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无极县法云寺 | 无极县法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法云寺座落在无极县东候房乡,历史悠久,福荫一方.是我县唯一批准的一所正规寺院. 无极县东侯坊法云寺10月28日上午10点举行全山开光大典,各界群众两千多人参加了此次盛典。法云寺原名铁瓦寺,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85年的历史。 咨询电话:85739701 |
无极县街心公园 | 街心公园是无极县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景观,园内有距今7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城隍庙,有镌刻着当代270多位书法大家、著名人士墨宝的“闻鸡起舞”碑苑。碑苑中书法珍品是无极籍将军田永清历经20余年精心收集的;园内还矗立着无极籍著名雕塑家郭宝寨的石雕作品“闻鸡起舞”和“洛神”。 |
滹沱河生态园 | 滹沱河生态园位于无极县七级镇东汉村南!邻近滹沱河堤!此地占地60余亩!种植4200余棵各类树木!自然放养20000余只鸡。其中还经营特色餐馆!特色产品有:自然放养的天然野鸡,知了的幼虫(老猴/自鸟猴) 欢迎广大新老客户光临! |
高头清真寺 | 高头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高头清真寺位于高头回族乡高头村,建于明朝嘉靖十九年(1541年),占地3933平方米,正殿木楼上安放的琉璃宝瓶,系清朝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所赐。 高头回族乡 高头回族乡,坐落在无极县西南部,辖15个行政村,34380人,耕地面积31545亩,其中回民村6个,15000人,占全乡人口的47%,是全省最大的回族乡,自古至今回汉同胞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当地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全乡人民致富的热情,该乡党委、政府抓住时机,积极引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进行产业结…… 详细++ |
甄氏墓群 | 甄氏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东汉至北朝 甄氏墓群,位于无极县县城西12.5公里处史村西南。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甄氏墓群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河北一带的名门望族——甄氏家族之墓地。1957年地面存土坟丘26个,历经平整造田,今存6个。1957年,农民取土时挖出东汉后期甄谦墓和北魏时甄凯墓,出土铜器、青瓷器、彩绘陶俑等文物上百件,主要有象征侍从奴仆的陶俑、石俑以及陶楼、陶壶、陶罐、陶鸡、陶鸭,还有罕见的铜镜、车马器、玉带钩等物。各种器具制作精巧,栩栩如生。出土之石砌拱门(石门)、甄谦买地券和甄凯墓志,对研究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甄氏家族成员官高位显,累世因袭。据史书记载和出土的墓志铭佐证,甄丰、甄邯、甄韵、甄举、甄阜、甄逸、甄琛、甄备、甄像、甄惕等人皆葬此处。 甄氏墓群的存在,从客观上证实无极是甄氏同胞的故乡,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郭庄民兵斗争史展馆 | 无极县郭庄民兵营,民兵先进集体。郭庄在1938年2月成立抗日游击小组,1939年2月发展成500多人的民兵自卫队,在抗日战争中配合八路军作战200余次,歼灭日伪军300多人。解放战争中参加了正定、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张家口、太原等战役战斗的支前工作。1948年,派出33名民兵组成担架排,随-战3000多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同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旅授予他们“支前模范排”称号。1949年1月,无极县政府奖给他们“后勤是模范,支前建奇功”的锦旗。1958年建立民兵连,1960年扩编为民兵营。该营发扬光荣传统,带头发展生产,在抢收抢种、抗洪抢险中发挥了突击作用。积极开展军事训练,1962年实弹射击,全营总评成绩优秀。至1964年初共涌现47名优等射手。有良好的战斗作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被评为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政治、军事落实)先进集体。1964年2月28日,中国0中央华北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领导机关授予该营“红旗民兵营”称号。 展室通过文字、照片、实物介绍了郭庄民兵斗争史。 |
无极县绿荫广场 | 无极县绿荫广场位于城内花园路中段,2002年6月7日,县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建设。经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于2004年4月20日开工建设,2004年9月30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广场占地12亩,设有文化娱乐区、休闲区、园林观赏区、健身区及儿童活动区等,充分体现广场的文化、休息、健身的多元化性和综合性。广场的绿化实行“点”、“线”、“面”、“乔”、“灌”、“草”相结合,着重体现绿荫广场的主题和意境,绿化面积50%以上 。广场的灯光多层次配置,装路灯31盏,装草坪地灯4盏,装围栏灯30盏,形式多样的照明灯、音乐喷泉及环绕四周的音响,使整个广场的灯光、音乐浑然一体,是广大居民茶余饭后,休憩娱乐的好去处。 做为无极县第一个公众性休闲娱乐广场,广大群众对此非常高兴、满意,交口称赞,都说这为广大居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是一项德政工程。广场内闲聊的老人、嬉戏的孩子,健身的青年,成了县城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无极县城隍庙 | 无极县城隍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无极县城隍庙座落于县城中心路中段。占地6.5亩。为金元时期建筑。以建筑雄伟而著名。据《无极县志》记载《无极城隍庙建于元皇庆元年(1321)。明成化三年(1467)。清嘉庆二十三年(1544)、民国九年(1920)多次修缮和重修。 在古代,城隍庙是提供城隍的地方。城隍是守护神。是处理阴曹地肤诸事宜的地方神市。因此。古代便有祭祀城隍的习俗。使人们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以维护封建秩序。 旧时的城隍庙。门前竖三丈高的大旗杆,两旁分列四通高大的石碑,门口两旁还有两个马童牵着高头大马。走进大门是雄伟的高台戏楼,人们可以观赏戏曲名角的精彩表演。也可以在前殿欣赏大民间画师的壁画杰作。 城隍庙中院。东西两廊设有十殿阎君的塑像,他们以不同的姿势 不同的形象显示着威严。墙壁上绘有上刀、下火海、下油锅、上锯解、上磨研、上称吊以及二十四教等迷信说教内容的壁画。再往北有两个香池,供香客烧香。中院北头是城隍大殿,殿前六个黑衣隶分别两旁,大殿神案正座是城隍塑像,下设四大金刚分别两旁,双目怒视,阴森可畏。 庙堂后院,东西两厢房塑有天兵天将神像,北房正中是城隍父母神像。此房西北角有怀抱男婴送子奶奶的立体塑像。是求嗣的必来之地。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日,是城隍庙的正庙日。古时庙会这天善男信女们都来这里烧香许愿 祈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不断破除迷信的基础上,把原来庙会的迷信活动变成里物资交流经贸往来的活动日,使庙会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历经几百年仓桑,特别是在战乱中城隍庙屡遭破坏。文物也流失殆尽。建国后,1956年在城隍庙前建人民礼堂。1998年人民礼堂拆除并改建为街心公园,临街建起三层楼房的老干部活动中心。院内建有反映无极县古代名人刘琨和甄洛的石雕艺术作品,院内东西两侧设有古代风格的亭廊,前后相通。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城隍庙大殿修缮一新。院内东侧的“闻鸡起舞”碑苑建于2000年,是无极籍将军田永清少将20多年收藏由党政高层领导、书法界名家和社会知名人士题写的“闻鸡起舞”墨宝228件,复制雕刻而成,成为一处难得的当代书法艺术宝库。 目前,街心公园一城隍庙为主体建筑,在“闻鸡起舞”碑苑的映衬下,已成为人们参观和游览的文化景观之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