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河间府衙 | 府衙是中国古代官员办理公务之地。河间市现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历史上,河间是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四大名府之一,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 自北宋置府以来,河间府、县并存计804年的历史。所以城内既设府衙,又设县衙。直至辛亥革命废府存县。1936年,国民党政府又一度在此建立专员公署,专署县衙均设在原府衙内(现在二中所在地)。旧府衙座北朝南,衙前设高大照壁(影壁),照壁两侧建有辕门,辕门外有直通河间东西大街的甬路,临街有高大木牌坊,坊上雕刻有“燕赵雄风”四个大字。(传说是直隶总督方观承所书)大门两侧有石狮一对,大门附近有口水井。门口两侧墙壁上(辛亥革命后)左边书“天下为公”,右边书“选贤与能”。大门内有门房(传达室),迎面有方杆旗斗两个,东西两侧有房舍,为隶卒居住,往里为仪门,东西分列吏舍,是掾吏办公的地方。门东有申明亭,门西有旌善亭。仪门内为广庭甬道,两旁古柏参天,交相掩映,郁郁葱葱。西侧悬有大铜钟一个,镌有铭文,内含白金千两,声闻四十里,此钟后被侵华日军掠走。 沿甬道北上,原有石台阶五级,上面建有殿堂,名曰大堂,原为府官审理案件之所,凡大堂审理的一般民事案件,允许民众旁听,借以显露“清官大老爷”的明断。大堂正中悬有匾额,上 书:“宝(保)釐堂”三个苍劲大字,据传是明朝严嵩所书。大堂两侧有厢房,为府官休息更衣之所。大堂前面立有戒石亭,碑石铭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与厅内府官之坐相对。大堂后面为穿堂,过了穿堂是二堂,一些机密案件在此审理,不准民众旁听。二堂后便是内宅,为知府(旧称太守)眷属居住的地方。内宅东西各建有厢房是知府处理公文和接待宾客的地方。西跨院为神祠和同知署。东跨院为土地祠与经历署。 府衙门前之大影壁。高约七米,宽十米。辛亥革命后,影壁南面绘有孙中山先生像。影壁北面书写《礼记》上的“大同篇”一段,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为大同。”这个影壁一直到建国后还岿然矗立于此,在1963年修建街道时,因其影响交通才被它拆除。 府衙向南,是府门口街,原来是一条繁华整洁的街道,街两旁饭店商肆林立,街南口建有木牌坊一座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是一座纯木制结构的建筑,飞檐斗拱,画栋雕梁,颇为壮观。当中主门,两侧耳门,可以南来北往,十分畅通。东西耳门上方各写“城真”、“正平”四字。正门上方写“燕赵雄风”四个大字,下面写着专员黄维诚题,实际这四个是城内王伯龙(举人)老先生书写的。建国以后,由河间师范教师白金华改写为“繁荣经济”四个大字,给这座古建筑赋予了时代意义。这个木牌坊也是在1963年因修街道而被拆。 河间府衙复建工程于2010年11月正式开工,2013年06月基本完成并对外开放。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北省河间市红牌楼街 乘车线路:河间市内乘出租车至红牌楼街可达 |
河间冀中烈士陵园 | 河间冀中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冀中烈士陵园位于河间市曙光西路,正门面北,大门东侧的“冀中烈士陵园”六个大字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题写的。正门迎面为冀中烈士陵园广场,纪念馆在广场南面。陵园南端是无名烈士墓,在纪念馆与无名烈士墓之间的中轴线上,巍然矗立着高11米花岗岩饰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陵园内栽苍碧不谢的青松,高耸入云的翠柏和枝叶婆娑的杨柳。青青-的草坪,团团簇簇的花朵,把陵园装点的肃穆庄严。 冀中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所设的省(区)级政区单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创建的平原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冀中区扩大至51个县(市),范围东滨渤海,西至平汉铁路,南界滏阳河,北接京津。 冀中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无数先烈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前赴后继,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血与火的凯歌。 建在诗经陵园内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馆,占地500平方米,馆内有橱窗展线65延米。从土地革命时期、八年抗战到三年解放战争,系统地展现了冀中军民为了民族的解放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在京南大地的伟大精神和光辉历史。