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 田林县

田林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岑王老山

  百色市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是广西十大水源林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地跨田林县和凌云县,东经106°,北纬24°,东西最长25公里,南北19.5公里,总面积为298.44平方公里,在田林县境的面积为197.89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3.3%,保护区距县城约45公里。原始森林保存较好,其中有1333.33公倾保持亚热带原始阔叶林风貌。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和广西盆地结合部,属中山地貌,山峰大多在海拨1000米以上,主峰岑王老山海拨2062.5米,是桂西第一高峰,广西第四高峰,被称为“桂西屋脊”。保护区内森林、古树参天,主要分布情况:海拨700米以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组成树种有重阳木、粗糠柴、糙叶树、白椎、周琼楠、白叶厚壳桂、山苍树、西木华、酸枣、大叶黄檀、柄果木、云南松;海拨700—1600米为常绿阔叶林,组成树种有棉槠、西南栲、华南栲、大叶栎、山木羌子、立卿楠、新樟、檫树、白骨茶、银木荷、马蹄荷、亨氏猕猴桃、厚叶猕猴桃;海拨1600—20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显脉石栎、周栎、山毛举、贵州琼楠、苦桂、多齿红花茶、贵州木瓜仁、缺萼枫香、马尾树、香果树、圆叶木羌、广西木莲、四方竹、福建柏;海拨2000米以上为常绿阔叶苔藓矮林,有斯脱兰木、多齿红花茶、黄腺罗氏柃、尾叶茶、厚叶冬青、箭竹、杜鹃、红灯笼。   神奇的岑王老山原始森林,风景独特,气候宜人,年平均气13.7℃,最高气温29.7℃,最低气温零下7.5℃。拥有植物药材多达817种,是一座不可多得的“中草药宝库”。有多种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植物。   岑王老山素以春岚、夏瀑、秋云、冬雪四季美景不同而著称。春季满山清翠,山花烂漫,万里绿涛随山势连绵起伏,四、五月间盛开的杜娟花,有紫色的、有白色的、有红色的,争奇斗艳;夏季溪水潺潺,飞流瀑布犹为壮观;秋季登高远眺,云海茫茫,山峦连绵,一望无际,宛如平静的海面群龙起舞;冬季在海拨1500米以上的山峰,常有积雪冰封,若遇雪花纷纷扬扬,在此可领略北国风光。当地传颂着这样一句民谣:“上下天梯明月送,往来岭路白云随”,身置其中,犹如人间仙境。   在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民风古朴,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各民族都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民俗风情旅游开发潜力亦很大。   岑王老山森林旅游开发的前期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    信息来源:田林县旅游局  信息来源:田林县旅游局

驮娘峡

  驮娘峡左岸是一高大的原始岩林山,岩壁从江底直立千尺,岩石千奇百怪,恰似一幅千年古壁画;右岸(广西一侧)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岩石山,危岩层叠,直指苍穹。船驶进峡口后,江水缓无声息。远远望去,两块巨石形同双狮横卧江中,高约8米,宽约6米,把江水一分为二。船老大讲,靠云南(左侧)的水路叫“娘峡”,靠广西(右侧)的水路叫“公峡”。因江面狭窄水急暗礁多,昔日翻船的不计其数,故民间相传,舟行至此,生死攸关时须有人发问,船过哪峡?答曰:过公峡。船就能偷0过娘峡。答者喊过娘峡,船就能偷过公峡。这样才不致于翻船。此峡的凶险,清康熙五年,广西西林县知事王维淮在路经此峡时题《舟过钳牙》,对之作了描绘:驮娘江势疑游龙,两石屹立江心中。如牙在口肆吞啮,一丝不合奔流通。天数蛮荒作险阻,奇绝鬼斧兼神工。洪涛百折急难遇,奋怒激溢排高空。轰雷振喊响不歇,欲倒地轴摇苍穹。轻舟独木倏来过,气慑魄动忧心忡。争关奇隘在呼吸,一失便落冯夷宫。人生拼命只如此,临深有诫悲微躬。推蓬侧望幸脱险,独若瘴雨飘回风。  双狮石上游,两岸有星星岩、狮子岩、双龟石等奇景。距双狮石约200米处是一个平整的沙滩,游客一般都需要在此下船歇歇脚,吃吃点心。2001年的大年初一,昆明有9对情侣在此峡谷沙滩上度过了新春佳节。他们以垂钓江鱼为食,到初六收假时才返回昆明。这些远方的游客离开峡谷时,还把峡谷沙滩收拾得干干净净。  整段驮娘峡长约3公里,游玩峡谷风光后可乘艇筏进行漂流。  驮娘江,急流滩少浅水段多,乘坐漂流筏男女老少都适宜。驮娘江流域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自然生态保护区,驮娘江两岸的风光将更加艳丽秀美。   

