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暖泉古镇 | 暖泉镇位于河北蔚县境内西部,东经114026′,北纬39048′,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全镇16个行政村,166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2人,镇域面积57.3平方公里。镇区内8个行政村,10411人,居民区1.3平方公里。 暖泉镇交通便利,东距蔚县城10.4公里,西距山西广灵县城15公里,北距下广线二级公路4公里。通讯便捷,现有固定电话用户2370户,移动通讯塔4座,信号覆盖率100%。文教卫生完善,现有中学1所,教师102人,学生860人;完全小学5所,教师133人,学生1406人;中心卫生院1处,门诊3处,卫生所17处,医疗卫生人员53人。现有乡镇企业263个,其中个体工商户201户,营业收入总额12905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暖泉镇节日社火丰富多彩,风味小吃独具特色,糊糊面、粉坨、豆腐干、辣椒油、糖大饼等远近闻名。 暖泉镇自然条件较好。地跨丘陵、河川,北高南低,平均海拔94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河滩布有草甸土和水稻土,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年降水量390.9毫米,平均气温6.50C,七月平均气温22.00C,一月平均气温-12.20C,年均有效积温29670C。年均日照时数2921.1小时,无霜期131天。全镇耕地面积2285公顷。农作物以玉米、谷黍、水稻、烟叶、蔬菜为主,已形成“北林中粮南烟菜”的种植格局。 暖泉古镇历史悠久。由壶流河谷地发现的旧石器和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等考古资料可以推溯,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在暖泉一带定居生活。有史料记载,古镇在尧、舜时期属冀州,商周时属代国,战国时期为赵、秦等国角逐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均属代郡,暖泉属平舒县治,镇西现存高大的封土汉墓群,便埋葬着当年的官僚显宦。唐宋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从此暖泉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1958年成立暖泉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镇建制至今。 暖泉水资源丰富,水文化独特。暖泉水之源有两处,一为镇中心的逢源池水,储水量1536米3,流量为0.089米3/秒,一为华严寺前佛镜之水,储水量为742米3,流量为0.028米3/秒。两处泉水一年四季水温均为160C,寒冬腊月水面积气如蒸。《蔚州志·渠道图》中记载:“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流”,又说“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暖泉”之名正源于此。两泉最有名者为逢源池水,泉水经东西两龙口相向而出,环村缓流。逢源池南为凉亭书院,书院中主体建筑是一座约80米2的凉亭,泉水从地下穿亭而过,亭前有一过流水井,石砌 八角形,故称八角井。“水过凉亭八角井”是蔚县“八大胜景”之一。泉水沿环村明渠浇灌着镇区南的数百亩菜园和稻田,最后流入镇区东南的壶流河水库,数九寒天暖泉水流出1.5公里内不结冰。镇辖区内的壶流河水库汇水面积为1717平方公里,最大蓄水8070米3,平均水深14米,水面面积12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集农业灌溉、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景色优美宜人。 暖泉镇内文化遗存丰富。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古堡和华严寺,目前此两处已申报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并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待发布。县级保护重点文物有暖泉书院、北官堡、汉墓群和古瓷窑4处。镇保重点文物有朝阳楼、关圣庙、苍竹轩古院、“九连环”套院、古花厅和古当铺门店等6处。镇内保存较好并有独特风格的古寺庙、古民居、古店铺、古城堡、古戏楼等有200余处,其中古居民宅院180余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花灯节、打“树花”、民间剪纸、纸雕艺术和各类社火表演等。2003年8月暖泉被河北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古居民俗之乡”。古镇名人才子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有元朝工部尚书王敏、明朝兵部侍朗张邦齐和民国年间的古镇文人苏大迷等。