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马良诚 (1913~1948) 蒙古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马良诚,蒙古族,蒙古名宝日巴特尔,1913年生于内蒙古鄂托克旗察汉陶劳亥(今马拉苏木毛盖图嘎查)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其父贺喜巴图是一个忠厚的牧民,为了全家糊口,长年为王公干活。其母朝力孟其其格带着马良诚和弟弟艰难度日。20世纪初的鄂托克草原,广大牧民受着帝国主义列强和王公贵族的重重压迫,牧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层层盘剥下,几只羊只能换来极少的一点生活必需品,人民生活急端贫困。马良诚3岁那年,其母病饿而死,他和弟弟由好心的邻居收养,后又被寄养在老姑母满德日娃家里。童年的悲惨处境,使他很小就参加劳动。7岁开始牧羊,9岁时骑在马背上放马。11岁时已拿着套马杆从事危险的套马活动。艰苦的牧业劳动,把他锻炼成为能骑善射的彪悍牧民。 16岁那年,阿拉庙跳鬼赶会,马良诚参加了赛马,在几百名赛马的牧民中取得第一名。他的骁勇身姿引起-章文轩的注意,章文轩授意下面的人把他招入鄂温克保安大队。从此,马良诚就在保安大队服役,和枪、马、砍刀结下了不解之缘。 马良诚讲义气,富有正义感,又有高超的骑射本领,很受士兵们的尊重。有一年,一群马帮土匪在乌审旗接连洗劫了几个浩特(村落),尔后向查沙陶勒盖方向逃窜。马良诚奉命率骑兵小队追赶。在被洗劫的浩特(村落)前,他面对横七竖八的牧民尸体和烧毁的帐篷,对士兵们说:“我们保安大队名声很不好,今天牧民们真正用得着我们了,我们怎么办?” 士兵们异口同声地说:“消灭土匪!” 马良诚不顾一路上鞍马劳顿,在草原上寻着土匪踪迹追击了十多天。土匪无奈,掉头逃往陕西的白城子。骑兵小队最后在一道大川里追上土匪,一举将土匪消灭。不久,马良诚被晋升为保安大队中队长,成为鄂托克旗军界的中层人士。他当官之后,经常教导士兵:“我们的父母都是贫苦牧民,所以我们如果欺侮贫苦牧民,就是欺侮我们的父母”。在保安大队里,他所管辖的中队纪律好,战斗力强,在与军阀的冲突中,为保卫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为团结抗日,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毛泽东于12月代表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表了“对内蒙古宣言”。宣言号召内蒙古民族和红军联合起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明确提出反对国民党军阀对内蒙古人民的种种压迫;内蒙古人民有权处理自己的一切事务。1936年5月,红军东征回师时,解放了定边、盐池二县,打通了陕北和伊克昭盟的联系。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了民族班,这些人学习后秘密回到鄂尔多斯草原,宣传共产党的主张。马良诚听后,感到耳目一新。7月,为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红军解放定边、盐池后,将被宁夏军阀马鸿逵霸占多年的北大池、敖包池、苟池等几个盐池,归还给鄂托克旗。移交时,马良诚第一次见到了红军。红军严明的纪律,红军指挥员的热情好客,使马良诚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移交结束时,红军团长卷好一支烟,笑着递给他,亲切地说:“蒙汉一家人,欢迎你们常过来做客。”马良诚双手接过烟,激动得两手直哆嗦。他见过国民党的团长,见过宁夏军阀马鸿逵的团长,这些达官贵人,谁把蒙人当人看?他深深认识到,只有共产党、红军才是真正平等对待蒙古族的。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以后形势急转直下,归绥、包头相继沦陷。这年冬天,日军的侵略魔爪又伸向了伊克昭盟地区。为深入贯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三五”宣言,扩大党和工农红军的影响,进而在军事上牵制日军西进和阻止其掉头南下进攻陕甘宁边区,同时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共鄂托克旗工委以三段地为中心,积极开展了对鄂托克旗中上层人物的工作,特别是对-兼保安司令章文轩的工作。中共鄂托克旗负责人周仁山最先找到马良诚,向他讲述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讲目前全国的抗日形势及鄂托克旗的处境。周仁山的一夜长谈,使马良诚茅塞顿开。