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邯郸 >> 磁县 >> 西固义乡

西固义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磁州窑遗址

磁州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州窑遗址  磁州窑为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位有两处,一是分布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就是风景区内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其面积约十平方华里。  磁州窑,从古老的磁山文化陶器源起,至今己有7000余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兴衰起复。到十世纪,以制瓷精美,一跃成为我国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当时州以“磁”名,乃窑场之兴盛而著名于世,并有“十里彭城,日进斗金”和“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称。  磁州窑瓷器的装饰,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点,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并创造性地以图案的装饰画法,把人物、乌兽、虫鱼、山水等景物绘在瓷器上,为我国瓷器彩绘装饰开创了新纪元。现在的磁州窑,除继承了过去的特色外,又有新的发展,其产品畅销于世界各地。  陶和瓷都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以至我国有“瓷器之国”的称誉。  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中,河北历史上著名的邢窑、定窑和磁州窑以及近年新发现的井陉窑都享誉海内外,为我国的陶瓷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磁州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邯郸市磁县观台镇和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这里古代属磁州,被称为磁州窑。  观台窑(遗址)是磁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磁县西南部,北距峰峰27公里,这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煤、瓷土及耐火土等,南距盛产釉原料的安阳水冶村也很近。这些都为发展制瓷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观台窑场面积20多万平方米,1958年发掘了2万平方米,即出土文物1万多件,1987年又发掘出4座较为完整的宋、金代马蹄形、馒头形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早在隋代即已开始生产青瓷,到了宋代,磁州窑的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此时的产品最负盛名。自宋以后,元、明、清至今一直生产着。磁州窑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磁州窑系,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磁州窑的制瓷技艺得到广泛的传播,遍及黄河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和南方各地,并传到国外。据报道,2002年5月8日,日本大阪市博物馆馆长蓑风一行到邯郸考察,在参观磁洲窑展时惊奇地发现,日本家喻户晓的茶道文化标志一只古瓷碗,竟与磁州窑的一个古碗一模一样。而此前,这只日本茶道文化标志的瓷碗,一直认为是江户时代由当时的高丽王朝传入日本的。  古磁州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品,它的装饰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色,运用铁绣花、刻画法、红绿彩及黄褐、绿、蓝、窑变黑釉等进行装饰,构成了磁州窑陶瓷装饰艺术的特征。磁州窑装饰艺术在取材方面打破了已往的成规,很少使用那种抽象的、规矩的几何形图纹,而多取材于以写实为基础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枝叶并茂的折枝花和流畅自如的卷草纹以及灵活跳跃的虫鱼鸟兽等等。它的纹样造型根据对象的性格和神态进行艺术加工,简练夸张,活泼生动。这使得磁州窑陶瓷装饰更具民族风格和传统艺术特色,从而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宋时,瓷器多以单色釉取胜,釉下彩还不是主流。但在磁州窑,不仅烧造白瓷、墨瓷、黄瓷、绿瓷、三彩,并在白瓷基础上烧出釉下彩绘,而且装饰手法极为丰富,成为磁州窑的代表作品。《中华文明史》称其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磁州窑除烧制釉下彩外,还创烧出了中国最早的釉上彩,即红绿彩。红绿彩是在白瓷釉上用红、绿等色彩绘,再经低温烧制而成。宋代磁州窑红绿彩开中国瓷器釉上彩绘之先河,为明清釉上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现在以峰峰矿区彭城为中心的磁州窑系,有生产厂家十几家,生产的产品质高物美,能生产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园林陶瓷、仿宋陶瓷等八大类,上千个品种,年生产能力一亿件以上,成为全国八大瓷都之一,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运用现代工艺和现代科技不断开发新品种,人们所熟知的首都机场陶瓷壁画《科学的春天》便是现今磁州窑的杰作,为古老的磁州窑增添了新的光辉。