1953年前苏联领袖斯大林逝世,苏大迷先生精心撰写了一幅挽联:“雄心盖瀛寰 只恨未能勤内典; 药方盈世界 谁怜不早觅良医”。此联经苏驻华使馆转到苏联国内,受到苏联政府嘉奖。 被誉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西古堡是蔚县乃至河北省的典型古堡,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集“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四大文化景观于一体,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西古堡、中小堡、北官堡,与现保存较为完好的老君观、凉亭书院、明洪武32年的华严寺以及镇域内的壶流河水库等诸多景点,构成了蔚县城西一日游的基本格局。 近年来,暖泉原汁原味的明清文化吸引来姜文、陈强、刘蓓、何冰等影视名人,先后有《鬼子来了》、《不觉流水年长》、《敌后武工队》、《母亲是条河》等10多部电影、电视剧来此取景拍摄。全国政协常委、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及省市文物主管领导和专家曾多次来暖泉,对古镇的文物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暖泉古镇独特的水资源、历史文化遗存和旅游资源开发已引起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暖泉古镇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暖泉镇党委政府已精心描绘了古镇发展蓝图并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旅游观光,投资开展,共谋发展。 |
西古堡 | 西古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古堡位于河北省蔚县暖泉镇内,冀晋界东2公里。 古堡集古城堡与古戏楼、寺院、宅院于一体。城堡建于明中叶嘉靖年间,据记载清初顺治年间又在南北城门外增建二座瓮城,是古蔚州“八百庄堡”中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堡瓮城形制结构别具一格,古式宅院,呈明清民居建筑风格。 城堡墙平面布局呈方形,边长230余米,黄土夯筑,墙外凸出土筑马面,高8约米。两瓮城的内城门南北对峙形成一条大街、东西各有小街道三条,沿堡墙内周围有“更道”一周。这便形成了西古堡村总平面呈“国”字形的特殊形制,是古蔚州八百城堡中比较独特的一例。 村内现存的古民居院落约180座。高大的门楼、精美的砖、木雕花彩绘,九连环,四进四出的四合院无不在述说着当年的繁荣。这些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白灰砌青砖墙,房顶起脊,安制吻兽、覆青板瓦。当地民风淳朴,周围环境优美、站在堡门楼举目观望,四周水田缠绕,郁郁葱葱、村里青砖灰瓦,极尽“小屋平头墟里落,炊烟起处是人间”之古朴美、整座西古堡村,每条街巷每片民居,虽历经百年风雨飘泊,风采依旧。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 南北瓮城内的建筑更是形式多样,布局巧妙。工艺精细,体现了古代民间建筑的高超技艺。两座瓮城的内城门为明代所建,外城门及瓮城内的建筑是清代顺治年间增建。 南瓮城建筑复杂,城堡墙平面布局呈方形长约百米、黄土夯筑、墙外凸出土筑马面,高8余米。瓮城内的建筑共分上、下二部分。下层大部分为砖券仿木结构建筑,上层是砖木结构建筑,瓮城中部为一大天井式,周围建筑环绕,共有殿堂、楼阁74间。由瓮城东北角砖砌台阶进入角门,入门后为东跨院,院内方砖墁地,正面砖砌花垒墙,底层正南50米处为一座卷棚顶乐楼,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也是蔚县众多戏楼中的特殊一例。正北东为马王庙,西为三义殿。院内东下房为僧尞三间。下层为一小院落,砖砌围墙,正南辟一砖雕小门。上部砖仿木出檐,五踩斗栱,砖雕以华丽精细见著,正房为斗栱券结构房屋。 跨院西部下为栱券门洞,平面呈“亚”形,为城堡主街轴线,券顶上为观音殿,硬山布瓦顶,北部抱厦一间,厦东西两侧筑有悬山顶钟鼓楼二楼,建筑东西为小巷可通。观音殿西侧又突出一座砖筑小城。上下两层,东北角有竖井台阶相通上下。中设长方形小天井。上层四周建筑环绕,前砌女儿墙,均为硬山顶转角前出廊式,置直棂窗,正北为地藏殿,东西各为十殿阎君,南为鬼王殿。鬼王殿东西为悬山顶钟鼓楼,下为栱券门洞,轩木板门二扇。天井下部东西北均为栱券窑洞,洞外砖仿木出檐,砖雕椽、飞、斗栱。天井南侧为一小院,有东西僧尞和厢房,券门正南堡墙上嵌一大形影壁,壁心砖雕二条蟠龙,龙体矫健雄猛,造型优美,十分生动。 瓮城东墙开一城门,砖券结构,高8余米,券门洞外部上镶一石匾,阴刻楷书“永盛门西古堡”,小款“岁康熙十九年”。门内石墁路面,历史上车辙遗留痕迹,历历在目。门外迎面建一座砖雕须弥座影壁,磨砖对缝。 北瓮城平面形制大小与南瓮城大体相当,内、外城门及内城门门楼保存较好。其中的庙宇,如“九天阁”等建筑早年已毁。 西古堡瓮城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复杂,殿宇高低参差错落,楼台掩映,建筑景中套景,景中借景,景中藏景,充分显示了当时工匠高超的艺术设计水平。 