馆内共载烈士英名2882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1884名,解放战争时期806名。冀中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就壮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纪念馆内有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为常德善司令员雕塑的大理石塑像。 常德善司令员原籍山东省峄县,家境贫苦,1929年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贺龙创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历任排长、连长、警卫队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长期担负贺龙同志的安全保卫工作,多次在危急时刻不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贺龙同志的安全,深受贺龙同志的信任和称赞,贺龙在多种场合说过“没有常德善就没有我贺龙”。1939年1月常德善又跟随贺龙同志来到冀中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冀中三分区和八分区司令员。1942年6月,在粉碎日寇“大扫荡”战斗中,在肃宁县薛村一带遭到数十倍于己的日伪军重重包围,虽然指挥部队拚力厮杀,终因寡不敌众,身中27弹壮烈牺牲,惨无人道的日伪军还将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河间南城楼上示众。常德善司令员牺牲时,年仅30岁。1962年8月,对爱将的牺牲痛心不已的贺龙元帅在时隔20年后,为常德善烈士撰写了碑文。 1993年6月7日,在杨成武、吕正操、罗玉川等革命前辈的深切关怀下,国家民政部下达了将1956年始建的河间市烈士陵园扩建为“冀中烈士陵园”的批复。廖汉生、孙毅、黄新廷、杨秀山、吕正操等曾在冀中战斗、工作过的革命前辈题写了园名、馆名、碑名、无名烈士墓墓名。1999年4月5日清明节冀中烈士陵园纪念馆开馆。 |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 |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位于河间市东北32公里的卧佛堂镇屯庄村内。原名真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29年重建,1939年四月,加拿大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率医疗队,随贺龙指挥的120师转移到河间县东北齐会地区战场,地区医院就设在真武庙内,白求恩在此工作了二十八天,不但抢救了128名伤员,而且还为当地群众治病,为纪念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宏扬他那种崇高的精神,党和各级政府及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白求恩手术室旧址”的保护和管理。 1966—1967年贺龙同志曾两次派员来屯庄询问、看望当地乡亲;1975年肖华同志来此视察;1978年省文化厅对手术室进行维修,医疗室重建,建立了战地医院纪念馆;1983年10月,大门东侧树60×90cm水泥制“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制碑;1980—1985年又经历次维修;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省、地、市三级投资157.23万元进行重建、扩建。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 重建后手术室旧址现有白求恩事迹展室一间(300平方米)、消毒室、观察室等基础设施,总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展室陈列包括图片和实物。全面展示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自1939年随东征医疗队来到冀中,在这里工作、生活、抢救伤员的英雄事迹。展厅中设有一座齐会战役模拟演示沙盘。院中矗立一座白求恩半身汉白玉雕像。2000年7月份正式对开放。 |
