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琼中县 >> 长征镇

长征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百花岭风景区

  百花岭位于琼中县营根镇西南面的7公里处,素有“绿色宝库”的美称。该区拥有千姿百态的将军榕、情侣秋千、连里树、古木逢春等植物生态景观;拥有全国落差最大的百花岭瀑布,景色壮观迷人。  百花岭是海南省重要的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之一。其系海南六大旅游中心系统——五指山旅游中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景区的开发以山地观光避暑、热带雨林观光旅游为主题,以山水为景观、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专题娱乐旅游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目前投资四千多万元兴建的百花湖水库已竣工蓄水,集水面积达千亩之大,使百花岭旅游区山水相映,可兴建水上公园、环湖休假别墅、钓鱼、游船。在百花岭上投资300万元兴建的齐放电视发射塔于2001年动工兴建,2002年元旦开播,塔高98.8米,在625米高山上修建,覆盖全县87%农村,修建绿地6000平方米,集发射、观光、休闲之胜地,景色更加旖旎,开发观赏价值倍增。   百花岭风景名胜旅游区方圆几公里,峰峦重叠连绵,古木笔直参天。百花岭主峰海拔1100米,同东南面的五指山、西北部的黎母山形成鼎立之势。山侧的观音庙,飞檐重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庙边有一棵古老的榕树,枝伸根垂,古态龙钟,据传树龄有好几百年。迎面山腰间有一气势磅礴的飞流,便是海南省落差最大的百花岭瀑布。   登上百花岭观瀑亭,便可欣赏到那直泻的飞流,犹如飘拂的银链悬挂在山间,呈三级跌宕泻下,哗哗作响,周围烟笼雾绕,景色奇特而壮观。此瀑布因百花岭而得名,其源头在百花岭的海拔700米的第二峰,含纳众汇,集水面近两平方公里。溪涧两旁长满茂密的原始森林,地面积被层厚,地下潜流充足,长年水流不歇,流水落差达300米,地势跌宕,遂成三级飞瀑,而且一级一个景观,各具特色。   百花岭各级瀑布形态各异,自上而下名曰金龙吐珠、神丹妙药、仙女散花,然后泻入白肤潭,激起一片白雾。   “天女散花”:在底级观瀑台,可观赏第三级瀑布的景观。于两棵参天古树之间的巨瀑,贴着悬崖峭壁飞泻而下,水花飞扬,状如“天女散花”。瀑布底下有个石潭,透过清澈的水帘,可见到石潭上头峭壁上镌刻着的“白肤潭”三个大字。   “灵丹妙药”:从白肤潭往上走,到了岩台便可观赏第二级瀑布“灵丹妙药”。这级瀑布的峭壁像刀削般整齐,跌岩不大,水势均匀,水质清纯,是天然的矿泉水。据当地人说常喝此水能防病治病,故命名为“灵丹妙药”。   “金龙吐珠”:这一级瀑布有60多米,泉水从山凹顶端喷薄而出,飘逸而下,似一巨幅长长的白缎,半透明中闪出光亮;飞扬的水花,阳光下如飞珠撒玉,五彩缤纷。由于两股细流像龙的将军牙,两岸石壁上形态各异的古木、藤竹酷似龙须、龙爪……从整体看,倒似山凹处伸出一条活生生的龙头,不断地从口中倾吐珍珠宝玉,故人们美其名“金龙吐珠”。     营根镇  营根镇是琼中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中心。全镇行政区域面积33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688亩,全镇管辖16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2个镇农场、80个自然村,总人口40124人,其中农村人口16410人,黎族12236人,苗族1015人,劳力6910人;城镇人口23714人。现镇机关干部64人,职工5人。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认真抓好两…… 详细++