北朝墓群

北朝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朝墓群  磁县西南部讲武城一带的漳河沿岸,遍布着130多个大大小小的土丘,这是一片古墓群。长久以来,这些土丘被认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这似乎不是空穴来风。从历史的真实来说,位于临漳的六朝故都邺城,与磁县相邻,距磁县县城仅15公里,曹操破袁绍后以邺为都城,在这里修建铜雀台,在位于磁县的讲武城培育军将,曹操死后也确实葬在距离邺城很近的磁县这一带。从社会的虚妄来说,自宋以后,曹操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变成了0臣,特别是元代以后,丑化曹操的社会风气日烈。元末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曹操塑造了一个0诈的艺术形象,甚至在第七十八回这样描绘,曹操临终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自宋以后有许多咏疑冢的诗,如:“疑冢多留七十余,谋身自谓永无虞”(京镗);“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范石湖);“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俞应符)。这些都是古人不作实地调查,任凭道听途说,以讹传讹造成的。  这些古墓,其实是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的帝王及皇族的墓群,与曹操无任何关系。自公元534至577年,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邺城,与邺城相邻的磁县,就成为北朝时两个王朝用以聚族而葬的墓地。这片北朝墓群,占地100多平方公里,现有古墓130多个,都有高大的封土,如俗称“天子冢”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墓,其残存的封土还高达30米,直径120米。北朝墓群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批准,对其中几座破坏严重的古墓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0土了大量器物,如墓志、壁画、瓷器、陶俑、金币等,从出土器物来看,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仅对6座古墓的发掘,就出土陶俑6000多件。这些器物塑工精美,造型生动。尤其可贵的是在发掘的墓中,大多绘有彩色壁画。  东陈村东魏墓共有四座,当地俗称“四美冢”。1974年发掘了其中的一座,据墓志,墓主人为东魏尧氏赵君墓。继发掘尧赵氏墓之后,1975年又发掘了一处尧赵氏三子尧峻墓。从发掘情况看,尧赵氏的墓被盗过,许多文物被毁,这次仍出土陶俑136件,日常生活的各类陶俑几乎都有,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出行时文武侍从、奴婢、伎乐等前呼后拥的壮观场面。  1975年对东槐树村高润墓进行了发掘整理。高润墓志记载为“北齐故侍中假黄钺左丞相文昭王”,葬于武平七年(公元576年)。这座墓出土陶俑381件,墓室四壁有保存较好的彩色壁画,其中墓室北壁壁画较为完好,是一幅“举哀图”。高润壁画墓的发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形象、鲜明地展现了我国北齐时代的绘画面貌和独特风格,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一页空白。  1979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茹茹公主墓,这是东魏丞相高欢之子高湛之妻、谙罗辰可汗之女的墓。卒葬于武定八年(公元550年)。茹茹公主墓墓道两侧,各有长达21米的彩色壁画,这是东魏画迹的首次重大发现。从墓0土了各种陶俑1056件及一些陶马、陶骆驼,其数量之多,为全国各地发掘的北朝墓中所少见。在出土的八件金器中,有两枚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金币,对研究东魏时代中国和拜占庭帝国东西方交往关系,提供了新的珍贵材料。  1987年至1989年,在前湾漳村抢救发掘了一座陵墓,因没有墓志,难以断定墓主人的具体身份,但就其墓葬规模看,可以断定是一位北齐皇帝陵,极有可能是北齐文宣皇帝高洋(或北齐武成帝高湛,或北齐后主高纬)的陵墓。这座墓出土陶俑1800多件,其中有文吏、军卒、鼓乐手、乐舞人、仆人俑等,有立姿、坐姿和骑马俑等,形象逼真。墓道壁画保存有320平方米,主要画面为左右对称的出行队列,有人物106个,显示了帝王葬仪的威严与隆重,是我国现存最大型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

东魏孝静帝陵(天子冢)