钳牙峡

  钳牙峡位于流经田林县弄瓦瑶族乡的驮娘江上,从弄瓦瑶族乡的周马屯上溯七八百米便到。又名“鸳鸯峡”,土名为“内钳”。“钳”,壮语意为“陡峭”,又因其最险处的江流一分为二,水窄约1米的右支称“钳布”(公),有礁石能通航;水宽达3米的左支称“钳牙”(母),可以通航。以水宽可以通航的一支为名,便叫“钳牙峡”。峡长1.5公里,两岸石壁削立,最高处离水面约360米,左岸即为云南省地界。枯水期,江面最宽处10多米,最窄处3米,江流曲折,滩险礁多。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到西林县(县城在今田林定安)任知事的王维淮曾在洪水期间过峡,他在《舟过钳牙》一诗中这样描述:  ……  天教蛮荒作险阻,奇约鬼刀兼神工。  洪涛百折急难逞,奋怒激溢排高空。  轰雷震撼响不歇,欲倒地轴摇苍穹。  轻舟独木倏来过,气慑魄动忧心忡。  峡顶及两壁,林木森森,藤萝垂江,古树横枝,猴啼鸟鸣。崖壁上,乳石累累,千姿百态,似肝肺,似果蔬,似猛虎爪牙,似游龙鳞甲。有的乳石还覆盖着藓苔丝草,如颗颗绿绒球。有的石壁,从半山至水面,如同刀斧削平,令人叹为观止。  峡中还有多处景点,有星星洞、观音洞、肝肺岩、独秀峰、卧狮山、元宝山、奶头山、石林、双鹅依傍、石枪凌空、蘑菇横壁、石鼓回声、中流狮吼等。其中的“中流狮吼”乃是一块奇石蹲踞江中,形似面向上游吼叫的狮子。“狮子”将江水分为公、母二流,又被江水三面冲激,似在激流中跃跃欲跳。  从前,用人工划船过峡要烧香求神保佑;现在,可乘机动船游览此峡。行船峡里,犹如处在一个特长特大的大石槽中。   

田林梅花山

  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西林教案”遗址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教案”遗址位于现田林县定安镇,1852年起,法国侵略者派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到田林县定安镇一带,以传教为名进行非法活动。马赖等人目无官府,肆意横行。1856年2月,西林县知事张鸣风顺应民心,依法将马赖及其忠实信徒白小满、曹贵(女)等三人在定安教场斩首示众,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西林教案”。法国拿破仑三世以此为借口,与英国侵略者串通一气,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在西林县城定安镇建起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定安镇从此成为法国传教士宣传洋教的一个据点。  鉴于“西林教案”曾经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热潮的前奏的特殊历史意义,1994年,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驮娘江,在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境内,地处云、桂两省(区)交界。距富宁县城102公里,距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73公里。   

三穿洞

  三穿洞位于田林县平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西边,距该乡政府12公里左右。百乐河第三次潜流洞下,因而得名。洞口直径约40米,清流淙淙,舒缓入洞,水映青山。  洞分上下二洞。从洞外的麻青石阶进入上洞。下洞也有木板梯通至上洞。上洞宽敞平坦,可容上万人。又分明暗两洞:明洞有“天窗”,可以远看山水景色;暗洞曲折,直桶山腹。1895年,在明洞修建云帘寺,有庙宇楼台三座,暗洞有丁木佛数尊。暮鼓晨钟,回荡幽谷。   