白沙起义纪念园

  白沙起义纪念园位于海榆中线160公里处,琼中县红毛镇番响村东侧,始建于1987年,坐北朝南,后依德伦山,前向黎母岭尖,占地面积62亩。  1987年9月,为了纪念黎族领袖王国兴、王玉锦于1943年8月12日领导黎、苗族同胞发动白沙起义的光辉事迹,原自治州人民政府拨出资金,动工兴建白沙起义纪念碑。白沙起义为琼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在中国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和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毛泽东对白沙起义高度评价,指出“中国少数民族自发起义,主动寻找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王国兴是有代表性的一人”。  纪念园包括纪念碑、纪念馆、纪念雕塑墙、王国兴头像及附属设施等部分。纪念碑系花岗岩石结构,碑身高17.4米,正面镌刻着-同志于1991年5月10日题写的“白沙起义的英烈们永垂不朽”十二个大字,背面刻着“白沙起义简介”。纪念馆建在纪念碑的两侧,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2009年重新布展后通过详实的文字、图片、实物等史料再现白沙起义。纪念雕塑墙系青石板雕塑所成,高3米,长33米,2010年建成,通过生动的雕塑重现了白沙起义的整个过程。王国兴铜像系青铜铸造而成,高1.43米,宽0.9米,安放在3米高的筑台上,显得格外雄伟。铜像的设计和制作由海口晨羽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完成,建造资金总共12万元,是由省民族学会牵头,三亚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海南鸿州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助的。  该园于1990年被省政府批准列入省级革命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9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红毛镇  红毛镇坐落琼中境内西部,东邻营根镇,南接上安乡,西连什运乡,北与黎母山镇交界,镇政府驻地位于海榆中线161公里处。在属于黎苗族群众聚居地区,是革命老区——白沙起义的发源地。全镇11个村委会,45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25人。      红毛镇行政区域面积146.7平方公里,除农场部营地外, 土地面积约11万亩, 其中耕地面积11265.5…… 详细++

五指山旅游区

  五指山旅游区  五指山雄居海南岛中部,是世界现存的三大片热带雨林之一,山峰自西面向东北排列,贯穿琼中、通什、保亭和陵水等市县。它是黎、苗族同胞远祖的聚居地,其最高峰海拨1867米,素有“海南屋脊”的美誉,是海南省六大旅游中心系统之一,五指山因山峰起伏跌宕,形似五指而得名。  五指山旅游区珍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热带雨林中有种类繁多的管维植物3500余种,乔灌木1400余种,仅兰花五指山拥有100多个品种。五指还是丰富的物体基因库。野生动物多种多样,兽类76余种,鸟类304种,爬行动物104种,两栖类37种,其中鳞皮游蟾、脱皮蛙等11种两栖类动物是五指山旅游区所独有的。  观望与攀登五指山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但经多位领导和专家考证确认,最佳点在琼中县上安乡仕阶村。仕阶村到五指山紧五公里,距上安乡13公里,离县城营根39公里。在仕附村旁尚有一片清代摩崖石刻群。该景区集热带森林生态、历史古迹文化、正统黎苗风情为一体。

鹦歌岭景区

  鹦歌岭位于琼中的西南部,是海南三大山脉之一黎母山的重要支脉,最高峰鹦嘴峰海拨1811米,居海南第二高峰,因形似鹦嘴,气势磅礴而得名。登山顶可眺望五指山,尽览美景。  景区内山川溪谷纵横交错,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林木葱郁、禽兽出没。山林深处保存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生长与保存多样的植物群落,蕴藏多种自然资源。这里也是海南的革命老区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曾涌现出许多可歌泣的历史人物留下许多具有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人文历史景观。   

黎母山森林公园

  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范围很广,共分:锦绣谷景区、鹦哥坳景区、天河景区、吊灯岭景区和黎母石景区五大片区,每个片区基本都是原始森林。