2006年西古堡作为明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飞狐峪 | 飞狐峪地处恒山山脉与太行山脉的交汇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2500米之间,历史上的多期造山运动形成了其山姿百态、峰奇景秀的自然风光。当地流传的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说蔚州,道蔚州,蔚州就是不一般。……南面有座翠屏山,翠屏山,飞狐峪,飞狐峪内有箭眼。一柱香,八仙洞,阎王鼻子鬼门关……” 藏深山,初露峥嵘。飞狐峪以险、奇著称,险在山陡,奇在石怪。当地百姓说:“四十里飞狐七十二道弯,弯弯有洞天,处处含胜景。”飞狐峪远离尘嚣,少有车流人潮,只有绿野、清风,蓝天、白云,浑然天成,神韵独具。飞狐峡谷谷幽峰奇,蜿蜒险峻;马蹄梁沟壑纵横,雄浑壮美;空中草原高峻辽阔,恍若天堂。峡谷、高山、草原共同构成奇美的北国风光,令人目不暇接,留恋忘返。 有着空中草原生态景区的飞狐古道,曾被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称为“河北省的旅游胜地”。飞狐峪,俗称四十里黑风洞,为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这条被现代人称为京西绿色大峡谷的飞狐古道,曾是南往华北平原,北通塞外大漠的商贸要路。同时,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两军厮杀的战场。春秋时期,赵襄子取道飞狐峪征服代国;东汉光武帝刘秀东征冀州,一举控制了飞狐峪这一险关要隘,统兵把守;三国时,曹操派其子曹彰在此大战乌桓;魏晋南北朝期间,飞狐古道战事不断,晋朝刘琨、后燕的慕容重、北魏的拓跋圭,都曾争战飞狐峪;宋朝杨家将与耶律斜珍曾血战飞狐;明朝三次北京保卫战之一就是因为飞狐口失守而导致的;抗战时期“明铺战役”,大大打击了日寇的气焰,致使日军未敢再踏入飞狐峪半步……如今,那-、摇旗呐喊的战争场景在飞狐峪中已成历史,留下来的是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无数奇妙的传说,以及蕴涵着传奇色彩的处处胜景。二郎神眼、一柱香、一线天、六郎箭眼、天桥宝镜、葫芦峪、八仙洞、黑石岭……处处胜景鬼斧神工,如诗如画,神奇无比,给人无限遐思。 飞狐天下险。明朝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的《飞狐口记》,形容飞狐口的山势:“如千夫拔剑,露立星攒。”飞狐峪最高最险之处是黑石岭。明朝巡抚-途经此地,作《秋雨宿黑石岭》以抒怀:“险岭藤迷路,山高石作城。片云何处雨,孤客此时情。茅屋几家在,秋风半夜生。旅魂愁已绝,况听鼓鼙声。”黑石岭上不光险峻,还有峪内最壮美的风景,那就是被誉为“蔚州八景”之一的“石岭秋云”。站在海拔2000多米的黑石岭上,极目四望,但见天高云冷,如梦似幻,给人一种天在头顶悬,云在身边依、山在脚下立、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不禁让人心生遐思,浮想联翩。每到秋季,尤其是在重阳佳节前后,秋高气爽,色彩斑斓,登高望远,景物宜人。观山上红叶热烈,层林尽染,秋风拥吻,翩翩起舞;看坡头山棘浸红,密密匝匝,轻摘入口,酸甜沁脾;望岭间黑石嶙峋,白云缭绕,岭云相接,幽静清凉;掬谷中雾霭含雨,轻飘柔荡,心旷神怡,如置仙境。 站在飞狐峪远眺,山坡绿色的地毯上有一团白色在缓缓地移动,那是峪中人正在放牧的悠闲羊群。漫漫飞狐古道边,袅袅炊烟的升腾中,世代居住在此,每天守着身边如画风景的农人们,呼吸着巍巍青山的清新气息,顶着狭长的有白云飘动的蓝蓝的天空日出而作,枕着满山淡淡的恬适的月华日落而眠,经久不变。 |
蔚州署(蔚县剪纸博物馆) | 蔚州署今位于河北省蔚县古城内西南侧,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前后,为明清两代蔚州州治处所。建国后作为县政府有所毁坏。公元2009年,县政府投资亿元重建,重建后虽非原貌但大致与原建筑符合。《蔚州州志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卷一集城图中标注了州署在城的位置,为城西南偶。州治图则标注了州署中的建筑布局。 复建的蔚州署按照《蔚州志》记载,坐北朝南,共分东、西、中三路。蔚州署复建项目占地面积46亩,建筑面积8千平方米,院落十八处,拥有房屋297间,蔚州署暨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主要用于展陈、研究、创作国内外剪纸及其它传统文化和民俗收藏展览。 该馆现有展厅18间,展览内容共分九个主题: 蔚州历史名人展:自古迄今历史悠久的蔚州都是人才辈出之地。从汉代做过楚相的冯唐,西晋著名学者鲁胜,北魏名臣燕风,古弼,唐朝名将侯仲庄,金代户部尚书程辉,元代工部尚书王敏,明代戍守边关的总兵马芳至清代被誉为“直臣之冠”的刑部尚书魏象枢,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金元明清进士举人达355名,史书记载有著作的蔚州人达40余人。在清代被称为“著述如林”的“文献邦”。此展厅共介绍了27位蔚州历史名人。 