光明戏院 | 光明戏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戏院,又名“和平剧场”,俗称老戏院子,位于市瀛州镇十一街。始建于1934年,仿天津“大舞台”形式建筑,具有中西结合的建筑特点,该院座北朝南,南北长48 .4m,东西宽25m,占地1150m2,落成后,先后有戏曲界名门派名剧种的名流到此登台献艺。1945年,河间解放后,冀中行署,冀中军区机关设在河间,一些重要会议也在光明戏院召开。1947年11月2日晚朱德总司令来冀中视察时在此观看了中央旧剧实验院的演出。光明戏院自建成至1958年一直是河间唯一的一座较大、较完备的文艺演出场所,解放后曾一度改名为“和平剧场”。自建国至1965年,戏院又先后接待了中央至地方文艺团体数十个;1983年天津电影制片厂在此拍设了反映旧社会艺人遭遇的故事片《闯江湖》内景。1995年6月24日,被沧州市政府公布为“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2月7日,河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光明戏院修缮工程正在施工。 |
冯国璋故居及墓葬 | 冯国璋故居及墓葬为文化旅游景点。 冯国璋故居及墓葬位于河间北10公里西诗经村东,是民国大总统冯国璋故居,为西诗经村乡政府所在地,境内西临106国道,南靠沧保高速公路,朔黄铁路,古阳河自村东流过,地处冀中平原。冯国璋国葬墓位于将军第北2000m处,同将军第属同一中轴线。国葬墓建于1917年,较大的破坏有3次。第一次是土改期间,村民把墓区的亭台、树木0刨净;第二次是1958年-热潮到来时,把冯国璋坟墓里的石碑等岩石建筑,一律推倒砸碎,为河间农田水利服务;第三次是1966年春,当地部分造反派把坟挖开,墓室遭到破坏,墓内存放的冯国璋戎装画像一张、指挥刀一把、两个石雕玉器、玉簪、夜明珠、玉香炉等文物,现在省历史博物馆保存。1905年河间秋操图及冯国璋秋操图画像,另有冯国璋致袁世凯手札等文物在河间保存。2007年春,河间市人民政府重修冯国璋国葬墓。 地址:沧州市河间市 冯国璋 (1859~1919)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 详细++ 冯国璋 (1859~1919)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 详细++ |
刘完素墓祠遗址 | 刘完素墓祠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完素墓位于河间市东南约10公里的西九吉乡后刘守村南。“刘完素墓祠遗址” 地上封土用砖包砌,为磨砖对缝六棱枣核形塔式形状,高约5米,顶部有一球形体,底部、顶部收束,中间最大直径约2米。刘完素祠遗址为北高南低坡形台地,台地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北侧高约4米,南侧稍高于地面不足1米。1966—1967年封土外砌砖扒,封土被平,但墓室未挖。今乡人出资,按照原貌重新修建水泥、砖结构墓一座。现每年正月十五全国各地都有数万人自发的前来纪念名医刘完素。 1956年9月7日由原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1982年7月23日“刘完素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张计天主教堂 | 张计天主教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计天主教堂位于河间市城关镇健康路东头,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因处张庄西侧,故名。总堂分为东、西两个建筑群,占地数亩,楼房十优质产品幢,余皆为平房规模宏大。位于河间城北15公里的三十里铺,为纪念西汉河间王博士毛苌而建。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清相继修葺,并滑山长)校长)以为教授和考试生徒之所。祠内正殿三楹,立泥塑毛公像。有“六艺宗工”匾额。祠所有毛公墓,高5米,直径30米。1967年,祠墓被毁仅存遗址。 具体地址:河间市城关镇健康路东头 |
毛公墓 | 毛公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毛公墓又名毛公垒,位于河间市三十里铺村北,为汉博士毛苌墓冢。明礼部尚书李时《毛公书院记》载“毛公者,汉儒毛苌也。献王征公为博士。公善为讲说,演绎其义,号为毛诗。卒葬河间城北三十里”。毛公墓“文革”期间被毁,河间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重建。现为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沧州市河间市内 |
河间市水上公园 | 河间市水上公园内绿化疏密有致,沿湖以垂柳为主,水中栽藕植莲。公园风景优美,再加上划船、游艇等各种水上活动,构成了河间水上公园的独特风格。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水上公园已成为白天赏心悦目,夜晚五彩缤纷,让人流连忘返的综合性公园。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
瀛海公园 | 瀛海公园位于沧州市河间市,公园环境优美,吸引游人。公园里的湖面映照着美丽的河间市。公园内设有健身器材,是全市男女老少常去休闲健身的宝地,水上公园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八方游客。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
地区 | 景点 |
---|