岑王老山景区

  介 绍 岑王老山位于田林县东部境内与乐业、凌云县相邻,距县城38公里,是广西十大水源林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为298.4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062.5米,是桂西第一高峰,广西第四高峰,被称为“桂西层脊”,素以春岚、夏瀑、秋云、冬雪四季美景不同而著称。 春季满山清翠,山花烂漫,万里绿涛随山势连绵起伏,四、五月间盛开的杜鹃花,有紫色的、有白色的、有红色的,争奇斗艳。夏季溪水潺潺,飞流直瀑犹为壮观。山上气温最高27.5℃,与山下温差8—10℃左右,是绝妙的避署胜地。秋季登高远眺,云海茫茫,山峦连绵,一望无际。冬季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常有积雪冰封,若遇雪花纷纷扬扬,在此可领略北国风光。 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多种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植物,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其中东坡有47条溪流汇入布柳河,东南坡有85条溪流汇入澄碧湖。岑王老山群山山势雄伟,地形复杂,民谣颂:“上下天梯明月送,往来岭路白云随”,身置其中,犹如人间仙境,是集科研、考察、探险、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避暑圣地。

岑公保墓

岑公保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岑公保墓此墓位于高龙乡弄南村弄南老寨后山,距高龙乡政府13公里。距县城130公里。墓主姓岑名公保,为世袭上林峒首领岑子成之后裔,岑伯干之次子。岑伯干出生之年,正值“改土归流”,清朝恩授他为国学士。岑伯干生二子。长子公基,管板达亭(今属西林县那劳乡);次子即墓主,生于庚辰年即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四月十八日未时,袭业于本庄,“于是兰荪挺秀,桂子腾芳,或列于胶庠,或见于上国”。他死于甲申年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月二十五日,享年65岁,生前无官职。墓立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仲冬,坐北朝南,面积54平方米,砖冢,高1.4米。墓前立有石碑,主碑110×90厘米,周围用石条圈成房屋的样子,顶部的石条刻成瓦盖状,两边石条刻一副对联,右联是:两溪秀水环幽室滋育荣弟千邵;左联是:一派青山绕墓堂培盛桂子万名。主碑两旁有副碑各一,每碑刻一人像。右碑刻的是男人,头戴清朝尖顶帽,左手持长烟竿,右手持水壶,水壶上有一“水”字;左碑刻的是女人,双手捧一器皿,器皿上刻一“山”字;两副碑亦以石条圈成偏厦状,屋脊高平主碑屋檐。墓于1990年9月被人盗挖,但墓碑保存完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这遗址位于弄瓦瑶族乡弄瓦村公所所在地的北部,距村公所将近1公里。  遗址在八六坡自然延伸部分的末端,呈北南走向。东面有驮娘江自西北向东流经,南面有一冲沟,地处第二阶地,高出驮娘江面约20米,分布范围约1500平方米。  长期以来,该地是群众取土制砖瓦的主要场地,沿江一面大部分被挖掉,1970年修筑的八桂—那比公路经过遗址东面坡脚。1987年4月,县博物馆进行文物普查时,在群众的取土坑中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198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文物队进行百林电站水淹区文物调查时,在遗址的东、西南、西北挖掘了四个2*2米的探方,各个探方相距15~25米,采集到打击制石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钺、石片)13件,磨制石器(有户石斧、石钺、砺石、穿孔石)5件。这些石器,均以砂岩砾石为原料加工而成。  这个遗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目前已发现的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为桂西南地区新石器的研究,特别是对解决百色右江盆地旧石器的延续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田林仙人洞