蔚州文化主题展:蔚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商周古代国的政治、文化留下烙印,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的“中华文明三岔口”在这里交汇,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军事文化的“三大传统文化交融地”,民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三种特色文化”在此聚集。数千年的文明延续,多元文化的交流融汇,构成了中国北方独树一帜的地域特色文化。 蔚县剪纸博物馆剪纸展览:此展览共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故土新芽》,第二展厅《新苞初绽》,第三展厅《春华秋实》,第四展厅《独领群芳》。 蔚县两届《剪纸艺术节成果展》:共有近二十块展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丰富多彩的内容,介绍了二O一O年首届蔚县剪纸艺术节、二O一一年第二届蔚县剪纸艺术节暨中国首届国际剪纸艺术节的会议盛况及成果展示。 蔚县剪纸组织机构展:主要介绍中国蔚县剪纸艺术研究会、联谊会和中国蔚县剪纸协会的任务目标、组织情况及相关章程。 蔚县影视基地展:主要介绍全国各电影制片厂家及影视拍摄机构,在我县拍摄影视剧的景点场地及剧情简介。 蔚州古堡摄影展:本展共分两个展厅,用近百幅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蔚州现存古堡的沧桑风貌和风土人情及传统民俗。 蔚县革命历史展览馆:本展共分三个展厅,第一展厅《蔚县革命历史展》;第二展厅《张苏事迹展》;第三展厅《马宝玉事迹展》。 蔚州署民间收藏馆:本展馆位于兵器库,展品全部由民间收藏家提供,四个展厅有古旧家俱、钱币古陶、古代瓷器、文革物品、古籍书刊等。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署(州)前街 乘车线路:蔚县县城内可租车或步行沿牌楼大街行至州前街可达。 |
蔚县上苏庄 | 上苏庄,位于蔚县宋家庄镇东南山脚下,现有户数600多户,总人口2000余人,耕地面积约6700多亩。她是宋家庄镇辖区中最为古老,且民风淳朴、民俗独特的一个较大村堡。 据有关专家考察,远在新石器时代上苏庄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后根据村民建房挖窖时出土的石磨、灶台、盆碗、钱币等物进一步证实,北魏时期上苏庄村已经是蔚县境内一个人丁兴旺、生活富庶的村庄了。但是当时的村址不在现在的庄堡之上,而是在现在村西的西洼之处,村名也不叫上苏庄,则叫“底村”。那时候的“底村”,在东南山峦草本茂密、鸟兽成群的原始森林的掩映下,仰承北口峪和水峪两大峪口的两股山泉溪流的滋润,人们每年都能丰衣足食,乐享太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草木疏了,山泉浑了。山洪的屡屡爆发,时时威胁着“底村”从们的居住安全。于是,他们请来风水先生在村东高处选了新的村址,于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建起庄堡,取名“上苏庄”,“上”与原来的“底”相对,取“上走”之意,“苏”取万物复苏之意,希望新的庄堡能为全村人再造辉煌。 上苏庄的建立,至今已有450多年,堡墙、堡门和堡内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俯视上苏庄古堡其形状恰似打击乐器的镛锣模样(用木框做架,界成若干方格,方格内挂有小铜锣)。东西南北交错的街道是镛锣的框架,一幢幢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好象一只只镛锣挂于框架之上。所能,上苏庄堡也叫“镛锣堡”。堡内明代四合院建有44所,清代四合院建有22所。这些四合院除了都有明清两代民居建筑风格处,独特的是每个四合院又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有的是连环院,有的是里外院,有的设有过厅,有的建有前廊,有的青砖灰瓦朴实无华,有的雕梁画栋雄宏豪大……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赵家院落的二门内还建有“仪门”(迎接贵宾的门,平时不开,来人绕行两边。女眷更不能从此门经过)。这在明清时代普通居民建筑中是很少见的设置,很有保护价值。 虽然历经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上苏庄古堡中这些“镛锣”般布局的四合院大部分还保存较好,而今仍有人家在里面安居生息。 大概是受“底村”时水患的启迪,上苏庄堡内的地形东高西低,落差很大,条条街巷又用山石铺就,泄洪十分方便。无论是大雨小雨只要一落地,很快僦顺势流出堡外。每逢雨天,街巷中的流水通过一块块山石铺就的台阶式路面,总会发出哗哗啦啦悦耳动听的响声。因此,人们又反上苏庄堡内街道叫作“响堂街”。“响堂”是这一带百姓对演奏音乐的厅堂的方言俗称。也就是说,雨天落下的流水在上苏庄堡内街道上有声有色的流淌,宛如是在演奏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故曰“响堂街”。 这“镛锣”堡的设计,“响堂”街的形容,为上苏庄村堡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暇想。 |
