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 >> 浦北区

浦北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五皇山

五皇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五皇山  五皇山原名叫“五皇岭”,浦北八景之一,五皇山是钦州市著名的森林公园,位于钦州市浦北县龙门、北通、白石水、大成、张黄五镇境内,距离县城30公里。它已被钦州市定为重点开发的森林公园,具有集高山草地风光、南亚热带雨林风光、山村农家风情和蕉田荔园风光于一体的梯级综合生态景观。  整个景区面积约90平方公里,五皇山山顶是高山草坪带;山腰是全国最大的连片天然红椎林带,并盛产珍稀的野生红椎菌;山脚是中国著名的香蕉生产区。景区周边五镇原始乡村风情犹存,水车、木对、石磨、手推木车以及古老的榨油工具、制糖工具、纺织工具、捕鱼工具保存完好。主要景观有:椎林叠翠、神峰云海、雾海日出、飞流成瀑、奇石林立、高山牧场等。景区周边五镇原始乡村风情犹存,每年还举行历时两个月的岭头节民俗活动。距浦北县城仅一公里的广西首家客家文化村,可以令人感受到浦北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五皇山森林公园首期硬件设施完工道路硬底化到山脚,亭台楼阁显山露水,名人字画刻录巨石,三十猴王大闹五皇山......  妩媚温柔  ,轻展舒缓,是五皇山的水流特色。玉女溪,清澈见底,弯弯曲曲,跳石过坎,叮咚而下,小溪中有瀑布、有鸣泉,却不急不躁。在“玉女瀑布”下,仰望瀑布,只见洁白的流水如练如带,如一条白色纱巾挂在山间,她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嚣张霸气。导游说,传说这“玉女瀑布”是当年玉皇大帝的七仙女到五皇岭游玩时掉下的纱巾所变。溪中有一“玉女浴池”,两米见方菱形的天然石池,注满清水,充满着让人欲跳下去泡个痛快的吸引力。传说这是七仙女洗浴过的地方,以前五皇山下住户人家的女儿,出嫁前一天都要到这里洗个澡,沾点灵气,好旺夫益子。由于整个小溪都与仙女有关,所以,小溪的水尽显着少女的温柔  、和顺与妩媚。就连溪旁的树木藤萝因受其感染都变得一样的婀娜多姿。这些藤树,为了生存都拼命地把自己的根须伸向小溪,而枝叶则迎着太阳拼命向上,表现出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溪旁长得最多的是树木是无花果和芭蕉树,特别是芭蕉树,从山脚到半山腰都有其影子,浦北县真不愧为芭蕉之乡。  五皇山的奇石有二:一奇是“树抓石”。在玉女溪旁突兀的岩石,看似危危欲倒,却又壁立不凡。原因全是被岩上之树牢牢抓住。这些花岗岩质的鹅卵石,有的高五六米、有的高十几二十米,大多层层破裂,而裂缝则大多被一根或多根树藤的根须伸入其间,看上去好似一条条藤绳有意无意有规则无规则地把这些石头捆绑着,使那些破裂欲离开母体的岩石欲掉不能。就这样石*树抓着,树*石而高高在上吸吮着天露迎风生长,形成了“树抓石”奇观。虽然明知道这些岩石不会掉下来,但从这些岩石下走过,依然有一种怕被石头砸着的恐惧。  二奇是“雷辟石”。这是五皇山最具特色的景观。在五皇山主峰的岭顶上散落着十几块灰黑色的椭圆形花岗岩巨石,有高有矮,矮者人一跃即可站其上,高者非架梯不能上其顶。这些巨石令人称奇的地方有三处:一是不管大小,每块石都被风雨煅打得毫无棱角,远看或如鹅卵、或如圆柱、或如含苞欲放的花蕾。近看每块巨石的表面都没有一点光滑,犹如荔枝果皮一般。二是巨石不分大小都似被刀切斧劈一般,或一裂为二、或一裂为三,裂痕整齐,深至石底。巨石裂缝大的可容人进去,小的则似用锯锯开留下的小缝。三是巨石中有好几块实则是由两大块堆叠而成,上小下大,大小之间缝痕明显,正是这种结构,使这些巨石或如老人俯问大地、或如少妇远眺南海、或如巨蛋待孵,各具神态,栩栩如生。其中最为逼真者即“女子望海”:一大一小两石堆叠倚岭而立,上面小的如人头,下面大的似人身,极像一位女子正在不顾坡陡岭险远眺南边的大海,仿佛正在等待、正在企盼、正在呼唤远方的亲人早点归来,给人一种“遥遥盼君何时归,脉脉此情与谁诉”的感觉。  五皇山一直以石奇、山高、水清、木秀,以及云海、浓雾形成的变幻莫测的景观而著称,但长时间以来旅游配套设施一直无法适应日渐增加的旅游需求,只限于依靠个别景点的奇幻展示。最近,浦北县加大旅游投入,整合可用资源,聘请高校生态与旅游研究机构对整个五皇山自然风景区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规划,与有成功经验的包装策划公司联手,对五皇山自然风景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硬件与软件配套,旅游品位大大提升。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五一”旅游黄金周期间,“五大”新亮点将五皇山隆重推向全国游客。  这五大新亮点最值关注的是整个旅游功能区的扩展,由原来仅限于人头石景区扩展至往东十余公里的妹追寨,除了知名度远播的五皇阳石外,观音石、根石情缘、桃花源、高山古梯田、桃金娘花林、花石湖、客家文化广场等一批新景点将首次亮相,并沿途新建了青春亭、将军亭、祥云亭、清风阁等一批观景亭;第二大亮点是正在紧张铺设水泥中的长13公里的环山旅游公路,将绵延10余公里的景区有机地串起,曲径通幽,使游客足不下车就可以饱览五皇山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奇观;第三大亮点是妹追寨景区新添的配套完备的游客服务区,新增了大型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花石村餐饮点等服务区的功能设施;第四大亮点是观光游览项目,新铺设的总长约8公里的通幽石径,将各个景点便捷地链接起来,游客可溯径穿行于奇藤怪石、小溪小瀑、鸟语花香之中,同时,环山13公里的公路将由有关部门组织专门的观光浏览车接送游客;第五大亮点是客家文化的融入与展示,届时客家文化广场将每天定时演出客家民俗风情节目,游客不仅可以从客家傩舞中感受“活”的生殖崇拜,还可以参加傩舞傩歌表演。在完善的各种配套设施支撑下,游客可以穿越美丽的亚热带森林,登上南方少有的高山草坪,观看奇幻云雾与日出日落,欣赏原始森林、流泉飞瀑、与顽猴嬉戏、品尝神秘的野生红椎菇。

大朗书院

