非同一般的人物,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父从这里起家,北齐建立后从皇帝到大臣、将领几乎都是怀朔镇人,后又有怀朔镇人侯景灭南梁而称帝。 北魏设置怀朔镇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献文帝经常亲自带兵主动向柔然进攻。花木兰替父从军就曾驻防在这里,从脍灸人口的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证可查。除战事外,公元494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陪同北魏孝文帝还专门来怀朔镇巡视达七天之久。 公元523年,由于北魏朝廷日渐-,造成了影响巨大的“六镇起义”。后历经战乱,怀朔镇很快成了荒无人烟之地。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7年)朔州内迁,怀朔镇废弃。怀朔镇从建立到废弃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到今天只能从遗迹中来想象当年怀朔镇的盛况规模、宏伟气垫。 怀朔镇 红泥井乡位于固阳县城西北55公里处,东南与兴顺西相连,西同中后旗接壤,北与达茂旗交界,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全乡总土地面积46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I7.4万亩,其中水浇地1.2万亩,常年播种面积近14万亩。地埋位置以山地、滩川、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400米,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3度,无霜期95至110天,年日照3130小时,年平均降水…… 详细++ |
红花脑包大草原 | 红花脑包大草原坐落在红泥井乡境内,距乡政府15公里,距县城65公里,地处固阳、达茂、乌拉特中旗三角交界处。与达茂的新宝草原相连,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就曾在这里牧羊。从生态、地理和历史上,红花闹包大草原具有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的特色。任何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同具体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变迁直接相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历史演变的特殊性,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经过漫长的演化和冲撞,积淀成为今天的文化系统,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就是这样逐步形成、传承和发展的。它们有其自身内在特质和规律,通过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显示着地域文化的博大和雄浑。 |
白云鄂博草原 | 由包头乘车北行,过固阳县就进入白云鄂博大草原了。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牧民策马扬鞭不时传来阵阵歌声。在包白公路148公里处,有一蒙古包群,这就是白云区政府兴办的旅游点--白云鄂博艾里(村)。 这里建有多顶蒙古包,设备齐全,可为客人提供住宿服务。游人在这里可以品尝蒙古民族奶油、炒米、烤全羊、烤羊腿、手扒肉等食品,可以骑马、射箭、参加篝火晚会,观赏敬献哈达、祝酒等民族礼节的风情。可以观看草原上的套马和赛马活动,使你一饱眼福。同时还可参观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白云鄂博矿山和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祭奠堂。 |
固阳烈士陵园 | 固阳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固阳县烈士陵园位于固阳县金山镇城区东,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包括骑四师展厅),塔高17米。阶石结构,塔顶有一肩背钢枪,高擎马刀,身跨战马的骑兵战士的铜雕塑。塔身正面有原国家副主席-亲笔题写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七个溜金大字。纪念塔内存放着在解放内蒙古西部地区,牺牲在达茂、武川、四子王旗、乌中旗、固阳、土右旗、商都、兴和等地的147名内蒙古骑兵第四师烈士和108名病故军人的遗骨和牌位。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06年,结合小城镇改造,对陵园环境和骑四师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厅进行了改扩建。经过改造后的烈士陵园,每年接待上千名学生和社会各界群众、团体到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固阳县烈士陵园于1993年被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自治区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世界遗产秦长城 | 世界遗产秦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秦长城 在固阳县城正北8公里处,一条宛若游龙的长城横亘在群山之中,这就是世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长城。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抗匈奴而筑。