蔚州古城 | 蔚州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蔚州历史悠久,壶流河谷地就发现有百万年的旧石器遗址和众多的新石器遗址。尧舜之时属冀州,商周时为代国。秦、汉、三国、西晋时,均称代郡。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改称“蔚州”,历代沿用,迄今已有1420余年的历史。 据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东周时期,已有人类在蔚州城一带定居生活,由此推溯,蔚州城的城建历史可达2700余年。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古城深邃的文化内涵,古城内保存的文物古迹可以证明北魏、辽、元、明、清蔚州的繁荣。尤其是元、明、到清前期,由于蔚州飞狐古道是南通华北平原,北达千里大漠的交通要道,因此,蔚州人口增加,物资流通,商业发达,文化和教育也空前繁荣。明洪武五年在原城址基础上,辟土修筑城墙,洪武十年重砖石,形成了一座“雄壮甲于诸边的铁城”。 蔚州古城位于壶流河南岸平台地上。据《蔚州志》记载,蔚州古城周七里十三步,城墙高三丈五尺,城门楼三座,角楼四座,三级敌楼二十四座,垛口一千一百余。东门为安定门,楼为景阳楼,南门为景仙门,楼为万山楼,西门为清远门,楼为广运楼。三门外均建有高大雄壮的瓮城。隔护城河吊桥与内城相连,城外为三丈余深,七丈余宽的护城河,蔚州城为不规则形,南面宽阔,北面狭小,东、西两面多弯不平直。城内只建东、西、南三门,没有北门,而在北城垣上修筑玉皇阁。城内以东西南北四大街为主干线,形成以文昌阁(鼓楼)与南门(万山楼)对称,南北大街为中轴的建筑格局。 目前蔚州古城的南、东城墙已全部拆毁。剩余保存较好的是北城墙和西城墙的北段,约长1600米。东、西城门已毁,仅存南门。万山楼和城内文昌阁为97年恢复重建。护城河东、西、南三面基本存在,三门外的石桥仍存。 由于历史原因,蔚州古城遭受了一定破坏,但古城风貌基本没有改变,加之古城内衙署、寺庙、楼阁、民居众多,仍有明、清古城遗风。 蔚州历史上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可在古城形制上却一反汉民族传统“礼制”严格讲求:方正端庄、经纬分明、中轴对称的规划而建设,是蔚州古城最大特色。 |
蔚州灵岩寺 | 蔚州灵岩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蔚州灵岩寺,又称前寺,位于蔚县城内鼓楼西街,据记载蔚州灵岩寺在元末毁,明正统六年(1441年)敕赐重建。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占地6682平方米。天王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施五踩单昂斗拱,尚存较早做法,梁架进深六椽。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施七踩双昂斗拱,一跳极短,正中只为一“替木”,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殿内藻井制作精美,明代天花彩绘以八宝和篆寿字为主题,并有牡丹、仙鹤、祥云等,是重要的彩绘资料。此寺建筑规制较高,用材考究,做工精细,不同于一般寺院。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始建于金代,毁于元末,明正统六年(1441年)敕赐重建。灵岩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682平方米。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四座建筑及部分禅房。 天王殿,单檐歇山布瓦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略成方形,殿内梁架结构中的减柱造、脊瓜柱旁叉手、阑额与普柏枋出头呈“T”字形、鸳鸯交首拱,斗拱用材较大,布局疏朗等特点,保留了较多的早期大木建筑特征。 大雄宝殿,单檐庑殿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340平方米。该建筑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檐下五踩重昂抹斜拱,风格古朴,为典型民间工艺做法。三交六椀菱花的五抹头落地隔扇装修,做工精细。殿内精美的天花和覆斗形藻井,制作精美,用材考究,彩绘绚丽,内涵丰富。虽历经数百年,仍保存完好,艳丽如新,具有辉煌的艺术效果及浓郁的宗教气氛。 灵岩寺大雄宝殿采用古建筑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建筑规格较高。据考证,灵岩寺系明正统年间“土木之变”的祸首——大太监王振奏请英宗所赐建,是蔚州名刹之一。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鼓楼西街 乘车线路:蔚县县城内可租车或步行沿鼓楼街西行可达。 |
