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那劳岑氏建筑群 | 那劳岑氏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劳乡那劳村是清光绪初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和清末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老家。这里有岑氏经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家宅、庙宇、纪念物等建筑群。 岑怀远将军庙:岑怀远,南宋边将,是明朝上林长官司岑子成之远祖。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加大将军衔。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府迁居那劳村后建庙,清光绪元年( 1875年)岑毓英扩建成四合院,有神堂、两厢房和闸门,占地180平方米。神堂神匾甚是堂皇,廊檐也甚宽敞,左右走廊分别以红包六柱木架,上署钟、鼓各一,钟、鼓均画有龙凤。 岑氏宗祠: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分前后院,后院四合,后厅是神堂,两厢房是陈列室,前厅中间是大门,天井四角有花圃,中间有方形石台上有绘着飞鹤的六角形亭子,名"鹤亭"。大门外有宽阔的趟廊,两剪伸出的八字墙,上画两只大老虎,大门下来是十二级台阶,台阶边到八字墙基各有一块较大的花圃,两棵大苦楝树紧靠台阶。台阶脚才是方形外院,院外对着大门有一面照壁,壁面画巨龙戏珠。祠堂占地约400平方米。 岑氏内院:占地300平方米,是那劳岑氏建筑群中最为古老的部分。明代袭上林长官司始迁府到那劳寨的岑密初建,地居全寨最高点。 宫保府:岑氏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因岑毓英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受授皇宫“太子少保衔”,简称"宫保",于是家宅即称"宫保府"。它坐座于那劳寨中央,占地面积1347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976年),光绪五年落成,原有大小8栋,逐步扩建到13栋。 增寿亭:岑毓英二北岑毓祥的第三个儿子岑增寿的身后纪念建筑物。光绪十年(1884年)建,砖木瓦结构,亭作八角状,上下三层,底层壁-画至今可见部分。占地面积80平方米。 南阳书院:是那劳岑氏族塾,是教学的地方。有院门、一厅、二厅、两厢房及一间厨房。二厅设孔座,又叫圣堂主。 岑春煊 (1861~1933) 岑春煊(1861年-1933年),字云阶,广西西林人,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家。岑春煊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岑毓英曾任云贵总督。少年时放荡不羁,与瑞澄、劳子乔并称「京城三恶少」。光绪五年,捐官主事,十一年中举人,任候任郎中。父死後,荫赏太僕寺少卿,正四品。光绪二十四年,岑春煊对策称旨,被光绪亲自破格提升为正两品的广东布政使,但岑歷官不及三月,便与两广总督谭钟麟发生矛盾…… 详细++ 岑春煊 (1861~1933) 岑春煊(1861年-1933年),字云阶,广西西林人,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家。岑春煊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岑毓英曾任云贵总督。少年时放荡不羁,与瑞澄、劳子乔并称「京城三恶少」。光绪五年,捐官主事,十一年中举人,任候任郎中。父死後,荫赏太僕寺少卿,正四品。光绪二十四年,岑春煊对策称旨,被光绪亲自破格提升为正两品的广东布政使,但岑歷官不及三月,便与两广总督谭钟麟发生矛盾…… 详细++ |
岑氏古建筑群 | 岑氏古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西林县明、清岑氏古建筑群位于西林县城东约50公里的那劳乡那劳村内,是明上林长官司土官岑密的的庄园旧址,也是岑密的后人清云贵总督、受封“太子太保”的抗法将领岑毓英和清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民国四期0军政府主席总裁岑春煊父子的故居。1994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岑氏建筑群不仅是桂西、桂西北壮族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而且村落、组群布局、建筑形式等方面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先进的汉族建筑文化,是壮、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从建筑文化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是桂西的一个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壮民族文化的一个宿影。 岑氏建筑群依山而建,宫保府、南阳书院、增寿亭、岑氏祠堂等古建筑因地形地势和建筑的功能分布在村落的山坡不同位置上。其中,岑氏土司府是西林县保存完整的唯一一座明代建筑。 建筑群为三进院落,砖木结构建筑。前进面阔3间,后进5间,叠梁式梁架,硬山顶,盖青瓦。柱、梁枋、檐板均绘人物山水彩画,门额悬雕有九龙的"宫保府"横匾。门前立照壁,左右置石狮,外有围墙,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 广西百色市 那劳乡 那劳乡位于县境东部,东与田林县毗连,南和西南分别与足别乡、西平乡为界,西与普合苗族乡接壤,北靠隆林各族自治县。 乡政府驻那劳村,距县城39公里。辖那劳、那兵、洞坚、新赛、顶蚌、斗皇6个村公所,24个村民委员会。全乡人口共7650人,其中壮族占81%,汉族占5%,瑶族占2%,苗族占2%,其他民族占10%。 全乡面积229.33平方公里,有耕进面积 1…… 详细++ |