他真诚地对周仁山说:“这些年,我真是糊里糊涂地当兵,糊里糊涂地打仗,陕甘宁三省我都去过,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我都见过,可从没有见过像红军这样的好军队。草原大无边,红军靠得住;世上人众多,和蒙族是兄弟的只有共产党红军……” 看到马良诚的思想转变,周仁山开诚布公地讲了中共鄂托克旗工委的想法。马良诚沉思半晌后说:“要做保安司令章文轩的工作,首先要和他的秘书马富纲联系,马富纲和我是老朋友,我给你们引见。” 此后,在马良诚的安排下,中共鄂托克旗工委的周仁山、田万生等人先后以喝酒的名义认识了马富纲;不久,又认识了另一个中队长顾寿山。这两人通过与中共地下工作人员接触,思想很快发生变化,一方面他们努力影响章文轩,同时秘密安排周仁山、田万生等共产党人与章文轩面晤。通过做工作,章文轩在一段时间里保持了中立,为中共组织扩大影响,开展对牧民的宣传争取了时间。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二次-0。陕甘宁边区四周的反动军阀、王公贵族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企图将边区军民困死在这块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在国民党的收买下,一贯脚踏两只船,利欲熏心的章文轩,终于投向国民党反动派,跟着国民党-。马良诚最早得到消息,便赶紧通知共产党员、积极分子转移。他曾找到周仁山,激动地说:“章文轩越老越糊涂了。现在投靠了国民党军阀,还与日本特务联系,我想脱下军装不干了。” 周仁山和蔼地劝他继续留在保安团,对他说:“在敌人队伍中深深潜伏起来,尽可能做一些革命工作,等待时机。” 马良诚听取周仁山的意见,很快回到保安队。不久,国民党反动军阀伙同草原上的王公贵族,加紧控制对陕甘宁边区盐巴、布匹等日用品的贩运。章文轩还按照宁夏军阀马鸿逵的指令,悬文张榜,严禁向陕甘宁边区贩盐,并加紧对鄂托克旗大小盐池的警戒。鄂托克旗的大小盐池,是陕甘宁边区军民的重要供应基地,一旦被切断,后果十分严重。马良诚从鄂托克旗工委那里了解情况后,立刻回来,找有正义感的顾寿山和秘书马富纲商量,决定以放私盐的方式,帮助陕甘宁边区解决吃盐难的问题。为使这一计划落实,他们专门把一个有正义感,对章文轩不满的连队调到大盐池做守卫。这个连队到大盐池后,对于“私人”买卖盐巴不管不问,同时还暗暗保护从陕甘宁来的脚户,使他们能够安全离境。1942年夏,这个连队在马良诚的安排下,组织了100多峰骆驼运输队,把食盐运往边区、靖边的西乌审根据地,为支援根据地军民冲破马鸿逵、章文轩的-做出了贡献。 1946年1月12日,为配合斗争形势,使鄂托克旗早日摆脱专横暴戾、荒淫无度的章文轩的统治,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和配合下,马良诚与马富纲、顾寿山率部起义,组建鄂托克旗第一支民族革命武装,马良诚任第二团团长。 为支援鄂托克旗民族革命武装起义,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边警备区的骑兵团从陕甘宁进军鄂尔多斯草原。马良诚很快与之接上头,配合红军骑兵团消灭了鄂托克旗保安副司令奇恩诚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三边警备区的骑兵团走后,反动王公杨森扎布妄图占领阿拉庙,夺取-大印,建立新的封建-统治。马良诚团结其他进步力量,打垮了杨森扎布的保安兵。这时,风闻军阀马鸿逵增援杨森扎布的300名骑兵已进入鄂尔多斯草原。马鸿逵的骑兵凶残、悍蛮是出了名的,马良诚对大家说:“你们分头撤退,我掩护你们。” 有人担心地问:“你一共才40余名骑兵,怎么能打过他们?还是咱们一块儿撤吧。” 马良诚坚定地说:“如果任凭匪骑兵在鄂托克旗横冲直撞,反动王公贵族及散兵游勇土匪便会嚣张起来,整个形势就会一边倒……我一定要抗击他们。” 安排大家疏散后,马良诚立刻派人侦察,弄清敌情当即决定长途奔袭其先头部队。他率领英勇的民族革命战士,向西南疾驰一天一夜,秘密抵近敖勒召其。次日凌晨,趁敌军吃早饭之际,马良诚率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敌营,奋力砍杀。经半个多小时战斗,消灭敌人50多名,尔后迅速撤退。这一仗,使马鸿逵骑兵大伤元气,其主力不愿再为杨森扎布卖力,遂匆匆收拾尸体,气呼呼地撤回宁夏。 此役后,鄂托克旗局势基本上为进步力量和民族武装所控制。 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胡宗南20个旅,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12个旅,共23万人,向陕甘宁边区大举进攻。处于陕甘宁边区外围的鄂托克旗大兵压境,反动王公杨森扎布伙同马鸿逵骑兵旅疯狂扑来。鄂托克旗革命武装严重受挫,一部分人员牺牲、失散,一部分不坚定分子叛变。马良诚、马富纲和少数战士浴血奋战突围,历尽艰辛,找到中共鄂托克旗工委,随工委机关人员一道撤入靖边的南山一带打游击。