东魏孝静帝陵(天子冢)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子冢位于邯郸西南65公里处的磁县内。为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之墓,据史载孝静帝能文善武,品行高洁,后在宫廷斗争中被毒死,年仅28岁,其墓为封土形式,其墓顶建有玉皇大殿和娘娘庙、观音庙。前后有台阶可登至,台阶为青砖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处理,形成等距而均匀的石灰凹槽,犹如琴键,因此形成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加上台阶两侧建有1米高的毛面青砖护栏墙,位于台阶右上方的硬山飞檐、灰瓦覆盖的观音阁建筑,其屋顶也形成了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  天子冢墓门朝南,在其顶端建有金碧辉煌的玉皇大帝庙,向下建了十几座大大小小的庙宇,将天子冢封土的上腰部位缠绕了半个环形。有花仙、十二0殿、胡爷殿、雪花洞、朝阳洞等十几座庙宇,最下面的地方还见缝插针地建筑了关帝庙等。在封土墓的后坡底部,左右两侧建了几间平房,有的里面已经供奉了牌位,如包公神位等,从墙体的干湿程度上看,这些建筑是刚刚建成不久的。  拾级而上,又有“观音阁”等神庙。其中大墓前面还有一个不知所云的胡爷庙。据说,明朝时候三位胡姓兄弟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介绍说当时叫胡家街)开了十几家药行,这些药行对穷困的人施舍药物,多次进行义诊,受到当时万岁爷的称赞。后来三兄弟和他们的妻子得道成仙,在漳河中游尤其是天子冢一带屡屡显圣,造福百姓。但据有关专家介绍,北京王府井大街从来就没叫过胡家街。  天子冢是个有历史沧桑感又具娱乐性的地方!在天子冢北侧的109级水声台阶,要2个人以上才能玩!彼此离得近也听不到,弄出响声的那个人自个也是听不到水声的,只有两人拉开距离,一个弄出响动,另一个才能听到水声,响声越大,水声越大。任何一个台级都行!于是就出现了步步登台阶,水声丁冬响的音乐奇观。  据当地群众介绍,天子冢原来蔓草丛生,乱鸦集栖。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旅-业的升温,在天子冢封土的后坡于1994年5月依势“出现”了长41米的水声台阶,到了1995年,天子冢墓顶上又“出现”了玉皇大帝庙。  在天子冢正南,在文物保护范围之内,磁县文物保管所与磁县讲武城孟村联合开发建设的“平原寺”等建筑,由于上级部门的及时制止而成了半拉子工程。尽管如此,天子冢众多庙宇庙口均摆设着香案和香炉,香客来来往往,不绝如缕,他们纷纷前来“朝拜”,烧香磕头。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前港村南  乘车线路:磁县乘开往讲武城镇的班车,中途在东曹庄村下车西行至前港村可达。    元善见 (524~552)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之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世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至550年在位。 元善见仪表瑰丽,沉雅明静,向从容有大志,世人叹有孝文风。善见素有文武才,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尝御猎时驰逐如飞,又喜好文学,每逢嘉辰宴会,多命郡臣赋诗,颇得朝望。时齐文襄王嗣事,甚忌…… 详细++  元善见 (524~552)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之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世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至550年在位。 元善见仪表瑰丽,沉雅明静,向从容有大志,世人叹有孝文风。善见素有文武才,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尝御猎时驰逐如飞,又喜好文学,每逢嘉辰宴会,多命郡臣赋诗,颇得朝望。时齐文襄王嗣事,甚忌…… 详细++