蔚县北空中草原 | 在河北省境内两个空中草原。一个是涞源县内的南空中草原,一个是蔚县境内的北空中草原,北空中草原位于蔚县县城南13公里处,涞源县城西北约35公里,地处涞源、蔚县两县及晋冀两省交界地带的恒山山脉,有一块巨大的山顶,海拔2159米。四周是陡峭的山坡,山顶却是平平坦坦足可以建一座城市,这里就叫甸子梁,现在被称为“空中草原”,以高山草甸、森林、草原风光而著称。 景区内群峰叠翠,沟壑纵横;山坡上,沟谷中生长着茂盛的天然次生林及灌木、草本植物,为十几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形成许多高山草甸,“空中草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面积约29平方公里。空中草原分南北两块,中间有一道山梁相连。游客登上空中草原,可以步行或骑马游览,赏花、野餐、摄影。盛夏时节,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带上厚棉被和帐蓬夜宿大草原,点上簧火,边歌边舞,或观赏夜景,尽情游玩。 在北草原东南角有个“万年冰洞”,洞凹入地下十几米,又水平进深十几米,盛夏仍寒气袭人,洞里积冰长年不化。在这样的纬度和海拔高度出现冰洞,一般来说不可能,至今还是个迷。万年冰洞还有一大奇观:乌龙腾空。夏季如果洞中冒出黑气,如乌龙直冲云天,接着就会下冰雹,发洪水,使周围庄稼减产或颗粒不收。 要到“空中草原”游览,须经飞狐峪。飞狐峪,这条铁壁峡谷,是著名的“太行八径”之一,素有“扼晋冀咽喉,树燕赵屏藩”之称,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关隘和商道,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峡谷蜿蜒40余里,山势险峻,奇峰陡起,壁立千仞,怪石凌空。 |
蔚县玉皇阁 | 蔚县玉皇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阁又“称靖边楼”,位于蔚县城北城垣上。玉皇阁建造至今已数百年,历经风雨剥蚀,战乱兵灾,虽几经修建重建,依然完整地矗立于高高的城垣之上,现存仍为明代建筑风格,表现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是研究明初建筑艺术的重要实例。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阁造型独特,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对称平衡,亭台楼阁,工艺精细,高楼气势宏大,小阁玲珑剔透,主体突出,陪衬有致,互为竞相媲美,楼阁出檐深远,檐角翘首指苍穹,似雄鹰展翅欲飞,风铃清脆悦耳,所有楼阁尽为雕梁画栋,刀笔冼练,功底深厚。迈进大殿使人肃然起敬,登临高阁可凭栏远眺,上扶白云,下履轻风,大有飘飘欲仙之感,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平罗县城全景尽收眼底。 玉皇阁高峻而雄伟,整个楼阁分前后两院,前院由天王殿和15间禅房组成。后院正面为玉皇阁大殿,殿内正面为玉皇大帝塑像,两侧墙壁上为洞神壁画,大殿用柱36根,柱上有精美的斗拱。玉皇阁为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外观三层,实为两层。玉皇阁大殿前左有钟楼,右有鼓楼。玉皇阁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历代屡次修整,现存重修碑7块。玉皇阁名为敬奉玉皇大帝,实则为防备外来之敌。蔚州城始建于南北朝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城周七里十三步,城高四丈,东为安定门,南为景仙门,西为清远门,惟北城墙未开城门,而建有玉皇阁一座。蔚州城不设北门铺路。这与明初防御元朝残余势力骚扰的大形势相适应。登临玉皇阁可凭槛眺望塞外大好风光,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
蔚县弥勒寺 | 蔚县弥勒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弥勒寺位于蔚县涌泉庄乡弥勒院村内,属清、民国建筑。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该寺院订建筑分布南北一条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为山门、前殿、正殿,各殿的距离较长,院落宽大。山门、前殿(弥勒殿)建于清乾隆年间,正殿(大雄宝殿)为民国十五年后建。 弥勒殿座落在平台上,单檐硬山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梁架为五架梁,砖木结构,前出廊。殿顶起背,兽吼走边,殿西有空缺房4间为禅房,殿东跨院有正房四间,为禅房,有东下房五间为伙房,院内有水井一眼,供僧众游客饮用。殿前出廊里左右各有点(扁钟)一面,上铸寺年月,布施弟子,经纪人等。殿内中塑大肚弥勒佛,笑逐颜开、袒胸露腹、双手扶膝、神态和善。弥勒佛背后有一-,台上坐南面北有站立的送子观音。 后殿(大雄宝殿),座落在月台上,面阔七间,进深二间。该殿为单檐歇山布瓦顶,殿顶起背,走边大兽,吼吻追逐,背正中有一风磨铜塔,高6尺余,可以避雷,寓意镇妖。大殿正中檐下悬一大匾:“大雄宝殿”,为清代黄庄举人五世民书。中间3间为释迦殿,殿正中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左前站阿难,右前站迦叶,左塑骑青狮的文殊菩萨,右塑骑白象的普贤菩萨。殿内均有精美细致的佛教壁画。 大殿内保存有木雕隔扇唐朝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涌泉庄乡弥勒院村内 乘车线路:蔚县乘开往涌泉庄的班车,到涌泉庄在换小巴前往弥勒院村可达。 |