后来汉武帝又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登城而望,群山巍峨,城障壮观,遥想始皇当年,狼烟四起,号角连天,一统天下,真是气度非凡。 秦长城西自狼山西端,东至呼和浩特北郊。经武川县出大青山,在呼和浩特北郊红山口东侧根底村与战国赵长城相接。固阳境内秦长城横穿固阳中部3个镇,蜿蜒于色尔腾山北坡上,自西向东走向,长度约为85公里。秦长城建筑就地取材,在石料丰富的山地一般为石筑,在低山、坡势较缓地带采用石土混筑方法,两侧垒砌石头,中间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带采用夯土建筑。秦长城的烽燧与长城主体分离,位于长城内侧的山头,烽烽相望,颇为壮观。秦长城沿线还设有专门的排水设施。 在固阳金山镇长约10公里(东起康兔沟,西至阿善沟)的一段秦长城保存十分完好,个别地段基本保持了原貌。秦长城城墙高度最高的是4.5米,顶宽2.8米,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垒砌。在城墙内侧,每隔千米有一座烽火台,段内共有烽火台4座,都以石块干砌而成,这就是烽隧遗址。在天面此老地带长约3 公里的长城内侧凿刻着百余副岩画(已发现为107幅),有北山羊、骆驼、驼鹿、舞者、骑者等,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名的阴山岩画就指这里。据考证,其中一些是来往于长城下的匈奴人之作品。在固阳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是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此段长城,千古流传至今。在秦长城附近还有蒙恬大将点将台、匈奴万箭穿石处等历史遗址,是当年秦大将蒙恬战前点兵列队迎战匈奴时以及统率秦军与匈奴交战时的地点。 与秦长城共处一地的边墙壕国防工程,是解放军某部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投资28亿元修筑的一批防御工 事,是自治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国防工程。工程南北长9公里,东西长13公里,总占地面积为117平方公里,内部 200多条工事坑道纵横交错,相互联通,各类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置身于神秘、浩大的国防工程内,可以深刻感受 到当年“深挖洞、广集粮、不称霸”的历史氛围。 |
红花敖包大草原 | 红花敖包大草原 又名龙梅玉荣草原,位于固阳县西北与达茂旗新宝力格草原交界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家乡就在附近。当年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在这里与暴风雪抗争,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是在1964年2月9日,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赶着80多只羊到草场放牧。上午10点刚过,天气突变,狂风夹着大雪席卷草原。羊群惊慌了,四处乱窜。小姐妹为保护集体财产,紧紧跟着羊群,在茫茫草原上奔跑了100多里,24个小时,饥饿、寒冷、疲劳使小姐妹倒在了雪地中。当她两被人们发现时,全身已经冻僵,只剩下一丝热气,面羊群却安然无恙。玉荣因为年纪小,追赶羊群时路掉了靴子,冻伤严重,右腿膝盖以下截肢,左脚趾被全部截掉,装上了假肢。龙梅左脚大拇指冻坏截去,其余脚趾成了软骨,现在只能凭脚掌走路。如今,姐妹二人均已工作且生活很幸福。 红花敖包草原水土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其地形为平缓的丘陵和平坦草地。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草木茂盛,多禽兽”,非常适宜放牧和狩猎。于是,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匈奴利用这些自然条件,“逐水草迁徙”,过起了“食畜肉、饮奶酪、衣皮革、被毡裘、住穹庐”的游牧生活。匈奴的第一位单于——头曼单于,将当时匈奴部落联盟的中心就设在这里,史称头曼城。公元前三十三年,王昭君随呼韩邪单于出塞,当时单于庭就位于今天的红花敖包大草原一带。王昭君识大体、捐小节,积极辅助呼韩邪单于,竭力促进汉匈和好,保障边塞安宁,并尊重匈奴习俗,忍辱负重地当了两代单于的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先后生下一男一女。昭君出塞后的60年间,汉匈一直友好相处。 红花敖包草原现总面积达5万亩,经过当地政府5年多的网围栏围封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如今草场长势喜人,各种优良牧草、灌木丛生,沙鸡、野兔、百灵鸟、灰鹤、鸿雁等野生动物到处可见。蓝天、白云、绿草、牛羊构成引人入胜、别具一格的自然生态景观。在陶醉于赛马、摔跤、祭敖包、住蒙古包、跳蒙古舞、喝奶茶等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时,还可深切感受当年昭君出塞的历史氛围。另外,红花敖包大草原是成吉思汗的赛马场之一,当年成吉思汗东征西战,-,红花敖包大草原肥美的水草,为成吉思汗养育了优良的战马。盛夏之时,这里空气清新,清凉爽快,骑着骏马奔驰在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繁花似绵的草原,令人心旷神怡。夏秋季节来到草原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真实展现在游人面前,看着齐膝的野草被风吹过,就象银色的波浪一样层层波动,迷人的景色令人遐思。 |