磁县凤凰寺

磁县凤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凤凰寺原名昭福寺位于河北省磁县都党乡石场村西南,是历史上北方著名的寺院。因建于凤凰山脚下,被当地人俗称为凤凰寺。据现有文献记载凤凰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昔日的凤凰寺属河南省漳德府管辖,被列为少林寺的下院之一。鼎盛时期房产数百间、田产上千亩,文武僧众上百人、信徒上万人,下属寺庵几十座。香火旺盛,宾客如涌。晨钟暮鼓,声声悦耳;-佛卷,字字诲人。汉传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一时间故磁州西部漳河两岸几乎是村村有寺,庄庄有庵。  该寺自建寺至今历经千载,跌宕起伏,满目疮痍,经历了多次修缮及迁徙。据现存碑文记载:元明时期曾对凤凰寺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维护。清道光25年,该寺因地震倒塌之后进行复建:建有北大殿5间,供三世佛;南殿3间,供释迦牟尼佛,偏殿及寮房若干间;一时凤凰寺香客如云,轻烟缭绕。1936年漳河洪水泛滥,千年古寺毁于一旦,仅残留西厢房3间。在延佛等僧众的带领下,将古寺迁至现址。由于历史原因,只能建造5间洞穴以供礼佛。凤凰寺现存有的经幢,宋、元、明、清年间的残碑等都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也都是该寺历史悠久的佐证。  在佛教文化影响之下,凤凰寺周边乡镇人才代现、英雄辈出:元代的知公,明代的祖才,清末的至金、延佛及抗战从军的占铜、金福等师傅均为该寺僧人。此外抗战时期该寺俗家弟子及信徒纪德贵、纪德荣、王维刚、张瑞堂、索付明、李克保等人组成了抗日救国朋友会,仅三天时间便发展了1500多人,形成了冀南豫北抗日游击队的雏形。只一两年的时间发展为以纪德贵为游击司令,以李雪峰、王维刚、陈赓等上级领导为政治指战员的近十万人部队。不仅如此,该寺僧人及信徒的踊跃参军,补充加强了刘邓大军129师的武装力量,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为国家的太平、人民的安居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1998年至今该寺投资数万元对寺院进行修复与兴建,先后建有大雄宝殿、寮房、修葺龙泉、牡丹亭、青龙洞、白虎洞、佛母洞等。现在的凤凰寺已基该形成了寺院修筑的框架结构,在冀南邯郸、豫北安阳一带已成为弘扬佛教文化、净化心灵及生态旅游的圣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都党乡石场村西南  乘车线路:由峰峰乘开往都党乡的班车,到都党乡后在换乘小巴至凤凰山可达。

磁县塔院寺

磁县塔院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磁州塔院寺又称“白塔寺”,位于河北省磁县城东北十公里白塔村,东连山东,南与河南接壤,四方风水甚佳,八方景致奇特。据史料记载,塔院寺始建于东汉,是我国平原地区最早、最大、最宏伟的古寺院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赴五台山途径十里白塔集时,高僧法眼识圣地,将磁州东北乡“十里白塔集”之风水奏明汉明帝,并在这里兴建寺院。  塔院寺几经兴衰,曾经历了三次大的建寺浪潮。北魏孝文帝曾亲临塔院寺礼佛,并为该寺院拨银三十万两,以助寺院香火。隋文帝杨坚当政期间,塔院寺建有文殊菩萨大殿,从此名声大振。唐太宗贞观九年本寺为盛行之极,僧众达百余人,大殿十座,实占地130亩。武则天当政期间,曾对全国的寺院进行过重建,塔院寺也在其中。元成宗铁穆耳南行白马寺时,途经该寺礼佛,进住过塔院寺。到了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每隔三五年朝拜五台山时,命他的密师到白塔寺进香礼佛,据说乾隆吃了磁州笼包,饮的就是该寺的百宝泉水。  百宝泉水是塔院寺的一大奇景,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传说饮此泉水可治病。历代皇帝到本寺进香拜佛,饮用此泉水,都赞美不绝。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南下,路过此地,因缺乏水源,唯有该寺的百宝泉井水,旺盛不竭,战士们往返二十余里来这里拉水饮用,以此助我军取得了平汉战役的胜利。至今仍有地方百姓,来该寺取水。历代皇帝到该寺进行拜佛,饮用此泉水,都赞美不绝。据说:汉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帝仁宗,元帝英宗,明帝朱元璋,清代康熙乾隆帝都饮用过该寺的百宝泉井水。  随着年代久远,几经变迁,使千年古寺难以至今,在改革开放,宗教信仰恢复使命的今天,弘扬佛教是四众弟子的心愿,2001年在证川师傅带动下,四众弟子和部分居士连夜奋战两个月,在原古寺的遗址上使古老的千年寺院,又重新立起,到目前为止,该寺相继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大殿、天王殿、客堂管所十几年。2008年又投资20多万元,建有延寿殿和古佛伽蓝殿,两大殿占地310平方米,整体布局合理,殿内外设计精巧别致,为该寺又添一大景观。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磁州窑也因此而得名。据考察,磁州窑在北宋中期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一直持续至今。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位于磁州地区的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风格独特的磁州窑瓷器,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融入本地特色,精细粗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与同时期的五大名窑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作品更具有浓厚的民间情趣,装饰形神兼备,别开生面,颇具北方特色。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的保护、发展磁州窑,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磁州窑,磁县政府于2004年开始,立项筹建磁州窑博物馆,将县城的繁华地段确定为博物馆馆址,聘请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担当设计,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上下两层,内设四个主要展厅,另有序厅及过渡厅,展厅面积2524平方米。磁州窑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定义为“黑与白的艺术”,展出精品文物400余件,图片278张,其他辅助展品186件,陈列分3条线展示,主展现以时间为顺序,系统展出磁州窑各个时代的文物及标准,精品文物展现设专橱突出展现磁州窑的精品文物,辅助展现介绍磁州窑相关知识,挖掘磁州窑文化内涵。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路  乘车线路:磁县县城内可乘小巴或出租至磁州路东段可达。