在此期间,马良诚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要求,并郑重提出,愿意接受党组织的各种考验。 1947年3月至7月间,中共中央及人民解放军总部撤出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兵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先后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使敌受挫,因而缓解了鄂托克旗的压力。7月底,马良诚随中共伊克昭盟工委返回鄂托克旗。与周仁山、田万生、马富纲分头在二道山、大池等地秘密地恢复工作。马良诚昼伏夜出,只身潜入敌占区察汉陶劳亥等地,联络一些被打散的战士和积极分子,很快组织了一支60人的队伍。8月下旬,这支队伍被编入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军事部领导下的蒙汉支队第三大队,马良诚任大队长。从此,鄂托克旗的这支革命武装以人民军队的崭新面貌,驰骋在鄂尔多斯草原上。 蒙汉支队成立后,马良诚在工委的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战争中。他率领这支新生的革命武装,数次进剿匪帮,驱逐马鸿逵残部,使部队受到了锻炼,自己也在战斗中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1947年8月中旬,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西北野战军第一次攻打榆林期间,蒙汉支队在敌援榆的道路边隐蔽待命。马鸿逵部骑兵第二十团突然袭击驻大石城的工委机关和一大队营地,马良诚知道消息后,及时率部赶到,与一大队共同抗击敌人的进攻,战斗非常激烈。不久,副司令高平负伤,马良诚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他和一大队教导员鲁富业率领170多名战士,抗击着700多名骑兵的进攻,战斗从中午打到黄昏。为不让敌人突破防线,哪里危险,马良诚就跑到哪里指挥,自己衣服被打了几个洞,全然不知。敌人丢下了几十具尸体,仍被阻于大石砭北畔。马良诚在最前沿观察敌情时,忽然发现了敌人隐蔽的指挥部,遂只身匍匐前进十几米,选好地形,一枪将敌指挥官打死。敌人锐气顿挫,我军乘胜反击,终于将敌人打退。此役,马良诚受到了中共伊克昭盟工委的极高评价。1947年冬天,马良诚与其他领导一道,率支队开进陕北吴起镇,进行新式整军。在那里,他们认真学习了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作战方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训令、规定等,还在解放军正规部队实地进行观摩,使支队官兵耳目一新,深受教育,马良诚的思想也产生了一次飞跃,为他日后担任支队主要领导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8年1月下旬,蒙汉支队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伊克昭盟支队,成为一支野战性质的人民武装,马良诚担任参谋长兼第三大队队长。2月,根据斗争形势,中共伊克昭盟工委一分为二,改组为-、伊西两个工委,马良诚和副司令员马富纲率领第三大队,在伊西工委领导下坚持斗争。 此时的伊克昭盟西部,虽然无敌人大部队,但反动王公、残匪都还在,又赶上灾荒年,群众和支队吃饭成了大问题。马良诚带领部队,与工委的同志一起边清剿残匪,边建立政权。他带人去陕伊交界的地方,千方百计搞来20万斤粮食,缓解部队的困难,帮助一贫如洗的群众度过难关。有了粮食,稳定了局面,他们又配合地方同志先后建立起七个区级政权,并开始大面积地清匪反霸斗争。 伊西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引起了反动王公和残匪的仇视,他们联合起来进行殊死反抗和报复。第三大队因疾病和人员分散,在军事上完全处于劣势地位,残匪经常成群结队地来尾追、偷袭。1948年5月初,工委负责人周仁山曾经征询马良诚的意见:“现在形势恶劣,部队供应困难,减员大,是不是先转移到陇东休整一段时间?” 马良诚说:“我们坚决不能走,我们一走,刚刚建立的民主政权就会垮台,革命群众、积极分子就会遭殃。” 周仁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说:“我明天去上级工委开会,顺便问一问你入党的事研究了没有。这几天,你千万留心…… 马良诚动情地说:“如果上级党委认为我不够入党条件,我会继续努力争取的!” 周仁山和他用力握手告别。 几天后一个早晨,马良诚和大队的其他同志还在乌审旗南部的王耀湾、掌高图休息,就听到村外响起枪声。他立即集合部队迎战。见到了与敌人接上火的第二连,马良诚弄清了情况。惯匪张庭芝带200名骑兵,袭击第三大队,而自己一方只有50余名骑兵。