怀朔镇 | 怀朔镇 在固阳县城东北方35公里处有一古城,城垣明显,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有4667米,古城面积为1.6平方公里。在古城内发现一座北魏时期的佛教殿堂遗址——“土窑”,出土了全国罕见的泥塑佛像,并有铜菩萨塑像、石臼、陶罐等大量北魏时代的文物。据考古专家考证,该古城就是北魏时北方六镇之一的怀朔镇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北魏古城遗址。现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朔镇最早建于北魏始光年间(公元424年—428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属朔州管辖。北魏为保卫国都平城(今大同),在北方陆续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国防六镇,其中怀朔镇被史家看作北魏之咽喉或六镇之首,在政治、军事、经济来往方面作用重大。既可屯兵防范柔然等外敌入侵,又可发挥农业生产基地效应。当时通往阴山南北的一条重要通道固阳道(今包头昆都仑沟)就由其扼守。怀朔镇何以被称为“六镇之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怀朔镇管辖范围大,统领五郡十三县,而其它五镇均不见有领郡县的记载;二是怀朔镇镇将权力大,当时的镇将除统领怀朔镇军事外,还统领沃野、武川两镇的军事;三是怀朔镇出不少非同一般的人物,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父从这里起家,北齐建立后从皇帝到大臣、将领几乎都是怀朔镇人,后又有怀朔镇人侯景灭南梁而称帝。 北魏设置怀朔镇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献文帝经常亲自带兵主动向柔然进攻。花木兰替父从军就曾驻防在这里,从脍灸人口的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证可查。除战事外,公元494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陪同北魏孝文帝还专门来怀朔镇巡视达七天之久。 公元523年,由于北魏朝廷日渐-,造成了影响巨大的“六镇起义”。后历经战乱,怀朔镇很快成了荒无人烟之地。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7年)朔州内迁,怀朔镇废弃。怀朔镇从建立到废弃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到今天只能从遗迹中来想象当年怀朔镇的盛况规模、宏伟气垫。 怀朔镇 红泥井乡位于固阳县城西北55公里处,东南与兴顺西相连,西同中后旗接壤,北与达茂旗交界,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全乡总土地面积46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I7.4万亩,其中水浇地1.2万亩,常年播种面积近14万亩。地埋位置以山地、滩川、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400米,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3度,无霜期95至110天,年日照3130小时,年平均降水…… 详细++ |
白灵淖尔城址 | 白灵淖尔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灵淖尔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百灵淖乡城圐圙村,又名为北魏怀朔镇故城。建于北魏始光年间(424~428年),永熙三年(534年)废弃。 城平面略呈不规则五边形,周长4667米,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100米。夯筑土墙残高3~4米,基宽约10米。南、北各开一门,墙外设马面,四隅有角楼址。 城内西北隅有方形子城,其西北墙与大城墙重合,子城南北长360米,东西宽320米,东、南墙残高1.5米。故城内文化层厚约2米,西半部为官署、寺院建筑址。东北部为居民区。发现有古井三眼。出土有莲花纹瓦当、板瓦、筒瓦、花纹砖等建筑构件及泥塑像、泥质灰陶弦纹罐、水波纹壶等文物。 2006年5月,白灵淖尔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仙山鹿业生态园 | 仙山鹿业生态园 生态园距县城9公里,占地500多亩,投资380万元,是包头市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和发集团在我县投资兴建的一处集药材种植、特色养殖、餐饮、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区。生态园于2004年7月份正式开业。其中,仅养殖业就包括:鹿、羊、鸡、猪、鸵鸟、驴、狗、鱼等七八个种类。生态园内建有一个10亩大的鱼池、一个大型绿色餐厅、5座蒙古包等。生态园餐厅提供的菜肴,大部分原料都是生态园种养植(殖)基地自产的(如蔬菜、瓜果、肉等),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充满宁静、安详氛围的生态园,是欣赏田园风光、体会农家风味的首选之处,是我县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明磴山麓金界壕 | 明磴山麓金界壕坐落在距县城东南方向7公里处,山的北坡有一道界壕,距考证是金、夏双方“天会议和”谈判后,金世宗为防御北方新起的蒙古的进攻,而修筑的长城。固阳境内金界壕长60公里,从达茂穿越武川二份子乡到我县春坤山和明磴山。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明磴山这段金界壕,长约10公里。明磴山上有一座庙,相传是杨六郎在此与金兵交战,击退金兵,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杨六郎的战马用后踢刨出一个水坑,解了燃眉之急。后人为纪念杨六郎,就在山上建了此庙。离明磴山不远处有一个小村庄,名葛舍沟,据专家考证,村里有元代古城遗址,遗址长宽各150米,曾出土双耳绿釉小香炉、褐色粗釉瓷杯等文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