磁县岳城水库

  岳城水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与河南省安阳县交界处,磁县岳城镇岳城村西,是海河流域漳卫河系漳河上的一个控制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8100k㎡,占漳河流域面积的99.4%,总库容13亿m3,水库于1959年开工,1960年拦洪,1961年蓄水,1970年全部建成。  水库的任务是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并结合发电。通过水库调蓄,保证了下游广大平原地区和京广、京沪、京九铁路及京珠、京福等高速公路的安全;通过河北省民有渠、河南省漳南渠可灌溉农田220万亩;可部分解决邯郸、安阳两市工业及生活用水;并结合灌溉发电。  土坝:包括一座主坝和四座副坝,全长6294.5m。主副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加高扩建时用砂砾料在下游进行全断面压坡,最大坝高55.5m。  溢洪道:位于主副坝之间,基础以第三纪沙层为主,局部为粘土或砾岩,为开敞式陡槽型溢洪道。进口闸共9孔,采用三级底流消能,最大泄量12820m3/s。  泄洪洞:为坝下埋管式,位于主坝左岸,坐落在第四纪胶结不良砾岩上。由进水塔、洞身、出口消能段三部分组成,共9孔。洞径6×6.7m,除右边孔用作电站输水外,其余8孔均用来泄洪,最大泄量3530m3/s,是我国最大的坝下埋管工程。  电站:位于泄洪洞消力池右侧,于泄洪洞右边孔内装设直径5m,长280m压力钢管引水发电,装机17000kw。  渠首建筑物:河北省民有渠闸及河南省漳南渠闸,位于泄洪洞消力池右边墙上,最大引水流量各100m3/s。  1987年至1991年岳城水库大坝进行了加高扩建,坝顶高程由原来的157.0m加高到159.5m,大坝加高采用砂砾料在下游断面压坡。大坝加高的同时还加固了溢洪道工程,设计流量由11000 m3/s提高至12820m3/s,同时改建了泄洪洞工程。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岳城镇岳城村西  乘车线路:磁县乘开往岳城镇即到。

南城村遗址

南城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汉  南城村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城乡南城村西北,北为古涧河,整个遗址位于古涧河主河道南岸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汉时期重要的遗迹。2002年夏调查发现,2003年秋冬复查,2004年秋试掘。是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文物考古项目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磁县南城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勘探面积2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48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358处,其中灰坑204座、房址8座、灰沟21条、井5,座、窑址2座、墓葬111座、烧土遗迹2处,编号成型文物669件。重要发现为先商墓葬群,发现墓葬78座,土坑竖穴式,比较集中分布在南北长约5千米,东西宽约25米的范围内,墓坑较浅。部分有木棺,其中有2座为一棺一椁。墓主皆仰身直肢葬,经鉴定,死者多为女性和儿童。随葬品放置在头前、腰部、脚下,有贝壳覆面现象,出土随葬品66件,其中陶器52件,有鼎、鬲、豆、盆、簋、瓮等,另有玉饰件和贝类饰件。  南城村遗址地层堆积明确,最早见有仰韶晚期遗物,以后分别见有龙山、先商、汉、北朝、唐;宋等多个时期遗迹遗物,堆积丰富,特别是先商墓葬的集0土为河北省首次。龙山时期遗存是继邯郸涧沟、龟台;下潘旺、永年台口遗址后的又一重要发现,与河南龙山文化应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特点;汉代渠沟也是罕见的发现。南城村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这一地区文化的起源、发展趋势和周边文化的交流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磁县溢泉湖