  大朗书院  "越州文化千秋耀,浦水珠光万古流"。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交相融合,成为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诞生在六万大山的南麓古越州厚重而灿烂的客家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追溯古越遗风、寻觅客家文化便成为我梦中的理想。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了浦北的"客家文化村",客家人的历史、客家名人、客家民俗风情、客家生活起居、客家用品以及聚集了客家人文精华的戏曲等,让游人集中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精彩。可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经历了风雨沧桑,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浦北大朗书院。  这是一道古朴的人文景观,既没有古代四大书院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又找不到院落布局中那种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给人一种庄严幽深的感觉。这座六万大山中百年书院也无法与主体建筑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的陈氏书院相比。后者纵横规整,严谨对称,厅堂轩昂,空间宽敞,廊庑秀美,装饰华丽。在建筑构件上,大朗书院既没有过多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雕、陶塑、铁铸和绘画等装饰艺术,又没有脊上鳌鱼正吻和檩梁之间结构紧密、精雕细刻的斗拱。书院通过客家人与当地土著人的文化交融,把中原建筑文化的线条和岭南古越文化的古朴定格在这座百年建筑上,给人以简练、清新的感觉。书院园林结合,景色宜人,坐北向南,属于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设计高雅、别致、美观。抬梁式屋架,梁架不设斗拱,整个书院建筑布局紧凑,庄重古雅,具有岭南古建筑轻巧秀丽的风格。大门上方用长2.5米、宽0.9米的长方形花岗岩石板阳刻有"大朗书院"牌匾。书院布局为三进两厢,为砖、瓦、石、木的传统建筑构造,占地面积约0.333公顷,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大小教室和教师住房等16间,教室、住房之间有走廊相连,4只天井把三进两厢的建筑分隔开来,书院是浦北县清代兴建的16所书院中保存较完整的两所书院之一,展现了清代时期浦北县教育风貌和岭南建筑艺术。青石灰瓦和天井中百年芬芳的米兰树、梨树,更显得庭院幽雅。正是"碧树葱茏景色幽,百年瑰宝醉君游"。  就是在这座古朴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庭院中,石勒字碑,木雕楹桂构成了书院的一绝。院内共有方石柱10条,圆型楠木柱4条,全部阳刻有"大朗"字头的对联。观者既可欣赏其秀逸雄健的墨迹,又可揣摩其中蕴涵深邃的美意华章,令人遐思不已,叹为观止。书院大门的两侧用花岗岩石刻有"大成声振尼山铎,朗润文方浦水珠"的楷书字体对联。门联画龙点睛、开门见山地点出了书院的传承关系,大朗书院的铃声就像孔子在尼山讲学时的铃声一样清脆悦耳,这里的文采风华晶莹灿烂恰似举世闻名的合浦水中的珍珠,情景交融,令人称绝。大门走廊的外石柱上勒刻着"根抵在六经、诗书易礼春秋,须撷古人之精华,莫徒分汉宋门户;宾兴先三物,孝友睦姻任恤;但得多士为倡导,庶蔚成邹鲁乡风。"朔民族文化之根、倡孝友睦姻任恤之风,科教兴国、和谐社会,短短的五十个字道出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大开珊纲、宏收宝物千枝,要培成管乐奇士、兴我国家出力;朗膜冰壶、撒印道心一片,莫误认陆王宗旨、坠他佛老空谈。"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建造大朗书院的时候,正是清王朝大厦将倾,山河破碎之际,大门走廊的内石柱上这副对联,冀望了书院的建造者反对空谈、要为国家培养出管仲、乐毅这样的将相奇才的强烈愿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责任,使我们这个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二座屋檐石柱上"大者法、小者廉,治国瞭谐斯,于乡可观王道;朗如珠、润如玉,为学亦若是,何地不出人才。"表达了依法治国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大山乔岳、一览皆卑,海角有魁儒,讵愧追踪邹鲁;朗月清风、何求不是,道心无滞相,好寻乐趣孔彦。"气魄宏大,气韵流畅,融文学手法于说理之中,对"山区飞出金凤凰"的前景寄予了热切的希望。书院的后殿,三面砌墙、梁架不设斗拱,方石柱2条,圆型楠木柱4条,虽不是璀璨殿堂,但石柱上的对联、楠木柱上的楹桂,更衬托出古朴殿堂的文化气息。"大观首在诗书、精性理、擅词章、当求郑孔注笺程朱道学;朗诵如闻金石、媲荘骚、追史汉、要使马班伯仲屈宋衙官。"联中所推崇的求学者必须精益求精、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更是十分值得当代青少年学习的。"大开广厦、皆先人旧德所遗,若子若孙,登此堂来、莫忘高曾规矩;朗照文星、冀后辈儒风勿替,或耕或读,知为学者、便是党塾仪型。"对联构思精巧、心裁别出、感情丰富、韵味无穷。  "大敞规模、振我家祖泽宗功,居同里、祀同堂、柤豆春秋绵亦叶;朗悬衡镜、蜚他日英声茂实,后立言、先立德、王侯将相兆初桄。"字行之间,充满了前人对后人的殷殷之望、切切之情,也是前人对后人莫大的鼓励和莫大的鞭策。石勒字碑,木雕楹桂使古朴的书院充满着灵气,给这座百年书院带来了生气,使得幽雅的庭院显得更加秀气。  记得黄姚古镇有一个叫"亦孔之固"的城门,意思是"又是一个坚固的城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城门有眺望孔和防御枪眼,更特别的是它的城门防御功能很强,由两道门构成,外门是用坚固的樟木制成,内门则是用杉木修成圆柱形的木栅门。走出大朗书院,我特别留意了这个书院的大门,书院的建筑构造简练,但是青石板上的门闩洞依然清晰可见,虽然门闩早已不知去向。透过青石板上的门闩洞,看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对学子、对未来、对民族的责任。