    此洞位于平山乡大保村三穿洞屯之西,离屯1公里左右,洞口向北。洞下约100米处,百乐河的上游自南而北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穿山而过。  洞中,有“仙翁迎客”、“万年灵芝”、“仙墩”、“独秀峰”、“擎天柱”、“山巅宝塔”、“皑皑雪山”、“高峡飞瀑”、“锦绣田园”、“滴泉”、。瑶池”、“嫦娥思乡”、“仙长下凡”等景观。更奇异者则有四:一是斜钟乳石,那钟乳石从洞顶成五六十度角斜斜伸到洞底,大的有水桶粗;二是锅形石笋,在一截圆柱形的石笋上面,乳石滴成“铁锅”,锅沿悬空,铁锅里盛着钟乳滴成的“菜肴”;三是仙桌,石笋支撑着“桌面”,桌面平整,其间有钟乳滴成的几个“酒杯”,桌子周围有独凳,象是仙人欢饮或对奕的地方;四是“古树化石”,有大有小,小的有手臂粗,大的需两人合抱,一一横陈洞底。底部断面平整,看似钟乳石或石笋断落,但洞顶洞底却没有断落的痕迹。大的那具“化石”四周,长出石幔,象被腐蚀得深深的古树的树纹,击之可以奏出动听的音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卷洞门

    卷洞门别名狮子口,位于浪平乡塘合村东北部。  此地原是一道峡谷,宽约6米。峡左,悬崖陡壁,猿猴也难攀登;峡右,岩石伸出,似张嘴怒吼的狮子口,其顶乱石穿空,无路可循。此地是通往凌云、乐业两县的咽喉,过往行人,必经此峡。因其荒凉孤寂,杳无人烟,解放前常发生抢劫杀人、0妇女。  解放初期匪乱,为防止土匪骚扰,群众在卷洞门设关卡,石墙上全部用牛王刺拦过,门用碗口粗的原木封严,墙上开了三个洞,用棕树做成的土炮装在其间,并在门的南面1公里长的路上,密密麻麻埋上竹签。此关卡坚守两年多,剿匪结束后才撤。  1968年,百色—乐业公路通过卷洞门,石墙全部拆掉,天堑变通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普陀宝峰

    普陀宝峰位于浪平乡塘合村达告屯左侧,山腰处有一石洞,洞后有石形似观音坐莲台,故名。  从山脚到洞口,架着200多条原木作便桥。洞坐东面西,洞口宽6米,高3米。洞内弯曲幽深,地面却平坦。洞口左侧,有15尊丁木雕成的神像。石洞上下左右,怪石罗列。从洞口往里走约10米,右边有一块天然石板,长2米,宽1.3米,表面光滑,可供睡眠,称为“龙床”。  洞后有一窟窿,称为“龙门”。龙门外有一块小平地,平地上有一石如蛇盘,称为“岩龙”。  岩龙首尾均有一个凸起的石头,高约0.3米,远远看去,好似观音手执杨柳,怀抱净瓶,打坐莲花之上。  站在洞口举目眺望,群峰起伏,犹如小儿牵羊嬉戏;冬日,远望岑王老山,白雪皑皑,冰雕玉琢,碧空深邃,使人心胸倍觉开阔纯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田林犀牛塘

    犀牛塘位于浪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东面约0.5公里。  相传四百多年以前,这里是一个瑶族村寨,寨下是一口深塘,塘里住着一头犀牛。一个盛夏的早晨,天气闷热,犀牛要呼吸新鲜空气,先露出那只独角,独角伸出赵大爷家的神台下面,赵大爷以为是竹笋,用手扳不动,拿斧头去敲,犀牛感到疼痛,猛然翻身,整个寨子便陷了下去,不见踪影,只见一塘水,故名。  塘呈葫芦形,面积400平方米,深约50米。四周是起伏的土丘,土丘上,四时山花不绝,林木常茂。塘北面四五十米,便是黛色青山,绝壁临空,危峰嵯峨。每当天青水碧,那蓝天白云、山形树影倒映水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偶而,大小鱼儿跃出水面,击起涟漪,波光潋滟,整个画画都动起来,美得令人陶醉。  地面并无活水注入塘中,塘水却自会盈枯,冬春之间,塘中水浅,有时还看到屋架。更为奇妙的是,塘水会变颜色。有时碧绿,有时淡蓝,有时浅黄,有时微红,有时薄墨,有时几年十几年才变一次,有时一年变几次,有时一个月也变几次。有时天不下雨,塘水却自然混浊。  解放后,塘边的土丘造林绿化;塘东面的缺口处,筑起一道大坝,蓄水灌田。塘面更宽,塘水更深,景色更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田林观音洞

  