和平地质公园

  和平地质公园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乘坡河(万泉河上游河段当地俗称)上游,是一处以天然石臼群为主,以热带雨林自然生态和黎苗人文景观为辅,集教育实习科研考古、观光旅游等价值为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和平地质公园天然石臼数量众多,臼中套臼,臼外连臼,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罕见的地质奇观。其形态各异,巧夺天工:有的像一朵盛开的大莲花;有的像放大了的蝌蚪;还有的底部已经穿透,在上面可以看到浪花从下面飘过,小鱼小虾在水草间游弋。关于天然石臼的成因,目前存在两种争议:一种认为,它是由冰川侵蚀河床基岩而形成的“冰臼”。另一种则认为,它是河床基岩被水流长年冲磨而成的“壶穴”。  和平地质公园是最为时尚户外运动项目——探秘、攀岩、漂流的绝佳之地。这里是万泉湖上游,可以乘船直达琼海牛路岭水库,沿途两岸地形复杂,陡峭的岩石虽然不是很高,但却形成一道道“袖珍”的悬崖绝壁,山上是原始、苍翠的热带雨林,千年苍松、古榕参天闭日,底下便是湍急的水流和坚硬的岩石。途中不仅可以欣赏百岛群、仙人峡、雷公岭天门等奇特景观,终点还可以游览牛路岭水电站。造型绝妙的山石,原始茂密的雨林,变幻莫测的河水,完美融合,大自然的奇、古、秀、野、幽,一展无遗,仿佛仙境,给人以美的享受、绿的陶冶和清爽的体验。  和平地质公园周围有黎村苗寨,黎苗文化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历史悠久,意蕴丰富。淳朴热情的黎苗村民,造型独特的民居,美妙的民族原生态歌舞,别有风味的民族特色美食,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种种交织,勾勒出一道靓丽的黎苗人文风景线。  和平镇  和平镇距县城营根30公里,东与万宁市相邻,南与吊罗山乡接壤,西与长征镇、上安乡相交,北至加器岭国有林区。行政辖区内共有8个村委会,1个镇农场;35个自然村,47个村小组;共有1326户8154人(含牛漏岭水库水浸区,即堑队作业区),其中,黎族6120人,苗族1187人,汉族874人。土地总面积为383.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4050亩)。       2……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仕阶村摩崖石刻群