这座在清王朝处在衰世之际用砖、瓦、石、木打造出的书院,与康亁盛世时代由木、泥坯、青瓦所建造的院落、宗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对人们以无限的遐想和深思。  大朗书院基本保存完好。旧址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整座书院设计园林结合,高雅别致。在正门上方,花岗岩阴宋体"大朗书院"匾额依然清晰可见,两旁嵌挂有"大成声振尼山铎、朗润文方浦水珠"的对联。院内共有方石柱10条,圆型南木柱4条,全部阳刻有"大朗"字头的对联,在书院的顶梁则雕刻有建院时间。目前,保存完好的"大朗书院"受到八方游人的青睐。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全国文明村、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钦州浦北二级公路从村边穿过,距浦北县城约30公里。是钦州市目前最大的现代农业生态村。2003年以来福多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城乡联谊、三级联创”活动为契机,以“五村两规范”星级管理为载体,党员带头、农户积极参与创建“五星户”和“五星自然村”活动,推进了“党建示范长廊”建设,福多堂39户农户都参加了创建“五星户”创建活动,共评出五星户5户、四星户19户、三星户10户、二星户5户。  村中生态环境优美,有古荔园、怡乐园、电子信息馆、宣传文化站、科教培训楼、图书馆等,县委在福多村建立了“浦北县党建科教培训基地”先后举办了乡科级领导干部、村支书、基层团干、妇女干部、致富能手、经济能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成功举办了“生态”旅游暨荔枝节等富有地方特色,极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活动。  生态村集生态观光、科普休闲、健身娱乐、购物为一体,为钦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钦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越州天湖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公猪脊森林公园  公猪脊森林公园位于广西浦北县小江镇公猪脊山脉,公猪脊山脉属县城周围最高点,距县城有两公里,是人们旅游休闲和健身的好地方,公园目前主要包括:大门、观龙亭、三合亭、越州阁、北帝庙、莲花池、蝴蝶泉……  其中越州阁为全公园至高点,站在这公猪脊森林公园最高点的越州阁三楼,我们真正体会到了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丽感觉。在越州阁上,可浏览整个浦北县城和周围的山光景色,观望林涛云海,真是参观游览、诗情畅意的好地方;北帝庙坐落于两山之麓,在树高林密、清泉流淌、环境清雅之处独显尊贵与典雅。据说,北帝是古代人们驱魔辟邪、保护人民平安和五谷丰登的勇士化身,后人为了颂扬他的功德,便建设了北帝庙来供养他、纪念他……  公猪脊森林公园,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创造了更多美丽生活和神奇的自然生态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仙岛公园又称逸仙公园,位于钦州港龙门群岛七十二泾景区入口处的龟岛上,因形似一只缓缓爬向海面的乌龟被称为“龟岛”,登岛远眺,钦州港区尽收眼底。仙岛公园始建于1995年9月,是钦州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规划建设“南方第二大港”钦州港而建造。公园与钦州港中心广场遥相呼应,一边是正紧张施工建设的繁忙的港口,一边是幽静的七十二泾及大片的红树林,岛上敬立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进入大门,园内植被茂密,各类观赏性植物遍布在林道两侧,沿着石头台阶而上,抬头便可望巨大的孙中山先生铜像迎面而立。  公园内已建成广场、环岛路、环山路、花岗岩台阶、风轮台、金鼎坛、聚英台(可容纳500人)、烧烤场,栽种了30亩的多种观赏性植物,如桃花、山杜鹃、木棉树等,铺设了面积大约8000平方米的草地,为游人提供娱乐的好去处。  

茅尾海

  茅尾海位于钦州市南边,是个富饶美丽的半封闭内海,同时也是钦州四大海产品: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的主要产区。茅尾海的美在“海阔,浪静,泾幽”。正所谓是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同时也暗示在这个和平,稳定的时代,我们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大显身手,同时你也会有一种“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的自豪感。  茅尾海由于是半封闭的内海,所以境内风平浪静,她平均风力仅一到三级,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北部湾的北端,在这片一望无际,风平如镜的海面上,你可忘却烦恼与忧愁,尽情享受这块属于你自己的天地!遨游在这片茅尾海上就像荡漾在巨大的湖中,壮观的海景,秀丽的小岛,旖旎的水泾交融在一处,风光无限美。  茅尾海是富饶的,它是钦州的母亲海,多少年来,她用自己丰富的"乳汁"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勤劳、善良的钦州人民。  

椎林叠翠

  椎林叠翠位于钦州市浦北县,纵贯浦北县境中南部的五黄岭山脉生长着20多万亩连片原始红椎次生林,它们躯干挺直粗大(有的要两三人才能合抱),参天耸立(有的两三丈高),枝条多而紧凑,叶子青绿密集而细长,每棵树都象一把翠绿的巨伞,遮天蔽日。从山下往上看,那葱茏翠绿的椎林,顺着由低到高、蜿蜒起伏的山势,漫山遍野,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地生长,一望无际。这一片红椎-,堪称中国一绝。由省道20123线(寨圩至张黄)61公里处叉路口向西走4公里村道,便到了处于五黄岭的中心地带的龙门镇茅家村。在这里,游人可领略到瑰丽奇伟的“椎林叠翠”自然景观。

红豆红山庄