马良诚见敌人人多势众,知道不能恋战,他沉着地指挥大家交替掩护撤退。撤至掌高图西部时,一股敌骑兵从侧翼冲上来,企图将第三大队分割消灭。马良诚上马挥刀,带领16名骑兵战士向敌人出击,终于将被分割的部队接应过来,会合后共同撤退。 在马良诚指挥下,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战斗,第三大队经白草海子安全后撤了15公里。下午1时,第三大队在郑家峁子设了防线,与进攻的敌人对峙起来。为彻底摆脱敌人,马良诚经过和其他领导商量,决定出击一下。为摸清出击路线,马良诚不顾危险,登上前沿的沙梁,用望远镜观察敌人的动向,警卫员跑上来劝他下去隐蔽,他把警卫员推开,依然静心观察。就在这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前胸…… 马良诚的遗体被运回驻地。到外地开会的周仁山回来,在追悼会上,他将上级党组织批准马良诚入党的通知书放在马良诚遗体旁,声泪俱下:“马参谋长,你最关心的入党批准书,我给你带回来了……” 马良诚安详地闭着眼睛,仿佛知道了这一切。他的灵柩运回他的家乡,树碑铭文,以志纪念。在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刻,一只雄鹰永远地飞走了,鄂托克旗大草原永远留着他矫健的身影。 (李金明) [以上内容由"hkx"分享。] |
腾格尔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腾格尔1960年生于内蒙古鄂托克旗。中国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集歌唱、影视和作曲的三栖艺术家 。 1989年夺得流行歌曲优秀歌手选拔赛冠军,1986年为歌曲《蒙古人》谱曲并演唱,一举成名 。同年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你和太阳一同升起》 。1988年起自己创作歌曲 。1989年在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流行歌曲优秀歌手选拔赛上获十佳第一名 。 1992年应邀赴台北举行个人演唱会,在海峡两岸引起轰动,成为建国以来内地到台湾举行个人演唱会的第一位歌手 。1993年3月组建苍狼乐队,任队长兼主唱 。1994年在电影《黑骏马》担任该片的全部音乐创作和主唱,并获第1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获最佳音乐艺术奖 。2001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得证书。2002年4月,被聘为首批“首都大学生绿色形象大使”及“爱心大使”并颁发证书 。2004年腾格尔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以上内容由"wuyan"分享。] |
阿云嘎 蒙古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阿云嘎 (1947~) 蒙古族。内蒙古鄂托克旗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翻译专业。历任《鄂尔多斯报》,伊克昭盟广电局副局长,盟党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委员,伊金霍洛旗党委书记,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文联第六届委员。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阿云嘎、赛音巴雅奇、乌·苏米雅短篇小说选》、《大漠歌》等。短篇小说《吉日嘎拉和他的叔叔》、《大漠歌》、《浴羊路上》分别获1987年、1990年、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披狼皮的"分享。] |
杨文锦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文锦,原名登格尔叶其力。蒙古族。1927年生,内蒙古鄂托克旗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北军区蒙汉支队第三大队参谋。后任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公安处处长,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州委书记,青海省委-部副部长,青海省民委主任,青海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以上内容由"襄阳魂"分享。] |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 |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地处蒙宁交界处的西鄂尔多斯草原,西靠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东依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这里距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60公里。