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保定 >> 定州市 >> 南城区街道

南城区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定州晏阳初旧居

  晏阳初旧居在定州中山东路定州中学的斜对面,一个典型的北方风格民居,不是门前有块碑,不是建筑油漆的鲜亮,无论如何都会让路人忽略视而不见的。晏阳初是四川巴中人,定州的旧居则是他“贫民教育运动”中在此的居所。  整个旧居坐南朝北, 是一个正房加东西厢房组合的四合院,看介绍,其旧居只是原来建筑群的五分之一,许多已不复存在。房间里空空荡荡的,释放不出什么信息。如果不了解晏阳初,只看几间空屋似乎味如嚼蜡,但历史的意义都在背后显现。  晏阳初是个上世纪初的留美博士,是一位爱国兼社会改革的实践者。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认为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民族复兴,根本的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必须提高民众的素质和技能,他把眼光投放在了中国的最底层——农村。成立了平民教育会后,需要一个实验基地,定县一个中国最普通的县,得到了他的垂青。他组团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以乡村为单位的平民教育实验,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希望工程”。从此以后,定县也成为遍及全世界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源地。  “愚穷弱私”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四大痼疾,培养公共心、合作心、科学性、社会性是一个系统漫长耐心的过程。而平民教育不仅是识文断字,还有医疗卫生、科学种田等什么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是晏阳初的先见性和伟大处。这里先后有500多名知识分子纷至沓来,学者组团到农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次。他们的成就,可以用斯诺定州行的描述来解答。斯诺说,一个小伙子在田间用锄头费力的写着“在中国扫除文盲”,旁边一个年轻的女人这样写到“为国家塑造新公民”。这些人可都是朝不保夕衣衫蔽褛的农民,竟然都有了社会感和责任感,这无疑就是文化的胜利。  定县的教育运动终止于日寇侵华,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并没有终止,直至发散到了世界各地。他的定县旧居只是那场运动的历史承载物和纪念物。几间房子代表的背后,渗透的则是曾经的那些人,为民族崛起、国家兴盛的拳拳报国之心,今天看来无比温暖和依旧有着韧性。  晏阳初 (1890~1990)  晏阳初(1893~1990)四川巴中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基督教会在四川省阆中县办的华英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成都基督教会办的华美学校学习。宣统二年(1900),任成都一中英文教师。 1913年赴美国考入耶鲁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开始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影响。1918年夏毕业,获博士学位,旋赴法国参加…… 详细++  晏阳初 (1890~1990)  晏阳初(1893~1990)四川巴中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基督教会在四川省阆中县办的华英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成都基督教会办的华美学校学习。宣统二年(1900),任成都一中英文教师。 1913年赴美国考入耶鲁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开始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美国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影响。1918年夏毕业,获博士学位,旋赴法国参加…… 详细++

定州开元寺塔

定州开元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塔位于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1055年建成。  塔全部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三层,高84.2米,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比例匀称,外观秀丽。塔有四个正面辟券门,其余四面设假窗,雕几何形窗棂;塔内每层均有梯级,两层之间形成八角形回廊。塔内有佛龛、彩绘。当年,宋辽对峙定州处于宋国北疆,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了望敌情。  开元寺塔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10多次地震,清光绪十年(公元1844年)6月,塔的东北面从上到下塌落下来,破坏了这一雄伟古建的完整,但至今依然挺拨屹立。      料敌塔为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塔内有精细的雕刻花纹和生动的彩画,塔外除檐口、平座、门窗以外全涂为白色,内外对比色差强烈。  寺塔建成后,逢节开放,形成定俗。历来游人甚多,登高远望,已成为当地一种引以为豪的活动。宋真宗为了奉安寺僧会能从天竺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寺名“开元”,故此塔原名为“开元寺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始建成此塔,历时55年。故当地有“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县塔”的传说。时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或“瞭敌塔”)。  每层塔檐,都用叠涩砖外挑,形成内凹曲线,似振翼欲飞;塔身外壁开设门窗,含虚、玲珑,把佛塔装扮得丰满秀丽。塔顶雕饰忍冬草覆钵,上为铁制承露盘及青铜塔刹,同塔身相配,协调连贯。五台塔壁和塔心之间有走廊环绕,并与四面四门相通,便于四方瞭望。但塔壁东北局部崩塌,游人不能抵顶层。五台塔为砖制,平面为八角形,共11檐楼阁,塔高84.2米。由于塔的高度大、檐数多,又仿木楼阁建造,于是,塔身也十分宏敞,除底层塔身比例较高,檐上加建平座成台基状外,以上各层塔身向内收分甚紧,高度也随之剧减,既保持了各部分匀称的比例,又给人以稳定感。