南安寺塔 | 南安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创建于汉代,疑为北魏所建。塔位于寺院中央,供人参拜,北魏至辽代该寺香火旺盛。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建蔚州城时,南安寺塔以寺取名。南安寺曾为燕云名刹,历史悠久,所以,蔚县历来有“先有南安寺,后有蔚州城”的传说。 南安寺塔的建造年代,据《蔚州志》记载:有城已有塔,明洪武初年,指挥使周房拆建蔚州城时,因塔院规模宏大,新建之南城墙、护城河正从寺院中穿过,遂废其寺而存其塔。密檐式砖塔在我国起始于北魏时期,但南安寺塔身第一层横额下垂一周如意头的做法最早出现于辽代,据此分析,南安寺塔应为辽代建筑。 南安寺塔由即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基由石条叠砌,塔座为八角形,砖仿木结构,基部砖叠涩七层。八角每面出兽头,东西南北四面浮雕兽头,并雕有篆字"福禄",顶仿木结构出檐,顶上施仰莲;塔身内有隅有塔柱,塔横额置斗拱,四面置券形假隔扇门,另四面开小窗,顶部雕盘龙,斗拱之上出飞檐。塔身内每层之间紧相连,有砖檐隔开,各层之隅均悬挂铁锋;十三层塔檐之间正东和正西面有方形佛龛,内供佛像;塔刹由一仰复莲花承托着,由覆钵、相轮、园光、宝珠组成刹身,望去十分挺拔,有直冲霄汉之恣。 南安寺塔整体造型优美,塔身高竣,拔地而起,规格严谨的须弥座,雕刻精美的塔身,紧密相叠的十三层密檐,巨大精美的塔刹,相互间构成了轻重、长短、疏密相间有序的艺术形象,在建筑艺术上收到浑然一体清秀挺拔的艺术效果。千余年栉风沐雨,多次地震,却无丝毫倾斜,依然保存完好,巍然屹立。 |
蔚县华严寺 | 蔚县华严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位于暖泉古镇内,座北朝南,轴线上原有山门、天王殿、过殿、大雄宝殿,两侧有钟鼓楼、配殿、禅房等。由于历史原因,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已毁,其余建筑尚存。华严寺的建筑年代无史料考证,但在调查中当地老人说在大殿脊檩下原有木扁一块,上 书有“大明洪武三十二年”等字样。这与古建筑专家学者考证其为明代早期建筑相一致。因此,华严寺现存建筑为明代早期建筑,而且从其彩绘、天花图案来看,该寺应为皇家敕建寺院。华严寺雄浑壮观,精巧华丽,堪称蔚州禅林巨刹。 华严寺历史上有“大寺前面佛爷镜,大寺后面青菜园”之说,现在寺后的青菜园早已不见踪影,但前面的“佛爷镜”(应是华严寺前的放生池)仍清澈可见。“佛爷镜”在寺前山门外,为一园形石砌水池,直径约15米,池水为泉水、清澈见底,水底锦鲤游迤,水面白鹅飘浮,很似江南风韵。 过殿为单檐歇山布瓦顶,卷草花脊,面三进二,外檐置五踩单昂斗拱,殿内满置天花,明间绘四瓜龙,次间绘彩凤,前后廊内绘仙鹤,该殿彩绘华丽,保存较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后殿为全寺的主要建筑,单檐歇山布瓦顶,卷草花脊,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殿宇雄浑不凡,梁架用材硕壮,外檐置重昂五踩斗拱。殿内彻上露明造,梁架上布满遍装彩绘,采用民间彩绘手法,有彩龙、麒麟、狮子、花卉等图案,彩绘内容丰富、构图新颖、手法娴熟,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看后,备加赞赏。 院内有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布瓦顶。另有禅房多间。 |
蔚县财神庙 | 蔚县财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蔚县财神庙位于蔚州古城西北部财神庙街,该财神庙街属明、清建筑。财神庙占地901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院落。该庙总体布局及单体建筑结构极为玲珑,尤其是砖木、石雕饰彩绘及做工十分讲究,均具有江南建筑灵秀精巧的特征。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硬山卷棚勾连搭式,通体为九架前后用三柱式,硬山七架梁,卷棚四架梁。平梁上用人字叉手,背檩上绘“八卦图”。殿内地面方砖正铺,东西山墙上绘水墨淡彩,左苍龙,右黑虎。东西山墙后部镶卧碑,东墙2块,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功德布施碑》,嘉庆十五年(1810)《捐办庆云会碑》。西墙上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立凭证碑》。前檐额枋为青绿苏式,和玺彩绘,碾玉装,椽头金虎眼,飞头万字彩绘,其沥粉贴金之多,甚为少见。 正殿硬山布瓦顶,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七架梁,前后各出单步廊,八架椽前后用四柱。山墙上绘身着红樱帽、马蹄袖清代官式人物。两侧石砌神台,每面四块。前檐明间廊柱下置八角柱础。明间六抹万字隔扇六扇,次间斜方格、套方、拐子锦等。墀头上东雕“凤鸟牡丹”,西雕“鹿及岁寒三友”等。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财神庙街 乘车线路:蔚县县城内可租车或步行沿鼓楼街西行至鼓楼后大街可达。 |