  磁县溢泉湖也叫东武仕水库风景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30公里的磁县县城以西约7公里的东武仕村、是一座以防洪和城市工业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最大水面达两万余亩,最大储水量可达1.52亿立方米。东武仕水库担负着下游磁县县城及邯郸市等7县1市以及京广铁路、京深高速、107国道的防洪保安任务,是一座以防洪和城市供水为主并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东武仕水库1958年1月动工兴建,1959年9月东武仕中型水库基本建成,开始拦洪蓄水;1970年4月1日水库开始动工扩建,1974年4月全部竣工;经1975年、1993年两次加固,达到现状规模。东武仕水库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一遇洪水校核。水库正常蓄水位109.68m,设计和校核洪水位分别为106.18m和110.7m。  溢泉湖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河北省重点旅游区,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具有“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功能。目前,溢泉湖风景区已被列为冀南新区核心部分,沿湖周围设有人工沙滩浴场、水上快艇、农家木船、垂钓等活动项目,溢泉湖已经成为野生大雁、白天鹅、野鸭等几十种候鸟栖息越冬的良好场所,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的三月,近十万只野生鸟类在溢泉湖越冬,成为溢泉湖独特的自然景观。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武仕村西  乘车线路:邯郸市内乘803路公交在大营站下车,后向西步行可达。

邯郸天齐庙

邯郸天齐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天齐庙位于磁县花官营乡吴庄村,邯郸市中华路南延6公里处的东侧,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始建于唐,址在村东。元时,因漳河改道迁至现址。该庙历史闻名遐迩,历代均有增矿,至明时景胜为最,有“三门相照、三殿并峙”三说。山门、钟楼廊庑大殿,参差座落,加之榕树复荫,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后因种种原因夷为平地,仅存遗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的春天也已到来。一九九零年之后,天齐庙遗址先后被确定为县、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村恢复天齐庙文物原貌和工程陆续展开。十几年来,规模由小到大,格局逐步规范,建筑日益宏伟。现已形成“中轴对称、东道西佛”融佛道儒文化于一体的明清式建筑群。庙内道教建筑有:玉皇殿、元生0殿、天齐王殿(奉祀黄飞虎)、阎君殿、奶奶殿、0殿等;佛教建筑有:天王殿、石佛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地藏王殿等。  该庙将形成“琼楼玉宇云中现,松柏掩隐钟声悠”的净土圣地。这一文化旅游的精品景观闪亮登场,将在邯郸文化旅游的大框中,逐步形成“北有黄梁梦,南有天齐庙”的新格局。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花官营乡吴庄村(中华路南延6公里处的东侧)  乘车线路:邯郸市乘50路公交在石桥村站下车,后东行过可达。

紫海芳庭薰衣草庄园

  紫海芳庭薰衣草庄园位于邯郸市磁县光禄镇溢泉湖景区东侧,占地200亩,西靠溢泉湖度假区,东临南水北调景观带。庄园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休闲体验为特色,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竞争力,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重点。  紫海芳庭薰衣草庄园倾力打造华北首家实景摄影基地,这里有圣托里尼的白色浪漫、有普罗旺斯的薰衣草0、有向日葵金黄色的守望,有蓝天与风车构筑的浪漫景致,秋千、木屋、水车、栈道,营造浓厚的浪漫艺术气息,入镜在新人的唯美爱情画面当中。在一望无际的花海边、在白色的沙曼亭上、在千万朵薰衣草中、在落日的草坪上、在浪漫紫海岸的树林里……紫海芳庭是书写爱情的地方、是蜜月及拍摄婚纱的“圣地”。  走进紫海芳庭,呼吸纯净与浪漫的空气,挥霍自由的淳朴与奢华,感受生活中灵犀相应的贵族气质与自然韵律。总之,紫海芳庭的建设是在保持原生态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增加了浪漫的元素,为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参与体验、修养身心、表达情感的平台或空间。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溢湖风景区湖东300米,凤凰路东段  乘车线路:邯郸市内乘803路公交在大营站下车,后向西步行可达。