距银川68公里,是以内蒙古独特的草原风光为依托,鄂尔多斯民俗文化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观光度假区,为国家4A级景区。 苏勒德祭台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 鄂尔多斯文化旅游村汇集了鄂尔多斯市81种风格各异的苏勒德祭台,景区内建有具蒙汉建筑风格的鄂尔多斯门,主门高12.06米,大门的建筑尺寸全部按照“九”或“九”的倍数建造,以示“吉祥”之意。这里还有鄂尔多斯西部最大的蒙古包,是蒙古包文化建筑的代表,它直径36米,取名“巴音塔拉宫”,意为富饶辽阔的草原。在这里可以欣赏鄂尔多斯蒙古族歌舞表演。- 祭“苏勒德”是指鄂尔多斯蒙古民族家家户户门前设一祭台,祭台设于家门正面数十米处,台基用砖或土坯砌成,外涂白灰,高一米左右,呈梯形。祭台上的装饰,一种是中间插一木杆,一顶端有一圆形木座,上插一长矛,当地人称“苏勒德”。木座下用黑色长髦作缨穗,木座下沿尺余处拴一小棍,小棍两端至祭台是两边角各拴有毛绳一根,上系五彩长方形小旗作为装饰。另一种是两边各插一长木杆,顶端各安一“苏勒德”,两杆之间拴有一条毛绳,上系五彩长方体形小旗,并相间垂挂蓝、白、红、绿、黄色五面绑有小旗杆的五雄奔马旗。祭台的主体是“苏勒德”,象征成吉思汗的英雄业绩。 景区分类 景区内分为综合服务区、祭祀文化观光区、民俗文化娱乐区、草原历史文化展览区、牧民生活体验区和沙漠探险运动区。娱乐项目丰富,有骑马、骑骆驼、游泳、垂钓、蹦极、草原飞伞、彩弹射击、沙漠越野车、沙漠冲浪、沙地野营、拓展训练、草原摩托车、草原卡丁车、围猎场、射猎等。- 市内交通:市内从南门乘坐到鄂托克前旗的客车,途经大汉行宫下车 |
查布苏木恐龙足迹遗迹 | 查布苏木恐龙足迹遗迹 查布苏木恐龙足迹遗迹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总面积77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1公顷,缓冲实验区面积7679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区内分布广泛的多种类型的恐龙足迹化石,以及恐龙骨骼化石等。恐龙足迹化石主要散布于查布苏木阿茹布拉格和陶利嘎查境内,距乌兰镇75公里。鄂托克旗恐龙足迹化石及古脊椎化石是一种罕见的自然地质遗迹,其典型性、稀有性及代表性十分突出,区内化石种类之多,数量之大 ,分布面积之广,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在长约30公里的早白垩纪灰色砂岩上,出露有近万个恐龙足迹化石,均为三趾型。一是从形态上分为:食肉类恐龙足迹化石、食植物类恐龙足迹化石及龙鸟类足迹化石三大类。二是从大小上可分为:大型(长度30Cm-60Cm);中型(长度10Cm-30Cm);小型(长度小于10Cm)。三是从行走方式上可分为:奔跑型、单足迹成直线型,间距大,一般超过两米;行走型,足迹成两行排列,单足间距为1m左右;群居杂乱型,多为龙鸟类。根据该区恐龙足迹化石得以如此完整地保存,反映了当时该生态环境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地面抬升,由多水的湖沼环境变成了较为干旱的环境,印有恐龙足迹的浅湖泊沙泥层出露水平,形成了干涸的沙地,太阳光的照射,使其固结成型,形成了当今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之后本区又一次变成了炎热潮湿的湖泊环境,湖水较深,沉积了大量的棕红色的湖泊软泥。自五、六十年代以来,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加拿大、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国内外古生物学者来本区进行科学考察,国内外游客也有多批次来本区观光旅游。1998年12月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鄂托克旗查布苏木旗县级恐龙足迹自然保护区”,组建了保护管理委员会。2000年6月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列入国家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当年投入保护经费110万元,采取了保护区围栏,建立数据库等抢救性保护措施。查布苏木建有恐龙遗迹博物馆,乌兰镇建有恐龙地佳遗迹陈列馆1200平米,做恐龙模型二具,部分化石移入馆内收藏保护。 |