  “红豆红”山庄于2005年初开始筹建。目前,山庄的环境、软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总面积65亩,其中果树园面积约40亩,已建成4大功能区近30个景点景观,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接待能力明显增强,知名度不断提升。  忙忙碌碌的工作,冲淡了生活的好多细节,也许是时候抽出一点时间来,带上家人以及亲朋好友或者同事一起出来放松一下。在这里,红豆红山庄用心经营了一个场所,为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宾朋提供了一个尽享于山水之间,品味自然的旅游之家。从这里,让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及家庭幸福的愉悦。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张黄烈士陵园)  在张黄镇张黄江公路大桥西侧20米处,张世聪烈士墓,始建于1954年。1984年秋至1985年春重新扩建,建成烈士陵园。并添葬了张广南、张世柏、张体宽、朱菊清、黄家祚和方上智、洪荣、梁标等烈士的遗骨。这是一处纪念1940—1945年参加白石水地区武装斗争而牺牲的烈士陵园。陵园由墓道、平台、墓三部分组成,种有苍松翠柏.墓前有半圆形池塘一口,中问架设一座拱桥,通向平台。墓用水泥建筑,圆顶,有祭台,墓地坐西北向东南,立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墓碑。墓碑碑文用大理石镌刻高6米,宽1.5米。并分别立有张世聪烈士生平事略和张广南等八位烈士纪念碑。各纪念碑落款为“中共浦北县委员会、浦北县人民政府,1985年1月立”。墓地陵园约占地4亩。  张世聪 (1909~1945)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详细++  张世柏 (1920~1940)  张世柏(1920~1940),大成乡勾刀水村人,张世聪烈士的胞弟。在东馆小学高小毕业,后于1934年秋考进廉州中学就读,后来,因家庭经济困难,1938年春辍学回家参加革命;1939年春参加共产党合浦抗日自卫武装大队,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反对奸商运米资敌斗争、散发革命传单和筹集枪弹等。 1940春年,参加武装训练并说服家里卖田买枪迎接武装斗争,6月8日…… 详细++  张体宽 (1911~1945)  张体宽(1911~1945),大成乡下底坝村人。1938年,张世聪等人回到白石水地区进行宣传抗日,开办民众识字夜校,他才有机会读书;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南路抗日游击队战士,参加过反奸商运米资敌斗争,发动群众支持抗日、散发八路军通电《告全国人民书》,进行了反“围剿”斗争。并参加了保卫勾刀水村战斗。 1941年秋,先后转移到多蕉乡和灵南的回头…… 详细++  朱菊清 (1923~1945)  朱菊清(1923~1945)系大成乡北村人。乡亲叫他阿八。自小先在东馆小学就读,后高小毕业于张黄中心小学。他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喜爱文艺。 1937年暑假期间,他与哥哥朱澜清一起在东馆小学开办民众识字班,并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1938年秋考上了廉州中学,但是,为了追求光明,毅然放弃学业,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先在甘子根小学为外出活动的老师(地下党员)代…… 详细++  黄家祚 (1911~1945)  黄家祚(1911~1945),大成乡三角塘村人。农民出身,是中共白石水区第一批发展的党员之一。 1940年春,他支持张世聪以“团练”形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国武装队伍,成为张世聪的得力助手共同带领群众打退了国民党合浦县长李本清亲自率领的1000余人第一次“围剿”;接着,中共县、区党委正式组建了白石水武装大队,他任第一(常备)中队队长。 第三次反“围剿”后…… 详细++  洪荣 (1916~1945)  洪荣(1916~1945)广东湛江市太平区人。1931年秋,考入遂溪县立第四小学。1933年秋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湛江师范学院前身)。1938年在广州参加军事训练结束后回到太平区平衡小学教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1942年,他负责遂溪南区工作。1943年在卜巢山协助黄其伟等人组建成月抗日中队;1944年秋,任南路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长,带领…… 详细++  梁标 (1915~1945)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南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 详细++  张世聪 (1909~1945)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详细++  张世柏 (1920~1940)  张世柏(1920~1940),大成乡勾刀水村人,张世聪烈士的胞弟。在东馆小学高小毕业,后于1934年秋考进廉州中学就读,后来,因家庭经济困难,1938年春辍学回家参加革命;1939年春参加共产党合浦抗日自卫武装大队,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反对奸商运米资敌斗争、散发革命传单和筹集枪弹等。 1940春年,参加武装训练并说服家里卖田买枪迎接武装斗争,6月8日…… 详细++  张体宽 (1911~1945)  张体宽(1911~1945),大成乡下底坝村人。1938年,张世聪等人回到白石水地区进行宣传抗日,开办民众识字夜校,他才有机会读书;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南路抗日游击队战士,参加过反奸商运米资敌斗争,发动群众支持抗日、散发八路军通电《告全国人民书》,进行了反“围剿”斗争。并参加了保卫勾刀水村战斗。 