小五台山·金河景区 | 小五台山·金河风景区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东北部、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北麓的峡谷内,整个小五台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达21883公顷,有“京门屏障”之称,其中最高峰为2882米,被誉为“河北屋脊”。因山顶五峰突兀,高耸挺拔,犹如五根擎天柱,直冲苍穹,所以称其“小五台”。 小五台不仅山势巍峨,峰峦起伏,景区内更是奇峰怪石,清泉溪流,林海松涛,具有古、野、幽、雅、奇、雄、秀、险八大特点。古老的原始森林、各种动植物,是小五台山山岳大川天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趣景观30多处,如:东坡遗址、风动石、七彩石滩、一线天、塔林、金河寺等等。“鸟瞰京西小五台,壶流如带飘中间。蜂蝶纷飞美如画,百鸟归巢夕阳浓”,这里是用色、香、声、趣、险、古共同谱写的大自然交响曲。 小五台还是一座佛教名山,随着历代帝王重建,高僧懿行,形成了小五台山灿烂的佛教文化,遗留了大量的古遗址、古寺庙、古摩崖、古石窟、古塔、古碑等,是历代佛教兴衰的见证。 小五台金河景区坐落于小五台山脚下,距蔚县金河景区旅游有限公司所在地一公里。金河景区全长八公里,肚大口小,形状奇特,景区口是一线天,其为一夫挡关,万人莫进之势,更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观沟两侧,东面凹陷,西面凸出,凹凸一致,恰似山从此处裂开。 |
三关遗址 | 三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战国 位于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东岗地上,西邻三关河。周围地势平坦,遗物暴露较丰富。主要为相当仰韶文化的遗存,还有相当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战国文化遗存。遗址断崖处可见灰土层和灰坑,灰土层最厚达5米。三关遗址相当于仰韶文化的居址,均为矩形半地穴式,房内有圆形竖井型灶坑。居址的穴壁和居住面均抹有草泥土,经火烧烤,表面坚硬平整,居址内有柱洞五个,分布于中间和四隅各一个。 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圜底钵、葫芦瓶、纹口彩陶钵、夹砂红陶瓮等。陶器中细泥陶和夹砂陶最多,泥底陶和夹蚌党陶次之。纹饰除素面外,有线纹、绳纹、弦纹、篦点纹和彩陶精陶以黑陶为之,兼用黑赫、黑红两种。图案多用弧形三角和圆点构成。石器有琢制的斧、磨棒、磨制的凿、纺轮等。斧体短,正丸上锋,横刻面呈矩形。磨棒场有掘攥的痕迹,纺轮是饼状,此外还有蚌刀、骨椎等。 三关遗址的文化遗存,与分布的陕、晋豫地区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近,是具有半坡类型的特征,其时代约相当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早期阶段,是具有中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过渡性特点。 1982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释迦寺(蔚县博物馆) | 释迦寺(蔚县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释迦寺位于河北省蔚县城南关西侧,建于元代(1271年-1368年)和明代(1368年-1644年)。河北蔚县释迦寺(6张)释迦寺位于蔚县城南关,俗称卧佛寺。释迦寺殿宇规模宏伟,寺中有天王殿、中殿、卧佛殿等。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古建筑研究所等单位考证,均认为释迦寺中殿具有元代的建筑特点。中殿面宽3间,建筑形式为单檐歇山布瓦顶。建筑面积为141.05平方米,屋顶相当平缓、檐头和4个翼角都翘起,从侧面看更为明显,此殿的出檐为1.5米,外围檐下斗拱比例和造型都处理得非常巧妙,使中殿更加庄重肃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主要建筑大部分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另有东西配殿和部分禅房。大雄宝殿建于0.9米高的砖砌月台上。卧佛殿与大雄宝殿前后呼应,形成寺院空间处理的一个特点。大雄宝殿装饰华丽,各部件制作精美,其样式与蔚县城内明代灵岩寺后殿藻井相近。 张家口市属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张家口北部坝上地区与内蒙古草原交界,塞罕坝是著名的旅游胜地,8-9月是最好的观赏草原风光的时间;而冬季坝上滑雪场,纯天然的滑冰场所,景美价廉,适合大众!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