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黄姚古镇 | 黄姚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境内,地处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如屏风一般,将古镇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也许正因为如此,黄姚近千年的原始风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虽历经沧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却显得更为平整光滑,泛着青光。黄姚盛产豆豉、黄精、酸梅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皇帝贡品,在民国时,远销东南亚。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尝,实为遗憾。近年来,黄姚古镇的绮丽风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香港无线电视台《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专程到黄姚拍摄外景,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黄姚过去以商业著称,金德街就是一条商业街,沿街两侧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是昔日的店铺。那些店铺而今虽已闲置不用,却仍保留着当时的痕迹,老旧的木头窗户上留着一个圆孔,是晚上关门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通道。 还有那一张张明清时期的香烟、药品广告,虽已残破斑驳,却仍然固守在-墙上-昭示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喧嚣。穿过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经过街巷相连处的拱门时,细瞧一下就会发现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连成一排的小洞,据说这是当年安放闸门、防御外敌用的。 古镇的房屋多为两层砖瓦结构,虽没有中原大户人家那种恢弘气魄,却十分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细看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均雕梁画栋,虽有了岁月的痕迹,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还摆放着几只用旧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还带着卧床时的温度。至于一些古老的服饰用具,如今虽已不再需要,却仍珍藏在0的木箱里,带着遥远的记忆。老一辈人-乐于住在这些古旧的老屋里,即使新镇已建有新房,也不愿搬走。正因为这些-怀旧的老人们,古镇才更显得宁静祥和,充满了生活气息。贺州黄姚古镇 贺州黄姚古镇 贺州黄姚古镇 贺州黄姚古镇 贺州黄姚古镇 贺州黄姚古镇 贺州黄姚古镇 贺州黄姚古镇 贺州黄姚古镇 黄姚镇 黄姚镇位于昭平县北面,地处昭平、钟山、贺州三县(市)交界点,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6个村(街)委会,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 农业以种粮为主。由于受独特的石灰岩地理环境、水质、光照、气温等因素影响,该镇生产的优质米小有名气。农副产品主要有蚕茧、青梅、柑橘、板栗等,比较著名的土特产有誉美东南亚、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佐餐调味佳品——黄姚豆豉及滋补佳品—…… 详细++ |
山根古石寨胜景 | 山根古石寨胜景 在樟木林乡潮江村西北约一公里处的猫头山下,有一村寨称山根寨,寨的后山上有一个石头围成的小城堡,谓之山根古石寨。猫头山是座陡峭的石山,常年林木葱郁茂密,因此一般不为人们所注意。 从山脚下沿着一条依稀可辨的险峻的小道慢慢往上爬,约上二十米,就可看见一堵长约二十多米的石墙,墙体上砌有一道石门,此乃古石寨的南大门。石门建于两峰之间,全部用大石块垒成,使石墙与两山连成一体,是进入石寨的必经之处。进入石门往十余米,即可见一块石碑,碑名为“重修石寨碑记”。此石碑一半藏于岩石内,一半露在外边,因年代久远,雨淋日晒,字体已不能全部辩认。据载此碑为山根寨刘鼎新、陈文光等于清咸丰甲寅岁孟秋所立(即公元1854年),碑云:“从古幽逸之士多出山林,夫山何尝有,出则为廊庙,而处则属山林……”大意是山根村后的山垭很久以前曾经是避难之地,但明清时期人民生活还是安居乐业的,比较平静,村后的石山多树木,村民保护得很好,山上终年充满绿意。山垭前还建有一座庙宇,人们经常到此祈拜。时至清末,清政府-无能,造成内忧外患,连山区边远山寨也深受其害,附近的村落也经常因事而发生械斗。尤其到了咸丰甲寅年间,山匪增多,械斗频繁,抢劫增多,时常造成“村无犬吠,野鲜行人”的境况。为避世乱,周围村人就在村后的庙宇后的山垭间用大石块重新建起了石寨,这样每逢械斗发生,附近村落成百上千老百姓就到山寨上来躲避,南北两边寨墙则派人把守,则械斗之人或山匪无法攻上来了。在碑记旁边有一块突兀的岩石,由于长年累月的水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石碗,碗中盛满了水,一滴滴的水滴还在不断滴落。 