北庄子汉墓石刻馆

北庄子汉墓石刻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定州有一处碑林,又称定州石刻馆。还有一处汉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汉墓就在碑林院内。或者说,围绕汉墓建起了一处碑林。走进碑林院子,几十株高大的柏树蔽日遮天。迎门一处三开间的小型展室,陈列的展品介绍了两汉中山国在定州建都的历史以及部分汉中山王陵出土的文物。1982年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前建有展室,可通地下墓道,展室前立有移来的两通石碑,一为“苏文忠公祠记碑”,另一为“题魏国韩公祠碑”。墓汉总长24米、宽10米的砖砌墓室并不宽大,却也设有前、中、后室和左、右耳室。墓室内展有少量随葬品。这座当初传为“靖王坟”或“慕容陵”的汉墓,经1995年的发掘确认墓主人是享有“侯”爵位的东汉晚期墓葬。据说,这座侯墓是我国第一座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的东汉砖室墓。  院内东北部有定州文物部门收集和征集流散于寺庙和民间的碑刻200多通,年代为北齐至明、清、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碑记、墓志、经幢、石造像等。其中有些价值很高的碑刻,如北齐“彭城寺碑”、唐王维的“阴阳竹碑”、宋韩魏公祠绘画记碑、清乾隆御碑、石竹碑、冯玉祥书的“王瑚木碑”等,均是碑中珍品及石刻艺术佳作,在考古和书法艺术上都具较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由“北庄子汉墓”出土的488块铭文石刻,移来镶在这里的墙壁上。标有石场地名、郡国名甚至工匠姓名的石刻,涉及到六州十几个郡。这些公元79—88年间的铭文石刻,成为研究由篆向隶演变的珍贵资料。走在满是绿苔的院子里,四周静静的。松柏苍翠、花木掩映的碑林,是游人吊古寻幽的一方佳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定州市古楼街  乘车线路:定州火车站乘1、2路公交车到大世界站下车

定州市大型苗木花卉基地

  定州市大型苗木花卉基地  定州市大型苗木花卉基地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大辛庄镇东王习开发区,成立于1999年,拥有苗木基地两万余亩,多年来本场苗木销往全国各地,北京、辽宁、内蒙、宁夏、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等十多个省市区得到了各工程单位好评。我基地以良种繁育为重点,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良种化高效生产为目标,以现代化、科学化管理为保证,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苗木的档次和水平,始终站在市场的前沿,领苗木之潮流,突出优势,真正成为新型现代化特色苗圃!  花灌木类:木槿、紫荆、紫藤、连翘、平枝荀子、太平花、木绣球、月季、金叶莸、红宝石海棠、西府海棠、红叶碧桃、美人梅、榆叶梅、紫叶矮樱、地锦、紫叶李、金叶女贞、红叶小檗、金山、金焰绣线菊、红王子锦带、红瑞木、迎春、棣棠、黄刺梅、珍珠梅、金银木、丁香、紫薇、水腊、天目琼花、猬实、美国红栌等。  常绿类:沙地柏、北京桧、侧柏、塔桧、河南桧、大小叶黄杨、朝鲜黄杨、北海道、胶东卫矛等。  宿根花卉: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千屈菜、醉鱼草、大花秋葵、福禄考、荷兰菊、地被菊、黄花景天、常夏石竹、五彩石竹、玉簪、鸢尾、紫叶醋浆草、美人蕉、另出售各种扦插苗、籽播小苗等。  乔木类:国槐、龙爪槐、江南槐、黄槐、火炬、栾树、千头椿、法桐、白腊、银杏、日本樱花、香花槐、金叶榆、金叶国槐、玉兰等。  欢迎各界朋友到河北来参观考察旅游!