1941年秋,先后转移到多蕉乡和灵南的回头…… 详细++  朱菊清 (1923~1945)  朱菊清(1923~1945)系大成乡北村人。乡亲叫他阿八。自小先在东馆小学就读,后高小毕业于张黄中心小学。他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喜爱文艺。 1937年暑假期间,他与哥哥朱澜清一起在东馆小学开办民众识字班,并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1938年秋考上了廉州中学,但是,为了追求光明,毅然放弃学业,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先在甘子根小学为外出活动的老师(地下党员)代…… 详细++  黄家祚 (1911~1945)  黄家祚(1911~1945),大成乡三角塘村人。农民出身,是中共白石水区第一批发展的党员之一。 1940年春,他支持张世聪以“团练”形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国武装队伍,成为张世聪的得力助手共同带领群众打退了国民党合浦县长李本清亲自率领的1000余人第一次“围剿”;接着,中共县、区党委正式组建了白石水武装大队,他任第一(常备)中队队长。 第三次反“围剿”后…… 详细++  洪荣 (1916~1945)  洪荣(1916~1945)广东湛江市太平区人。1931年秋,考入遂溪县立第四小学。1933年秋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湛江师范学院前身)。1938年在广州参加军事训练结束后回到太平区平衡小学教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1942年,他负责遂溪南区工作。1943年在卜巢山协助黄其伟等人组建成月抗日中队;1944年秋,任南路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长,带领…… 详细++  梁标 (1915~1945)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南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 详细++  张世柏 (1920~1940)  张世柏(1920~1940),大成乡勾刀水村人,张世聪烈士的胞弟。在东馆小学高小毕业,后于1934年秋考进廉州中学就读,后来,因家庭经济困难,1938年春辍学回家参加革命;1939年春参加共产党合浦抗日自卫武装大队,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反对奸商运米资敌斗争、散发革命传单和筹集枪弹等。 1940春年,参加武装训练并说服家里卖田买枪迎接武装斗争,6月8日…… 详细++  张体宽 (1911~1945)  张体宽(1911~1945),大成乡下底坝村人。1938年,张世聪等人回到白石水地区进行宣传抗日,开办民众识字夜校,他才有机会读书;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南路抗日游击队战士,参加过反奸商运米资敌斗争,发动群众支持抗日、散发八路军通电《告全国人民书》,进行了反“围剿”斗争。并参加了保卫勾刀水村战斗。 1941年秋,先后转移到多蕉乡和灵南的回头…… 详细++  朱菊清 (1923~1945)  朱菊清(1923~1945)系大成乡北村人。乡亲叫他阿八。自小先在东馆小学就读,后高小毕业于张黄中心小学。他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喜爱文艺。 1937年暑假期间,他与哥哥朱澜清一起在东馆小学开办民众识字班,并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1938年秋考上了廉州中学,但是,为了追求光明,毅然放弃学业,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先在甘子根小学为外出活动的老师(地下党员)代…… 详细++  黄家祚 (1911~1945)  黄家祚(1911~1945),大成乡三角塘村人。农民出身,是中共白石水区第一批发展的党员之一。 1940年春,他支持张世聪以“团练”形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国武装队伍,成为张世聪的得力助手共同带领群众打退了国民党合浦县长李本清亲自率领的1000余人第一次“围剿”;接着,中共县、区党委正式组建了白石水武装大队,他任第一(常备)中队队长。 第三次反“围剿”后…… 详细++  洪荣 (1916~1945)  洪荣(1916~1945)广东湛江市太平区人。1931年秋,考入遂溪县立第四小学。1933年秋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湛江师范学院前身)。1938年在广州参加军事训练结束后回到太平区平衡小学教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1942年,他负责遂溪南区工作。1943年在卜巢山协助黄其伟等人组建成月抗日中队;1944年秋,任南路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长,带领…… 详细++  梁标 (1915~1945)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南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 详细++  张体宽 (1911~1945)  张体宽(1911~1945),大成乡下底坝村人。1938年,张世聪等人回到白石水地区进行宣传抗日,开办民众识字夜校,他才有机会读书;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广东南路抗日游击队战士,参加过反奸商运米资敌斗争,发动群众支持抗日、散发八路军通电《告全国人民书》,进行了反“围剿”斗争。并参加了保卫勾刀水村战斗。 1941年秋,先后转移到多蕉乡和灵南的回头…… 详细++  朱菊清 (1923~1945)  朱菊清(1923~1945)系大成乡北村人。乡亲叫他阿八。自小先在东馆小学就读,后高小毕业于张黄中心小学。他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喜爱文艺。 