沿着小道走过一片嶙峋的怪石堆,眼前豁然开朗。站在这里望整个寨内,石寨躺在高耸入云的两山峰之间,形成一个宽敞的盆地,盆地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平地分三级,每一级都非常的平坦,长满了绿草。其间行人居住的痕迹依稀可见,旧房的宅基也隐约可寻,只是已无烟火,盆地四周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大岩石。越上第三级,在山垭的北侧,用斗大石块垒成的寨墙近两百米长,全部墙体都达三至四米高,所用大石块全都是经过打磨成长方体,一些还足有两米多长,宽厚近一米。在这堵墙上设有一道北门。咸丰甲寅年,也就是150多年前,在当时没有现在的起重机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靠人力把盆地中间的大石头打凿成长方形的石块,然后将一块块重达五六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石块垒成三四米的高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同时也足见工程之艰巨。站在雄伟的寨墙上,望着后边的深谷,有一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表现出当年山根人民的英勇气慨。 |
钱兴烈士塑像 | 钱兴烈士塑像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为钱兴烈士塑立的雕像。钱兴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1922年考入协和乡(今安华乡)凤南初级小学。1926年入怀集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7年考取怀集县初级中学。1931年到广州入知用中学读高中。同年秋,转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就读,参加秘密“读书会”,后参与组织“社会主义思想小组”。 1933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4年参加中山大学地下党领导组织的《时代文化》读者会,后转入广州各大学进步学生组织成立的中国青年同盟,任中山大学“中国青年同盟”的支部书记。1935年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积极组织发动中山大学学生响应。1936年7月,加入中国0。后任0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兼中山大学党支部书记。1937年初,调到香港0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工作。同年底,调任0厦门市工委书记,并负责漳州市工委的工作。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调到漳州中心县委,先后任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并负责云霄、平和、诏安县委的工作。1940年冬,受党组织指派到桂林筹建0广西省工委,后任工委书记。 1942年7月,桂林“七九”事件后,转移到灵川活动。同年10月,到钟山县英家乡白沙井组建省工委临时机关,继续领导广西的地下革命斗争。1944年夏,受0中央南方局指示,在桂东北、桂东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秋,把省工委机关迁到钟山县黄宝村,后搬到昭平县黄姚中学。1946年9月,解放战争爆发后,积极领导组织桂林、柳州、南宁、梧州等城市的爱国-,同时在农村开展反对-征兵、征粮、征税的“三征”斗争。1947年4月,在横县西区六秀村主持召开有广西地下党各地区领导人员参加的“横县会议”,传达0中央上海局香港分局的指示,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开辟游击区的广西对敌斗争方针。同年7月,在广东省广宁县寮炭岗召开粤桂湘边工委扩大会议,当选为粤桂湘边工委副书记兼粤桂湘边纵队(西江纵队)副政委。同年8月15日晚,在广东省怀集县领导怀南起义,建立怀南游击根据地。 1948年5月,-反动派疯狂“围剿”游击根据地,他负责绥江下游的反“围剿”斗争,率领留守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同年9月,把留守部队整编为一个大队,任大队长。是年11月,在怀集县坳仔仕儒村山头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黄姚镇 黄姚镇位于昭平县北面,地处昭平、钟山、贺州三县(市)交界点,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6个村(街)委会,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 农业以种粮为主。由于受独特的石灰岩地理环境、水质、光照、气温等因素影响,该镇生产的优质米小有名气。农副产品主要有蚕茧、青梅、柑橘、板栗等,比较著名的土特产有誉美东南亚、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佐餐调味佳品——黄姚豆豉及滋补佳品—…… 详细++ |