定州清真寺

定州清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清真寺  定州清真寺,又名礼拜寺,座落在定州市中山中路与清风街交汇处,占地5255平方米。该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为坐西朝东四合院式建筑,由垂花门楼、南北讲堂、正殿组成,经历代重修保留至今,其后窑殿仍然保留部分元代建筑形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无梁殿结构,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正殿为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庞殿顶卷厦勾连搭形式。前庞高悬乾隆御书“开天古教”匾额,字体苍劲,正殿大门上方悬阿拉伯文匾额,-“清真言”。殿内外遍施彩绘,缠枝蔓草间套有阿拉伯-,色彩绚丽,层次丰富含蓄,令人叹清真寺俯瞰为观止。案精美,清真寺后窑殿面墙上有木制圣完,圣完图阿拉伯文与花朵交相辉映,这种圣完艺术装饰是民族化的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为国内建筑艺术中独有。  清真寺内保存着石碑四通,记载着该寺的兴衰。其中元至正年间的《重修礼拜寺记》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包涵有四个全国之最:最早的一幢汉文碑;最早将“回回”称谓同伊斯兰教相联系;最早译为“穆罕默德”四字(原译为马合麻);最早开以儒释伊的先列。同时寺内传说大殿梁上有“孔雀木”,因为有这一奇木,任何鸟禽都不敢飞入殿内,因为从无鸟雀干扰穆斯林做礼拜。  清真寺古朴恢宏,庄严肃穆,堪称民族建筑与伊斯兰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典范。1986年被列为保定市伊斯兰教会中心。

定州碑林

定州碑林为文化旅游景点。  定州碑林  定州碑林位于定州市区中心繁华地带,西临商业街,南临中山中路。园内保存大量汉代石刻及历代碑刻,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园内首先可以了解回廊四壁镶嵌的488块汉代带铭石刻,这批石刻是1959年于定州北庄子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0土的。铭文中记录着采石场地、郡国、县邑及采石工匠名,从中可以了解涉及到的东汉六州十余个郡国,是研究汉代地理、郡县名称的重要依据,也为汉代文字从篆书到隶书演变过程提供了大批文字资料,保存着这样大批的汉代文字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  此外,还有乾隆御碑、关羽风雨竹碑、苏东坡雪浪石、苏东坡雪浪石图石刻、王维阴阳竹石刻、宋韩魏公祠堂绘画记等著名石刻,这批石刻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是石碑刻及书法爱好者研习的好去处。  院中高大的封土之下保存着一座完好的东汉墓室,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墓室南北长24米,东西宽10米,由前室、东西耳室、中室、后室组成。通过参观墓室可以了解汉代的丧葬习俗及历史文化。陵前建殿三间作为展室,并设有出入口直通墓室。展览中介绍了两汉中山国在定州建都的历史及历年来汉代中山王陵出土文物的情况,为研究汉代历史、丧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资料。  交通:从定州火车站乘l、2、3路公共汽车在大世界购物中心下车,北行100米即到。从高速公路定州出口西行3公里即到。

净众院塔基地宫

净众院塔基地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众院塔基地宫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内新立街。     原塔已毁,仅存塔基地宫。地宫建于北宋,呈方形,砖筑,面积7.2平方米,高2.34米,顶口盖石雕歇山式屋顶,南壁券门两侧绘天王像。北壁正中彩绘释迦灵牌。两侧各绘弟子五人。东西两壁绘帝释天、梵天礼佛图。出土定瓷百余件,其中有高达60.7厘米的白釉刻花龙头净瓶。  净众院塔基地宫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道观玉皇殿

大道观玉皇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道观玉皇殿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兴华中路。  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该殿颇具元代建筑的典型减柱造特色,东西长七间,南北宽四间,庑殿顶琉璃瓦剪边,设三跺单翘单昂斗拱。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大道观东曾有池塘,养鱼栽荷。州人每逢中秋佳节携酒前往赏月,因景取名“西溪玩月”,被列为定州八景之一。殿内四壁现存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沥粉贴金帝王出巡图。画面人物栩栩如生,画工可与五岳之一的北岳庙壁画媲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道观原为中轴式群体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大照壁、关帝殿、二神殿、六神殿、玉皇殿、老君殿五座大殿,现仅存玉皇殿。玉皇殿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面阔七间,南北进深四间,采用了元代常用的减柱造,庑殿顶,琉璃瓦剪边,设三踩,单翘单昂斗拱。昂嘴造型似为明清中叶时期造型,但昂嘴根部与宋式做法相合,反映该大殿可能经历了明清时的大修。中殿内四壁均绘有沥粉贴金众神朝拜图和玉皇大帝天上宫殿建筑,画面造型优美,人物线条流畅,各部大臣及雷神、雨神等造型生动,各具特色。  2006年大道观玉皇殿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中山王墓