仕阶村摩崖石刻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仕阶村摩崖石刻群  豪情浓时石做纸,雅趣兴起刀为笔”。  清代名将冯子材西望巍然耸立的五指山,在上安仕阶村大石旁踌躇满志挥毫而就“手辟南荒”四个遒劲工整的大字。泐石志事,古人所好。“摩崖石刻”即于天然石壁上摩刻字或图以纪事。海南琼中县上安仕阶村的清代汉字摩崖石刻群记载着清朝廷对黎区的开发,是重要历实和美的人文景观。  五指山为海南第一高山,是世界保存最完好的三块原始热带雨林之一。它五峰相连峥嵘壁立,形如一掌五指而得名“五指山”。上安仕阶村是五指山东南麓的黎寨,属琼中县管辖,它东南连吊罗山西南望七仙岭。县城营根距离上安乡仕阶村约52公里,从仕阶村到五指山水满村5公里。据记载:清光绪十一年,由于官府压迫,琼洲汉黎起义震动清廷,两广总督张之洞急命因击败法军一战成名的钦廉提督冯子材,率重兵来琼镇压,直捣“生黎”侗五指山腹地。镇平后抚,冯子材执行张之洞《抚黎章程12条》,仿明海瑞、莫宣宝等议,在琼开通以五指山为中心的“十字路”,在黎族聚居区设抚黎机构,建总管制,设关卡和电报局  ,设场互市,鼓励客黎通婚(至今冯子材的部下后人还落户在水满村一带),设“冯公学馆”汉化生黎。(这是五指山黎人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开始)。道路开通后,冯子材和属僚必在路旁泐石题书志庆成功。形成现今上安仕阶村清代摩崖石刻群  琼中县上安仕阶村为“乐太“路(乐东抱由—水满—琼中太平营)途中一个黎村。路通志书,开路者相继在此途留下笔迹。乌马岭古道旁有2块石刻,其中一块是1887年春冯子材所题“手辟南荒”。石刻全长385X112厘米,字个约80×63厘米,正文为横幅,楷体阴刻。分上下款,上款“大清光绪十三年春”,下款“钦差大臣太子少保督办全琼军务钦州冯子材志。”另行“三品衔广西即补分省遇缺尺先前知府子相荣、华统兵平靖客黎各匪勒此并志。”(相荣、相华为冯子材的两个儿子)。整体横幅布局,笔法雄浑豪放、劲健有力,雕刻工整入石五分。  “辟”字表现无比的力度,“手“则体现了一种艰难,一句四言,以此折射了他亲手开创黎区的壮举和豪迈。冯子材是清廷时到五指山腹地职务最高的-。在对面100米处另有一石为刘保林所题,记:大清光绪十二年丙戌秋华阳刘保林湘树氏统兵到此。”大长为75X39厘米。从题款看其较“手南辟荒”早一年。古道翻山顺水,东去7公里的仕阶溪畔另外还有三处石刻,此处皆是“清泉流碧石,古树绕青藤”的情景,溪边一大石藤蔓缠遮,石头三面刻字,两人所题。面东为江国荣题“一手撑天”,正楷阴刻,横幅等间布局,端正峻丽,引筋入骨,用笔干净利落,以小行体题记在另一面:“大清光绪十三年春,石城江国荣奉宫保冯札,委督开十字路通衢,招抚生熟黎岐,今道路如砥如矢,黎岐亦欣然归化,泐上四字,以志成功”。   ,字体粗肥圆润,横幅正楷阴刻,只有左落款:“钦差督办全琼军务派兼大营发审委员总办全琼营务处提调信宜林德均”。南为越北称胡,“百越”泛指南方诸族,寓示蛮黎之地结束-。仕阶溪水清长流,雨天水从山冲刷而下,溪沟里的石头光滑干净,溪里有块裸露出来的大石头题记“巨手擎天”,名款刻“钦差督办全琼军务,文案沈宝光、巡捕杨树勋志。”应该是两人所记。整幅大小约  2.80  X  0.85米,楷体阴刻,用笔刚劲峻拔,端庄雄伟。在这里林木溪水石头文字相映成趣,一切都静,真乃“枕石簌流一生自在,席天幕地两大常宽”。在溪东边的古道旁还有一题,此石头一米多高,刻有颂辞:“皇清光绪,丙戌丁亥;冯帅戡黎,收回化外。前有海瑞,后有冯公;通道设县,志继刚峰。三公五郎,整军经武;各领偏师,开疆辟土。誓清瘴海,深入不毛;冯家勋业,五指同高”。左暑名字“幕下土独山都启撰,荔波李肇同拜题”。  “刚峰”是海瑞的号,颇有“剑胆英雄入黎地,五指摩崖一石诗”意,借于颂辞冯家勋业。上安仕阶石刻有几个特点;(一)分布地点;分散又集中,主要在五指山东南麓,仕阶溪两岸。仕阶溪如同穿梭于历史时空的一道文化长廊。(二)镌刻时间和内容;大清光绪十三年或十二年间。以短句或颂词同纪戡黎和开路。(三)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章法布势上,书者顺石而镌,因势布局,正文多为横幅四字,楷书阴刻。虽非出自书法大师之手,但是这笔锋苍劲挺秀,结构疏朗严谨,气宇轩昂,“书如虎立确精神,笔如剑劈勘称妙”值得一睹。仕阶摩崖石刻,既是五指山史的见证,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具有颇高的史料价值。它也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五指拔地亿万年,清溪洗石流千里。”在仕阶附近的古道,流水,石刻,野趣横生,眺望叠嶂群峰,仰望五指山擎天捧日的磅礴气势以及黎族古老的“五子”传说,使人顿生“鸟鸣溪壑空五指,我牧白云遨九天”的禅意。众所公认;“观望与攀登五指山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最佳点就在琼中县上安乡仕阶村”。走在仕阶村边,远古森林,藤萝缠绕,清冽氧气,空谷鸟啼,苍石点苔,水鸣环佩,枫叶泛香,小河淌水,梯田稻浪,竹篱田舍。。。  让人感到物我两忘,唯见山水,脱俗如仙。或许还能听到犁田的帕满(小伙子)和在山涧摸螺的拍扣(姑娘)对唱黎族情歌。黎族人是能歌且热情好客的,若留宿村寨,黎人会热情邀请你喝香甜的山兰酒,吃山野长的野菜。“黎家山兰酒作调,田螺野菜情为歌”,席上主人唱起黎歌;“手捧酒碗(罗呢)分给兄(哎罗),兄不领情(罗)要领声,兄不领多(罗呢)要领少,多少都是(罗)侬人情(哎罗)”让客人;酒不醉人情醉人,倍感黎族民风淳朴热情。这时坐在三石火灶旁抽水烟筒的帕雅(阿公)会给你讲有关冯子材和黎人的故事和民谣。使你进一步去体会“撑天”和“辟山”的影响力。   “拔云寻古道,倚石仰五峰,落叶流水去,山寄闲情来。”寻幽探古回归自然,倚着仕阶村清代摩崖石刻,远眺巍峨雄奇的五指山峰,处于-苍翠相连的原始热带雨林中,感受着古人政客“落笔撼山伸入云,疾书颤溪藏向海”的豪迈和山里黎族人的淳朴热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长征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营盘社区

----

深联村

----

新平村

----

什仍村

----

万众村

----

南什村

----

罗反村

----

新寨村

----

烟园村

----

潮村村

----

长征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