1937年暑假期间,他与哥哥朱澜清一起在东馆小学开办民众识字班,并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1938年秋考上了廉州中学,但是,为了追求光明,毅然放弃学业,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先在甘子根小学为外出活动的老师(地下党员)代…… 详细++  黄家祚 (1911~1945)  黄家祚(1911~1945),大成乡三角塘村人。农民出身,是中共白石水区第一批发展的党员之一。 1940年春,他支持张世聪以“团练”形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国武装队伍,成为张世聪的得力助手共同带领群众打退了国民党合浦县长李本清亲自率领的1000余人第一次“围剿”;接着,中共县、区党委正式组建了白石水武装大队,他任第一(常备)中队队长。 第三次反“围剿”后…… 详细++  洪荣 (1916~1945)  洪荣(1916~1945)广东湛江市太平区人。1931年秋,考入遂溪县立第四小学。1933年秋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湛江师范学院前身)。1938年在广州参加军事训练结束后回到太平区平衡小学教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1942年,他负责遂溪南区工作。1943年在卜巢山协助黄其伟等人组建成月抗日中队;1944年秋,任南路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长,带领…… 详细++  梁标 (1915~1945)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南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 详细++  朱菊清 (1923~1945)  朱菊清(1923~1945)系大成乡北村人。乡亲叫他阿八。自小先在东馆小学就读,后高小毕业于张黄中心小学。他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喜爱文艺。 1937年暑假期间,他与哥哥朱澜清一起在东馆小学开办民众识字班,并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1938年秋考上了廉州中学,但是,为了追求光明,毅然放弃学业,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先在甘子根小学为外出活动的老师(地下党员)代…… 详细++  黄家祚 (1911~1945)  黄家祚(1911~1945),大成乡三角塘村人。农民出身,是中共白石水区第一批发展的党员之一。 1940年春,他支持张世聪以“团练”形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国武装队伍,成为张世聪的得力助手共同带领群众打退了国民党合浦县长李本清亲自率领的1000余人第一次“围剿”;接着,中共县、区党委正式组建了白石水武装大队,他任第一(常备)中队队长。 第三次反“围剿”后…… 详细++  洪荣 (1916~1945)  洪荣(1916~1945)广东湛江市太平区人。1931年秋,考入遂溪县立第四小学。1933年秋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湛江师范学院前身)。1938年在广州参加军事训练结束后回到太平区平衡小学教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1942年,他负责遂溪南区工作。1943年在卜巢山协助黄其伟等人组建成月抗日中队;1944年秋,任南路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长,带领…… 详细++  梁标 (1915~1945)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南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 详细++  黄家祚 (1911~1945)  黄家祚(1911~1945),大成乡三角塘村人。农民出身,是中共白石水区第一批发展的党员之一。 1940年春,他支持张世聪以“团练”形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国武装队伍,成为张世聪的得力助手共同带领群众打退了国民党合浦县长李本清亲自率领的1000余人第一次“围剿”;接着,中共县、区党委正式组建了白石水武装大队,他任第一(常备)中队队长。 第三次反“围剿”后…… 详细++  洪荣 (1916~1945)  洪荣(1916~1945)广东湛江市太平区人。1931年秋,考入遂溪县立第四小学。1933年秋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湛江师范学院前身)。1938年在广州参加军事训练结束后回到太平区平衡小学教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1942年,他负责遂溪南区工作。1943年在卜巢山协助黄其伟等人组建成月抗日中队;1944年秋,任南路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长,带领…… 详细++  梁标 (1915~1945)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南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 详细++  洪荣 (1916~1945)  洪荣(1916~1945)广东湛江市太平区人。1931年秋,考入遂溪县立第四小学。1933年秋就读于省立第十中学(湛江师范学院前身)。1938年在广州参加军事训练结束后回到太平区平衡小学教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1942年,他负责遂溪南区工作。1943年在卜巢山协助黄其伟等人组建成月抗日中队;1944年秋,任南路抗日游击队第二中队长,带领…… 详细++  梁标 (1915~1945)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南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 详细++  梁标 (1915~1945)  梁标(1915~1945)原名谢锦泉,海南人。