兰陵王墓

兰陵王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看 点 《兰陵王入阵曲》是歌颂高长恭英勇善战的一支乐曲,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当时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北齐王急派各地将士来解围,高肃亲率五百精骑,冲入周军重围,直抵城下,与城内守军心协力夹攻,大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为歌颂兰陵王的战绩,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此曲后来流传到日本,深受人民的喜爱。   介 绍 位于磁县城南5公里处,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高肃之墓。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先后-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面貌清秀,当两军交战时都要戴上一个凶恶的面具以震慑敌人。因战功显赫而招到当时的皇帝(其堂弟高纬)的忌恨,终被赐死。    河北邯郸市

磁县鼓楼

  鼓楼,位于县城中心,因其宏伟的主楼两旁各建有一间钟鼓楼而得名。故名鼓楼,又名天下第一楼,畿南第一楼。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楼基呈长方形,楼基高8米,面积为1380平方米,中间有一条南北拱券,北石拱门-“雄镇滏阳”,南石拱门上刻有“景嵩”二字,字体端正,遒劲有力,磁州古代为  中原嵩山地区,有宣传嵩山景色秀丽的美意。台基上有锯齿砖墙一道,环四周有陴垛48个,楼建其中,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高一丈有余,下两层均是外柱内墙,墙柱间隔数尺成为走廊,顶上有琉璃筒瓦覆盖,下有华丽门窗,四角飞檐突起,最上层为南北人字形构造,现在的鼓楼为1993年重建。

漳河小三峡

  漳河三峡位于磁县西南部的白土镇,距离县城40公里,景区长20公里,沿河自然风光秀丽,景点独特,有无底洞、神牛峰、北朝佛洞、王莽射刘秀的箭眼、人造天河跃峰渠、吴家河水电站、稀有植物龙须草、北方奇观溶洞群、中原第一热情漂流、农家乐旅馆、千亩稻田香两岸、鱼虾野菜味美人,令人流连忘返。  漳河小三峡东临邯郸西临太行山脉,依托生态水网和山区等地域优势,打造了一批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漳河小三峡漂流、炉峰山景区、溢泉湖风景度假村等现已成为邯郸、安阳等周边地市群众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主要适合漂流。      白土镇  河北省磁县白土镇 乡镇概况   镇0驻白土村。面积48.5平方千米,人口2.20万人。辖20个村委会:白土一街、白土二街、白土三街、白土四街、白土五街、白土六街、大水头一街、大水头二街、大水头三街、青碗窑、南涧城、吴家河、杨花庄、张二庄、北羊城、池上、五合、新合、三义、上寨…… 详细++

东武仕水库风景区

东武仕水库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东武仕水库风景区位于邯郸市西南30公里的磁县境内。水库最大水面达两万余亩,最大储水量可达1.52亿立方米。该水库东一华里处有村庄,叫东武仕村,以明朝皇帝卫士兵武举命名,水库因此而名。  每到夏季,这里碧波万顷游人若蚁,众多的游人前来划船戏水。水库西部有一个狭长的丰岛,被称作太阳岛,太阳岛以东是广阔的浅水区,湖水清澈,碧波涟涟,是游泳戏水的好去处,太阳岛以西,水面呈深绿色 ,一望无涯,游艇可以任意驰骋水库岸边绿草茸茸,垂柳,白杨郁郁葱葱,加上五光十色的簇簇阳伞点缀其间,犹如繁花竟放。

讲武城遗址

讲武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武城遗址  讲武城遗址位于磁县城南漳河北岸讲武城村。讲武城唐以前称武城,宋代以后改称讲武城。讲武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经常活动在这里,把此地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古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除南墙及东墙南段被彰河冲毁外,其余大部分尚存。1958年发掘,出有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和豆、罐、盆等生活用品,从遗物上看属于战国古址,汉代以后曾经补筑、改造或扩建,继续沿用。  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固义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西固义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