凌云茶山金字塔

凌云茶山金字塔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茶山“金字塔”景区位于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加尤镇境内,距离县城24公里。景区最高海拔1100多米,由大大小小50余个茶峰组成,茶园连片面积10400亩,景区犹如一座座绿色“金字塔”重叠拔节,气势辉宏。已开发了茶王阁、茶圣亭、茶仙亭、游客采茶园区等景点和茶叶加工工艺参观、制茶体验,茶道、山歌表演、茶山别墅、餐饮等旅游项目,是集采茶、制茶、品茶、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2010年获国家AAAA级景区称号。  茶山“金字塔”景区海拔高,负离子含量高,空气清爽,游茶山“金字塔”,犹如超脱凡尘,净心养性。在茶圣亭放眼望去,一座座山峦次第排列、渐去渐远,天山相接,让你仿佛置身人间天堂。  至茶仙亭,那身着迷人民族服装的瑶族姑娘挥舞银指,一边采茶一边放开歌喉,悠扬的山歌从茶园里缓缓传来,让你疲惫的身心荡然无存。是在茶王阁,代表凌云千年古府文化的民族耕作和生活用具、魔罐茶、瑶妹敬茶歌犹如一股山泉,从你心际间轻轻滑过,让你在瑶妹的歌声中走进没有干扰的梦幻中,让你的心变得更年轻。  到茶山,除了领略景色外,幽人谷是你体验居住在原始森林,感受天然氧吧、寻找长寿秘诀的好地方。这里有46个星级标准的床位,有茶乡独有的茶叶浴、泡茶叶脚等,同时还有茶叶系列食品,茶山餐饮。还可以在凌晨早起,欣赏茶山日出奇观,傍晚欣赏落日奇观。总之,茶山金字塔景区会给你带来无限美好的回味。

百色起义纪念馆

百色起义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广西自治区百色市东北郊迎龙山。由张云逸大将提议,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1996年11月1日,正式改名为“百色起义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四根粗大圆柱稳稳地支撑着皇冠形的外廊,象征着百色人民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砥柱中流的气魄。在大门上方的正中,镌刻着-总书记题写的“百色起义纪念馆”七个行书镏金大字。大门两侧分别是高7.3米、宽8.9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场面。   序幕厅的正壁是高4.28米、宽25.23米的“百色起义”汉白玉大型浮雕,以磅礴的气势,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百色起义波澜壮阔的场面。-、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屹立于大厅正壁的浮雕中。  珍贵藏品    《敬告同胞书》传单 1925年,韦拔群以-广西省特别党部名义发表《敬告同胞书》,号召同胞们团结起来,“实行国民革命”。  《土地法暂行条例》 1930年5月1日颁布。《条例》的主要内容:一是没收土地的范围是地主-的土地;二是分配土地以出产之多寡即按产量来计算田亩;三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四是实行抽肥补瘦分配办法。-  展厅指南    《百色风雷》:   介绍百色起义、红七军光辉的战斗历程和右江各族人民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在进行的英勇斗争。通过序厅、“起义厅”、“英烈厅”、“功臣厅”、“-厅”五个部分,全面展示百色起义的过程和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突出-同志的思想和丰功伟绩。  《革命英杰》:介绍百色起义的英雄豪杰,其中有为革命流血牺牲的英烈,有红七军培育成长的将领和时代英才。  《-与百色》:反映-与百色革命老区人民心连心,鱼水情的关系。  《建设新百色》:反映百色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是在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弘扬百色精神,战天斗地,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取得的伟大成就。  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包括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和清风楼。1977年8月17日-同志挥毫为红七军旧址题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又把红七军军部旧址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林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乐里镇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旧州镇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定安镇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六隆镇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浪平镇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潞城瑶族乡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利周瑶族乡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平塘乡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八桂瑶族乡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八渡瑶族乡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那比乡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高龙乡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百乐乡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者苗乡 岑王老山 驮娘峡 钳牙峡 田林梅花山 “西林教案”遗址 三穿洞 岑王老山景区 岑公保墓 八六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田林仙人洞 卷洞门 普陀宝峰 田林犀牛塘 田林观音洞

田林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