樟木林叶氏宗祠 | 樟木林叶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樟木林叶氏宗祠 樟木林叶氏宗祠,位于樟木圩边的樟木根,座西北,向东南,背靠林木葱郁的"阿婆背儿抱孙"石山,面朝重峦叠嶂的状元山峰,祠前有一四季不枯的池塘,池边还有一条自东向西延伸接桂梧高速公路的贺州至潮江二级公路,此即叶氏82世祖梦蕃公祠,惯称樟木根总祠, 叶公梦蕃字郁,生于北宋年间,祖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微宗、钦宗年间登科探花,曾任山西学政,因进谏宋皇抗击金兵,反被昏君贬为广东南雄府太守,然而其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矢志不移,主政期间,尽职尽力,三年政满,业绩显赫,深得百姓称道和爱戴,其出于眷恋地利人和之情,决意定居南雄保昌县,故有南雄始祖,北宋功臣之称。随历史的推移,所传后代瓜瓞绵绵,广布全国各地。 清乾隆五十三年,叶梦蕃之22世孙振开、振伦和振玉三胞兄偕子侄9人,自广东揭阳(今揭西 )河婆约湖田上坝塘肚寨首迁樟木林,此后,在嘉庆至道光年间,叶氏各房宗支相继从河婆的龙潭、白岗和丰顺县的汤坑寨西迁樟木林,从此开启了叶氏后裔以及其它诸姓客籍人定居樟木林之大业。 为追思祖德,笃念宗功,经各房宗亲商议择于樟木林樟木根建祠,祖祠于道光五年(1825)七月奠基,历经18年,于道光23年(1843)农历十月初四安龛升座。祖祠占地面积约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属青砖木质结构建造,造型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宗祠至今,已历经180多个春秋,期间虽曾多次修缮,但原型美观朴实,完整无损,墙壁上的图案,壁画栩栩如生。每年冬祭吉日,周边各县(区)的宗亲代表,都汇集于此,共祀祖先,场面热闹非凡。 |
围屋石城寨 | 围屋石城寨 在樟木林乡新华村的田垌中心有一座封闭式的清代古建筑群——石城寨。其造型具有广东客家围屋之特点。 清嘉庆年间,叶氏102世祖纪华、纪珍兄弟自粤西迁后,决意在樟木林开创基业。时至道光年间,即以广东先祖住宅的构造并用樟木林石山的石块建起了石城围屋。此屋至今已历经160余年,仍完整无损。石城寨的独特构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挖好宅地周围的地基,并用大青石块浆砌成高约2米的石墙,然后在石墙上的三面分别建起三间3——5层的青砖炮楼和数十间住房,同时在另一面石墙中心建一总大门楼,门楼两侧还各设两口炮眼,这样将石墙四面连结成封闭式围屋。二是在围墙内的空地上分别建造两排距离相等、横竖一致,每排各五间泥砖木质瓦房,每间瓦房均为“上五下五”。所谓“上五下五”即在中轴线上分上厅和下厅,中间隔有天井,上下厅的左右,各设两间住房,天井两侧各建一个厢房,实际上每间“上五下五”结构的房子,就包括有上厅,下厅,上四房,下四房,一个天井和两间厢房。 石城寨的围屋总计面积10余亩,建筑面积不少于10亩,共有20个厅,200多个房间。这样的造型,一是规模大,便于聚族而居,数代同堂;二是每个厅,房面积相同,上下相距一致,天井与天井的小门成一直线,构造朴实,美观大方;三是坚固安全,可防盗和外人侵犯。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居石城寨 的居民,大部分已独家建房,分散而居了,因此,这座古老又独特的石 墙围屋却成了历史变迁的见证了。 |
桂江生态旅游 | 桂江生态旅游 昭平县桂江生态旅游区位于桂江昭平河段,这里江水如青罗玉带,秀美天成,两岸青山黛绿,翠竹掩映,沿途自然景观异彩纷呈,与“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融为一体,蔚为壮观。有华佗采药、悟空绝唱、“忠孝”摩崖石刻、桂江百里竹林,临江、桂花、大广江村倩影等奇妙景观。 景区中心服务区位于文竹镇,距县城8公里,是我县2009年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之一,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景区将充分利用竹海、茶园、鱼排养殖、桂江风光缆胜等资源,建设一区“六园”。“一区”即桂江松林峡游乐区,“六园”即桂江茶叶博览园、桂江竹子博览园、桂江水上乐园、桂江船家乐园、桂江农家乐园和桂江四季果园。目前公司购置了两艘游船,并配备了工作人员;中心区内已建设有:古井、烧烤场、沙滩气排球场、环山观光步道、竹子迷宫和临江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立面改造景点建设,开通了松林峡码头至大广旅游专线——松林峡、百里竹海、江村倩影游船观光,沙滩草岸健身、娱乐,亲水休闲、泛舟垂钓、烧烤、桂江船家、桂江农家文化体验,桂江船家食府——品桂江名优鱼。临江生态旅游新村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休闲旅游,建设成为旅居合一的生态文明新村,已完成了篝火晚会场、观光亭、亲水步道的建设,该村的“农家乐”、“渔家乐”、“水上乐”等旅游项目正热火朝天的进行中。规划建设的滨江游泳场、水上高尔夫体验场、户外拓展训练基地、旅游产品一条街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
昭平桂江国家湿地公园 | 昭平桂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昭平桂江国家湿地公园 桂江全长426公里,与漓江一脉相承,漓江在阳朔下游与平乐的茶江、荔浦的荔江相汇合后到梧州河段,统称为桂江。漓江如同小家碧玉,桂江则如大家闺秀,江宽水深,江水清幽秀美,绿如翡翠,两岸峡谷耸立。 唐代大诗人宋之问写诗称赞桂江“江回云壁转,天小雾峰攒”、“巨石潜山怪,深篁隐洞仙”,唐玄宗时期被称为“岭南第一宰相”的张九龄做诗赞叹“奇峰岸前转,茂树隈中积” 松林峡是桂江游的重要部分 这里江水如青罗玉带,秀美天成,两岸青山黛绿,翠竹掩映,沿途自然景观异彩纷呈,与“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融为一体,蔚为壮观。 |