出身富裕家庭,早年就读于香港一间英文书院。 当过洋行职员,做过洋务工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奉命到南路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兼党刊《南路青年》的。1944年12月参加吴川武装起义后,任南路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45年,随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二支队进驻合浦县白石水地区; 5月…… 详细++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在大成乡柑子根行政村。1938年9月,中共合浦特支为了开辟六万山区抗日根据地,指派朱澜清、许家骅、邱鸿就等人在该校以教书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在此成立了由农民组成的今浦北辖地最早的中共党支部。  朱澜清   朱澜清,又名黄志刚,广西合浦大成乡北村人。1917年10月生,1938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合浦县第一任县长、广东省雷州师专校长。…… 详细++  许家骅 (1918~1946)  许家骅(1918~1946),合浦县廉州镇人,又名许廷驹。曾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合灵营灵山连连长。 1938年,许家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白石水地区武装斗争。到灵山后,以教师职业作掩护, 为革命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1945年2月,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同年3月, 在谷埠编队,编入东进队伍,曾任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合灵营灵山连连长,率…… 详细++  朱澜清   朱澜清,又名黄志刚,广西合浦大成乡北村人。1917年10月生,1938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合浦县第一任县长、广东省雷州师专校长。…… 详细++  许家骅 (1918~1946)  许家骅(1918~1946),合浦县廉州镇人,又名许廷驹。曾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合灵营灵山连连长。 1938年,许家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白石水地区武装斗争。到灵山后,以教师职业作掩护, 为革命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1945年2月,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同年3月, 在谷埠编队,编入东进队伍,曾任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合灵营灵山连连长,率…… 详细++  许家骅 (1918~1946)  许家骅(1918~1946),合浦县廉州镇人,又名许廷驹。曾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合灵营灵山连连长。 1938年,许家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加白石水地区武装斗争。到灵山后,以教师职业作掩护, 为革命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1945年2月,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同年3月, 在谷埠编队,编入东进队伍,曾任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合灵营灵山连连长,率…… 详细++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在大成乡距勾刀水村约30米处,坐西向东,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前进为平房,后进为两层楼房。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校门前是一个约700平方米操场。这是1938年中共党员张世聪受党的委派,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在此领导地下革命斗争的场所。地下党组织曾在此开办过多期党、军干部学习班,培训革命骨干。  张世聪 (1909~1945)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详细++  张世聪 (1909~1945)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详细++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在今小江镇浦北中学东侧。1938年秋至1940年秋。合浦廉州镇被日寇飞机轰炸,合浦廉中迁至此地继续办学。中共合浦县委书记张进煊(该校教师)以学校为据点,在小江地区开展抗日宣传和地下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成立小江区委。  张进煊 (1908~1968)   张进煊 (1908—1968年)合浦县白沙乡木岩塘村人。民国19年(1930年)考人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行政专业。 23年毕业后,到农林局新造糖厂任技术助理。25年6月,加人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并担任该组织主办的《时事周刊》。