古镇八柴 | 西平乡火柴村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的云、桂两省(区)交界处,民国27年以前,这里是两省边境一个重要集镇,叫火柴街。它地跨两省(区),村街南段归云南广南县管辖,北段属广西西林县管辖,各设行政机关(清代叫“把总管”),行政权不能越界施行。八柴街,每逢地支卯酉两日成圩,是这一带最热闹的市集。原来,街北山头有座白帝庙、街南坳口有座农王庙,街中还有座佛堂,佛堂中有巨型观音塑像。和尚、尼姑长住于此,香火四时不断。佛堂有固定的田产。八柴原有塾馆,是西林最早最完善的塾馆之一。 如今的八柴还保留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条铺的古街,还有街头衔尾的闸门、断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古商埠达下 | 县城东南66公里处,有个属那佐苗族乡的达下村。这里高山峡谷,西洋江自西向东经过村前。从这里的码头乘搭木船下航可到达云南富宁县的剥隘街,并可转到百色、南宁。古代,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经商必由之路。河岸上的巨石有船索绑扎的痕迹,从码头上去,是一幢幢两层的古式楼房,顺着山坡坡势,纵横成排成列,从山腰摆到山脚,呈梯形街景。 街道全是石条铺砌的,纵向的道路修成台阶石级,是码头延伸到山腰的部分。还有一间突出的房子,是清时政府设立的税关。全村则60多户人家,无田地,无畜栏鸡舍,一看就知道不是耕田种地的农村,而是渡船搬货的商埠。清嘉庆年间,西洋江江水比现在大得多,五六尺长的两头高翘的防浪水船运来”广货”、”洋货”,载去山货、土货。达下成了云、桂边境货物集散的埠头。尽管埠头不大,但还留有与经济相应的文化遗址:如龙王庙、佛堂、关帝庙、私塾学堂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古家寨日出 | 县城东北14公里的普合乡岩腊村的一个山顶上,有个苗家寨子叫古家寨。晴日,在这里面向东南方,可以俯瞰大半个西林县的山山水水。清晨观日出,堪称一奇。 黎明前,先是东方极远处呈现一片鱼肚白的天空,黑色的山影上泛起几朵淡淡的红云。顷刻间,半天现出彩霞,整个天地一派斑斓异彩。 太阳出来了。开始是一段”红线”,很快,变成一项”红帽”,霎时又变成二个“红盘”,桔红,鲜亮,但不耀眼。 这时,雾海上升,群山下沉,古家寨成了将被“淹没”的孤岛。透过茫茫雾海空隙,可以看见山下的河川、田园、道路、农舍……。 太阳在升高,变黄,变白,灿灿发光了。雾气也在上升,终于全部拥抱了古家寨,四处茫然一片。待等几阵清风吹过,云消雾散,古家寨又见到灿烂的阳光时,已经时近中午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周邦洞群 | 距县城东北面7公里的周邦村有一岩溶地貌,这里共有岩洞19个,如耕牛洞、犀牛洞、三角洞、仙人洞、颜家洞、黄云贵洞等等,其中以仙人洞和耕牛洞最奇特。 仙人洞,进入洞口即有一幅幅石帘像 排空的瀑布倾泻,又有一排排石柱,有个台架宛如神座,垂挂着帏帘。那些石笋、石柱有的像武士,有的像钓叟,一有的像书生。还有几处“大厅”、“窄道”,大洞、小洞、叉洞曲畅勾连,有通出山外的“天窗”,有垂直而下的“无底洞”。 耕牛洞,洞口横扁形,有3个“大厅”。第一“大厅”长约8米,高约2.5米;过去,隔几块石扇,有一圆拱形空间,即是第二大厅。厅高约20米,底面宽约400平方米,“厅”中央垂下一大石钟乳,已经着地,往里走,沿曲折窄道到50米深处,有一圆形“无底洞”,往往又有一约5米深的洞,搭梯而下。才到洞底,再爬过一个石崖,前行50米,顿觉豁然开朗,原来到了第三“大厅”,石景还胜过刚才走过的任何“大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八行水源岩 | 八行水源岩,在普合苗族乡境内,位于县城东偏北15.6公里处。从驮娘江的八行河口,沿着八行河逆水上行2.5公里有一座大石山,山下石缝间有十多处地下水喷涌而出,这就是八行河的水源了。水源头左上方约200米的山腰,有一个大岩洞。入洞走十来步又见一洞直下数米深,水声丁冬作响,用强光电筒照去,可见一大水塘,水塘侧上方冲下一股水,水大时,其声轰隆,水烟徐徐上升。这水洞口的侧面又另有一洞位山顶斜斜而上,当地人称为”通天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宫保府建筑群 | 宫保府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在西林县那劳乡那劳村。这是一组包括宫保府、南阴书院、荣禄第、岑氏宗祠、增寿亭、思子楼、孝子孝女坊等,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古建筑群。 建筑群为三进院落,砖木结构建筑。前进面阔3间,后进5间,叠梁式梁架,硬山顶,盖青瓦。柱、梁枋、檐板均绘人物山水彩画,门额悬雕有九龙的"宫保府"横匾。门前立照壁,左右置石狮,外有围墙,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 广西百色市 那劳乡 那劳乡位于县境东部,东与田林县毗连,南和西南分别与足别乡、西平乡为界,西与普合苗族乡接壤,北靠隆林各族自治县。 乡政府驻那劳村,距县城39公里。辖那劳、那兵、洞坚、新赛、顶蚌、斗皇6个村公所,24个村民委员会。全乡人口共7650人,其中壮族占81%,汉族占5%,瑶族占2%,苗族占2%,其他民族占10%。 全乡面积229.33平方公里,有耕进面积 1……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