窑子墩墓葬群 | 窑子墩墓葬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窑子墩墓葬群在今凤凰乡大同村木埠坪,已确定的墓葬有7座,墓葬封土长宽约30米,座西北向东南,最大封土堆直径33米,197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古队曾发掘其中之一,出土有陶瓷等文物,属汉代古墓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九如溶洞 | 九如溶洞 昭平县东北部的樟木林乡属石灰岩地区,具有典型的岩溶地形,因而形成了石峰悬崖峭壁,奇异独特;溶洞曲折幽深,千姿百态的地貌,其中该乡九如村的九如洞就是一个古老而奇特的岩洞。 九如洞座落于九如村的狗儿山腰上,昔称狗儿巢。其洞口高约七米,洞内宽敞而夏凉冬暖。令人确有“暖风驱腊月,爽气在炎天”之感。该洞的总长约为四公里,面积约为十二万平方米。从洞口入约十米,有一盆形大厅,可容五千余人。再往里三百米许,还有一个天然的清水池,池边有一小孔,仅容一人匍匐出入。沿着天然石 梯而下将十米,便是“人骨坪”。据传,清咸丰年间(1851----1866),以贺州李尚斌为首的五百多农民起义军,就是在此岩洞 被 数千清军所包围,义军被 困多日,终因粮草断绝,死者甚众,洞里白骨垒垒故得名。绕过白骨坪再进千余米,据说还能听到巩桥阳洞的舂米声。此洞结构复杂,洞中有洞,共计有十个洞天和洞府,因受年深月久的沉积,洞府形成上高下险,曲折迂回。洞内还有四个不同大小的水潭和一条阴河,河水终年长流不尽。洞有三个出口,其中北端洞口从石山的半壁破石而出成为天然石窗,窗下悬崖峭壁,神奇险绝…… 近年来,随着国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九如村民先后集资数万元,对这个古老的奇洞进行勘探设计和初步开发,一些景点已向游客开放,不久将来,该地即为桂东的旅游胜地,同时亦将成为九如村民的一项新兴产业。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潮江风窟 | 潮江风窟 在樟木林乡潮江村荔潭对面公路边的一座石山脚下,有一石洞。四季有风自洞内吹出,当地村民称之为“风窟”。 风窟的洞口向东,分外洞和内洞。外洞较宽,可坐10余人,进入2米便是只容一人匍匐而入的内洞口。风窟的风,冬暖夏凉,天气愈热风愈凉,天气愈冷风愈暖,可谓一绝。炎夏,过路行人到洞口歇息乘凉,倦意全消,群众誉为“天然电风扇”。解放前,洞口还建有凉亭,专供来往旅客 息,1956年因修公路而废。抗战时期,昭平县长韦瑞林先生因公务路过风窟,曾做诗赞曰“石洞横生草径边,行人来往暂休闲;暖风吐扫三冬雪,爽气吹凉五夏天。” 风窟为何四季有风吹出,而且冬暖夏凉?究其原因,该溶洞内部四处连通,另有几个洞口,至于风有冬暖夏凉之别,是由于洞内的通道曲折幽深,又在石山底层,洞内气温不容易受到洞外冷热天气的影响,气温比较恒定,常保持在20度左右,吹出的风,温度亦保持在20度左右,这样明显低于夏季洞外气温,人们便感到风是凉爽的;而冬季,洞外气温低于20度,这样人们便感到洞里吹出的风是暖和的。 近年来,风窟以其奇异之风和幽深怪僻的洞穴,逐步吸引着外地的游客。今洞边设有小店,摆买小食品,方便游客。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七冲原始森林 | 七冲原始森林 |
昭平瀑布群 | 昭平瀑布群 |
黄姚古戏台 | 黄姚古戏台位于黄姚镇东北,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为砖本石结构,单檐歇山顶,高8米。台脚高1.6米,前台宽8.5米,后台及厢台宽约13米,面积95平方米,戏台两侧柱上有檐联一副:“闻其声乐则生矣不妨既竭耳力;观其色人焉庾哉正须继以心思”。屏风上悬挂“可以兴”匾额,均为清乾隆年间当地举子林作楫题书。清光绪年间重修,1981年,县人民政府再次拨款修饰,现为县重点保护文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兴宁庙 | 兴宁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兴宁庙在黄姚镇龙畔街,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庙宽5.1米,深8.8米,分前后座,前座作亭,供人憩息纳凉;后座为庙,祭真武大帝,庙中“且坐喫茶”匾额,为清乾隆年间当地举人林作楫所书,现均保存完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带龙桥 | 带龙桥位于黄姚镇新兴街边,真武山下。桥长22.7米,宽约3米多;桥分水拱、旱巩两部分。平时水从水拱流出,洪水期水位上涨,水即从旱拱流出。为明末副榜邓太和所建,后被洪水冲塌。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乡贤古知先重建,并筑带龙楼一座于桥边。带龙楼于1958年拆除,桥现尚保存完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 |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位于黄姚镇东北的珠江、姚江汇合处之宝珠观内。民国34年夏,以钱兴为书记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迁至该地,领导全省地下党组织进行革命斗争。1986年,自治区党委批准修复,同年7月1日举行修复剪彩,并开放为纪念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