包乐浩晓草原温泉旅游度假村 | 包乐浩晓草原温泉旅游度假村 享誉鄂托克草原的包乐浩晓温泉,距旗府乌兰镇30公里。它是集草原温泉旅游度假、水库、早繁厂诸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包乐浩晓温泉水量大,其中1眼泉水的涌水量为150吨/小时,水温为33.5°C,其他3处温泉,相距也只有百八十米。泉眼毗邻呈现,泉声潺潺,悠长明晰,与广阔的草原环境十分协调。经水质化验分析,该温泉为锶铵硅酸重碳酸医饮两用中矿泉水。泉水清澈见底,溶解盐分少,饮之甘醇可口,健胃解乏。 温泉是这里自然景观的点睛之笔,4眼姿态各异的温泉,把草原打扮得格外壮观亮丽;除汇流成水库外,还给鱼苗种早繁厂提供着热水。到此一游,无疑为旅游观光者平添了诸多情趣。传说,成吉思汗领兵西征时,风尘仆仆地从这里经过,他看到沼泽地里生长着绿茸茸的矮草,草丛中开放着蓝的、紫的、鹅黄色的和粉绿的野花时欣喜地扎起大帐住了一夜。次日清晨,他就骑着大马到户外观光。这时,他就发现马蹄踏的地方,全都渗出了水。成吉思汗随口说道:“怪哉,怪哉!这里必有水泉。”以后,历代牧民根据这则传说,都想在这里掘土挖泉,均未能如愿。只是在近期,通过钻井队的帮助,才把地下水开采出来。 到包乐浩晓温泉旅游,可去温泉游泳池消夏,可到400亩水面的水库垂钓、划船,可尽享温泉水沐浴之美。可品尝当地产白鳝、罗鲱等名贵鱼宴,可在别墅小区渡假。然而,这里较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则是参观鱼苗种早繁厂。鱼苗种早繁厂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一处用温泉水养鱼的鱼厂。走进720平方米的早繁车间,壮观的产卵池、孵化器、卤虫罐、暂养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活蹦乱跳的鱼儿在这里完成了产卵、孵化、鱼苗培育等阶段,待其长到1厘米半时,它便离开母池,或当作种苗运到市场出售,或就地进行饲养。现在,这里已建成了30余个大小不一的养鱼池。到包乐浩晓温泉观光,它给予您的必将是一个全新的感觉。 |
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旅游区 | 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旅游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旅游区 在绵延的阿尔巴斯山,大自然以鬼斧神工之力把最高的一座山砍削为似桌似铁砧子形态之山,得名曰,桌子山或乌仁都西山(蒙语意为铁砧子),此山海拔2149米,为鄂尔多斯最高峰,它雄峙鄂尔多斯高原,被蒙古人奉为圣山。早在元代,在山顶即建敖包,以祈祷天地,庆祝丰收。至清朝,全盟各旗王爷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在此祭敖包,甚为隆重。因山奇特,周围景观气势恢宏,山顶为绿色草原,有岩溶洞,西山脚有坐禅洞著称的迪延阿贵庙及矿泉水等资源,近年来作为风景旅游区加以开发建设。乌仁都西迪延阿贵庙旅游区距乌海市10公里。包括迪延阿贵庙和乌仁都西山两部分。迪延阿庙,由乌海市卡布其沿沟谷向东行4公里即到。庙建于大沟谷向北又一大沟壑向阳地带。 1931年,鄂托克旗高僧扎拉敖斯尔在这里修了佛教殿堂之后,赐名阴阳极乐寺,成为我国四大胜乐金刚圣地之一。迪延庙由大经殿、坛城殿、舍利殿建筑和胜乐金刚洞、纳若行空佛母洞、莲花生洞、度母洞、不动佛洞、药师洞、时轮金刚洞、弥勒佛洞等十三个石窟及敖包、红塔、尊胜佛母等组成。庙区有5眼药用矿泉、可治风湿病、眼病、胃病、妇女病等,疗效较佳。现庙区内蒙古包餐饮、住宿,民族用品购物商店及矿泉疗养等服务设施。乌仁都西山由迪延庙沿大沟谷继续东行3公里即到乌仁都西山脚。此山西缓东陡,山顶有元代敖包,鄂尔多斯最高点标志塔等建筑,山顶为约2平方公里高山草原,东侧为悬崖立壁,柏树、山榆等植物郁郁葱葱。山西半坡有一岩溶洞,洞深70米,共有两大厅堂,洞中石笋、石钟乳、石花洁白雅致,琳琅满目,为北方罕见之大型溶洞。登临乌仁都西山,乌海市、黄河尽收眼底,周围群山竟秀,千里沟(起辇谷)苏贝沟向两条大峡谷,由东向西伸向黄河,东部为广阔的阿尔巴斯草原。乌仁都西山还可沿东山山崖攀岩而上。每年盛夏,牧民在此祭敖包、赛马、庆祝丰收。 |