汉中山王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中山王墓分布在遍及河北省定州市全境25个乡镇,其中大部分墓葬分布在定州市城区的东部、西部和南部。它是两汉时期中山国王及上层贵族的墓地,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4至公元184年间。  自1959年以来,先后发掘了中山简王刘焉墓、中山穆王刘畅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盘山120~122号墓、陵北137号墓等。汉中山王墓墓葬规格高,出土文物丰富。如刘修墓采用“黄肠题凑”葬制,墓主身穿的金镂玉衣,还出土了颇具文献价值的《论语》简册。刘焉墓发现的174块带文字的石块,记载了中山国及邻近郡国的许多地名,对研究中山国的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些文字还为研究汉字由秦篆向汉隶的转变提供了实物资料。刘畅墓也出土了银镂玉衣两套及大量精美的金、银、铜、铁、玉石器。  汉中山王墓为研究汉代诸侯王墓葬制度以及中山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静志寺塔基地宫

静志寺塔基地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志寺塔基地宫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区新立街草场胡同。  静志寺塔基地宫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地宫呈方形,砖筑,面积7.2平方米,墙高1.1米,全高2.34米。木构彩绘斗拱,顶口盖石雕歇山式屋顶,南面券门两侧绘天王像,北壁绘释迦牟尼涅槃图,生动显现十大弟子及亲人为佛祖奔丧情景。东西两壁彩绘戎装天乐图,表现帝释天、梵天礼佛画面。     2006年静志寺塔基地宫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贡院

定州贡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院位于定州市区中山东路草场胡同东侧。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知州王大年创建,又名“考棚”,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州属贡院,是封建王朝科举取士的场所。定州贡院为中轴式建筑群,坐北朝南,现存影壁、大门、魁阁号舍、大堂、后楼五座建筑,占地2万余平方米,建筑气势雄伟,雍容壮观,风格独具,显示了清代建筑风格与高超的设计技艺。2001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文庙

定州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州文庙是唐大中二年(848年)由定州帅卢简求废天佑寺创建,宋皇祐二年(1050年),定州帅韩琦扩建殿宇。明成化年间,知州裴泰建明伦堂。万历年间,又两次增修,修建匾坊、泮池。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皆有拓展增修,最终建成由北部中、东、西三个相邻院落及南部的节孝祠等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1959年,文庙被辟为定县博物馆。1982年,成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魁星阁建筑[]文庙座北朝南,由各自成一体的北三院和四合院式的南院节孝祠组成,占地总面积达12666.4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等。中院建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等中轴建筑及东西附属建筑。大成殿中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东西庑殿则供奉七十二贤。东院是文昌阁和崇圣祠。文昌阁又称“魁星阁”,是祭拜文运之神“魁星”的场所;崇圣祠为孔子家庙。西院有大门、仪门、明伦堂等。其中明伦堂为主管教化场所。南院的节孝祠是供放定州孝节名士牌位的场所。除珍贵古建筑外,文庙内还保存着大量碑刻和古籍善本。。  门票:10元/人  游览时间:1小时左右  电话:0312-2587791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定州文庙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定州文庙

定州蔬菜科技农业观光园

  定州蔬菜科技农业观光园  定州蔬菜科技农业观光园位于京深高速公路定州站东侧,沙河总干渠之南。该园是定州市政府投资兴建的蔬菜特色产业试验、示范推广的“龙头”园地。1998年始建的一期园占地20000平方米,自动智能化六联栋温室3座,占地10800平方米。目前占地132000平方米的二、三期园区工程正在积极运作,其产品已成功打入京、津、石、保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和高级饭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参观人数不断增加,近两年先后接待参观者10万人次。  蔬菜科技示范园在提高发展现代化无公害蔬菜样板园地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建设为集蔬菜生产、稀特蔬菜观光、蔬菜植物知识普及、农家风味食、住、游、娱及参与性的采摘、品尝、出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蔬菜生态游。  交通:京深高速公路定州出口下道东行100米即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南城区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南城区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