26年1月,由钱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张进煊通过在广州的“合浦学会” 团结大批合浦同学,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是年2月,中共组织派张进…… 详细++  张进煊 (1908~1968)   张进煊 (1908—1968年)合浦县白沙乡木岩塘村人。民国19年(1930年)考人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行政专业。 23年毕业后,到农林局新造糖厂任技术助理。25年6月,加人中国青年抗日同盟,并担任该组织主办的《时事周刊》。26年1月,由钱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张进煊通过在广州的“合浦学会” 团结大批合浦同学,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是年2月,中共组织派张进…… 详细++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在小江解放北路潘屋村。1940年初,在中共合浦党组织的推动下,北海开明人士陈锡汉将自办的印刷厂迁来小江潘屋营业。地下党组织安排了几个党员在该厂工作,兼为党印刷-宣传革命和抗日道理,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陈锡汉 (1909~1991)   陈锡汉 (1909—1991年)北海市人。民国22年(1933年)高中毕业后立志从商,与人合资开办新工印务局,靠近进步人士和学生,受革命同志何醒予的影响,接受开明进步思想,继续承印合浦一中学生出版的《谬丝》期刊和抗战时期《北海日报》等进步刊物。26年冬,日军侵扰,陈接受灵山进步人士建议,把印务局迁移灵山,承印《灵山新报》。28年,日军占领南宁期问,陈接受…… 详细++  陈锡汉 (1909~1991)   陈锡汉 (1909—1991年)北海市人。民国22年(1933年)高中毕业后立志从商,与人合资开办新工印务局,靠近进步人士和学生,受革命同志何醒予的影响,接受开明进步思想,继续承印合浦一中学生出版的《谬丝》期刊和抗战时期《北海日报》等进步刊物。26年冬,日军侵扰,陈接受灵山进步人士建议,把印务局迁移灵山,承印《灵山新报》。28年,日军占领南宁期问,陈接受…… 详细++

大窝山革命遗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窝山革命遗址  在大成乡联成行政村大窝山。1945年5月6日,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纵队第三支队队长兼政委、中共四属党组织联络员兼军事特派员、白石水武装斗争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张世聪,在战斗中不幸中弹在此牺牲。  张世聪 (1909~1945)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详细++  张世聪 (1909~1945)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详细++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在白石水乡白石水街上。1938年秋,革命先烈张世聪曾以担任此校校长职务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9年在此校门前举行群众大会,发动开展反汪、反运米资敌的抗日斗争。  张世聪 (1909~1945)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详细++  张世聪 (1909~1945)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详细++

浦北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平睦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小江街道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江城街道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泉水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石埇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安石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张黄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大成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白石水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北通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三合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龙门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福旺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寨圩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乐民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六垠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官垌镇 五皇山 大朗书院 福多堂生态旅游村 越州天湖 公猪脊森林公园 仙岛公园 茅尾海 椎林叠翠 红豆红山庄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柑子根小学革命旧址 东馆小学革命旧址 抗战时期合浦廉中革命旧址 小江潘屋印刷厂革命旧址 大窝山革命遗址 白石水中心校革命旧址

浦北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