鄂尔多斯阿尔寨石窟 | 鄂尔多斯阿尔寨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兀然屹立一座高约80米、宽约300米、状似平台的红砂岩小山,即是苏默图阿尔寨山,沿山体周围凿有众多石窟,如同蕴藏着无数宝藏和秘密的阿里巴巴的山洞,等候着人们前来探访。阿尔寨山上原有寺庙建筑,至今仍有6处遗址;环山凿有65座石窟,坍塌或被风沙掩埋的有18座,目前较完整的尚有43座;山周围岩壁上刻有大小浮雕佛塔22座。 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该石窟门口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威猛神勇的苏勒德神矛,门西侧壁上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时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在108眼石窟中,这眼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唯独这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的,前方一里以外据说有树立成吉思汗箭靶处,至今仍可寻到。在第28号窟中,有一幅壁画值得认真研究,这幅壁画是“成吉思汗安葬图”。它为梯型结构,最上面两层绘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绘有两军对垒、激烈作战的场景,应是表现成吉思汗征西夏作战时的场面。第三层左侧绘有若干匹白马,一匹褐红色马及若干峰骆驼,表现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猎野马时,所乘“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左侧有一间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人,似在垂首痛苦,那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的画面。 内蒙古鄂尔多斯 |
鄂尔多斯百眼井 | 在鄂托克旗境内的“百眼井”是一个千古之谜。百眼井,蒙语称“敖楞瑙亥音其日嘎”,用汉语讲就是“众狗之井”。在一望无际的大平梁上,有一东北向西南沿伸的凹形地带,长约300米,宽约100米的地上,分布着以10米左右的间距展开的80多眼水井。而原来这里有108眼井,因废弃多年,部分已被沙土淹没。 百眼井是千古之谜,有三个理由。一是得名之谜,蒙古族牧民称其为“众狗之井”,这是何意?这些井是一群狗刨挖出来的?还是为一大群狗饮水之用?二是如何开凿出之谜,百眼井星罗棋布,深的百十米,浅的十余米,井壁光滑,无凿戳的痕迹,也没下井的蹬阶,百且穿透一层又一层坚硬的沙岩,鬼斧神工,叹为观止,谁有如此神力?三是百眼井周边地区多为荒漠化草地,古时也没有先进的探测仪器,咋知在层层沙岩之下,会有如此甘泉? 传说,当年成吉思汗在这里屯驻大军,每日携带众多的猎狗,在草原上围捕黄羊、狍子、狐狸。一日,狩猎的人们人困马乏,猎狗焦渴,草原上既无清泉也无井水,成吉思汗心急如火,命令兵器巨匠尧勒达日玛,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水源地,钻出108眼水井,解了燃眉之急。从此,当地牧民就称这片水井为“敖楞瑙亥音其日嘎”。为了防止泥沙淤塞,井口处以石块垒起的高约一米左右的圆形护墙,依然保存完好,俯视井下,幽幽然深不见底。 内蒙古鄂尔多斯 |
阿尔寨石窟寺 | 阿尔寨石窟寺 阿尔寨石窟寺,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境内一座低缓丘陵地貌中孤立突起的平顶砂岩小山上,因山体周围分布众多石窟而得名。石窟寺所在地为低缓丘陵地貌中的一座孤立突起了平顶砂岩小山,平面形制不大规整,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90米,山顶海拔高度1460米,与周围的高差约40米。阿尔寨(百眼窑)石窟寺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建筑群。到目前为止,在阿尔寨(百眼窑)石窟寺所在山体的四周山壁上,共发现65座石窟,22座浮雕石塔,在其山顶还发现6座建筑基址,许多石窟内绘有壁画,壁画除大量宗教内容外,还有许多珍贵的世俗壁画。在宗教内容中,保存有密宗早期的本教画,以及萨迦派、宁玛派、格鲁派代表之作。世俗壁画中,保存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尤以“成吉思汗与夫人及四子受祭图”、“各族僧众礼佛图”等最为珍贵。另外,还发现大量的早期回鹘蒙古文榜题,其内容涉及佛经及世俗生活,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一处遗址。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考证,阿尔寨(百眼窑)石窟寺始凿于北魏中期,以西夏、蒙元时期最盛,明末清初停止开凿和佛事活动。它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寺,也是我国规模较大的西夏到蒙元时期的石窟寺。阿尔寨(百眼窑)石窟寺保存的大量珍贵壁画和回鹘蒙古文榜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一处重要而罕见的宗教艺术宝库,同时更是我们研究蒙古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难得的珍贵形象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宗教文化和艺术价值。 |
布龙湖 | 布龙湖 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有一条发源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河流由东向西经宁夏陶乐注入黄河,它就是发源于鄂旗的都斯图河,在都斯图河中游并与察银线交接处因筑坝而形成一巨大湖泊,就是布龙湖,因主要是都斯图河和降雨补充,所以适于鸟类栖居和鱼类生长。春夏有棕头鸥、鸿雁、灰雁、鸬鹚、白头鹅、鸳鸯等三十多种鸟类栖居,湖内生长着甲鱼、鲤鱼、白链鱼、鲫鱼、大银鱼等。 布龙湖全长13公里,以坝为界分北部3公里峡谷区和南部10公里大湖面区。因布龙湖独特的自然景观,近年来被确定为旗内重点开发旅游景区。旅游区距银川220公里,距乌海市130公里,距乌兰镇52公里。整个项目区占地10615亩,其中水面6500亩,其余为湖区草原,植被以竹芨为主。湖区还有鸟岛、-洞等景观,地下有丰富的温泉矿泉水资源。旅游区现已征用水面及草场10000亩,并进行高标准网围栏围封。打温泉矿泉水井一眼,水温39°C,日流量为750吨。经内蒙地矿部门检验认定为优质矿泉水(每升1.44毫克),打生活用水井一眼。旅游区现已实现水、电、路、通讯畅通。布龙湖所在地查布苏木布龙嘎查是蒙古族占多数的纯牧区,周围是广阔的草原,草原民俗十分浓厚。在这里,你可以乘游艇观赏湖区风光和北部峡谷湖区-洞等景观,品尝布龙湖所产鲤鱼宴,温泉矿泉水洗浴,走访当地牧民风俗。 |
苏里格庙旅游区 | 苏里格庙旅游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苏里格庙旅游区 在毛乌素大漠深处有一古庙,苏里格庙。此庙近年内“一举成名天下知”,原因在于,整装大气田苏里格气田以此庙而命名,此庙因苏里格大气田而扬名。苏里格庙位于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苏里格嘎查境内,距乌兰镇50公里,沿苏米图苏木所在地至鄂前旗玛拉迪公路西行12公里便到。此庙相传建于1228年。明清两朝、藏传佛教在鄂尔多斯地区广泛传播,蒙古族古老的祭祀活动中渗透了许多佛教内容。因此,于清光绪三十三的(1907年)在苏里格敖包脚下修建了佛教寺庙苏里格庙。原有藏式大经堂25间,12间明王殿、佛塔、-住宅等建筑。后因战乱和年久失修而遭到破坏,近年经过修缮现已成为鄂尔多斯市最大寺庙。苏里格庙古朴壮观。景区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前面是1000平米广场(停车场),广场中央为4.5米成吉思汗骑马铜像,再现了这位当年叱咤欧亚的天骄雄风。庙建于座南朝北山上,由庙南大门台阶而上历九九八十一个台阶,意成吉思汗在此祭旗杀九九八十一只绵羊而征西夏。寺庙内有四柱三楼台牌坊、山门、正殿、佛塔、佛爷商、纳银商、蒙古敖包等仿古建筑。正殿和佛塔内供奉释迦佛和弟子镏金铜像、宗喀巴和弟子木雕贴金佛像、绿渡母和弟子木雕贴金像、吉祥天母木雕贴金像,无量寿佛木雕贴金像等。庙内还有35000平方米广场,并以风景树和草坪点缀。苏里格庙周围风景秀丽而奇特。以雄浑大漠为基调,庙西南、西北、东北、东南各有一湖,分别为盐湖(蒙语,布尔汗达布素淖,神盐之意)、盐碱湖、碱湖、淡水湖。而淡水湖则有海市蜃楼景观,远在2公里即可见沙漠、房屋、树木倒影。我国著名歌唱家腾格尔之家就在此庙东北2公里处。这里赋予了腾格尔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目前,在庙周围已打出十多口气井。到鄂尔多斯,不去苏里格庙是一大遗憾。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都斯图社区 |
---- |
乌兰社区 |
---- |
康宁社区 |
---- |
安睦隆社区 |
---- |
育英社区 |
---- |
帅丰社区 |
---- |
海岱嘎查村 |
---- |
哈马日格太嘎查村 |
---- |
察汗淖尔嘎查村 |
---- |
苏吉嘎查村 |
---- |
查汗陶勒盖嘎查村 |
---- |
包日塔拉嘎查村 |
---- |
马新布拉格嘎查村 |
---- |
德日苏嘎查村 |
---- |
包日呼舒嘎查村 |
---- |
乌兰柴达木嘎查村 |
---- |
乌兰图克嘎查村 |
---- |
乌兰新村 |
---- |
赛罕塔拉嘎查村 |
---- |
沙日布日都嘎查村 |
---- |
敖伦淖尔嘎查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